2025年沪教新版选择性必修3地理下册月考试卷_第1页
2025年沪教新版选择性必修3地理下册月考试卷_第2页
2025年沪教新版选择性必修3地理下册月考试卷_第3页
2025年沪教新版选择性必修3地理下册月考试卷_第4页
2025年沪教新版选择性必修3地理下册月考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沪教新版选择性必修3地理下册月考试卷424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下列物质属于自然资源的是()A.铁矿、塑料B.石油、农田C.原始森林、地下水D.煤炭、化肥2、全球气候变化会对粮食生产产生较大影响,下列关于其影响正确的是()A.作物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B.旱涝灾害减少C.土壤肥力普遍下降D.物种将会灭绝3、2009年我国政府提出;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下列措施中有助于实现该目标的有()

①推广太阳能;核能

②降低非化石能源占一次性能源消费的比重

③增加森林面积

④提高单位GDP能耗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4、读漫画;完成下题。

图中漫画反映的环境问题,根据性质划分属于()A.生态破坏问题B.环境污染问题C.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D.自然资源衰竭问题5、批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国家应积极()A.推广节能减排活动B.发展重工业C.治理环境污染D.减少SO2的排放6、环境管理必须进行国际合作的主要原因是()

①重大的环境问题;大都不是一个国家或局部地区造成的,而是多个国家和地区共同影响的结果。

②有些环境问题在性质上有普遍性和共同性;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普遍存在于地球上。

③进行国际合作是增进各国人民相互了解;相互交流的重要渠道;是促进各国人民友谊的重要举措。

④环境管理进行国际合作是各国优势互补;扬长避短的必然要求。

⑤某些国家和地区的环境问题具有跨国、跨地区乃至涉及全球的后果A.①②⑤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③⑤7、2019年是“绿盾”自然保区监督专项行动的第三年,覆盖全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及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地方级自然保护区,以及长江干流、主要支流及五大湖区5千米范围内的部分自然保护地。加强自然保护地监督管理专项行动的意义()

①保护濒危生物物种②保护自然本底③获取更多的经济价值④筑牢国家生态屏障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评卷人得分二、综合题(共9题,共18分)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泥炭又称草炭或泥煤,是一种经过数千年演化形成的富含水分的有机质聚集物。泥炭应用广泛,可为种植业和园艺业的发展提供天然肥料,可作为化工原料的添加剂、能源等。下图所示地区泥炭资源丰富,当地泥炭资源开采历史悠久,并大量出口。

(1)分析图示区域泥炭资源丰富的原因。

(2)简述当地泥炭资源开发带来的影响。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永暑礁(9°37'N,112°58'E)是南沙群岛的一座珊瑚环礁,长26km,宽约7.8km,面积达108km2,有多个相对独立的子礁盘,它的西南礁盘面积高达4.33km2,地下无淡水存在。2013年底到2015年4月,中国完成在永暑礁西南陆域(低潮时出水的陆地)上的吹沙填海作业,永陆面积达2.8km2,即永暑礁西南岛,简称永暑岛。永暑岛目前常驻军民已有近两千人,并种植了植被和蔬菜。左图为永暑礁规划示意图。在永暑西南岛建成一年之后,在岛上发现了大量淡水,有专家解释其原因是建岛后形成了“淡水透镜体”。永暑礁的底部是年代久远的溶蚀灰岩,上面的溶洞和孔隙发育非常好,渗透性强,海水容易通过,无法形成“淡水透镜体”;随着人工岛礁的建设,挖泥船将周围的碎珊瑚和浅地表岩层砂石集中,形成了一个低渗透性地层,覆盖在老灰岩地层之上,海水不易渗入,地表积累的雨水却容易留存。右图为“淡水透镜体”示意图。

(1)说明永暑礁的形成过程。

(2)描述珊瑚岛的主要特点。

(3)分析永暑岛形成“淡水透镜体”的必要条件。

(4)有专家担心永暑岛的淡水有变为咸水的潜在风险,简述其原因。10、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原油进口急剧增加,1993年我国已成为原油净进口国。为了实现能源供给安全,我国进行了石油储备中长期规划。2004年,我国正式规划建设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基地。2006年首个国家石油储备基地——镇海国家石油储备基地建成并交付使用。列入国家石油战略储备规划一期工程的还有舟山、黄岛、大连项目,以地面大型储油罐设施建设为主。紧接着,天津、兰州、独山子等地二期储备基地建成。截至2017年年底,我国已在浙江舟山等地建立了9个国家石油储备基地(见下图),其中黄岛国家石油储备洞库选择使用水封洞库。不同于地面大型储油罐,水封洞库多建设在地下数十米处,以天然硬质岩体为主要结构体,用人工水封系统将石油封存在地下。地下库与地上库单位运营成本费用对比见下表(单位:元/吨)。

。项目。

地下库。

地上库。

燃料动力费用。

0.15

1

折旧。

16.5

27.57

贷款利息。

4.52

9.76

原油储存损失。

0.01

0.1

工资及福利。

0.23

1.15

修理费及其他制造费。

0.44

4.3

原油及采购利息。

94.81

94.81

管理费。

7.17

7.3

企业利润。

33

33.4

总计。

156.83

179.39

(1)指出一期石油储备基地分布特征及其社会经济区位优势。

(2)说明我国建设国家石油储备基地的意义。

(3)结合材料,分析黄岛国家石油储备洞库采用水封洞库的原因。1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仰韶文化是指黄土高原地区的新石器时代彩陶文化,该时期的农业生产以种植粟类作物为主;用黄土烧制的陶器广泛用于生产、生活。在仰韶文化早、中期,先民选择在河流阶地居住,并用大型木材和泥墙建造房屋;在仰韶文化晚期,我国亚热带—暖温带界线南移,在人类活动和环境变化的双重压力下,该处先民被迫选择在高处挖掘窑洞居住。下图示意仰韶文化早期—晚期先民聚落位置的变迁。

(1)从河流的角度;说明先民选择河流阶地居住的主要原因。

(2)分析仰韶文化晚期该地区气温的变化。

(3)简析仰韶文化晚期,该地区聚落向高处迁移的主要原因。1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贝壳杉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树种之一,喜温热湿润气候,是中性喜光树种,幼树较耐荫,根深,长成参天大树需要两百多年。大巴里尔岛(如下图)原是无人荒岛,贝壳杉林十分茂密,后来毛利人登陆大巴里尔岛,毛利人对贝壳杉怀有特殊的敬意。当欧洲殖民者踏上大巴里尔岛之后,大肆砍伐贝壳杉,将贝壳杉通过漂流的方式从森林运到沿海港口,用贝壳杉建造房屋、修造船舶,并将大量原木出口海外。殖民者还用贝壳杉木修筑了一座贝壳杉大坝以输送木材。贝壳杉天然林遭到严重破坏。20世纪后半期,当地政府重视贝壳杉林的生态恢复。

(1)与新西兰大部分地区相比;简述历史上大巴里尔岛贝壳杉十分茂密的原因。

(2)推测殖民者修筑贝壳杉大坝的原因。

(3)在贝壳杉林恢复工程中,有人对混交引入其他树种持反对意见,请说明理由。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澳大利亚是小麦的主要出口国家,中国、越南、日本、印尼等国为主要市场。20世纪初,澳大利亚大力推广地下储粮技术,该储粮方式采用大型机械化装卸,可以存储过剩粮食,调整销售时间,最大程度降低成本和损耗。材料二:我国河南省不仅是粮食生产大省,也是重要的粮储大省。原有的传统地上房仓式结构存在建设成本高、储量少等弊端。因此,近年来河南省利用原有储粮条件基础,借鉴澳大利亚经验建设地下式储粮结构,用于冬粮存储。材料三:图左为澳大利亚地理概况简图,图右为地下储粮库示意图。

(1)G区域的自然带为____,B-F-E自然带更替的主导影响因素是____。

(2)从市场的角度;分析澳大利亚小麦出口的优势。

(3)简述河南省建设冬季地下储粮库的出发点。1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江苏省泰州市目前正在构建“一区一带、两源三片”的市域国土空间总体格局。一区:泰州都市区;一带:沿江绿色转型发展带;两源:蜈蚣湖群生态源和溱湖生态源;三片:北部里下河、中部高沙土及南部沿江农业片区。泰州市是江苏省的重要粮食生产基地。下图为“泰州市2020年~2035年规划图”。

(1)依据泰州“三片区”农业规划的差异;说明北部;中部、南部片区不同的农业区位条件。

(2)从“藏粮于地”的角度,简述泰州市为巩固全省重要粮食生产基地地位应采取的措施。1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近年来,新加坡着力建设“亲生物城市”,赋予不同层次的生态空间以不同的生态功能和使用功能,对现有的4处自然保护区进行严格的保护,并在其周边建立自然公园作为居民休闲的主要空间,同时利用地理信息技术规划、建成约170千米的自然道路(种植有特定乔木、灌木和草类)将各生态空间连接起来,形成一个以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和其他绿地为主的城市生态安全体系。下图示意新加坡部分生态空间及自然道路的分布。

(1)简述新加坡在自然保护区周边建立的自然公园应具备的生态功能和使用功能。

(2)说明自然道路在新加坡城市生态安全体系中所起的作用;并指出规划这些自然道路主要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

(3)结合新加坡“亲生物城市”建设经验,阐述你的两点感受。16、读欧洲造成酸雨的主要工业废气排放扩散图,完成下列各题。

酸雨是一种跨越国境的污染物,它可以随同大气转移到1000千米以外甚至更远的地区。挪威矿物能源使用量不大,但其南部却是欧洲酸雨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1)分析挪威南部成为欧洲酸雨最严重地区之一的主要原因。

(2)列举在欧洲有效控制酸雨的措施。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C【分析】【分析】

【详解】

自然资源都必须同时具有自然属性(存在于自然界)和经济属性(产生经济价值);两者缺一不可。自然资源是从自然界中直接获得,塑料;农田、化肥并不是从自然界中直接获得,是属于人类活动参与生产出来的,ABD错误。原始森林、地下水属于自然资源,C正确。故选C。

【点睛】2、A【分析】【详解】

全球气候变化会对粮食生产产生较大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即气温、降水的变化,作物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A对。旱涝灾害可能增多,B错。土壤肥力不会普遍下降,C错。有些物种将会灭绝,不是所有的物种,D错。3、B【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我国的能源问题。材料主要反映节能减排问题,故主要通过发展科技,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矿物燃料的使用,推广新能源;故②应提高非化石能源的比重;错误;④应减低单位GDP的能耗,故错误。选B项。4、C【分析】【分析】

本题考查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全球气候变暖。

【详解】

图中地球在锅中加热;其含义是全球气候变暖,它主要人类大量燃烧矿物燃料和破坏森林造成二氧化碳增大所引起的,根据性质划分属于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C正确。

【点睛】

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和自然有关的现象,是由于温室效应不断积累,导致地气系统吸收与发射的能量不平衡,能量不断在地气系统累积,从而导致温度上升,造成全球气候变暖。5、A【分析】【分析】

【详解】

气候变化与人类砍伐森林及排放CO₂等有关。因此缓解气候变化应积极推广节能减排活动;减少CO₂的排放,积极植树造林,A对。发展重工业会大大增加CO₂的排放,B错。治理环境污染只能是治标,节能减排才是治本,C错。减少SO₂的排放主要减少酸雨污染,而不是缓解气候变化的主要措施,D错。故选A。

【点睛】6、A【分析】【详解】

目前重大环境问题,很多是由许多国家共同造成的,具有普遍性和共同性,其影响范围跨国、跨地区乃至涉及全球,①②⑤正确;增进各国人民相互了解、相互交流、促进各国人民友谊、各国优势互补、扬长避短方式方法很多,不是环境管理必须进行国际合作的原因,③④错。A正确。故选A。7、C【分析】【详解】

自然保护区是“天然基因库”,能够保存许多物种和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能够起到保护濒危生物物种、生物多样性的作用,①正确。自然保护区保留了一定面积的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保护了自然的原本面貌和“本底”,②正确。自然保护区能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改善环境和保持生态平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可以筑牢国家生态屏障,④正确。建设自然保护区并非为了获取更多经济价值,而是保护自然生态环境,③错误。故选C。二、综合题(共9题,共18分)8、略

【分析】【分析】

本题考查泥炭的成因及泥炭资源开发的影响;属于成因分析类和意义类考题,综合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能力。

【详解】

(1)由材料可知;泥炭又称草炭或泥煤,是一种经过数千年演化形成的富含水分的有机质聚集物,则其成因可以从水分充足;有机质富集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图示为波罗的海沿岸地区,受西风带和海洋的影响,降水较为丰富;温带森林与草原分布区,有机质来源丰富;纬度高,气温低,有机质分解缓慢;存在冻土层,气候寒冷,蒸发微弱,地表水不易下渗;地势低平,排水不畅等。

(2)泥炭资源开发的影响既有有利影响又有不利影响;需要从两方面入手分析,可以类比山西省煤炭资源开采对当地的影响。泥炭资源开发的有利影响是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出口可增加外汇收入,促进经济发展;同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就业;推动基础设施建设等。

不利影响是泥炭开采可能对地表植被造成破坏;影响生物多样性;过度开采易造成泥炭资源枯竭;会造成一定的污染;湿地萎缩,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的功能减弱等。

【点睛】

题1的成因分析基本上按照沼泽的成因进行分析即可,把握两个方面,一是有机质的来源,二是潮湿的环境。资源的开发应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展开,主要从对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解析】(1)受西风带和海洋的影响;降水较为丰富;温带森林与草原分布区,有机质来源丰富;纬度高,气温低,有机质分解缓慢;存在冻土层,气候寒冷,蒸发微弱,地表水不易下渗;地势低平,排水不畅等。

(2)有利影响:增加外汇收入;促进经济发展;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就业;推动基础设施建设等。

不利影响:泥炭开采可能对地表植被造成破坏,影响生物多样性;过度开采易造成泥炭资源枯竭;造成一定的污染;湿地萎缩,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功能减弱等。9、略

【分析】【分析】

本题考查永暑岛形成过程;淡水形成的条件等。内容综合;思维要求高。难度较大。

【详解】

(1)考查描述地理过程的能力;关键要从地质作用的角度描述珊瑚礁的形成过程。在热带和亚热带浅海,大量的珊瑚虫的骨架和生物碎屑(主要成分为石灰石)不断堆积,经过漫长岁月的物理化学变化,形成海底隆起,成为珊瑚礁。基本过程:海洋珊瑚--沉积--隆起。

(2)在理解珊瑚礁形成过程的基础上;概括珊瑚的地形特点。根据材料可知,珊瑚岛的主要特点有:珊瑚岛面积小,受海水的分隔,地表破碎,由于珊瑚的生长和堆积,多潟湖,地表组成物质以灰岩为主,颗粒大;孔隙大。

(3)岛礁的面积要达到一定规模;能够承接较多雨水转化为地下水;年降水量要大;浅地表层物质颗粒小;孔隙小,海水不易渗入。

(4)由于永暑岛面积较小,储水量较少,若用水量增加过量开采地下淡水,地下咸水水位上升;海水倒灌,地下水盐度升高。【解析】(1)在热带和亚热带浅海;珊瑚虫的骨架和生物碎屑(主要成分为石灰石)不断堆积,再经过压实;石化,形成海底隆起,成为珊瑚礁。

(2)面积小;地表破碎,多潟湖,地表组成物质颗粒大;孔隙大。

(3)降水量大;岛屿面积较大;能够承接较多雨水转化为地下水;浅地表层物质颗粒小;孔隙小,海水不易渗入。

(4)岛上居民生活用水和灌溉用水需求量增大,过量抽取地下淡水,会使地下咸水层的水平面上升;海水倒灌,地下水盐度升高。10、略

【分析】【分析】

本题以我国石油战略储备为背景;涉及能源基地建设区位及其意义,考查区域认知及综合思维能力。

(1)

据材料可知;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基地一期工程有镇海;舟山、黄岛、大连石油储备基地,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由于1993年我国已成为原油净进口国,部分石油来自国外,沿海地区海运和管道运输条件好,沿海地区经济水平较高,市场需求量大。

(2)

由材料可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石油需求量大,建石油储备基地可满足国内石油需求,保障经济发展需要;我国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度高,建设石油储备基地有利于应对突发事件,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储备基地建设利于带动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3)

根据材料可知;水封洞库多建设在地下数十米处,以天然硬质岩体为主要结构体,结构致密,透水透气性差,密封性能好,安全性能高;建在地下,占地面积少;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地下库比地上库单位运营成本费用低,且对企业利润影响不大。

【点睛】【解析】(1)主要沿海分布。便利的海运和管道运输条件;经济水平高;市场广阔。

(2)满足国内石油需求;保障经济发展需要;应对突发事件,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带动基础设施建设和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就业。

(3)天然硬质岩体结构致密,透水透气性差,密封性能好;安全性能高;占地面积少;运营管理成本低。11、略

【分析】【分析】

本大题以仰韶文化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聚落分布;气候变化、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1)

由材料可知;仰韶文化是指黄土高原地区的新石器时代彩陶文化,该时期的农业生产以种植粟类作物为主;用黄土烧制的陶器广泛用于生产;生活。在仰韶文化早、中期,先民选择在河流阶地居住,并用大型木材和泥墙建造房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河流阶地靠近河流,方便取水和渔猎,且阶地相对海拔较高,可减少洪水威胁,另外,河水泛滥后会为两侧提供淤泥,可为农田带来肥沃土壤。

(2)

由材料可知;在仰韶文化晚期,我国亚热带—暖温带界线南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亚热带—暖温带界线南移说明该地冬季风势力增强,气温降低。

(3)

由材料“仰韶文化是指黄土高原地区的新石器时代彩陶文化,该时期的农业生产以种植粟类作物为主;用黄土烧制的陶器广泛用于生产、生活。在仰韶文化早、中期,先民选择在河流阶地居住,并用大型木材和泥墙建造房屋”可知,在仰韶文化早、中期修建房屋和烧制陶器消耗大量木材,导致当地水土流失加剧,河流淤积、河床抬升,洪水危及阶地上的聚落,因此,在仰韶文化晚期,该地区聚落向高处迁移,在高处挖掘窑洞,既可减少对木材的需求,又可满足对居住条件的要求。【解析】(1)靠近河流;方便取水和渔猎;海拔较高可减少洪水威胁;河水泛滥,可为农田带来肥沃土壤。

(2)受亚热带—暖温带界线南移的影响;该地冬季风势力增强,气温降低。

(3)修建房屋和烧制陶器消耗大量木材,导致当地水土流失加剧,河流淤积、河床抬升,洪水危及阶地上的聚落;在高处挖掘窑洞,既可减少对木材的需求,又可满足对居住条件的要求。12、略

【分析】【分析】

本大题以贝壳杉的生长习性和大巴里尔岛贝壳杉的变化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森林丰富的原因;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生物入侵的影响等知识点,主要考查学生图文信息获取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以及学生的人地协调核心素养。

(1)

森林丰富的原因主要从森林的生存环境和受人类影响等角度进行分析。结合图示可知;大巴里尔岛地处36°S附近,纬度较低,气候温和,冬季气温高于0℃,适合森林生长。大巴里尔岛地处36°S附近,受西风带控制时间较短,降雨时间短,影响较弱,光照时间较长。夏季气压带风带南移,该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晴天多,光照条件较好。该地直到欧洲人踏上才加大开发力度,开发历史较晚。毛利人对贝壳杉怀有特殊的敬意使得历史上贝壳杉受人为干扰较小,破坏较少,森林得以保留。

(2)

根据材料“殖民者还用贝壳杉木修筑了一座贝壳杉大坝以输送木材”可知;修建贝壳杉大坝的原因是输送木材。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可知,大巴里尔岛面积较小,地势崎岖,人工运输原木较为困难,成本高。该地降水多,河流落差大,水流速度快,部分河段有险潍;急流,原木难以漂浮通过。为顺利通过河流输送原木,殖民者修筑大坝以抬高、控制水位、稳定流速,便于将原木顺利漂流到沿海地区。当地贝壳杉林茂密,木材较多,可就地取材修筑大坝。

(3)

根据所学知识;引入其他树种可能导致外来物种入侵,挤占贝壳杉的生长空间,不但不能恢复贝壳杉林,很有可能导致贝壳杉林逐渐衰落。如果引入的其他树种由于不适应当地的环境,在种间竞争中也可能处于劣势,成活率低,长势差,既造成了经济损失,也难以恢复当地的植被。引入其他树种需要人工干预,会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增加经济成本。

【点睛】【解析】(1)纬度较低;气候温和,冬季气温高于0℃;受西风带控制时间较短,影响较弱,夏季能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光照条件较好;开发历史较晚,且毛利人对贝壳杉的敬意使得历史上贝壳杉受人为干扰较小。

(2)大巴里尔岛面积较小;河流落差大,水流速度快,部分河段有险潍;急流,原木难以漂浮通过;修筑大坝便于控制水位、稳定流速,有利于将原木顺利漂流到沿海地区;贝壳杉林茂密,便于就地取材。

(3)引入其他树种可能导致外来物种入侵,挤占贝壳杉的生长空间;其他树种在种间竞争中也可能处于劣势,成活率低,长势差;人工干预消耗人力、物力,增加经济成本。13、略

【分析】【分析】

本大题以澳大利亚和河南省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澳大利亚自然地理特征描述,农业生产条件分析,河南省农业生产条件分析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综合分析应用能力,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素养素养。

【详解】

(1)根据图中信息可知;G属于地中海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B-F-E体现了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影响因素主要是水分。

(2)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澳大利亚是小麦的主要出口国家,面向中国,越南,日本,印尼等主要市场,市场需求量较大;澳大利亚采用大型机械化装卸,小麦产量较大,本国市场需求量小,因此商品率较高;同时,距离东亚,东南亚等主要市场较近,交通运输较为便利;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而市场主要位于北半球,小麦上市时间实现错峰上市,满足市场需求;同时,澳大利亚农业生产技术水平较高,小麦品质较好,受市场欢迎。

(3)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河南省作为粮食生产大省,也是重要的粮储大省,建设冬季地下储粮库,可以增加粮食储量,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减少粮食对外依存度;河南省利用原有的储粮条件基础,改造成本较低;河南省作为粮食大省,储粮需求量较大;冬季时降水较少,有利于长时间储存;河南省生产粮食历史悠久,有专门的储粮设施和专业人才基础。【解析】(1)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水分

(2)农业生产技术水平高;品质高,受市场欢迎;与北半球主要小麦产区错峰销售,填补主要市场需求;国外(国际)市场需求量大;距离东亚;东南亚等主要市场近,运输便利(运输成本低);小麦产量大,本国市场需求量小,商品率高。

(3)增加粮食储备,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利用已有设备,改造成本低;靠近小麦主产区及消费区,储粮需求大;冬季降水少,利于长时间存粮;传统粮食产区,有储粮设施和专业人才基础;减少粮食对外依存度。14、略

【分析】【分析】

本大题以泰州市国土空间总体格局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粮食安全;区域发展差异,生态可持续发展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应用地理基本知识分析图文材料的能力。

【详解】

(1)农业生产存在区域差异主要是各片区的地理环境差异导致的。北部里下河片区:地势低洼;水域面积广,宜发展优质水稻,兼顾特色水产养殖,发展生态休闲农业。中部高沙土片区:沙质土壤,蓄水能力差,水稻和旱作作物兼顾。南部沿江片区:离苏锡常等发达城市近,靠近市场且市场广阔,靠近江边水源充足,宜发展蔬菜种植。

(2)要“藏粮于地”需要保证耕地面积,提高单产,故应减少对耕地的占用,遏制耕地“非农化”,管控耕地“非粮化”;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举措,应加强永久基本农田建设,保证稳产;受建设年限、投入水平、因灾损毁等因素影响,部分已建成高标准农田质量与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要求还有一定差距,需要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农田质量;针对不同区域、不同类型已建高标准农田存在的主要障碍因素,根据自然资源禀赋、农业生产特征,因地制宜确定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重点内容,需要优化耕地布局,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根据农田防护需要,新建或修复农田防护林、岸坡防护、坡面防护、沟道治理工程,保障农田生产安全,推广生态型改造措施,以生态脆弱农田为重点,因地制宜加强生态沟渠及其它耕地利用设施建设,改善农田生态环境,提高粮食质量;针对季风区的旱涝灾害,完善里下河地区农业灌溉与排涝设施,提升沿江地区农田防洪排涝水平,促进稳产等。【解析】(1)北部:地势低洼;水域面积广;生态环境优美。中部:沙质土壤(高沙土),土质疏松,蓄水能力差。南部:靠近发达城市,市场广阔。

(2)减少占用耕地,遏制耕地“非农化”,管控耕地“非粮化”;加强永久基本农田建设,保证稳产;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农田质量;优化耕地布局,提高农业生产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