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人教版八年级历史寒假预习 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统编版)_第1页
2025年人教版八年级历史寒假预习 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统编版)_第2页
2025年人教版八年级历史寒假预习 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统编版)_第3页
2025年人教版八年级历史寒假预习 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统编版)_第4页
2025年人教版八年级历史寒假预习 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统编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4课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学习目标1.熟悉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掌握“一五”计划期间经济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2.了解1954年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并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重点难点】重点:“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和共和国第一部宪法难点:制定“一五”计划的背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的意义。自主预习一第一个五年计划1、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由于的长期掠夺和国民政府的搜刮,以及多年战争的破坏,的经济已经濒于崩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已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但是,我国的工业水平很低,基础,而且门类不全。2.目的:有计划地进行。3.时间:年-年。4.主要任务:①集中主要力量发展__________________,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②相应地发展____________、轻工业、农业和商业。③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5.成就:数字记忆:“一、二、三、四”一大桥——1957年,长江大桥建成。二铁路——宝成铁路、鹰厦铁路三公路——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四工厂——第一汽车制造厂、鞍山钢铁公司、沈阳第一机床厂、飞机制造厂。6.意义:我国开始改变落后的面貌,向迈进。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1.时间、地点:年9月、北京。2.概况: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它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3.选举领导人:选举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朱德为副主席,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决定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4.意义: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参考答案一1.帝国主义国民党统治区薄弱2.社会主义建设3.1953-19574.重工业交通运输业5.武汉长江大桥长春沈阳6.工业社会主义工业化知识点二1.19542.社会主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3.毛泽东刘少奇4.根本政治制度易混易错1、我国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是武汉长江大桥2、一五计划的重点是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3、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4、一五计划使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5、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难点突破全国人大会议与政治协商会议的区别全国人大会议政治协商会议性质全国最高权力机关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机构职能行使国家立法权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成立1954年1949年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知识拓展一五计划取得成就的原因:(1)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高涨(2)党和政府的正确决策(3)苏联的大力援助自主检测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1.近年来,我国工业化取得辉煌成就。复兴号投入运行,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山东舰航母交付使用,北斗3号全球系统成功收官…….我国工业化起步于()A.三大改造B.“十三五”规划 C.土地改革 D.“一五”计划2.建立起自己独立的现代工业体系,是中国人寻求了一个多世纪的梦想。为实现这一“梦想”,1953年,新中国开始实施()A.第一个五年计划 B.土地改革C.推行土地承包责任制 D.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3.工业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为改变我国落后的工业面貌,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它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A.重工业 B.农业 C.商业 D.交通运输业4.如图是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立初期,苏联专家正在给中国工人讲解“吉斯-150”型汽车。这一场景出现在()A.解放战争时期 B.“一五计划”时期C.国民经济调整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5.1953年,周恩来在谈到大规模经济建设问题时说:“所谓集中主要力量,不是集中一切力量,不是要冒进;不是搞重工业,其他问题都不搞了。”周恩来讲话的主旨是()A.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 B.剖析社会主义改造的得失C.强调国民经济稳步协调发展 D.反思“大跃进”出现的问题6.“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以苏联帮助兴建的156个项目为中心,先后施工1万多个工业项目。这些项目的实施意义重大,主要表现在()A.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B.保障了土地改革的完成C.奠定了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D.标志着三大改造的结束7.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在哪一次会议上颁布的(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C.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D.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8.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毛泽东说:“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这次会议被称为“里程碑”是由于()A.土地改革取得了极大胜利 B.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C.选举产生了第一届领导班子 D.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9.20世纪20年代,毛泽东提出“人民来制定宪法”的思想:劳动人民参与立宪,把他们认为应该如何管理国家的意见集中起来,上升为国家意志。实践毛泽东这一思想的会议是()A.中共“一大” B.中共“七大”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0.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起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A.社会主义民主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从1953年开始,全国围绕苏联援建的156项工程开展全面的工业化建设。156项工程全部是重工业,尤其是国防工业。…这些新兴项目的先后投产,使中国原有工业结构巨变,也使原有工业布局明显变化,一定程度改变了旧中国重沿海、沿江地区、内地稀少的现状。——陈争平、兰日旭《中国近现代经济史教程》材料二:我国宪法的公布,是全国各族人民长期共同奋斗获得伟大胜利的一个成果。…宪法一方面总结了我们过去的奋斗,另一方面给了我们目前的奋斗以根本的法律基础。——刘少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报告》(1)依据材料一概括“一五”计划的特点。结合课本知识回答一五计划的意义。(2)据材料二回答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在哪次会议上通过并颁布的?它的颁布结束了哪一部文献的历史使命?(3)材料一、二分别代表我国20世纪50年代哪个方面的建设成就?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既不能制造汽车、飞机,也没有冶金设备、矿山设备和大型发电设备等制造业。材料二

这个计划规定……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促进农业、手工业的合作化;继续进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保证国民经济中社会主义成分的比重稳步增长。材料三

1953年1月,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以毛泽东为主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起草委员会。宪法起草委员会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完成了宪法草案初稿,在此基础上,全国又有1.5亿人参加了讨论、修改。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充分发扬民主,代表了全国人民的意志。——郭大钓《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材料一反映了建国初我国在工业方面面临怎样的状况?(2)材料二中的“计划”指什么?该“计划”的目的是什么?这个“计划”的完成对我国有何意义?(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一部什么性质的宪法?它的颁布有什么意义?

参考答案1.【答案】D【知识点】第一个五年计划【解析】1953年我国实行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1957年我国超额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的完成,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故D符合题意。2.【答案】A【知识点】第一个五年计划【解析】A.1953年,我国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故A符合题意。B.1950~1952年,进行了土地改革,排除B。C.推行土地承包责任制是从1978年开始,排除C。D.1958年,我国开展了人民公社化运动,排除D。故选A。

3.【答案】A【知识点】第一个五年计划【解析】A.据题干“工业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为改变我国落后的工业面貌,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结合所学可知,它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1953年-1957年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党和政府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化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1956年底,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中国试飞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形成了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故A正确。BCD.一五计划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故BCD错误。故选A。

4.【答案】B【知识点】第一个五年计划【解析】根据所学可知,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立建立于一五计划期间。1953年7月15日,“一五”期间的重点工程长春汽车制造厂动工修建。1956年7月13日该厂研制成功国产载重汽车,毛泽东把这种汽车命名为“解放”牌。解放牌汽车的问世,结束了我国不能生产汽车的历史。5.【答案】C【知识点】第一个五年计划【解析】1953年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我国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的基本任务应当是,首先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基础;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有步骤地促进农业、手工业的合作化,继续进行对私营工商业的改造,并正确发挥集体农业、手工业和私营工商业的作用。为了保证国民经济稳步协调发展,周恩来提到“集中主要力量,不是集中一切力量,不是要冒进;不是搞重工业,其他问题都不搞了”,故C符合题意。6.【答案】C【知识点】第一个五年计划【解析】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以苏联帮助兴建的156个项目为中心,形成了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沿海地区原有的工业基地得到加强,在华北、西北建立了一批新工业基地。从此,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奠定了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故选C。7.【答案】B【知识点】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解析】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是《共同纲领》,故排除A。B.据所学可知,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故B正确。C.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有关,故排除C。D.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统一的毛泽东思想作为全党一切工作的指针。故排除D。故选B。

8.【答案】D【解析】结合教材可知,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故选择D。9.【答案】C【知识点】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解析】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结合题干描述“人民来制定宪法”“把他们认为应该如何管理国家的意见集中起来,上升为国家意志”可知,该宪法是第一部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即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推测该会议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故选C。10.【答案】D【知识点】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解析】D.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了人民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力。故D正确。ABC.三项所述均不符合题干主旨。故选D。

11.【答案】【知识点】第一个五年计划、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