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职高专“十四五”药学类专业系列教材(第3版)药用植物识别技术全国高职高专药学类专业“十四五”系列教材(第3版)第十四章叶的内部构造1.掌握叶的形态、内部构造;2.了解叶各部分的鉴别特征。能力目标1.具有在显微镜下观察分析叶的内部构造的能力。2.能识别叶的内部构造。知识目标学习目标素质目标1.学习双子叶植物叶片的构造,植物内部结构与功能相统一,引导学生理解这些结构与外界环境相适应所形成的浑然天成的和谐美、结构美。2.利用泡状细胞引导学生体会植物生命的脆弱和壮丽,进而反观自己的生命。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下都要有强大的生存意识、生存能力,发挥自己的生命价值。叶的内部构造识别
1.掌握双子叶植物叶片的构造。2.熟悉单子叶植物叶片的构造。3.了解叶柄的构造。
第一节叶柄的构造识别叶通过叶柄与茎相连,叶柄的构造和茎的构造大致相似。横切面常呈半月形、圆形等。由表皮、皮层和维管组织三部分组成。上表皮皮层维管柱下表皮第二节
双子叶植物叶片的构造识别
一般双子叶植物叶片的上面(腹面)为深绿色,下面(背面)为淡绿色,内部构造由表皮、叶肉和叶脉三部分组成。双子叶植物叶片的构造(薄荷)1.上表皮;2.栅栏组织;3.海绵组织;4.厚角组织;5.木质部;6.形成层;7.韧皮部;8.薄壁组织;9.下表皮第二节
双子叶植物叶片的构造识别
第二节
双子叶植物叶片的构造识别
一、表皮
覆盖在整个叶片的最外层,位于腹面的为上表皮,位于背面的为下表皮。通常由一层生活细胞组成。二、叶肉
叶肉是上、下表皮之间的绿色组织的总称,常分为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两部分。三、叶脉
叶脉是叶片中的维管束,木质部位于腹面,韧皮部位于背面。在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还常具有形成层。第三节
单子叶植物叶片的构造识别
以禾本科植物叶片为例,具有表皮、叶肉和叶脉三种基本结构。单子叶植物叶片的构造(淡竹叶)1.上表皮;2.泡状细胞;3.侧脉;4.薄壁组织;5.下表皮;6.木质部;7.韧皮部;8.纤维群第三节
单子叶植物叶片的构造识别
一、表皮
表皮细胞比较规则,常为长方形和方形,细胞壁角质化。在上表皮中有一些特殊大型的薄壁细胞,称泡状细胞,横切面上略呈扇形,又有运动细胞之称。上下表皮都分布有气孔。二、叶肉
禾本科植物叶为等面叶,没有明显的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分化,有时紧接在上、下表皮内侧的叶肉细胞往往比其余的叶肉细胞排列得有规则。三、叶脉
叶脉内的维管束类型是有限外韧型维管束,与茎内的结构基本相似。较大维管束的上、下两端与上、下表皮间有厚壁组织,外有一或二层细胞组成的维管束鞘。第三节
单子叶植物叶片的构造识别
泡状细胞第三节
双子叶植物茎的次生构造识别
两面叶叶肉有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分化,栅栏组织位于上表皮的下方,且不通过主脉,海绵组织位于下表皮的上方(薄荷叶)。等面叶叶肉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外送线路安全交底课件
- 农场务工劳务合同样本
- 会计平时合同样本
- 独立Spark集群优化-全面剖析
- 公司度任务合同样本
- 个人房屋物业合同标准文本
- 中海物料制作合同样本
- 保安派驻合同标准文本
- 学校游泳课程防溺水安全工作计划
- 全球能源转型与可再生能源发展-全面剖析
- 新概念英语第三册Lesson8 课件
- DBJ∕T 13-196-2014 水泥净浆材料配合比设计与试验规程
- 江苏省2022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物理试卷
- 多个PPT精美图标13
- 蔬菜抗寒生理课件
- 【岗位管理】保利地产集团职位说明书
- PRS-761-313技术使用说明书
- 铁路建设项目施工企业信用评价办法(铁总建设〔2018〕124号)
- 鸽巢问题(例1、例2)[1]
- 完整版佛教葬礼仪式
- 【课件】第六章 模型或原型的制作课件-高中通用技术苏教版(2019)必修《技术与设计1》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