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回顾《五代史伶官传序》_第1页
2026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回顾《五代史伶官传序》_第2页
2026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回顾《五代史伶官传序》_第3页
2026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回顾《五代史伶官传序》_第4页
2026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回顾《五代史伶官传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以史载道,是历史的选择,也是现实的必然。一滴江水里可能依然流淌着三国赤壁的金戈铁马;一掌飞沙里可能依然看到大唐盛世的千中繁华;一丛野草里也可能依然藏着圆明园被毁时候的万般萧索。古老的文明隽刻在残矛断戟之上,历史兴衰成败,我们需要客观公正看待,失败是怯懦者的挽歌,是奋斗者的牧歌,我们要从万古碧血,仓皇占巾处,汲取教训,守心克己,砥砺前行。正如意大利历史学家克罗齐的所言:“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史论的核心是“现实”——针对社会现实,为现实发声。只有读懂了这一点,才能摆脱故纸堆上的似是而非、方枘(ruì)圆凿的争议,回归史论本意。伶官传序

欧阳修1.背诵默写,翻译批注,梳理文言基础知识。2.从选材、论证方法等角度,分析文章精妙的构思,体会文章的论证力度。3.学习文章以散体写史论的方法,以及作者积极关注社会现实的人生态度。复

一、文化常识积累牺牲:供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色纯为“牺”,体全为“牲”。太牢:古代祭祀用牛、羊、猪各一头叫太牢,少牢:用羊、猪各一头叫少牢,由于祭祀者和祭祀对象不同,所用牺牲(古代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的规格也有所区别: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太庙:中国古代皇帝的宗庙。太庙最早只是供奉皇帝先祖的地方,后来皇后和功臣的神位在皇帝的批准下也可以被供奉在太庙。告庙:天子或诸侯出巡、遇兵戎等重大事件而祭告祖庙。课前预学

背诵课文,自主展示(5分钟)

预学检测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中记载,李存勖将李克用留给他的三支箭收藏在祖庙中,其后用兵作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在锦囊中背在身上,奔赴战场。(2023年新高考Ⅱ卷)(2)欧阳修在《伶官传序》中感慨:当李存勖强盛的时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等到他衰败的时候,几十个伶人围困他,就身死国灭,被天下人讥笑。(2021年新高考Ⅱ卷)(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3)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开宗明义,运用带感叹语气的反诘句道出了此文的中心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谓立论鲜明,令人警醒。(4)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强调使人国破家亡的不仅仅在于伶人,如果小看“忽微”,沉溺于声色犬马的逸乐中,忘记忧劳兴国的至理,同样会落得身死国灭的下场。5.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要有永不懈怠的精神品质,我们可以用本文中的“

”来警醒自己。【经典模拟】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6)《过秦论》中,贾谊用“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写反抗暴秦之势;《五代史伶官传序》中,欧阳修用“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后唐因伶人而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之态。(7)《五代史伶官传序》中,欧阳修否定“得”“失”的难易都是由人事决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庄宗之父以三箭与其子表明其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夫夜呼乱者四应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课中导学复习任务一:

挖空训练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人的作为)哉!原(推其根本)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把)三矢赐庄宗而(表顺承)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表转折)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遗憾)也。与(给)尔三矢,尔其(副词,表示祈使语气)无忘乃(你的)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一般属官)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用)锦囊,负而(表修饰)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正)其系燕父子以组,函(用匣子装)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看),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多么)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或者,还是)本(考察,探究)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安乐)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全,整个)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被)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课中导学复习任务二:

梳理归纳高考文言知识点1.多义词语(1)顾义项例句①君臣相顾,不知所归②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项脊轩志》)③大行不顾细谨(《鸿门宴》)④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⑤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不如拼博一笑(《促织》)⑥眷顾楚国,系心怀王(《屈原列传》)⑦使仆游扬足下名于天下,顾不美乎(《汉书·季布传》)看回头,回头看顾念,考虑看望,拜访但关心,照顾难道,反而(2)负义项例句①盛以锦囊,负而前驱②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阿房宫赋》)③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六国论》)④见犯乃死,重负国(《苏武传》)⑤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廉颇蔺相如列传》)⑥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廉颇蔺相如列传》)以背载物担负,承受失败,战败辜负,对不起凭借,倚仗舍弃,违背(3)与义项例句①契丹与吾约为兄弟(《五代史伶官传序》)②秦伯说,与郑人盟(《烛之武退秦师》)③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尓也(《孟子·离娄上》)④为肥甘不足于口与?(《齐桓晋文之事》)⑤与前世而皆然兮(《涉江》)⑥失其所与,不知(《烛之武退秦师》)⑦则与一生彘肩(《鸿门宴》)⑧吾与点也(《侍坐篇》)连词;表示连接;和,及介词;引出涉及的对象;对,向,同介词;引出涉及的对象;为,替助词;用在句末,表示

疑问、感叹语气,同“欤”;不译副词;表示范围;通“举”,整个、都

动词;表示动作行为;交往、亲附

动词;表示动作行为;给予

动词;表示动作行为;赞成

4.特殊句式句式例句句式特点或标志词(2)被动句①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②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为”表被动“于”表被动句式例句句式特点或标志词(3)状语后置句①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②盛以锦囊/而告以成功

标志词为“以”,“以锦囊”“以成功”作状语分别修饰“盛”和“告”,后置标志词为“于”,“于忽微”作状语修饰“积”,后置5.翻译下列句子 : 1.岂得之难而守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翻译:难道是得天下艰难而失天下容易吗?或者说推究他成功与失败的事迹,都是由于人事呢?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翻译:可见祸患常常是由微小的事情积累而成的,聪明勇敢的人反而常被所溺爱的人或事困扰,难道只有宠爱伶人才会这样吗?拓展固学文本探究1:

《五代史伶官传序》中第二段和第三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试具体说明。

二段正面叙说,三段反面叙说,使用举例的论证手法,且通过一盛一衰的对比论证,一褒一贬的抒情,给人以强烈的碰撞感、落差感,引起读者心灵的震颤,增强了说服力。

伶官传序立论本论结论①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叙(史)议(论)②庄宗得天下

三矢雪恨,可谓壮哉③庄宗失天下

君臣离散,何其衰也④成败皆自于人忧劳可以兴国

逸豫可以亡身⑤盛衰得失

人事天命

祸患常积于忽微

智勇多困于所溺反问立论

开宗明义以史为据

总领全篇

叙议结合

先扬后抑

正反对比论证一盛一衰

一褒一贬步步深入

层层递进呼应前文

深化主题文本探究2:同是史论性质的文章,分析贾谊《过秦论》与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在陈述历史的角度、表达方式、语体特征等方面存在的异同。①《过秦论》通过宏大的历史事件去分析影响王朝更替的因素,《五代史伶官传序》则从极细微的角度切入纵说天下大事;②《过秦论》以赋为文,《五代史伶官传序》则以散体写史论;③两篇史论都采用了行文上的先扬后抑,对比论证层层递进的表现方法,都以先叙后议的方式得出结论;④《过秦论》的文风一气贯注,气势充沛,铺张扬厉,主体部分用铺排、渲染、夸张之辞,有一种雄壮之美。《五代史伶官传序》主要采用散体,语言错落有致,突出文章的思想性、深刻性,同时利用声韵和对偶词句使文章具有了浓郁的抒情性。平易晓畅,简洁生动,感慨遥深。3.依据下面文字材料,模仿第三段的对比论证结构,写一段文字。

柯达公司,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影像产品及相关服务的生产和供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