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苏教新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上册月考试卷421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均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B.可以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幢旧房中壁虎的种群密度C.齐云山山脚和山顶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D.增加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一定能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2、下表是某农田生态系统中田鼠种群摄食植物后的能量流动情况;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项目。
摄取量。
粪便量。
呼吸作用散失量。
能量[J/(hm2·a)]
1.05×105
3.50×109
4.55×109
A.田鼠同化的能量中约有35%用于其生长发育和繁殖B.田鼠粪便量属于生产者同化能量中流向分解者能量的一部分C.以田鼠为食的天敌最多可获得的能量为1.4×109J/(hm2•a)D.田鼠的上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至少为3.5×1010J/(hm2•a)3、下图表示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植物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被植食性动物利用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④占②的百分比为能量传递效率B.⑤⑥⑦⑧之和为流向分解者的能量C.植食性动物粪便中的能量包含在⑦中D.①⑤之和为输入到生态系统的全部能量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A.自养生物都属于生产者,都含有叶绿体可以进行光合作用B.动物都是消费者,其中食肉动物为次级消费者C.细菌在生态系统中可能是生产者,也可能是消费者或分解者D.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指阳光、水、空气、细菌等5、某弃耕地的主要食物链由植物→田鼠→鼬构成。生态学家对其能量流动的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表,单位是J/(hm2•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植物田鼠鼬固定的太阳能摄入量同化量呼吸量摄入量同化量呼吸量2.45×10111.05×1097.50×1087.15×1082.44×1072.25×1072.18×107
A.田鼠同化的能量中只有自身的遗体残骸会流向分解者B.由数据分析可知,需要定期投放饲料才能维持该生态系统的稳定C.在该弃耕地中,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约是0.3%D.田鼠和鼬同化的能量中只有3%~5%用于生长、繁殖,这与它们是恒温动物有关6、下图表示的是一次森林火灾后次生演替过程中三种量的变化,这些量是()
A.Ⅰ生态系统呼吸,Ⅱ初级净生产量,Ⅲ生产者生物量B.Ⅰ植被生物量,Ⅱ初级净生产量,Ⅲ次级生产量C.Ⅰ初级净生产量,Ⅱ植被生物量,Ⅲ初级净生产量与植被生物量之比D.Ⅰ次级净生产量,Ⅱ初级净生产量,Ⅲ三级净生产量7、在春天随着落叶松的生长;灰线小卷蛾的幼虫同时出现。幼虫吞食松树松针导致松针减小,致使来年幼虫食物的质量下降,减少来年幼虫的数量。下图表示两者之间的关系,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从曲线分析,虚线代表的是灰线小卷蛾的幼虫密度,实线代表的是松树最大松针长度B.据图分析捕食者和被捕食者之间存在负反馈调节,生物与环境之间不存在负反馈调节C.火灾、地震等自然灾害对灰线小卷蛾种群的作用强度与其种群密度无关D.若土壤被重金属污染,则灰线小卷蛾体内重金属浓度比落叶松中的浓度低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9题,共18分)8、如图表示种群中1和2两个指标的变化(假设后续趋势不变);X轴表示时间,Y轴表示相对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1表示种群数量的增长率,则该种群呈逻辑斯蒂增长(S型增长)B.若2表示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则该种群不存在K值C.若1和2表示两个不同种群的数量,则P时刻种群密度不一定相同D.若1和2表示出生率和死亡率,则P时刻年龄结构为增长型9、某池塘生态系统中人工养殖了多种鱼,其中某种鱼(A鱼)不同年龄阶段的食性不同,幼年A鱼主要以浮游生物为食,成年A鱼主要以小鱼(包括幼年A鱼)、小虾为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成年A鱼和幼年A鱼之间存在捕食关系B.成年A鱼和幼年A鱼可能因为食物的主要来源不同,在池塘中存在垂直结构C.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可能小于所有消费者的同化量之和D.增加池塘中养殖物种的丰富度就可以提高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10、如图为自然环境中某生物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ab段种群数量增长迅速,说明这一阶段没有死亡个体B.cd段曲线波动的原因可能是该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不断变化C.过度捕捞会使鱼类种群数量降到b点以下,使该物种资源面临崩溃D.当监测到三北防护林中松毛虫的种群数量有超过b点接近c点的趋势时,必须要发出警报并加大治虫力度11、下图表示夏季北温带常见湖泊不同水深含氧量、温度的变化。下列相关叙述合理的有()
A.决定群落垂直分层现象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温度和含氧量B.自养型生物主要分布在表水层,分解者主要分布在底泥层C.群落分层越明显层次越多,生物多样性越丰富,生态系统稳定性越强D.湖泊经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和灌木阶段可初生演替出森林12、下图是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部分环节涉及的能量值[单位为103kJ/(m2·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a代表的生理过程是呼吸作用B.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C.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是9.6×104kJ/(m2·a)D.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5.6%13、下图是某人工湖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部分图解,其中字母表示同化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浮游动物和鱼类作为消费者,在生态系统中可加快物质和能量的循环B.甲种鱼和乙种鱼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d/(b+c+e)×100%C.向该人工湖中投放的饲料越多,甲种鱼和乙种鱼的数量就越多D.该生态系统中每种生物的能量去向都有呼吸作用散失和流入下一营养级14、如图是某处沙丘发生自然演替过程中的三个阶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从形成沙丘开始发生的演替是次生演替B.从阶段Ⅰ演替到阶段Ⅱ是因为阶段Ⅰ中的植物寿命短C.阶段Ⅰ与阶段Ⅱ的沙丘上生长的草本植物种类相同D.人类活动可以改变演替的速度,也能改变上图的演替方向15、一个繁殖周期后的种群数量可表示为该种群的补充量。某实验水域中定期投入适量的饲料,其他因素稳定。图中曲线Ⅰ表示该实验水域中某种水生动物的亲体数量与补充量的关系,曲线Ⅱ表示亲体数量与补充量相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亲体数量约为1000个时,可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B.亲体数量约为500个时,单位时间内增加的数量最多C.亲体数量大于1000个时,补充量与亲体数量相等,种群达到稳定状态D.饲料是影响该种群数量变化的密度制约因素16、下列关于生态工程基本原理的叙述,错误的是()A.循环指的是生态工程中物质和能量可以循环利用B.生物数量不能超过环境容纳量主要遵循了整体原理C.桑基鱼塘中生物组分通过合理布设,互利共存,主要遵循了自生原理D.建设生态工程时,需要关注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的协调与适应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7题,共14分)17、______________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18、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不是_______的,当外界干扰因素的强度超过_______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迅速丧失,生态系统就到了难以恢复的程度。19、生物群落的结构:是指群落中各种生物在空间上的配置情况,包括______和_______等方面。
(1)垂直结构: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这就是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森林植物的分层与对光的利用有关,群落下面各层要比上层的光照弱,不同植物适于在不同的_______下生长。这种垂直结构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又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_______和_______;因此,动物也有类似的分层现象。
(2)水平结构: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区段现象,就是生物群落的水平结构。由于地形的变化、_______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_______与动物的影响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别,它们常呈镶嵌分布。20、种群数量变化增长曲线的两种类型是“J”型和“S”型。
(1)“J”型增长曲线:是无限增长曲线,呈指数增长的曲线。条件是在食物和_______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条件下;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第二年的数量是第一年的λ倍。
(2)“S”型增长曲线: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的增长曲线。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_______就会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动物的数量也会增加,这就会使种群的出生率______,死亡率______。当死亡率增加到与出生率相等时,种群的增长就会______________,有时会稳定在一定的水平。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_______,又称K值。21、生态工程在设计时要考虑到有利于人和自然两方面,突出______、_____、______的特征。生态工程是指应用生态系统中物种共生与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结构与功能相协调原则,结合系统分析的最优化方法而设计的______的生产工艺系统。22、起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途径:_______23、群落的_______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群落中______的多少称为丰富度。评卷人得分四、实验题(共3题,共12分)24、回答下列与种群有关的问题。
I.研究人员对某牧场进行了相关调查研究:
(1)调查中发现该牧场生长着披碱草;针茅、黑麦等多种牧草,所有这些牧草______(填能”或“不能”)构成一个生物群落,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
(2)如图为该牧场的长爪沙鼠数量调查结果,其种群数量变化趋势是_______;理由是___。
Ⅱ.如图为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中,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时,一个中方格的酵母菌分布情况。
估算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称为_____,若吸取酵母菌样液1mL,并稀释100倍,采用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1mm×1mm×0.1mm,由400个小格组成)计数时结果如图,若计数的中方格酵母菌平均数为18个,则10m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总数为_____个。25、空心莲子草是恶性入侵杂草;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科研人员对该入侵植物开展了相关研究。
(1)空心莲子草是水陆两栖草本植物(图1);科研人员调查了空心莲子草入侵样地群落物种丰富度,结果如图2所示。
由结果可知;空心莲子草入侵会导致物种丰富度________,进而改变群落的________方向。
(2)空心莲子草主要通过节部生根形成不定根(图1)迅速繁殖;在种间________过程中占据优势。科研人员推测空心莲子草还可能通过释放化学物质毒害本土物种,为此开展了实验研究,其结果如图3所示。
与用_______处理的对照组相比;随空心莲子草(地上部和根系)浸提液浓度升高,三种牧草种子细胞膜损伤率增大,进而________种子的萌发。以上实验是否可以证明推测,如果可以,请说出理由;如果不可以,请补充实验设计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空心莲子草由于繁殖能力强;抑制其他植物的生长、________(写出一个)等原因;会取代本地优势种从而造成生态危机。
(4)科研人员提出采取生物防治的方法治理空心莲子草的入侵,请你写出一条可行性方案。__________26、虫是土壤中常见的动物;跳虫形如跳蚤,弹跳灵活,体深灰色,在阴暗潮湿;有腐殖质存在的地方都可被发现。如图是“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中常用的两种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现要采集大量的跳虫用于实验室培养,甲装置试管中需要放置湿润的棉花,理由是_____。
(2)若要用装置乙采集大量的体型较小的动物作为标本保存,试管中需加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目的是_____。
(3)甲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小动物趋_____、趋_____和避_____的习性进行采集。
(4)有人建议将甲装置中的电灯放置于漏斗底部,跳虫钻出土壤样品后再用摄子夹取收集,这一建议_____(填“不合理”或“合理”),理由是_____。评卷人得分五、综合题(共4题,共40分)27、回答有关种群的问题:
(1).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如下图所示。三种分布方式是对种群_____特征的描述。
(2).据下图分析,种群密度与种群数量呈_____(填“正”或“负”)相关,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______,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是_____。
(3).下图为种群年龄结构三种类型的示意图;请据图作答:
①图示中A、B、C所代表的年龄结构类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
②种群C的密度会_____,在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是因为我国人口的年龄结构是图______________(填代号)所示的类型,若不实行计划生育,我国人口种群密度会逐年_____。人口控制的目标是力争使人口年龄的结构趋于图_____(填代号)。28、阅读以下材料;回答(1)~(5)题。
大运河森林公园周边的鸟类多样性。
城市副中心大运河森林公园是北京有名的“绿色地标”;也是“鸟类的绿色家园”。近几年观测并记录到的野生鸟类有200多种。大运河森林公园在前期规划和后期日常维护中都考虑到了鸟类的生存栖息因素,在选择树种时增加了鸟类食源树种的配比,特别是山楂;桑树、海荣等结果的树种,为鸟类提供充足的食物资源;另外还安装了巢箱招引鸟类安家。公园内路灯的明暗度调控都是因鸟而定的。
近半年来;观鸟爱好者在森林公园周边进行了鸟类观测,观测时借助望远镜采用样线调查法与样点观测法相结合的方法。观鸟爱好者观测到了中华秋沙鸭;长耳鸮、短耳鸮、戴胜、大斑啄木鸟、白鹭、白尾海雕、大鸨、东方白鹳等多种鸟类。猫头鹰是鸮形目鸟类的统称,副中心目前记录到其中的6种,分别是雕鸮、长耳鸮、短耳鸮、日本鹰鸮、纵纹腹小鸮、红角鸮。自森林公园开发建设后,被观测到的长耳鸮的数量逐年明显增长,长耳鸮越冬栖息地,有较大面积的农田或荒地,这里是老鼠生活的乐园。雕鸮,一种体形庞大的猫头鹰,观鸟爱好者曾在2016年初观测到一只雕鸮来到了水南村后,树林里出现了长耳鸮等鸟类的残体,在此居留的长耳鸮、短耳鸮和红角鸮数量急剧下降,但最终这只雕鸮也在冬季最寒冷的时候失去了生命。
随着森林公园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这里已逐渐成为留鸟;候鸟和旅鸟繁衍和迁徙旅居的地方。迁徙鸟类此前被证明具备地磁导航能力,以完成年复一年的季节性迁徙。我国科学家同国外研究机构合作,研究证明了鸟类视网膜中的隐花色素蛋白(CRY4)很可能就是长期寻找的磁传感器。
(1)大运河森林公园栖息的鸟类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______________。
(2)大运河森林公园在建设和维护时,采取了种植鸟类食源性树木、安装巢箱招引鸟类安家等措施,这些措施有可能增大栖息在此的长耳鸮种群的__________________(填生物学名词)。
(3)从能量流动角度分析,由于农田或荒地的开发利用,导致栖息地域的植被________的太阳能较少,并且能量流经鼠、长耳鸮等动物的过程具有_________的特点;这是雕鸮最终因缺乏食物和能量而死亡的主要原因。
(4)鸟类的迁徙是对环境适应性的表现,以下那些说法支持隐花色素蛋白(CRY4)是旅鸟和候鸟迁徙导航的磁传感器____________。A.隐花色素蛋白(CRY4)化学本质是蛋白质B.随着迁徙季节的临近,长耳鸮视网膜中的隐花色素基因Cry4的表达水平会上升C.科学家第一次成功获得了知更鸟的隐花色素蛋白(CRY4),证明它确实具有明显的磁敏感性D.候鸟和旅鸟的基因组中含有Cry4基因(5)如果你在大运河森林公园定期游玩时,发现有多种迁徙到来的鸟类,请以观鸟爱好者身份对公园游客提出合理倡议。(2点以上)29、某弃耕农田在40年间由草本植物阶段演替到乔木阶段。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弃耕农田上发生的演替属于_________演替。随着演替的进行,乔木逐渐取代灌木成为群落中的优势物种,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
(2)与草本植物阶段相比,灌木阶段中的动物分层现象更_________(填“简单”或“复杂”)。是因为_________。
(3)在气候适宜的条件下,若要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发生在弃耕农田上的演替比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所用的时间更短,原因是_________。30、薇甘菊原产于中南美洲,后来入侵我国,它生性喜光,善于攀缘,生长迅速,致使许多植物被其覆盖后因缺少阳光而死亡。薇甘菊入侵某生态系统后植物种类数及碳储量变化如表所示:。轻微入侵时期重度入侵时期重度入侵时期种类(种)1216969碳储量(吨/公顷)植被56.250.943.5凋落物2.03.55.45.4土壤161.9143.2117.7117.7
(1)薇甘菊入侵后导致植物群落的丰富度______________(填“上升”或“下降”),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将逐渐__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土壤中分解者的分解作用逐渐_______(填“增强”或“减弱”)。
(2)田野菟丝子的茎缠绕在薇甘菊植株上,茎上即可形成吸器吸收薇甘菊植株中的营养物质。田野菟丝子与薇甘菊之间存在____关系;可利用田野菟丝子控制薇甘菊数量。
(3)关于薇甘菊的成功入侵;研究者认为,这是由于入侵种群在迁入新环境后发生适应性变化,把原来用于防御原产地天敌的能量投入到生长和繁殖中。为验证该假设,研究者将薇甘菊入侵种群和对照种群种植在与入侵地气候;土壤等条件相同的环境中,除草、治虫,测定株高、分枝数和生物量。
①实验中,对照种群应从______获取。
②若测定结果为薇甘菊入侵种群_______________,则该结果支持上述假设。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B【分析】【分析】
本题考查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要注意种群的特征,尤其是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群落演替过程中生物间的关系,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因素,意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详解】
A;性别比例影响种群的出生率;而不会影响死亡率,A错误;
B;可以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幢旧房中壁虎的种群密度;B正确;
C;齐云山从山脚到山顶的生物分布是主要受到温度影响;因此属水平结构,C错误;
D;随意增加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可能使生物多样性降低;使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下降,D错误。
故选B。2、D【分析】【分析】
题文的描述和表格信息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过程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分析计算能力。
【详解】
田鼠同化的能量=摄取量—粪便量=1.05×1010—3.50×109=7×109[J/(hm2·a)],田鼠用于其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同化的能量—呼吸作用散失量=(7×109)—(4.55×109)=2.45×109[J/(hm2·a)],约占田鼠同化的能量的(2.45×109÷7×109)×100%=35%,A正确;田鼠粪便量属于生产者同化能量的一部分,该部分能量将流向分解者,B正确;以田鼠为食的天敌最多可获得的能量为7×109×20%=1.4×109[J/(hm2·a)],C正确;田鼠的上一营养级传递给田鼠的能量至少为7×109÷20%=3.5×1010[J/(hm2·a)],但因田鼠种群只是农田生态系统中的第二营养级生物的一部分,所以田鼠的上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远大于3.5×1010J/(hm2•a),D错误。3、C【分析】消费者的摄入量=消费者的同化量+粪便中的能量;即动物粪便中能量不属于该营养级同化能量,应为上一营养级固定或同化能量。消费者同化能量=呼吸消耗+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
【详解】
A;能量传递效率是指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同化能量之比;④不能表示植食动物的同化能量,②也不能表示植食动物的同化能量,且图示中两者为同一营养级,A错误;
B;⑤⑥⑦⑧中包括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和散失的能量;B错误;
C;由于植食动物粪便是指摄入后未被同化的部分;包含在⑦中,C正确;
D;输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一部分用于植物呼吸消耗,一部分储存在植物体内的有机物中,因此①+⑤不能表示输入到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D错误。
故选C。
【点睛】4、C【分析】【分析】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无机环境);
(2)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还有少数化能合成型生物,如硝化细菌;
(3)消费者:主要是动物;还有少数营寄生生活的微生物;
(4)分解者:主要是指营腐生生活细菌和真菌;还有少数动物,如蚯蚓;屎壳郎等。
【详解】
A;生产者属于自养型生物;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成分,包括光能自养型生物(如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和化能自养型生物(如硝化细菌进行化能合成作用),不一定都具有叶绿体,例如原核生物,蓝细菌,A错误;
B;动物大都为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为初级消费者,不是所有的食肉动物为次级消费者,还可能是三级消费者等,B错误;
C;细菌在生态系统中可能是生产者(例如硝化细菌)、消费者(例如根瘤菌)或分解者(例如枯草杆菌);C正确;
D;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指阳光、水、空气等;细菌属于生物成分,D错误。
故选C。5、D【分析】【分析】
1;某一营养级(最高营养级除外)能量的去向:自身呼吸消耗、流向下一个营养级、被分解者分解利用、未被利用。
2;能量传递效率=下一营养级的同化量÷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100%。
3、田鼠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占同化能量的(7.50×108-7.15×108)÷7.50×108=4.6%,鼬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占同化能量的(2.25×107-2.18×107)÷2.25×107=3.1%。
【详解】
A;田鼠同化的能量中流向分解者的包括自身的遗体残骸以及鼬中的粪便量;A错误;
B;仅从表格数据分析;植物的能量到田鼠的传递效率约为0.3%,植物固定的生物量大于消费者需要的生物量,因此不需要额外投放饲料,B错误;
C;能量的传递效率是以营养级为单位;图中的田鼠不能代表第二营养级,因此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大于0.3%,C错误;
D;据分析可知;田鼠和鼬同化的能量中只有3%~5%用于生长、繁殖,这可能与它们是恒温动物有关,D正确。
故选D。6、C【分析】【分析】
某一特定时刻生态系统单位面积内所积存的生活有机物质量叫生物量。生物量是净生产量的积累量,某一时刻的生物量就是以往生态系统所累积下来的活有机物质总量,生物量通常用平均每平方米生物体的干重(g/m2)或能值(J/m2)来表示。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开始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积累的能量是进入生态系统的初级能量,这种能量的积累过程就是初级生产量。
【详解】
次生演替过程中动植物种类越来越多;以往生态系统所累积下来的活有机物质总量越来越多,即植被生物量越来越多,在开始的一段时间,绿色植物的净初级生产量越来越多,后来趋于稳定,因此初级净生产量与植被生物量之比越来越小,Ⅰ初级净生产量,Ⅱ植被生物量,Ⅲ初级净生产量与植被生物量之比,ABD错误,C正确。
故选C。7、C【分析】【分析】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有环境因素和生物因素;环境因素如光;温度、水分等,生物因素如种群内部生物因素和其他生物的影响。其中生物因素一般为密度制约因素,自然灾害为非密度制约因素。
【详解】
A;幼虫密度增加导致松针长度减小;松针长度减小又导致幼虫密度减小,因此题图中虚线代表最大松针长度,实线代表幼虫密度,A错误;
B;生物与环境之间是否在负反馈调节;无法推测,B错误;
C;火灾、地震等自然灾害为非密度制约因素;对灰线小卷蛾种群的作用强度与其种群密度无关,C正确;
D;若土壤受重金属污染;重金属污染会随着食物链富集,因此灰线小卷蛾体内重金属浓度比落叶松中浓度高,D错误。
故选C。二、多选题(共9题,共18分)8、B:C【分析】【分析】
1;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其中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都决定了种群密度的大小;年龄组成分为增长型、稳定性和衰退型,能预测种群密度的大小;性别比例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密度的大小。
2;种群数量增长曲线:“J”型曲线:指数增长函数;描述在食物充足,无限空间,无天敌的理想条件下生物无限增长的情况。“S”型曲线又称为逻辑斯谛增长:是受限制的指数增长函数,描述食物、空间都有限,有天敌捕食的真实生物数量增长情况,存在环境容纳的最大值K。
【详解】
A;种群以“S”型曲线增长过程中;其增长率随时间一直减小,与曲线1不相符,A错误;
B;若2表示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则代表“J”型曲线增长的种群,该种群不存在K值,B正确;
C;若1和2表示两个不同种群的数量;则P时刻种群数量相同,但不确定两个种群生存空间的大小,种群密度大小未知,C正确;
D;若1和2表示出生率和死亡率;则P时刻出生率等于死亡率,其年龄结构为稳定型,D错误。
故选BC。
【点睛】9、A:B:D【分析】【分析】
1;种间关系(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1)互利共生(同生共死):如豆科植物与根瘤菌;人体中的有些细菌;地衣是真菌和藻类的共生体;
(2)捕食(此长彼消;此消彼长):如:兔以植物为食;狼以兔为食;
(3)竞争(你死我活):如:大小草履虫;水稻与稗草等;
(4)寄生(寄生者不劳而获):如噬菌体侵染细菌。
2;群落的结构:
(1)群落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主要受阳光的影响);
(2)群落水平结构: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
3;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营养结构就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其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
【详解】
A;捕食是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而成年A鱼和幼年A鱼是同一种生物,A错误;
B;成年A鱼及幼年A鱼是一个物种;在水体的分布不能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仅仅是该物种的分布范围,B错误;
C;人工养殖的池塘会经常投饵料喂鱼;故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可能小于所有消费者的同化量之和,C正确;
D;池塘的资源和空间有限;增加池塘中养殖物种的丰富度不能提高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D错误。
故选AB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识记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识记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识记人工控制的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区别,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各选项。10、A:D【分析】【分析】
分析题图:曲线表示S型曲线,达到K值(c点)后,种群增长率为0,若不考虑迁入与迁出,则出生率与死亡率相当;在K/2(b点)处;种群增长率最大。
【详解】
A、ab段种群数量增长迅速;说明这一阶段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并不是没有死亡个体,A错误;
B;cd段曲线波动的原因是种群的出生率和死率不断变化;使得种群数量出现波动,B正确;
C、过度捕捞会使鱼类种群数量降到b点以下;种群数量急剧减少,使该物种资源面临崩溃,C正确;
D、当监测到三北防护林中松毛虫的种群数量有超过a点接近b点的趋势时,因b点种群数量为K/2;种群增长速率最大,要发出警报并加大治虫力度,D错误。
故选AD。11、B:C【分析】【分析】
1;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陆生群落、水生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植物主要受光照、温度等的影响,动物主要受食物的影响;
2;水平结构:由于不同地区的环境条件不同;即空间的非均一性,使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形成了生物在水平方向上的配置状况。
【详解】
A;植物的分层主要受光照强度的影响;因此水生生物群落分层现象主要取决于光的穿透性(光照强度)、温度、氧气,A错误;
B;自养型生物需要利用光合成有机物;因此自养型生物主要分布在表水层,分解者的作用是分解动植物遗体的残骸,水生生物的遗体残骸会遗落在水体底部,因此分解者主要分布在底泥层,B正确;
C;群落分层越明显、层次越多;生物多样性越丰富,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稳定性越强,C正确;
D;湖泊发生的初生演替过程会经历水生植物阶段、湿生植物阶段、和陆生植物阶段;D错误。
故选BC。12、A:D【分析】【分析】
同化量=呼吸消耗+生物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其中生物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又可以分为流向下一营养级;流向分解者、未被利用,因此营养级的同化量有4个去向:①自身呼吸消耗②流向下一营养级③流向分解者④未被利用。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指的是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流经自然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流经人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和人为输入的有机物中的化学能(例如饲料、污水中有机物的化学能)。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指相邻的两个营养级同化量之间的比值。能量传递效率一般为10%-20%。
【详解】
A;营养级的同化量有4个去向:①自身呼吸消耗、②流向下一营养级、③流向分解者、④未被利用。由图分析可知;图中生产者的同化量除了流向下一营养级、流向分解者、未被利用,其余的全部进入a,因此a代表的生理过程是呼吸作用,A正确;
B;由图可知;除了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还有有机物输入该生态系统,因此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包括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输入的有机物中的化学能,B错误;
C、由题意可知,能量值的单位为103kJ/(m2•a),肉食性动物从植食性动物获得的能量为(0.05+0.25+2.1+5.1-5)×103=2.5×103kJ/(m2•a),植食性动物同化的能量为(4+9+0.5+2.5)×103=16×103kJ/(m2•a),所以植食性动物从生产者获得的能量为(16-2)×103=14×103kJ/(m2•a),即生产者的同化量为(23+70+14+3)×103=110×103kJ/(m2•a);C错误;
D、肉食性动物从植食性动物获得的能量为(0.05+0.25+2.1+5.1-5)×103=2.5×103kJ/(m2•a),植食性动物同化的能量为16×103kJ/(m2•a),所以由植物性动物到肉食性动物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5×103)÷(16×103)×100%=15.625%;约为15.6%,D正确。
故选AD。13、A:C:D【分析】【分析】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又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营养结构就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
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物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输入生态系统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传递沿食物链、食物网,散失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的。
(2)每一营养级能量的去路:①流向下一营养级(最高营养级除外),②自身呼吸消耗,③分解者分解利用,④未被利用。
(3)特点:单向的;逐级递减的(中底层为第一营养级;生产者能量最多,其次为初级消费者,能量金字塔不可倒置,数量金字塔可倒置)。
【详解】
A;浮游动物和鱼类作为消费者;在生态系统中可加快物质循环,但能量不能循环,A错误;
B、相邻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某一营养级同化量/上一营养级同化量×100%,乙种鱼从甲种鱼处同化的能量为d,而甲种鱼同化的能量为b+c+e,则甲种鱼和乙种鱼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d/(b+c+e)×100%;B正确;
C;向该人工湖中投放的饲料过多;可能导致水质变差,鱼类减少,C错误;
D;最高营养级无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D错误。
故选ACD。14、A:B:C【分析】【分析】
初生演替是指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其过程为: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次生演替是指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详解】
A;从裸岩、沙丘和湖底发生的演替都是初生演替;A错误;
B;从阶段Ⅰ演替到阶段Ⅱ是因为阶段Ⅰ中的灌木在竞争阳光的过程中具有更大的优势;B错误;
C;阶段Ⅰ为草本植物阶段;阶段Ⅱ为灌木阶段,草本阶段发展为灌木阶段时,草本植物的种类也发生了变化,C错误;
D;人类活动可以改变演替的速度;也能改变演替的方向,D正确。
故选ABC。15、B:D【分析】【分析】
一般来说;食物和天敌等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是相关的,这些因素称为密度制约因素。而气温和干旱等气候因素以及地震;火灾等自然灾害,对种群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无关,被称为非密度制约因素。
【详解】
A;亲体数量约为1000个时;该种群的补充量等于亲本数量,即出生率等于死亡率,是K值,根据种群的增长率变化可知,捕捞后种群数量处于K/2时即500时,增长速率最大,可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A错误;
B;图中曲线亲体数量约为500个时;即K/2时,增长速率最大,单位时间内补充量最多,单位时间内增加的数量最多,B正确;
C;由题意分析可知K值是1000;当亲体数量大于1000时,一个繁殖周期过后的种群数量(补充量)可能趋近K值,不一定与亲体数量相等,C错误;
D;一般来说;食物和天敌等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是相关的,这些因素称为密度制约因素,饲料是影响该种群数量变化的密度制约因素,D正确。
故选BD。16、A:B【分析】【分析】
1;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生态工程以生态系统的自组织、自我调节功能为基础;遵循着整体、协调、循环、自生等生态学基本原理。
2;生态工程的特点:与传统工程相比;生态工程是一类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
【详解】
A;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特点是循环式;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递减性,因此能量不能循环利用,A错误;
B;生物数量不能超过环境容纳量遵循了协调原理;而不是整体原理,B错误;
C;遵循自生原理需要在生态工程中有效选择生物组分并合理布设;故桑基鱼塘中生物组分通过合理布设,互利共存,遵循了自生原理,C正确;
D;建设生态工程时;需要关注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的协调与适应,遵循生态工程的协调原理,D正确。
故选AB。三、填空题(共7题,共14分)17、略
【分析】【分析】
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河流的自净能力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详解】
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点睛】【解析】负反馈调节18、略
【解析】①.无限②.一定限度。19、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垂直结构水平结构光照强度栖息空间食物条件土壤湿度人20、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空间种内竞争降低增高停止环境容纳量21、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低消耗多效益可持续促进物质被分层多级利用22、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生产者固定太阳能食物链和食物网23、略
【解析】①.物种组成②.物种数目四、实验题(共3题,共12分)24、略
【分析】【分析】
样方法的注意点:①随机取样;②样方大小适中;③样方数量不易太少;④一般选易辨别的双子叶植物(叶脉一般网状);⑤常用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
利用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直接计数是一种常用的细胞计数法;这种方法可以直接测定样品中全部的细胞数目,所以一般用于单细胞微生物数量的测定,由于血球计数板上的计数室盖上盖玻片后的容积是一定的,所以可根据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来计算单位体积的细胞的总数目。
【详解】
I.(1)所有这些牧草不能构成一个生物群落;因为生物群落应包含该区域的全部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2)据图分析;牧场的长爪沙鼠种群中处于幼年的个体数量较多,处于老年期的个体数量较少,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则种群数量逐渐增加。
Ⅱ.若吸取酵母菌样液1mL并稀释100倍,采用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1mm×1mm×0.1mm,由400个小格组成)计数,如图表示一个中方格中酵母菌的分布情况,据题意每个样方有16个小格,共400/16=25个样方,每个样方内平均数为18个酵母菌,总数为18×25=450个。每个小格内,1mm×1mm×0.1mm=0.1mm3=1×10-4cm3,即1×10-4ml,则稀释100倍之前的1ml酵母菌样液有酵母菌450×104×100×10=4.5×109个。
【点睛】
本题考查了群落的组成、种群的变化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的实验方面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学会酵母菌计数的方法,并能利用公式对数量进行计算;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能力。【解析】不能生物群落应包含该区域的全部生物逐渐增加处于幼年的个体数量较多,处于老年期的个体数量较少(或“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抽样检测法4.5×10925、略
【分析】【分析】
1;生态入侵;是指外来物种通过人的活动或其他途径引入新的生态环境区域后,依靠其自身的强大生存竞争力(自然拓展快、危害大),造成当地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或削弱的现象。生态入侵的途径主要有4种:自然传播、贸易渠道传播、旅客携带物传播、人为引种传播。
2;据图分析;图2中入侵群落的丰富度指数比对照群落低;图3中实验的自变量是牧草的种类、空心莲子草浸提液浓度和提取部位,因变量是牧草种子细胞膜损伤率。
【详解】
(1)根据图2分析;与对照群落对比,入侵群落的丰富度指数降低,说明空心莲子草入侵会导致物种丰富度下降,进而改变了群落演替的方向。
(2)图1中显示;空心莲子草主要通过节部生根形成不定根,进而大量繁殖,在种间竞争过程中占据优势。图3中对照组的提取液浓度应该是0,即用等量的蒸馏水处理;结合柱状图分析可知,随着空心莲子草(地上部和根系)浸提液浓度升高,三种牧草种子细胞膜损伤率都增大了,进而抑制了种子的萌发。以上实验使用的是空心莲子草浸提液,还不能证明空心莲子草还可能通过释放化学物质毒害本土物种的推测,若要证明推测,还需要将空心莲子草与本土植物种植在一起,检测空心莲子草是否能释放毒害本土物种的化学物质。
(3)空心莲子草由于繁殖能力强;生长迅速、会抑制其他植物的生长;还缺少捕食者,因此其会取代本地优势种而造成生态危机。
(4)采取生物防治的方法治理空心莲子草的入侵;可以寻找空心莲子草的竞争者,如该植物能释放化学物质抑制空心,也可以引入空心莲子草的天敌或寻找对空心莲子草具有抑制作用的微生物。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生态入侵的概念,了解生态入侵的途径和可能产生的后果,能够根据图2判断生态入侵产生分后果,进而利用所学知识结合题干要求分析答题。【解析】降低演替竞争蒸馏水抑制不可以,需要将空心莲子草与本土植物种植在一起,检测空心莲子草是否能释放毒害本土物种的化学物质缺少捕食者/生长迅速(答案合理即可得分)寻找空心莲子草的竞争者,如该植物能释放化学物质抑制空心莲子草生长繁殖/引入空心莲子草的天敌/寻找空心莲子草的寄生植物/寻找对空心莲子草具有抑制作用的微生物(答案合理即可得分)26、略
【分析】图中甲装置利用土壤小动物具有趋暗;避高温、趋湿的习性进行采集。调查土壤动物丰富度采用取样器取样法;样方法用于调查植物的丰富度,观察肉眼难识别的小动物使用放大镜;统计土壤动物丰富度: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据此解答。
【详解】
(1)湿润的棉花模拟了土壤湿润的环境;利于跳虫存活,故则甲装置内最好装入的是湿润的棉花。
(2)70%的酒精溶液可以杀死并保存动物标本;防止腐烂,则乙装置内最好装入的是70%的酒精溶液。
(3)甲装置为诱虫器装置;利用了土壤中小动物具有趋暗;避高温、趋湿的习性的原理。
(4)依据题干信息“跳虫形如跳蚤;弹跳灵活”可知,跳虫弹跳灵活,用摄子不容易夹取,因此不建议将甲装置中的电灯放置于漏斗底部,跳虫钻出土壤样品后再用摄子夹取收集。
【点睛】
本题结合实验图示,意在考查考生分析题图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解析】湿棉花模拟了土壤湿润环境,利于跳虫存活杀死并保存动物暗湿(前两空答案顺序可颠倒)高温(或热)不合理跳虫弹跳灵活,用摄子不容易夹取五、综合题(共4题,共40分)27、略
【分析】【分析】
种群的空间特征指的是种群的分布型;分为集群分布;均匀分布和随机分布;
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与种群数量呈正相关,出生率;死亡率和迁入率、迁出率直接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起决定性作用;
年龄结构有三种类型;分别是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影响数量变化,増长型:种群中幼年个体很多,老年个体很少,这样的种群正处于发展时期,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大,稳定型: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这样的种群正处于稳定时期,种群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保持稳定,衰退型:种群中幼年个体较少,而老年个体较多,这样的种群正处于退时期,种群度会越来越小。【小问1】
种群的空间特征指的是种群的分布型;分为集群分布;均匀分布和随机分布;【小问2】
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与种群数量呈正相关,出生率;死亡率和迁入率、迁出率直接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起决定性作用;【小问3】
年龄结构有三种类型;分别是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影响数量变化,増长型:种群中幼年个体很多,老年个体很少,这样的种群正处于发展时期,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大,稳定型: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这样的种群正处于稳定时期,种群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保持稳定,衰退型:种群中幼年个体较少,而老年个体较多,这样的种群正处于退时期,种群度会越来越小,我国的人口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需实施计划生育,若不实行人口密度会逐年增大,人口控制的目标是力争使人口年龄的结构趋于稳定型。
【点睛】
本题考查种群空间特征和数量特征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识记各个具体特征的概念和意义,掌握它们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属于考纲中识记与理解层次的考查。【解析】【小题1】空间。
【小题2】①.正②.种群密度③.出生率;死亡率以及迁入率、迁出率。
【小题3】①.增长型②.稳定型③.衰退型④.越来越小⑤.A⑥.增大⑦.B28、略
【分析】【分析】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和食物链、食物网两部分。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
(1)
生态系统的成分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邢台2024年河北邢台市中医医院选聘11人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版)含答案解析
- 辽宁2024年辽宁省精神卫生中心招聘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8人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版)含答案解析
- 2024消防水源供应与管道铺设合同
- 湖州2024年浙江湖州市南浔区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20人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版)含答案解析
- 浙江浙江师范大学招聘32人(2024年第三批辅导员)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版)含答案解析
- 2024耐火材料储能材料研发与应用合同
- 2024版花椒技术服务合同
- 禁毒宣传知识竞赛题目及答案
- 2024租赁合同范本下载
- 2024版水产销售购销合同
- 盘古神话中英文版
- 车辆移交安全协议书
- 办公室换岗后的心得体会办公室轮岗心得体会总结(二篇)
- 提高混凝土外观质量-QC小组活动成果交流材料(建设)
- 影像叙事语言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中国传媒大学
- 流体力学(清华大学张兆顺54讲) PPT课件 1
- 销售人员末位淘汰制度
- 南阳石油分公司非油品业务经营管理制度概要
- YS/T 431-2009铝及铝合金彩色涂层板、带材
- GB/T 2843-1981钢化玻璃抗冲击性试验方法(227克钢球试验)
- FZ/T 73042-2011针织围巾、披肩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