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并序》-2025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之古诗文梳理运用与训练_第1页
《琵琶行-并序》-2025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之古诗文梳理运用与训练_第2页
《琵琶行-并序》-2025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之古诗文梳理运用与训练_第3页
《琵琶行-并序》-2025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之古诗文梳理运用与训练_第4页
《琵琶行-并序》-2025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之古诗文梳理运用与训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高三一轮复习之教材古诗文梳理:《琵琶行并序》高考风向+素材积累+实词积累“察”“朝”+虚词积累“与”文言知识+挖空释义+情境默写+高考链接高考风向2024年高考语文试题在考教衔接中以考促教。新课标Ⅰ卷和Ⅱ卷试题增强和统编教材中的基础知识的关联,如文言文阅读的词义理解试题衔接教材内容,而新的文言文断句题可防止考生利用技巧作答,引导一线教学扭转功利化倾向,将功夫下在提高课堂质量、夯实知识基础、培养能力素养上。看来,2024高考比以往要更注重教材梳理乃大势所趋、提分必备、关键一招、制胜法宝。现在,助攻来了!素材积累【适用话题】可用于“知音”“情感”“音乐”“审美”“沦落”“理解”“关注弱者”“同情”“和谐”“同情心是人性的标志”“要忧民之忧”“流泪如何不丈夫”等写作话题或题目中。角度一:同情弱者白居易是一个关心下层人民,同情人民疾苦的诗人,他在《琵琶行并序》中,用浅近的语言塑造了一个封建社会中被玩弄、被侮辱的妇女形象,概括了冷酷的封建社会中下层妇女,特别是歌女的不幸遭遇,表达了诗人对琵琶女这类弱者的同情,同时也唤起了人们对弱者的关注。当连占先生在北大演讲用“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来寄语肩负民族希望的莘莘学子时,我想起了白居易。白居易是一个“唯歌生民病,愿得天下知”的诗人,更是一个铁肩担道义、巨笔写良知的勇士。他把目光投向了田野,看到人民在饥饿的死亡线上挣扎;他把心灵融进了土地,体察到人民耕田种地的艰辛;他把悲悯送给穷人,把忏悔留给自己。他的诗歌见证了一种苦难的命运,折射出一信肩负社会责任的正直诗人的心灵光芒。记得国学大师南怀谨说过:做人的道理应该如此,对于不及我们的人,不必讨厌他,要同情他,能够帮助的尽量帮助他,即使不能帮助也要包容人,原谅人家一点,如果自己是对的,当然要助人,自己不对就免谈。天下最高的学问是什么?同情弱者,帮助弱者。孔子讲“仁”,老子讲“道”,墨子讲“兼爱”,归根结底,都不是为了让强者更强大,而是为了让贫弱的人得到更多的福利,让不幸的人得到更多的快乐。弱势群众理应得到社会的关心。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我们都要给他们提供帮助。大的帮助力所不及,一些小事起码是可以做到的。比如在车、船上主动给老者、弱者让座,遇到有人问路热情指点,等等。(《天下最高的学问》)角度二:空白处有无限的美“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空白不是虚无,是由实而生出的虚,会引起欣赏者的想象与联想。中国自古就主张“沉默是金”,而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一大特征就是空白之处的魅力。留白也是为了让想象展翅飞翔,从空白处发现无尽的美。例如《深山藏古寺》《蛙声十里出山泉》《竹锁桥边卖酒家》《踏花归去马蹄香”等都是非常精妙的留白绘画作品。王维《鸟鸣涧》“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是说有声响,反而更显得寂静。同样道理,白居易《琵琶行》“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是说无声比有声更具有震撼人心的效果。由此我们不由联想到:大声疾呼或许不如如泣如诉更能表达心中的情感,无声的抗议或保持缄默也许更能表达心中的不满。因此,我们应该注意平静水面下的“暗流”,听出“于无声处”的“惊雷”。这或许就是“眼耳”“慧眼”,就是事物的辩证法。角度三:一切为了人民白居易十分同情人民,做谏官时屡次上书,请求革除弊政。他在地方做官时,每到一年,都要力争做些对百姓有益的事。杭州做刺史时,修筑了著名的“白堤”,用湖水灌溉土地。在苏州时,也受到苏州人民的爱戴。在做忠州刺史时,他做了许多利民的改革,号召开荒生产;改进税收方法,增加官豪税款,减轻贫苦农民的负担,尽量节约开支,减轻百姓的支出。他亲自带头种树,绿化荒山。他主持群体集会,席地而坐与民同乐。有些官员说什么“贵”“贱”杂处,不成体统,白居易对这种言论亳不理睬。后来忠州人民为纪念这位爱民的好官,为他建了“白公祠”。角度四:要寻找直正的知音,必须抛开世俗的杂质弹琴的人在水上,听琴的人在马上,弹琴的人和听琴的人相遇在一条船上。这条船便是一张琴了,被水的手指拨响。所谓知音,便是一个人与另一个人的心事被琴说穿,被水流传。人人都在世上寻找知音,却不知道在何时会偶然出现机缘。今夜,谁在那一勾残月下,独自临风抚琴?大音如霜降于四野,飘向远处的琴声比远处更远。寒夜秋月,千古心情,在玉指和轻弦上泛漫。庐山多愁善感的情怀,在一个古代的夜晚,被诗与琵琶说尽。浔阳江水在琵琶上翻滚流淌,白司马搁下酒杯,用悲怆在琴弦上定音。一曲终了,弹琵琶的手指在弦上轻轻滑落。于是,载满秋怨的小舟随琴声的消逝而永远消逝。而诗人则踏着湿漉漉的诗行,忧郁地走进经典。两行长长的泪水,垂在历史的脸庞,再也无法抹去。白居易与琵琶女短暂的相逢,便碰撞出思想共鸣的火花,其间定有太多的遗憾与无法探知的灵魂。然而在“知音”面前,这些已经不重要了,真正值得我们品尝的是知音心灵碰撞那一瞬间的芬芳。真正的知音应该游离在物质之外,贵相知,贵知心。可如今,太多的人习惯了一层一层地伪装自己,到最后连自己的真心都找不到。角度五: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山里娃和城里娃不一样。城里娃只管埋头读书,吃喝有家长伺候。山里娃没那福气,除了读书还得帮家长干农活。山里娃和城里娃也有一样的地方,那就是不管是山里娃还是城里娃,大家总有一种期待。城里娃的期待很单纯--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山里娃的期待也很单纯--走出大山,变成个城里娃。为了实现自己美好的期待,城里娃在孜孜不倦地努力--读书,读书,除了读书还是读书。较之城里娃,为了实现自己美好的期待,山里娃要付出两倍的努力,因为要走出大山,要变成个城里娃,先要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很小的时候,这个期待就开始在我心里酝酿、发酵。往事越“十”年,“牧童”挥鞭。那时一放学,我总是“外甥打灯笼--照(舅)旧”,挥着鞭儿,牵着绳儿,吆着牛儿,上山去了。放牛的时候,牛和我都很繁忙。牛忙着吃草,我忙着读书。牛吃草,一副踌躇满志的样子;我读书,一副志在必得的架势。牛吃着草,不时东张西望,哞哞地叫几声,像在告诉它的小主人:别管我,你只管安心读书,我不会走远,我就在你身边。善解人意的牛,解除了我的后顾之忧。我忘情地读书,读语文,读英语,读那些拗口的定义、定理。琅琅的读书声,和着满耳的天籁之音--风声、流泉、鸟鸣,在绿意盎然的山坡上回荡。就在这平淡的牧童生活中,我幼小的心灵一天天地骚动起来:这样的生活,我是多么不甘心啊!我不甘心就这样在大山里放一辈子牛,更不甘心重走父辈的路。我要走出大山,到山外的世界闯荡,使自己变成个城里娃!可是,山外的世界,是说去就去的吗?当年,白居易初到长安,诗坛泰斗顾况训导他说:“长安米贵,居大不易。”但是,白居易凭着出类拔萃的才情,很快在繁华的长安站稳了脚跟,名噪京城。是啊,走出大山,得有真本事才行。于是,怀着这种期待,面对堆积如山的学习资料,我不再犯愁了,书海冲浪,不是一种富有情趣的生活吗?听到老师严厉的批评,我不再抱怨了,逆耳忠言,不是校正航向的罗盘吗?面对考试的失利,我不再沮丧了,一次挫折,不是通往成功的一块基石吗?就这样,我脚踏实地往前走,我心中的期待不仅越来越清晰,而且离我越来越近了。城里娃,你们等着吧,总有一天,我会和你们一样,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城里娃。山外的世界,你等着吧,总有一天,我会向你走来,走进你的怀抱,融入你的血脉。因为,总有一种期待,会赋予你无限的生活激情:总有一种期待,会让你在坎坷遍地的路上义无反顾;总有一种期待,会让你穿越重重迷雾,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坐标。(《总有一种期待》)角度六:榜样的力量我眼中的白居易,是一朵同情百姓疾苦,忧国忧民的伤感之花。在“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江面上,一位身着官服的人站在画舫上,看着“日出江花红胜火”的美景,完全陶醉在春日江南的婀娜当中……我眼中的白居易,这么多情,这般陶醉。我眼中的白居易,是人间美景的化身。我喜欢他那“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感叹和对人生的黯然神伤。我更喜欢他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离离原上草,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上,大火无法烧尽那小草的生命,春风吹来,那生命的绿色又重新铺满大地,无论是古老的荒路,还是荒废的古城,在荒路瓦砾间都有它亮丽的身影。读了白居易的诗,我看见了青春的美好和大自然的美丽。我眼中的白居易,是一朵同情百姓疾苦、忧国忧民的伤感之花。她可怜琵琶女的悲惨身世,同情琵琶女的凄婉人生,于是,用那“枫叶荻花秋瑟瑟”的笔触写出了“别时茫茫江浸月”的伤感之情,情感的芦花在秋叶的凉风中恶瑟着,“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是啊,此时的白居易也是身处被遗忘的角落里的人,处境悲哀,所以“江州司马青衫湿”,在官场的伸张正义抵不住小人的谗言献媚,数年的心血免不了被贬斥的厄运。读了白居易的诗,使我多了一份对世事的哀叹,多了一份同情心。我眼中的白居易,是一枝傲寒凌雪,不屈于官场腐败的红梅。他虽然是朝廷命官,但爱憎分明,敢于直抒己见,利用诗歌直抒胸臆,讽刺和鞭挞贪官污吏,揭露朝廷的黑暗统治。他痛恨“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值”腐败官吏欺压百姓的强买强卖,他同情“田家输税尽,拾此充饥肠”的悲惨、自叹“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的愧疚,他嘲讽“三千宠爱在一身,从此君王不早朝”的糜烂昏庸。读了白居易的诗,我看到了一个刚正不阿的人格,使我学会了明辨是非,与一切黑暗势力作斗争。如今,物是人非,千年又一季,而白居易的诗歌及其精神仍然鼓舞着我们。野火春风中如今,物是人非,千年又一季,而白居易的诗歌及其精神仍然鼓舞着我们。野火春风中的小草,秋江夜中的那轮明月,风雪寒天中的腊梅,这就是我眼中的白居易。(《我眼中的白居易》)角度七:情感是音乐的灵魂音乐是一种不需要翻译的语言。音乐是情感的载体,是真性情的流露。琵琶女表演的乐曲“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这首或婉转低回或激越雄壮的曲子,正好能释放自己隐藏在心头的深深的抑郁。琵琶女的琴弦拨动了白居易的心弦,白居易也借助这奇妙的音乐将不快之情一泄而出。因为音乐的触媒而让两颗孤独忧郁的心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乐曲的美妙让两个天涯沦落人互诉心曲。角度八:弦上的月光流年的风沙湮没了历史的辙印,岁月的密网却捞起只只斑斓的海贝。穿过千年的沧桑,秋风中瑟瑟的芦苇仿佛只只忧伤的眼睛,惨淡迷离的月光诉说着浔江边的泪光。那怀抱琵琶半遮面的清愁女子,就坐在那只空空的画船上。船很大,大得仿佛能摆得下世上所有的珍宝:船很小,小得盛不下一颗落寞的心。船本可以划得很远,但却没能划出这港湾。这无风又无浪的港湾就是她的家,而家的温馨和欢乐永远都是远方最温柔的呼唤。琵琶声夜夜从这不大不小的画船上轻轻地、幽幽地划过江面,与空旷江水上的月低语。就是在这样一个凄清的月夜,幽咽的琵琶声羁绊了离者的脚步,打湿了失意漂泊的江州司马的青衫。繁华喧闹的京都、朱红的琉璃和玉盘珍馐记录了短暂易逝的笑语。无论这位佳人,还是这个才子,春风中的美丽终成过往,如缤纷的春花,一场风雨,即是落英狼籍。当孤独的琵琶弹痛乐天的心弦,同是天涯沦落人的伤痛,瞬间袭击了两颗沦落天涯的心。于是一曲悲歌唱了千年,一弯秋月注视了千年,一江荻花苍白了千年。乐天不幸来到浔阳,浔阳有幸收留了乐天。轻视“嘲风雪,弄花草”的文士,一心抱定“兼济天下,为民请命”的理想,乐天的笔锋刺透黑暗,百姓的疾苦是他心中最深刻的痛楚。然而权贵动一下唇齿,乐天便被发配江西浔阳。黑暗的时代里狰狞的魔鬼惯于制造悲剧,于是乐天就像一片秋叶被风打落盘旋。“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失意的才子选择了“吏隐”,然而心系国计民生的乐天,却抹不去内心深深的失意与伤痛。于是在那个秋天的月夜,乐天的心弦被那双纤纤细手有力地弹拨,同病相怜的感慨化成了如泣如诉的名篇,在无数天涯沦落人的心上震颤。那小小的浔阳自此再也走不出那个月光惨淡的夜晚,而哀怨的琵琶声至今仍在江上月下凄美地回旋,还有那个低眉落、轻弹琵琶、年长色衰的女子也成了千古美丽绝唱。一次美丽的邂逅,就这样凝结成了弦上永恒的月光。历史制造了许多悲剧,而并非所有悲剧都因悲剧的主角而演绎成永恒的绝美。实词积累察①观察,仔细看;看清楚,明辨。明察秋毫:明察:看得清;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②体察,理解。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屈原《离骚》)---怨灵修(神仙,这里指楚怀王)之浩荡(荒唐,没有准则)兮,终不察夫民心(人心)。③详审,细究;考察,审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④察举,考察后予以举荐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陈情表》)——先前一个叫逵的太守考察并举荐我为孝廉。⑤清楚,明晰。⑥清高,精明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东方朔《答客难》)——水清澈到了极点,就没有鱼了;人精明到了极点,就没有朋友。“察”文言小故事郡守察〔观察)李密孝德之事,告于帝,左右以为不能察(明察),然帝以为李密品之察察(洁净的样子),乃众人之范,于是令其郡守察(推举)孝廉,足见帝之察(明智)。朝,读音一:zhāo①早晨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三峡》)——有的时候,早上从白帝城出发,晚上就能到达江陵。读音二:cháo②朝见例一:相如每朝时,常称病。(《廉颇蔺相如列传》)——蔺相如每当上朝时,常常假托有病(请假)例二: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到齐国来朝见(齐王))。(《邹忌讽齐王纳谏》)③朝廷于是入朝见威王。(《邹忌讽齐王纳谏》)——于是入朝拜见威王。④朝代,王朝,也指一代皇帝统治的时间。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蜀相》)——当年刘备三顾茅庐,多次向诸葛亮询问天下大计,辅助两代君主,足见老臣心意。“朝”文言小故事邹忌旦日朝(早晨)服衣冠,于朝(朝廷)谏齐王。齐王纳其谏。其后,齐国日盛,弱国来朝(朝见),经数年之久。邹忌闻名天下,为历朝(朝代)谋臣所景仰。虚词积累“与”文言小故事朝过夕改,君子与(1)之,吾亦赞同。然今人与(2)古人孰智,庙堂与(3)坊间之识,相去甚远。为国者,与(4)清廉之君子,离奸佞之小人,身体力行,事乃成。今恩足以及外夷,而功不至于彼百姓者,独何与(5)?吾等与(6)君建言,又恐君自与(7)吾复算耳。【解析】(1)动词,赞许。(2)与“孰”组成文言固结构“与……孰……”,相当于“跟……比较,哪一个……”。(3)连词,表并列,和,跟,同。(4)动词,结交,亲附。(5)通“欤”,句末语气助词,表疑问,呢。(6)介词,表施动者发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对象,相当于“为”。(7)介词,和,跟,同。【译文】(一个人如果)在早上犯了过错到晚上就能改正,(那么)君子就会赞许他,我也赞同。但是,现代人与古人谁更有智慧,(对此)朝廷与百姓的认识,相差很大。治理国家的人,亲近清正廉明的彬彬君子,远离奸邪而善于谄媚的小人,(凡事)以身作则亲身实践,事业才会成功。如今(您的)恩德足以惠及外邦,但却不能到达本国百姓那里,(这)唯独是为什么呢?我们给您提建议,又害怕您跟我们算账啊。文言知识1.教坊。古代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唐始设置。专管雅乐以外的音乐、歌唱、舞蹈、演等事务。2.左迁。降低官职,即“降官”。犹言下迁。汉代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3.司马。官名。掌管军政、军赋、马政的执政大臣。亦称“大司马”。相传商代已置。位次三公,与六卿相当,与司徒、司空、司士、司寇并称五官,春秋、战国沿置。汉武帝时置大司马,作为大将军的加号,后亦加于骠骑将军。隋唐以后为兵部尚书的别称,唐朝后期,已成为州刺史的副职,实际上已有职无权了。4.青衫。黑色单衣。唐代官职低的服色为黑色。后人常用“司马青衫”形容悲伤凄切的情感。5.管弦。指音乐。管,箫、笛之类的管乐。弦,琴、瑟、琵琶之类的弦乐。6.缠头。①歌舞艺人将锦帛缠绕在额头作为装饰。也指赠送给歌舞者的锦帛或者财物。赠送歌舞者缠头的习俗一直延续到元明时期。②士兵的头饰。③明清妇女的额饰。以绫罗绸缎裁成狭窄的布条,由后绕前,系于颈部。明清时也称为“包头”。7.裳(cháng)。“裳”是下衣,在古代指裙。先秦时代只有裳没有裙。裳又分为裳和帷裳。裳的大体样子是由七幅布联结而成,前面由三幅连缀,后面由四幅连缀,腰部带褶,褶的多少大小,以裳的上腰部与穿着者腰身粗细为度。8.帷裳。或称“帏”。古代朝祭时的服装,用整幅布制成,不加裁剪。帷即“围”。帷裳或帏,是裳的最初形式。9.裙。裙是把几幅布帛缝合起来成一筒状。裳流行在前,裙兴起于后,二者可能有过短暂的并行期,但很快裙代替了裳,那是汉代以后的事了。10.襦裙。中国古代流行时间最长的妇女服装款式是襦裙,其特征为上衣下裳,就是短小的上衣配长裙。历代襦裙的基本款式不变,主要是下身裙长有变化。尽管襦裙长短宽窄有变化,但历代始终保持最初的款式。襦,古代称短上衣为襦。衣服袖子一般较长,窄。交领右衽是汉服标准的领口式样,右衽指领子系向身体右边。方向不可以相反,左衽为异族或死者的样式。襦裙的腰带,用丝或革制成,起固定作用。11.“司马青衫“作为典故,出自于白居易《琵琶行》中的诗句:“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青衫,是白居易司马身份的标志。“司马青衫”表达的是“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的意思。古代诗人常用此典故来表示由于内心痛苦而伤心流泪。王实甫《长亭送别》“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林觉民《与妻书》“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都用到这个典故,也都是这个意思。宋司马光《锦堂春》“席上青衫湿透,算感旧、何止琵琶。”是说“伤心事”还不止琵琶女的身世。金吴激《人月圆》从“南朝千古伤心事”一直说到“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也是指伤心事太多。其中“同是天涯”还用了白居易“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句子。元白朴《夺锦标》在新亭眺望时触目伤心,也说到“谁念江州司马,沦落天涯,青衫未免沾湿”,这就是写自己的悲痛了。追本溯源,把司马青衫理解为一种同情之泪、哀怜之泪。这更能让我们想起屈原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杜甫的“感时花溅泪”、鲁迅的长歌当哭及汶川时温总理的白发。挖空释义琵琶行并序白居易元和十年,予左迁(

)九江郡司马。明年(

)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

)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年长色衰,委身(

)为贾(gǔ)人(

)妇。遂命酒(

),使快(

)弹数曲。曲罢悯然(

),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

)于江湖间。(句式:)予出官(

)二年,恬然(

)自安,感斯人言,是(

)夕始觉有迁谪(

)意。因(

)为(

)长句,歌以(

)赠之,凡(

)六百一十六言(

),命(

)曰《琵琶行》。浔阳江头(

)夜送客,枫叶荻(dí)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

)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

)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

)声声思(

),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

)续续(

)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nícháng)》后《六幺(yāo)》。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

)莺语花底滑,幽咽(

)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

)破水浆迸(

),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hámá)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

)第一部。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

),一曲红绡不知数。钿(diàn)头银篦(bì)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

)度。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

)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

)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pén)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

)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zhāozhā)(

)难为听。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

)明。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

)作《琵琶行》。感我此言良久立,却(

)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

)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

)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

)湿。元和十年,予左迁(

)九江郡司马。明年(

)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

)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年长色衰,委身(

)为贾(gǔ)人(

)妇。遂命酒(

),使快(

)弹数曲。曲罢悯然(

),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

)于江湖间。(句式:)予出官(

)二年,恬然(

)自安,感斯人言,是(

)夕始觉有迁谪(

)意。因(

)为(

)长句,歌以(

)赠之,凡(

)六百一十六言(

),命(

)曰《琵琶行》。浔阳江头(

)夜送客,枫叶荻(dí)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

)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

)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

)声声思(

),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

)续续(

)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nícháng)》后《六幺(yāo)》。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

)莺语花底滑,幽咽(

)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

)破水浆迸(

),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hámá)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

)第一部。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

),一曲红绡不知数。钿(diàn)头银篦(bì)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

)度。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

)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

)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pén)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

)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zhāozhā)(

)难为听。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

)明。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

)作《琵琶行》。感我此言良久立,却(

)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

)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

)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

)湿。参考答案元和十年,予左迁(贬官、降职的委婉说法。白居易因越职上书言事,触怒当朝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九江郡司马。明年(第二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曾经)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当时对技艺高超的乐师的称呼),年长色衰,委身(托身。这里是嫁人的意思)为贾(gǔ)人(商人)妇。遂命酒(叫人摆酒),使快(畅快)弹数曲。曲罢悯然(忧郁的样子),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辗转迁徙)于江湖间。(句式:状语后置句)予出官(京官贬黜往地方任职)二年,恬然(宁静安适的样子)自安,感斯人言,是(这)夕始觉有迁谪(官吏因罪降职并流放)意。因(于是)为(创作)长句,歌以(连词,表示并列,译为并且)赠之,凡(总共)六百一十六言(字),命(命名)曰《琵琶行》。浔阳江头(江边)夜送客,枫叶荻(dí)花秋瑟瑟(形容微风吹动的声音)。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指音乐。管,箫、笛之类的管乐。弦,琴、瑟、琵琶之类的弦乐)。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新掌灯。一说“移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拧转弦轴,拨动弦丝。这里指调弦校音)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音低沉)声声思(深长的情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随手)续续(连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nícháng)》后《六幺(yāo)》。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形容鸟鸣婉转)莺语花底滑,幽咽(形容乐声梗塞不畅)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突然)破水浆迸(迸射),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hámá)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古时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专管雅乐以外的音乐、舞蹈、百戏的教习、排练、演出等事务)第一部。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古代对歌伎舞女打赏用的锦帛),一曲红绡不知数。钿(diàn)头银篦(bì)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平常,随随便便)度。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容貌衰老)。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年纪大了)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走了以后。来,语气助词)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纵横错乱的样子)。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叹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pén)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常常)取酒还独倾(独自饮酒)。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zhāozhā)(指声音嘈杂刺耳)难为听。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忽然,一下子)明。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按曲调写作歌词)作《琵琶行》。感我此言良久立,却(退回)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以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哭泣)。座中泣(眼泪)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黑色单衣。唐代官职低的服色为黑色)湿。情境默写(一)1.运用侧面烘托,说明船上的人都沉浸在“余音绕梁”的境界中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明湖居听书》写小玉说书时,“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忽听霍然一声,人弦俱寂”。《琵琶行》中也有类似情景,以表现琵琶女的高超技艺,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诗中运用侧面烘托的方法描写琵琶女技艺高超、美丽出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当年的琵琶女无论是技艺还是容貌都出类拔萃。5.诗人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描写琵琶女当年在京城演奏后富家子弟争相打赏的情景。6.白居易的《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昔日的琵琶女身价很高,引来了众多纨绔子弟的追捧。7.诗中写琵琶女年长色衰后寂寞处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诗中借月和江水烘托琵琶女独守空船的凄清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古代文人擅长借“梦”寄托情思,如本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全诗的主旨句,更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11.李商隐的诗句“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表达了身不能共处、心却能相通的意思。《琵琶行》中与之意思相近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诗人由琵琶女生活的不幸,联想到自己在宦途所受到的打击,感慨两人同病相怜,于是唱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声。13.诗中直接点出“我”的悲惨遭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诗人被贬之后居住的环境。15.杜鹃,是我国古诗词中最常见的意象,因其啼声甚哀,往往传达一种凄凉之情或思念之意。《琵琶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表达了一种凄凉之意。16.古诗文中常常有以酒为媒介抒发情感的名句,如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出诗人被贬而沦落天涯的孤独与无助。17.严格地说,浔阳并非绝对没有音乐,只是声音单调繁杂,实在难以人耳。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这样的意思。18.写诗人请琵琶女再次演奏并承诺为她谱写歌词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琵琶女面对诗人的再次邀请,作出的回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在琵琶女最后一次演奏结束之后,诗人的表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

2.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

3.曲罢曾教善才服

妆成每被秋娘妒

4.曲罢曾教善才服

妆成每被秋娘妒

5.五陵年少争缠头

一曲红绡不知数

6.五陵年少争缠头

一曲红绡不知数

7.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8.去来江口守空船

绕船月明江水寨

9.夜深忽梦少年事

梦啼妆泪红阑干

10.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11.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12.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13.我从去年辞帝京

谪居卧病浔阳城

14.住近湓江地低湿

黄芦苦竹绕宅生

15.其间旦暮闻何物

杜鹃啼血猿哀鸣

16.春江花朝秋月夜

往往取酒还独倾

17.岂无山歌与村笛

呕哑嘲哳难为听

18.莫辞更坐弹一曲

为君翻作《琵琶行》

19.感我此言良久立

却坐促弦弦转急

20.座中泣下谁最多

江州司马青衫湿【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的默写能力。注意以下重点词语的写法:“舫”“妒”“缠头”“绡”“暮”“阑干”“沦落”“谪居”“湓”“芦”“鹃”“呕哑嘲哳”“更坐”“却”“座”。(二)1.《琵琶行》一诗的开头,点明诗人秋夜送别友人这一事件,并渲染出悲凉气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初次出场时犹豫不决、羞怯矜持的情态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琵琶行》中表现诗人听到琵琶女演奏的音乐及其身世遭遇之后产生共鸣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琵琶行》中以鸟啼和泉声来比喻琵琶声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琵琶行》中描写诗人与友人分别时惨淡的场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声在沉咽暂歇后突然爆发出激越雄壮的乐音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表现琵琶曲由婉转流利到滞涩艰难的变化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借助对听者和江中月影的描写来侧面表现琵琶音乐动听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描写琵琶女犹豫不决而出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表现诗人与琵琶女同病相怜的诗句,也是全诗主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正面描写了琵琶女在诗人再三邀请下出场时那种羞怯的神态。12.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调动听觉,视觉来描写乐声由婉转流畅变为冷涩。13.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夜的静谧和月的皎洁来衬托琵琶女技艺的高超。14.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将琵琶女的命运与诗人的身世联系起来的句子(也是诗眼、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浔阳江头夜送客

枫叶获花秋瑟瑟

千呼万唤始出来

犹抱琵琶半遮面

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间关鸾语花底滑

幽咽泉流冰下难

醉不成欢惨将别

别时茫茫江浸月

银瓶乍破水浆进

铁骑突出刀枪鸣

间关莺语花底滑

幽咽泉流冰下难

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

千呼万唤始出来

犹抱琵琶半遮面

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千呼万唤始出来

犹抱琵琶半遮面

间关莺语花底滑

幽咽泉流冰下难

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

同是天涯沦落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