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云南省中考化学真题含解析_第1页
2023年云南省中考化学真题含解析_第2页
2023年云南省中考化学真题含解析_第3页
2023年云南省中考化学真题含解析_第4页
2023年云南省中考化学真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云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化学试题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lC-120-16Mg-248-32Ca-40

第I卷(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多选、错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1.下列不属于新能源的是

A.石油B.潮汐能C.太阳能D.地热能

2.幼儿及青少年缺氨可能会患

A.佝偻病B.贫血C.甲状腺肿大D.髓齿

3.下列化肥属于钾肥的是

A.KC1R(NH4)2SO4DNH4H2PO4

4.“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弄花香满衣”是因为

A.分子之间有间隔B.分子的体枳很小

C.分子在不断运动D.分子的质量很小

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点燃酒精灯

倾倒液体

6.云南盛产茶叶,云南某地种植茶树的土壤pH在4.5~5.5,该二壤呈

A.碱性B.酸性C.中性D.无法确定

7.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A.H2O2B.NaClC.FeD.He

8.空气的成分中,氮气的体积分数约为78%。下列属于氮气化学性质的是

A.无色无味B.难溶于水C.密度略小于空气D.不支持燃烧

9.仿照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定量研究空气成分的原理,利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燃烧匙中应盛

放的药品是

A.铁丝B.木炭C.红磷D.硫粉

10.化学与生活关系密切。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霉变花生洗净后食用B.用甲醛水溶液浸泡食品

C.用小苏打做焙制糕点的发酵粉D.用亚硝酸钠代替食盐烹调食物

11.某服装标签的部分信息如图所示,成分中属于天然纤维的是

成分

面料:棉85%;锦纶15%

统线:聚酯纤维100%

里料:涤纶100%

A.棉B.锦纶C.聚酯纤维D.涤纶

12.下列溶液中,溶质不是固体是

A.食盐溶液B.硝酸钾溶液C.酒精溶液D.蔗糖溶液

13.下列空气污染物中会形成酸雨气体是

A.NO2B.PM10C.COD.O3

14.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下列有关实验意外事故的处理错误的是

A,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上燃烧,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盖

B.不慎将药液溅进眼睛里,立即用手揉眼睛,再用大量水冲洗

C不慎将氢氧化钠溶液沾到皮肤上,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D.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15.使用天然气做饭,点火后,发现炉火火焰呈现黄色,锅底出现黑色,这时就需要调大灶具的进风II:

使用完毕,关闭开关,火焰熄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天然气会燃烧,因为它是可燃物

B.点火是为了使温度达到天然气的着火点

C.调大进风口的「I的是提供足够的空气,使燃烧更充分

D.关闭开关火焰熄灭,原因是温度降到了着火点以下

16.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示意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f500+O―>o*°+vO氧原子

甲乙丙丁•碳原子

A.生成物是氧化物

B.乙物质的1个分子由2个原子沟成

C.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微粒个数比为1:1

D.甲物质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4:1

17.夏季下雨之前,天气闷热,水中的含氧量降低,养鱼池中的鱼往往会浮出水面。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

A.氧气的溶解度会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

B.氧气的溶解度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为了增加养鱼池中的含氧量,可以向养鱼池中通入空气

D.为了增加养鱼池中的含氧量,可以把养鱼池的水喷向空中

18.下到实验方案设计合理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

A鉴别CO(NH2)2和K2s取样,分别加入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B鉴别H2和CH4分别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

C提纯混有少量NaCI的KNO3固体将固体溶解.,蒸发结晶

D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将铁制品长时间浸泡在过量的稀硫酸中

A.AB.BC.CD.D

19.碳及其化合物存在如下转化关系:cfconcc^nx(表示一种物质会一步转化成另一

种物质)。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由C转化为CC>2的过程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依次升高

B.CO只能通过与。2反应转化为CO?

高温

c.CO2通过与c反应转化为CO,化学方程式为C+CO?^=:2CO

D.X可能是酸或盐

20.学校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溶液的配制过

程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②③④⑤⑥

A.若②中的祛码和药品放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偏大

B.若③中烧杯内壁有水珠,对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无影响

C.若④中量取水时俯视读数,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偏大

D.将配好的溶液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溅出,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偏小

第n卷非选择题(共5。分)

二、填空与简答(本大题共4个小题,化学方程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29分)

21.中国某研究团队受“弓弩”等结构启发,研制出一种名为“碳弹簧”的新型碳材料,被认为是制造智

能磁性材料的理想原料,有望用于外太空探测。

7弹簧,

(1)古代弓弩一般使用多层竹、木片制作,竹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纤维素属于(填标号)。

A.蛋白质B.糖类C.油脂D.维生素

(2)“碳弹簧”由多孔碳材料制作而成,碳元素能组成多种碳单质,它们的物理性质存在较大差异的原

因是O

(3)CoFe?。」也是制造智能磁性材料的原料之一,己知CoFe。,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则钻

(Co)元素的化合价为。钻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你能得到的一条信息是________。

27

(4)发射外太空探测设备最理想的燃料是液态氢。实验室可通近电解水的方法制取氢气,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为,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22.我国古人很早就认识了硫元素,《神农本草经》将“硫”评价为“能化金银铜铁奇物”,现代化学中含

硫药物、含硫材料等也十分普遍。

(1)用化学用语填空:

①2个硫原子;

②2个三氧化硫分子;

③硫酸根离子o

(2)工业上可利用物料循环的方法实现烟气的脱硫处理,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NaOH溶液C»(OH)2

E|作IL**CaSOj固体

含二,化魏的烟气-----吸收身一.反应室一T

-------1-~----------------1一"►NaOH溶液

①操作I是:

②吸收室中发生的反应之一是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硫的反应,类比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的反应,写出氢氧化

钠和二氧化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③理论上只需不断加入(填化学式)便可持续实现烟气的脱硫处理。

23.酸、碱、盐是几类重要化合物,与人类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关系十分密切。

(1)请从以下选项中选择适当物质的标号填空:

a.碳酸钠b.碳酸钙c.氢氧化钙

①可用来配制农药波尔多液的是______;

②可用作补钙剂是_______;

③可用于玻璃、洗涤剂生产的是o

(2)浓硫酸可做某些气体的干燥剂,原因是o

(3)利用紫甘蓝自制酸碱指示剂的步骤依次为:研碎,酒精浸泡,过滤,装瓶备用。

①上述步骤中没有用到的仪器是_______(填标号)。

A.B.

②通过实验得出紫甘蓝指示剂在不同液体中的显色情况如下:

液体蒸馈水氯化钙溶液炉具清洁剂白醋

颜色紫色紫色绿色红色

向滴有紫甘蓝指示剂的稀盐酸和CaCl2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2co,溶液,反应所得沉淀或气体的质

量变化如图所示(图中•条曲战表示生成沉淀的质量变化情况,另一条曲线表示生成气体的质量变化情

况)。

沉淀感气体的质碗

°bNa2cO)浓液的附»8

加入Na?C03溶液质量为ag时,所得溶液中除指示剂外还含有的溶质是;加入NazC。,溶液质量

由。至bg的过程中,溶液颜色的变化情况是O

24.“乌铜走银”是云南省石屏县始创的一种独特的铜制工艺品技艺,迄今己有300余年的历史。

(1)乌铜是一种合金,其硬度比纯铜(填“大”或“小);乌铜经锻打、碾压可做成不同厚度的乌

铜片,说明乌铜具有良好的o

(2)“乌钢走银”的技艺是在乌铜上雕刻各种图案,然后将熔化的银水填入图案中,冷却后打磨光滑。

银长时间放置后依然光亮,原因是o

(3)乌铜表面的黑色物质主要是氧化铜。利用稀硫酸和铁从氧化铜中得到铜单质可通过以下两种方案实

现:

方案一:Fe婚乌->凡拶TCU

方案二:CuO^->CuSO4—Cu

①上述两种方案中较优的是,理由是;

②西汉刘安所著《淮南万毕术》中提到“曾青得铁则化为铜”,方案二中体现这一过程的化学方程式为

(4)乌铜的废料经初步处理后可得到AgNO,和CU(NO3)2的混合溶液。若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金属

Zn,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灌液和滤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填标号)。

A.滤渣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Ag,Cu

B.滤液中可能含有的溶质是AgNO。、CU(NO3)2

C.若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则滤渣中一定含有Ag,Cu

D.若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则滤液可能呈蓝色

E.若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白色沉淀,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的金属离子是Ag+,Cu2+,Zn"

三、实验与探究(本大题共2个小题,化学方程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15分)

25.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请结合图示回答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为

(2)实验室用高镒酸钾制取氯气的化学方程式为,应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为

(3)若采用E装置收集某种气体,当_______时开始收集。

(4)利用如图装置制取并研究CO?的性质。将Y形管倾斜,使N中试剂流入M中至CaCO,完全反应,

然后向M中注入足量NaOH溶液。

①整个实验过程中,气球的变化情况是:

②注入足量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M中的现象是,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

26.在古代,井,代替江河,聚拢着人气和城乡的繁荣。现在仍有一些地方的人们使用井水。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当地井水的使用情况、硬度及合理利用正行项目式学习。

任务一:调查井水的使用情况

【问卷调查】调直显示部分家庭在在使用井水,主要用于饮用和菜园的浇灌。

任务二:探究井水的硬度

【实验探究】取适量蒸储水和井水分别倒入两个烧杯中,向两个烧杯中加入等量的,搅拌。蒸储

水中泡沫较多,井水中泡沫较少,浮渣较多,说明井水为硬水。

【咨询老师】该小组的同学通过咨询知道,当地井水中含有较多的Ca2+,Mg2+,HCC)3等离子,在加热条

件下,这些禽子趋于生成溶解度更小的物质一水垢,水垢中主要含有Mg(OH)2和CaCC)3,还可能含有

其他物质。

为确定水垢的成分,同学们继续探究。

【杳阅资料】有关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表(室温):

物质

Ca(HCO3)2Mg(HCO3)2Ca(OH)2Mg(OH)2CaCO3MgCO.

溶解性可溶可溶微溶不溶不溶微溶

【推断预测】根据以上溶解性表推测水垢中还可能含有Ca(OH)2或

【进行实验】

实验现实验结

实验步骤

象论

在烧杯中放入少量研碎的水垢,加入适量蒸储水充分搅拌,帘置一段时间后,取无白色

上层清液于两支试管中,分别编号为①和②。向试管①中通入CO?沉淀

产生白

向试管②中加入_______溶液

色沉淀

【实验结论】同学们通过以上实验,确定了水垢的成分。

【拓展延伸】定量研究也是确定物质成分种方法。现有包白色固体,可能由CaCO,、MgCO?中的

一种或两种组成。取10g该固体,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测得生成的气体质量为4.8g,说明白色固

体的成分是o

任务三:井水的合理利用

【小组交流】

①有些井水硬度比较高,常年饮用,易患肾结石,所以饮用井水前应将其,既可降低使度还可杀

灭水中的细菌。

②今年,云南省大部分地区干旱严重,同学们认为可适当开发地下水以缓解缺水问题,但不能过度开采。

地下水过度开采会导致(填一条即可)。

【项目总结】通过以上学习,同学们认识到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应该合理利用。

四、分析与计算(本大题包含1个小题,共6分)

27.为测定某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某化学小组同学取100g硫酸溶液于烧杯中,加入20g锌,充分反

应后锌有剩余。测得烧杯中物质的质量为U9.6g。计算:

(1)产生氢气的质量为_____g;

⑵该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温馨提示:Zn+H2sC^ZnSOq+HzT)

2023年云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化学试题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lC-120-16Mg-248-32Ca-40

第I卷(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多选、错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1.下列不属于新能源的是

A.石油B.潮汐能C.太阳能D.地热能

【答案】A

【解析】

【详解】A、石油属于化石燃料,属于传统能源,符合题意;

B、潮汐能是正在开发和利用的新能源,不符合题意;

C、太阳能是正在开发和利用的新能源,不符合题意;

D、地热能是正在开发和利用的新能源,不符合题意。

故选Ao

2.幼儿及青少年缺疑可能会患

A.佝偻病B.贫血C.甲状腺肿大D.幽齿

【答案】D

【解析】

【详解】A、幼儿和青少年缺钙会患佝偻病,故A不符合题意;

B、缺铁容易引起缺铁性贫血,故B不符合题意;

C、缺碘或碘摄入过多容易引起甲状腺肿大,故C不符合题意;

D、缺筑容易引起龈齿,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3.卜列化肥属于钾肥的是

A.KC1B.(NH4)2SO4C.Ca3(PO4)2D.NH4H2PO4

【答案】A

【解析】

【详解】A、KC1中含有K营养元素,属于钾肥,符合题意;

B、(NH4)2SO」中含有N营养元素,属于氮肥,不符合题意;

C、Ca3(PO,2中含有P营养元素,属于磷肥,不符合题意;

D、NH4HFO4中含有N、P两种营养元素,属于复合肥,不符合题意;

故选Ao

4.“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弄花香满衣”是因为

A.分子之间有间隔B.分子的体积很小

C.分子在不断运动D.分子的质量很小

【答案】C

【解析】

【详解】能闻到花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运动到空气中被闻到。

故选C。

【答案】D

【解析】

【详解】A、点燃酒精灯,用火柴点燃酒精灯,禁止用点燃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个酒精灯,防止发生火灾,

实验操作错误;

R、用橡胶塞塞住试管,应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试管口,切不可把试管放在案上在使劲塞进塞子,以免

压破试管,实验操作错误;

C、倾倒液体时,瓶塞应倒放,瓶口应紧挨,标签应朝向手心处,实验操作错误;

D、蒸发溶液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液滴飞溅,实验操作正确。。

故选D。

6.云南盛产茶叶,云南某地种植茶树的土壤pH在4.5~5.5,该土壤呈

A.碱性B.酸性C.中性D.无法确定

【答案】B

【解析】

【详解】pH<7呈酸性,pH约4.5~5.5的土壤呈酸性。

故选B。

7.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A.H2O2B.NaClC.FeD.He

【答案】B

【解析】

【详解】A、H2O2表示过氧化氢这种物质,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NaCl表示氯化钠这种物质,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B符合题意;

C、Fe表示铁这种物质,是由铁原子构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He表示筑气这种物质,是由亘原子氮原子构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空气的成分中,氮气的体积分数约为78%。下列属于氮气化学性质的是

A.无色无味B.难溶于水C.密度略小于空气D.不支持燃烧

【答案】D

【解析】

【分析】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性质是物理性质,需要发生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是化学性

质。

【详解】A、氮气无色无味,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B、氮气难溶于水,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C、氮气密度略小于空气,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D、氮气不支持燃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

故选Do

9.仿照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定量研究空气成分的原理,利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燃烧匙中应盛

放的药品是

A.铁丝B.木炭C.红磷D.硫粉

【答案】C

【解析】

【详解】A.因为铁丝不能在空气燃烧,故A错误;

B.木炭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导致两边压强变化不明显,故B错误;

C.红磷燃烧会消耗氧气,集气瓶中的液面会上升五分之一,故C正确;

D.硫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硫导致两边压强变化不明显,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睛】可以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物质应该具备的条件是:能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物是固

体,不能和空气中的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10.化学与生活关系密切。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霉变花生洗净后食用B.用甲醛水溶液浸泡食品

C.用小苏打做焙制糕点的发酵粉D.用亚硝酸钠代替食盐烹调食物

【答案】C

【解析】

【详解】A、霉变的花生中含有黄曲霉毒素,具有致癌性,洗净后也不能食用,不符合题意;

B、甲醛有毒,能使蛋白质变性,不能用甲醛水溶液浸泡食品,不符合题意;

C、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且能与发酵过程中产生的酸性物质反应

生成二氧化碳,可用作焙制糕点的发酵粉,符合题意:

D、亚硝酸钠有毒,不能用亚硝酸钠代替食盐烹调食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某服装标签的部分信息如图所示,成分中属于天然纤维的是

成分

面料:棉85%;锦纶15%

绒线:聚酯纤维100%

里料:涤纶100%

A.棉B.锦纶C.聚酯纤维D.涤纶

【答案】A

【解析】

【分析】天然纤维是指从自然界生长或形成的或人工培植的植物中、人工饲养的动物中获得的适用于纺织

用的纤维;

合成纤维是由合成的富分子化合物制成的纤维。

【详解】A、棉花属于自然界生长、人工培植的纤维,为天然纤维,故A符合题意:

B、锦纶属于由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纤维,为合成纤维,故B不符合题意;

C、聚酯纤维属于由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纤维,为合成纤维,故C不符合题意;

D、涤纶属于由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纤维,为合成纤维,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o

12.下列溶液中,溶质不是固体的是

A.食盐溶液B.硝酸钾溶液C.酒精溶液D.蔗糖溶液

【答案】C

【解析】

【详解】A、食盐溶液的溶质是氯化钠,是固体,故A错误;

B、硝酸钾溶液的溶质是硝酸钾,是固体,故B错误;

C、酒精溶液的溶质是酒精,是液体,故C正确;

D、蔗糖溶液的溶质是蔗糖,是固体,故D错误。

故选C。

13.下列空气污染物中会形成酸雨的气体是

A.NO2B.PMI。C.COD.O5

【答案】A

【解析】

【详解】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PMio.CO、03不能形成酸雨。

故选Ao

14.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下列有关实验意外事故的处理错误的是

A.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上燃烧,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盖

B.不慎将药液溅进眼睛里,立即用手揉眼睛,再用大量水冲洗

C.不慎将氢氧化钠溶液沾到皮肤上,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D.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答案】B

【解析】

【详解】A、酒精灯打翻着火,用抹布扑盖,操作正确,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实验药液溅入眼睛,立即用水冲洗,切不可用手揉搓,故B错误,符合题意;

C、烧碱溶液沾到皮肤上,要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正确,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如果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或衣物匕立即用较多的水冲洗,再用3%~5%的NaHC03溶液冲洗,故D

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o

15.使用天然气做饭,点火后,发现炉火火焰呈现黄色,锅底出现黑色,这时就需要调大灶具的进风口:

使用完毕,关闭开关,火焰熄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天然气会燃烧,因为它是可燃物

氏点火是为了使温度达到天然气的着火点

C.调大进风口的"的是提供足够的空气,使燃烧更充分

D.关闭开关火焰熄灭,原因是温度降到了着火点以下

【答案】D

【解析】

【详解】A、因为天然气是可燃物,所以会燃烧,故选项A说法正确;

B、点火是为了使温度达到天然气的着火点,故选项B说法正确;

C、调大进风口的目的是提供足够的空气,使燃烧更充分,故选项C说法正确;

D、关闭开关火焰熄灭,原因是清除了可燃物,故选项D说法错误;

故选:D。

16.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示意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氢原子

>3

0^+8O氧原子

甲乙丙丁•碳原子

A.生成物是氧化物

B.乙物质的1个分子由2个原子沟成

C.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微粒个数比为1:1

D.甲物质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4:1

【答案】C

【解析】

【分析】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C2H50H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点燃

CilhOHi3O>==2CO>131LO。

【详解】A、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则CO?、氏0属于氧化物,

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由图示可知,1个乙物质分子是由2个原子构成,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甲(C2HsOH)、乙(02)的分子个数比为1:3,故选项说法不正

确;

D、甲为C2HsOH,甲物质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X2):(1X6)=4:1,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17.夏季下雨之前,天气闷热,水中的含氧量降低,养鱼池中的鱼往往会浮出水面。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

A.氧气的溶解度会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

B.氧包的溶解度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为了增加养鱼池中的含氧审:,可以向养鱼池中通入空气

D.为了增加养鱼池中的含氧量,可以把养鱼池的水喷向空中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则氧气的溶解度会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不符合题意。

B、夏季下雨之前,池塘里的鱼常跃出水面,是因为夏季气温升高,原本水中溶有的氧气的溶解度减小,

溶解在水中的氧气减少,符合题意。

C、空气中含有氧气,为了增加养鱼池中的含氧量,可以向养鱼池中通入空气,不符合题意。

D、增大气体和水的接触面积,可以增加溶解量,把养鱼池的水喷向空中,增大了水和氧气的接触面积,

增加水池的含氧量,不符合题意。

故选:Bo

18.下到实验方案设计合理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

A鉴别CO(NH2)2和K2s取样,分别加入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B鉴别凡和CH4分别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

C提纯混有少量NaCl的KNOj固体将固体溶解,蒸发结晶

D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将铁制品长时间浸泡在过量的稀硫酸中

A.AB.BC.CD.D

【答案】B

【解析】

【详解】A.尿素和硫酸钾与熟石灰都不反应,无法鉴别,皱态氮肥与熟石灰反应才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

生,故A错误;

B.氢气的燃烧产物是水,甲烷的燃烧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鉴别氢气和甲烷,分别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

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无明显现象的是氢气,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甲烷,故B正确;

C.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小,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提纯混有少量氯化钠的硝

酸钾,应将固体溶解,降温结晶,故C错误:

D.铁制品长时间浸泡在过量的稀硫酸中,铁制品表面铁锈反应完后,裸露出来的铁会与稀硫酸继续反应,

故D错误。

故选:B。

19.碳及其化合物存在如下转化关系:C-C0=C02=X(“一”表示一种物质会一步转化成另一

种物质)。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由C转化为co?的过程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依次升高

B.CO只能通过与。2反应转化为CO2

c.CO2通过与c反应转化为CO,化学方程式为C+CC^U2co

D.X可能是酸或盐

【答案】B

【解析】

【详解】A、C、CO、CO2中碳元素化合价分别为0、+2、+4价,碳元素的化合价依次升高,不符合题

意;

B、氧化铁与一氧化碳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单质和二氧化碳,符合题意;

局温

C、碳和二氧化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COz^------2CO,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分解生成二氧化碳,碳酸属于酸;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

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二氯化搂,碳酸钠属于盐,故X可能是酸或盐,不

符合题意:

故选B。

20.学校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溶液的配制过

程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②中的祛码和药品放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偏大

B.若③中烧杯内壁有水珠,对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无影响

C.若④中量取水时俯视读数,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偏大

D.将配好的溶液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溅出,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偏小

【答案】C

【解析】

【详解】A、若②中的祛码和药品放反,会使得称量药品的质量偏小,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偏小,故选

项A错误;

B、若③中烧杯内壁有水珠,会使得水的最偏多,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偏小,故选项B错误;

C、若④中量取水时俯视读数,会使得量取水的量偏少,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偏大,故选项C正确;

D、因为溶液是均一、稳定的,将配好的溶液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溅出,对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无影响,

故选项D错误;

故选:C。

第n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填空与简答(本大题共4个小题,化学方程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29分)

21.中国某研究团队受“弓弩”等结构启发,研制出一种名为“碳弹簧”的新型碳材料,被认为是制造智

能磁性材料的理想原料,有望用于外太空探测。

“碳弹簧

(1)古代弓弩一般使用多层竹、木片制作,竹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纤维素属于(填标号)。

A.蛋白质B.糖类C.油脂D.维生素

(2)“碳弹簧”由多孔碳材料制作而成,碳元素能组成多种碳单质,它们的物理性质存在较大差异的原

因是

(3)CoFe?。』也是制造智能磁性材料的原料之一,己知CoFqO4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则钻

(Co)元素的化合价为o钻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你能得到的一条信息是

27Co

5A.W

(4)发射外太空探测设备最理想的燃料是液态氢。实验室可通过电解水的方法制取氢气,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为,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答案】Q)B(2)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①.+2②.钻原子核内有27个质子等合理即可

通电小小

(4)①.2H2O=2H2T+O2T

②.分解反应

【解析】

【小问1详解】

纤维素属于糖类,故填:B;

【小问2详解】

碳元素能组成多种碳单质,如金刚石、石墨等,它们的物理性质存在较大差异的原因是原子排列方式不

同,故填: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小问3详解】

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计算,铁元素化合价为+3价,氧元素化合价为-2,设钻元素的化合价

为x,x+(+3)x2+(-2)x4=0,:r=+2,故填:+2;

根据信息图可知,钻原子的原子序数为27,则质子数为27,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也为27;元素符号为Co,

元素名称为钻;相对原子质量为58.93,故填:钻原子核内有27个质子等合理即可;

【小问4详解】

通电人人

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故填:2H2。----2H2T+O2T;

该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故填:分解反应。

22.我国古人很早就认识了硫元素,《神农本草经》将“硫”评价为“能化金银铜铁奇物”,现代化学中含

硫药物、含硫材料等也十分普遍。

(1)用化学用语填空:

①2个硫原子;

②2个三氧化硫分子;

③硫酸根离子o

(2)工业上可利用物料循环的方法实现烟气的脱硫处理,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NaOH溶液CB(OH)I

①操作I是;

②吸收室中发生的反应之•是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硫的反应,类比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的反应,写出氢氧化

钠和二氧化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③理论上只需不断加入(填化学式)便可持续实现烟气的脱硫处理。

【答案】(1)①.2S②.2503③SOj

(2)①.过滤②.2NaOH+SO?=Na2sO3+HQ

③.Ca(OH)2

【解析】

【小问1详解】

①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

字.所以2个硫原子,就可表示为2S;

②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

2个三氧化硫分子可表示为:2so3;

③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

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硫酸根离子

可表示为:S0;-;

【小问2详解】

①操作1后得到了固体和液体,则是过滤;

②氢氧化钠和一氧化硫反应产生亚硫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2NuOH+SO2=Na2SO.十H2O;

③根据流程图,理论上只需不断加入Ca(0H”便可持续实现烟气的脱硫处理。

23.酸、碱、盐是几类重要化合物,与人类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关系十分密切。

(1)请从以卜选项中选择适当物质的标号填空:

a.碳酸钠b.碳酸钙c.氢氧化钙

①可用来配制农药波尔多液的是_______:

②可用作补钙剂的是______;

③可用于玻璃、洗涤剂生产的是_______O

(2)浓硫酸可做某些气体的干燥剂,原因是_______。

(3)利用紫甘蓝自制酸碱指示剂的步骤依次为:研碎,酒精浸泡,过滤,装瓶备用。

①上述步骤中没有用到的仪器是_______(填标号)。

②通过实验得出紫甘蓝指示剂在不同液体中的显色情况如下:

液体蒸储水氯化钙溶液炉具清洁剂白酷

颜色紫色紫色绿色红色

向滴有紫甘蓝指示剂的稀盐酸和CaCh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2co3溶液,反应所得沉淀或气体的质

量变化如图所示(图中一条曲战表示生成沉淀的质量变化情况,另一条曲线表示生成气体的质量变化情

况)。

沉淀感气体的府WB

°bNaQ,语液的同出8

加入Na2c0,溶液质量为ag时,所得溶液中除指示剂外还含有的溶质是;加入Na2c0,溶液质量

由0至bg的过程中,溶液颜色的变化情况是。

【答案】(1)①.c②.b

③.a(2)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3)①.B②.CaCE和NaCl③.由红色变为紫色,又变为绿色

【解析】

【小问1详解】

①氢氧化钙可用于配制农药波尔多液,故选c:

②碳酸钙能与胃酸的主要成分盐酸反应生成可被人体吸收的钙离子,用于人体补钙,故碳酸钙可用作补钙

剂,故选b;

③碳酸钠可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故选a;

【小问2详解】

由于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所以浓硫酸可做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小问3详解】

①利用紫甘蓝自制酸碱指示剂的步骤依次为:研碎(需要用C研钵),酒精浸泡(需要用A酒精试剂),过

滤(需要用D纱布过滤装置.),装瓶备用,故上述步骤中没有用到的仪器是酒精灯,故选B;

②向滴有紫甘蓝指示剂的稀盐酸和CaCL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2c03溶液,0〜a段碳酸钠先与盐酸

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待盐酸反应完全,a点以后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

钠,所以当加入碳酸钠溶液质量为ag时,盐酸反应完全,所得溶液中除指示剂外还含有的溶质为氯化

钠、氯化钙:

由表格数据可知,紫甘蓝指示剂在蒸储水和氯化钙溶液中呈红色,说明中性溶液不能使紫甘蓝指示剂变

色;

紫甘蓝指示剂在炉具清洁剂中呈绿色,炉具清洁剂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钠,氢氧化钠显碱性,说明碱性溶

液能够使紫甘蓝指示剂变绿色;

紫甘蓝指示剂在白醋中呈红色,白醋的主要成分是醋酸,醋酸显酸性,说明酸性溶液能够使紫甘蓝指示剂

变红色:

所以滴有紫甘蓝指示剂的稀盐酸和CaC12的混合溶液呈红色,逐滴加入Na2cCh溶液,0~a段碳酸钠先与

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利水,待盐酸反应完全,溶液中为氯化钠和氯化钙,显中性,溶液逐渐变

为紫色,a点以后加入的碳酸钠溶液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此阶段溶液也是呈•中性,溶

液还是紫色,当氯化钙反应完全,继续滴加碳酸钠溶液,由于碳酸钠溶液呈碱性,能够使紫甘蓝指示剂变

绿色,故加入Na2cCh溶液质量由0至bg的过程中,溶液颜色的变化情况是溶液由红色变为紫色,又变

为绿色。

24.“乌铜走银”是云南省石屏县始创的一种独特的铜制工艺品技艺,迄今已有300余年的历史。

(1)乌铜是一种合金,其硬度比纯铜(填“大”或“小);乌铜经锻打、碾压可做成不同厚度的乌

铜片,说明乌铜具有良好的o

(2)“乌钢走银”的技艺是在乌铜上雕刻各种图案,然后将熔化的银水填入图案中,冷却后打磨光滑。

银长时间放置后依然光亮,原因是o

(3)乌铜表面的黑色物质主要是氧化铜。利用稀硫酸和铁从氧化铜中得到铜单质可通过以下两种方案实

现:

方案一:Fe产阳—>凡苧TCU

方案二:CuO—i^->CuSO4—

①上述两种方案中较优的是,理由是;

②西汉刘安所著《淮南万毕术》中提到“曾青得铁则化为铜”,方案二中体现这一过程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0

(4)乌铜废料经初步处理后可•得到AgNO,和CU(NO3)2的混合溶液。若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金属

Zn.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标号)。

A.滤渣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Ag,Cu

B.滤液中可能含有的溶质是AgNO、、CU(NO3)2

C.若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则滤渣中一定含有Ag,Cu

D.若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则滤液可能呈蓝色

E.若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色沉淀,则滤液中•定含有的金属离子是Ag+,Cu2+,Zi产

【答案】(1)①.大②.延展性

(2)银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3)①.方案二②.反应条件都是常温,节约能源③.Fe+CuSCh二FcSCh+Cu(4)DE

【解析】

【小问I详解】

合金的硬度比其组成中纯金属的硬度大,则乌铜的硬度比纯铜大:乌铜具有良好的延展性,见可以经锻

打、碾压可做成不同厚度的乌铜片;

【小问2详解】

银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则银长时间放置后依然光亮;

【小问3详解】

①方案一中H2与CuO反应需要加热,方案二中反应均在常温下进行,则方案二较优,可以节约能源;

②曾青得铁则化为铜原理为Fe与CuSOa反应生成FeSO4与Cu,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Fe+CuSO4=FeSO4+Cu;

【小问4详解】

A、金属活动性Zn>Cu>Ag,则将Zn加入含有AgNOa、Cu(NO.02的溶液中,Zn先与AgNCh反应生成

Zn(NO.92与Ag,后与Cu(NO.O2反应生成Zn(N0.92与Cu,则反应后滤渣中一定含有Ag,可能含

有Cu,故选项说法错误;

B、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反应后溶液中一定含有Zn(NO3)2,不可能只含有AgNCh、Cu(NO3)2,故选项

说法错误:

C、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没有明显现象,则一定没有Zn,无法得出结论含有Cu,故选项说法错误;

D、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没有明显现象,则Zn被消耗完,若Zn没有与Cu(N03)2反应,或与部分Cu

(N0.02反应,则反应后溶液中有Cu(NO3)2剩余,溶液为蓝色,故选项说法正确;

E、若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AgNO3,Zn只与部分AgNCh反应,Cu

(NO3)2没有参加反应,则溶液中溶质为AgNCh、Cu(NO3)2、Zn(NO3)2,含有金属离子为Ag+,

Cu2+,Zn2+,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E。

三、实验与探究(本大题共2个小题,化学方程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15分)

25.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请结合图示回答问题:

ABCDE

(1)仪器①的名称为O

(2)实验室用高镒酸钾制取氯气的化学方程式为,应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为u

(3)若采用E装置收集某种气体,当_______时开始收集。

(4)利用如图装置制取并研究CO?的性质。将Y形管倾斜,使N中试剂流入M中至CaCO;完全反应,

然后向M中注入足量NaOH溶液。

①整个实验过程中,气球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

②注入足量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M中的现象是,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

A小

【答案】(1)试管(2)①.2KMnO4=K2MnO4+MnO2+O2T

②.BD或BE(3)气泡均匀连续冒出

(4)①.先变大后变小②.产生白色沉淀③.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

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

【解析】

【小问1详解】

仪器①的名称为试管;

【小问2详解】

高镒酸钾加热分解生成钵酸钾、二氧化镒和氧气,该反应方程式为:

A小

2KMnO4=K2MnO4+MnO2+O2t,该反应为固体加热型,发生装置可选择B,由于氧气密度比空气

大,可选择D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由于氧气不易溶于水,可选择E排水法收集,故应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

集装置为BD或BE;

【小问3详解】

若采用E装置排水法收集某种气体时,由于刚开始排出的气体中混有空气,所以当观察到气泡连续均匀冒

出时才开始收集;

小问4详解】

①将Y形管倾斜,使N中试剂稀盐酸流入M中至CaCO3完全反应,稀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

二氧化碳和水,气球会先变大,然后向M中注入足量NaOH溶液,二氧化碳会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

钠和水,气球又会变小,故整个实验过程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