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绍兴市海亮重点名校2025届中考联考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浙江省绍兴市海亮重点名校2025届中考联考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浙江省绍兴市海亮重点名校2025届中考联考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浙江省绍兴市海亮重点名校2025届中考联考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浙江省绍兴市海亮重点名校2025届中考联考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省绍兴市海亮重点名校2025届中考联考生物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1、我国北方农村常把红薯贮存在地窖中,人们在进入地窖之前,往往先把一盏油灯吊入地窖中,目的是()A.为了能够看见地窖中的东西 B.测量地窖中一氧化碳的含量C.测量地窖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D.测量地窖中氧气的含量2、污染已成为世界上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全球性的大气污染主要表现在()A.酸雨、温室效应、生物入侵B.温室效应、乱砍滥伐、臭氧层破坏C.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D.臭氧层破坏、汽车尾气、塑料垃圾3、如图为神经元结构示意图,下列关于神经元说法错误的是()A.神经元就是神经细胞B.神经元包括[①]突起和[②]胞体两部分C.神经元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和传导冲动D.神经元是神经系统功能的基本单位4、根据自然选择学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田鼠打洞和夜间活动的行为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狼和鹿能迅速奔跑是两者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C.狗的牙齿坚硬,是长期磨炼的结果D.恐龙的灭绝是因为不能适应生存环境骤变的结果5、下列生殖方式中,属于有性生殖的是()A.扦插的柳枝发芽B.椒草的叶长成新的植株C.小麦用种子繁殖后代D.马铃薯的块茎长出新的植株6、“芳林新叶催陈叶”。说明植物A.能进行呼吸 B.需要营养 C.能排出体内的废物 D.能生殖7、如图是植物嫁接示意图,对该图描述正确的是()A.①是砧木,②是接穗,属于有性生殖 B.①是砧木,②是接穗,属于无性生殖C.①是接穗,②是砧木,属于有性生殖 D.①是接穗,②是砧木,属于无性生殖8、在使用显微镜观察过程中,若对光时视野黑暗,不能通过调节下列哪个结构来获得白亮的视野?()A.反光镜 B.遮光器 C.目镜 D.转换器9、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下列各项能说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A.大树底下好乘凉 B.雨露滋润禾苗壮 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D.秋风扫落叶10、视觉的形成过程中,图象和视觉的形成部位分别是()A.视网膜、视神经 B.大脑皮层、视网膜C.视网膜、大脑皮层 D.大脑皮层、视神经11、体育锻炼能够减肥的主要原因是A.增加蛋白质的消耗 B.降低人体对糖的吸收C.增加脂肪的消耗 D.降低人体的消化能力12、长期居住在威海的人不会患地方性甲状腺肿,这是因为威海(

)A.没有该传染病的传染源 B.出产的海产品中含碘丰富C.环境保护好,空气质量优良 D.经济发达,居民的营养可以得到保障13、下面能正确表示人体听觉形成过程的是()A.外界声波→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细胞)→听觉神经→大脑的听觉中枢B.外界声波→耳廓、外耳道→鼓膜→耳蜗(听觉细胞)→听小骨→听觉神经→大脑的听觉中枢C.外界声波→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听觉神经→耳蜗(听觉细胞)→大脑的听觉中枢D.外界声波→耳廓、外耳道→听小骨→鼓膜→耳蜗(听觉细胞)→听觉神经→大脑的听觉中枢14、下列关于人在吸气时膈肌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膈肌舒张,膈顶下降 B.膈肌舒张,膈顶上升C.膈肌收缩,膈顶下降 D.膈肌收缩,膈顶上升15、下列体现了细胞核、染色体、DNA之间层次关系的图表中正确的是()A. B.C. D.16、有性生殖过程中,从亲代的体细胞→生殖细胞→受精卵的过程中,染色体的数量变化是()A.2N→2N→2N B.N→N→N C.N→2N→N D.2N→N→2N17、中考即将来临,同学们心理紧张是难免的,但不宜采用的调节方法是()A.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B.把紧张的感受告诉父母C.经常服用安眠药催眠D.尽可能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18、显微镜是打开微观世界之门的钥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使用显微镜对光时,要把镜头长的物镜和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转动反光镜对准光源看到明亮的圆形视野为止B.下降镜筒时,眼睛应从侧面注视目镜C.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与黄瓜表层果肉细胞的结构完全一样D.要使视野变亮,可通过调大光圈和使用凹面镜来实现19、一对“右撇子”夫妇,生了一个“左撇子”的儿子,这种现象不属于()A.遗传B.变异C.可遗传变异D.由基因造成的20、家兔的门齿的主要功能是()A.撕裂食物B.切断和撕裂食物C.切断植物纤维D.磨碎食物21、2019年1月15日,嫦娥四号传回最新照片。照片显示嫦娥四号搭载的载荷罐内的棉花种子已经萌发,实现了人类首次月面生物生长培育实验。除棉花外,载荷罐内还搭载了油菜、马铃薯、拟南芥、酵母和果蝇五种生物。另外,罐内还提供了水、土壤、空气、光照等生长条件。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密闭的载荷罐可以看作是一个微型生态系统。其中__________是生产者,它们制造有机物,释放氧气,供罐内生物利用。作为消费者的______和分解者的______,通过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供生产者利用,从而实现了该生态系统的_________。载荷罐内萌发的棉花种子,最先突破种皮的是________。由于维持载荷罐正常工作的电池电量耗尽,罐内温度过低,导致新长出的棉花幼苗仅维持一天就死亡了,说明生物对环境适应具有________性。22、认真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资料一2019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医院陆续发现了多例有华南海鲜市场暴露史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现已证实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2020年2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在瑞士日内瓦宣布,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命名为“COVID-19”。2020年3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宣布,根据评估,世卫组织认为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可被称为全球大流行(pandemic)。资料二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3月20日09时33分在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5.9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震中周边20公里内的乡镇有曲洛乡、措果乡、加措乡,目前当地消防救援人员已携带救援装备赶往震中查看灾情。地震发生之后,在政府的组织和救援者的帮助下,当地灾民采取了一系列防疫措施:保护水源,食物煮熟后食用,消灭蚊虫,对患病者及时隔离治疗。(1)目前,新冠肺炎疫苗正在抓紧研制中,一般情况下,疫苗是用失活或减毒的_____制成的生物制品。从免疫角度看,接种的疫苗相当于_____,这种免疫过程属于_____(选填“特异性免疫”或“非特异性免疫”)。给人们接种疫苗的目的是_____。(2)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判定新冠肺炎疫情可被称为全球大流行,新冠肺炎的病原体是_____,构成传染病在灾区蔓延流行的三个环节分别是传染源、_____和易感人群。(3)新冠肺炎爆发以来,多地医用酒精、84消毒液等消毒用品短缺,人们用酒精擦拭物品,84喷洒消毒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_____。(4)医护人员在救灾过程中,发现有鲜红的血液从一伤者大腿处一股一股地喷出,极有可能是_____血管出血,因此医护人员立即在伤口的_____用止血带止血。

参考答案1、D【解析】

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详解】地窖内储存的红薯,通过呼吸作用消耗了地窖内氧气,同时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地窖内二氧化碳的浓度相对较高,氧气的浓度相对较低,利用氧气助燃的原理,先把一盏油灯用绳子吊入地窖内是看看地窖里的氧气是否充足,油灯正常燃烧说明,氧气含量正常,人可以下去;油灯灭了,说明氧气太少,人暂时不能下去。因此,人们在进入地窖之前,往往先把一盏油灯吊入地窖中,目的是测量地窖中氧气的含量。故选D。【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植物的呼吸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2、C【解析】试题分析:酸雨主要是人为地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酸性气体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造成的.酸雨的主要成分是硫酸、硝酸等.酸雨危害动植物和人的健康;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大量排放尾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臭氧层的破坏给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健康造成危害.所以全球性的大气污染主要是指: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故选C.考点:酸雨、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的破坏的成因、危害及预防.3、B【解析】

此题考查了神经元的结构就功能,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据此解答。【详解】此图是神经细胞的结构图,也叫神经元,是神经系统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图示中:①是胞体,②是树突。神经元的功能是神经元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兴奋,并能把兴奋传导到其它的神经元,神经元传导神经冲动是沿一定方向传导的,每个神经元可能有很多树突,但是只有一个轴突,树突将神经冲动传向细胞体,轴突则将冲动从细胞体传出。可见B符合题意。【点睛】神经元的结构及功能是中考的热点,注意掌握,可结合神经元的结构图来理解和记忆。4、C【解析】试题分析: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源于达尔文于1859年发表《物种起源》,其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自然选择学说与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细胞学说被恩格斯誉为十九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A、田鼠打洞和夜间活动的行为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鹿和狼各自的特征是在长期的生存斗争过程中形成的,鹿跑的不快、转弯不灵活便容易被狼吃掉,狼跑的不快就不易捕获食物(鹿),在长期的生存斗争和相互选择中,鹿和狼发展了自己的特征;C、小狗的牙齿坚硬并不是长期磨练出来的,而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恐龙由于缺乏适应环境的有利变异,在自然选择中被淘汰,导致恐龙的灭绝.因此恐龙的灭绝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考点:达尔文和自然选择学说5、C【解析】

有性生殖是指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无性生殖的关键在于没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方式。【详解】扦插的柳枝发芽、椒草的叶长成新的植株、马铃薯的块茎长出新的植株都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因此都属于无性生殖,ABD错误;小麦用种子繁殖后代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有性生殖,C正确。【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的概念和特点。6、C【解析】

生物的特征有: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详解】“芳林新叶催陈叶”意思是树林里新生的树叶催换着旧的树叶,这种生命现象说明生物体具有的特征是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故选C。【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7、D【解析】

嫁接是指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图中①是接穗,②砧木。【详解】嫁接是指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的生殖方式,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无性生殖。因此,被接上去的①芽或枝叫接穗,被接的植物②叫砧木。嫁接用的是芽或茎做接穗,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无性生殖。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嫁接的有关知识。掌握嫁接的原理是解题的关键。8、C【解析】

对光后看不到白亮的视野,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对光不正确;另一种是物镜镜头没有正对通光孔,若物镜没有对准通光孔,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即可;若是对光不正确,主要调节遮光器和反光镜,有时还需要更换低倍物镜.【详解】反光镜有平面镜和凹面镜,凹面镜能使光线汇聚,视野变亮,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遮光器上有大小不同的光圈,大光圈通过的光线多视野亮,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转动目镜,目镜的放大倍数不变,不能改变视野亮度,故该选项符合题意;转动转换器能使物镜对准通光孔,还能更换放大倍数不同的物镜,换用低倍镜视野变亮,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理解显微镜视野亮度的调节.能改变视野光线强弱的结构有反光镜、遮光器和物镜。9、A【解析】大树底下好乘凉,是大树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大气的湿度,降低温度,同时大树遮阴,也能降低温度,大树还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使树下氧气较多,因此大树下空气凉爽、湿润、清新好乘凉,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A正确;雨露滋润禾苗壮,禾苗可以吸收水分,满足树的生长需要,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水对生物的影响,B错误;“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表明环境影响生物的生长开花,C错误;秋天植物叶衰老被秋风吹落是环境中的风对生物的影响,D错误。点睛: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在沙漠上植树必须种植耐旱树种沙棘才能容易成活,若种植需水较多的水莲在很难成活。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10、C【解析】试题分析:视觉的形成在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可见,形成图像和形成视觉的部位分别是视网膜和大脑皮层。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考点:眼和视觉11、C【解析】试题分析:体育锻炼能够减肥的主要原因是增加脂肪的消耗,起到减肥效果。考点: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12、B【解析】

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物质,体内长期缺碘就会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甲状腺的发育,就会得地方性甲状腺肿,即大脖子病。国家为了预防大脖子病,在缺碘地区强制推广加碘食盐。【详解】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物质,体内长期缺碘就会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甲状腺的发育,就会得地方性甲状腺肿,即大脖子病.国家为了预防大脖子病,在缺碘地区强制推广加碘食盐.另外多吃海带、紫菜等含碘丰富的海产品,也可以预防地方性甲状腺肿.威海出产的海产品中含碘丰富,因此,长期居住在威海的人不会患地方性甲状腺肿。故选:B。【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甲状腺激素的作用及其内分泌腺分泌异常时的症状,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13、A【解析】

考点:听觉的形成过程【详解】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可见听觉的形成途径是:外界声波→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细胞)→听觉神经→大脑的听觉中枢。14、C【解析】试题分析:吸气:肋间外肌、膈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移动(膈肌顶部下降)→胸廓扩大→外界大气压力大于肺内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考点:呼吸运动。15、D【解析】

遗传信息载体的结构层次由简到繁的顺序:基因→DNA→染色体→细胞核→细胞→生物体。【详解】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的控制中心;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DNA分子为双螺旋结构,像螺旋形的梯子;DNA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叫基因。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一条染色体有一个DNA分子组成,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因此,细胞核、染色体、DNA大小关系如图:故选D【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记染色体、DNA、基因三者包含关系。16、D【解析】

染色体是细胞内具有遗传性质的物体,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所以叫染色体。染色体由蛋白质和DNA组成,是遗传物质基因的载体。正常人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3对,并有一定的形态和结构。染色体在体细胞内成对存在,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因此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详解】亲代在产生生殖细胞的过程中,成对的染色体要分开,分别进入两个生殖细胞中,因此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减少一半;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来自于精子和卵细胞,数目又恢复到亲代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如图所示:

。因此从亲代的体细胞到生殖细胞再到发育成子代的受精卵,细胞中的染色体的数量变化是2N→N→2N。D正确。【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染色体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17、C【解析】心情愉快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良好的情绪和适度的情绪反应,表示青少年的身心处于积极的健康状态。在考前,解决有些学生心理紧张的方法有三种:一、有意做点别的事情,如听音乐、看电视、打球、下棋、散步等,来分散自己的注意力,这样可以使情绪得到缓解;二、把自己心中的紧张感受向亲人或知心的朋友诉说,把积压在内心的烦恼宣泄出来,这样也会有利于身心健康;三、合理安排作息时间,按照日常习惯稍提前一些睡觉。18、D【解析】

此题可根据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分析解答。使用显微镜的具体步骤包括: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整理。【详解】A.使用显微镜对光时,要用低倍物镜即镜头短的物镜和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转动反光镜对准光源看到明亮的圆形视野为止,A错误。B.镜筒下降,使物镜慢慢接近载玻片,此时两眼要注视物镜,防止物镜压坏玻片,而不是注视目镜,B错误。C.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没有叶绿体,而黄瓜表层果肉细胞有叶绿体,所以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与黄瓜表层果肉细胞的结构不完全一样,C错误。D.显微镜视野亮度的调节:光线强时,调节小光圈、平面镜;光线弱时,调节大光圈、凹面镜。若视野太暗,要使视野变亮,应调节大光圈、凹面镜,会使视野变亮,D正确。故选D。【点睛】此题考查的是显微镜的使用方法。19、A【解析】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按照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是不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一对“右撇子”夫妇,生了一个“左撇子”的儿子是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因此是可遗传的变异。故选A。20、C【解析】家兔是草食性动物,与其食性相适应,家兔的牙齿分为门齿和臼齿,无犬齿,门齿长在上下颌的中央部分,形状像凿子,适于切断食物;臼齿长在上下颌的两侧,有宽阔的咀嚼面,适于磨碎食物;家兔的消化管很长,并且有特别发达的盲肠,消化食物的面积很大,适于消化植物纤维.故选C点睛;哺乳动物的牙齿有门齿、犬齿和臼齿的分化;门齿长在上下颌的中央部分,形状像凿子,适于切断食物;臼齿长在上下颌的两侧,有宽阔的咀嚼面,适于磨碎食物;犬齿尖锐锋利,适于撕裂肉食.21、棉花、油菜、马铃薯和拟南芥果蝇酵母物质循环胚根相对【解析】

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多条食物链彼此交错构成食物网。物质、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一般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流入下一个营养级。【详解】(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密闭的载荷罐中棉花、油菜、马铃薯、拟南芥都是生产者,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释放氧气,供给罐内生物利用。果蝇不能制造营养物质,属于消费者。酵母菌是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属于分解者,它们可以利用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供生产者所利用,实现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2)发育成熟的种子,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开始萌发。经过一系列生长过程,种子的胚根首先突破种皮,向下生长,形成主根。随着幼根的生长,胚轴逐渐在伸长,将两片子叶带出地面,子叶展开,露出胚芽。胚芽发育形成茎和叶。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