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福建省南平市太平镇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怀念一种声音聂鑫荣①画家的梦似乎与一种声音有关。这种声音叫做雨声。雨声从他出生和成长的方向,不断地传来,粗粗细细,高高低低,疏疏密密。在他的记忆里,总是弥漫着一片雨气和雨声,太阳总是见不到的。②一下雨,他爹总会站在老屋的台阶上,听着一院子的雨声,如醉如痴。然后把少不谙事的他叫到身边,告诉他许多古人关于雨的诗句:“夜雨剪春韭”、“梅子黄时雨”、“梧桐叶上三更雨”、“留得残荷听雨声”……他听不懂,但他看懂了雨声被花叶染就的绚丽颜色。③然后,他们回到厅堂里坐下来,爹说:“你听——”这两个字在无数次的重复后,他的耳朵变得灵敏了:雨点先是小而密,落在薄薄的小青瓦上,叮叮咚咚,如珠玑在玉盘里乱跳;击在为采光而设的玻璃瓦上,声音尖脆,犹如琴声中的高音阶;射到木晒楼上的雨点,声音细腻而光洁;但前厅堂雕花檐板上的雨声,恰恰相反,浑重而古朴;响在麻石台阶上的雨声,沉着而充满一种力度。雨点越下越大,越下越密。他听见潺潺湲湲的流水声了,那声音来自高高低低的屋檐边的木笕中,木笕节节相连,一直把水导到天井边;溜筒(打通的大楠竹)竖着与木笕相接,水便畅快地流入地下的阴沟。老屋的地下水道纵横交错,水声急促犹如金鼓轰鸣。④古城有句俗语:“落雨天,留客天。”他记得一下雨,家里就会有客人不期而至,都是他爹的挚友。雨是请柬么?雨声中,他们谈天道、人道、医道、艺道;或者下围棋,落子声与雨声交错而响;或者,拉起京胡,唱他们所熟悉的京戏名段,音符从雨的缝隙里穿过去,居然没有濡湿……他坐在一边,看着,听着,如梦如幻。⑤雨声中,他长大了,考上美术学院了;雨声中,他成家了,做父亲了……小巷、老屋和雨,成了他生命最奇诡的底色。⑥突然有一天,他怅然携家人搬进了世纪花园。小巷没有了,老屋没有了。那个地方建起了一条商业街,广告牌和霓虹灯,点缀着白天和黑夜。只有季节不会变,下雨的日子依旧存在。但他记忆中雨的声音,没有了!⑦从画室走到露台的檐下;从露台的檐下走到画室,如一匹落入陷阱的豹子,孤立无助。给朋友打个电话吧,该说些什么?什么也不想说。⑧他决定,请些工匠,在露台上做一个屋顶,木屋架,盖上小青瓦,嵌上玻璃瓦。他希望找回那种声音。他还置办了一个瓷圆桌、四个鼓形瓷凳;一个烧木炭的红泥火炉,一个烧水的青陶提粱壶。⑨下雨的时候,他坐在这里烹茶、沏茶,静静地坐下来听雨。露台的前方是开敞的。他一抬头便看见一栋栋的高楼,整齐地排列着;所有的窗口都装着锃亮的防盗窗,窗口的后面都垂下厚厚的窗帘,害怕有人窥探自家的隐私;外墙挂满了空调的外机,像一个个难看的肿瘤……这样的背景,绝对不会生发一种古典的雨声!⑩他明白了,在未来的日子里,他将永恒地怀念一种雨的声音了。他蓦地离开露台,急急走进这间静寂的画室。宽长的画案上:砚池里墨汁盈盈;调好色的瓷碟一字排开;宣纸早早铺好了,四角用瓷镇纸压着。他拎起一支大斗笔,刷刷地画起来。他希望在宣纸上画出那一片久远的雨声……(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08年第10期,有删改)11.第③段花大量笔墨描写雨声,从结构上看有什么作用?(4分)12.同是下雨天,过去与现在形成了鲜明对比,请作简要说明并分析其作用。(5分)13.文中的“他”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作简要分析。(5分)14.文章主体部分是写雨声,标题为什么是“怀念一种声音”?请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6分)
参考答案:11.与上文父亲对他的熏陶呼应;为下文“他”的人生经历以及对雨声的痴迷与怀念提供依据。12.过去是“落雨天,留客天”,现在是人人呆在各自的家里,与外界隔绝。(2分)过去人与人之间关系融洽,现在是人情冷漠,充满戒备心理。(3分)13.他是一个画家,热爱和谐自然的生活,追求淳朴祥和的生活境界。(3分)在现代生活环境改变之后,内心失落,但仍通过美术创作,将往昔的美好珍藏在心中。(2分)14.这种声音是:①丰富的能给人以美好享受的生活;②人与人之间的自然和谐之声;③富有文化气息的古典之美;④是现代人对已经逝去的古典美的永远牵挂。(③④两点任答一点即可)
略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小题。八节洞熊召政成都之南,是泸州;泸州之南,是古蔺;古蔺之西,是黄荆山;黄荆山之西,是八节洞。近年来,航空线路、高速铁路与高速公路三大利器的增多,为喜欢旅游的人们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由此,一些遁隐于僻野的山水景点被发现、被建设,成为了游客的新宠。“养在深宫人未识”的自然佳丽越来越少了。但是,水木清华、清新散逸的八节洞还保留了一点给人以尘外遐思的萧旷。自成都至八节洞,大约五百余公里,先从高速公路到泸州,余下尚有一半路程,则是蜿蜒于蜀黔大娄山脉中的蜿蜒山道了。自成都到八节洞,大约要七个小时的车程。这样的距离,对于一般的游客,可能因为害怕颠簸之苦而放弃一次美丽风景的享受。未到之前,凭着语言的释义,我以为八节洞是八座洞穴。其实不然,在蜀南的方言中,洞指的是瀑布,八节洞就是八道瀑布。国内外的瀑布,我见过不少。磅礴的气势,那份掀天揭地的感觉,美加边境的尼亚加拉瀑布当数第一;九寨沟的诺日朗瀑布,既壮观又如梦境;贵州的黄果树瀑布,也能让人欣赏到万壑奔雷的澎湃。比之于它们,八节洞的魅力不在于天风海雨般的雄浑,而在于跌宕有致的韵律;不在于无坚不摧的力量,而在于那种不拘形迹的飘逸。八节洞是黄荆山中蟒童河的一段,全长三公里,落差一百二十米。八道瀑布由下及上依次为黑龙潭、白云岩、情人滩、害羞瀑、大漩涡、三连滩(三道瀑布相连)。古人的山水画中,涉溪者必冠以“泛”字,如剡溪泛舟;涉山者必冠以“行”字,如溪山行旅;涉瀑者必冠以“观”字,如幽人观瀑。这实际上是给旅游下了一个定义:泛舟于溪上,行旅于山中,飞觞于瀑前。此皆人生之乐事,既怡情,又健身;既安神,又养生。李白的“相看两不厌,惟有敬亭山”,李商隐的“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泛舟”,都是钟情于山水的心灵投射。用今天的话讲,他们向往的,正是现代人所梦寐以求的低碳生活。但是,如果瀑布仅仅只能观赏而不能亲近,则会有一种在观众席上看演出的感觉。亦如一位造诣颇深的琴师,看到一张绝妙的古琴搁置在玻璃橱窗里,只可观赏而不能试手。此情之下,人琴两怅,岂能无憾?八节洞之游,便没有这种遗憾。三公里的山道,凡过水处,浅处有磴道,深处有石拱桥。蟒童河之山径,随河道而蜿蜒,随瀑布而起伏。平缓处如徜徉于城市公园,逼仄处如登黄山天都峰。但不管是易还是险,一路行来,头顶上撑着的都是浓浓的树荫。接骨丹、润楠、三角枫等高大的乔木,春天给你翠绿,秋天给你金黄,更有许多不知名的山花,一起加入它们的色彩缤纷的合唱。不看瀑布,单是这里的草木就足以留住你的脚步。而寄情于逍遥的八道瀑布,高下错落,飞姿各异。猛烈处如千万斛珍珠弹跳,腾空的那一刹那又如千万簇羽毛飞扬。人虽不能随羽毛而飘荡浮漾,却能够站在瀑底,双手托起大把大把的珍珠,看它们化幻为晶露、为彩虹、为紫气。不过,八节洞之美,并不止于这八道水瀑,它还在于蟒童河两岸那些丹霞地貌的峭壁断崖,它们或灿若朝露,或红似焰火;每一曲折,都能看到它们的峭拔与怒耸。这些石瀑,同水瀑相辉成趣,相得益彰。动观流水静观山,八节洞中的山水,可谓动中有静,静中有动。静是恬静,动是生动。半日的八节洞之游,归来后有了如下的感想:至于死地而后生,这是兵家的法则;至于温柔乡中而后媚,这是养颜的条件;至于僻处而成为天籁,这是自然的奥秘。人不能创造奥秘却可以千里迢迢寻找奥秘,前提是你必须对自然抱有宗教般的情感。(选自《熊召政散文选》,有删改)16.请分别指出文中两处画线部分所用的修辞手法,并具体说明这些修辞手法在文中的表达效果。(4分)①更有许多不知名的山花,一起加入它们的色彩缤纷的合唱。(2分)
②它们或灿若朝露,或红似焰火。(2分)
17.八节洞“水瀑”主要有哪些特点?请结合原文简要概括。(5分)
18.如何理解“人不能创造奥秘却可以千里迢迢寻找奥秘,前提是你必须对自然抱有宗教般的情感”这句话的寓意?请结合文本回答。(6分)参考答案:16.①用拟人修辞手法,将“山花”和翠绿、金黄的“乔木”人格化,生动形象地描写出“山花”的妮紫嫣红与“乔木”的翠绿金黄融为一体,相映成趣。(言之成理即可)
②用比喻修辞手法,将灿烂的“峭壁断崖”比喻为“朝露”,彤红的“峭壁断崖”比喻为“焰火”,(l分)形象逼真地突出了丹霞地貌的“峭壁断崖”特有的光泽和色彩的艳丽。(l分)(言之成理即可)
17.①跌宕有致(或高下错落);②颇具韵律;③不拘形迹(或飞姿各异);④洒脱飘逸(或逍遥自在);⑤.异.莹剔透(或色泽斑斓)。(答出一点给l分,概括合理即可)
18.不例:大自然奥秘无穷,有很多神奇的山、水,迷人的花、草、树、木等却鲜为人知;然而,只要精诚所至,就可以找到它们并揭开其神秘的面纱。(2分,答到“精诚”方面的内容得l分,其他内容得l分)正如千姿百态的八节洞瀑布,翠绿、金黄的接骨丹、润楠、三角枫等高大乔木和色彩缤纷的山花,蟒童河两岸丹霞地貌灿若朝露、红似焰火的峭壁断崖一样,(2分)这些僻处的天籁,只要怀着一颗虔诚的热爱自然、欣赏自然且敬畏自然的心,哪怕千里迢迢也能寻找到它们,且感受到它们的美。(2分,答到“虔诚”“敬畏”的内容各得l分)(言之成理即可)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儒家经典《论语》里“仁”就出现了109次,说明其重要性。这109次是用各种不同的方式来回应何为.仁的问题,简单的解释是爱人,深入的解释是孔子回答颜渊问仁:“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日:‘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匆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孔子认为他最好的学生颜渊是在日,常生活中体现仁的最佳典范.原因在于他有丰富的精神办量。颜渊“不迁怒不贰过”,怒的对象离开后他就不怒了;他犯了错,绝对不再犯。更重要的,颜渊“三月不违仁’’。在儒家看来,仁就是人性光辉的体现,孟子说“仁者人也”,真正的人就是有仁德的人。儒家传统对人的理解不采取定义的方式,不是理性的动物,不是会用工具的动物,或说有语言能力的动物,而是孟子所言的四端之,心人皆有之,这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基本理由。颜渊能够在三个月之内体现人的最光辉的价值,体现“仁”的恻隐之情,其他学生可能维持一个月,普通人大概只能维持几个小时。不过,每个人多多少少都能体现仁的光辉,也就是同情心的显露,良知的发现。孔子认为,这种同情心并非随时随地都能充分体现,因为我们不是现实的圣人,更不是慈悲化身的佛。但人性的光辉每个人都可以体现,所以儒家的基本精神就是学做人,这是永恒的过程,是和其他的动物最大的不同。因为这是内在的体现,孔子讲“我欲仁,斯仁至矣”,,所以“古之学者为己”,学习的初衰应该是为了自己,非父母、社会、国家、世界,就是为培养、训练自己的人格。但为己的“已”,在儒家里绝对不是一个孤立绝缘的个体,而是一个关系网络的中心点。从中心点来讲是人的尊严、独立性;从关系网络来看,就是人的社会性。儒家的社会性.基于主体性,社会实践的有效性建构在主体的.必要性之上。“克己复礼为仁”,克已复礼。是两面,一是能够转化或者说超越自己;二是能回到礼——人与人之间文明礼貌的世界,这两面合起来是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只要一个人一日克己复礼以后,天下就朝着回归仁的方向走。只要任何一个人能体仁,天下的仁就多一些;只要一个人不行仁,天下的仁就少一些。任何一个人都有能表现人性光辉的.权利和义务,,所有人的人性光辉都可以因为一个人的努力而发扬。所以从儒家来讲,政治目标很直接很现实但也有深刻的哲理:为社会安排-个安全、生活过得去的环境,然后让大家发挥道德潜力,立己立人,既成全自己又服务社会。这样看来,“仁”所代表的作为人性的光辉,是内在价值,只要“要’’就可以得到,外在的价值的“要”,需要很多自己不能掌握的条件才能得到,但仁的“要”是“我欲仁,斯仁至矣”。
(节选自杜维明《“仁”的民族认同和世界意义》)5.下列关于本文第一段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仁”在《论语》中出现了109次,并且书中用各种不同的方式解释仁的问题,都是为了证
明仁的重要性。 B.仁的含义,可以说是爱人或克己复礼,其具体内涵及做法是“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
勿言,非礼勿动,为仁由己,而由人乎。’’ C.孔子认为颜渊堪称是体现仁的最佳典范,因为他“不迁怒不贰过”,“三月不违仁”,具有
丰富的精神力量。 D.仁是人性光辉的体现,人人皆有孟子所言的四端之心,真正的人是有仁德的人,所以孟
子认为“仁者人也”。6.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儒家学说认为每个人都能够体现人性的光辉,每个人都有同情心和良知,但未必时时刻
刻都能体现出来。 B.在儒家看来,我们每个人都具有人的尊严和独立性,但不是孤立绝缘的个体,还具有社
会性,是关系网络的中心点。 C.从“古之学者为己”这句话可以看出,儒家认为我们学习的目的只是为了自己,而不是为
了父母,社会、国家和世界。
D.“克已复礼为仁’?具体阐述了什么是仁,包括两面,一是能够转化或者说超越自己;二是
能回到人与人之间文明礼貌的世界。
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正因为我们每个人不是现实的圣人,更不是慈悲化身的佛,所以要学做圣人,即“欲仁”,就要培养、训练自己的人格。
B.在儒家患想中,人的社会性基于主体性,社会实践的有效性建构在主体的必要性之上,由此可见个人主体性的重要性。 C.“一日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这句话就体现了儒家的社会性和主体性的关系,社会必须以主体性为基础才得以实现。 D.儒家看来,“仁”|是内在价值,只要想追求就可以得到,没有追求外在的价值艰难,我们只要想追求“仁”,“期仁至矣”。参考答案: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许劭字子将。汝南平舆人也。少峻名节,好人伦①,多所赏识。
初为郡功曹,大守徐璆甚敬之。府中闻子将为吏,莫不改操饰行。同郡袁绍,公族豪侠,去濮阳令归.车徙甚盛,将入郡界,乃谢遣宾客,曰:“吾舆服岂可使许子将见。”遂以单车归家。
劭尝到颍川,多长者之游,唯不候陈寔②。又陈蕃③丧妻还葬,乡人毕至。而邵独不往。或问其故,劭曰:“大丘道广,广则难周;仲举性峻,峻则少通。故不造也。”其多所裁量若此。
曹操微时,常卑辞厚礼,求为己目④。劭鄙其人而不肯对,操乃伺隙胁劭,劭不得已,曰:“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操大悦而去。
劭从祖(从,读zòng)敬,敬子训,训子相,并为三公,相以能谄事宦官,故自致台司封侯,数遣请劭。劭恶其薄行,终不候之。
劭邑人李逵,壮直有高气,劭初善之,而后为隙,又与从兄靖不睦,时议以此少之。初,劭与靖(许靖)俱有高名,好共核论乡党人物,每月辄更其品题,故汝南俗有“月旦评”焉。
司空杨彪辟,举方正、敦朴⑤,征,皆不就。或劝劭仕,对曰:“方今小人道长,王室将乱,吾欲避地淮海,以全老幼。”乃南到广陵。徐州刺史陶谦礼之甚厚。劭不自安,告其徒曰:“陶恭祖外慕声名,内非真正。待吾虽厚,其势必薄。不如去之。”遂复投扬州刺史刘繇于曲阿。其后陶谦果捕诸寓士⑥。及孙策平吴,劭与繇南奔豫章而卒。时年四十六。兄虔亦知名,汝南人称平舆渊有二龙焉。(选自《后汉书·许劭传》)[注]①好人伦:喜欢研究礼教所规定的人际关系,即喜好人物识鉴与人物品评。②陈寔:字仲弓,颍川许昌人,桓帝时曾任太丘县令。下文“大丘道广”,“大丘”即“太丘”,指陈寔。③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人。④求为己目:“目”品评。⑤举方正、敦朴:“方正”“敦朴”是地方向朝廷举荐人才的科目。⑥寓士:寓居于徐州的士人。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去濮阳令归
去:前往B.常卑辞厚礼
辞:言辞
C.故不造也
造:拜访
D.征,皆不就
就:任职3.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表现许劭有知人之明的一组是
(
)3分
①好人伦,多所赏识。
②府中闻子将为吏,莫不改操饰行。
③劭恶其薄行,终不候之。
④劭初善之,而后为隙。
⑤举方正、敦朴,征,皆不就。
⑥遂复投扬州刺史刘繇于曲阿。
A.①②⑤
B.②④⑤
C.①③⑥
D.③④⑥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头一段中的“少峻名节,好人伦,多所赏识”概括了许邵的品行和为人特点。B.许劭不与陈寔、陈蕃、陶谦等人交往,自己的堂兄弟许相,也不与他来往,可见他为人正直,绝不与品行不端的人的交往。C.许劭鄙视曹操的为人,却当面指出曹操是“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而在徐州时,他认为刺史陶谦只是仰慕有名声的的人,并不是真正的正人君子,却没有当面指出,而是对他的门徒说,这既表现他过人的识人之明,又表现他待人接物相当谨慎。D.许邵拒绝朝中大臣杨彪、地方官、朝廷的征召和推举,不去做官,原因是他对当时的政局有清醒的认识,不做官以避免祸患。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府中闻子将为吏,莫不改操饰行。(3分)
译:
(2),劭初善之,而后为隙,又与从兄靖不睦,时议以此少之。3分译:
参考答案:2.答案:A。解析:离职、卸任。3.C。②从侧面说明许劭对人洞察入微,不是“直接表现”。④许劭与耿介刚直的李逵产生矛盾,不能说明他善于知人。而是有引人非议之处。4.B。
陈寔、陈蕃并非品行不端之人,许邵对陈寔的评价是“道广,广则难周”,意即交游太广,难以周全;对陈蕃的评价是“性峻,峻则少通”,意即性性格太严厉,少有通融。从原文看,他在徐州时,与陶谦是有交往的。5.(1)(3分)
府中官员听到许子将做了官,没有人不改变自己的操守,掩饰自己的行为。重点词:莫(没有人)、操(操守、节操)、饰(掩饰、修饰)
(2)(3分)
许劭开始对他亲善,但后来因为与他有了隔阂(结了仇怨),加上与堂兄许靖不和睦,当时的议论因为这两件事有些看不起他(许劭)。重点词:善(亲善,善待)、隙(隔阂、仇怨)、少(看不起、批评)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薛讷,宇慎言,起家城门郎,迁蓝田令。富人倪氏讼息钱于肃政台,中丞来俊臣受赇,发义仓粟数千斛偿之。讷曰:“义仓本备水旱,安可绝众人之仰私一家?”报上不与。会俊臣得罪,亦止。后突厥扰河北,武后以讷世将,诏摄左威卫将军、安东道经略使。对同明殿具言丑虏冯暴以庐陵王藉言今虽还东宫议不坚信若太子无动贼不讨而解后纳其言。俄迁幽州都督、安东都护。改并州长史,检校左卫大将军。讷久处边,有战功。开元初,玄宗讲武新丰,诏讷为左军节度。时诸部颇失序,唯讷与解琬军不动。帝令轻骑召之,至军门,不得入。礼成,尤见慰劳。明年,契丹、奚、突厥连和,数入边,讷建议请讨,诏监门]将军杜宾客、定州刺史崔宣道与讷帅众二万出檀州。宾客议“方暑,士负戈嬴粮深讨,虑恐无功”,姚元崇亦持不可,讷独曰:“夏草荐茂,羔犊方息,不费馈饟,因盗资,振国威灵,不可失也。”天子方欲夸威四夷,喜奇功,乃听讷言,而授紫微黄门三品以重之。师至滦河,与贼遇,诸将不如约,为虏覆,尽亡其军。讷脱身走,而罪宣道及大将李思敬等八人,有诏斩以徇,独宾客免,尽夺讷官爵。俄而吐蕃大酋坌达延、乞力徐等众十万寇临洮,入兰州,剽牧马,诏讷白衣摄羽林将军,为陇右防御使,与王晙击之。追及贼,战武阶驿,掎角劫之,破其众:尾北至洮水,又战长城堡,杀卤数万,禽其酋六指乡弥洪,悉收所掠及仗械不赀。时帝欲自将北伐,及讷大克,乃止行。命紫微舍人倪若水即军陟功状,拜讷左羽林大将军,复封平阳郡公,以子畅为朝散大夫。又授凉州镇军大总管,赤水、建康、河源边州皆隶节度。俄为朔方行军大总管。久之,以老致仕。卒,年七十二,赠太常卿,谥曰昭定。讷性沉勇寡言,其用兵,临大敌益壮。——选自《新唐书·卷一百一十一·列传第三十六》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对同明殿/具言/丑虏冯暴/以庐陵王藉言/今虽还/东宫议不坚信若太子无动/贼不讨而解/后纳其言B.对同明殿/具言/丑虏冯暴/以庐陵王藉言/今虽还东宫/议不坚信/若太子无动贼/不讨而解/后纳其言C.对同明殿/具言/丑虏冯暴/以庐陵王藉言/今虽还/东宫议不坚/信若太子无动贼/不讨而解/后纳其言D.对同明殿/具言/丑虏冯暴/以庐陵王藉言/今虽还东宫/议不坚信/若太子无动/贼不讨而解/后纳其言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起家,指从家中被征召出来授以官职,与“释褐”意义接近,都可指某人首次为官。B.讲武,指讲习武事,即练兵,所谓“三时务农,而一时讲武”,古时讲武多在冬季。C.白衣,可指受处分官员的身份,薛讷以白衣而摄羽林将军,就表明其处分仍然在身。D.致仕,古时候指官员退休,即把俸禄和官职还给君主之意,也称作致事、乞骸骨等。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薛讷心怀百姓,正直敢言。来俊臣受贿,打算用义仓粮食去偿债,因薛讷上书而获罪。B.薛讷出身将门,深受重用。在代理左威卫将军后,历任幽州都督、左羽林大将军等职。C.薛讷治军有方,军纪严明。新丰讲武之时,其部井然,即使皇帝使臣,也难入其军门。D.薛讷久戍边疆,颇有战功。虽曾败于契丹、奚、突厥联军,但大胜侵扰临洮的吐蕃。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讷曰:“义仓本备水旱,安可绝众人之仰私一家?”(2)天子方欲夸威四夷,喜奇功,乃听讷言,而授紫微黄门三品以重之。参考答案:10.D
11.D
12.A
13.(1)薛讷(上书)说:“义仓的粮食本是用来防备水灾和旱灾的,怎么可以断绝众人的依靠而偏私一家呢?”(2)天子正想向四夷夸耀国威,(且)喜好建立特殊的功绩,于是听从了薛讷的建议,并授以紫薇黄门三品来表示对他的倚重。【10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本题画线句子中,“东宫”是名词,指地点,是“还”的处所,其后应断开,排除A、C两项。再比较B、D两项,“太子”和“贼”都是名词,结合上下文来看,“太子”应是“无动”的主语,“太子无动”指不废除太子;而“不讨而解”则是指“贼”,“贼不讨而解”的意思是贼人不用讨伐就可瓦解,故B项断句错误,答案为D项。【1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核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根据平时的积累,并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对比选项,确定答案。需要注意的是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较为知名的作家作品、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D项,“即把俸禄和官职还给君主之意”错,“致仕”指交还官职,即退休,并不是“把俸禄还给君主”之意。“也称乞骸骨”错,“乞骸骨”是自请退职,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回老家安度晚年,与“致仕”不同。故选D项。【1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归纳文章要点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对文言文的大意基本了解,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A项,“来俊臣……因薛讷上书而获罪”错。选项对应信息为“讷曰:‘义仓本备水旱,安可绝众人之仰私一家?’报上不与。会俊臣得罪,亦止”,意思是薛讷上书说:“义仓的粮食本是用来防备水灾和旱灾的,怎么可以断绝众人的依靠而偏私一家呢?”奏章呈上后,没有得到答复,恰逢来俊臣获罪,此事也就停止。可见,来俊臣获罪并不是因为薛讷的上书。故选A项。1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1)“义仓”,义仓的粮食;“备”,防备;“安”,怎么;“绝”,断绝;“之”,助词,的;“仰”,依靠;“私”,偏私。(2)“方”,正;“威”,国威;“夸威四夷”省略句,应为“夸威(于)四夷”,向四夷夸耀国威;“喜”,喜好;“奇功”,的功绩;“喜奇功”,喜好建立特殊的功绩;“乃”,于是;“而”,表递进;“以”,来;“重”,以……为重,倚重;“之”,代词,他;“重之”,可译为“表示对他的倚重”。【点睛】第1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常用的断句方法有:①根据文意断句。②利用对话标志断句,对话常以“曰”、“云”、“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③借助文言虚词断句,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尾,其后面一般要断开;疑问语气词:何、胡、安、何如、奈何、如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④借助对比、对偶、排比、顶真等修辞断句。
参考译文:薛讷,字慎言,首次为官担任城门郎,后升任蓝田令。富人倪氏到肃政台诉讼利钱,中丞来俊臣收受贿赂,将义仓的数千斛粮食补偿给倪氏。薛讷(上书)说:“义仓的粮食本是用来防备水灾和旱灾的,怎么可以断绝众人的依靠而偏私一家呢?”奏章呈上后,没有得到答复。恰逢来俊臣获罪,此事也就停止。后来突厥侵犯黄河以北,武后认为薛讷是世将,下诏让他代理左威卫将军、安东道经略使。薛讷在同明殿应对,陈说道:“敌人横行,是以庐陵王为借口,庐陵王现在虽然回到东宫,人们的言语并不确信。如果不废除太子,贼人不用讨伐就可瓦解。”武后采纳了他的建议。不久,(薛讷)升任幽州都督、安东都护。后改任并州长史,检校左卫大将军。薛讷久居边地,立下战功。开元初年,玄宗在新丰练兵,下诏令薛讷但任左军节度。当时各部队都很混乱,只有薛讷和解琬的军队秩序井然。皇帝派轻骑去传召薛讷,派去的人到达军门后,没能进入。演武结束后,受到特别慰劳。第二年,契丹、奚、突厥联合,多次入侵边地,薛讷建议请求征讨,(皇帝)诏令监门将军杜宾客、定州刺史崔宣道和薛讷一起统率二万士兵从檀州出发,杜宾客建议说:“正值暑热,军士背负兵器和口粮讨伐远方,我担心恐怕难以成功”,姚元崇也主张不可征讨,只有薛讷说:“夏季茅草丰茂,正是羊羔牛犊生长的时节,不需要转运粮食,借助盗贼的物资,就可振扬国威,机不可失。”天子正想向四夷夸耀国威,(且)喜好建立特殊的功绩,于是听从了薛讷的建议,并且授以紫薇黄门三品来表示对他的倚重。军队到达滦河,和敌人相遇,众将没有按照计策行事,被敌军打败,全军覆没。薛讷脱身逃走,对崔宣道和大将军李思敬等八人治罪。下诏斩首示众,只有杜宾客获免,削夺薛讷的全部官爵。不久吐藩大首领坌达延、乞力徐等人率十万之众进犯临洮,攻入兰州,掠夺牧马,(皇帝)下诏令薛讷以白衣身份代理羽林将军,任陇右防御史,和王晙进攻吐蕃。(薛讷)追上敌军,在武阶驿交战,两面夹击攻打,打败敌军;并尾追败军到了洮水,又战于长城堡,杀死俘虏数万人,捉拿他们的首领六指乡弥洪,将所掠夺的兵器物品全部收回,(数量)不可计算。当时皇帝正打算亲自北伐,等到薛讷大胜,才停止前行。命紫薇舍人倪若水到军中根据各人立功情况授予官职,授予薛讷左羽林大将军,又封为平阳郡公,让他的儿子薛畅担任朝散大夫。又授任凉州镇军大总管,赤水、建康、河源边州都隶属于他管辖。不久任朔方行军大总管。很久以后,因年老退休。去世,终年七十二岁,追赠太常卿,谥号为昭定。薛讷性格沉稳果敢不爱言谈,他指挥作战,遇上大敌士气更壮。6.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狮猫述王廷相
狮,西域兽也,毛披拂。猫亦有然者,故日狮猫。余往在京时,曾畜其一,而生四子,成躯白尾黑,姣然可爱。且性质荏顺,声气清窈,卧融轩如雪团,腾危槛若奔星,真闺阁之奇观也。女郎尤其怜之,置之几榻,为闺宾焉。时屋宇新构,无鼠,初不觉其害事也。
及来南都,鼠多且黠,缘壁上下,穴屋巅,昼满承尘,跳掷作扑扑声,以杖触之不畏;然夜伺人寝寂,乃群下地,环室而走,相触踏惊跃,若转斗,若嬉戏,嘈嘈呶呶,彭彭剥剥,不辨时而散去。登几庋,缘筐椟,翻书帙,穿囊袱,磕撞袢罂,拂响弦索,咀龅格格,左喧右聒,驱之仍来,寂而复作,令人中夜不得寐,虽有智力,无所从而施之。乃呼童子问猫所在。童子曰:“室无猫,故然。”翼日,乃集猫闭之室。鼠始闻猫呜,伏于穴,不即出,久之一二稍稍动作,骚屑刺促,如试猫然。乃猫则偃然而卧,若弗闻者。数日,鼠知猫果不为己害也,乃益狎习不避,拳穴出矣。余篝灯候之,见鼠之遇猫也,撇勒搪突,恣行无忌;猫之见鼠也,逡巡前却,若有逊避之状。嗟嗟!怪哉!异乎!猫以捕鼠为职也,乃今与鼠习,失职矣。色相之关,夫焉足取?然犹不忍弃之。乃市他猫,为捕鼠计。至则群居而嘀嘀,而斗且啮,他猫不堪其苦,成遁去。余始知其无能而害事也。乃尽数乞诸人,复市他猫畜之,且捕且食,尽数月,鼠患方已。
(取材于《王廷相集》)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时屋字新构
构:通“购”,购买
B.举穴出矣
举:全
C.逡巡前却
却:退却
D.乃尽数乞渚人
乞:给予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且性质荏顺
且捕且食
B.环室而走
乃猫则偃然而卧
C.乃集猫闭之室
久之一二稍稍动作
D.乃今与鼠习
乃市他猫8.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狮猫“无能”的一组是
(
)
①鼠始闻猫呜,伏于穴,不即出
②乃益狎习不避,举穴出矣
③见鼠之遇猫也,撇勒搪突,恣行无忌
④猫之见鼠也,逡巡前却,若有逊避之状
⑤至则群居而嘀嘀,而斗且啮
⑥且捕日食,尽数月,鼠患方已
A.①②⑥
B.③⑤⑥
C.②③④
D.①④⑤9.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作者认为狮猫性情温顺、外表可爱,虽不能捕鼠,但可以作为宠物豢养。
B.狮猫见到来抓老鼠的“他猫”,主动攻击,又叫又咬,适得“他猫”只好逃走。
C.作者对老鼠猖獗为害,狮猫看见老鼠却退避不前的描写,极为细致生动。
D.文章中这只“无能而害事”的狮猫,寓意深刻,有非常强的现实针对性。参考答案:6.A7.B8.C9.A6.A[构:建造。]7.B[B项中的两个“而”均为连词,表修饰。A项前旬“且”表示递进关系,“而且”;后句“且”表并列关系,“又……又……”。C项前旬“之y.为代词,指“狮猫”;后句“之”为膏节助词,无实义。D项前旬“乃”为副词“竟”;后旬“乃”为“于是,就”。]【参考译文】狮子是西域的野兽,狮毛飘动。猫也有这样的,所以叫狮猫。我过去在京城时,曾经饲养了这样一只(狮猫),狮猫生了四只小猫,全都是体自尾黑,漂亮可爱。而且性格柔顺,声音清亮好听,蜷卧融轩好像雪团,跃过高栏好像流星,真是内室的奇观。年轻的女子岁亡其喜欢它,把它放在几案上,(狮猫)成了闺房中的宾客。当时房屋刚刚造成,没有老鼠,起初并不觉得它害事。
等来到南京,老鼠众多而且狡猾,(它们)沿着墙壁上上下下,在屋顶穿洞,白天遍布天花板,上下跳跃发出扑扑的声音,用棍子触打天花板,老鼠也不害怕;等夜里人睡觉了,安静了,老鼠就成群下到地上,绕着屋子跑,相互碰到了踩着了就惊叫着跳开,好像在打斗,又好像在嬉戏,吵闹不休,不知道它们什么时候才能散去。(老鼠)登上几案、架子,攀登竹器、木柜,越过书本、书柜,穿过口袋、包裹,碰撞盘、罂,拂晌琴弦,咀嚼的声音格格的,周围一片嘈杂,把它们赶走了又来,寂静了一会后又开始(吵闹),让人到了夜半也否能入睡,即使有智谋和力量,也无计可施。(我)就招唤童子问猫在什么地方。童子说:“房间里没有猫,因此(老鼠会)这样。”第二天,就把猫聚集在一起,关在房间。老鼠开始听到猫的叫声,在洞里藏着,不敢马上出来,时间长了,一些老鼠就渐渐行动起来了,骚扰混乱、忙褥l不停,好像试探猫的样子。但是猫只是躺在那儿,好像没有听到这一切。几天过去了,老鼠知道猫真的不是自己的对头,就逐渐靠近猫不躲避猫了,倾巢出动了。我点灯查看,只见老鼠遇到猫时,戏弄冒犯,行为放肆,没有顾忌;猫见到老鼠时,迟疑不决,前进了又马上后退,好像要逃避的样子。唉j太奇怪了!太让人惊异了!猫以捕捉老鼠为天职,现在竟然与鼠相安无事,太失职了。外貌好看,哪有什么可取之处呢?然而还是不忍心舍弃狮猫。就购买了别的猫,为捕鼠考虑。(别的猫)到了,(狮猫)就聚在一起,对别的猫又叫又抓叉咬,别的猫不能承受这种痛苦,都逃跑了。我才知道狮猫不仅没有本领而且害事。于是(把狮猫)全部送给了别人,又买别的猫畜养,(别的猫对老鼠)又捕又吃,过了好几个月,老鼠带来的灾难才停止了。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面对噪音,我们当前仍存在着不少认知误区。不少人将判断噪音的标准,____________,似乎声音分贝越高,污染才越严重,但现实并非这样。是否构成噪音,本质____________,只要你不想听的声音,其实都可称之为噪音。另一方面,对噪音污染程度的判定,_____________。如《城市区域噪声标准》中,明确规定了城市五类区域的环境噪声最高限值,居住区、工业区、疗养院等区域的噪音标准往往相差很大。参考答案:
(1).直接等同于声音分贝的高低
(2).与声音分贝高低并无直接关系(或要看声音是否具有干扰性)
(3).要视具体环境而定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句的连贯性。首先要把握语段的中心话题或内容,比如本题的主要话题是“对噪音的认知误区”,第一句应总领下文,后面应是具体分析“认知”上存在的问题,第一处,是说人们对“噪音判断”标准的错误认知,从后面“似乎声音分贝越高,污染才越严重,但现实并非这样”这一句可以知道,这一错误认知应是“把噪音判断的标准直接等同于与分贝的高低”;第二处,前面说“但现实并非这样”,可见后面所说的内容应与第一处填写的内容相反,也可以借助后面“只要你不想听的声音,其实都可称之为噪音”这句进行填写。第三处,可以依据后面“如《城市区域噪声标准》中,明确规定了城市五类区域的环境噪声最高限值,居住区、工业区、疗养院等区域的噪音标准往往相差很大”这句内容进行填写。8.20.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15分)《故都的秋》一文中,作者郁达夫调动了多种感官来描写故都的秋,展示了秋天“清静悲凉”的意境。请以“晨雾”为描写对象,写一段文字。要求:①调动听觉、视觉和触觉,写景状物动静结合,有声有色;②融入个人的感受和情思;③不少于200字参考答案:20.略9.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运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①影片《湄公河行动》取材于当时惊天动地的“10?5湄公河跨国大案”,故事环环相扣、扣人心弦。其中,一场警察扮成商人与毒枭之间过招的戏码看得人惊心动魄。②在办公楼施工现场,满眼望去,到处是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施工方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了保证顺利完工,工人们两班轮换,不停施工。③1917年,时任北大校长的蔡元培起用当时只是崭露头角的鲁迅先生设计北大校徽,可谓是慧眼识珠。鲁迅虽有忐忑,但交上的设计让蔡元培连声叫好,这一基本设计也沿用至今。④现在患多动症的孩子越来越多,有的父母觉得这是“过度诊断”,医生只是在危言耸听,也许孩子只是太好动,让他们多运动就好了,菲尔普斯就是个例子。⑤肥胖是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十大慢性疾病之一,而中国的肥胖现状更是严霜烈日。世卫组织的最新报告显示,在我国现有近9000万肥胖者,这一数字已超越美国居世界首位。⑥研究表明,WIFI发射器的辐射极小,且随距离不断减弱,一米外的辐射值就已微不足道。不过,还是建议将发射器放置在离床头1米范围之外,不用时尽量关闭电源。A.①②⑥ B.①④⑤ C.②③④ D.③⑤⑥参考答案:C【考点】成语.【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解答时要从成语的词义入手,还要注意其感情色彩、语体色彩、语意的轻重大小等,结合语境分析判断.【解答】①惊天动地:形容声音特别响亮,也形容声势浩大或事业伟大.与此句形容对象“10?5湄公河跨国大案”不合.②热火朝天:形容群众性的活动情绪热烈,气氛高涨,就象炽热的火焰照天燃烧一样.用于描写“施工景象”,使用正确.③慧眼识珠:慧眼,佛教所说的“五眼”之一.今泛指敏锐的眼力.称赞人善于识别人才.符合“蔡元培起用当时只是崭露头角的鲁迅先生”这一语境.④危言耸听:危言,使人吃惊的话;耸,惊动.指故意说些夸大的吓人的话,使人惊疑震动.符合本句家长觉得医生的话言过其实的语境.⑤严霜烈日:比喻艰苦环境下的严峻考验或经受此考验的刚毅节操.亦作“烈日秋霜”、“秋霜烈日”.与此句描写对象“中国的肥胖现状”语境不合.⑥微不足道:足,值得;微小得很,不值得一提.指意义、价值等小得不值得一提.与此句“辐射值极小”语境不合,此处宜用“微乎其微”.
故选:C10.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10分)19.用斜线(/)给下面画线的文言文断句。(限6处)(6分)诗文之所以代变,有不得不变者。一代之文,沿袭已久,不容人人皆道此语。今且千数百年矣而犹取古人之陈言一一而摹仿之是以为诗可乎故不似则失其所以为诗似则失其所以为我。李杜之诗,所以独高于唐人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课题申报参考:近代上海国立音乐院-国立音专学刊的历史叙事及其文化意义阐释研究
- 2025年《学习师德学习教育法规》心得体会例文(5篇)
- 2025年度个人二手房交易安全保障协议3篇
- 二零二五版罗马柱历史文化遗址保护合同4篇
- 二零二五版药店营业员药品配送及聘用合同4篇
- 2025版投资经理借贷双方合作协议书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国际艺术品拍卖交易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出差工作成果评估与奖励合同3篇
- 2025年度户外景观设计施工与后期养护合同4篇
- 2025版投标文件制作及审核服务合同模板3篇
- 中央2025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有关直属事业单位招聘19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年09月北京中信银行北京分行社会招考(917)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外呼合作协议
- 小学二年级100以内进退位加减法800道题
- 保险公司2025年工作总结与2025年工作计划
- 2024年公司领导在新年动员会上的讲话样本(3篇)
- 眼科护理进修专题汇报
- GB/T 33629-2024风能发电系统雷电防护
- 深静脉血栓(DVT)课件
- 2023年四川省广元市中考数学试卷
- GB/T 19885-2005声学隔声间的隔声性能测定实验室和现场测量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