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预测】语言运用新题型-错别字_第1页
【高考预测】语言运用新题型-错别字_第2页
【高考预测】语言运用新题型-错别字_第3页
【高考预测】语言运用新题型-错别字_第4页
【高考预测】语言运用新题型-错别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预测】语言运用新题型----错别字错别字考查概述一、错别字考查的历史背景错别字考查曾是高考语文试卷中的经典题型,尤其在2007年及以前,几乎每年都会出现。其考查形式多为给出四组词语,要求考生找出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或者指出有错别字的一项。这种题型旨在考查学生对汉字书写的准确性,尤其是对常见错别字的辨识能力。然而,自2008年起,错别字题型在高考中逐渐消失。这一变化与当时的社会背景密切相关。随着电脑的普及,学生的日常书写机会大幅减少,手写汉字的频率降低,导致学生对汉字书写的重视程度下降。此外,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大量的网络用语和错别字现象,进一步削弱了学生对规范汉字书写的敏感度。二、错别字考查的现实需求尽管错别字题型在高考中消失了18年,但现实中的错别字问题却并未随之消失,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近年来,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错别字现象在网络上随处可见,甚至在一些正式场合也屡见不鲜。这种现象不仅影响了汉语的规范性,也对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产生了负面影响。在此背景下,恢复错别字考查显得尤为必要。首先,错别字考查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汉字书写的重视程度。通过考试的形式,学生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书写习惯,减少错别字的使用。其次,错别字考查有助于强化学生的语言基础。汉字是汉语的基础,掌握正确的汉字书写是语文学习的前提。通过考查错别字,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汉字的正确用法,提升语言表达能力。三、2025年适应性测试中的错别字题型《中国考试》1月3日发布的《2025年高考综合改革适应性测试语文试题评析》中涉及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义务教育统编语文教材编修委员会主任王立军一篇文章,详细分析了考错别字题的来龙去脉。这种新题型的出现,标志着错别字考查从单纯的词语辨识转向了语境化的综合考查。这种变化符合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精神,体现了语文教育“强基固本”的理念。四、错别字考查回归的可能性基于以上分析,2025年高考语文试卷中错别字考查回归的可能性较大。以下是几个支持这一观点的理由:1.适应性测试的信号意义2025年高考综合改革适应性测试是对新高考的模拟演练,其命题方向往往预示着未来高考的趋势。如果2025年高考语文试卷不打算恢复错别字考查,适应性测试中就不应出现这一题型。因此,适应性测试中的错别字题型可以被视为高考语文试卷改革的一个强烈信号。2.错别字现象的普遍性随着电脑和互联网的普及,错别字现象在社会中愈发普遍。尤其是在网络环境中,错别字、网络用语等现象层出不穷,严重影响了学生对规范汉字书写的认知。通过高考语文试卷中的错别字考查,可以有效引导学生重视汉字书写的规范性,提升他们的语言素养。3.题型变化的趋势与以往的错别字题型相比,2025年适应性测试中的错别字考查更加注重语境化的应用。这种变化符合当前语文教育改革的趋势,即从单纯的知识考查转向综合能力的考查。因此,未来的错别字题型可能会继续沿用这种语境化的考查方式,而非简单地回归到过去的词语辨识题型。4.高考命题的渐变过程高考命题的变革通常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非一蹴而就。2025年高考语文试卷中错别字考查的回归,可能会先从部分试卷开始试点,而非全国范围内同时推行。例如,全国新课标卷可能会率先引入错别字题型,而自主命题地区则可能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调整。五、错别字考查形式1.考查范围: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现代”二字说明不会涉及古汉语中的通假字、异体字和繁体字等特殊字形。“常用”二字限定了考查范围不会超出2500个常用字和1000个次常用字,“规范”二字是指明文规定的书写标准。2.考查对象:指“现代常用规范汉字”中的同音字,形近字和同音形近字,一般不会涉及生偏的难认字。【高考预测】1.主要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考查,考查对象主要是“三常字”,即常见字、常用字、常混字;考查的重点是同音字、形近字。2.为了增加试题区分度,形式一是“没有错别字的一组”,二是将字形的考查放在具体语境中辨析。3.字形考查仍会以单选题的形式出现。题型不会出现太大的变化,其考查的内容将会集中在“别字”上。因此,“别字”应作为重点关注。4.未来的发展趋势,为压缩试卷题量,又将会将字音和字形结合在一起进行考查的题型,将会受到命题者的青睐。【重点、难点剖析】一、同音致误字音辨识法,即通过朗读发现书写错误的一种方法。当然,这要求同学们平时就要读准字音(包括声调),这样才能准确找出错别字。例如:①编篡(纂)“纂”读zuǎn,“篡”读cuàn。②渲(宣)泄“宣”读xuān,“渲”读xuàn。③祟(崇)山峻岭“崇”读chóng,“祟”读suì。(注:括号内为正确字形。下同)这种方法用在形近音异字的辨析上非常有效。读音相近或相同的一组字叫做音近(同)字。它可分为四类。①音近(同)形异字,即读音相近或相同、形状不同的字。这些字由于读音相近或相同,在实际运用中往往因为张冠李戴,导致失误;另外,由于读音相同,造成事实上的生造词语。例如,把“迄今”写成“讫今”、“部署”写成“布署”、“殴打”写成“欧打”、“渡过难关”写成“度过难关”等。②音近(同)形似字,即读音相近或相同、形状也相似的字。例如,“松弛-奔驰”“赔偿-陪伴”“振奋-震动”“编纂-篡改”中的“弛-驰”“赔-陪”“振-震”“纂-篡”字形相似。辨析这些字,要多在字义上下功夫。③音近(同)义近字。这类子数量不多,但在判断时难度较大。例如,“水蒸气-水蒸汽”“销毁-消毁”“寒暄-寒喧”“针砭时弊-针贬时弊”等,后者的写法都是错误的。④形音义皆相近的字。例如,“爆发-暴发”“沟通-勾通”“树立-竖立”等,这些字“音随义转。形因义异”,写法不相同,但都正确,使用时要看语言环境,语言环境不同,使用的词也不同。辨析同音字可以采用下面几种方法:1.语境辨识法语境辨识法,即借助语境来判断字形是否正确的一种方法。特别是对同音词语,只有结合语境或词语组合,才能准确而有效地找到与之匹配者。例如:①耗费功(工)力“工力”与“功力”,都表示“功夫和力量”,“功力”还表示“功效”,如“功力不佳”;而表示“某项工作所需要的人力”时,只能写作“工力”。②暴(爆)发战争“暴发”与“爆发”都有“突然发作”的意思,但使用对象不同。“暴发”指突然发财得势(如“暴发户”),或山洪暴发等;“爆发”指力量、情绪、事变突然发生,如“爆发起义”“爆发力”“爆发出阵阵掌声”。这种方法适用于辨析同音词,特别是辨析一组词语或一句话中的同音词。2.结构分析法结构分析法,即给词语划分结构,借助词语的结构特点以及词语中相关汉字的词性、语义,来判断用字是否正确的一种方法。例如:例如:(1)名门旺(望)族

“门”与“族”对应,指家族。“名”与“望”相同,指有名望的。(2)奴颜卑(婢)膝

“奴”与“婢”对应。奴颜,奴才的脸,满面谄媚相;婢膝,侍女的膝,常常下跪。指表情和动作奴才相十足,形容对人拍马讨好卑鄙无耻的样子。(3)轻歌慢(曼)舞“歌”与“舞”对应,“曼”是柔和的意思,与“轻”对应。(4)前据(倨)后恭

“前”与“后”对应,“恭”是恭敬的意思,与表示傲慢的“倨”对应。(5)插科打浑(诨)“插”与“打”都是动词,是对应的,“科”与“诨”对应。科,指古典戏曲中的表情和动作;诨,诙谐逗趣的话。“插科打诨”是指戏曲、曲艺演员在表演中穿插进去的引人发笑的动作或语言。(6)嘻(嬉)笑怒骂嬉,游戏,动词性。嘻,拟声词。因为“笑”“怒”“骂”三字都是动词,可以推断出这里应该用动词“嬉”。(7)仗义直(执)言

“仗义”是动宾结构,从词语的结构对应的角度可判断后面不应该是偏正结构的“直言”,而应该是动宾结构的“执言”。这种方法适用于辨析结构整齐的多音节词语。3.追根溯源法有许多词语,尤其是成语,或来自某种典籍,或来自寓言故事,或来自历史故事,如果不了解其出处及特定的文化内涵,容易望文生义而出错。例如:①世外桃园(源)桃源,来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指与世隔绝、老幼怡然自得的“乌托邦”。②名列前矛(茅)前茅,春秋时代楚国人行军,有人拿着茅草当旗子走在队伍的前面。现在用“名列前茅”指名次列在前茅。③默(墨)守成规墨守,《墨子·公输》中记载,墨子以善于守御而著名,后人便称善守者为“墨守”。形容因循守旧,不肯改进,含贬义。④火中取粟(栗)出自法国作家拉·封登的寓言。一只猴子和一只猫看见炉火中烤着栗子,猴子叫猫去偷,猫用爪子从火中取出几个栗子,自己脚上的毛被烧掉,栗子却都被猴子给吃了。比喻冒危险给别人出力,自己却上了大当,一无所得。也指冒险行事,使自己蒙受损失。追根溯源法适用于辨别含有典故的成语中的错别字。【特别提醒】1.形旁辨识法汉字中有80%的字是形声字。形声字的形旁表示汉字的意义类别。因而,推断形旁,明了字的意义所属,就能大致判断该字在词境或语境之中的运用正确与否,从而辨别书写的正误。例如:“沤歌英雄(讴)”和“沤心沥血(呕)”中混淆的三个字,“讴、呕、沤”,都是形声字,读音相近,字形相近,声旁相同,但形旁却完全不同。这就可以从形旁入手分辨它们:“讴”形旁是“讠”,即“言”字,表示该字与语言或话语有关,“讴歌英雄”当然需要用优美的语言歌颂杰出的英雄了。因此,“讴歌英雄”中的“讴”必须写作“讠”字旁的“讴”。“呕”的形旁是“口”,表明是和嘴有关的一个动作,即“呕吐”。“呕心沥血”指的是倾吐心血,极端劳苦,应该用“口”字旁的“呕”字。“沤”的形旁是“氵”,表明和水有关,粪肥加水经过长时间的浸泡俗称“沤肥”。因为汉字中绝大多数是形声字,所以,形旁辨识就是一种最具实效的记忆字形的方法。2.意义辨识法字义决定着汉字的正确使用。在一定的语境或词语中往往具有特定的语境氛围,需要相应意义的字“对号入座”。因而,明了字义是明辨字形正误的基础。有些字词本身含义隽永,根据意义记字形,会平添许多趣味,产生“巧记”的效果。如“融会贯通”容易写成“融汇贯通”,“融会贯通”的基本词义应该是“参合多方面的知识或道理而得到全面的透彻的领悟”,这里需要“体会”的含义,因而必须用“会”而不能用“汇”。再如“脉搏”的“搏”字,常同“膊”字混淆。如果明确了“脉搏”是指血脉跳动,是一个动作场景,而“搏”具有“跳动”的意思,正好可以和“脉搏”的词境相吻合,就会很轻松地记住“脉搏”的“搏”应是动词“搏”而不是“胳膊”义的名词“膊”。如果把词语中易错字的意义搞明白了,就会有效地避免写错。3.语境辨识法

语境辨识法,即借助语境来判断字形是否正确的一种方法。特别是对同音词语,只有结合语境或词语组合,才能准确而有效地找到与之匹配者。例如:耗费功(工)力“工力”与“功力”,都表示“功夫和力量”。“功力”还表示“功效”,如“功力不佳”;而表示“某项工作所需要的人力”时,只能写作“工力”。二、形近致误现代汉字中有很多字的形状相似,差别细微,但意义不同,这些字极易用错。如“戌”与“戍”、“崇”与“祟”、“骄”与“娇”、“躁”与“燥”等形似字,高考都曾考查过,形似字有三种情况我们应掌握。1.音同而又形似的字这类字与上节谈到的同音致误有交叉现象。如把“璧”(完璧归赵)写成“壁”;把“毖”(惩前毖后)写成“毙”;把“措”(不知所措)写成“错”;把“恻”(恻隐之心)写成“侧”,等等。这种误写,多为以常见字代次常见字,出现这种错误的原因,或者是阅读时粗心大意,忽略了两个字的区别,或者是阅读量少,造成文字积累量不足。2.单纯形似而造成误记比“锭”与“绽”,“徒”与“徙”,“茶”与“荼”,“钩”与“钓”,“刺”与“剌”,“蒿”与“篙”,“管”与“菅”,“孤”与“狐”,“块”与“玦”,“苔”与“笞”,“裁”与“栽”,等等。这类例子不胜枚举,都极易进入命题人的视野。3.由于偏旁相似,而形成误记比如“冫”“氵”不分、“礻”“衤”不分、“廴”“辶”不分之类的现象也是常见的。这类字又可分成两小类:一小类是由于误记,记成另一个字,又称别字;另一小类则是记成错字——根本没有此字。错字一般不被选入试卷作命题素材,但是在作文中由误记造成误写,仍是会影响考试成绩的。【特别提醒】1.以形辨形法

汉字形声字占80%,形声字的形旁至少能表示其意义类型。因而,据形推断是辨别书写正误的重要方法。如“燥”“躁”“澡”“噪”:形旁为“火”,就有“干燥”“燥热”的意思;形旁为“足”,就有走来走去的“烦躁”“急躁”之意;形旁为“水”,就有“洗澡”的意思;形旁为“口”,就有“噪音”“鼓噪”的意思。很多易错字都可以据此推断,例如:提纲、峻峭、赡养、瑕不掩瑜、目不暇接、珠联璧合、响彻云霄等。

2.语音辨识法

音辨法即通过朗读词语,发现词中某字的书写错误。当然,这就要求考生平时读准字音(包括声调),才能准确找出错别字。

比较典型的如“戍、戌、戊”这几个形近易混的汉字,只要记住了它们的读音,就能记住它们的字形,有时候可以利用口诀或顺口溜来记住:“点戍(shù)横戌(xū)中空戊(wù)”。还有一些词语也容易误写,如“肄业”中的“肄”易误写成“肆”,“肄”读yì,而“肆”读“sì”;“穷兵黩武”中的“黩”易误写成“赎”,“黩”读dú,而“赎”读shú。当然在具体的积累中也可以把读音相近的一些词语作简单的归类,比较记忆。比如“云蒸霞蔚”“瑕瑜互见”“闻名遐迩”“目不暇接”中的“霞”“瑕”“遐”“暇”都读xiá。3.探源辨识法有些词中的字是由当初该词形成时的特定的意义所决定的,因此,必须探究该类词的本义,才能准确记住该词。实际上,有些词尤其是一些成语的形成往往凝结着浓郁的文化风俗或附带着一个生动有趣的美丽故事,记忆该类词时不妨把这些挖掘出来,那会充满意趣的。如“再接再厉”,常有人把它写作“再接再励”,因为这个成语常用来作为鼓励人更上一层楼的话,“励”有鼓励的意思。实际上该词最早记录了古代斗鸡游戏中的一个常见的行为:为了斗鸡时自己的鸡获胜,每次接斗时,都要在磨刀石上磨磨斗鸡的嘴喙,使它嘴尖锋利,一下啄伤对方,制敌于死命。“厉”通“砺”,磨刀石的意思。由于特定含义的限定,“再接再厉”的“厉”只能写作“厉”。4.口诀辨识法

对形近字,可以把它的细微差别编成口诀,这样易记易用。比如:(1)戌戍戊戎戒横戌(xū)点戍(shù)戊(wù)中空,画个十字就念戎(rónɡ),再加一竖念戒(jiè),那才成。(2)掇缀辍啜用手拾掇房子,用线连缀裙子,用车接回辍学的孩子,用嘴啜泣伤心的日子。(3)已己巳封了一半已,堵了整个巳,不封不堵是自己。(4)相象像外貌看长相,样子是形象,照人制成像。(5)钓钧钩钓一点鱼,钧两点重,钩弯弯心。五、错别字考查回归的意义如果2025年高考语文试卷中错别字考查正式回归,其意义将不仅限于考试本身,更将对语文教育产生深远影响。1.强化汉字书写的基础地位错别字考查的回归,将重新确立汉字书写在语文学习中的基础地位。通过考试的形式,学生将更加重视汉字的正确书写,减少错别字的使用。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有助于维护汉语的规范性。2.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错别字考查不仅考查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还考查他们在具体语境中理解词语的能力。这种综合性的考查方式,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培养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3.推动语文教育的“强基固本”错别字考查的回归,体现了语文教育“强基固本”的理念。通过强化汉字书写的基础,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提升综合素养。这种教育理念的落实,将对语文教育的未来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六、结语2025年高考语文试卷中错别字考查的回归,既是对历史传统的继承,也是对现实需求的回应。通过恢复错别字考查,高考语文试卷将更加注重学生的基础能力和综合素养,推动语文教育的“强基固本”。尽管这一变化可能会带来一定的挑战,但其长远意义不容忽视。让我们拭目以待,期待2025年高考语文试卷的进一步改革与创新。附:700个常用且易写错的词语●四字词语1.一泻千里

2.一觞一咏

3.一筹莫展

4.一曝(暴)十寒5.人心惶惶

6.人心隔肚皮

7.人才辈出

8.刀光剑影9.大材小用

10.大放厥词(辞)

11.大庭广众

12.大煞风景

13.大器晚成

14.万劫不复

15.万籁俱寂

16.山清水秀17.千刀万剐

18.千岩竞秀

19.千疮百孔

20.川流不息21.义不容辞

22.飞扬跋扈

23.飞(蜚)短流长

24.开诚布公25.开源节流

26.天衣无缝

27.天理昭昭

28.天理昭彰29.天渊之别

30.无所事事

31.无稽之谈

32.无懈可击33.云谲波诡

34.支支吾吾

35.不共戴天

36.不言而喻37.不省人事

38.不寒而栗

39.中西合璧

40.中流砥柱41.毛骨悚然

42.长篇累牍

43.反复无常

44.反唇相讥(稽)

45.反躬自省

46.从中作梗

47.仓皇失措

48.分道扬镳49.文过饰非

50.文质彬彬

51.文韬武略

52.计日程功

53.心力交瘁

54.心心相印

55.心有余悸

56.心照不宣

57.引以为戒

58.以讹传讹

59.书声琅琅(朗朗)

60.水泄不通61.未雨绸缪

62.甘拜下风

63.左支右绌

64.厉兵秣马65.平心而论

66.打抱不平

67.打诨插科

68.打拱作揖69.打家劫舍

70.归真反璞

71.生死攸关

72.矢志不渝73.仗义疏财

74.乐不可支

75.饥肠辘辘

76.闪烁其词(辞)77.礼尚往来

78.毕(必)恭毕敬

79.民不聊生

80.民生凋敝81.出人头地

82.出尔反尔

83.出奇制胜

84.出类拔萃

85.加官进(晋)爵

86.发聋振聩

87.老态龙钟

88.恼羞成怒89.耳鬓厮磨

90.再接再厉

91.有恃无恐

92.死心塌地93.死有余辜

94.扬扬(洋)得意

95.同仇敌忾

96.因势利导97.岌岌可危

98.回光返照

99.回嗔作喜

100.刚愎自用101.优哉游哉

102.优柔寡断

103.自出机杼

104.名不副(符)实105.名缰利锁

106.色厉内荏

107.妄自菲薄

108.并行不悖109.汗牛充栋

110.字字珠玑

111.阪(坂)上走丸

112.阴谋诡计113.防微杜渐

114.如火如荼

115.好高骛远

116.羽扇纶巾117.纨绔子弟

118.进退维谷

119.运筹帷幄

120.声名狼藉121.声名鹊起

122.严惩不贷

123.杞人忧天

124.豆蔻年华

125.励精图治

126.折戟沉沙

127.投机倒把

128.坚忍不拔

129.坚壁清野

130.呕心沥血

131.囤积居奇

132.秀外惠中133.兵荒马乱

134.伶牙俐齿

135.身体力行

136.坐地分赃137.含辛茹苦

138.含沙射影

139.肝脑涂地

140.删繁就简141.鸠占鹊巢

142.彤云密布

143.言简意赅

144.闲情逸致

145.沧海桑田

146.没齿难忘

147.暴戾恣睢

148.鸿篇巨制149.穷途末路

150.层峦叠嶂

151.张皇失措

152.陈陈相因153.纷至沓来

154.青面獠牙

155.附赘县疣

156.直截了当157.林林总总

158.顶礼膜拜

159.披肝沥胆

160.披沙拣金161.披星戴月

162.转弯抹角

163.虎视眈眈

164.明火执仗165.明枪暗箭

166.呼天抢地

167.物极必反

168.刮目相看169.和衷共济

170.和盘托出

171.委曲求全

172.迫不及待

173.变本加厉

174.怪诞不经

175.卷帙浩繁

176.炉火纯青177.泾渭不分

178.弥天大谎

179.金碧辉煌

180.贪赃枉法181.姑妄听之

182.姗姗来迟

183.孤注一掷

184.春宵一刻185.春寒料峭

186.草菅人命

187.赳赳武夫

188.相映成趣189.要言不烦

190.指手画脚

191.按兵不动

192.按部就班

193.轻歌曼舞

194.逃之夭夭

195.独辟蹊径

196.狡兔三窟

197.昭然若揭

198.响遏行云

199.贻笑大方

200.香消玉损

201.信口开河(合)202.独树一帜

203.剑拔弩张

204.食不果腹

205.信口雌黄

206.面授机宜

207.怨天尤人

208.恃强凌弱209.哀鸿遍野

210.音容宛在

211.恻隐之心

212.前仰后合

213.语无伦次

214.神不守舍

215.战战(颤)栗栗

216.养痈成患

217.美轮美奂

218.娇生惯养

219.唉声叹气

220.大有裨益221.姹紫嫣红

222.怒不可遏

223.勇冠三军

224.绞尽脑汁

225.珠联璧合

226.膘肥体壮

227.素昧平生

228.匿迹销声

229.莫名(明)其妙230.荼毒生灵

231.真知灼见

232.格格不入

233.破釜沉舟

234.振振有词(辞)

235.捐躯殉国

236.捐躯殒首237.顿足捶胸

238.积毁销骨

239.俯首帖耳

240.倍道兼行

241.臭名昭著

242.臭味相投

243.徒子徒孙

244.狷介之士

245.桀骜不驯

246.饿殍遍野

247.病入膏肓

248.疾(嫉)恶如仇

249.旁征博引

250.海市蜃楼

251.浮想联翩

252.流连忘返253.宽宏(洪)大亮254.剜肉医疮

255.谆谆告诫

256.理屈词穷257.黄粱一梦

258.接踵而至

259.推心置腹

260.辅车相依

261.眼花缭乱

262.趾高气扬

263.略胜一筹

264.蛊惑人心265.啧啧称赞

266.唯唯诺诺

267.崭露头角

268.铤而走险269.笼络人心

270.假公济私

271.得鱼忘筌

272.得意洋洋(扬扬)

273.盘根错节

274.逸闻轶事

275.条分缕析

276.麻痹大意

277.庸庸碌碌

278.率土之滨

279.惘然若失

280.惟(唯)妙惟肖281.惊慌(惶)失措282.焕然一新

283.混为一谈

284.绿树成阴285.趋之若鹜

286.博闻强志(识)

287.煮豆燃萁

288.姗姗来迟289.落落大方

290.凿凿有据

291.量才录用

292.喋喋不休

293.筚路蓝缕

294.既往不咎

295.集思广益

296.集腋成裘297.惩一儆(警)百298.惩一戒百

299.童颜鹤发

300.不胫而走301.湮没无闻

302.温良恭俭

303.谦谦君子

304.犀牛望月

305.强弩之末

306.隔靴搔痒

307.媒妁之言

308.感恩戴德

309.雷厉风行

310.嗷嗷待哺

311.暗渡陈仓

312.蜂拥而至313.腾蛟起凤

314.新发于硎

315.新婚燕尔

316.滥竽充数

317.溢美之辞

318.缚鸡之力

319.缠绵悱恻

320.熙熙攘攘321.踉踉跄跄

322.嘘寒问暖

323.管中窥豹

324.獐头鼠目325.膏腴之地

326.瘦骨嶙峋

327.旗鼓相当

328.精兵简政

329.寥若晨星

330.嫣然一笑

331.翠消红减

332.暴躁如雷

333.墨守成(陈)规334.摩肩接踵

335.摩拳擦掌

336.嬉笑怒骂

337.嘻(嬉)皮笑脸338.戮力同心

339.颠扑不破

340.颠沛流离

341.融会贯通

342.磨刀霍霍

343.澹泊明志

344.罄竹难书345.螳臂当(挡)车346.号(嚎)啕(咷)大哭347.繁文缛节

348.豁然开朗349.鞭辟入里

350.覆水难收

351.翻来覆去

352.穷兵黩武353.幡(翻)然悔悟354.黯然神伤

355.黯然销魂

356.千里跋涉

357.明辨是非

358.易如反掌

359.成绩斐然

360.奋笔疾书

361.幅员辽阔

362.凤冠霞帔

363.意兴阑珊

364.回光返照

365.佳言懿行

366.矫揉造作

367.金榜题名

368.戡平叛乱

369.贸然从事

370.靡靡之音

371.虚无缥缈

372.明察暗访

373.布衣蔬食

374.牟取暴利

375.出其不意

376.铺张扬厉377.气急败坏

378.曲意逢迎

379.惹是生非

380.煽风点火

381.三令五申

382.稳操胜券

383.拭目以待

384.首屈一指385.长吁短叹

386.铤而走险

387.图穷匕见

388.推脱责任389.万古长青

390.置若罔闻

391.微言大义

392.关怀备至

393.知书达理

394.坐收渔利

395.耳根清净

396.踊跃报名397.影影绰绰

398.因材施教

399.一诺千金

400.一笔勾销

401.恹恹欲睡

402.心安理得

403.沆瀣一气

404.惺惺作态

405.降龙伏虎

406.无事生非

407.涨红了脸

408.行踪诡秘

409.精神涣散

410.前倨后恭

411.一副对联

412.殚精竭虑

413.风尘仆仆

414.掎角之势

415.别出心裁

416.愤世嫉俗

417.恬不知耻

418.察言观色

419.戴罪立功

420.赤膊上阵421.对簿公堂

422.无精打采

423.兴高采烈

424.酒中掺水

425.嫉贤妒能

426.一张一弛

427.签字盖戳

428.尾大不掉

429.横渡长江

430.欢度春节

431.卑躬屈膝

432.步入正轨

433.惨绝人寰

434.富丽堂皇

435.心灰意懒

436.言谈诙谐

437.不计其数

438.咄咄逼人

439.无耻谰言

440.可做蓝本441.利害得失

442.厉行节约

443.百炼成钢

444.书写潦草

445.浏览一遍

446.纰漏百出

447.一抔黄土

448.乔装打扮

449.授予奖章

450.不辨菽麦

451.辰巳午未

452.定期会晤

453.毋(无)庸置疑

454.雨声淅沥

455.瑕瑜互见

456.自顾不暇457.睡眼惺忪

458.气喘吁吁

459.申酉戌亥

460.一切就绪

461.喧宾夺主

462.绿草如茵

463.手头宽裕

464.逾期作废

465.鼓噪而进

466.动辄得咎

467.梳妆打扮

468.惴惴不安

469.鬼哭狼嚎

470.呱呱坠地

471.当仁不让

472.独当一面

●二三字词语473.谙熟

474.哀叹

475.暧昧

476.安分

477.安祥

478.安装

479.部署

480.布置

481.迸发

482.报销

483.濒临

484.憋气

485.编纂

486.白内障

487.白皙

488.百衲衣

489.斑斓

490.班师

491.报效

492.抱负

493.鞭挞

494.变卦

495.憋屈

496.屏气

497.篡夺

498.磋商

499.仓促

500.仓猝

501.苍穹

502.岔路口

503.谗言

504.嘈杂

505.拆卸

506.搀扶

507.掺和

508.婵娟

509.长坂坡

510.敞篷车

511.沉沦

512.沉湎513.船舷

514.辍学

515.慈祥

516.葱茏

517.粗犷

518.粗粝

519.砥砺

520.赌博521.谛听

522.陡坡

523.打鱼

524.大拇指

525.呆愣

526.稻秆

527.掂量

528.踮脚

529.玷污

530.貂蝉

531.钓竿

532.斗殴

533.兑换券

534.对峙

535.分歧

536.覆没

537.范畴

538.妨碍

539.发泄

540.砝码541.烦躁

542.蜚声

543.粉末

544.风采545.俸禄

546.辐射

547.副刊

548.姑息

549.高亢

550.观摩

551.诬告

552.瑰丽553.恪守

554.橄榄

555.干练

556.孤零零

557.雇用

558.挂钩

55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