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17-核心素养-史料实证(分层训练)(原卷版)_第1页
解密17-核心素养-史料实证(分层训练)(原卷版)_第2页
解密17-核心素养-史料实证(分层训练)(原卷版)_第3页
解密17-核心素养-史料实证(分层训练)(原卷版)_第4页
解密17-核心素养-史料实证(分层训练)(原卷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解密17核心素养——史料实证A组基础练A组基础练1.(2021年四川成都一模)据司马迁《史记》等记载,胡亥当政时期法令和吏治严苛、赋敛无度、百姓困穷而皇帝却不收容救济。近年湖南出土的《秦二世元年十月甲午诏书》则展现出胡亥重视赦免罪人、“德惠”吏民的皇帝形象。这说明A.秦亡的传统认识已被颠覆 B.研究历史需多重证据C.出土文献相对更具可信度 D.秦末的历史得到厘清2.(2021年广东江门二模)自清末诞生之日起,买办这个特殊群体即饱受非议。其后世形象,可谓大起大落。据下表各时期对“买办”的看法可知,历史评价林则徐于1845年买办等本系汉奸马寅初于1923年买办的存在有客观原因,但“害多利少”黄逸峰于1964年买办“无论在经济上和政治上都是极端落后和反动的”聂好春于2014年买办是商界精英和早期经济现代化运动的主干力量A.取决于现实社会需要 B.由作者的研究方法决定C.深受历史环境的影响 D.年代越后,越接近真相3.(2021年浙江台州一模)据研究表明,“中国”一词早在西周金文中便出现,源于西周初年周对其本国统治区的称谓。自西周出现以来迄于战国,指京师、国中、王畿、天子直接统治区、诸夏国家、地处中原之国,以区别于四周游牧民族。秦汉统一后“中国”一词的文化意义进一步加强,地域范围进一步扩大。国家概念在明代出现,逐渐成为大一统时期全国的统称。以上有关“中国”的评述,合理的结论是A.它遵循了唯物史观揭示的人类社会历史发展普遍规律B.它是对“中国”一词历史演绎最完整的考证C.历史事实可能有不同历史叙述予以记录D.历史现象是政治、经济等诸多因素作用的结果4.(2021年浙江宁波一模)1978年,在湖北随县发现了战国年间的“曾侯乙墓”,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当属气势磅礴的曾侯乙青铜编钟,这足以证明,春秋战国时期在今随州一带存在一个“曾国”。可是考察史料,却明确记载着当地是“随国”之所在。如此一来,具“地下之材”而无“纸上之材”的曾国,和具“纸上之材”而无“地下之材”的随国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呢?历史长久的争议,最后还是从考古发现里找到了答案。2013年在距离曾侯乙墓只有4公里的地方,又发现了另一处曾侯墓地,即随州文峰塔东周曾国墓地,除出土了一批带有“曾”字铭文的铜器外,同时还发现了一件带有“随”字铭文的铜器,铭文为“随大司马嘉有之行戈”。于是,“曾随一国”的看法渐成学界主流。这说明A.“二重证据法”已经不适宜新史学研究B.史学争议通过考古发现才能寻找到答案C.考古发现一定程度上利于解决历史悬案D.不同史料记载会使追寻真相变得更困难5.(2021年江苏淮安二模)下表是关于历史人物史思明出身的三则史料,对此理解正确的是出处表述史料1《旧唐书》“与安禄山共乡里”,而“安禄山,营州柳城杂种胡人也”。史料2《新唐书》史思明,宁夷州突厥种,初名宰于,玄宗赐其名。史料3《大唐再修归义寺碑》金陵史氏归顺,特诏封归义郡王,兼总幽燕节制,始置此寺。A.史料1比史料2成书早信度更高 B.史料3为实物史料研究价值最高C.三则史料记载不同需要多重互证 D.人物出生年代久远无法准确考证6.(2021年辽宁丹东二模)《历史》是古希腊人希罗多德(约公元前484一公元前425年)的作品。据统计,书中引用神谕八十五次,涉及四十三个故事,但书中不同的人对神谕的理解,往往会得出不同的结论,甚至可能引起完全相反的结果。据此解释合理的是A.《历史》史学价值颇高 B.希罗多德否定神的作用C.《历史》蕴含人本特征 D.希罗多德认同民主政治7.(2021年四川雅安三模)司马光在编写《资治通鉴》时,首先把有关资料编写成“长编”,最后则又把不采入正文中的歧异记载收入另册,名曰《考异》。这表明司马光A.叙述历史更具有真实性 B.注重历史记载的全面性C.缺少对史实的分析考辩 D.偏爱于对考异的记载8.(2021年北京海淀二模)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史实结论A公元前403年,赵烈侯进行改革,“选练举贤,任官使能”“节财俭用,察度功德”社会变革促进了儒家思想传播B贾思勰主张“凡人家营田,须量己力,宁可少好不可多恶”,强调“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有效地抑制了世家大族的土地兼并C朱熹认为“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若无此理,便亦无天地”科学地揭示了自然界的奥秘D郭守敬奉元世祖之命修订新历,进行实测,提出“历之本在于测验,而测验之器莫先仪表”为制定精确的历法奠定了基础A.A B.B C.C D.D9.(2021年陕西省洛南中学一模)如表所示为不同史籍关于秦始皇东巡会稽事迹的历史叙述(部分)。据表可得出的结论是出处记述《史记.秦始皇本纪》至湘山祠,逢大凤,几不得渡。……始皇大怒,使刑徒三千人皆伐湘山树,赭其山出土文献《秦始皇禁湘山诏》始皇帝“凌渉洞庭之水,登湘山、屏山,因其“树木野美",而下令“皆禁伐”A.传世史料可信度低 B.综合多元史料即可得出结论C.出土文献价值最大 D.史学研究需要进行史料辨析10.(2021年浙江义乌二模)中共一大南湖会议何时闭幕?史家们依据档案资料及当事人回忆共提出了7月31日、8月1日、8月2日、8月3日、8月4日和8月5日六种看法,2018年嘉兴市委宣布经过史学家缜密研究确定一大闭幕日期为8月3日,其论证主要依托四条线索:一是7月31日代表行踪;二是8月1日嘉兴刮巨风事实;三是广东代表乘新宁轮4日离沪;四是沪杭甬铁路时刻表及会务细节的合理推断。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A.随着时间推移,所有的历史谜底将被一解开B.档案史料比其他史料更加可靠C.历史是讲证据的学科,想象和推断都是不被允许的D.史料实证讲究完整的证据链,孤证不立B组提升练B组提升练1.(2021年山东临沂二模)"徐福东渡"的故事流传久远,如表是史籍中的相关记载。这史籍内容西汉《史记.秦始皇本纪》“于是遣徐市(徐福)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西汉《史记年淮南衡山列传》‘秦皇帝大悦,遣振男女3000人,资之五谷种种百工而行。徐福得平原广泽,止王不来。”西晋《三国志》“亶洲在海中,长老传言:秦始皇帝遣方士徐福将童男童女数千人入海,求蓬莱神山及仙药,止此洲不还。”(注:“直洲”究竟在何处,学界观点不一,相对普遍认同是“日本”。)五代《释氏六帖》“日本国亦名倭国,东海中。秦时徐福将五百童男五百童女止此国也,今人物一如长安。”A.说明徐福一行确实到达日本B.需要与实物等佐证共同证实其真实性C.表明《史记》作为信史具有权威性D.体现出史料记载无法还原历史真实2.(2021年浙江丽水二模)民国时候,一堆大师对于老子、孔子谁先谁后的问题吵得火热,冯友兰和钱穆两位大师都认为“孔子学在前老子在后”和“庄子在前老子在后”。这也基本上成了学术界一个主流观点。但1993年郭店科简《老子》的出土后,尴尬了。根据其它出土文物,考古学家将墓葬时代定在战国中期,而网《老子》的写作时间一定早于此墓下葬时间,另外郭店《老子》主要阐述的是无为自化的主题,既没有所谓的愚民和小国寡民的思想,也没有对儒家和法家的批判,所以冯友兰和钱穆等人的立论就成了无根之木无源之水。这说明A.历史争论无助于了解历史的真相,故研究历史应坚持证据至上B.历史真相虽已随岁月飘逝,但均可穿越时空真实还原C.要从前人的日常生活与思想观念中去探求和了解真实的历史D.历史研究要于怀疑,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以论带史3.(2021年山东青岛年二模)史学界围绕“中共一大”开幕日期展开多次讨论,下表列举了部分观点。据此可以得出出处观.点当事人回忆7月1日(张国煮和李达);7月10日左右(包惠僧)共产国际档案大会预定6月20日召开,但各地的代表直到7月23日才全部到达上海,大会才开幕〈〈中国社会科学〉〉刊载文章从代表行踪、从可以借助的间接事件、从当时的文字记载三方面考证,认为一大的开幕日期是7月23日A.当事人回忆更接近史实 B.史学研究依赖原始档案C.国家刊物最具有权威性 D.历史研究需要多重考证4.(2021年江苏南京三模)2002年4月,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龙山县里耶战国至秦代古城遗址进行挖掘,出土大量秦代简牍。如图为一片记载户籍的简牍,作为课役的依据,其释文为“东成户人士五夫”,其妻子名“沙”,两个女儿名为“泽若”和“伤”。据此可知,秦代A.赋役标准趋向单一 B.政府可以调配国家资源C.小农经济由此形成 D.隶书已成全国统一文字5.(2021年北京昌平二模)在甘肃发掘的悬泉置遗址,坐落在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经考古确认是汉代一座官方邮驿接待机构,在此发掘出汉简两万三千余枚。简文包括了从公元前111年至公元107年悬泉置的日常事务的丝绸之路的档案。简文的字体以隶书为主,且带有篆书的风格。这些汉简可以用于佐证汉代①通过邮驿机构管理西域

②中原与西域的交往情况③造纸技术的发明与改进

④汉字演变与发展的历程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6.(2021年浙江诸暨二模)2002年史学家孟席斯出版了《1421中国发现世界》一书,书中作者通过一些绘制于15世纪前期至16世纪前期的模糊不清的海图或地图,肯定这些地图反映的地图知识是当时欧洲人尚未掌握的一些地名标识的地方,是欧洲人没有到过的,因而他推断只有郑和的船队才具备到达这些地方并精确绘制在地图的可能,最后得出了是郑和船队发现了新大陆的结论。历史学家姚大力认为支持作者的基础极其脆弱,因为只要其中一项被否定或不能成立,结论就变得毫无意义。而且历史学家所谓的发现并不是指一般的到达,而是指到达后引起的有影响的变化。这说明A.历史事实虽然只有一个,但历史解释需要大胆合理的想象B.历史诠释需坚守客观立场,力求规避历史学家的主观认识C.历史解释包含着深层次的因果关系,并非简单的历史事实D.历史学家应以探究历史之谜为己任,敢于挑战历史的权威7.(2021年北京西城二模)中国典籍籍蕴含有中国智慧和中国精神。以下四项表述可以从史实直接推断出结论的是史实结论A孔子晚年对《诗》《书》《礼》《易》《春秋》等文献进行整理这些文献作为官学教科书,为后世所沿用B《史记》继承了《左传》《国语》作者直接评史的方法,也采用了紧扣史事夹议的方法纪传体史书的特点是“于序事中寓论断”C《齐民要术》专门记载有作奶酪的方法,以及“胡饭法”“胡炮肉”等饭菜的做法少数民族饮食文化的输入丰富了《齐民要术)的内容D沈括所著《梦溪笔谈》记载有北宋工匠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北宋时期形成了重视科技的社会风气A.A B.B C.C D.D8.(2021年浙江温州三模)西汉长安城的布局接近《考工记》所谓的“一道三涂”“面朝后市”。因之,有学者认为长安城的规划参照了《考工记》之制应为定论。但有学者据张衡《西京赋》称其规划系因地制宜,择善而从。亦有学者指出惠帝元年动工修城时尚未弛挟书之禁,且《考工记》于武帝时始出,而武帝以前儒学不彰,故长安城的布局应无参考此书之可能。就近来发掘中所见,江陵纪南城已是一门三道,长安城的驰道也无非是沿袭战国迄秦代之旧制,至于市场在北,实为形势所限。这说明A.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价值关怀并关注现实B.理解历史事物要揭示其表象背后的深层因果关系C.只有在特定的时空框架中才可能对史事有准确的理解D.运用可信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是重要的态度与方法9.(2021年湖南年长郡中学二模)司马迁在《史记》里记载黄帝采集首山的铜矿石,然后铸鼎于荆山脚下。但其他史官们则普遍认为,是禹或者他的儿子启,打开了铜鼎铸制的历史,鼎成了“华夏第一王朝”的代表,并且荣升为帝国权力的最高象征。据此可知A.司马迁的记载更符合历史事实 B.青铜铸造历史渊远流长C.文献记载须有历史学者的考证 D.青铜器的原有功能消失10.(2021年浙江绍兴二模)关于秦始皇死后皇位的继承问题,《史记》记载为胡亥“诈立”,即秦始皇弥留之际,胡亥与赵高密谋,窜通李斯篡改遗诏而立胡亥。但近年发现成书于西汉早期的竹简《赵正书》却记载了胡亥是奉秦始皇遗诏而继承皇位的。虽然《赵正书》的出现不足以否定《史记》的记载,但它提醒我们,秦代历史在西汉时期尚有多种叙述。《史记》中所见的,只是在汉帝国大一统的历史背景下“整齐百家杂语”而成的“一家之说”。这说明A.史书编纂应删选材料、考辨真伪,从而越出材料的范围,创造新的历史B.历史真相只有一个,对不同史料应持“等量齐观”“详辨而慎取”的态度C.研究历史应寻找历史现场的任何一丝遗迹,以“理解之同情”找到真相D.历史叙述是历史选择的结果,可以有多种叙述,但最终必成“一家之说”11.(2021年北京丰台二模)武王伐纣材料一出处内容《史记年周本纪》居二年,闻纣昏乱暴虐滋甚,杀王子比干,囚箕子……於是武王遍告诸侯曰:“殷有重罪,不可以不毕伐。”……(武王)陈师牧野……纣师皆倒兵以战……甲子日,纣兵败《尚书年武成》甲子日昧爽(黎明)……会于牧野,(敌)前徒倒戈……血流漂杵,一戎衣,天下大定《白虎通年礼乐》纣为恶日久,残贼天下,武王起兵,前歌后舞。克殷之后,民人大喜材料二

图是1976年陕西临潼出土的青铜器利簋,簋腹内底铸铭文如下:“武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辛未,王在阑师,赐有事(官职)利(人名)金,用作檀公宝尊彝。”译文大意是:周武王征伐商纣,在甲子那天岁星(木星)正当其位的早晨灭亡了商。辛未那天,武王在军队驻地赏赐青铜给随从武王参加战争的利。利觉得很荣耀,为此铸造了这个青铜簋以作纪念。材料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