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浙科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965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数量特征之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的S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B.某林场中繁殖力极强的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种群密度制约C.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有可能相同D.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种群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减弱2、下图是某海洋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主要是藻类植物)固定太阳能与水深关系的曲线。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近海水域水深10米左右时,生产者的数量可能最多B.远洋水域中的绿藻、褐藻和红藻在海水中的垂直分布提高了群落对光能的利用效率C.近海水域浅水层中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的含量可能高于远洋水域浅水层D.生活在大于100m水深的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是分解者3、一个盛有池塘水的罐子可以看做一个人工生态系统,该罐子中()A.水藻的存活与否取决于罐子所处的环境B.流经浮游动物的能量大多用于其生长繁殖C.碳元素在群落内部循环流动D.消费者数量越多,生态系统稳定性越强4、某池塘中,早期藻类大量繁殖食藻浮游动物水蚤大量繁殖,藻类减少,接着又引起水蚤的减少,后期排入污水,引起部分水蚤死亡,加重了污染,导致更多水蚤死亡。关于上述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早期不属于负反馈,后期属于负反馈B.早期属于负反馈,后期不属于负反馈C.早期、后期均属于负反馈D.早期、后期均不属于负反馈5、生态位是指种群在群落中的时空位置及功能关系,它表示该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作用和重要性,物种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越强,其生态位宽度越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同一群落中;某物种的生态位很少与别的物种完全孤立。
②生态位重叠导致两物种之间竞争;竞争的结果是其中一个物种灭亡。
③某种生物的生态位越宽;在和其他物种竞争过程中,此生物的适应性越强。
④群落中不同物种的动物生态位不同,而植物由于不能运动,生态位是固定不变的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6、下列类型的群落中,以乔木为主的是()A.森林B.草原C.湖泊D.荒漠7、黑鹳是世界性珍稀鸟类之一,在中国被列为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主要以鱼类、螺类等动物性食物为主,房山区十渡被评为第二个中国黑鹳之乡。对黑鹳的保护不应包括()A.建立自然保护区为黑鹳创造免受打扰的生活环境B.提高栖息地水体富营养化程度以利于黑鹳觅食C.保护河床,维持黑鹳生活的原有生态条件D.设立保护站,加强管理和教育宣传工作8、我国古诗词蕴含着丰富的生物学道理。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更无柳絮因风起,唯有葵花向日”可体现植物的向光性B.“螟蛉有子,蜾蠃负之”可体现生物之间存在原始合作的关系C.“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可体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D.“茂林之下无丰草,大块之间无美苗”可体现光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9、稻田养殖青蛙和小龙虾是一种新的养殖技术,能够减少稻田虫害,提高水稻产量,增加农民收入,实现绿色生产。如图是某稻田部分食物网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该食物网共有6条食物链,小龙虾占有第二、第三两个营养级B.该食物网中缺少的生态系统组成成分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C.如果该生态系统中使用DDT,则这种杀虫剂在水稻和杂草中含量最高D.信息传递有利于青蛙捕捉稻飞虱,也有利于稻飞虱躲避青蛙的捕食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7题,共14分)10、下图表示在光照强度为660lx(未达到光饱和点)时(其他条件均适宜),小球藻和鱼腥藻单独培养的生长曲线;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估算小球藻的种群密度可用抽样检测法,调查出的种群密度可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及变化趋势B.混合培养有利于小球藻的繁殖,但不利于鱼腥藻的繁殖C.适当增大光照强度,鱼腥藻和小球藻单独培养时的K值可能增大D.单独培养时鱼腥藻由于不存在生存斗争,其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11、我县某乡盛产葡萄,但果园内大量废弃枝条和落叶乱堆乱放占用土地,被焚烧后污染环境。为解决此问题,乡政府建设了“生态桥”工程,将废弃物加工成有机肥后施加到果园土壤中,减轻了污染同时也提高了葡萄的产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生态桥”工程的实施,促进了果园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B.将有机肥施加到果园中,不会改变土壤微生物的组成和密度C.将废弃物加工成有机肥,实现了果树对废弃物能量的循环利用D.果园属于人工生态系统,稳定性通常高于当地自然生态系统12、如图表示某昆虫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昆虫种群数量的变化受温度和湿度的影响B.相同湿度不同温度情况下,种群的数量各不相同C.温度的变化会影响相对湿度对该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D.温度和相对湿度分别为32℃、90%时,对该昆虫种群生存比较有利13、下图甲是人工设计的生态系统图;图乙是人们绘制的在蚯蚓养殖池中加入一定量食用菌杂屑后蚯蚓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符合生态学观点的是()
A.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经过了多级利用,提高了系统总能量的利用效率B.合理使用农家肥可以提高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C.蚯蚓种群数量达到K/2值时,种内竞争最激烈D.食用菌和蚯蚓属于分解者,它们促进了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进行14、某农业生态工程的部分结构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农业生态工程以生态学原理为依据,有利于可持续发展B.该农业生态工程的核心技术是物质的良性循环技术C.为提高或恢复土壤肥力,可对农作物进行间种D.实施秸秆的多途径利用,可提高能量利用率15、如图表示某冻原生态系统中的部分食物网;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共有5条食物链,同一物种最多占有两个营养级B.图中缺少的生态系统成分是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C.该生态系统中北极狐食物来源较丰富,数量相对比较稳定D.通常食物网越复杂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越强16、下图是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图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是生产者的净光合量B.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2.6/62.8)×100%C.“未利用”能量包括未被下一营养级和分解者利用的能量D.生态平衡时,该生态系统的能量输入等于输出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5题,共10分)17、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①______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②信息的传递还能调节生物的_______,以维持___________的稳定。18、生产者——绿色植物属于第_____营养级;直接以植物为食的昆虫是_______,属于第_______营养级;次级消费者——青蛙属于第_______营养级;_______——蛇属于__________营养级;四级消费者——鹰属于第_______营养级。19、生态系统一般都包括以下四种成分:
_______:包括阳光、热能、空气、_______和无机盐等;
_______:自养生物(主要是_______);
_______:动物,包括植食性动物、________:
_______:能将动植物遗体残骸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主要是营_______和________。20、种群的数量变化有_______几种类型。21、特点:在物质循环过程中,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被生物群落______;能量流动则不同,能量在流经生态系统各营养级时,是______的,而且是_______的流动,而不是_______。评卷人得分四、实验题(共1题,共6分)22、下图表示某种群在不同条件下数量变化情况的数学模型;其中a点表示外界因素的变化。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J”型曲线出现的前提条件是______________;此种种群增长曲线在实验室条件下常见。
(2)“J”型曲线的种群增长率将______________;曲线Ⅲ与“J”型曲线相比出现的阴影部分所代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K代表________________。若a点时干旱,且干旱能抑制造成蝗虫患病的一种丝状菌的生长,则a点后蝗虫种群的数量变化为曲线________。若要抑制蝗灾,应将蝗虫种群数量控制在__________以下。评卷人得分五、综合题(共4题,共20分)23、生物量是指某一调查时刻单位面积内现存生物的有机物总量。科研人员对我国某自然保护区地震导致山体滑坡30年后;恢复群落和未受干扰的原始林群落不同植被类型的生物量进行了研究。
(1)科研人员在两个群落中随机选取多个样地,收获全部植物,按照_________分类后,测定生物量,结果如图所示。图中代表恢复群落生物量的是_______(填“S1”或“S2”)。
(2)地震导致山体滑坡后;原有植被虽不存在,但还可能存在植物的种子;可能发芽的地下茎或植物根系等,在这一基础上形成恢复群落的过程为_____演替。未受干扰的原始林群落具有较好的_______结构,有利于提高光能利用率。
(3)恢复群落植被的总生物量只有原始林群落的20%;这是由于山体滑坡后________稳定性较低,群落在短时间内难以恢复到原状。
(4)恢复群落植被不易恢复的关键限制因子是__________条件,可利用人工措施改善这一条件,帮助群落植被快速恢复。24、请回答下列有关生态学的问题:
Ⅰ;下表是某地区森林群落演替过程中部分相关量统计;试根据表中数据回答问题:
。光能漏射率(%)44.73.31.11.1生产量总初级生产量(t·hm-2·a-1)17.4355.50116.61150.81净初级生产量(t·hm-2·a-1)1.5014.523.826.026.0总生产量/总呼吸量1.091.351.261.211.21注:叶面积指数指单位土地面积上的植物叶面积。
。群落演替灌草丛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绿季风常绿阔叶林群落垂直结构层数2345叶面积指数2.486.6111.2817.76(1)该地区生物群落的演替类型属于____________;从数据上分析,在演替过程中群落物种丰富度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
(2)统计数据表明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生态系统截获光能的百分率____________,总初级生产量增多,这可能与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____________有关。
Ⅱ;某草原上生活着鹿、兔、狼和狐等生物。雄鹿有角、雌鹿无角;通常情况下这种鹿的雌雄个体分群活动(生殖季节除外)。有人提出“鹿角效应假说解释这种同性聚群现象,即一群形态相同的食草动物能迷惑捕食者,降低被捕食的风险。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草原上的雌鹿群和雄鹿群属于____________(填“不同”或“同一”)种群。
(2)为探究“鹿角效应”假说是否成立,某同学用狗(能将抛入流水池中的漂浮物叼回来)、项圈和棍棒做了如下3组实验:甲组同时向流水池中抛出2个相同项圈,乙组同时抛出2个相同棍棒,丙组则同时抛出1个项圈和1个棍棒。记录每次抛出后狗叼回第一个漂浮物的时间。若丙组平均时间__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其他两组,则实验结果支持该假说。测试时要求甲、乙、丙3组抛出项圈或棍棒的距离__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本实验中项圈或棍棒相当于该草原上的____________。25、为改善长江入海口周围湿地的环境功能;科研人员综合考虑海拔差异和人为干扰,将从入海口到防洪堤的湿地划分为如下图1所示的A;B、C、D四个区域,并进行了相关问题的研究。下图2表示B区中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请回答下列问题:
(1)湿地生态系统被称为“地球之肾”、气候调节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价值。某些湿地生态系统遭到一定程度破坏后,短时间内可以恢复原来的样貌,由此说明生态系统具有______性。
(2)图1中从入海口到防洪堤分布的种群有所不同,在空间上构成群落的______。每年丰水期时,A、B区会被水淹导致大量植物烂根死亡。当枯水期来临后,A、B区会重新露干,再次恢复植被的过程属于______演替。
(3)图2中食物网由______条食物链组成,其中昆虫幼虫、线虫类和虾蟹三类生物中生态位重叠较大的两类生物是____________。若食物网中大型食肉鱼数量减少,一段时间后该系统中鸟的种群数量会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保持稳定”)。26、某森林因火灾被烧毁;如图是火灾后该地的植物群落在恢复过程中,各类不同植物类型生物量的变化状况。回答下列问题:
(1)该植物群落恢复过程属于__________演替,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
(2)火灾后的森林能逐步恢复原状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稳定性。
(3)1974年至1975年逐渐恢复为森林生态系统,该生态系统的生态金字塔包括__________。
(4)1975年后乔木的生物量持续上升,矮灌木和草本的生物量呈下降趋势,原因是_________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D【分析】【分析】
本题围绕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重点考查种群数量变化过程中种群密度的变化以及对该种群数量的影响,认真分析各个选项,就能解答。
【详解】
种群的S型增长条件是资源和环境等条件有限;因此种群的S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A正确;老鼠的繁殖力强,但是也受到空间大小的限制,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导致个体之间的斗争加剧,因此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种群密度制约,B正确;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密度大的,种内竞争较大,增长量相对较小,密度小的,种内竞争相对较小,增长量相对较大,导致产量最终可能相同,C正确;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种群密度达到最大,个体之间的斗争最强,种群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也越强,D错误。
【点睛】
理清种群数量变化受食物、资源、空间、气候和天敌等外界因素影响,也受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以及迁入率和迁出率等内部因素影响,特别要注意种群密度增大,个体间的斗争也会加剧,从而遏制种群数量的增加。2、D【分析】【分析】
群落的垂直分层结构可以提高植物对光照的利用率;因此不同藻类在不同水层的分布使得水生植物对光照的利用率大大增加。水深达到一定程度时,光照几乎为零,进行光合作用的生产者很难继续生存,在此水层生存的生物主要是消费者和分解者,可能有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产者存在。
【详解】
A;由图表可知;在近海水域10m左右,生产者固定光能的总量最高,可以推断生产者的数量可能最多,A正确;
B;绿藻、褐藻和红藻在海水中的垂直分布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提高了对光能的利用效率,B正确;
C;根据图示可知;近海水域浅水层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要高于远洋水域浅水层固定的太阳能,因此近海水域浅水层中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的含量可能高于远洋水域浅水层,C正确;
D;生活在大于100m水深的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可以是消费者和分解者;D错误;
故选D。3、A【分析】【分析】
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前者包括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后者包括阳光、空气、水等。
【详解】
A;水藻属于自养生物;需要光照,水藻的存活与否取决于罐子所处的环境,A正确;
B;流经浮游动物的能量大多用于其呼吸散失;B错误;
C;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循环;在群落内部不能完成碳循环,C错误;
D;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要维持合适的比例;有利于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保持其稳态,并不是消费者数量越多,生态系统稳定性越强,D错误。
故选A。4、B【分析】【分析】
【详解】
负反馈是由于反馈调节作用导致作用或者效应减弱;正反馈正好相反。分析题可知:早期调节属于负反馈,反馈的作用是使藻类减少;后期调节属于正反馈,反馈的作用是污染越来越严重,B正确。
故选B。
【点睛】5、B【分析】【分析】
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生物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表征了物种对各种资源(食物;空间等)的利用以及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生态位宽度是指被一个物种所利用的各种不同资源的总和。
【详解】
①生态位是指物种利用群落中各种资源(食物;空间等)的总和;以及该物种与群落中其他物种相互关系的总和,同一群落中,某物种的生态位很少与别的物种完全孤立,①正确;
②生态位重叠导致两物种之间竞争;竞争的结果有两种,情况一是一种占优势,一种占劣势甚至灭亡;情况二是此消彼长,相互制约,②错误;
③生态位是指某种生物在群落和生态系统中的位置和状况。某种生物的生态位越宽;在和其他物种竞争过程中,此生物的适应性越强,③正确;
④群落中不同物种的植物生态位也可以改变;如某种植物的竞争者减少,则其生态位就可能发生改变,④错误。故叙述正确的是①③。
故选B。6、A【分析】【分析】
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做群落;不同类型群落的优势物种不同。
【详解】
A;森林主要以高大的乔木为主;已经演替到了相对稳定的阶段,A正确;
B;群落演替到草本植物阶段;主要以草本植物为主,B错误;
C;胡泊中的群落结构比较复杂;优势种群是浮游植物,C错误;
D;荒漠群落中;主要的植物类型是耐干旱的植物,不是乔木,D错误。
故选A。7、B【分析】【分析】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1)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就地保护是保护物种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2)易地保护:动物园;植物园。(3)利用生物技术对生物进行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如建立精子库、种子库等。(4)利用生物技术对生物进行濒危物种进行保护。如人工授精、组织培养和胚胎移植等。生物多样性锐减的原因是生物的生存环境被破坏;所以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关键是协调人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最主要的保护措施是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
【详解】
A;建立自然保护区是就地保护;是保护黑鹳最有效的保护措施,A不符合题意;
B;提高栖息地水体富营养化程度;使水体中浮游动植物大量繁殖,使水体中溶解氧减少,使更多水生动植物死亡,不利于黑鹳觅食,B符合题意;
C;保护河床;维持黑鹳生活的原有生态条件,使黑鹳的环境容纳量提高,C不符合题意;
D;设立保护站;加强管理和教育宣传工作,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D不符合题意。
故选B。8、B【分析】【分析】
种间关系:①捕食:一种生物以另外一种为食的现象;②寄生:一种生物从另一种生物的体液;组织或已消化的物质中获取营养并通常对宿主产生危害的现象;③竞争:两种或更多种生物共同利用同样的有限资源和空间而产生的相互排斥的现象;④原始合作: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时;双方都彼此受益,但分开后,各自也能独立生活;⑤互利共生:两种生物长期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
【详解】
A;“更无柳絮因风起;唯有葵花向日倾”中,“葵花向日倾”可体现植物向日葵的向光性,该现象是由于生长素分布不均造成的,A正确;
B;螟蛉是一种绿色小虫;蜾蠃是一种寄生蜂。蜾蠃常捕捉螟蛉放在窝里,产卵在他们的身体里,卵孵化后以螟蛉为食,“螟蛉有子,蜾蠃负之”体现的种间关系是捕食,B错误;
C;“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中体现了“幽草”、“黄鹂”等各有不同的生存环境,可体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C正确;
D;“茂林之下无丰草;大块之间无美苗”,说明在茂林之下草木生长不利,大土块之间苗木生长不好,充分说明光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D正确。
故选B。9、D【分析】【分析】
该图是某稻田部分食物网示意图;该食物网中有水稻→稻飞虱→青蛙;水稻→稻飞虱→小龙虾、水稻→三化螟→青蛙、水稻→三化螟→小龙虾、杂草→三化螟→青蛙、杂草→三化螟→小龙虾、杂草→小龙虾,共7条食物链。
【详解】
A;该食物网中有水稻→稻飞虱→青蛙、水稻→稻飞虱→小龙虾、水稻→三化螟→青蛙、水稻→三化螟→小龙虾、杂草→三化螟→青蛙、杂草→三化螟→小龙虾、杂草→小龙虾;共7条食物链,其中小龙虾占有第二、第三两个营养级,A错误;
B;该食物网中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缺少的生态系统组成成分是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B错误;
C;DDT会沿着食物链富集;营养级越高,其体内积累的毒素越多,若该生态系统中使用DDT,则这种杀虫剂毒素在青蛙和小龙虾中含量最高,C错误;
D;信息在生态系统内进行双向传递;有利于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如有利于捕食者(青蛙)对被捕食者(稻飞虱)进行捕捉,也有利于被捕食者(稻飞虱)躲避捕食者(青蛙)的捕食,D正确。
故选D。二、多选题(共7题,共14分)10、A:B:D【分析】【分析】
一;构建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建立数学模型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提出合理的假说→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即建立数学模型→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等,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
二;种群数量变化。
1.种群数量增长模型(1)种群的“J”型增长(2)种群的“S”型增长。
2.种群数量的波动在自然界中;有的种群能够在一段时期内维持数量的相对稳定,但是对于大多数生物的种群来说,种群数量总是在波动中。
3.种群数量的下降种群长久处于不利条件下;如遭遇人类乱捕滥杀和栖息地破坏,种群数量会出现持续性下降或急剧的下降。种群的延续需要有一定的个体数量为基础。当一个种群数量过少,种群可能会由于近亲繁殖等原因而衰退;消亡。对于那些已经低于种群延续所需的最小种群数量的物种,需要采取有效保护措施进行保护。
【详解】
A;可用抽样检测法估算小球藻种群密度;种群密度不能反映种群数量变化趋势,A错误;
B;共同培养时小球藻的藻细胞数低于单独培养时;混合培养不利于小球藻的繁殖,B错误;
C;适当增大光照强度;可以为鱼腥藻和小球藻提供充足的能量来源,单独培养时的K值可能增大,C正确;
D;单独培养时鱼腥藻个体之间存在生存斗争;D错误。
故选ABD。11、B:C:D【分析】【分析】
生态农业是指运用生态学原理;在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思想指导下,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建立起来的多层次;多功能的综合农业生产体系。生态系统中能量多级利用和物质循环再生是生态学的一条基本原理,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主要是通过食物链完成的能量转换,也是一条物质传递链,从经济上看,还是一条价值增殖量,因此,遵循这一原理就可以使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被分层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转化效率,减少环境污染。
【详解】
A;“生态桥”工程的实施;促进了果园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A正确;
B;将有机肥施加到果园中;有机肥能够作为微生物的营养,故有机肥的施入会改变土壤微生物的组成和密度,B错误;
C;将废弃物加工成有机肥;实现了果树对废弃物多级利用,而不会使能量循环利用,C错误;
D;果园属于人工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维持通常靠人的作用,物种比较单一,其稳定性不会高于当地自然生态系统,D错误;
故选BCD。12、A:C:D【分析】【分析】
分析曲线图可知;图表示的是某昆虫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自变量是温度和相对湿度,因变量是种群数量的变化,图中温度32.5°C;相对湿度为90%时,该昆虫种群数量最大。
【详解】
A;由图可知;该种群数量的变化受温度和湿度的影响,A正确;
B;相同湿度不同温度情况下;曲线纵坐标数值有时会相同,即种群的数量有时会相同,B错误;
C;同种相对湿度条件下;不同温度对应的种群数量不同,故温度的变化会影响相对湿度对该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C正确;
D;由图可知;图中温度为32.5°C、相对湿度为90%时,该昆虫种群数量最大,该条件下对该昆虫种群生存比较有利,D正确。
故选ACD。13、A:B:D【分析】【分析】
1、某一营养级(最高营养级除外)能量的去向包括:自身呼吸消耗、流向下一个营养级、被分解者分解利用、未被利用;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传递、逐级递减。
2;种群数量增长的“S”型曲线:是受限制的指数增长函数;描述食物、空间都有限,有天敌捕食;同一种生物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环境遭受破坏,K值可能会下降;而当生物生存的环境改善,K值可能会上升。
【详解】
A、分析图1人工设计的生态系统图可知,该生态系统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生态系统总能量的利用效率,A正确;
B、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农家肥被微生物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矿质元素,提高了植物光合作用效率,因此可以提高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B正确;
C、种群数量大到K值时种群数量最多,种内斗争最激烈,C错误;
D、食用菌和蚓属于分解者,分解者加速了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进行,D正确。
故选ABD。14、A:B:D【分析】【分析】
农业生态工程是应用农业生态系统中物种共生与物质再生产的原理;多种成份相互协调和促进的功能原理,以及物质和能量多层次;多途径利用和转化的原理,采用系统工程的最优化方法而设计的分层次多级别物质的农业生态系统。
【详解】
A;农业生态工程以农业生态系统中物种共生与物质循环再生的原理为依据;有利于可持续发展,A正确;
B;农业生态工程是应用农业生态系统中物种共生与物质再生产的原理;多种成份相互协调和促进的功能原理,以及物质和能量多层次、多途径利用和转化的原理,该农业生态工程的核心技术是物质的良性循环技术,B正确;
C、对农作物进行间种可充分利用光能和CO2;与提高或恢复土壤肥力无关,C错误;
D;实施秸秆的多途径利用;如作为家畜的食物或沼气池的有机原料,可提高能量利用率,D正确。
故选ABD。15、A:B:C【分析】【分析】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分解者和消费者)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物链(网):生态系统中各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形成的复杂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
【详解】
A;图中含有的食物链为:植物→雷鸟→北极狐;植物→雷鸟→狼;植物→北极狐;植物→雪兔→北极狐;植物→雪兔→狼;共5条食物链,北极狐同时占第二营养级和第三营养级,A正确;
B;图示为某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其中含有生产者和消费者,缺少的生态系统成分是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B正确;
C;该生态系统中北极狐为杂食性动物;食物来源较丰富,数量相对比较稳定,C正确;
D;通常食物网越复杂的生态系统;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因而抵抗力稳定性越强,同时恢复力稳定性往往较弱,D错误。
故选ABC。16、A:B【分析】【分析】
根据图中的信息可知;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是流经生态系统中的总能量。每一个营养级的能量流动包括能量的输入;能量传递给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未被利用的能量。
【详解】
A;生产者积累的有机物总能量是净光合量;而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是总光合量,因此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是生产者的净光合量,A错误;
B;生产者是第一营养级;植食性动物是第二营养级,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62.8/464.6)×100%,B错误;
C;未利用的能量指未被自身呼吸作用消耗、也未被下一营养级和分解者利用的能量;因此“未利用”能量包括未被下一营养级和分解者利用的能量,C正确;
D;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的一种状态;就是生态平衡,此时该生态系统的能量输入等于输出,D正确。
故选AB。三、填空题(共5题,共10分)17、略
【解析】①.生命活动②.种间关系③.生态系统18、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一初级消费者二三三级消费者四五19、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水生产者绿色植物动物肉食性动物、杂食性动物、寄生性动物分解者腐生细菌、真菌20、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增长、波动、稳定、下降21、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反复利用逐级递减单方向循环四、实验题(共1题,共6分)22、略
【分析】【分析】
本题考查种群数量增长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用文字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通过分析;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详解】
(1)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的前提条件是环境资源充足;条件适宜,无敌害等理想条件。
(2)“J”型曲线的种群增长率保持不变;曲线Ⅲ的种群数量比同期“J”型曲线的种群数量少;阴影部分表示减少量,是环境的阻力下所淘汰的个体。
(3)K代表环境容纳量,即环境条件不变时,一定环境条件下容纳的种群数量最大值。干旱能抑制造成蝗虫患病的一种丝状菌的生长,为蝗虫的生长和繁殖创造了有利条件,环境容纳量增大,a点后蝗虫种群的数量变化为曲线I。蝗虫种群密度越大,对农作物的危害越大,所以应将蝗虫种群数量控制在K2以下。
【点睛】
环境容纳量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为减少害虫的危害、降低控制害虫的成本,应该将害虫的种群数量控制在K/2以下。【解析】理想条件(环境资源充足,条件适宜,无敌害等)保持不变环境的阻力所淘汰的个体环境容纳量ⅠK2五、综合题(共4题,共20分)23、略
【分析】【分析】
本题考查群落演替的相关知识。根据题意可知,生物量可以理解为有机物的量,根据S1和S2中的生物量可以推测,S1中生物量不管在草本植被、灌木植被还是在乔木植被,都比S2中的高,说明S1群落物种丰富度高,为未受干扰的原始林群落,S2为地震导致山体滑坡30年后恢复的群落。
【详解】
(1)图示柱形图中,可以看出自变量为群落类型和群落中不同植被,因变量为生物量。故科研人员是在两个群落中随机选取多个样地,收获全部植物,按照植被类型分类后,测定生物量。恢复群落是经过山体滑坡过程,生物多样性比原始群落要低,生物量比原始群落要低,故图中代表恢复群落生物量的是S2。
(2)在原有植被虽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有保留,还可能存在植物的种子;可能发芽的地下茎或植物根系等地方发生的演替为次生演替。未受干扰的原始林群落中草本、灌木和乔木的生物量相对均较高,且草本、灌木和乔木在垂直方向上具有分层现象,有利于提高光能利用率。
(3)恢复群落植被的总生物量只有原始林群落的20%;说明恢复群落植被并不能完全恢复从前,这与山体滑坡后恢复力稳定性较低有关,故群落在短时间内难以恢复到原状。
(4)地震导致山体滑坡后;虽然土壤条件有所保留,但在很大的程度上被破坏,导致恢复群落植被不易恢复,可利用人工措施改善土壤这一条件,帮助群落植被快速恢复。
【点睛】
本题涉及的背景信息为“恢复群落和未受干扰的原始林群落”,理清原始群落和恢复群落在生物多样性和土壤条件的区别是解题关键。【解析】植被类型(或草本、灌木、乔木)S2次生垂直恢复力土壤24、略
【分析】【分析】
演替的结果是群落物种的丰富度增加随着叶面积指数的增加;生态系统光能利用率也增加,种群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特点是个体间彼此可以交配,实现基因交流,群落是指在一定空间内所有生物种群的集合体,它具有一定的结构;一定的种类构成和一定的种间相互关系,并在环境条件相似地段可以重复出现.生态系统的概念是指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在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群落与其无机环境之间,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而相互作用的一个统一整体。
【详解】
I(1)表中数据表明该地区生物群落的演替是由灌草丛开始的;因此,这种演替属于次生演替;在该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垂直结构表现出层数增多,群落物种丰富度不断增加.根据柱形图分析,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态系统的生物量逐渐增加,最终趋于稳定。
(2)生态系统的截光率=1-漏射率;因此,根据表中数据可以得出: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生态系统截获光能的百分率增大,这可能与群落中植物种类增多;分层增多有关。
Ⅱ(1)种群是生活中一定地域内的所有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合;故该草原上的雌鹿群和雄鹿群属于同一种群。
(2)为探究“鹿角效应”假说是否成立;某同学用狗(能将抛入流水池中的漂浮物叼回来);项圈和棍棒做了如下3组实验,甲组同时向流水池中抛出个相同项圈,乙组同时抛出两个相同棍棒,丙组则同时抛出一个项圈和一个棍棒,记录每次抛出后够叼回第一个漂浮物的时间,甲、乙、丙3组抛出项圈和棍棒的距离是无关变量,无关变量应该相同;若丙组平均时间小于其他两组,则实验结果支持该假说;测试时要求甲、乙、丙3组抛出项圈和棍棒的距离是无关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肉鸡养殖场租赁及品牌授权运营管理合同3篇
- 2025年度餐厅员工福利保障与保险合同3篇
- 《酒店消防》课件
- 肥料农药知识培训课件
- 《安全标准化》课件
- 专业合作伙伴快运服务协议2024版版B版
- 郑州美术学院《医用数理统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导论(环境设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高效节能供水井工程承包协议版
- 互联网行业产品经理职业培训感悟
- 附件1:上海市新增医疗服务项目价格申请受理表
- 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书-模板
- 反射疗法师理论考试复习题库汇总(含答案)
- word版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评估操作手册2023版
- GB/T 43218-2023煤炭测硫仪性能验收导则
- 可许则许-陈海量居士
- 勘察设计招标评分标准
- 化学仓应急预案
- 《铁路建设工程监理规范》基本规定
- 慢阻肺GOLD指南解读
- T-BIE 003-2023 通孔回流焊接技术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