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预混冷凝式商用采暖炉》_第1页
《全预混冷凝式商用采暖炉》_第2页
《全预混冷凝式商用采暖炉》_第3页
《全预混冷凝式商用采暖炉》_第4页
《全预混冷凝式商用采暖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 FORMTEXT91.140FORMTEXTP45FORMTEXT备案号:T/CECS100XX—FORMTEXTXXXXFORMTEXT     FORMTEXT全预混冷凝式商用采暖炉Fullypre-mixedcondensingcommercialheatingboilerFORMDROPDOWNFORMTEXT(本稿完成日期:20190911)FORMTEXTXXXX-FORMTEXTXX-FORMTEXTXX发布FORMTEXTXXXX-FORMTEXTXX-FORMTEXTXX实施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   发布团体标准团体标准T/CECS100XX—XXXXI全预混冷凝式商用采暖炉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全预混冷凝式商用采暖炉(以下简称冷凝炉)的分类及其参数,材料、结构和安全要求,性能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警示和说明书,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标准适用于单燃烧器的额定热输入大于100kW且小于等于2800kW,工作时最高出水温度不大于95℃、出口水压小于0.1MPa的冷凝炉。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4706.1-2005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第1部分:通用要求GB/T2828.1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GB/T3280-2015不锈钢冷轧钢板和钢带GB/T5013.1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橡皮绝缘电缆第1部分:一般要求GB5023.1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第1部分:一般要求GB/T730755º非密封管螺纹GB/T7306.155°密封管螺纹第1部分:圆柱内螺纹与圆锥外螺纹GB/T7306.255°密封管螺纹第2部分:圆锥内螺纹与圆锥外螺纹GB/T9112钢制法兰类型与参数GB13271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T13611城镇燃气分类和基本特性GB14536.1家用和类似用途电自动控制器第1部分:通用要求GB/T16411家用燃气用具通用试验方法GB/T17626.4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GB/T17626.5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GB/T17626.11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抗扰度试验GB/T17799.1-2017电磁兼容通用标准居住、商业和轻工业环境中的抗扰度GB25034燃气采暖热水炉GB/T37499燃气燃烧器和燃烧冷凝炉用安全和控制装置特殊要求自动和半自动阀GB/T37992燃气燃烧器和燃烧冷凝炉用安全和控制装置特殊要求自动截止阀的阀门检验系统CJ/T199燃烧器具用给排气管CJ/T395冷凝式燃气暖浴两用炉CJ/T421家用燃气燃烧器具电子控制器HG20592钢制管法兰(PN系列)JB/81板式平焊钢制管法兰T/CECS10007燃气采暖热水炉及热水器用燃烧器术语和定义GB25034和CJ/T395规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燃气全预混冷凝热水炉gas-firedfullpre-mixedcondensinghotwaterboiler全预混式燃烧,燃烧烟气中的部分水蒸汽被冷凝且利用释放的汽化潜热加热水的器具。分类和型号按热交换器材质分类按热交换器材质分类见表1。按热交换器材质分类类别材料代号铝铝合金L钢不锈钢G主参数主参数用额定热输入(kW)取整数后的阿拉伯数字表示。型号型号编制-企业自编号主参数热交换器材质冷凝炉(L)型号示例 企业自编号为XXXX,热输入为1000kW铝制冷凝炉表示为:LL1000-XXXX。材料、结构和安全要求材料一般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在正常安装及规定使用条件下冷凝炉在制造商声明的使用寿命期间内,其材料和结构的变化不应影响冷凝炉的安全性;接触燃气、烟气和冷凝液的材料,应耐腐蚀或经过耐腐蚀处理;隔热材料不应含有石棉,应为不燃材料,并应能承受可预期的热应力和机械应力;冷凝炉焊料中不应含有金属六价铬;涉及安全的重要材料,其特性应由冷凝炉制造商和材料供应商予以保证,如:提供必要的书面证明。非受热面的元件或受热元件的非受热面,当壁温可能超过该元件所用材料的许用温度时,应当采取必要的冷却或绝热措施。钢制热交换器材料钢制热交换器材料宜采用GB/T3280-2015规定的S304、S316、S11862、S11863、S11972或S11973系列材质,钢制管材壁厚不应小于0.89mm,钢制板材壁厚不应小于2.5mm。选取的材料及焊材在使用条件下应当具有足够的强度、塑性、韧性以及良好的抗疲劳性能和抗腐蚀性能。铝制热交换器铸件用铝材料化学成分化学成分应符合表2的规定。化学成分化学成分(质量分数)/%SiFeCuMnMgNiZnPbSnTi其他元素Al单一总9.0-11.00.55(0.4)0.05(0.03)0.450.20-0.45(0.25-0.45)0.050.100.050.050.150.050.15剩余注:1、括号内的数字表示的是铝锭成分建议范围;注:2、本表中未显示范围的,表示为上限值;注:3、“其他元素”不包括用于精炼的微量元素,如钠,锶,锑,磷。壁厚热交换器铸件的所有部分的名义厚度和最小成形厚度应符合表3的规定。名义厚度和最小成形厚度额定热输入Фn(kW)名义厚度(mm)最小成形厚度(mm)100<Фn≤3004.53.5300<Фn≤14005.54.51400<Фn≤280076力学性能力学性能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保温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不与烟气接触的保温材料应能承受120℃高温而不变形,且应在受热和老化的情况下仍能保持其保温性能;保温材料应能承受可以预见的热应力和机械应力;保温材料应不可燃。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除外:保温材料是用在与水接触的管路表面;保温材料的表面的温度在正常运行过程中不超过85℃;有不可燃外壳对保温层进行保护。结构燃烧器燃烧器应符合T/CECS10007的规定。每个可拆卸喷嘴和/或限流器应有标志,其固定方法应确保不会错装。不可拆卸的喷嘴和/或限流器,在分气管上应有标志。燃烧器与热交换器间的密封垫应由隔热材料制作,厚度不小于5mm,且有足够的强度。连接与供燃气管道的连接应采用硬质或软质金属管;采用螺纹连接的螺纹应符合GB/T7306.1、GB/T7306.2或GB/T7307的规定。采用GB/T7307规定的螺纹,冷凝炉进气接头的末端应具有一个足够平整的环形表面;采用法兰连接,法兰应符合GB/T9112、HG20592和JB/T81的规定,且制造商应提供配对法兰和密封垫。与供水管道的连接,采用螺纹连接的螺纹应符合GB/T7306.1、GB/T7306.2或GB/T7307的规定;采用法兰连接,法兰应符合GB/T9112、HG20592和JB/T81的规定。燃气通路和给排气系统的密封性燃气通路密封性应符合下列规定:用于安装零部件的螺钉孔、螺栓孔等不应开在燃气通路上;除测量孔外,其它用途孔和燃气通路之间的壁厚应不小于1mm;燃气通路结构应确保水不能渗入;日常维修时必须拆装的燃气通路连接件应采用机械方式密封。例如金属与金属间的接头连接应通过垫片、密封圈。而对于永久性装配,可采用胶带、液态胶等密封;非螺纹装配时,装配的密封性不应通过软焊料或粘合剂来实现;宜设置燃气过滤装置。给排气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在点火期间以及在制造商所标明的所有输入热量的整个范围内,冷凝炉应能提供足够的燃烧用空气;宜设置空气过滤装置;制造商提供的给排气管和排气管应符合CJ/T199的规定。风机应符合下列规定:安装在器具壳体外的风机,不应直接接触到风机的转动部件;与烟气接触的部件应由耐腐蚀材料制造,或者经过耐腐蚀处理且能承受烟气的高温;前预混风机的电机及控制部件应与风机输送介质隔开;前预混风机与燃气接触的所有部件应采用相互碰擦不产生火花的材料制成。蜗壳宜采用铝合金材料,叶轮宜采用铝合金或塑料材料。气流监控装置每次风机启动时应检测是否有模拟空气流。应通过下列方法之一来检测:监测空气压力或烟气压力;连续监测空气流量或烟气流量;燃气与空气比例控制器;间接监测(如风机速度监测),当设置有一个空气验证装置时,至少在每次启动时应检测空气流量,且每24小时至少停一次。燃气与空气比例控制取压管应符合下列规定:取压管的结构应满足可预见的损坏不应影响安全性;取压管应采用可机械连接的金属材料,或具有同等特性的材料制造。非金属材料制造的取压管,其断开、破裂、或泄漏不应引发安全事故;取压管的横截面积应不小于12mm2,壁厚应不小于1mm;取压管设置应能避免任何冷凝液残留,并能防止出现皱折、泄漏或断裂。如果制造商能提供相关证据并采取预防措施可以避免在取压管中形成冷凝,则空气取压管的最小横截面积为5mm2。排水装置应符合下列规定:水侧定期排污口不应高出热交换器水道内壁最低表面;小孔式排污管用做定期排污时,小孔应当开在排污管下部并且贴近热交换器底部;排污阀应采用球阀。冷凝液的收集和排放启动时的冷凝液启动时产生的冷凝液不应影响整机运行安全性,且不应滴到燃烧器火孔。运行期间的冷凝液在冷凝炉运行期间产生的冷凝液,宜经中和处理装置处理后排放。经中和处理装置处理后的冷凝液PH值应在6.5~8.5范围内。冷凝液收集和排放系统的结构应符合下列规定:冷凝液收集装置和排放管应作为冷凝炉的标配附件;应方便安装和拆卸,易于检查和清洁;通过重力作用排放冷凝液,冷凝液排放系统的内径不应小于13mm。水封结构的冷凝液收集装置,在完成本标准试验期间不应有烟气从冷凝水收集装置逸出;通过机械设备辅助排放冷凝液,冷凝液的排放系统尺寸不应小于制造商声称值;除排放口外,冷凝液收集和排放系统表面不应有冷凝水渗漏;与冷凝液接触的部件表面应能防止冷凝液滞留(除排水管、水封槽、中和装置和虹吸管以外的部分)。排烟系统限温装置应符合下列规定:使用塑料烟管、塑料连接管的排烟系统中应设置烟温限温装置;在烟气的温度达到烟温限温装置设定温度前,冷凝炉应产生非易失锁定;烟温限温装置动作点应不可调节,且烟温限温装置只有使用工具才能拆卸。安全阀和压力表概述密闭式冷凝炉应安装安全阀,非常压式冷凝炉应安装压力表。安全阀流道直径安全阀的泄放能力应当满足所有安全阀开启后冷凝炉内的压力不超过设计压力的1.1倍,安全阀流道直径应符合表4的规定:安全阀流道直径额定热功率(kW)Фn≤1400Фn≥1400安全阀流道直径(mm)≥20≥32安全阀的启闭压差最大启闭压差不应大于0.03MPa。自动排气密闭式冷凝炉本体最高处应装有自动排气装置。自动防冻冷凝炉应具有自动防冻功能测压孔冷凝炉应有进气压力和喷嘴前压力测压孔。测压管外径为mm,有效长度应不小于10mm,最小部位孔径应不大于1mm。测压孔不应影响气路的密封性。阀门检验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应符合GB/T37992的规定;额定热输入大于1200kW的冷凝炉,主燃气控制阀系统应设置阀门检漏装置。控制器应符合CJ/T421的规定。运行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之一:冷凝炉应能够通过反射镜、玻璃等观测燃烧器燃烧情况;如果主燃烧器装有专用火焰监控装置,允许采用间接指示方式(例如指示灯)。该火焰指示器不得用来指示任何其它故障;火焰监控装置出现故障时,应能显示故障。电源运行安全性停止供电时冷凝炉应安全关闭,恢复供电时冷凝炉应正常运行或处于关闭状态。调节、控制和安全装置燃气流量调节器使用人工煤气的冷凝炉,应安装燃气流量调节器;其它气种的冷凝炉可以选用。如果燃气流量调节器是由制造商调节,调节器应被封闭;如果由安装工调节,则调节器应能够被封闭。额定热输入调节装置冷凝炉可安装额定热输入调节装置。如果该装置和燃气流量调节器是同一个装置,则制造商应在其说明书中给出调节器使用方法。控制和安全装置应符合下列规定:控制面板标识应清楚;控制装置应安全可靠,误操作时不应造成人员或冷凝炉的安全事故;控制和调节装置失灵不应影响安全装置的关闭功能;安全系统应具有掉电自停功能;控制和安全装置不应同时执行两个或两个以上程序动作;程序一经固定应不能改动。燃气通路的组成燃气阀应符合GB/T37499的规定。燃气通路燃气通路的组成应符合表5的规定。燃气通路的组成热输入(kW)燃气阀等级100<Фn≤150Ca+J150<Фn≤300B+C300<Фn≤1000B+B1000<Фn≤2800A+Aa带火焰监控装置的阀。燃气稳压器使用人工煤气和天然气的冷凝炉应装有燃气稳压器。自动点火装置应符合下列规定:应符合《燃气燃烧器和燃烧冷凝炉用安全和控制装置特殊要求点火装置》的规定;点火装置安装应牢固,位置应准确;应确保先点火后开阀;除火焰检测部件外,点火装置应在点火安全时间内停止工作;用点火燃烧器点燃主燃烧器时,确认点火燃烧器已点燃后才可开启主燃烧器供气阀;连续点火次数不得超过3次。火焰监控装置应符合下列规定:火焰监控装置在火焰熄灭时,应使冷凝炉安全关闭,且不受其它装置延迟的影响;点火燃烧器和主燃烧器各自安装火焰监控装置时,主火焰的火焰监控装置应不可监测到点火火焰。当主燃烧器运行时点火燃烧器仍然在运行的系统,应安装相互独立的火焰监控装置。主燃烧器运行时点火燃烧器已经熄灭的燃烧器,可共用一个火焰监控装置;启动时,自动燃烧器控制系统在最多3次点火仍未点燃时,应导致非易失锁定;运行中再启动时,主燃烧器在点火安全时间结束后仍未点燃,自动燃烧器控制系统至少应引发非易失锁定;自动燃烧器控制系统应具有外部故障开机自检和运行自检功能。预清扫点火装置通电前应进行预清扫。温控器和水温限制装置概述应符合下列规定:如常压式冷凝炉的控制温控器失效不会造成人身安全危险或者损坏冷凝炉,则可以不设置水温限制装置;除符合本条款a)之外的冷凝炉应安装符合5.3.9.3规定的水温限制装置。控制温控器应符合下列规定:控制温控器应符合GB14536.1中针对Ⅰ类装置的规定;温度指示标志应标明水温升降方向。用数字表示的,则最高数字应对应于最高温度;当控制温控器设定在最高温度时,在出水温度大于95℃之前冷凝炉应受控停机。水温限制装置电动机械控制型应符合下列规定:装有一个符合5.3.9.3.3的限制温控器和一个符合5.3.9.3.4的过热保护装置。另外,如果满足6.4.5.2中的所有规定,也可以采用其他装置(如水流量监控装置、水量过低检测安全装置)来代替该限制温控器;或者一个符合5.3.9.3.4规定的过热保护装置,最高过热切断温度值不应大于110℃。电子控制型应符合下列规定:装有控制和限制温度的电子控制系统和一个符合5.3.9.3.4的过热保护装置。电子控制系统应符合CJ/T421中附录E针对类型A的相关规定。在水温达到限制温度最大预设值110℃前,电子控制系统应关闭冷凝炉;当温度重新降至预设值以下时,冷凝炉应重新启动;装有控制和限制温度且能提供过热切断功能的电子温度控制系统;电子控制系统应符合CJ/T421中附录E中针对类型C的相关规定;该系统应至少具备三种温度设置点:控制温度、限制温度和过热切断温度;在水温达到限制温度最大预设值110℃前,电子控制系统应关闭冷凝炉;当温度重新降至预设值以下时,冷凝炉应重新启动;当温度达到过热切断温度预设值前(冷凝炉被损坏之前和/或在用户引发某种危险情况时),系统应产生非易失锁定。限制温控器应符合下列规定:应符合GB14536.1中针对Ⅰ类装置规定;最高设定值应不可调节;当水温低于该设定值时,冷凝炉应重新启动点火程序,恢复正常运行;限制温控器在出水温度超过110℃之前冷凝炉应安全停机。过热保护装置应符合下列规定:过热保护装置应符合GB14536.1中针对Ⅱ类装置规定;应能在冷凝炉可能被损坏或给用户造成危险之前产生非易失锁定;过热切断温度值应不可调节,冷凝炉的正常运行不应导致该装置的设定值发生变化;传感器与控制器间信号中断时应至少引发安全停机。温度传感器控制温控器、限制温控器和过热保护装置应具有独立的传感器;对于电子系统,控制温控器和限制温控器可以采用同一个传感器,该传感器失效不应给用户带来危险或损坏冷凝炉。性能要求密封性燃气系统密封性在7.2.1条试验条件下,燃气系统的泄漏量应符合下列规定:对试验1:0.06L/h;对试验2和试验3:0.06L/h;(对于每个相关的关断装置)对试验4:0.14L/h,或明火检验无泄漏。燃烧系统密封性在7.2.2条试验条件下,燃烧系统泄漏量不应大于0.5m3/h。水路系统密封性在7.2.3条试验条件下,应符合下列规定:在受压元件金属壁和焊缝上不应有水珠和水雾;当降到额定工作压力后胀口处和锅片密封处不应有水珠;水压试验后不应有明显变形。热输入和热输出额定热输入或最大、最小热输入在7.3.1条试验条件下,实测热输入与制造商声称值的偏差绝对值百分比不应大于5%。点火热输入在7.3.2条试验条件下,点火热输入应符合表6的规定。点火热输入单位:千瓦主燃烧器额定热输入额定热输入下直接点火的启动热输入降低热输入下直接点火的启动热输入Фign主燃烧器通过点火燃烧器点火点火燃烧器的启动热输入主燃烧器的启动热输入Фn≤120≤Фn≤Фn≤0.1Фn≤Фn120<Фn≤400不允许≤120≤0.1Фn≤120400<Фn≤2800不允许Фign≤0.30Фn≤0.1ФnФign≤0.30Фn额定热输出或最大热输出在7.3.3条试验条件下,实测热输出不应小于制造商声称值。额定冷凝热输出或最大冷凝热输出在7.3.4条试验条件下,实测冷凝热输出不应小于制造商声称值。运行安全性点火及火焰稳定性在7.4.1条试验条件下,点火及火焰稳定性应符合下列规定:冷凝炉应正常点火,火焰应稳定,允许点火期间短暂的离焰;冷凝炉在制造商规定的气量调节范围内应能正常点火;常明火点火燃烧器在主燃烧器燃烧或熄灭时不应熄灭、回火和离焰;冷凝炉在快速和连续调节控制温控器使燃气通路反复通断时,点火燃烧器应正常工作;具有再启动功能的冷凝炉,重复上述试验时应符合上述规定。燃气压力的降低在7.4.2条试验条件下,降低燃气压力不应危及人身安全或损坏冷凝炉。清扫前清扫在7.4.3.1条试验条件下,前清扫应符合下列规定之一:以额定热输入下空气流速的40%预清扫,排气量至少等于3倍的燃烧室容积;以额定热输入下空气流速清扫,清扫时间不应小于30s;空气流速处于40%到100%的额定热输入下空气流速时,清扫时间应按比例延长。后清扫在7.4.3.2条试验条件下,后清扫时间不应小于10s。表面温升在7.4.4条试验条件下,调节装置、控制装置和安全装置的表面温升不应大于制造商规定的温度并应正常工作。对控制钮和使用时必须接触的部位,金属件的表面温升应不大于35K;瓷件的表面温升应不大于45K;塑料件的表面温升应不大于60K。距观火窗边缘5cm以外、烟道周围15cm以外和热交换器检查盖周围15cm以外的器具侧面、前面和顶部的表面温升应不大于80K。调节、控制和安全装置电压波动在7.5.2a)条试验条件下,冷凝炉应正常运行;在7.5.2b)条的试验条件下,冷凝炉应正常运行或安全关闭。自动点火装置在7.5.3条试验条件下,点火装置应确保安全点火;应最多在3次点火尝试后点燃,点火信号应先于开阀信号,点火成功率不应低于90%,在点火安全时间(允许-0.5s的误差)内点火失败时应至少产生易失锁定。自动火焰监控装置点火安全时间在7.5.4.1条的试验条件下,点火安全时间应符合表7的规定。点火安全时间主燃烧器额定热输出(kW)主燃烧器在额定热输入下直接点火(s)主燃烧器在降低热输入下直接点火(s)带有旁路启动燃气的主燃烧器降低热输入下直接点火(s)主燃烧器通过点火燃烧器点火点火燃烧器(s)主燃烧器主火安全时间(s)Фn≤120≤3≤5≤3Фn>120不允许≤4≤3≤5熄火安全时间在7.5.4.2条试验条件下,熄火安全时间不应大于1s。再启动在7.5.4.3条试验条件下,再启动应先关闭气路;点火时序应从头开始,从点火装置点火开始计算,点火所用的时间应符合6.4.2.1的规定。稳压性能装有燃气稳压器的冷凝炉,在7.5.5条试验条件下,其燃气流量与额定压力下的燃气流量的偏差不应大于±5%。温控器和水温限制装置控制温控器/功能调节精度在7.5.6.1条试验条件下,控制温控器的控制精度应符合下列规定:装有固定式控制温控器/功能的冷凝炉,最高出水温度与制造商标称值的偏差范围为±10K;对于装有可调式控制温控器/功能的冷凝炉,在制造商标称范围内可设定出水温度,出水温度与制造商标称值的偏差范围为±10K;最高出水温度不应大于95℃。水温限制装置循环水量不足在7.5.6.2.1条试验条件下,密闭式冷凝炉循环水量不足时不应损坏冷凝炉。水温过热应符合下列规定:装有限制温控器/功能和过热保护装置/功能在7.5.6.2.2a)条试验条件下,在水温达到110℃之前,限制温控器/功能应产生安全关闭;在冷凝炉被损坏或给用户造成危险之前,过热保护装置/功能应产生非易失锁定。装有过热保护装置在7.5.6.2.2b)条试验条件下,在水温达到110℃之前,过热保护装置应产生非易失锁定。排烟系统限温装置在7.5.7条试验条件下,排烟系统含有塑料烟管、塑料连接管的的冷凝炉应符合下列规定:排烟温度应小于制造商标称的燃烧系统材料和烟道材料允许的最高工作温度。排烟温度限定装置的动作应引起冷凝炉的非易失锁定。气流监控装置给、排气流速监测在7.5.8.2条试验条件下,应符合下列规定之一:关闭状态烟气中CO浓度大于1000mg/m3之前应关闭燃气。启动状态在热平衡状态CO浓度大于等于500mg/m3时,冷凝炉应不能从冷态重启。燃气与空气比例控制器非金属取压管的泄漏在7.5.8.3.1条试验条件下,非金属材料取压管,其破裂或泄漏不应引发危险。给、排气流速监测在7.5.8.3.2条试验条件,应符合下列规定之一:关闭状态应符合下列规定:在热输入高于制造商规定的调节范围最高值时,烟气中CO浓度大于1000mg/m3之前,应关闭燃气;在热输入低于制造商规定调节范围的最小值时,烟气中CO浓度大于mg/m3之前,应关闭燃气。式中:Ф——瞬时热输入,单位为千瓦(kW);Фmin——最小热输入,单位为千瓦(kW);COg——CO折算排放浓度,单位为毫克每立方米(mg/m3);启动状态,在热平衡状态CO浓度大于等于500mg/m3时,冷凝炉应不能从冷态重启。燃气与空气比例控制器调节性能在7.5.8.3.2条试验条件下,烟气中CO浓度应符合本标准第6.4.7.2.2条的规定。燃烧额定热输入时CO含量在7.6.1条试验条件下,烟气中CO浓度不应大于95mg/m3。极限热输入时CO含量在7.6.2条试验条件下,烟气中CO浓度不应大于150mg/m3。特殊燃烧工况时CO含量不完全燃烧界限气工况在7.6.3.1条试验条件下,烟气中CO浓度不应大于1000mg/m3。电压波动适应性在7.6.3.2条试验条件下,烟气中CO浓度不应大于1000mg/m3。离焰燃烧界限气工况在7.6.3.3条试验条件下,烟气中CO浓度不应大于1000mg/m3。冷凝液堵塞状态在7.6.3.4条试验条件下,当冷凝炉的冷凝液排出口堵塞或冷凝液排出泵关闭而导致冷凝液堵塞时,冷凝液不应溢出和泄漏,冷凝炉需满足下列规定中的一条:堵塞冷凝水排放系统,在CO浓度超过1000mg/m3之前应关闭冷凝炉的燃气供应;堵塞冷凝水排放系统,热平衡状态CO浓度大于等于500mg/m3时,冷凝炉应不能从冷态重启。NOx在7.6.4条试验条件下,烟气中NOx浓度不应大于50mg/m3。热效率额定热输入80℃/60℃状态热效率在7.7.1条试验条件下,应符合下列规定:额定热输入不可调节冷凝炉,额定热输入时的热效率不应小于(91+lgPn)%;额定热输入可调节冷凝炉,最大热输入时的热效率不应小于(91+lgPmax)%;对应于最大额定热输入和最小额定热输入的算术平均值时的热效率不应小于(91+lgPa)%。额定热输入50℃/30℃状态热效率在7.7.2条试验条件下,应符合下列规定:额定热输入不可调节冷凝炉,额定热输入时的热效率不应小于(97+lgPn)%;额定热输入可调节冷凝炉,最大热输入时的热效率不应小于(97+lgPmax)%;对应于最大额定热输入和最小额定热输入的算术平均值时的热效率不应小于(97+lgPa)%。部分负荷热效率在7.7.3条试验条件下,应符合下列规定:额定热输入不可调节的冷凝炉,对应于30%额定热输入时的热效率不应小于(97+lgPn)%;对于额定热输入可调节冷凝炉,对应于热输入为最大额定和最小额定热输入的算术平均值的30%时的热效率不应小于(97+LgPa)%。噪声在7.8条试验条件下,额定热输入不大于400kW的冷凝炉,运行噪声不应大于80dB(A);额定热输入大于400kW的冷凝炉,运行噪声不应大于85dB(A)。电气安全性电气安全性应符合附录C的规定。电磁兼容安全性电磁兼容安全性应符合附录D的规定。试验方法试验条件和冷凝炉安装试验条件试验气条件:基准气和界限气按GB/T13611的规定,额定使用压力按制造商声称值,最低使用压力为0.75倍的额定使用压力,最高使用压力为1.5倍的额定使用压力且不大于10kPa。基准状态:15℃、101.3kPa。实验室条件应符合下列规定:实验室温度:20℃±5℃;进水温度:20℃±2℃;实验室温度与进水温度之差不应大于5K;其他条件应符合GB/T16411的规定。热平衡条件:试验时的热平衡状态是指供回水温度波动值在±2K内。电源条件:220V,50Hz或380V,50Hz。冷凝炉安装制造商应提供其在安装说明书涉及的所有配件,包括给、排气管等。热工性能试验冷凝炉安装与调试按下列步骤调试:冷凝炉应安装在图1所示的试验台或制造商提供的其它可获得相同结果的试验台上;通过调节图1中的阀门Ⅰ和阀门Ⅱ,获得20K±1K的供回水温度差。说明:1试验样品;8控制阀Ⅲ;2温度计;9或连接到恒压分配管;3循环泵;10水压表;4膨胀水箱;11补水阀;5控制阀Ⅰ;12电磁流量计;6热交换器;13控制阀Ⅱ。7稳压水箱;带热交换器的试验台试验仪器仪表试验仪器仪表应符合表8的规定或采用同等以上精度等级的其他试验仪器仪表。试验仪器仪表试验项目仪器仪表示例规格或范围精度/最小刻度温度环境温度温度计0℃~50℃0.1℃水温低热惰性温度计,如水银温度计或热敏电阻温度计0℃~150℃0.2℃排烟温度热电偶温度计℃0~300℃2℃燃气温度水银温度计0℃~50℃0.1℃表面温度热电温度计或热电偶温度计0℃~300℃2℃湿度湿度计0RH-100%RH1%RH压力大气压力动槽式水银气压计定槽式水银气压计盒式气压计81kPa~107kPa0.1kPa燃气压力U型压力计或压力表0Pa~20000Pa10Pa燃烧室压力微压计0Pa~200Pa1Pa水压力压力计0MPa~0.6MPa0.4级冷却水压力压力计0MPa~0.6MPa0.4级流量燃气流量流量计0.25m3/h~40m3/h1.0级1m3/h~160.0m3/h1.0级4m3/h~400m3/h1.0级水流量电磁流量计0L/h~15000L/h0.5%电磁流量计0L/h~50000L/h0.5%电磁流量计0L/h~150000L/h0.5%空气流量干式气体流量计0m3/h~10m3/h1.0级密封性气体检漏仪—0.01ml/min烟气分析CO含量CO分析仪0~0.2%(1)≤±5%的试验值/1ppm(2)试验值的最大波动值≤4%(3)反应时间≤10sCO2含量CO2分析仪0~25%±5%的试验值O2含量O2分析仪0~25%±1%NO2含量NO2分析仪0~0.1%±1%空气中CO2CO2分析仪0~25%0.1%燃气分析燃气成分色谱仪——燃气相对密度燃气相对密度仪——燃气热值热量计——时间1h以内秒表—0.1s超过1h时钟——噪声声级计40dB~120dB1dB气体流速风速仪0m/s~30m/s0.1m/s电气安全耐电压强度耐压试验仪——绝缘电阻绝缘电阻测试仪——接地电阻接地电阻测试仪——泄漏电流泄漏电流测试仪——电磁兼容电压暂降,电压中断电压暂降、瞬断和电压变化模拟器符合GB/T17626.11要求浪涌抗扰度浪涌/冲击模拟试验仪符合GB/T17626.5要求快速瞬变抗扰度快速瞬变模拟器符合GB/T17626.4要求密封性试验燃气系统密封性使用环境温度下的空气进行下列四项密封性试验。在完成本标准规定的所有试验后,应按制造商规定的维修保养时需要拆卸的气密接头反复拆装5次,再进行密封性试验。按下列步骤进行试验:试验1:关闭燃气通路的第一个阀门,打开其后起密封作用的所有阀门燃气进口施加压力为15kPa的空气;试验2:打开燃气通路的第一个阀门,关闭燃气通路的第二个密封阀门,堵塞点火燃烧器燃气通路,燃气进口施加压力为15kPa的空气。点火燃烧器的所有关闭装置做同样的试验;试验3:打开燃气通路的第一个阀门,关闭燃气通路的第二个阀门,关闭或堵塞点火燃烧器燃气通路,燃气进口的压力为0.6kPa。点火燃烧器所有关闭装置做同样的试验;试验4:打开起密封作用的所有阀门,并用制造商提供的适当零件代替喷射器来堵塞燃气通路。检查泄漏量或用0-1气明火试验。检查是否符合6.1.1条规定。燃烧系统密封性燃烧系统进气口通入100Pa环境温度下的空气,堵塞排气口,试验空气流量。检查是否符合6.1.2条规定。水路系统的密封性冷凝炉的试验压力为0.2MPa,达到工作压力后,应暂停升压,检查有无漏水或者异常现象,然后再升压到试验压力,保压20min后降到工作压力进行检查。检查是否符合6.1.3条规定。热输入和热输出试验额定热输入或最大、最小热输入0-2气,冷凝炉按制造商规定调整在额定或最大、最小热输入状态,分别在供回水温度为80℃/60℃和50℃/30℃状态下试验,达到热平衡后,用气体流量计试验燃气流量,试验时间不少于30min,将实测的燃气耗量按公式(1)换算成基准状态下热输入。当使用湿式流量计试验时,应用公式(2)对燃气密度进行修正;用dh取代d。……………(1)………(2)式中:Ф——15℃、大气压101.3kPa、干燥状态下的折算热输入的数值,单位为千瓦(kW);Hi——15℃、101.3kPa基准气低热值的数值,单位为兆焦每标准立方米(MJ/Nm3);qvg——试验燃气流量的数值,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3/h);pg——试验时燃气流量计内的燃气压力的数值,单位为千帕(kPa);pamb——试验时的大气压力的数值,单位为千帕(kPa);tg——试验时燃气流量计内的燃气温度的数值,单位为摄氏度(℃);d——干试验气的相对密度的数值;dr——基准气的相对密度的数值;pS——在tg时的饱和水蒸气压力的数值,单位为千帕(kPa);0.622——理想状态下水蒸气相对密度的数值。检查是否符合6.2.1条规定。点火热输入按照7.3.1条试验方法,试验点火安全时间内燃气流量,计算单位时间内热输入,检查是否符合6.2.2条规定。额定热输出或最大热输出用7.7.1条方法试验的80℃/60℃状态热效率乘上该温度下的实测热输入为实测热输出,检查是否符合6.2.3条规定。额定冷凝热输出或最大冷凝热输出用7.7.2条方法试验的50℃/30℃热效率乘上该温度下的实测热输入为实测冷凝热输出,检查是否符合6.2.4条规定。运行安全性试验点火及火焰稳定性试验基准气,最低燃气压力和最高燃气压力下,供电电压为0.85和1.10倍的额定电压,分别安装最短及最长烟道或对应压力损耗的烟道,在冷机状态和热平衡状态分别进行试验。检查是否符合6.3.1条规定。燃气压力的降低将燃气入口压力从额定压力的70%以100Pa为一级逐级降为0,每降一级检查是否符合6.3.2条规定。预清扫前清扫前清扫排气量按下列步骤进行试验:在停机状态下,风机按实际预清扫状态供电;在冷机状态下试验排气管出口的流量;把实测的流量折算成标准状态值;与制造商给出的燃烧室容积比较。检查是否符合6.3.3.1条规定。前清扫时间试验风机启动至点火开始的时间间隔,检查是否符合6.3.3.1条规定。后清扫时间试验从熄火至切断风机供电的时间间隔,检查是否符合6.3.3.2条规定。表面温升0-2气,在额定热输入状态,可调控制温控器设置在最高温度下达到热平衡时试验表面温升。检查是否符合6.3.4条规定。调节、控制和安全装置试验试验条件0-2气、调至额定热输入并处于热平衡状态、可调温控器调至最高水温指示位置。电压波动按下列步骤进行试验:将工作电压调整到额定电压的0.85~1.1倍;继续将电压调小直至冷凝炉关闭。检查是否符合6.4.1条规定。自动点火装置在0.85倍额定电压的条件下进行试验。必要时,可按制造商要求调整主燃烧器和点火燃烧器的喷嘴。按下列步骤进行试验:冷机状态下的试验:在首次点火成功后,以30s的间隔点火20次;额定热输入连续运行10min后人为熄灭主燃烧器,在首次点火成功后,以30s间隔点火20次。检查是否符合6.4.2条规定。自动火焰监测装置点火安全时间0.85和1.1倍额定工作电压下测定未点燃情况下从开阀到关阀的时间,检查是否符合6.4.3.1条规定。熄火安全时间冷凝炉在额定热输入状态下运行10min,人为关断燃气或断开火焰检测器来模拟火焰故障,试验断开瞬间至火焰监测装置有效关断燃气的时间。可用燃气流量计或其它适当仪器检测火焰监测装置是否关闭。检查是否符合6.4.3.2条规定。再启动在运行过程中,通过人为关断燃气或断开火焰检测器来模拟火焰故障,从火焰熄灭后,到自动重新启动的时间内,检查燃气通路是否处于关闭状态、点火时间是否符合6.4.3.3条规定。稳压性能额定热输入状态,调整供气压力为最低压力和最高压力,按7.3.1方法试验热输入。检查是否符合6.4.4条规定。温控器和水温限制装置控制温控器调节精度将冷凝炉调至额定热输入状态,使用图1的控制阀门Ⅰ降低冷却水流量,以获得大约为2K/min的温升。对可调式控制温控器,分别在最高温度设置点和最低温度设置点试验。试验中,限制温控器(控制温控器装在回水管路上的除外)、过热保护装置不应动作。在冷机状态下启动并保持连续工作,检查是否符合6.4.5.1条规定。水温限制装置循环水量不足用图1中的控制阀门Ⅱ逐渐降低循环水量以获得大约2K/min的温升直至冷凝炉关闭。检查是否符合6.4.5.2.1条规定。水温过热试验按下列步骤进行试验:使控制温控器/功能停止工作后,用1中的控制阀门I逐渐降低冷却水流量以获得大约2K/min的温升,直到主燃烧器熄灭。检查限制温控器/功能是否符合6.4.5.2.2a)条规定。使控制温控器/功能和限制温控器/功能停止工作,用图1中的控制阀门I逐渐降低冷却水流量以获得大约2K/min的温升,直到主燃烧器熄灭。检查过热保护装置/功能是否符合6.4.5.2.2a)条规定。使控制温控器/功能和限制温控器/功能停止工作,用图1中的控制阀门I逐渐降低冷却水流量以获得大约2K/min的温升,直到主燃烧器熄灭。检查过热保护装置/功能是否符合6.4.5.2.2b)条规定。排烟系统限温装置按下列步骤进行试验:使温控器和水温限制装置不起作用;可通过增加燃气流量或通过制造商标称的增加温度的其它方式(例如拆除档板)逐步升高排烟温度,直至熄火。检查是否符合6.4.6的规定。气流监控装置概述安装制造商规定的最长烟道或对应压力损耗的烟道,可不装风帽;按7.6.1条规定试验烟气中CO含量。给、排气流速监测不带额定热输入调节装置的冷凝炉,在额定热输入状态下试验;带额定热输入调节装置的冷凝炉,分别设定在最大热输入、最小热输入和它们的算术平均热输入状态下试验。达到热平衡状态后,连续试验CO和CO2或O2含量,按制造商的选择做如下之一试验:a)关闭状态按下列步骤试验:逐渐堵塞给气管至冷凝炉停机;逐渐堵塞排气管(使用的堵塞方法应当确保不会导致烟气的回流)至冷凝炉停机;逐渐降低风机工作电压至冷凝炉停机;试验烟气中CO含量,检查是否符合6.4.7.1a)条规定。b)启动状态按下列步骤试验:堵塞给气管使燃烧器处于刚能点燃的临界状态下;堵塞排气管使燃烧器处于刚能点燃的临界状态下(使用的堵塞方法应当确保不会导致烟气的回流);降低风机工作电压使燃烧器处于刚能点燃的临界状态下。冷凝炉从冷机启动直到达到热平衡状态时,试验烟气中CO含量,检查是否符合6.4.7.1b)条规定。燃气与空气比例控制器非金属取压管的泄漏模拟下列各种能够引发泄漏的情况,检查是否符合6.4.7.2.1的规定。——从空气压力管;——从燃烧室压力管;——从燃气压力管。给、排气流速监测将冷凝炉设定在额定热输入状态下,达到热平衡后。连续试验烟气中的CO和CO2或O2含量,按制造商的选择做如下之一的试验:关闭状态按下列步骤试验:逐渐堵塞给气管至冷凝炉停机;逐渐堵塞排气管(使用的堵塞方法应当确保不会导致烟气的回流)至冷凝炉停机;如果出现烟气的回流则应补充下列试验:逐渐降低风机转速(如降低风机工作电压)至冷凝炉停机;试验烟气中CO含量,检查是否符合6.4.7.2.2a)条的规定;启动状态按下列步骤试验:堵塞给气管使燃烧器处于刚能点燃的临界状态下;堵塞排气管使燃烧器处于刚能点燃的临界状态下(使用的堵塞方法应当确保不会导致烟气的回流);如果出现烟气的回流则应则应补充下列试验:降低风机工作电压使燃烧器处于刚能点燃的临界状态下。冷凝炉从冷机启动直到达到热平衡状态时,试验烟气中CO含量,检查是否符合6.4.7.2.2b)条的规定。燃气与空气比例控制器调节如果燃气与空气比例控制器能对CO2进行调节,按制造商说明书声明的最大热输入和最小热输入的CO2范围值调节CO2,按下列试验步骤调节燃气与空气比例控制器后重复7.5.8.3.2条试验:最大功率下CO2调到最大值,最小功率下CO2调到最小值;最大功率下CO2调到最大值,最小功率下CO2调到最大值;最大功率下CO2调到最小值,最小功率下CO2调到最大值;最大功率下CO2最小值,最小功率下CO2最小值。试验烟气中CO含量,检查是否符合6.4.7.2.3条的规定。燃烧试验一般规定冷凝炉应安装最长的烟道或对应压力损耗的烟道,除非另有说明供电电压为额定电压,分别在供回水温度为80℃/60℃和50℃/30℃状态下试验。额定热输入时CO含量使用0-2气,额定热输入状态,在热平衡状态时试验烟气中的CO和CO2或O2含量。烟气中CO的含量按公式(5)计算:………(5)式中:COg——CO折算排放浓度,单位为毫克每立方米(mg/m3);(CO)m——取样试验的CO含量的数值,单位为毫升每立方米(ml/m3);1.25——CO密度,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kg/m3)(0℃,101.3kPa);(O2)r——参照氧量,按含氧量为3.5%的干烟气折算,体积分数(%);(O2)m——取样试验的O2含量的数值,体积分数(%)。检查是否符合6.5.1条规定。极限热输入时CO含量使用0-2气,按下列步骤试验:最大热输入工况下,调整空燃比设定,调整CO2值为最大声明值的1.05倍,在最大和最小热输入下试验烟气中CO含量;最小热输入工况下,调整偏移值设定,使空气信号和燃气信号的差值分别增加和减少5Pa,在最大和最小热输入下试验烟气中CO含量。检查是否符合6.5.2条规定。特殊燃烧工况时CO含量不完全燃烧界限气工况热输入不大于300kW在最大热输入和最小热输入工况下,额定燃气压力下,使用不完全燃烧界限气代替基准气,检查是否符合6.5.3.1条规定。热输入大于300kW使用管道气,额定燃气压力下,按气源种类调节热输入为:人工煤气的冷凝炉调为1.21倍额定热输入;天燃气的冷凝炉调为1.19倍额定热输入;液化石油气的冷凝炉调为1.10倍额定热输入。检查是否符合6.5.3.1条规定。电压波动适应性0-2气,额定热输入状态,电源电压在制造商给出的额定电压的0.85倍和1.10倍之间变动,检查是否符合6.5.3.2条规定。离焰燃烧界限气工况热输入不大于300kW最小热输入状态,额定燃气压力下,使用离焰燃烧界限气代替基准气,检查是否符合6.5.3.3条规定。热输入大于300kW制造商可提供相关资料证明符合6.5.3.3条规定。冷凝液堵塞状态0-2气,额定热输入状态冷凝炉连续运行30min以上,任选下列方法之一试验:堵塞冷凝液排出口或使排除冷凝液的内置泵停止工作时,试验烟气中CO浓度,在冷凝炉发生关闭或锁定之前应符合6.5.3.4条规定;堵塞冷凝液排出口使CO浓度大于等于500mg/m3,重新启动冷凝炉,检查是否符合6.5.3.4条规定。NOx按附录B规定的方法试验。热效率试验额定热输入80℃/60℃状态热效率冷凝炉按7.1.2条安装在图1或其它等效的隔热试验台上。使用0-2气、额定电压,使冷凝炉的控制温控器不工作,当冷凝炉处在热平衡状态,采暖水流量稳定在±1%时,即可开始进行热效率试验。调节在供回水温度为80℃/60℃。连续试验出水温度t2、回水温度t1和采暖水流量M,30min为一个循环,取其平均值;用公式(7)计算热效率:………………(7)式中:η——热效率(%);M——实测出热水量的数值,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3/h);ρ——水密度,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kg/m3);qvg(30)——实测燃气消耗量折算成基准状态(15℃、101.3kPa)下的数值,单位为立方米(m3);Hi——试验燃气在基准状态下的低热值的数值,单位为兆焦每立方米(MJ/m3);热效率的确定条件:——不带额定热输入调节装置的冷凝炉,在额定热输入Фn条件下试验热效率;——带额定热输入调节装置的冷凝炉,分别在最大热输入Фn条件下和在最大额定热输入和最小额定热输入的算术平均值Фa条件下试验热效率检查是否符合6.6.1条规定。额定热输入50℃/30℃状态热效率调节供回水温度为50℃/30℃,按7.7.1条方法试验热效率,检查是否符合6.6.2条规定。部分负荷下热效率使用0-2气,额定电压,水流量稳定在±1%以内,水泵要连续运行。按下列步骤试验:通过调节控制阀Ⅰ和控制阀Ⅱ,使回水温度保持在30℃±0.5℃,在试验期间温度变化不应超过±1K。当冷凝炉控制器不能使冷凝炉在足够低的回水温度下运行时,就在冷凝炉所能达到的最低回水温度下试验;按表9中的公式,计算出试验时冷凝炉运行和停机时间。通过室内温控器或人工操作来控制冷凝炉的工作循环,设定30min为一个循环;部分负荷热效率的计算序号运行条件输入热量周期时间(s)a)部分负荷30%额定热输入Ф2=0.3·Фnτ2=1800b)满负荷受控停机Ф1=ФnaФ32)=永久点火燃烧器负荷τ1=τ3=1800–τ1c)部分负荷受控停机Ф21>0.3•ФnФ3b=永久点火燃烧器负荷τ21=τ3=1800–τ21d)满负荷部分负荷Ф1=ФnaФ22<0.3•Фnτ22=1800–τ1e)部分负荷1部分负荷2Ф21>0.3•ФnФ22<0.3•Фnτ21=τ22=1800–τ21f)满负荷部分负荷受控停机Ф1=ФnaФ2Ф3b=永久点火燃烧器负荷τ1=测定值(参见附录J)τ2=τ3=1800–(τ1+τ2)a对于可设置范围的器具,采用最大和最小输入热量的算数平均值Фa来代替额定热输入Фn。b当器具没有永久点火燃烧器时,Ф3=0噪声试验2-1气,使用普通声级计,以A档测定。试验点应放在距燃具外壳中心1m处,正对受测设备噪声源,但不能受到排出烟气的影响;环境本底噪声应小于40dB,或比燃具工作时实测噪声低10dB,否则按表10修正。噪声修正值单位:分贝燃具实测噪声与环境噪声之差修正值﹤3试验无效3-34-25-26-17-18-19-0.510-0.5﹥100电气安全性试验电气安全性能按附录C的规定试验。电磁兼容安全性试验电磁兼容安全性按附录D的规定试验。检验规则检验分类产品检验分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出厂检验批量生产时应对每台冷凝炉应进行出厂检验。抽样检验应符合GB/T2828.1的规定。可采用正常检查一次抽样方案,检查批次为月(或日)产量或一次定货批量(台),检查水平为特殊检验水平S-1,接收质量限(AQL)为4.0;也可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型式检验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新产品或老产品转厂生产的试制定型鉴定时;正式生产后,产品的设计、材料、工艺、结构有较大改变时;产品系列停产一年后,恢复生产时;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进行型式检验要求时。检验项目检验项目应符合表4的规定,或由制造商和买方共同商定。检验项目序号试验项目出厂检验型式检验不合格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全检抽检1材料--√√A5.1--2结构--√√B5.2--3调节、控制和安全装置√A5.3--10密封性燃气系统密封性√√√A6.1.17.2.1燃烧系统密封性√√√A6.1.27.2.2水路系统密封性√√√A6.1.37.2.311热热输入和热输出额定热输入或最大、最小热输入√√√B6.2.17.3.1点火热输入--√√B6.2.27.3.2额定热输出√√√A6.2.37.3.3额定冷凝热输出--√√A6.2.47.3.412运运行安全性点火及火焰稳定性√√√A6.3.17.4.1燃气压力的降低--√√A6.3.27.4.2清扫√A6.3.37.4.3表面温升√B6.3.47.4.413调调节、控制和安全装置电压波动√√√A6.4.17.5.2自动点火装置√B6.4.27.5.3自动火焰监控装置√√√A6.4.37.5.4稳压性能--√√B6.4.47.5.5温控器和水温限制装置控制温控器调节精度--√√B6.4.5.17.5.6.1水温限制装置--√√A6.4.5.27.5.6.2排烟系统限温装置--√√A6.4.67.5.7气流监控装置--√√A6.4.77.5.814燃烧额定热输入时CO含量--√√A6.5.17.6.1极限热输入时CO含量--√√A6.5.27.6.2特殊燃烧工况时CO含量--√√A6.5.37.6.3NOx--√√A6.5.47.6.415热效率--√√A6.67.716噪声--√√B6.77.817电气安全性√√√A6.87.918电磁兼容安全性--√√A6.97.1019标志和说明书标志√√√A9.1--20说明书√√√B9.2--21包装√√√B10.1--标志、警示和说明书标志铭牌每台冷凝炉应有铭牌,铭牌应粘贴在冷凝炉醒目的位置上,并应包含下列信息:制造商的名称;生产编号或日期;名称及型号;燃气种类及额定压力,单位Pa;额定热输入,对于热输入可调的冷凝炉,标识最高和最低热输入,单位为千瓦(kW);额定热输出,对于热输出可调的冷凝炉,标识最高和最低热输出,单位为千瓦(kW);额定冷凝热输出,对于热输出可调的冷凝炉,标识最高和最低冷凝热输出,单位为千瓦(kW);最高工作水压,单位为兆帕(MPa);防护等级;电源性质:交流“~”,50Hz,额定电压,单位V,额定电功率,W;防水等级的IP代码;最高出水温度。包装的标志包装箱上应包括冷凝炉的名称、型号、质量、外形尺寸、适用燃气种类、燃气供应压力、制造商名称、地址、产品生产日期;符合GB/T191规定的储运标志。警示警示牌冷凝炉上应有醒目的专用警示牌,且应牢固、耐用,并应包括下列内容:不应使用规定外的其他燃气;通风要求和安装环境;使用交流电的冷凝炉应安全接地;安装前应仔细阅读技术说明书;用户使用前应仔细阅读使用说明书。9.2.2误使用风险警示在说明书中应对可预期误使用风险提出警示,至少应包括下列内容:安装不当会引起对人、畜和物的危害;冷凝炉安装应严格按说明书要求和相关规定执行;只有制造商授权的代理商或技术人员才可以维修、更换零部件或整机;应使用原装配件,以免降低产品的安全性;冷凝炉维修时涉及燃气调压阀和控制器的维修应找冷凝炉制造商;不应购买经销商改装的冷凝炉,而应买生产企业的原装产品,以确保安全性;安装时应在冷凝炉前的燃气管道上安装燃气截止阀;严禁拆动冷凝炉上的任何密封件;冷凝炉清洁时不应使用有腐蚀性的清洁剂;用户自己不应动安全阀和排污阀,应由专业人员来处理;维修和检查人员在产品维修后应在产品上进行标示维修和检查的结果;房间的配电系统应有接地线;插头、插座应通过相关认证;指出冷凝炉防冻功能起作用的条件,提示用户为了避免冷凝炉或管路冻坏,在冬季长期停机时,应将冷凝炉内的水全部排空或加入防冻剂。说明书技术说明书每台冷凝炉均应配有专门用于安装的技术说明书,说明书中应除包含9.2条以外,还应包含下列内容。概述铭牌上除生产编号或日期外的所有信息(参见9.1.1条);冷凝炉及其包装上符号的含义(参见9.1.1条);如果有助于冷凝炉的正确安装和使用,指定参考的标准或特定的法规;安装需要的资料:——应符合距可燃物的最短距离;——冷凝炉附近不耐热的墙壁,如木墙,应采用隔热保护措施;——应保证安装冷凝炉的墙壁和冷凝炉外侧热表面之间的最小间隙;对冷凝炉的大概说明,对于需要拆除的主要零件及部件,应配有插图;电器安装:——建筑物的配电系统应有接地线,冷凝炉的接地线应牢固并可靠接地;冷凝炉连接的开关不应设置在有浴盆或淋浴设备的房间;插头、插座应通过相关认证(Ⅰ类电器)。——电气端子接线图(包括外部控制装置);推荐的清洁冷凝炉方法,在硬水地区(钙、镁化合物大于450mg/l),应建议用户使用专用的水质保护剂。应对维修和维护时间间隔提出建议;冷凝炉安装之后,安装人员应对冷凝炉的给排气系统进行位置标识,安装人员应向用户介绍冷凝炉及其安全装置的使用方法。冷凝炉水路系统的安装说明应包含下列内容:系统最高工作水温,单位ºC;说明可配套使用的控制装置。燃烧系统的安装说明应包含下列内容:冷凝炉允许的安装类型;应安装由制造商提供的附件(如烟道及附件、安装部件等);附件安装说明;终端和终端保护装置的安装方法;对于冷凝炉:——如果烟管附件必须装在墙壁或屋顶上,应提供安装说明;——分离式烟管附件接头应安装在边长为50cm的区间内;燃气/空气比例调节装置调节方法。使用说明书使用说明书应包含下列内容:指出冷凝炉的安装和调节应由制造商认可的专业人员进行;对冷凝炉的启动和停机操作作出说明;用户应遵守警告事项;解释冷凝炉的正常使用、清洁及日常维护所需进行的操作;强调锁定装置不应随意调节;强调应由专业人员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必要时应提醒用户注意不要直接接触观火窗表面以免烫伤;说明防冻应采取的预防措施。包装、运输和贮存包装一般要求产品的包装应牢固、安全、可靠、便于装卸,在正常的装卸、运输条件下和在储存期应确保产品的安全和使用性能不会因包装原因发生损坏。包装材料产品所用的包装材料,应符合下列要求:包装材料宜采用无害、易降解、可再生和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材料;包装设计在满足保护产品的基本要求同时,应考虑采用可循环利用的结构;在符合对产品安全、可靠、便于装卸的条件下,应避免过度包装。包装箱包装箱外表面应按本标准和GB/T191的规定标示下列信息:制造商和/或商标;产品名称/型号;制造日期(年月),或代码;生产地址。运输运输过程中应防止剧烈振动、挤压、雨淋及化学品的侵蚀。搬运时不应滚动、抛掷和手钩等有害作业。贮存产品应在干燥通风、无高温或阳光直射、周围无腐蚀性气体的仓库内存放。分类存放,堆码不应超过规定高度极限,防止挤压和倒垛损坏。(规范性附录)铝铸件力学性能力学性能单独铸造试样的力学性能应符合表A.1的规定。单独铸造试样的力学性能抗拉强度Rm(Ma)屈服强度Rp0.2(MPa)断后伸长率A(%)硬度(HBW)15080250取自热交换器成品试样的力学性能应符合表A.2的规定。取自热交换器成品试样的力学性能抗拉强度Rm(Ma)屈服强度Rp0.2(MPa)断后伸长率A(%)硬度(HBW)10556150试样制备单独铸造的试样单独铸造的试样应与铸件同一炉生产,且必须在非人工冷却的砂模里铸造,使用和铸件一样的砂系统;铸造最小直径不得小于12mm。精加工或未经加工的的试样均可。取自热交换器成品的试样试样的取样位置和几何形状、试验方法等应经双方协商。对于圆形试样,其最小直径不得小于4.0mm。试验方法抗拉强度试验抗拉强度试验按GB/T228.1的规定执行。屈服强度试验屈服强度试验按GB/T228.1的规定执行。断后伸长率试验断后伸长率试验按GB/T228.1的规定执行。硬度试验硬度试验按GB/T231.1的规定执行。(规范性附录)NOx污染NOx的试验0-2气,额定热输入状态,调节供回水温度50℃/30℃,试验过程中采暖水流量保持恒定。当冷凝炉工作在低于额定热输入Фn的部分热输入状态下时,回水温度tr按公式(B.1)确定:…………………(B.1)式中:tr——回水温度,单位为度(℃);Ф——部分热输入,用与额定热输入Фn的百分比表示,(%)。在热平衡状态下,试验NOx浓度。试验方法参见CR1404。实验室的基准条件如下:——温度:20℃;——空气相对湿度:10gH2O/kg;——干式气体流量计。当试验条件不符合基准条件时,按公式(B.2)折算:………(B.2)式中:(NOx)g——NOx折算排放浓度,单位为毫克每立方米(mg/m3);(NOx)m——在hm和Tm时测得的NOx值,单位为毫升每立方米(ml/m3);hm——试验NOx时的相对湿度,单位为克每千克(g/kg),范围:5g/kg到15g/kg;tm——试验NOx时的温度,单位为度(℃),范围:15℃~25℃;β——NOx排放量,毫升每立方米(ml/m3)换算为毫克每千瓦时(mg/kw·h)的系数,按表B.2~B.4选;(O2)r——参照氧量(按含氧量为3.5%的干烟气折算),体积分数(%);(O2)m——取样试验O2含量的数值,体积分数(%)。试验值的加权计算试验值的权重因子见表B.1。权重因子Фpi(%)70604020Fpi0.150.250.300.30对于热输入不可调节(ON/OFF型)的冷凝炉在额定热输入下试验NOx,按公式(B.2)折算。对于分段燃烧(withseveralrates)的冷凝炉按表B.1的规定调节热输入,试验对应热输入下的NOx值,再按公式(B.3)进行加权计算并按公式(B.2)折算。…………………(B.3)对于分段燃烧冷凝炉,部分热输入不能调节到表B.1规定时用公式(B.4)和(B.5)进行加权计算,再按公式(B.6)进行加权计算并按公式(B.2)折算。…………(B.4)……………(B.5)例如部分热输入值是0.5Фn和0.3Фn时:……(B.6)最小热输入不大于0.20Фn的热输入可连续调节的冷凝炉在表B.1规定的部分热输入下试验的NOx含量,按公式(B.7)加权计算并按公式(B.2)折算:…(B.7)最小热输入大于0.20Фn的热输入可连续调节的冷凝炉在最小热输入和表B.1规定的部分热输入下(均比最小热输入大)试验的NOx含量,按公式(B.8)加权计算并按公式(B.2)折算:……………(B.8)加权计算符号在B.2条款中使用了下列符号,其含义如下:Фpi——部分热输入,用与额定热输入Фn的百分比表示,(%);Fpi——对应部分热输入Фpi的权重;(NOx)pond——NOx浓度的权重值,单位为毫克每立方米(mg/m3);(NOx)m——NOx试验值,单位为毫克毫克每立方米(mg/m3);(Fp)highrate——对应Фhighrate的权重因子;Фlowrate——比Фpi小的热负荷;Фhighrate——比Фpi大的热负荷;(Fp)lowrate——对应Фlowrate的权重因子;(NOx)m(rate)——单一功率的额定热输入时的NOx.试验值,单位为毫克每立方米(mg/m3);[(NOx)m]Фmin——最小热输入时(热输入可调冷凝炉)的NOx试验值,单位为毫克每立方米(mg/m3);∑Fpi(Ф≤Фmin)——表B.1中不超过最小可调输入热量的部分热输入Фpi所对应的加权因子Fpi相加;(NOx)m(70),(NOx)m(60),(NOx)m(40),(NOx)m(20)——部分热输入时NOx试验值。人工煤气基准气的NOx排放量的单位换算GB/T13611分类的基准气人工煤气3R4R5R6R7Rmg/kw·hmg/kw·hmg/kw·hmg/kw·hmg/kw·hO2=0%1ppm1.80311.64641.69811.65341.6279O2=3.5%2.16581.97762.03971.98601.9554天然气基准气NOx排放量的单位换算GB/T13611分类的基准气天然气3T4T6T10T12Tmg/kw·hmg/kw·hmg/kw·hmg/kw·hmg/kw·hO2=0%1ppm1.75221.75541.93281.78891.7554O2=3.5%2.10472.10852.32162.14872.1085液化石油气基准气NOx的排放换算GB/T13611分类的基准气液化石油气19Y20Y22Ymg/kw·hmg/kw·hmg/kw·hO2=0%1ppm1.72961.72091.7015O2=3.5%2.07752.06712.0438对于NOx:1ppm=2.054mg/m3。(规范性附录)电气安全性试验的一般条件型式试验时按本附录项目进行。防护等级冷凝炉的电击防护等级应为Ⅰ类;室内型防水等级至少为IPX1,室外型防水等级至少为IPX5。通过视检和相关的试验确定其是否合格。注:防水等级在GB4208中给出。标志和说明按GB4706.1-2005第7.1条规定进行。按GB4706.1-2005第7.8条规定进行。按GB4706.1-2005第7.12条规定进行。按GB4706.1-2005第7.14条规定进行。对触及带电部件的防护冷凝炉的结构和外壳应使其对意外触及带电部件有足够的防护,包括不使用工具打开盖子和取下可拆卸部件的状态。按GB4706.1-2005第8章规定试验对易触及带电部件的防护。泄漏电流和电气强度冷凝炉的泄漏电流不应过大,并且其电气强度应符合规定。通过C.5.2和C.5.3的试验确定其是否合格。在进行试验前,保护阻抗要从带电部件上断开。使冷凝炉处于室温,且不连接电源的情况下进行该试验。交流试验电压施加在带电部件和连接金属箔的易触及金属部件之间。被连接的金属箔面积不超过20cm×10cm,它与绝缘材料的易触及表面相接触。试验电压:——对单相冷凝炉,为1.06倍的额定电压;——对三相冷凝炉,为1.06倍的额定电压除以√3。在施加试验电压后的5s内,试验泄漏电流。泄漏电流不应超过:3.5mA或2mA/kW(额定电功率),但最大不超过10mA。带有无线电干扰滤波器的冷凝炉,应断开滤波器试验泄漏电流。在C.5.2试验之后,绝缘要立即经受1min频率为50Hz或60Hz基本正弦波的电压。表C.1中给出了适用于不同类型绝缘的试验电压值。绝缘材料的易触及部分,要用金属箔覆盖。试验初始,施加的电压不超过规定电压值的一半,然后平缓地升高到规定值。在试验期间不应出现击穿。试验电压绝缘方式试验电压(V)额定电压a工作电压(U)安全特低电压SELV≤150>150和≤250b>250基本绝缘500125012501.2U+950附加绝缘—125017501.2U+1450加强绝缘—250030002.4U+2400a对多相冷凝炉,额定电压是指相线与中性或地线之间的电压。以在>150V和≤250V的范围内的额定电压值作为480V多相冷凝炉的试验电压。b对额定电压≤150V的冷凝炉,试验电压施加到工作电压在>150V和≤250V范围内的部件上。注意金属箔的放置,以使绝缘的边缘处不出现闪络。5.3对试验用的高压电源做了规定。在基本绝缘和附加绝缘不能分开单独试验的结构中,该绝缘经受对加强绝缘规定的试验电压。在试验绝缘覆盖层时,可用一个砂袋使其有大约为5kPa的压力来将金属箔压在绝缘上。该试验可限于那些绝缘可能薄弱的地方,例如:在绝缘的下面有金属锐棱的地方。如果可行,绝缘衬层要单独试验。注意避免对电子电路的元件造成过应力。结构在正常使用时,冷凝炉的结构应使其电气绝缘不受到在冷表面上可能凝结的水或从水阀、热交换器、接头和冷凝炉的类似部分可能泄漏出的液体的影响。通过视检确定其是否合格。冷凝炉应具有防止内部水压力过高的安全防护措施。通过视检,并且必要时,通过适当的试验确定其是否合格。非自动复位控制器的复位钮,如果其意外复位能引起危险,则应防止或防护使得不可能发生意外复位。通过视检确定其是否合格。应有效的防止带电部件与热绝缘的直接接触,除非这种材料是不腐蚀、不吸潮并且不燃烧的。通过视检确定其是否合格。木材、棉花、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