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八年级暑假文言文阅读专练(文言实词):词类活用(含解析)_第1页
2023年八年级暑假文言文阅读专练(文言实词):词类活用(含解析)_第2页
2023年八年级暑假文言文阅读专练(文言实词):词类活用(含解析)_第3页
2023年八年级暑假文言文阅读专练(文言实词):词类活用(含解析)_第4页
2023年八年级暑假文言文阅读专练(文言实词):词类活用(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文阅读(文言实词):词类活用

(共20题)

一、复合题(共20题)

1.请指出下面加点词语的特殊用法并释义。

(1)其一方坐于前用法:一释义:一

(2)一狼泡其中用法:—释义:―

(3)意将喀入以攻其后也用法:一释义:一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可爱者甚带

蕃:—

(2)牡丹之爱,目乎众矣

宜:—

(3)不芟不核

枝:一

(4)亭亭净植

植:一

3.指出卜列加点词的活用情况。

(1)狼不敢®()

(2)一狼迪其中()

4.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

初,权谓吕蒙日:"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日:"孤岂欲卿治经为

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日:"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日:“土别三日,即更刮目

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

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日:"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日:”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日:"尔安

敢轻台射!"翁日:"以我削油知之。”乃取一葫声置十地,以钱粮其I」,徐以杓的油沥之,自钱孔

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推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⑴卜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权承吕蒙日谓:对……说,告诉

B.卿今者才略才略:才干和谋略

C.公亦以此自矜自矜:自谦

D.尔安敢卷吾射轻:轻视,看轻

(2)卜列语句中对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康肃笑而造书

B.蒙辞以军中多务以钱没其口

C.结友跑别可钱不湿

D.乃取一葫芦置干地于我如浮云

(3)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一

A.但当涉猎,见往事耳译:只是应该广泛阅读,了解过去的事罢了。

B.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译:等到鲁肃经过寻阳,和吕蒙谈论。

C.尝射于家圃译:尝试着把箭射向家里的园子里。

D.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译:(卖油的老头)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支,只是微微低

下头来。

(4)下列对选文的内容和写法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A.(甲)文中孙权丝亳未摆当权者的架子,不以威压的方式逼迫吕蒙去读书,一番娓娓道来

的劝说更令人信服。

B.(甲)文中吕蒙读巾的功效是通过鲁肃的话从正面展现出来的,他的惊叹衬托出了吕蒙今

丰昔比的事实。

C.(乙)文中“取","置”、"覆"、"酌"、"沥"几个动词,十分准确地描述了卖油翁沥油的过程,

表现了卖油翁沉着镇静,从容不迫的态度。

D.(乙)文中“自矜”、"善射"、"当世无双”突出了他射箭技术的熟练;“以此自矜〃又写出他

汨沾自喜与骄矜态度。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不列各题。

[甲]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

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

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壁,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于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逐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

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

所志,递途,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骤,高尚士也,闲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乙】愚溪诗序(节选)

柳宗元

灌水之阳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或曰: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或曰:可以染也,

名以其能,故谓之染溪。一余以愚触罪,谪潇水上,爱是溪,入一三里,得其尤绝者.家卷。占有

愚公谷,今余家是溪,而名莫能定,土之居者犹断断①然,不可以不更也,故更之为愚溪。

愚溪之上天小兵为愚丘自愚兵东北行六十步得泉悉又天居之为愚泉。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

平地,盖上出也。合流屈曲而南,为愚沟。遂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愚池之东为愚堂。其南

为愚亭。池之中为愚岛。嘉木异石错置,皆山水之奇者,以余故,成以愚辱焉。

夫水,智者乐也。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盖其流甚下,不可以溉灌;又峻急,多延石,

大舟不可入也。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余,然则虽辱而愚之,

可也。

宁武子“邦无道则愚”,智而为愚者也I颜子”终日不违如愚”,容而为愚者也“皆不得为真愚.

今余遭有道,而违于理,悖于事,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夫然,则天下莫能争是溪,余得专而名

焉。

(选自《柳宗元集》)

注①断断:争辩的样子。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一

A.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之为愚泉

B.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之/为愚泉

C.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自患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之为愚泉

D.患溪之I:/买小万.为愚丘/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之/为愚泉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一

A.余人各复处至其家延:邀请。B.艰太守,说如此诣:拜访。

C.以余秋,咸以愚辱焉故:缘故。D.无以利世利:利益。

(3)下列对两篇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桃花源中的人们生活在4'土地平旷""阡陌交通”的地方,他们与世隔绝,过着一种怡然自得、

令人向往的幸福生活。

B.太守派人随渔人一起前往桃花源最终迷路一事,既增添了桃花源的神秘色彩,乂暗示了

桃花源式的生活在当时现实中是不存在的。

C.宁武子“邦无道则愚",颜子"终日不违如愚〃,作者认为他们都是聪明容智之人假装愚途,

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愚查。

D.两文都写到了小溪周边的景物,前文以渔人的经历为线索,后又以"愚”为线索,两文均

以描写和议论为主,表明作者的超然物外之志。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模线的句子。

i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ii爱是溪,人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

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睾尤美。望之蔚然而淡秀者,琅哪也。山行六七里,洋

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

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离之酒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相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

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日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

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敌,以名其子。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予至扶风①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西,引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

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②之阳,其占③为有年④。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

⑤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

夫相与怀⑥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注】①②均为地名,在今陕西省境内。③占:占卜。④有年:指丰收。⑤乙卯:古代用年支记

日。这里的乙卯、甲子、丁卯,分别为四月初二、十一、十四日,⑥作:高兴,快乐。

(1)解释E列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i峰回路转回:—

ii树林阴拶翳:—

iii太守之乐其乐乐:

iv超岁之春是:—

v而吾亭漠成适:

(2)翻译下列句子。

i其西南诸峰,林期尤美,

ii亭以雨名,志喜也。

(3)用原文句子写出【甲】【乙】两文亭子命名的由来。

醉翁亭喜雨亭

(4)【乙】文写了一件什么喜事?【甲】【乙】两文作者共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

《世说新语》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

元方:“尊君在不?"答日:"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日: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

方入门不顾。

【乙】魏文侯与虞人期猎

司马光《资治通鉴》

魏文侯与虞人①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

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②之。魏于是乎始强。

【注释】①虞(yu)人:掌管山泽苑囿的官吏。②罢:停止,取消。

(1)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折句。(断两处)

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

(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i陈太丘与友期行—

ii元方入门不顾—

iii逑日____

iv天电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陈太丘苫友期行秋文侯与虞人期猎

B.期月中吾目三省吾身

C.去后“至乃往,身自罢之

D.相委画去人不知加不愠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i友人惭,下车引之。

ii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

(5)有人认为【甲】文中的友人已经认错,就应该得到原谅元方的做法的确有些失礼。你是否同

意这个看法?

(6)为了说明"诚信”这•道理【甲】【乙】两文在选材上有何不同?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峰,隐云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星乘

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濯,回清倒影,绝峨多生怪柏,悬呆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

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且,林寒泡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臼:

“巴东三峡巫峡K,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i①略无叨处—

ii②目非亭午夜分

Hi③乘穿御风

iv④强引凄异一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i①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ii②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3)对《三峡》内容和写法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先总写三峡概貌,突出其雄伟气象,再按照夏、春冬、秋的顺序分述,具体描绘了

三峡的四季风貌,展现了三峡雄奇险峻、清幽秀丽的特点。

B.文章语言简约凝练且意蕴丰富,寥寥一百五十余字,就把七百里三峡万千气象尽收眼底。

如"夏水襄陵",仅四个字写出了水势之盛大。

C.全文善于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在描绘三峡秋景时,作者用了"寒""肃""凄""哀"等字,

并引用渔歌,渲染了三峡秋季萧瑟凄凉的环境特点,同时也展现了三峡秋季清幽秀丽之美。

D.文中写山,用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突出了三峡山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也为

下文写夏水之盛做铺垫。

(4)下面一则材料也写到了水,试与选文中对"春冬之水'’的描写作比较,二者在表现水的特点上

有什么相似之处?并结合文本具体内容分析二者在写作手法上有什么不同之处。

链接材料: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柳宗元《小石潭记》

9.词类活用。

(1)一食或尽粟一石

(2)食之不能写其材—

(3)祗辱于奴隶人之手一

(4)食马者小知其能十里血食也

10.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一一《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

心所欲,不逾矩。”

一一《为政》

了口:“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一一《为政》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一一《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一一《述而》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轼①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

②似重有忧者。”而日:“然。昔者吾房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

去也?”曰:“无苛政③。"夫子曰:"小子识④之:苛政猛于虎也。”

(《礼记•檀弓下》)

注释:①轼:车前供扶手的横木,引申为扶轼:②克:着实:③政:政令;④识:同"志",记

住。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i不亦理乎—

ii像疏食一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各句,

i学而时习之

ii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⑶下列各项中的加点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项是

A.人不知晅不愠夫子轼则听之

B.于我如浮云苛政猛于虎也

C.何为不当待君久不至,已去

D.有朋自远方来吾卜有五而志于学

⑷语文课本中对孔子的评价是“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请结合甲小巧X的内容,用目弓的

培宣阐述孔子在修身、治国和学习三方面的见解。(每个方面谈出一点即可)

h.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求鸭搦①兔

昔人将猎而不识鹘②,买一凫③而去。原④上兔年,掷之使击,凫不能飞,投于地;乂再

掷,又投于地。至三四。凫忽蹒跚而人语日:“我鸭也杀而食之乃其分奈何加我以掷之苦乎?”其人

曰:"我谓尔为鹘,可以猎兔耳,乃鸭耶!”凫举学而不,笑以言曰:"看我这脚手,可以搦得他兔

否?"

(选自《艾子杂说》,有改动)

【注释】①搦(nud):持握,捕捉。②鹘(hu):隼(sS)的旧称,一种凶猛的鸟。③凫

(fu):野鸭。④原:原野。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1■:确的一项天

A.买一凫而去去:离开。

B.原上兔举起:起来。

C.凫忽踏跚而△语曰人:像人一样。

D.凫举掌而不示:给……看。

(2)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我鸭也杀而食之乃其分奈何加我以掷之苦乎

A.我鸭也/杀而食之/乃其分奈何加我以掷之苦乎

B.我鸭也杀而食之乃其分/奈何/加我以掷之苦乎

C.我鸭也/杀而食之乃其分/奈何加我以掷之苦乎

D.我鸭也杀而食之/乃其分奈何/加我以掷之苦乎

(3)下列对文本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野鸭不能飞,可猎人还是一次次把它丢出去,可见这个人做事有坚持到底的品质。

B."蹒硼”一词生动地描述了野鸭因衰老而走路摇晃的体态.

C.猎人错把野鸭当成鹘是因为他做事马虎,没有仔细看。

D.这篇文章告诉我们:要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不能用人所短,闹出笑话。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我谓尔为鹘,可以猎强耳,乃鸭耶!

1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

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矮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

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i可爱者甚番整—

ii净清涟而小妖净:一

iii不鹿不核性

iv陶后鲜有闻争—

(2)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i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ii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从作者对莲的赞美来看,若子应是怎样的人?(用自己的话啊答)

(4)你喜欢什么花?请谈谈你喜欢这种花的原因或它寄托了你怎样的思想感情。(可只谈原因或只

谈思想感情)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其后的问题。

水经注•卷九

邮道元

黑山在县北白鹿山①东,清水②所出也。上承诸陂散泉,枳以成川。南流西南屈,瀑布乘

③岩,悬河注壑二十余丈雷赴之声震动山谷。左右石壁层深,兽迹不交。隍④中散水雾台,视不

见底。南峰北岭,多结禅栖⑤之士;东岩西谷,又是刹灵之图⑥。竹柏之怀,与神心妙远⑦,

仁智之性,共山水效深⑧,更为胜处也。其水历涧飞流,清泠而观⑨,谓之清水矣。

【注释】①黑山:在今河南省浚县西北。白鹿山:在今河南省柩县市西北。②清水:清水原是黄

河北岸的一条支流,后来与黄河分离,成为海河水系卫河(即南运河)的一段。③乘(cheng):

凌越。④隍(huang):本指护城的壕沟,这里指沟壑。⑤结:聚集。禅栖(ch如qT):修禅隐居。

⑥刹(ch台)灵之图:有廨(fan)柱的佛塔。图:即浮图,梵文Buddha的音译,指佛塔。⑦神

心:神灵之心。妙远:高远。⑧效深:同深,等深。⑨清泠ding):清凉。洞观:清晰明澈。

(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画二处)

悬河注壑二十余丈雷赴之声震动山谷。

(2)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i南流酉串屈

ii积以成“I―

(3)选出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组―

A.积场成川可以为师矣

B.雷赴之声春冬3时

C.更为胜处也为人谋而不忠乎?

D.黑山在县北白鹿山冬冬临碣石

(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其水历涧飞流,清泠洞观,谓之清水矣。

(5)作者称所描述的地方为“胜处”,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此地“胜”在何处?

14.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五小题。

夫君子之行,鄢以修身,检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然远。夫学须静也,才须

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幌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叮日去,

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了书》)

由俭入奢易,由考入俭难。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①。酒肉一餐,可办粗

饭几日:纱绢②•匹,可办粗衣几件。不馋③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常将有H思无日莫待

无时思有时,则子子孙孙常享温饱矣。

(周怡《勉谕儿辈》)

【注】①费用:花费钱财;②纱绢:一种细薄的丝织品;③馋;这里是饥饿的意思。

(1)7、给下列句子划分停顿(每句划分一处)。

i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ii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

(2)解释加点字词语。

i非宁静无以篡远。

ii非学无以广才。

iii由考入俭难。

iv不馋不寒足矣。

(3)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和“夫君子之行"的"之"相同的一项是

A.学而时习之。B.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C.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4)翻译下列句子。

i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ii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

(5)家书是亲人传递信息,交流情感的重要载体。同为家书,甲乙两文对孩子寄予的希望有什么

异同点?

15.词类活用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2)伐竹取道,下见小潭一

⑶皆若室游无所依.

(4)牛折蛇行一

(5)其岸势"才差互.

(6)读神搴骨―

⑺心率之____

16.词类活用

(1)中轩敞者为呛,号篷覆之.

(2)不百修之一

⑶中呼冠而多辕者为东坡

(4)居右者馋等仰面一

17.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下列五小题。

[甲]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

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

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

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始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节选自《聊斋志异》卷六)

[乙]

万历①间,宫中有鼠,大与猫等,为害其剧。遍求民间佳猫捕制之,辄被啖食。适异国来贡

狮猫②,毛白如雪。抱投鼠屋阖其施潜窥之。猫蹲良久,鼠逡巡③自穴中出,见猫怒奔之。猫避

登几上,鼠亦登,猫则跃Fo如此往复,不啻百次。众咸谓猫怯,以为是无能为④者。既而鼠跳

掷⑤渐迟,硕腹似喘,蹲地上少休。猫即疾下,爪掬顶毛,口纥首领,辗转争持,猫声呜呜,鼠

声啾啾。启扉急视,则鼠首已嚼碎矣。然后知猫之避非怯也,待其惰也。彼出则归,彼归则复⑥,

用此智耳。噫!匹夫按剑⑦何异鼠乎!

(节选自《聊斋志异》卷九)

注:①万历:明神宗朱翊钧年号。②狮猫:猫的一种,俗称狮子猫。③逡巡:从容,不慌不忙。

④无能为:无木领,无所作为。⑤跳掷:跳跃。⑥“彼出”二句:讲的是用运动战术避敌制胜。

⑦匹大按剑:指席人斗狠,羽而无谋。

(1)用斜线"/”给下面句子断句。(限厚处)

抱投鼠屋阖其扉潜窥之。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i一狼迪其中

ii其一中坐于前

Hi辄被吸食

iv后扉急视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一

A.①止有剩骨②一狼得骨比

B.①率暇甚②早与日去

C.①弛担持刀②辗转争号

D.①以为超无能为者②日中不至,则尽无信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i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ii然后知猫之避非怯也,待其惰也。

(5)你从[甲]文的"狼"和[乙]文的“猫”身上分别得到怎样的启示?

18.词类活用

(1)吾目三省吾身一

(2)悻不习乎

(3)温故而知新____

(4)好之者不如去之者.

(5)妪疏食,饮水

1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桓公入洛

桓公入洛,过淮、泗,践北境,与诸僚属登平乘楼①,眺中原,修然曰:"遂使神州陆沈②,

百年丘墟,时王夷甫③诸人须担其责!"袁成率尔④对日:“运自有废兴,岂诸人之过?"桓公担

⑤然作色,顾谓四手日:“请诸君颇国刘景升⑥不?有大牛重千斤,啖刍豆十倍于常牛,负重掌

远,曾不若一原拧⑦。魏武入荆州,烹以飨⑧士卒,于时莫不称快。”意以况⑨袁。四坐既骇,

袁亦失色。

[选自《世说新语・轻诋第二十六》)

【注释】①平乘楼:指大船苗船楼。②陆沈:比瑜国家动乱,国土沦陷。③王夷甫:王衍,字

夷甫,位至三公,喜好清谈。④率尔:随便。⑤慎:令人生畏。⑥刘景升:刘表,字景升,任

荆州牧。⑦件:瘦弱的母牛。⑧飨:用酒肉招待人。⑨况:比方。

(1)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画两处)

时王夷甫诸人须担其责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i慨然日;

ii顾谓四坐:

iii诸君颇网刘景升不:

iv负重”远:

⑶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顾谓四坐曰"中的"坐"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一

A.呼之于宋君B,传不习乎

C.尊君在不D.好之者不如率之者

(4)下列各句翻译准确的一项是一

A.运自有废兴,岂诸人之过?(国运自有衰败兴盛的规律,哪里是这些人的过错呢?)

B.其一犬坐于前。(其中一条狗蹲坐在前面。)

C.但当涉猎,见往事耳c(但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D.与人期行,相委而去.(期待与人同行,却丢下他而离开。)

(5)读了文中"大牛"的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6)阅读文章,结合链接材料,说说桓公和孙权的劝说态度和方式上有何不同?

【链接材料】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

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选自《孙权劝学》)

20.指出下列加点词的词类活用情况并解释。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相与等于中庭一

(3)猛浪若奔—

(4)从流飘荡,任意率四—

(S)所以切心寻性

(6)争其体肤一

(7)人恒过

(8)五色交萝

(9)风烟俱净—

(10)萼翁运于渤海之尾一

(11)军籍上一

(12)介用之士____

(13)室谷传响

(14)必先苦其心志一

(15)空耳其身____

(16)芳其筋骨一

(17)行拂电其所为一

(18)间山而居____

(19)威武不能侬____

(20)第兵刃一

(21)横柯上蔽____

(22)索泼绿潭,回清倒影____

(23)望峰昌心____

(24)互相打•举____

(25)吾与汝毕力平除____

(26)高贵不能浮一

(27)贫贱不能移一

答案

一、复合题(共20题)

1.【答案】

(1)名词用作状语;像狗似的

(2)名词用作动词:挖洞

(3)名词用作状语:从通道

2.【答案】

(1)多。

(2)应当。

(3)旁生枝茎。

(4)竖立。

3【答案】

(1)名词用作动词,译为“上前,

(2)名词用作动词,译为“挖洞”。

4【答案】

(1)C

(2)B

(3)B

(4)B

【解析】

(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ABD.正确;C.有误,句意:他凭借射箭的本领白。自矜:自

夸故选:C„

(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结构助词,无义/代词,代指卖油翁:B.都是介词“用";C.连词,

表顺承/连词,表转折,但:D.介词,在/介词,对于。故选:Bo

(3)本颍考杳翻译句子.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

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

"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

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A.有误,句意:我只是让你粗略池阅读,了解历史罢了。"往事”应

解释为"历史":B.正确:C.有误,句意:他曾在自家的园圃里射箭。“尝"解释为"曾经”:

D.有误,句意:老翁见到他先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只是微微地点点头。"颔"解释为“点头”。

故选:Bo

(4)本题考查选文内容和写法的理解。ACD.正确;B.有误,”正面展现出来的“表述有误,应

该是"侧面展现出来的"。故选:Be

5.【答案】

(1)B

(2)D

(3)D

(4)i(渔人)出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旧路(回去),(一路上)处处标上记号。

ii我喜爱这条溪水,沿着它走了二三里,发现一个风景绝佳的地方,就在这里安家。

【解析】

(1)这句话的意思是:(我在)愚溪上面买了个小丘,叫作愚丘。从愚丘往东北走六十步,发现一

处泉水,又买下来占为已有,称它为愚泉。根据对句意的理解,“愚溪之上"理解为“(我在)愚溪

之上”,与后面的“买小丘."二者之间应有停顿,据此排除了A项和C项:"乂买居之"承接上文,

中间无须停顿,由此判断B项正确。

(2)D项中“利〃足使动用法,理解为:使......得利v

(3)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联系具体的内容看,

两文都写了小溪周围的景物,线索分明,然而,《桃花源记》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

的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愚溪诗序(节选)》是借述

愚溪而对自我的写照,表达自己济世之愿不能实现的满腔孤愤郁结之情。因此,D项中“衣明作者

的超然物外之志”的说法是错误的。

(4)i"向"是古今异义词,理解为“先前的”:“志"理解为“做记号”。

ii"是"理解为"这,这条","家"理解为"安家”。

6.【答案】

(1)i曲折、回环。

ii遮盖。

iii以……为快乐。

iv这。

V正好、恰好。

(2)i它西南方向的那些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秀美。

ii这座亭子用雨来命名,是为了纪念喜庆的事件。

(3)太守自谓也:亭以雨名,志喜也。

(4)久旱逢|」•霹(天降喜雨1与民同乐。

【解析】

(1)i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文言词语的学习和积累是学习文言文的首要环节,

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理解和掌握常见文言词语的基本意义和用法,而且还要注意词语在上卜文中的

特殊含义和用法,这就要求学生能活学活用。

ii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文言词语的学习和枳累是学习文言文的首要环节,

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理解和掌握常见文言词语的基本意义和用法,而且还要注意词语在上

下文中的特殊含义和用法,这就耍求学生能活学活用。

iii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文言词语的学习和积累是学习文言文的首要环节,

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理解和掌握常见文言词语的基本意义和用法,而且还要注意词语在.上

下文中的特殊含义和用法,这就要求学生能活学活用。"乐”是词类活用,形容词的:意动用

法,以......为乐。

IV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文言词语的学习和积累是学习文言文的首要环节,

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理解和掌握常见文言词语的基本意义和用法,而且还要注意词语在上

下文中的特殊含义和用法,这就要求学生能活学活用。注意识记“是(这)”这些常在文言文

中出现的词语的意思。

V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文言词语的学习和积累是学习文言文的首要环节,

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理解和掌握常见文言词语的基本意义和用法,而且还耍注意词语在上

下文中的特殊含义和用法,这就要求学生能活学活用。注意识记”适(正好、恰好)”这些常

在义言义中出现的词语的怠思。

(2)i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无论是哪种

方法,都应做到:忠实原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语气不变、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注意以下

关键词语的意思:“壑*山谷:“尤",特别。

ii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无论是哪种

方法,都应做到:忠实原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语气不变、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

注意以下关键词语的意思:“以",用:"名",命名。

(3)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对比理解,解答时要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明确文章的结构思路、写

作特色、作者的思想情等。"醉翁亭”是由太守的名号命名的,用文章中的话就是“名之者谁?太守自

谓也。""喜雨亭"是用雨来命名,是为了纪念喜庆的事件,用文苣中的话就是“亭以雨名,志喜也“。

(4)第一问:乙文写了在五月一连多日干旱后,连降喜雨三天,庄稼得到了雨水的滋润,百姓也

愁绪全无,此可谓"久旱逢甘霖”。第二问:甲文"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西

醉能同其乐”,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感情:乙文作者以"喜雨亭"命名亭子,可见他与百姓是一

同庆祝喜雨的,是与民同乐的。

甲文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作者:欧阳修年代:北宋

乙文选自《苏东坡全集》作者:苏轼年代:北宋

参考译文:

(甲)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它西南面的许多山峰,树林、山谷尤其优美,远望那树木茂盛,

又幽深又秀丽的地方,是琅珠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水声潺潺,从两座山峰中间倾泻出

来的,是酿泉。山势回环,山路转弯,有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脐一样,高踮在泉水,上边的,

是醉翁亭。修建亭子的人是谁?是山中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

翁)来命名的。太守和客人到这里来喝酒,喝一点就醉r,而且年龄又最大,月所以自己取号叫醉

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山水之间。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它在心里,并寄托它在酒上。

不久夕阳落山,人影纵横散乱,太守返回宾客跟随。这时树林里浓荫遮蔽,鸟儿到处鸣叫,游

人离开后禽鸟在快乐了。然而禽鸟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人的乐趣,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

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在享受自己的乐趣。喝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享受快乐,江酒醒了能够用文

章记述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是庐陵人欧阳修。

(乙)这座亭子用雨来命名,是为了纪念喜庆的事件。古时候有了喜事,就用它来命名事物,

表示不忘的意思。周公得到大子赏赐的稻木,使用"嘉禾"作为他文章的篇名:汉武吊得了宝鼎,但

便用“元鼎”称其年号:叔孙得臣打败狄人侨如,便用侨如作为儿子的名字。他们的喜事大小不一样,

但但表不不忘的意思却是一样的。

我到扶风的第二年,才开始造官邸,在堂屋的北面修建了i座亭子,在在南面开凿了一口池塘,

引来流水,种上树木,把它当做休息的场所。这年春天,在岐山的南面下了麦雨,占卜此事,认为

今年有个好年成。然而此后整整冬一个月没有下雨,百姓才因此忧虑起来。至到了三月的乙卯日,

天才下雨,甲子口又下雨,百姓们认为下得还不够:丁卯日又下了大雨,一连三天才停止。官吏们

在院子里一起庆贺,商人们在集市上一起唱歌,农夫们在野地里一起欢笑,忧愁的人因此而高兴,

生病的人因此而痊愈,而我的亭子也恰好造成了。

7.【答案】

(1)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可不一会期战

(2)i约定

ii回头看

iii这

iv下雨

(3)A

(4)i友人感到惭愧,下车想拉住元方。

ii今天饮酒这么快乐,天又下雨了,您要去哪里呢?

(5)示例一:同意。友人已经认错,又是父亲的朋友,是长辈,即使有错,也应该以礼相待。

示例二:不同意。友人失信又失礼元方的态度是在维护自己和父亲的尊严,这是坚持原则的一种体

现,同时也给友人一个难忘的教训。(言之成理即可)

(6)【甲】文选取的是友人"无信”"无礼”的反面例子,【乙】文选取的是魏文侯讲诚信的正面例子。

【解析】

(3)A项,和;B项,太阳/每天;C项;才/于是,就;D项,表修饰/表转折。

(6)【乙参考译文】

魏文侯同管理山泽苑囿的官吏约定了打猎的时间。这天,魏文侯与百官饮酒,非常快乐,天下

起雨来。文侯要出去赴约,左右的人说:"今天饮酒这么快乐,天又下雨了,您要去哪里呢?”魏文

侯说:“我与别人约好了打猎的时间,虽然现在很快乐,但是怎么能不去赴约呢?"于是前往,亲

自取消了这次活动。魏国于是从此变得强大。

8.【答案】

(1)i①同"缺",空隙。

ii如果

iii这里指飞奔的马

iv连续

(2)i等到熨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时候,不能通航。

ii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

(3)C

(4)清澈,《三峡》运用正面描写。

【解析】

(1)

(2)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问题,理解文章内容。

ABD.正确:

C.有误,既进一步突出了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

故选:Co

(4)本题考查写作角度。常见的描写角度有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春冬之时,回清倒影,悬泉瀑

布,清荣峻茂,春冬之水则紧扣其清澈的特点,动静相映成趣,皆若空游无所依,影布石上",是

通过游鱼、影子侧面表现出水的清澈。

9.【答案】

(1)形容词作动词,吃尽。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竭尽。

(3)形容词作动词,辱没。

(4)数量词作动词,行千里。

10.【答案】

(1)i通"悦",高兴。

ii吃。

(2)i学习了然后按时复习。

ii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借这个当老师了。

(3)C

(4)修身:克制物欲,修养道德品质,博学多识:胸怀坦荡,与人和谐相处。

治国:主要是施行“仁政”。

学习:学习要按时复习,并有新的体会,还要多向别人学习。

【解析】

(1)i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平时注意多积累归纳,加强对文言文中重点实词、重点

虚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现象的理解与识记,并学会迁移运用。“说",通

假字,通"悦",意为"高兴”。

ii"饭”,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意为"吃"。做题时要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2)i本题考瓷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

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

运用“留,,“删广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

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此句中重点的词有:学,学习;时,按时;习,复习。

ii故,学过的知识;新,新的理解和体会:以,凭借。

(3)本题考查文言词语,平时注意多积累归纳,加强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

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现象的理解与识记,并学会迁移运用。本题是对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现象的考查,

要结合语境,具休分析.

A.而:表示转折关系/表示修饰关系

B.于:对于/比

C.去:昌开/高开

D.有:与“无"相对/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首先要理解文意,依照题意,找出相关句子。如修身方面,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计求修养道德品质,胸怀坦荡,与人和谐相处,”饭疏食饮水,曲肱

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讲的是要克制物欲:学习方面,"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讲学习要按时熨习,并有新的体会,“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讲要多向别人学习:治国方面,“苛政猛于虎"讲要施行"仁政"。

参考译文:

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人

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是有才使的人吗?”

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便小有所成,四一岁能(通达事理)不被外物所迷

惑,五十岁能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