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课外古文强化训练课件研究报告_第1页
高一课外古文强化训练课件研究报告_第2页
高一课外古文强化训练课件研究报告_第3页
高一课外古文强化训练课件研究报告_第4页
高一课外古文强化训练课件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一课外古文强化训练伶官传序翻译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唉!国家兴盛与衰亡的道理,虽然说是天命(决定的),难道说不是(由于)人事(造成的)吗?推究庄宗取得天下和他失去天下的原因,就可以明白这点了。

翻译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世人传说晋王临死时,拿三枝箭赐给庄宗并且告诉他说:“梁国,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扶持而立的,契丹与我订立盟约结为兄弟,可是后来都背叛我而(去)投靠(归顺)了梁。这三件事(三个人),(是)我留下来的遗憾。(我)给你三支箭,你千万(一定)不要忘了你的父亲的遗志!”翻译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chóu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

当他用绳子绑住燕王父子,用木匣装着梁国君臣的头颅,走进祖庙,把箭交还到晋王的灵座前,并且把成功(的喜讯)(向先王)禀告,他那神情气慨,(是多么)威风(骄盛)!等到仇敌已经消灭,天下已经安定,一个人在夜里呼喊(发难),作乱的人四面响应,他慌慌张张向东出逃,还没见到乱贼,部下的兵士就纷纷逃散,君臣们你看着我,我看着你,不知到哪里去好;

翻译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到了割下头发来对天发誓,眼泪流下沾湿衣襟,又是多么衰败差劲啊!难道说是(因为)取得天下困难而失去天下容易(才象这样的)吗?或者说推究他成功与失败的迹象(原因),而都是由于人事呢?《尚书》上说:“骄傲自满会招来损害,谦虚谨慎能得到益处。”忧虑操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逸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啊。

翻译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作《伶官传》。因此当他强盛的时候,全(普)天下的豪杰,没有谁能和他抗争;等到他衰败的时候,几十个乐官围困他,就自己丧命国家灭亡,被天下人耻笑。(人生的)祸患常常是从细微的事情累积起来的,而智勇双全的人(或人的才智勇气)往往被他溺爱的事物所困扰,难道只是溺爱伶人才如此吗?于是写下了《伶官传》。

1、B(看;副词,反而,却;拜访)1、下列加点词的含义各不相同的一组是A.而皆背晋以归梁B.君臣相顾,不知所归君臣相顾,不知所归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三顾臣于草庐之中C.忧劳可以兴国D.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忠之属也,可以一战天下事有难易乎2、CP272(你的;副词,就;副词,竟然,却;副词,才;副词,才;副词,就。)2、下列各句中的“乃”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①尔其无亡乃父之志②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③今其智乃反不能及④度我至军中,公乃入⑤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⑥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A.①③B.②④C.④⑤D.①⑥3、B(①与②为状语后置,③为陈述句,④为被动句。)3、从特殊句式的角度看,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部分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②请其矢,盛以锦囊

③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④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相同C.①与②不相同,③与④相同D.①与②不相同,③与④也不相同4.C(本:推原,推究)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原:推究B.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组:丝编的绳索C.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本:本来D.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困:围困5.B[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大家认为我去一趟就(是)可以解除祸患。]5、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古今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A.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B.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shū祸C.真州逐之城门外,几彷徨死D.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6、A(A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都是介词,译为“拿,用”。B项中“其”,前一个是副词,表示祈使,相当于“应当””一定”;后一个是代词,代他(庄宗)。C项“之”,前一个是助词,译为“的”;后一个是助词,主谓间。D项“夫”,前一个是助词,用在句首,表示对某事发表议论;后一个是语气词,表示感叹。)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B尔其无忘乃父之志!方其系燕父子以组。C.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D.夫祸患常积于忽微。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7.D(D项名词活用为动词,用匣子装。A、B、C三项中加点词都是名词用作状语。)7、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活用情况不同类的一项是A.一夫夜呼,乱者四应B.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C.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D.函梁君臣之首8.B(第二段没有任何议论。)8、下列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总结了后唐庄宗李存勖xù得天下而后失天下的历史教训,阐明了国家盛衰取决于人事,“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讽谏北宋统治者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B.本文第二段语势比较平缓,有叙有议,与第一段的“盛”和“得天下”相照应,欲抑先扬,为下文张本。C.作者以“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来收束全文,着眼于历史教训,强调了“逸豫亡身”不只限于“伶人”,语重心长,意味深远。D.本文用平实的语言生动地叙说事例,深入地说明事理,语言平易近人,自然晓畅,叙事不枝不蔓,议论简明扼要,句式整齐,言简意丰,发人深省。9、A

9、下面对这两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段“世言”一词表明这一故事属于传说,不是可靠的史实。作者论史而又不据史,有失行文的慎重严肃。B.第二段可分两层。第一层写晋王赐矢授命,第二层写庄宗报仇复命。C.第三段展开议论。“可谓壮哉”“何其衰也”两句大起大落,作了强烈的对照。D.2-4段文字,前为叙事,后为议论。前面叙事欲扬先抑,为下文张本;后面议论先猛然一升,随后又陡然一降,戛然而止。10、翻译下列句子(18分)(1)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3分)译文:这三件事(三个人),(是)我留下来的遗憾。(我)给你三支箭,你千万不要忘了你的父亲的遗志!(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3分)译文:忧虑操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逸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啊。(3)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2分)译文: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相比,谁(哪一个)更厉害)?10、翻译下列句子。(18分)(1)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3)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10、(4)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译文: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5)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译文:或者说推究他成功与失败的迹象,而都是由于人事呢?

(6)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译文:(人生的)祸患常常是从细微的事情累积起来的,智勇双全的人(或人的才智勇气)往往被他溺爱的事物所困扰,难道只是溺爱伶人才如此吗?10、翻译下列句子。(18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