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绿色农业现代种植技术推广模式摸索TOC\o"1-2"\h\u20652第一章绿色农业现代种植技术概述 370391.1绿色农业的定义与特征 3212191.1.1绿色农业的定义 350741.1.2绿色农业的特征 3203831.2现代种植技术的内涵与发展趋势 3175591.2.1现代种植技术的内涵 3163901.2.2现代种植技术的发展趋势 41127第二章绿色农业现代种植技术的基础理论 45522.1生态平衡理论 470182.2可持续发展理论 5323852.3循环经济理论 521848第三章种植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5272423.1土壤资源保护与改良 5206403.1.1土壤侵蚀防治 659313.1.2土壤改良 6234763.1.3土壤污染治理 6313763.2水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 6311753.2.1农业水资源总量管理 6177093.2.2水资源保护与治理 6129393.2.3农业水资源循环利用 7152833.3生物多样性保护 7114273.3.1物种多样性保护 7297043.3.2生态系统多样性保护 7207143.3.3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 723550第四章绿色农业种植技术体系 7257974.1节能减排技术 7242824.2生物防治技术 8153734.3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826640第五章绿色农业现代种植技术的推广策略 9264635.1政策引导与支持 9135335.1.1政策制定 9107055.1.2政策落实 9132175.1.3政策宣传 964875.2技术培训与推广 9264165.2.1建立技术培训体系 9100885.2.2开展技术培训活动 9136735.2.3加强技术指导 9316425.3农业信息化建设 109865.3.1构建农业信息化平台 1062245.3.2推广农业信息化应用 10231015.3.3培养农业信息化人才 1016819第六章农业科技创新与绿色种植技术 10169086.1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1085826.1.1科技创新主体 1049886.1.2科技创新平台 10139806.1.3科技创新政策 1191266.2绿色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11217516.2.1成果筛选与评估 1193856.2.2技术推广与服务 11255566.2.3政产学研合作 11204776.3农业科技园区建设 11125996.3.1园区规划与布局 11297856.3.2基础设施建设 11119536.3.3产业链构建 1130356.3.4服务平台建设 1118805第七章绿色农业现代种植技术的应用案例分析 12256807.1粮食作物种植技术案例 12245687.1.1案例背景 12293847.1.2技术措施 12106717.1.3实施效果 12299277.2经济作物种植技术案例 12188597.2.1案例背景 12218967.2.2技术措施 12192347.2.3实施效果 12142577.3蔬菜作物种植技术案例 13325467.3.1案例背景 13250617.3.2技术措施 13115257.3.3实施效果 1321853第八章绿色农业现代种植技术的市场推广 13213418.1市场需求分析 13306398.1.1消费者需求 13259748.1.2政策支持 13109748.1.3市场规模 1345058.2产品品牌建设 14202248.2.1品牌定位 14160538.2.2品牌宣传 14168428.2.3品牌品质 1492498.3市场营销策略 14214448.3.1价格策略 14134568.3.2渠道策略 14102408.3.3推广活动 1475278.3.4合作伙伴关系 1423161第九章绿色农业现代种植技术的政策环境 14261429.1国家政策导向 14272789.1.1政策背景 15223559.1.2政策内容 1546609.2地方政策实践 15204009.2.1政策特点 15142909.2.2政策实践 1573879.3政策创新与完善 15225019.3.1政策创新 15248379.3.2政策完善 1627871第十章绿色农业现代种植技术的未来发展 16456410.1技术发展趋势 162018710.2产业升级与转型 161734110.3国际合作与交流 16第一章绿色农业现代种植技术概述1.1绿色农业的定义与特征1.1.1绿色农业的定义绿色农业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质量与安全,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农业生产方式。绿色农业旨在满足人们对优质、安全、健康食品的需求,同时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1.1.2绿色农业的特征(1)生态友好:绿色农业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化肥、农药等化学品的施用,降低对土壤、水体、大气的污染。(2)资源节约:绿色农业强调高效利用自然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3)质量优先:绿色农业注重提高农产品质量,满足消费者对优质、安全、健康食品的需求。(4)技术创新:绿色农业不断引进、消化、吸收现代科学技术,推动农业产业升级。(5)可持续发展:绿色农业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保证农业长期稳定发展。1.2现代种植技术的内涵与发展趋势1.2.1现代种植技术的内涵现代种植技术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运用现代科学技术、装备和管理方法,实现高效、优质、安全的农业生产。现代种植技术包括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农业机械化、设施农业、生态农业等多个方面,具有以下特点:(1)科技含量高:现代种植技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具有显著的科技含量。(2)生产效率高:现代种植技术能够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3)产品质量优:现代种植技术有助于提高农产品质量,满足消费者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4)环境友好:现代种植技术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1.2.2现代种植技术的发展趋势(1)生物技术: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种植技术将更加注重基因编辑、抗病虫害基因转移等生物技术的研究与应用。(2)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如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应用,将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智能化水平。(3)农业机械化:农业机械化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关键,未来现代种植技术将更加注重农业机械设备的研发与创新。(4)设施农业:设施农业是现代种植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设施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农业生产将更加高效、环保。(5)生态农业:生态农业注重保护生态环境,未来现代种植技术将更加注重生态农业模式的推广与应用。第二章绿色农业现代种植技术的基础理论2.1生态平衡理论生态平衡理论是绿色农业现代种植技术的核心理论之一。生态平衡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生物与其环境通过不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达到动态平衡的状态。在绿色农业种植过程中,生态平衡理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保持物种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通过合理配置作物种类和结构,增加生物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抵抗力和恢复力。优化种植模式。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等条件,选择适宜的种植模式,降低对生态环境的干扰,实现生态平衡。保护土壤生态环境。通过实施科学施肥、合理灌溉等措施,保持土壤肥力,减少土壤侵蚀和污染,为植物生长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2.2可持续发展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是绿色农业现代种植技术的另一个重要理论基础。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代人类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后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在绿色农业种植过程中,可持续发展理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合理利用资源。通过科学规划种植结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护生态环境。在种植过程中,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减少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的使用,降低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提高农业效益。通过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等手段,提高农业产值和农民收益,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2.3循环经济理论循环经济理论是绿色农业现代种植技术的又一重要理论依据。循环经济是指在资源利用过程中,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实现资源的闭合循环和高效利用。在绿色农业种植过程中,循环经济理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降低资源消耗。通过优化种植结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化肥、农药等资源消耗,减轻对环境的压力。延长产业链。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农产品加工、销售、废弃物处理等环节的紧密结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废弃物资源化。通过技术创新,将农业废弃物转化为资源,实现废弃物的减量和资源化利用,减轻对环境的负担。绿色农业现代种植技术的基础理论包括生态平衡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循环经济理论。这些理论为绿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导,有助于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第三章种植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3.1土壤资源保护与改良土壤资源作为绿色农业种植的基础,其保护与改良对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节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土壤资源的保护与改良。3.1.1土壤侵蚀防治土壤侵蚀是导致土壤资源流失的主要因素。为防止土壤侵蚀,应采取以下措施:(1)实施水土保持工程,包括梯田、坡改梯、水保林等。(2)推广免耕、少耕、保护性耕作技术,降低对土壤的扰动。(3)合理调整农业结构,增加植被覆盖,提高土壤抗侵蚀能力。3.1.2土壤改良土壤改良是指采取生物、化学、物理等措施,改善土壤性质,提高土壤肥力。以下为几种常见的土壤改良方法:(1)施用有机肥料,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2)合理施用化肥,调整土壤养分平衡。(3)种植绿肥,改善土壤结构。(4)采用生物技术,如接种微生物肥料,提高土壤肥力。3.1.3土壤污染治理针对土壤污染问题,应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农业环境保护,控制农药、化肥等污染源。(2)开展土壤污染修复工程,如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等。3.2水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是绿色农业发展的重要保障。以下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3.2.1农业水资源总量管理为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应实施以下措施:(1)加强农业水资源调查与评价,摸清水资源家底。(2)制定农业水资源利用规划,合理配置水资源。(3)推广节水灌溉技术,降低农业用水量。3.2.2水资源保护与治理以下为水资源保护与治理的主要措施:(1)加强水资源保护法规建设,明确水资源保护责任。(2)开展水环境治理,提高水环境质量。(3)加强水源地保护,保证水源安全。3.2.3农业水资源循环利用为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应推广以下水资源循环利用技术:(1)雨水收集与利用技术。(2)农田排水再利用技术。(3)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3.3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农业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生物多样性的保护。3.3.1物种多样性保护为保护物种多样性,应采取以下措施:(1)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珍稀濒危物种。(2)加强生物多样性监测,及时发觉并解决生物多样性问题。(3)推广生物多样性保护技术,如生物防治、生物多样性农业等。3.3.2生态系统多样性保护以下为生态系统多样性保护的主要措施:(1)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维护生态平衡。(2)合理利用生态系统资源,避免过度开发。(3)开展生态系统修复工程,恢复受损生态系统。3.3.3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为保护农业生物多样性,应采取以下措施:(1)推广农业多样化种植模式,增加作物种类。(2)保护传统农业文化遗产,传承农业生物多样性。(3)加强农业生物多样性科研与教育,提高农民保护意识。第四章绿色农业种植技术体系4.1节能减排技术节能减排技术是绿色农业种植技术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是降低农业生产过程中能源消耗和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节能减排技术包括节能技术、减排技术和能源替代技术三个方面。节能技术主要涉及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能源利用效率,如改进农业机械设备的功能,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具体措施包括:优化农业机械设备的选型、提高农业机械设备的操作技能、推广节能型农业机械设备等。减排技术主要包括减少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的使用,降低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具体措施包括: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优化施肥结构、实施病虫害综合防治、推广生物农药和有机肥料等。能源替代技术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采用可再生能源替代传统能源,降低农业生产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具体措施包括:推广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提高可再生能源在农业生产中的比重。4.2生物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技术是绿色农业种植技术体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其核心是利用生物因子对有害生物进行控制,降低农药使用量,减轻环境污染。生物防治技术主要包括生物农药、生物天敌和生物调控三个方面。生物农药是指利用生物源农药对有害生物进行防治,具有对人、畜、环境安全、选择性高等特点。生物农药主要包括细菌、真菌、病毒、抗生素等类型,如苏云金杆菌、白僵菌、绿僵菌等。生物天敌是指利用有害生物的天敌对其进行控制,如鸟类、昆虫、病原微生物等。生物天敌具有专一性强、效果持久、不易产生抗药性等优点。生物调控是指通过调整生物之间的关系,实现对有害生物的控制。具体措施包括:优化作物布局、调整作物种植结构、合理轮作、间作等。4.3优质高效栽培技术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是绿色农业种植技术体系中的关键环节,旨在提高农作物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包括优良品种选育、栽培管理技术、产后处理与加工技术三个方面。优良品种选育是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的基础,通过选用抗病、抗虫、抗逆性强、产量高、品质好的品种,提高农作物的综合生产功能。栽培管理技术主要包括合理密植、科学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通过优化栽培管理技术,提高农作物的生长发育水平,实现优质高产。产后处理与加工技术是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的重要途径,主要包括农产品的分级、包装、保鲜、加工等环节。通过产后处理与加工技术,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第五章绿色农业现代种植技术的推广策略5.1政策引导与支持5.1.1政策制定应制定一系列有利于绿色农业现代种植技术发展的政策,为种植户提供明确的政策导向。政策制定应涵盖税收优惠、补贴、信贷支持等多个方面,以降低种植户采用绿色农业现代种植技术的成本,提高其积极性。5.1.2政策落实政策落实是政策引导与支持的关键环节。部门应加强对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保证政策落到实处。同时部门还应与相关部门协同合作,形成合力,推动绿色农业现代种植技术的推广。5.1.3政策宣传加大政策宣传力度,让广大种植户充分了解政策内容,提高政策知晓率。通过举办培训班、讲座、宣传栏等形式,向种植户普及绿色农业现代种植技术知识,引导他们转变观念,积极参与绿色农业现代种植技术的推广。5.2技术培训与推广5.2.1建立技术培训体系建立健全绿色农业现代种植技术培训体系,包括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师资等方面。培训内容应涵盖绿色农业现代种植技术的理论知识、实践操作、市场营销等;培训方式应灵活多样,如线上与线下相结合、长期与短期相结合等;培训师资应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5.2.2开展技术培训活动组织种植户参加绿色农业现代种植技术培训活动,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培训活动可以采取集中培训、现场观摩、互动交流等形式,让种植户在实践中掌握绿色农业现代种植技术。5.2.3加强技术指导设立绿色农业现代种植技术指导站点,为种植户提供现场指导、技术咨询等服务。指导站点应由专业技术人员担任,保证技术指导的准确性和实用性。5.3农业信息化建设5.3.1构建农业信息化平台以农业信息化建设为手段,构建集政策发布、技术交流、市场信息等于一体的农业信息化平台。平台应具备以下功能:一是发布政策信息,让种植户及时了解政策动态;二是提供技术交流,促进种植户之间的经验分享;三是发布市场信息,帮助种植户把握市场行情。5.3.2推广农业信息化应用加大农业信息化应用的推广力度,让种植户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提高生产效率。推广内容包括:智能农业设备、农业大数据、农业物联网等。通过农业信息化应用,种植户可以实时掌握作物生长状况、市场行情等信息,实现精准种植、科学管理。5.3.3培养农业信息化人才培养一支具备农业信息化知识和技能的队伍,为绿色农业现代种植技术的推广提供人才支持。通过举办农业信息化培训班、选拔优秀人才等方式,提高农业信息化人才的素质和能力。同时鼓励农业信息化人才到基层开展技术服务,助力绿色农业现代种植技术的推广。第六章农业科技创新与绿色种植技术6.1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在推动农业发展、保障粮食安全和提高农业效益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6.1.1科技创新主体农业科技创新主体包括企业、科研机构和高校等。负责制定农业科技创新政策,引导和推动科技创新;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负责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科研机构和高校则承担着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任务,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技术支持。6.1.2科技创新平台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包括国家、省、市、县四级科技创新平台。这些平台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了试验、示范、推广和服务等功能,促进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扩散。6.1.3科技创新政策农业科技创新政策主要包括科技投入政策、科技人才培养政策、科技奖励政策等。这些政策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了有力保障,激发了科技创新活力。6.2绿色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绿色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是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环节,关系到绿色农业现代种植技术的推广与应用。以下为绿色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几个关键因素:6.2.1成果筛选与评估对绿色农业科技成果进行筛选和评估,保证科技成果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市场前景和推广价值。6.2.2技术推广与服务加强绿色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与服务,提高农民对科技成果的认知度和接受度,促进科技成果的广泛应用。6.2.3政产学研合作建立企业、科研机构和高校之间的产学研合作机制,推动绿色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6.3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农业科技园区是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对推动绿色农业现代种植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具有重要作用。以下为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的主要内容:6.3.1园区规划与布局根据地区资源和产业特点,合理规划农业科技园区的空间布局,明确园区的发展定位和功能分区。6.3.2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业科技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交通、通讯、供水、供电等,为园区内的企业和科研机构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6.3.3产业链构建以农业科技创新为核心,构建涵盖种植、养殖、加工、销售、物流等环节的完整产业链,提高农业科技园区的综合竞争力。6.3.4服务平台建设建立农业科技园区服务平台,为入园企业和科研机构提供技术转移、人才培训、市场拓展等服务,助力绿色农业现代种植技术的推广与应用。第七章绿色农业现代种植技术的应用案例分析7.1粮食作物种植技术案例7.1.1案例背景在我国粮食生产中,水稻、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占据重要地位。绿色农业现代种植技术在粮食作物种植中的应用逐渐增多,以下以水稻种植为例,进行案例分析。7.1.2技术措施(1)品种选择:选用具有抗病、抗虫、抗逆性强、产量高的优良品种。(2)播种技术:采用直播、抛秧、插秧等多种播种方式,减少劳动力投入。(3)施肥技术: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4)病虫害防治: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降低病虫害发生率。7.1.3实施效果通过绿色农业现代种植技术的应用,水稻产量提高10%以上,病虫害发生率降低20%,化肥、农药使用量减少15%,实现了节本增效。7.2经济作物种植技术案例7.2.1案例背景经济作物在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地位,如棉花、油菜、茶叶等。以下以棉花种植为例,进行案例分析。7.2.2技术措施(1)品种选择:选用抗病、抗逆性强、产量高的优良品种。(2)播种技术:采用覆膜滴灌技术,提高水分利用率。(3)施肥技术: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4)病虫害防治: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降低病虫害发生率。7.2.3实施效果通过绿色农业现代种植技术的应用,棉花产量提高15%以上,病虫害发生率降低25%,化肥、农药使用量减少20%,实现了节本增效。7.3蔬菜作物种植技术案例7.3.1案例背景蔬菜作物在保障人民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以下以番茄种植为例,进行案例分析。7.3.2技术措施(1)品种选择:选用抗病、抗逆性强、产量高的优良品种。(2)播种技术:采用温室、大棚等设施种植,提高环境适应性。(3)施肥技术: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4)病虫害防治: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降低病虫害发生率。7.3.3实施效果通过绿色农业现代种植技术的应用,番茄产量提高20%以上,病虫害发生率降低30%,化肥、农药使用量减少25%,实现了节本增效。第八章绿色农业现代种植技术的市场推广8.1市场需求分析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环保和健康的需求日益增长。绿色农业现代种植技术以其环保、高效、可持续的特点,逐渐成为农业发展的新趋势。以下为绿色农业现代种植技术的市场需求分析:8.1.1消费者需求消费者对绿色农产品的需求逐年上升,尤其是中高收入群体,他们更倾向于购买无公害、有机、绿色认证的农产品。绿色农业现代种植技术生产的农产品符合消费者对健康、环保的需求,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8.1.2政策支持我国高度重视绿色农业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支持绿色农业现代种植技术的推广。如加大对绿色农业的补贴力度、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广绿色农业技术等。政策支持为绿色农业现代种植技术的市场推广提供了有利条件。8.1.3市场规模绿色农业市场潜力巨大。据统计,我国绿色农业市场规模逐年扩大,绿色农产品消费需求持续增长。预计未来几年,绿色农业市场将保持稳定增长。8.2产品品牌建设绿色农业现代种植技术的市场推广离不开品牌建设。以下为绿色农业现代种植技术产品品牌建设的要点:8.2.1品牌定位明确品牌定位,突出绿色、环保、健康的特点,塑造独特的品牌形象。将绿色农业现代种植技术作为品牌的核心竞争力,提升品牌知名度。8.2.2品牌宣传加大品牌宣传力度,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进行品牌推广。利用互联网、社交媒体、传统媒体等平台,扩大品牌影响力。8.2.3品牌品质保证产品质量,严格遵循绿色农业种植标准,提升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度。通过认证、检测等手段,证明产品的绿色、健康属性。8.3市场营销策略为有效推广绿色农业现代种植技术,以下为市场营销策略:8.3.1价格策略根据市场需求和消费者承受能力,制定合理的价格策略。在保证产品品质的前提下,适当调整价格,提高市场竞争力。8.3.2渠道策略拓展销售渠道,线上线下相结合。与电商平台、超市、专卖店等建立合作关系,提高产品销售覆盖面。8.3.3推广活动举办各类推广活动,提升消费者对绿色农业现代种植技术的认知。如举办绿色农业技术培训班、开展绿色农业体验活动等。8.3.4合作伙伴关系建立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与农业企业、科研机构、部门等共同推广绿色农业现代种植技术。通过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推动绿色农业发展。第九章绿色农业现代种植技术的政策环境9.1国家政策导向9.1.1政策背景我国高度重视绿色农业的发展,积极推动现代种植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国家政策导向明确,旨在通过政策引导和扶持,促进绿色农业现代种植技术的普及与推广。在此基础上,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为绿色农业现代种植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9.1.2政策内容(1)加大财政投入。国家通过财政补贴、奖励等方式,支持绿色农业现代种植技术的研发、推广和应用。(2)优化税收政策。对从事绿色农业现代种植技术的企业给予税收优惠,降低企业成本,激发企业创新活力。(3)完善金融服务。鼓励金融机构为绿色农业现代种植技术企业提供信贷支持,拓宽企业融资渠道。(4)加强人才培养。通过设立绿色农业现代种植技术相关专业、培训课程等,提高从业人员素质。9.2地方政策实践9.2.1政策特点地方政策实践在国家政策导向的基础上,根据本地实际情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