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高卷-【模拟试卷】2021-2022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考前必刷卷(安徽专用)(考试版)_第1页
拔高卷-【模拟试卷】2021-2022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考前必刷卷(安徽专用)(考试版)_第2页
拔高卷-【模拟试卷】2021-2022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考前必刷卷(安徽专用)(考试版)_第3页
拔高卷-【模拟试卷】2021-2022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考前必刷卷(安徽专用)(考试版)_第4页
拔高卷-【模拟试卷】2021-2022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考前必刷卷(安徽专用)(考试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订………………○………………线………………○………………内………………○………………装………………○………………订………………○………………线………………○………………○………………外………………○………………装………………○………………订………………○………………线………………○…学校: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PAGE1*2-11页第=PAGE1*22页………………○………………外………………○………………装………………○………………订………………○………………线………………○………………○………………外………………○………………装………………○………………订………………○………………线………………○………………○………………内………………○………………装………………○………………订………………○………………线………………○………………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第=PAGE2*2-13页第=PAGE2*24页2021-2022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考前必刷卷八年级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注意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6页,“答题卷”共6页。3.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1.默写。(10分)(1)念无与为乐者,____。(《记承天寺夜游》)(2),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3)负势竞上,_______。(《与朱元思书》)(4)_________,倚清秋。(朱敦儒《相见欢》)(5)晏殊《浣溪沙》在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蕴含着某种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失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堪称“千古奇偶”。(6)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化用古语,隐喻“想出来做官却没有途径”的句子是“____,____。”(7)《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民族文化的瑰宝。其中有不少脍炙人口的经典语句,如表达对美好爱情追求的语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各题。(11分)近年来,主旋律电影佳作不断____。从《我和我的祖国》到《我和我的父辈》,从《中国机长》到《中国医生》,从《攀登者》到《长津湖》,一大批主旋律电影的“走红”,____出观众对优秀主旋律作品的热切期待。这些作品内容不同、情节多样,却有着鲜明的共性——扎实生动的故事____,赤诚鲜明的家国情怀,丰富出色的视觉效果。而这些故事的底本、情怀的来源,正是可歌可泣的革命历史,恢弘壮阔的当代实践。这既是激荡人心的精神富矿,更是素材丰富的故事宝藏。从红色历史长河中提liàn打动人心的优秀题材,从广mào大地上找寻震撼人心的生动素材,才能让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秀主旋律电影涌现出来。(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加点字注音。(3分)恢弘__________提liàn__________广mào__________(2)依次填入上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浮现折射选材B.呈现映射素材C.涌现折射题材 D.涌现反射题材(3)文中划线句子有一处语病,请你写出修改意见。(2分)(4)有同学拟写了描绘瘦西湖风光的下联“三更画船穿藕花”,与它对仗可作上联的一项是()(3分)A.一轮红日染朝霞 B.阁外秋声蜀岭松 C.翠松万重排山岭 D.四面绿荫少红日合性学习。(14分)为了营造校园的书香氛围,我校开展了系列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完成下列任务。(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两个图表的主要信息。(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为了解决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学校决定模仿街头的读书亭,在食堂、教学楼、操场等处安置“一本亭”。“一本亭”即每个亭子在一定周期内围绕一本书设计阅读主题,不但方便,而且能引导学生深度阅读。为了让全校师主知道“一本亭”,请你根据上述材料,为“一本亭”拟一句推广语,语言简洁。(2分)_____________(3)“一本亭”推出的第一本书就是《傅雷家书》。进入“一本亭”借书读书的同学需完成知识小问答,请你也来试一试。(4分)①《傅雷家书》中父亲与儿子___(姓名)论及艺术家的修养时,提到“___”是第一把艺术的钥匙。(2分)②下面是《傅雷家书》里的一段文字,读后回答后面问题。“以演奏而论,我觉得大体很好,一气呵成。精神饱满,细腻的地方非常细腻。音色变化的确很多。我们听了都很高兴,很感动。好孩子,我真该夸奖你几句才好。回想一九五一年四月刚从昆明回沪的时期,你真是从低准中到了半山腰了。希望你从此注意整个的修养,将来一定能攀登峰顶。”写出这段文字主要表达的两层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4)(5分)①秦越人,即扁鹊,春秋战国时期名医,与_______、张仲景、李时珍并称中国古代四大名医。战国时期思想家韩非创作的一篇散文《扁鹊见蔡桓公》,此文讲述了蔡桓公_______(填一成语),最后病入骨髓致死的故事。这个成语原指隐瞒病情,害怕就医。现也比喻掩饰缺点、错误,怕听批评意见。②庄子笔下的“鹏”的这一形象对后世影响深远。请你写出两个带“鹏”字的成语:______、_______。③桂林王城东门的城楼上有一块碑匾,上书“三元及第”四个大字。这位连中解元、会元、状元的人物便是____________。二、阅读(55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22分)钢笔(邢庆杰)①那天刚上课,刘晓丽忽然带着哭腔站起来说,老师,我的钢笔不见了。②我见过刘晓丽的这支钢笔,全金属外壳,应该是全班最好的一支钢笔。据同学们说,这是刘晓丽上学期期末考了全班第一名,在供销社当主任的爸爸奖励给她的,价值十二元。这个价格,在当时是我这个代课老师一周的薪水。我用的钢笔,才一元冒头。③我走上讲台,目光威严地扫了大家一眼说,我数一二三,大家都闭上眼睛,拿了别人钢笔的同学,可以趁这个机会,将笔扔在地上。④看到大家都紧紧闭上了眼睛,我也闭上了双眼,只是留了一条缝,悄悄观察着全班同学。同学们都闭着双眼,一动也不动,有的嘴角还挂着笑容。只有吴小天,他忽然将眼睛睁开,先看了看讲台上的我,又左右看了看,犹豫了一下,又把眼睛闭上了。⑤我对吴小天的情况基本了解:他的妈妈和爸爸离婚,改嫁到邻村,爸爸再婚时,后妈是带着两个孩子嫁过来的,对吴小天基本是不管不问,还不让吴小天的亲妈来看他。⑥于是,我约谈了吴小天。吴小天又矮又瘦,头发像鸟窝,裤子的膝盖处打着补丁。他站在我面前,低着头,不时偷眼看我一下,当与我的目光相遇时,又慌乱地躲开。⑦“吴小天,你把刘晓丽的钢笔交出来吧?”我已经稳操胜券。⑧他吃惊地抬头看了我一眼,坚决地摇了摇头,大声说:“老师,俺没拿!”我继续开导他:“我会对同学们说,钢笔是我在外面捡到的……”“老师,俺没拿!”他又来了一句,斩钉截铁。⑨我回到教室,让学生们同桌之间互相翻看书包和铅笔盒,我站在讲台上监督。当然,我的目光主要盯在吴小天那儿。⑩吴小天倔强地看了我一眼说:“是俺自个儿买的!这种钢笔只许刘晓丽有,俺就不许有了?”说着话,吴小天从书包内取出钢笔,高高地举在手中。⑪我几步走过去,一把夺过他手中的钢笔说:“人赃俱在,你还敢抵赖!”“这是俺自个儿买的!”说完,他低声抽泣起来。⑫我问:“那你的家长知道吗?钱是从哪里来的?”⑬吴小天慌了,紧张地摇了摇头,脸上溢满了汗水。⑭尽管事情基本尘埃落定,但为了保险起见,我还是想去吴小天家核实一下。刚走到吴小天家所在的胡同口,吴小天就从后面追了上来。他拦住我说:“老师,俺错了,求你别告诉俺爸妈,他们打得很疼。”⑮他瘦小的身子,恳求的小脸,和刚才的倔强判若两人。我叹了口气说,吴小天,你要早承认多好,我还能在同学们面前保住你的面子,唉……⑯我自然没去家访,我不想给这个倔强又可怜的孩子雪上加霜。⑰周一早上,我刚到学校,刘晓丽就把我拉到门外说,老师,我们冤枉吴小天了,那天是我把笔落在家里了。说着话,她递给我两支一模一样的金黄色钢笔。⑱我一下子懵了。⑲刘晓丽说,吴小天很喜欢这支钢笔,说过一定要买一支的,我以为他也就是说说……我爸爸猜想,这一定是他亲妈悄悄给他买的,他不想让别人知道。⑳一种深深的愧疚和心痛油然而生,我痛恨自己。我几步走进教室,我一定要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还吴小天一个清白,真诚地向他道歉。可是,教室里没有吴小天的影子。我派同桌去他家里找,才得到一个消息:吴小天走了,他被舅舅收养了。从此之后,将在那个生养了他母亲的村庄生活、学习。㉑从那以后,我的生活起起落落,但内心始终对吴小天怀着一份愧疚,这份愧疚,成了我心中一块化不掉的块垒。(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本文以“钢笔”为题,点明了文章的叙事线索,也给读者留下思考的空间B.开头两段交代了事件的起因、钢笔的名贵,为下面故事情节的展开做铺垫。C.吴小天阻止“我”去家访,是因为他害怕偷拿同学钢笔的事情败露而挨打。D.文中用了大量的对话描写,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凸显人物的性格和情感。5.第⑦段“我已经稳操胜券”认定是吴小天拿走钢笔有哪些依据?请结合上文简要分析。(4分)6.联系上下文,按照要求赏析。(6分)(1)吴小天慌了,紧张地摇了摇头,脸上溢满了汗水。(赏析加点词语)(2)吴小天又矮又瘦,头发像鸟窝,裤子的膝盖处打着补丁。(赏析人物描写)7.“老师,俺没拿!”一句中的感叹号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8.如何理解文章结尾画横线的句子?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5分)【二】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18分)材料一: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受汉族文化的影响,中国的满族、赫哲族、壮族、鄂伦春族、侗族、土家族、苗族、瑶族、黎族、水族、京族、羌族等24个少数民族,也有过清明节的习俗。虽然各地习俗不尽相同,但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题。清明节原指春分后第15天,1935年中华民国政府把4月5日定为国定假日清明节。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批准将清明节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材料二:相传春秋时,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饥饿难忍,臣子介子推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为他熬了一碗肉汤。重耳得知真相后,感动得流下了眼泪。十几年后,重耳做了国君成为晋文公,但论功行赏时却忘了介子推。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介子推却打点好行装,同老母亲悄悄到绵山隐居去了。晋文公听说后,羞愧不已,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然而介子推已离家去了绵山。绵山山高路险,树木茂密,找寻谈何容易。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大火烧遍绵山,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晋文公见状,恸哭不止。装殓时,有人从树洞里发现一片衣襟,上面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封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材料三:清明节的所有文化内涵,可以浓缩成一个字:孝。它的生命力之所以非常顽强,就在于它诠释了一种理念:孝道。这是一种社会秩序的需要,即长幼有序的生命逻辑,如果没有这种约定,社会就乱套了。也正因为一代又一代尊长的言传身教——子孙后代要守住“孝”这个中华民族的根本,所以,孝道一代又一代传承下来,而清明节也经久不衰,成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清明节来临,要有怀念之情,有铭记之意,有敬畏之心,比如用文明的方式表达敬意,包括对先人、先烈的祭拜。这既是践行孝道的需要,也是以言传身教说服后人的必然,是传承文化的必须之举。这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文化血脉,不可缺失。君不见,海外华人自始至终铭记着它。而我们吮吸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养分,更不能忘本,否则就会愧对祖先。9.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清明节始于周代,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B.清明节是我国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各地习俗不完全相同。C.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D.清明节诠释了“孝道”的理念,所以它的生命力非常顽强,能够代代延续。10.阅读材料一,简要概括清明节有哪些主要特点。(5分)11.阅读材料二,请用一句话简要概括清明节的由来。(4分)12.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我们应该怎样继承和弘扬它呢?请结合现实谈谈你的看法。(6分)【三】阅读文言文,回答小题。(15分)(一)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