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管理规范》_第1页
《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管理规范》_第2页
《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管理规范》_第3页
《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管理规范》_第4页
《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管理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11.020

CCSA16

45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

DB45/TXXXX—XXXX

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管理规范

AdministrationRegulationsforNCPDesignatedHospitals

(征求意见稿)

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

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45/TXXXX—XXXX

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管理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新冠肺炎定点医院管理的术语和定义、机构管理、人员管理、院区管理、医院感染管

理、物资保障。

本文件适用于广西行政区域内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的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2894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

GB3096声环境质量标准

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T10001.1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1部分:通用符号

GB/T10001.6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6部分:医疗保健符号

GB13495.1消防安全标志第1部分:标志

GB/T15566.1公共信息导向系统设置原则与要求第1部分:总则

GB/T15566.6公共信息导向系统设置原则与要求第6部分医疗场所

GB15982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GB17051二次供水设施卫生规范

GB18466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GB/T18883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GB19193疫源地消毒总则

GB/T20271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通用安全技术要求

GB/T31458医院安全技术防范系统要求

GB/T35428医院负压隔离病房环境控制要求

GB39707医疗废物处理处置污染控制标准

GB/T40248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

WS308医疗机构消防安全管理

WS/T311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WS/T312医院感染监测规范

WS/T313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WS394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

WS/T368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

WS/T367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WS/T395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学评价规范

WS/T396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消毒规范

1

DB45/TXXXX—XXXX

WS434医院电力系统运行管理

WS444医疗机构患者活动场所及坐卧设施安全要求

WS/T512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

WS/T508医院医用织物洗涤消毒技术规范

HJ421医疗废物专用包装袋、容器和警示标志标准

HJ2029医院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novelcoronaviruspneumoniatreatmenthospital

地市级以上城市指定的综合能力强、救治水平高、感染防控基础好的医院作为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

院(简称定点医院),集中收治新冠病毒感染者(包括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

“平”时Regularperiod

指疫情常态化防控时期。

“急”时Emergencyperiod

指发生本土疫情、医院采取应急响应时。

平急转换Levelemergencyconversion

“平”时满足医院正常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同时做好应急储备、日常培训、应急演练以及公共卫

生科研等相关工作;发生疫情“急”时能够快速反应,转换成为重大疫情救治基地,承担区域内危重症

患者集中救治和应急物资集中储备任务,有效提升危重症患者救治率,降低死亡率。

4机构管理

组织建设

4.1.1建立新冠肺炎定点救治专项工作领导小组

4.1.1.1宜建立由院党委统一领导的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负责疫情防控、

医疗救治、“平急转换”等工作。

4.1.1.2领导小组宜根据情况设立设综合协调组、医务组、护理组、感控组、信息上报组、支持保障

组、院区管理组、资产管理组,宜由一名副院长驻点指挥,及时落实上级和医院党委工作部署。宜由综

合协调组统筹组织领导小组各下设组别,明确工作职责,做好分工协作。

4.1.2建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工作救治专家组

2

DB45/TXXXX—XXXX

4.1.2.1应建立由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感染性疾病科、重症医学科负责人为组长的新冠肺炎疫情防

控应急工作救治专家组,组员宜由相关临床科室(包括心理科、中医科及康复医学科)、医技科室及职

能科室专家组成,负责新冠肺炎感染患者的医疗救治指导工作。

4.1.2.2专家组下设临床会诊专家组,主要由呼吸内科、感染性疾病科、儿科及重症医学高级职称医

师组成,负责新冠肺炎疑似/确诊病例的日常会诊工作。

管理制度和工作方案

4.2.1应建立如下管理制度:

——新冠肺炎疫情报告制度;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院感聚集暴发控制制度;

——医院卫生学监测制度;

——医院消毒隔离制度;

——医疗废弃物管理制度;

——工作人员健康监测制度;

——工作人员闭环管理制度;

——住院患者陪护、探视制度;

——员工健康监测管理制度;

——过渡/缓冲病房管理制度。

4.2.2应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医院腾空方案;

——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院区隔离方案;

——新冠肺炎隔离区工作人员闭环管理方案;

——新冠肺炎疫情“平急转换”管理方案;

——收治新冠肺炎可疑/疑似患者应急方案;

——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医疗救治工作方案;

——工作人员发生新冠肺炎医院感染的处置预案;

——疫情期间院区通道管控方案。

4.2.3应制定如下工作流程:

——新冠肺炎筛查与诊断工作流程;

——疑似新冠肺炎病例上报处理流程;

——新冠肺炎患者的出院标准和流程;

——新冠肺炎疑似或确诊患者死亡病例处置工作流程;

——新冠肺炎住院病历管理流程;

——收治新冠肺炎患者工作流程;

——新冠肺炎心理干预流程;

——疑似/确诊新冠肺炎患者闭环转运流程。

机构基本要求

4.3.1医院建筑设计布局合理,分区明确,应符合国家无障碍设计相关规定,符合消防、安防、总治、

应急疏散等功能要求,宜具备平战转换功能设计。

3

DB45/TXXXX—XXXX

4.3.2服务设施齐全,应考虑老、弱、孕、残障人士等特殊人群需求,应符合WS444.1(所有部分)

的规定。

4.3.3医院医疗场所环境整洁,应符合GB15982、WS/T367及WS/T512的规定。声环境应符合GB3096

相应功能区分类的规定。

4.3.4医院设有清晰醒目的标志标识,应符合GB/T10001.1和GB/T10001.6的规定,机构周边、机

构内交叉廊道等处设置导向标志,应符合GB/T15566.1和GB/T15566.6的规定。

4.3.5医院空调通风系统管理应符合WS394、WS/T395、WS/T396的规定,室内温度适宜,通风良

好,空气质量应符合GB/T18883的规定。

4.3.6医院电力系统运行管理应符合WS434的规定,

4.3.7医院生活饮用应符合GB5749的规定,二次供水设施应符合GB17051的规定。

4.3.8医院污水处理设施应符合HJ2029的规定,医院水污染物排放应符合GB18466的规定。

4.3.9医疗废物收集、转运和处理应符合《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

和GB39707的规定。

安全管理

4.4.1具有医院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及相关设备仪器,并符合GB/T31458的规定。

4.4.2医院安全标志应符合GB2894的规定,消防安全标志应符合GB13495.1的规定,消防安全管理

应符合GB/T40248与WS308的规定。消防设施应处于完好、备用状态,立火灾应急处置预案,每年组

织至少1次消防安全培训及火灾应急演练,并有记录。

4.4.3医院应严格开展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和工作流程。感染监测管理应符

合WS/T312的规定。

4.4.4医院应建立各项突发事情处置预案,24小时巡逻查岗入防止处置突发事件发生,每年应开展至

少1次应急处理能力培训和演练,并有记录。

4.4.5负压空调系统、供氧系统、负压吸引系统、给排水系统等设施设备,专人定期检测保证设施设

备处于正常运行状态,发现故障及时排除。

4.4.6医院应有信息系统故障的应急预案,信息安全应符合GB/T20271的规定。

科室设置

定点医院宜根据医院业务开展设置相关科室:

——临床科室有急诊科、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眼科、耳鼻咽喉科、重症医学科、麻醉科、

中医科、精神科、康复医学科、预防保健科、传染病科;

——医技科室有医学检验科、超声科、放射科、心电诊断科、病理科、输血科、药剂科、手术室

等;

——职能科室有党政办公室、人事科、医务部、护理部、门诊部、财务科、医院感染管理科、医

保科、审计科、信息科、后勤保障科等。

5人员管理

人员配置

5.1.1普通病区医护比应达到1:2.5,床护比应达到1:1;重症病区医护比应达到1:3,床护比应达

到1:6的要求。

4

DB45/TXXXX—XXXX

5.1.2医疗队伍应配备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感染性疾病科、中医科等专科医生和一定数量的传染病、

静脉输液治疗、康复等专科护士,有条件的配备精神心理科医生和一定数量的呼吸治疗师。按照《关于

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感控人员配备管理相关工作的通知》合理配足专职感控人员。

5.1.3可疑/疑似/确诊病区人员配置:

——按每个病区收治5名以下病例计算:至少需配备6名医生、14名护士,5名保洁人员;

——按每个病区收治5-10名病例计算:至少需配备7名医生、14名护士,8名保洁人员;

——按照收治10-20名病例计算:至少需要配备9名医生、20名护士,11名保洁人员;

——隔离病区外勤人员按楼层配备,1人/层;同时需配备外围外勤人员1人。

5.1.4重症病区人员配置:

——收治1-2名危重症病例时,按照医生、护士4-6小时/班的要求,至少需配备7名医生,14名

护士;

——收治3名及以上病例时,至少需配备7名医生,护士按要求配备;

——保洁人员参照普通病区;

——隔离病区外勤人员至少配备1人;外围外勤人员可与疑似/普通病区共用。

5.1.5辅助检查区人员配置:至少需要配备超声科医生2名,输血科技师2人,实验室医技人员9人,

放射科技师2人,保洁4人。

人员资质

医生持有执业资格证及执业证;护士持有执业证;技师持有相应技术资格证、执业证和/或上岗证。

各梯队资质要求如下:

——医生:每个梯队至少配备1名高级职称及2名中级职称的医师,并按照高级职称:中级职称:

初级职称为1:2:3的要求进行配比,初级职称的住院医师需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护士:每个梯队至少配备1名中级职称以上的护士。普通病区初级职称护士须经规范化培训

满2年以上,重症病区护士需经过重症专科培训,经考试考核合格。

——技师:技师至少应工作满2年,并能独立开展本专业相关业务。审核医师应具有主治以上职

称。

培训及演练

5.3.1对所有医务人员定期开展感染防控、个人防护等知识和技能培训,特别是个人防护用品穿脱培

训。所有医务人员须经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

5.3.2对承担新冠肺炎医疗工作的医务人员做好病例诊治等相关业务培训,切实提高规范化诊疗水平。

6院区管理

院区出入口管理

6.1.1院区患者出入口与工作人员出入口应分开,均应设置体温监测点,标识清晰醒目。

6.1.2进入医院大门要监测体温、督促佩带口罩,对未接种疫苗者,要告知其应接种疫苗(不属于接

种对象、有禁忌或暂缓接种证明和75岁以者除外)并登记(至少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或

手机号、是否告知接种事宜等)。

6.1.3体温监测点发现发热患者(体温达37.3℃及以上)、自诉有流行病学史者应专人带到发热门诊

预检分诊点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登记等处置。

5

DB45/TXXXX—XXXX

门、急诊及发热门诊管理

6.2.1门、急诊管理

6.2.1.1在门、急诊入口处设置体温监测点和预检分诊点,标识清晰醒目。

6.2.1.2所有人员(工作人员除外)进入门急诊候诊区前,由门诊、急诊预检分诊处医务人员询问流

行病学史和疫苗接种史,填写电子(纸质)《流行病学调查表》,无流行病学史者方可候诊就医。

6.2.1.3预检分诊处实行24小时值班制,安排有经验的医务人员,配备有发热患者用的口罩、测温仪

(非接触式)、手卫生设施、医疗废物桶、疑似患者基本情况登记表、流行病学调查材料等。

6.2.1.4设门诊核酸采样点,有流行病学史患者与其他患者不同时在一个区域采样,采样地点通风良

好。

6.2.1.5在门、急诊等区域设置相对独立的缓冲区,用于对流行病学史不明确或高度怀疑且不能排除

新冠病毒感染的患者的紧急救治,并制定相关应急预案。

6.2.2发热门诊管理

6.2.2.1发热门诊应设在院区患者入口及门诊附近,按照《发热门诊设置管理规范》(国务院联防联

控机制医疗发[2021]80号)配备医疗设备。

6.2.2.2设发热患者转运专用路线或通道,预检分诊发现发热或有流行病学史患者,应专人专线引导

至发热门诊就诊。

6.2.2.3发热门诊应配备具有呼吸道传染病或感染性疾病诊疗经验的医务人员,发热门诊医师应熟练

掌握相关疾病流行病学特点、诊断标准、鉴别诊断要点、治疗原则,以及医院感染控制、消毒隔离、个

人防护和传染病报告要求等。

6.2.2.4发热门诊护士应具备一定临床经验,熟悉相关疾病护理要点,以及传染病分诊、各项护理操

作、医院感染控制、消毒隔离、个人防护等各项要求。

6.2.2.5发热门诊要24小时开诊,并严格落实首诊负责制,医务人员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患者。

6.2.2.6应对因发热和相关症状在发热门诊就医的所有就诊患者进行新冠病毒核酸、血常规检测,必

要时进行胸部CT检查。

6.2.2.7发现可疑病例应立即向医院主管部门报告,立即组织院内专家组会诊,按相关要求进行登记、

隔离、报告,不得允许患者自行离院或转院。所有患者在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反馈前,均应留观。

6.2.2.8疑似或确诊病例需收治的,立即启动收治新冠肺炎可疑/疑似患者应急方案。

普通病区管理

6.3.1实行楼栋或病区门禁管理。新住院的病人和陪人查验核酸阴性报告单(72小时内有效),患者

和陪人凭手腕带或确保真实有效的陪护证明通过门禁处到病区。

6.3.2急、危、重症者及其陪人按绿色通道入院并登记(至少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科室、身份证

号、手机号、无流行病学史、核酸检测等项目),并做好个人防护。病区或医院预留过渡病房,用于安

置尚未获得核酸阴性结果的急、危、重症患者。

6.3.3病房不探视,非必要不陪护,确需陪护的,应人员相对固定,不得随意进出病区,严格限制行

进路线和活动范围。

6.3.4医院隔离区与普通区应能进行相应隔断,“平”时开放,“急”时立即隔断。

隔离病区管理

6

DB45/TXXXX—XXXX

6.4.1病区设置

6.4.1.1隔离病区应为独立病房楼,与周围建筑或公共活动场所距离不小于20米,常年处于下风处。

病房楼应有出入院区的独立通道,病房设置应符合WS/T311的规定。

6.4.1.2病区设计应满足呼吸道传染病防控要求,具备良好通风条件或空气消毒装置,空气净化消毒

装置的使用范围、使用方法、清洁要求、维护和检查应符合WS/T368的规定,不具备自然通风条件的,

应配置机械通风装置。有条件的应设置负压隔离病房,负压隔离病房环境应符合GB/T35428的规定。

6.4.1.3隔离病区应配足配齐急救、抢救、重症救治、监护、检测等仪器设备,如:呼吸机、高流量

吸氧仪、电动吸引器、心电监护仪、血气分析仪、除颤仪、可视喉镜、各种型号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管、

呼吸囊及面罩等医疗器械设备,以及必要的药品、耗材、防护物资、消毒用品和消毒器械等。每个床边

吊塔或设备带至少配备2个氧气插孔、2个空气插孔、2个吸引插孔、15个电源插孔。

6.4.1.4病房楼内宜设置普通病房、重症监护病房以及检验科、放射科(含CT室)、超声科、输血科、

手术室等医技科室,以实现闭环管理。

6.4.1.5隔离病区具备“平急转换”功能,“平”时收治普通病人,满足医院正常的医疗卫生服务需

求,“急”时立即转换为收治新冠肺炎病人的隔离病区。

6.4.1.6收治新冠肺炎病人时与非隔离病区不交叉或共用通道,应建立人流、物流、空气流的物理隔

离。

6.4.1.7收治新冠肺炎病人时隔离病区内规范设置“三区两通道”,区分污染区、潜在污染区和清洁

区,各分区之间有物理隔断,相互无交叉;潜在污染区至少设置2个缓冲间,分别为个人防护用品第一

脱卸间和第二脱卸间,缓冲间房门应彼此错开,不宜正面相对。要分别设置患者专用通道、医务人员专

用通道以及污染物品的出口,各区和通道出入口设有醒目标识。

6.4.1.8隔离病区应设置病人视频监控系统,实现语音或视频双向通讯,便于护士站远程监控,减少

被感染风险。

6.4.2人员管理

6.4.2.1院内隔离区阻断口应安排专人24小时值守,对进出人员进行身份核查,严防无关人员进入隔

离区。隔离区病房不陪护、不探视。

6.4.2.2持红色工作牌的人员为进入到隔离区,直接或间接与病人接触进行医疗护理活动的一线医务、

保洁、外勤、保安以及医疗废弃物收集、转运、处理的人员。防护级别二级或二级以上。

6.4.2.3持黄色临时工作牌的人员:临时进入到隔离区的清洁区内工作,不直接或间接接触病人或医

疗废弃物的人员,包括运送药品、防护和生活用品以及在隔离病房外部监控仪器设备的人员。防护级别

一级。

6.4.2.4持绿色工作牌的人员:只限在隔离区外活动的人员。防护级别只用带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

6.4.2.5持临时绿色工作牌,临时进入院内隔离区外与医院行政业务、后勤保障有关的外院人员以及

运送药品、医疗物资、爱心捐赠餐饮和水果等物品的人员。防护级别只用带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

6.4.3病房管理

6.4.3.1新冠肺炎病例收治

6.4.3.1.1应建立接收新冠肺炎病例、传染病疫情报告、信息登记上报(包括死亡病例)、医疗处置

及防护、紧急手术、住院病历管理等相应的工作方案。

6.4.3.1.2应建立新冠肺炎收治、诊断、会诊、上报、转科、出院、传染病爆发及聚集性症候群应急

7

DB45/TXXXX—XXXX

处置工作流程。

6.4.3.1.3所有隔离病房应禁止加床收治患者,当病区达到收治能力预警线(80%)时,应及时报告。

6.4.3.1.4新冠病毒感染者应不探视,宜不陪护。如新生儿、精神病等需要陪护的感染者,必须详细

告知陪护的风险,签署陪护知情同意书,进行个人防护培训后,方可进入隔离病房进行陪护。陪护期间

必须严格进行个人防护,每日进行自我健康监测,定期核酸检测。

6.4.3.1.5宜成立心理干预工作小组,制定患者与工作人员心理干预工作方案。

6.4.3.2病历保管要求

6.4.3.2.1新冠肺炎患者病历应有特殊识别标识,方便分类处理和存储。

6.4.3.2.2应规范书写病历,特别要求保证患者基本信息、流行病学史完整采集,患者病情变化及处

理措施应及时记录。

6.4.3.2.3应在入院记录和首次病程中对病历进行临床分型,临床分型A对应疑似病例,临床分型B

对应普通型(确诊病例),临床分型C对应重型(确诊病例),临床分型D对应危重型(确诊病例)。

6.4.3.2.4纸质病历资料的保管:对病历登记和采集保管、病历归档、病历集中消毒及环境保护等有

相关规定。病历复印应待疫情结束纸质病历归档消毒后方可进行复印,防止接触感染。应根据国家及上

级部门疫情防控政策进行相应调整。

6.4.3.3工作人员闭环管理要求

6.4.3.3.1应制定隔离区人员驻地闭环管理、感染防控管理及隔离区工作人员体检等管理方案,对进

入闭环管理的人员统一及动态管理。

6.4.3.3.2进入隔离病区的工作人员必须完成全程新冠病毒疫苗接种,上岗前进行咽拭子新冠病毒核

酸检测阴性,流行病学史无异常者方可上岗。发生本土疫情时,上岗前应完善血常规、新冠病毒抗体及

肺部CT等进一步检查。

6.4.3.3.3新到隔离病区的工作人员应经过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化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6.4.3.3.4工作人员在隔离病区减少与新冠病毒感染者及其物品非必要的接触、非必要的直接交谈,

避免与诊疗服务无关的行为。工作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应主动报告,做好风险评估、处置和跟踪工作。

6.4.3.3.5进入隔离区的工作人员原则上14天一轮换,最长不超过30天。轮换人员返岗前,经医院

统一安排隔离观察14天。

6.4.3.3.6在岗期间及隔离观察期间,必须进行自我健康监测及完成体检项目,根据要求频次定期进

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解除医学隔离观察前必须进行二次咽拭子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阴性可解除隔离,

方可返岗。

6.4.3.4患者管理

6.4.3.4.1新冠肺炎确诊或疑似患者患者不应与其他疾病患者同时收治于同一病区或同一病房楼,不

共用相同医疗区域和医疗设备,如手术室、介入室、放射设备、超声设备以及其他检查室、操作室等。

经检测为不同毒株感染的患者应分别收治于不同病区、楼层或楼栋,不共用同一组医护人员。

6.4.3.4.2疑似患者和确诊患者应当分开安置,疑似患者进行单人单间隔离。确诊的同种病原体感染

患者可分别同室安置,床间距不小于1.2米。病情较重的患者有条件时建议单间安置。

6.4.3.4.3疑似患者和确诊患者应按指定路线由专人引导经患者入口进入隔离病区。患者病情允许时,

应戴合格的医用外科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接受诊疗时非必要不摘除口罩;不影响正常诊疗的前提下,

应保持至少1米的社交距离。工作人员指导患者正确佩戴口罩、实施咳嗽礼仪和手卫生。

8

DB45/TXXXX—XXXX

6.4.3.4.4患者原则上限制在隔离病房内,减少患者的移动和转换病房,若确需离开隔离病房或隔离

区域时,应采取相应措施如佩戴医用口罩,防止造成交叉感染。

6.4.3.4.5严格陪护及探视管理,隔离期间暂停患者家属陪护及探视,相关病情由医务人员告知。患

者出院、转院时,个人物品需经消毒处理后随患者带回家。

6.4.3.4.6如患者需要转运至其他医疗机构,应使用专用救护车,有条件者可使用负压救护车。转运

人员的个人防护用品按所在区域要求选用。转运车辆消毒应按照120消杀中心规定的方式进行。

6.4.3.4.7患者遗体处置:工作人员按要求穿戴防护用品,用3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棉球或纱布填塞

患者的口、鼻、耳、肛门等所有的开放通道或创口,用双层布单包裹尸体,装入双层尸体袋中密封,通

知殡仪馆接运遗体。患者住院期间使用的个人物品进行消毒以后方可由家属带回家。

7医院感染管理

组织管理

7.1.1应建立医院感染管理三级网络,充分发挥各级作用,落实部门职责。

7.1.2应由医院主要负责人直接分管医院感染防控工作,担任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统一指

挥、调度、决策工作。

7.1.3医院感染管理科对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管理项目进行总体监控,负责医院感染管理、防控和指

导工作。根据文件及制度的要求配足配齐感控专职人员,提高专业技能,并有计划地培养感控兼职人员。

7.1.4建立和完善新冠肺炎感染防控制度和预警机制,建立感控工作制度应包括但不限于: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医院感染病例监测及报告制度;

——院感聚集暴发控制制度;

——卫生学监测制度;

——消毒隔离制度;

——多重耐药菌监测与防控制度;

——医疗废物及污水管理制度;

——医用织物管理制度;

——感控风险评估制度;

——侵入性操作感染防控制度;

——医院感染知识教育培训制度;

——医院感染防控安全督查制度;

——工作人员健康监测制度;

——工作人员闭环管理制度。

7.1.5落实标准预防,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针对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学特点和传播途径,采取飞沫隔

离、接触隔离和空气隔离等针对性综合防控措施。

7.1.6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每月至少召开一次感控专题会议。发生本土聚集性疫情时,每周至少召

开一次感控专题会议。医院收治确诊/疑似病例期间,应每日向分管医院感染防控工作的医院主要负责

人汇报院感防控工作情况。

工作人员管理

7.2.1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医务人员手卫生应符合WS/T313的规定。

9

DB45/TXXXX—XXXX

7.2.2根据暴露风险和开展的诊疗操作,正确合理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确保工作人员个人防护到位,

避免防护不足或过度防护。个人防护用品的选用原则和穿脱流程应符合WS/T311的规定。

7.2.3工作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应立即按流程进行紧急处置,并报告病区负责人及医院感染管理科。院

感科评估暴露风险,指导下一步处置及观察方案。高风险暴露应按密切接触者进行隔离医学观察,主动

开展健康监测。

7.2.4隔离病区与非隔离病区不共用同一批工作人员,隔离病区所有工作人员实行严格闭环管理。工

作人员应经过感染防控、个人防护等知识和技能培训,熟练掌握个人防护用品穿脱和隔离病区工作流程,

考核合格后才能进入隔离病区工作。

院区管理

7.3.1应建立医院感染防控措施质控督导机制,成立由感控、医务、护理、临床等部门人员组成的督

导员队伍,制定督查细则及评估整改表格。

7.3.2医院感染监测应符合WS/T312的规定,定期进行内环境卫生学监测,包括空气、治疗用水、消

毒剂、消毒物品、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等。

7.3.3制定医院内重点部门环境新冠病毒核酸的定期检测方案,疫情结束后,应规范进行疫源地消毒

并符合GB19193的规定,消毒后对环境进行卫生学检测及新冠病毒核酸检测。

7.3.4院区医疗器械、器具、物体表面、地面和空气等的清洁与消毒,消毒隔离管理应符合WS/T367、

WS/T368、WS/T512的规定。

7.3.5隔离病房应严格按要求做好日常清洁消毒,隔离病房的患者出院、转院后,应规范实施终末消

毒,应符合GB19193的规定,消毒后对病室内高频接触物品进行新冠病毒核酸的检测。

7.3.6医疗废物管理应严格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对院区的

医疗废物进行处置和管理。医疗废物专用包装袋、容器和警示标志应符合HJ421的规定,医疗废物处

理处置污染控制应符合GB39707的规定。

7.3.7医院医用织物洗涤消毒应符合WS/T508的规定。

7.3.8医疗污水应加强杀菌消毒,采取有效措施,确保达标排放;禁止污水直接排放或处理未达标排

放。不得将固体传染性废物、各种化学废液弃置和倾倒排入下水道。严格监管疫情期间医疗污水处理和

消毒工作。

人员培训

7.4.1持续开展全员感染防控培训。覆盖全体医务人员、管理人员、工勤人员如保安、外勤、保洁等,

医务人员应熟练掌握新冠病毒感染的防控知识与技能,所有人员应掌握标准预防要求,落实基础感染防

控措施。

7.4.2针对不同岗位特点开展感染防控制度与相关知识的培训,包括但不限于手卫生、消毒与隔离、

防护用品穿戴、职业暴露、医疗废物处置、国家发布的相关文件等,并组织培训效果考核。

7.4.3对发热门诊、急诊科、感染性疾病科、呼吸科、口腔科、耳鼻喉科、重症医学科、内镜室、血

液透析中心(室)、CT检查室、核酸检测实验室、手术部(室)等感染高风险科室、部门或岗位开展

针对性培训。

7.4.4对进入隔离病区的全体工作人员应进行上岗前培训,包括医生、护士、技师、护工、外勤、保

洁、保安、第三方工作人员等,增强工作人员感防控意识,重点培训个人防护用品穿脱、隔离病区工作

流程路线、疫情相关文件要求及技术指南等。培训后进行现场考核,考核合格方可上岗。

10

DB45/TXXXX—XXXX

8物资保障

应设立防护物资管理部门,负责防护物资保管,物资发放,物资使用管理等工作。

应建立新冠肺炎救治药品清单,实行动态管理,原则上储备量要满足医疗机构30天满负荷运转的

需求。

生命急救类医疗设备、电子类医疗设备常用维修配件实行零库存,医疗设备配件损坏在物资供应

链系统申购或采取配件申购单形式申购。普通医疗设备常用配件按照平均3个月维修更换配件量进行储

备。生命急救类医疗设备、电子类医疗设备常用维修配件按照病房配备设备数量的20%配备,医疗设

备配件损坏后及时更换,并适时补充库存。

11

DB45/TXXXX—XXXX

参考文献

[1]《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设置管理规范》(联防联控机制医疗发〔2021〕80号)

[2]《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感控人员配备管理相关工作的通知》

[3]《发热门诊设置管理规范》

[4]《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

[5]《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

[6]《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规范》

[7]《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务院令第376号)

[8]《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国办函〔2014〕119号)

[9]《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的通知》(国办发〔2013〕101号)

[10]《医疗和疾控机构消防安全生产工作管理指南(试行)》

[11]《医疗机构消防安全管理九项规定》

[12]《关于加强医院安全防范系统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公安部办公厅)

[13]《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1991年12月6日)

[14]《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国办函〔2014〕119号)

[15]《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医疗废物应急处置管理与技术指南(试行)》

12

广西地方标准《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管理规范》

(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一、任务来源、起草单位、主要起草人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下达2022年广西

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桂市监函〔2022〕1903号)

文件精神,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提出,广西壮族自

治区人民医院(广西医学科学院)起草的广西地方标准《新冠肺

炎定点救治医院管理规范》(项目编号:2022-1348)已获批立项。

为高质量编制广西地方标准《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管理规

范》,由起草单位成立标准编制工作组并进行如下分工:

姓名职称工作单位主要负责工作

尹东主任医师广西壮族自治区统筹标准编制工作,组织人员进行标准发

人民医院(广西医布后的宣贯培训,对标准进行详细解读。

学科学院)

钟晓刚主任医师广西壮族自治区

对标准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分析,不断对地

人民医院(广西医

方标准提出修正意见。

学科学院)

戴丽英副主任技师广西壮族自治区对标准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分析,不断对地

人民医院(广西医方标准提出修正意见。

学科学院)

欧莉梅主任医师广西壮族自治区

对标准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分析,不断对地

人民医院(广西医

方标准提出修正意见。

学科学院)

黄崇彧广西壮族自治区对标准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分析,不断对地

人民医院(广西医方标准提出修正意见。

学科学院)

1

路文盛主任医师广西壮族自治区对标准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分析,不断对地

人民医院(广西医方标准提出修正意见。

学科学院)

唐耘天主任医师广西壮族自治区对标准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分析,不断对地

人民医院(广西医方标准提出修正意见。

学科学院)

区家茵主治医师广西壮族自治区负责起草标准草案,文献资料的查询、收

人民医院(广西医集和整理工作,参与区内医院调查,协助

学科学院)项目实施。

邱小芩主任护师广西壮族自治区

对标准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分析,不断对地

人民医院(广西医

方标准提出修正意见。

学科学院)

广西壮族自治区负责起草标准草案,文献资料的查询、收

杨国锋工程师人民医院(广西医集和整理工作,参与区内医院调查,协助

学科学院)项目实施。

陈燕讲师负责起草标准草案、征求意见稿和标准编

广西壮族自治区

制说明、送审稿及编制说明的编写工作及

人民医院(广西医

征求意见会、网上征求意见的汇总修改,

学科学院)

组织人员前往区内其他医院调研讨论。

范雪娇主治医师广西壮族自治区

对标准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分析,不断对地

人民医院(广西医

方标准提出修正意见。

学科学院)

黄秋华副主任医师广西壮族自治区负责起草标准草案,文献资料的查询、收

人民医院(广西医集和整理工作,参与区内医院调查,协助

学科学院)项目实施。

李夏珀副主任护师广西壮族自治区

对标准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分析,不断对地

人民医院(广西医

方标准提出修正意见。

学科学院)

谭德军副主任技师广西壮族自治区

对标准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分析,不断对地

人民医院(广西医

方标准提出修正意见。

学科学院)

黄悦昌助理会计师广西壮族自治区

对标准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分析,不断对地

人民医院(广西医

方标准提出修正意见。

学科学院)

2

曾维平副主任技师广西壮族自治区

对标准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分析,不断对地

人民医院(广西医

方标准提出修正意见。

学科学院)

赵翔助理会计师广西壮族自治区负责起草标准草案,文献资料的查询、收

人民医院(广西医集和整理工作,参与区内医院调查,协助

学科学院)项目实施。

二、制定标准的必要性和意义

2019年底开始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呈全球性大流行,新

冠肺炎疫情持续扩散,为加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确保新冠肺炎

患者得到充分救治,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2020年

1月,自治区党委、政府决定改扩建自治区人民医院北院院区(邕

武医院)为自治区级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参照“小汤山医院”

模式,按2套方案分别建设临时应急病房和平战结合病房。新冠

肺炎定点救治医院的建设,是坚守“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宗旨

理念,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防控要求,按

照“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原则,集中资

源力量科学精准救治,确保切实提高收治率和治愈率、降低感染

率和死亡率具体措施。是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充分发挥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定信心、同舟共济、

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集中体现。

作为自治区级新冠肺炎定点收治医院,各项工作任务艰巨、

使命光荣,凸显了公立医院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巨大作用,

见证了“人民医院为人民”全力抗疫、守护健康的初心和使命担

当。自治区党委、政府,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工作组、自治区卫

生健康委等上级部门高度重视和关心定点医院的建设和发展,多

次到自治区人民医院北院院区调研慰问和检查指导疫情防控工作。

3

作为“平急结合”医院,自治区人民医院北院院区不仅缓解了南

宁西北片区卫生资源不足的问题,满足了人民群众的医疗需求,

更重要的是贯彻落实国家应对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平急结合、

长期规划”要求的具体体现,极大提高广西医疗卫生供给水平,

提升我区应对重大传染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对健全完善

重大疫情救治体系、促进全区形成分级分区分类的传染病重大疫

情医疗救治机制、构建广西卫生应急医疗服务体系具有重要的意

义。

制定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管理规范,对于贯彻落实国家建

设“平急结合”防控机制精神,进一步加强对定点救治医院疫情

防控工作的领导,指导我区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科学、有序、

精准开展疫情防控和管理工作,建立符合国家标准设置、统一的

疫情防控组织管理制度和规范化的工作流程,落实新冠肺炎防控

救治工作,科学应对未来可能暴发的重大传染病疫情提供实战经

验依据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三、主要起草过程

(一)成立标准编制工作组

广西地方标准《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管理规范》项目任务

下达后,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成立了标准编制工作组,

起草单位制定了起草编写方案与进度安排,明确任务职责,确定

工作技术路线,开展标准研制工作。具体标准编制工作由广西壮

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广西医学

科学院)组成标准编制工作组完成。

编制工作组下设2个组,分别是资料收集组、草案编写组。

4

资料收集组负责国内有关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管理文献资料的

查询、收集和整理工作。

草案编写组负责起草标准草案、征求意见稿和标准编制说明、

送审稿及编制说明的编写工作,包括后期召开征求意见会、网上

征求意见,以及标准的不断修改和完善。

(二)收集整理文献资料

标准编制工作组收集了国内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管理相关

文献资料。主要有:

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医疗救治

组)《发热门诊设置管理规范》《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设置管

理规范》(联防联控机制医疗发〔2021〕80号)

《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设置管理规范(第二版)》(联防

联控机制医疗发〔2022〕62号)

《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办公室关于印发综合医院传染病区基本

标准(试行)的通知》(桂卫办发20214号)

《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设工作方案》(发改社会〔2020〕

735号)

《广西壮族自治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

导小组指挥部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遗体处置服务工

作的通知》(桂新冠防指〔2020〕23号)

《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感控人员配备管理相关工作的通

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发〔2021〕88号)

《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2003年10月15日卫

生部令第36号发布)

5

WS394《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

WS/T396《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规范》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务院令第376号)

《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国办函〔2014〕119号)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的通知》

(国办发〔2013〕101号)

《医疗和疾控机构消防安全生产工作管理指南(试行)》(国

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

《医疗机构消防安全管理九项规定》(国家卫生健康委应急

管理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卫办发〔2020〕1号)

《关于加强医院安全防范系统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家卫生

计生委办公厅、公安部办公厅国卫办医发〔2013〕28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1991年12月6

日)

《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国办函〔2014〕119号)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医疗废物应急处置管理与技

术指南(试行)》(国家生态环境部)

(三)研讨确定标准主体内容

标准编制工作组在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研究之后,标准编

制工作组召开了标准编制会议,对标准的整体框架结构进行了研

究,并对标准的关键性内容进行了初步探讨。经研究确定,标准

的主体内容确定为术语和定义、机构管理、人员管理、院区管理、

医院感染管理、物资保障。

(四)调研,形成草案、征求意见稿

6

自治区人民医院北院院区定位为“平急结合”医院,日常满

足正常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应对突发风险等紧急时刻服从党委

政府统一调度,转换成为重大疫情救治基地,是上级党委政府规

划建设的广西唯一一个国家级重大疫情救治基地。2020年获批建

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紧急医疗救治业务综合楼,将于2024年竣工

验收。标准编制工作组主要成员对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各项管

理进行了相关研究,参与医院企业标准化编写工作,制定实施了4

项企业标准,包括Q/RMYY0216-2022《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平

急转换”组织管理》、Q/RMYY0214-2022《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

院“平急转换”医疗管理》、Q/RMYY0215-2022《新冠肺炎定点

救治医院“平急转换”医院感染管理》、Q/RMYY0213-2022《新

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平急转换”后勤保障管理》。

2021年12月-2022年2月,标准编制工作组在分析总结前期

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查阅了大量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疗机构管理

相关文献资料,结合自治区人民医院及北院院区新冠肺炎管理实

践经验,形成了标准的基本构架和内容,对主要内容进行了讨论,

并对项目各项工作进行了部署和安排。从实际需求出发,按照简

化、统一等原则,编制完成了广西地方标准《新冠肺炎定点救治

医院管理规范》草案。

2022年7月,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下

达2022年广西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桂市监函〔2022〕

1903号)精神,批准立项。

2022年8月-2023年2月,标准编制工作小组展开讨论、总

结,重点针对《发热门诊设置管理规范》《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

7

院设置管理规范》(联防联控机制医疗发〔2021〕80号)、《新

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设置管理规范(第二版)》(联防联控机制

医疗发〔2022〕62号)等政策文件进行深入解读。根据反馈意见

及前期研究成果,结合实践验证,标准编制工作组多次组织召开

座谈会,就标准文本内容进行讨论,收集标准修改意见,会后根

据座谈讨论情况对标准草案进行反复修改完善,最终形成广西地

方标准《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管理规范》(征求意见稿)及其编

制说明。

四、制定标准的原则和依据,与现行法律、法规的关系,与

有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协调情况

(一)编制原则

1.实用性原则

本标准是在充分收集相关资料和文献,分析区内新冠肺炎定

点救治医疗机构水平及管理现状,在现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广

西地方标准以及国家有关规定的基础上,结合标准编制单位经验

总结起草的。符合当前广西区内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疗机构管理

水平提升,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2.协调性原则

本标准编写过程中尊重知识产权,同时注意与新冠肺炎定点

救治医疗机构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的协调问题,标准内容与现行法

律法规、强制性标准协调一致。

3.规范性原则

本标准严格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

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要求和规定编写本标准的内容,

保证标准的编写质量。

8

4.前瞻性原则

本标准在充分考虑当前广西区内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疗机构

管理水平与研究进展情况,兼顾未来广西区内新冠肺炎定点救治

医疗机构管理水平提升和管理需要,标准条款规定的主要内容尽

可能与我国现有水平相一致,避免起点、要求过低或过高,在标

准中还体现了个别特色性、前瞻性和先进性条款,作为对提升广

西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疗机构管理水平的指导。

(二)编制依据

本标准严格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

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则起草,标准主要内容参考

《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设置管理规范》等政策文件及标准,结

合起草单位多年的管理和医疗救治经验总结进行起草。

(三)与现行法律、法规的关系,与有关国家标准、行业标

准的协调情况

本标准与相关法律法规、强制性标准协调一致,无冲突。

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设置有其特殊要求,经查阅,目前国

内外无与此相关的标准化文件出台,有专项标准,无新冠肺炎定

点医院管理标准。因此有必要根据我区的实际情况研制广西地方

标准《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管理规范》,填补新冠肺炎定点救

治医院管理系统性、完整性的空白,运用标准化手段指导、规范

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的疫情防控和管理工作。

五、主要条款的说明

本标准主要章节内容为:术语和定义、机构管理、人员管理、

院区管理、医院感染管理、物资保障。标准主要内容及依据来源

9

说明如下:

(一)术语和定义

标准编制工作组在查阅总结了相关标准、著作、论文、期刊等文

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广西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疗机构管理实际,

对本标准所涉及的概念进行统一定义、确立术语。

1.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

根据《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设置管理规范(第二版)》(联

防联控机制医疗发〔2022〕62号)中关于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

规划布局的要求,结合自治区人民医院北院院区新冠肺炎管理工

作实际,确定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定义为:地市级以上城市指

定的综合能力强、救治水平高、感染防控基础好的医院作为新冠

肺炎定点救治医院(简称定点医院),集中收治新冠病毒感染者(包

括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

来源:《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设置管理规范(第二版)》(联防联控机制医疗发〔2022〕62号)

10

2.平急转换

根据《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设工作方案》的要求,结合

自治区人民医院北院院区实践经验,确定平急转换的定义为:“平”

时满足医院正常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同时做好应急储备、日常

培训、应急演练以及公共卫生科研等相关工作;发生疫情“急”

时能够快速反应,转换成为重大疫情救治基地,承担区域内危重

症患者集中救治和应急物资集中储备任务,有效提升危重症患者

救治率,降低死亡率。

来源:《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设工作方案》

(二)机构管理

1.组织建设

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和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工作部署,为进

一步加强对疫情防控工作的领导,全面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

身体健康,自治区人民医院北院院区作为自治区级新冠肺炎定点

收治医院,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根据以往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

11

件医疗救治经验,第一时间成立组织领导架构,建立新冠肺炎定

点救治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工作救治专家

组,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层层落实责任,全面统筹部署推进防

控救治工作开展。

2.管理制定和工作方案

根据《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办公室关于印发综合医院传染病区

基本标准(试行)的通知》(桂卫办发20214号)要求,结合自

治区人民医院北院院区实践经验,确定具体条款内容。

来源:《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办公室关于印发综合医院传染病区基本标准(试行)的通知》(桂卫办

发20214号)

3.机构基本要求

依据《GB51039-2014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GB50849-2014

传染病医院建筑设计规范》《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

与控制技术指南(第三版)》中关于医院内建筑设计布局和空调

通风系统管理等要求,结合广西医疗机构医院后勤管理工作实际,

确定具体条款内容。

12

来源:《GB51039-2014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

13

来源:《GB50849-2014传染病医院建筑设计规范》

来源:《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第三版)》

4.安全管理

依据《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第

三版)》《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设置管理规范(第二版)》(联

防联控机制医疗发〔2022〕62号)关于医院安全管理、设施条件、

物资及设备等要求,确定具体条款内容。

14

来源:《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设置管理规范(第二版)》(联防联控机制医疗发[2022]62号)

5.科室设置

根据《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设置管理规范(第二版)》(联

防联控机制医疗发〔2022〕62号)文件规定,定点医院要求综合

能力强、救治水平高及感染防控基层好,结合自治区人民医院北

院院区实践经验,确定具体条款内容。

15

来源:《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设置管理规范(第二版)》(联防联控机制医疗发[2022]62号)

(三)人员管理

根据《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设置管理规范(第二版)》(联

防联控机制医疗发〔2022〕62号)文件规定,结合自治区人民医

院北院院区实践经验,确定具体条款内容。

来源:《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设置管理规范(第二版)》(联防联控机制医疗发[2022]62号)

16

(四)院区管理

1.医院出入口管理

根据《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第

三版)》第二条、防控策略的规定,结合新冠肺炎定点医院院区

管理的实际要求进行确定。

来源:《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第三版)》

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