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人教2019选择性必修1)解析版_第1页
第五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人教2019选择性必修1)解析版_第2页
第五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人教2019选择性必修1)解析版_第3页
第五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人教2019选择性必修1)解析版_第4页
第五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人教2019选择性必修1)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易考点精练(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黄果树瀑布位于贵州省安顺市,是世界著名大瀑布之一,吸引大批游客前往,下图是黄果树瀑布图,据图完成1-2题。1.构成该景观的主体要素属于的圈层是(

)A.生物圈 B.水圈 C.岩石圈 D.地壳2.在景观图中,代表自然地理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的要素是(

)A.瀑布 B.岩石 C.树木花草 D.大气【答案】1.B2.C【分析】1.黄果树瀑布景观图中的主体要素是瀑布,是水,水所属的圈层是水圈,B正确,ACD错误。故选B。2.自然环境中最活跃的圈层是生物圈,所以在景观图中,代表自然地理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的要素是树木花草,C正确,ABD错误。故选C。读我国某区域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示意图,完成3-4题。3.该区域最可能位于(

)A.青藏高寒区 B.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C.北方地区 D.南方地区4.该区域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示意图体现的区域特征是(

)A.整体性 B.差异性 C.开放性 D.稳定性【答案】3.B4.A【分析】3.读图可知,该区域深居内陆,且气候干旱,多内流河,荒漠广布,由此可判断该区域可能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B正确,A、C、D错误。故选B。

4.由上题可知,该区域深居内陆,所以气候干旱,多内流河,故导致该区域植被稀少,沙漠广布,这体现了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体现了区域的整体性特征,A正确,B、C、D错误。故选A。节能减排的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是可持续发展从概念走向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图表示碳物质在各圈层中的循环过程。据此完成第5-6题。5.低碳经济的本质就是要限制碳物质流向()A.大气圈 B.岩石圈 C.水圈 D.生物圈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②—③反映碳在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循环的过程B.地球上的碳物质主要蓄积在生物圈中C.⑤环节循环速度如果加快,可以减缓碳排放的速度D.控制④环节的人类活动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途径之一【答案】5.A6.D【分析】5.低碳经济就是要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则本质上就是限制碳物质流向大气圈。6.图中显示④环节是人类利用化石燃料的同时向大气圈排放碳物质的过程,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要控制化石燃料的使用。青稞是我国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用木板、铁丝修建的“挡头”矗立田地(左下图),还有用于风干、存放牧草和青稞等农作物的“干草架”(右下图),是当地常见的乡村景观。读图完成7-9题。7.和青藏高原地区整体性特征相符的是()A.海拔高,大气稀薄,光照弱 B.昼夜温差大,植株高C.因高寒,植被外表大多覆毛 D.因水源,人口分布在河谷8.“挡头”的主要作用是()A.防牲畜践踏农作物 B.旅游标识物 C.田地分界的标识 D.阻挡风沙侵入9.“干草架”离地较远考虑的是()A.空中光照强 B.地面温度低 C.地面湿度大 D.防虫蚁破坏【答案】7.C8.A9.B【分析】7.青藏高原地区地处高寒,大气稀薄,光照足,温差大,植被表面大多毛茸茸、植株低;人口分布在海拔低、热量足的河谷地区以应对高寒,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8.青藏高原地区地处高寒,以畜牧业为主,种植业面积小,用“挡头”可阻断大量牲畜对农作物的破坏,从而保证质量,A正确;具有土地分界标识作用,但不是主因,起不到旅游标志和阻挡风沙的作用,BCD错误。所以选A。9.青藏高原地处高寒,近地面温度低,修建“干草架”可避免近地面低温对晾晒草料的影响,B正确;“干草架”所处高度和近地面光照强度差别不大,A错误;地面湿度不一定大,C错误;高寒条件下,虫蚁存活率低,D错误。所以选B。近年来,我国外来物种数量大增。下图为我国各省外来入侵植物种数分布图。据此完成下10-11题。10.外来入侵植物的危害主要是使当地()A.水土流失多发 B.河流水量锐减 C.生物多样性减少 D.洪涝灾害多发11.外来入侵物种影响地区其他地理环境要素变化,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A.差异性 B.整体性 C.共同性 D.开放性【答案】10.C11.B【分析】10.外来植物入侵,争夺当地物种的栖息空间,导致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减少,C正确。入侵植物不会加剧水土流失,也不会使得河流水量锐减或洪涝灾害多发。故选C。11.外来入侵物种影响了地区其他地理要素的变化,这体现了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各要素的变化,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共同性、开放性的无关。故选B。长白山区地处我国北方中纬度地区,从山麓向上依次出现红松阔叶林带、针叶林带、岳桦林带和苔原带等完整的山地生态系统,下图示意长白山区部分地区地形。读图完成12-13题。12.M自然带是一种落叶小乔木,典型的北极圈寒带植物,推断M处的自然带是(

)A.红松阔叶林带 B.针叶林带 C.岳桦林带 D.苔原带13.与N自然带相比,影响M自然带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水分 B.热量 C.土壤 D.坡度【答案】12.C13.B【解析】12.根据材料“从山麓向上依次出现红松阔叶林带、针叶林带、岳桦林带和苔原带”可知,长白山基带为红松阔叶林带,往上依次为针叶林带、岳桦林带和苔原带,根据题干“M自然带是一种落叶小乔木,典型的北极圈寒带植物”可知,M处的自然带不是针叶林,是岳桦林带,C正确,AB错误;根据长白山区部分地区地形图可知,M处地势低,自然带不是苔原带,D错误。故选C。13.根据长白山区部分地区地形图可知:N为苔原带,M自然带分布海拔比N低,故影响其分布的主要因素是热量,B正确。水分、土壤、坡度会影响自然带的分布,但不是苔原带和岳桦林带分布的主要原因,ACD错误。故选B。下图为某种植被(斜线阴影部分)在世界的主要分布区域简图。读图,完成14-15题。14.该植被具有的主要特点是(

)A.植物种类多 B.植物生长慢 C.垂直分异少 D.秋冬季落叶15.形成该植被特点的主要原因是(

)A.光照较充足 B.地形起伏大 C.光热水充足 D.土壤肥力高【答案】14.A15.C【分析】14.根据该植被分布区域,可以判断该植被为热带雨林,主要分布于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植物种类丰富,全年生长旺盛,由于光照的垂直衰减规律导致垂直分异明显。A项正确,BC错误,热带雨林秋冬季节不落叶,D项错误,故选A。15.热带雨林植被形成主要在于光、热、水充足,使得其生物种类多、生长快,C项正确;A项说法较片面,热带雨林分布地区地形平坦,起伏不大,B项错误;热带雨林气候降水丰富,雨水对土壤淋溶作用强,土壤肥力不高,D项错误,故本题选C。下图为我国甲、乙两山垂直带谱示意图。完成16-17题。16.自然带①和②分别是()A.山地荒漠带亚高山草甸带 B.山地荒漠带山地针叶林带C.山地草原带亚高山草甸带 D.山地草原带山地针叶林带17.甲山2000米南北坡植被差异体现出()A.垂直分异规律 B.地方性分异规律C.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D.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答案】16.D17.B【解析】16.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甲位于我国西北地区,距海较远,海洋水汽难以到达,加上山地的阻挡作用,该地气候干旱,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山麓地带形成山地荒漠草原带,随着山体海拔升高,降水逐渐增多,依次出现山地草原带、山地针叶林带,①为山地草原带;乙地位于我国东北地区,②位于山地针阔混交林和亚高山岳桦林带之间,水分条件较好,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热量条件变差,应为山地针叶林带。所以D正确,ABC错误。所以选D。17.根据上题分析可知,甲位于我国西北地区,降水较少,其北坡为盛行西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南坡为盛行西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所以南北两坡植被差异体现的是地方性分异规律,B正确;没有体现垂直分异规律、纬度地带分异规律、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ACD错误。所以选B。科学界发现加里曼丹岛与苏拉威西岛、巴厘岛和龙目岛之间有一条隐形的界线将两边的陆生动物分开,该线以西是典型的亚洲动物,以东是典型的澳洲动物。该线被称为华莱士线(如下图)。读图完成18-19题。18.华莱士线以西是典型的亚洲动物以东是典型的澳洲动物。产生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该线东西两侧岛屿()A.气候特征差异大 B.曾经相距较远 C.分属南北半球 D.均被海洋包围19.马来群岛生物资源丰富,最主要原因是()A.土壤肥沃 B.气候类型多样 C.水热条件优越 D.无人类活动干扰【答案】18.B19.C【解析】18.根据材料可知,"华莱士线"两侧岛屿动物分布有截然不同的特点,其西侧为典型的亚洲动物,东侧为典型的演澳洲动物,而现今该界线两侧岛屿距离位置相对较近,所以最有可能的原因是两座岛屿曾经分离甚远,生物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中演化,相互交流甚少,B正确;该区域岛屿气候特征差异并不大,A错误;加里曼丹岛和苏拉威西岛均地跨南北半球,C错;海洋虽然能够隔绝物种交流,但不能解释西侧为典型的亚洲动物,东侧为典型的澳洲动物,即是说明西侧岛屿曾经距离亚洲大陆较近,东侧岛屿曾经距离澳洲更近,D错误。故选B。19.据图可知,该区域地处低纬,主要为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土壤淋溶作用较强,土壤并不肥沃,即便考虑火山喷发形成火山灰,但土壤肥力也不是该群岛生物资源丰富的最主要原因,A错误;区域气候以热带雨林气候为主,气候类型较单一,B错;由于该群岛地处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水热条件优越,适合多种动植物生长繁殖,所以生物资源丰富,C正确;马来群岛受人类活动干扰较强,D错误。故选C。下图是陆地自然植被类型分布与水热条件关系图。完成20-21题。20.对图示自然植被分布规律影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沿X方向热量增加 B.沿X方向降水增加 C.沿Y方向热量增加 D.沿Y方向降水增加21.甲、乙所表示的自然植被类型分别是()A.热带草原温带落叶林 B.热带草原亚热带硬叶林C.热带雨林温带落叶林 D.热带雨林亚热带硬叶林【答案】20.D21.A【分析】20.依据图示自然植被的分异状况可以判断:沿X方向的变化为,热带荒漠-(亚热带)常绿林-温带草原、荒漠-(亚寒带)针叶林,表明热量减少;沿Y方向的变化为热带/温带荒漠-温带草原-常绿林/针叶林,表明降水增加。所以沿X方向热量减少,沿Y方向降水增加,所以D正确,排除A、B、C。故选D。21.结合图示已知的自然植被分布状况,沿Y方向降水增加,甲位于热带荒漠的降水增加方向,则可推断出甲为热带草原,乙位于温带草原的降水增加方向,即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所以选A,排除D、C、D。还可以分析:X轴的最左侧热量最高,所以为热带,沿Y方向降水增加,为草原植被,所以甲为热带草原;同理,可以分析出乙为温带森林植被,即温带落叶阔叶林,所以乙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故选A。

下图为不同纬度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22-23题。22.水平方向上自然带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到苔原带的变化,体现了自然环境()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垂直地域分异规律C.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23.与甲山地相比,丙山地垂直自然带类型较少的主要原因是丙山地()A.海拔较低 B.纬度较高 C.降水较少 D.距海较远【答案】22.A23.B【分析】22.读图根据基带可推知,甲山地位于亚热带,乙山地位于温带,丙山地位于亚寒带,丁山地位于寒带,因此,水平方向上自然带呈现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到苔原带的变化,热量是主导因素,体现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A正确;垂直地域分异规律自然带沿垂直方向更替,B错;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主导因素是水分,C错;地方性分异规律是尺度较小的地域分异,D错。故选A。23.根据基带的自然带可推知不同山地所处的温度带,进而推知所处的纬度位置。甲山地位于亚热带,纬度较低,丙山地位于亚寒带,纬度较高。可见,与甲山地相比,丙山地垂直自然带类型较少的主要原因是丙山地纬度较高,水热状况垂直差异更小,B正确;四地的海拔相同,A错误。垂直自然带多少主要受纬度、相对高度、坡向、坡度影响,降水多少和距海远近不是造成两地垂直自然带类型多少的主要因素,CD错误。故选B。原产于澳大利亚东北部热带雨林中的几种高大桉树,主根深扎地下,能大量吸收地下水。这几种桉树适应性强,生长迅速,3—5年即可成材,统称速生桉。近些年来,我国广西某地引种速生桉作为造纸原料。下图示意该地种植速生桉前后的变化。读图,据此完成24-25题。24.广西的地带性植被主要是()A.常绿阔叶林 B.针阔叶混交林 C.落叶阔叶林 D.针叶林25.广西适合种植桉树的主导自然因素是()A.气候 B.地形 C.土壤 D.科技【答案】24.A25.A【解析】24.广西地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为季风气候,地带性植被主要是常绿阔叶林,A项正确;针阔叶混交林主要分布在寒温带地区和高海拔地区,落叶阔叶林主要分布在温带地区,针叶林主要亚寒带和高海拔地区,BCD项错误。故选A。25.由材料信息“原产于澳大利亚东北部热带雨林中”可知,桉树适宜生长在高温多雨的环境中,广西地处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温较高,降水较丰富,适合桉树生长,A项正确;地形、土壤与科技会影响桉树生长,但不是主导因素,且科技不属于自然因素,BCD项错误。故选A。右图示意某山地1月等温线呈同心圆分布,且等温线间距相等。读图,完成26~27题。26.若该山地位于北半球大陆内部,则图中四地海拔最高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27.若该山地位于南半球,下列推测最可信的是 ()A.丙坡雪线低于甲坡 B.乙坡坡度大于丁坡C.该山地有终年积雪 D.该山地位于低纬度【答案】26.D27.C【解析】26.1月份北半球大陆内部的山地,北坡为阴坡,同海拔位置相比,气温较低,南坡为阳坡,气温较高。图中四地均位于同一条等温线上,气温相等,但丁地位于南坡,说明丁地海拔最高,故A、B、C项错误,D项正确。27.由题干“山地位于南半球”可知,丙坡属于西坡,甲坡属于东坡,东、西坡气温相同,雪线主要受盛行风向影响,但无法确定风向,不能确定丙坡与甲坡哪坡属于迎风坡,坡度也无法确定,故A、B项错误;1月份是南半球的夏季,该山地气温低于0℃,说明该地海拔较高,有终年积雪,故C项正确;该山地1月份等温线最高温度为0℃,说明该地位于较高纬度,故D项错误。水杉原生种群仅分布于湖北利川、重庆石柱、湖南龙山中间极狭窄的三角形区域内,垂直分布海拔一般为750~1500m。近年来,水杉原生种群生境条件越来越差。据此完成28-30题。28.水杉原生种群()A.位于平原丘陵交错地带 B.环境适应能力越来越差C.自然更新能力不断增强 D.处于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中29.水杉原生种群生境条件越来越差最可能是由于()A.自然灾害频发 B.人为干扰加剧 C.气候急剧变化 D.天敌物种侵占30.针对水杉原生种群生境条件越来越差的问题,最适宜采取的措施是()A.加强人工移栽培育 B.就地保护,繁育种苗 C.清理植株周边生物 D.改善局部气候条件【答案】28.D29.B30.B【解析】28.结合材料分析,湖北、重庆、湖南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基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水杉“垂直分布海拔一般为750~1500m”,根据山地垂直分异规律可知水杉原生种群可能处于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中,D正确;海拔750~1500m的高度范围属于山地,A错误;水杉原生种群的生存环境变差,不是其环境适应能力越来越差,C错误;生境条件变差,自然更新能力不断减弱,C错误。故选D。29.水杉原生种群生境条件越来越差最可能是由于人为干扰加剧,破坏了水杉原生种群的生态环境,B正确;在正常情况下,物种种群都有比较强的稳定性,自然灾害、天敌不会对其生境产生根本性的影响,AD错误;气候急剧变化与事实情况不符,C错误。故选B。30.由上题可知,水杉原生种群生境条件越来越差的原因是人为干扰加剧,因此最适宜采取的措施是就地保护,改善生态环境,繁育种苗,促进繁衍更新,B正确;“水杉原生种群仅分布于湖北利川、重庆石柱、湖南龙山中间极狭窄的三角形区域内”,说明当地的环境最适宜水杉原生种群生长,人工移栽培育成本高,效果差,A错误;清理植株周边生物会加剧当地生态环境的破坏,C错误;气候条件不是水杉原生种群生境条件变差的主要原因,D错误。故选B。【点睛】水杉是世界珍稀的频危孑遗植物,在世界其他地方早已灭绝。20世纪40年代首次在我国利川发现。水杉在植物学、古植物学、演化生物学、古气象学、古地理学和地质学等研究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被公认为“植物活化石”。近年来,由于人为的干扰、破坏及病虫害,导致水杉生态环境恶化。第Ⅱ卷(非选择题)二、本卷有2题,共计40分。考生根据要求进行作答。31.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8分)500万年前,阿伊拉日居山脉与喜马拉雅山脉之间的象泉河流域,曾经是一片灌满了微咸水的古湖,随着古湖两侧山脉的加速隆起和一系列的地质作用,象泉河流域的札达盆地(位置见图1)形成了独特的地貌——土林,即土质的丛林。图2为札达土林自然保护区景观图。图1图2(1)由于板块的运动,古湖两侧山脉加速隆起,简述这对古湖区的气候产生的影响。(8分)(2)推测500万年以来土林形成的地质过程。(10分)31.答案:(1)象泉河流域两侧山脉加速隆起,山脉阻挡水汽的进入(形成雨影区)(4分),古湖区域的气候变得干旱少雨(4分)。(2)周边河流带来大量泥沙,沉积在古湖湖底,形成(巨厚)沉积层;(3分)两侧山脉加速抬升,(湖区变干,加上湖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