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产业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方案_第1页
信息产业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方案_第2页
信息产业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方案_第3页
信息产业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方案_第4页
信息产业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信息产业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方案TOC\o"1-2"\h\u4054第1章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概述 4324311.1数据安全的重要性 4285951.2隐私保护的必要性 4125231.3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的法律法规 42471第2章数据安全管理体系构建 5242532.1数据安全管理策略制定 5256792.1.1确立数据安全目标 574332.1.2制定数据安全原则 5201542.1.3设定数据安全控制措施 5157362.1.4数据安全策略的实施与监督 5244392.2数据安全组织架构设计 54512.2.1设立数据安全管理组织 5187412.2.2数据安全角色与职责分配 5210642.2.3数据安全协同工作机制 665362.2.4数据安全培训与意识提升 6231242.3数据安全审计与评估 6231632.3.1数据安全审计 6163372.3.2数据安全风险评估 656642.3.3数据安全合规性检查 664462.3.4数据安全改进与优化 629506第3章数据加密技术与应用 671013.1数据加密原理与算法 673823.1.1数据加密原理 635523.1.2常用加密算法 7291643.2数据加密技术在信息产业中的应用 791473.2.1通信加密 7107933.2.2存储加密 7251493.2.3数据库加密 7151243.2.4云计算与大数据加密 7173513.3数据加密合规性分析 7278313.3.1法律法规要求 7293713.3.2行业标准与规范 8164873.3.3合规性检查与评估 820909第4章访问控制与身份认证 888804.1访问控制策略制定 815614.1.1确定访问控制需求 8270614.1.2设计访问控制模型 886484.1.3制定访问控制策略 8275294.1.4访问控制策略实施与调整 8103094.2身份认证技术概述 851914.2.1身份认证概念 9228004.2.2常见身份认证技术 9250774.2.3身份认证技术发展趋势 9113884.3访问控制与身份认证在数据安全中的应用 972844.3.1防止未授权访问 982764.3.2保证数据隐私 946254.3.3降低内鬼风险 968354.3.4支持合规性要求 995834.3.5提高企业安全运营效率 97363第5章数据备份与恢复 981585.1数据备份策略与方案 931265.1.1备份策略 1049635.1.2备份方案 10209135.2数据恢复技术概述 10127895.2.1数据恢复方法 10152475.2.2数据恢复工具 10275865.3数据备份与恢复在信息产业中的应用 11203765.3.1云计算与大数据 11298145.3.2金融行业 11193695.3.3医疗行业 1140585.3.4企业信息化 1121597第6章网络安全防护措施 11184986.1网络攻击手段与防御策略 1126136.1.1常见网络攻击手段 1114496.1.2防御策略 11165976.2防火墙与入侵检测系统 12292906.2.1防火墙技术 12126216.2.2入侵检测系统(IDS) 12171386.3虚拟专用网络(VPN)技术 1219286.3.1VPN技术原理 12245516.3.2VPN应用场景 1227735第7章隐私保护技术与应用 12119207.1数据脱敏技术 12309017.1.1静态脱敏技术 12208757.1.2动态脱敏技术 1292617.1.3保持数据一致性的脱敏技术 12194677.1.4基于加密的脱敏技术 1339907.2差分隐私理论 1310797.2.1差分隐私的定义与性质 13221397.2.2噪声机制及其在差分隐私中的应用 13177697.2.3差分隐私的隐私预算与优化 1394447.2.4差分隐私在数据挖掘与机器学习中的应用 13105757.3隐私保护在信息产业中的应用 13318487.3.1云计算环境下的隐私保护 13182467.3.2大数据时代的隐私保护 13109107.3.3物联网数据隐私保护 13172597.3.4人工智能与隐私保护 13175287.3.5区块链技术在隐私保护中的应用 1325383第8章数据安全合规性评估与监管 13217678.1数据安全合规性评估体系 13151838.1.1合规性评估原则 1391368.1.2合规性评估指标 14276608.1.3合规性评估流程 14217428.2数据安全监管政策与法规 14166708.2.1国家层面法律法规 145088.2.2部门规章与政策文件 143248.3数据安全合规性监管措施 1518418.3.1监管措施 15199148.3.2企业合规措施 151487第9章用户隐私保护与告知义务 15152379.1用户隐私保护策略制定 15157489.1.1隐私保护原则 15227359.1.2隐私保护策略内容 15171619.2用户隐私告知义务与实现 16123489.2.1明示告知 1611359.2.2易懂易懂 1656659.2.3更新通知 16207659.3用户隐私保护在信息产业中的应用 16161629.3.1数据收集与存储 1627109.3.2数据使用与共享 16205789.3.3用户权利保障 1631879.3.4定期审计与评估 1724080第10章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发展趋势 17338910.1国内外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动态 171314510.1.1国内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动态 17180310.1.2国外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动态 172229210.2新技术在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中的应用 172817110.2.1密码学技术 17681610.2.2零知识证明 172774810.2.3联邦学习 171146010.2.4同态加密 172203010.3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 171449210.3.1法律法规的完善与落实 182370810.3.2技术创新与发展 18635410.3.3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挑战 18256010.3.4人才培养与公众意识提升 18第1章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概述1.1数据安全的重要性在当今信息时代,数据已经成为企业、及个人的核心资产。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数据安全日益受到广泛关注。数据安全是指保护数据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泄露、篡改、破坏等威胁的能力,保证数据的完整性、保密性和可用性。以下是数据安全重要性的一些方面:(1)保障国家安全:数据安全涉及国家安全,重要领域的数据泄露可能导致国家利益受损。(2)维护企业利益:企业数据安全关乎企业核心竞争力,一旦泄露或受损,将影响企业声誉和业务发展。(3)保护个人隐私:个人数据安全关系到公民的隐私权益,如若泄露,可能导致个人财产损失、名誉受损等问题。(4)促进产业发展:数据安全是信息产业健康发展的基石,保证数据安全,才能推动产业创新和经济增长。1.2隐私保护的必要性隐私保护是指保护个人隐私信息不被非法收集、使用、存储和传输的一种措施。在信息产业中,隐私保护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尊重个人权益:保护个人隐私是尊重和保障人权的体现,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2)维护社会稳定:隐私泄露可能导致信任危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3)促进企业合规:企业合规经营,保护用户隐私,有利于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提升市场竞争力。(4)防止数据滥用:加强隐私保护,防止数据滥用,有助于维护数据安全。1.3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的法律法规我国高度重视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以保证信息产业健康有序发展。以下为主要的相关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明确了网络安全的基本要求,对网络数据安全、个人信息保护等进行了规定。(2)《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作为我国数据安全领域的基础性法律,明确了数据安全的基本原则、数据安全管理体制和数据安全保护义务等内容。(3)《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专门针对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明确了个人信息处理规则、个人信息保护义务等。(4)《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对个人信息安全保护的技术要求、管理要求等进行了详细规定。第2章数据安全管理体系构建2.1数据安全管理策略制定数据安全管理策略是企业数据安全保护的核心,为保障信息产业的数据安全与隐私,需从全局视角出发,制定一套系统、全面的数据安全管理策略。本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数据安全管理策略的制定。2.1.1确立数据安全目标明确企业数据安全管理的目标,包括保护数据隐私、保证数据完整性、防止数据泄露等。2.1.2制定数据安全原则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数据安全原则,如最小权限原则、数据分类分级原则等。2.1.3设定数据安全控制措施针对不同级别的数据,制定相应的安全控制措施,包括物理安全、网络安全、访问控制、加密技术等。2.1.4数据安全策略的实施与监督保证数据安全策略的有效实施,设立监督机制,定期对数据安全策略进行审查和更新。2.2数据安全组织架构设计为实现数据安全管理的高效运作,需构建合理的组织架构,明确各级职责,保证数据安全管理的落实。2.2.1设立数据安全管理组织设立专门的数据安全管理组织,负责企业数据安全工作的整体协调与推进。2.2.2数据安全角色与职责分配明确数据安全相关角色,如数据安全官、数据安全分析师等,分配相应职责,保证数据安全工作有序进行。2.2.3数据安全协同工作机制建立跨部门的数据安全协同工作机制,提高数据安全管理的协同效应。2.2.4数据安全培训与意识提升加强员工数据安全培训,提高员工对数据安全的认识,降低人为因素导致的数据安全风险。2.3数据安全审计与评估为持续优化数据安全管理体系,需定期开展数据安全审计与评估,以保证数据安全管理策略的有效性。2.3.1数据安全审计开展数据安全审计,检查数据安全控制措施的执行情况,发觉潜在的安全风险。2.3.2数据安全风险评估建立数据安全风险评估机制,对数据资产进行识别和分类,评估数据安全风险,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2.3.3数据安全合规性检查对照国家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检查企业数据安全管理是否符合相关要求。2.3.4数据安全改进与优化根据审计与评估结果,持续改进和优化数据安全管理体系,提高企业数据安全保护能力。第3章数据加密技术与应用3.1数据加密原理与算法数据加密作为保障信息产业数据安全的核心技术,主要通过转换明文数据为密文,保证数据在传输与存储过程中的安全性。本节将介绍数据加密的基本原理及常用算法。3.1.1数据加密原理数据加密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四个要素:(1)明文:指未经加密的原始数据。(2)密文:指明文经过加密算法处理后得到的数据。(3)加密密钥:用于加密明文的密码,加密过程需保证密钥的安全。(4)加密算法:加密明文的数学变换方法。3.1.2常用加密算法目前在信息产业中常用的加密算法包括以下几种:(1)对称加密算法:加密和解密使用相同密钥的算法,如AES、DES、3DES等。(2)非对称加密算法:加密和解密使用不同密钥的算法,如RSA、ECC等。(3)混合加密算法:结合对称加密算法和非对称加密算法的优点,如SSL/TLS等。(4)哈希算法:将任意长度的输入数据映射为固定长度的输出值,如SHA256、MD5等。3.2数据加密技术在信息产业中的应用数据加密技术在信息产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以下列举了一些典型场景:3.2.1通信加密在数据传输过程中,通过加密技术保护数据不被窃取和篡改,如SSL/TLS协议在互联网通信中的应用。3.2.2存储加密对存储设备上的数据进行加密,防止数据泄露,如全盘加密、文件加密等。3.2.3数据库加密对数据库中的敏感数据进行加密,保护数据安全,如数据库透明加密、字段级加密等。3.2.4云计算与大数据加密在云计算和大数据场景下,对数据进行加密,保证数据在第三方平台的安全,如云盘加密、数据挖掘加密等。3.3数据加密合规性分析为了保障信息产业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标准,对数据加密技术的合规性进行分析如下:3.3.1法律法规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密码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信息产业企业应采取必要的数据加密措施,保障用户数据安全。3.3.2行业标准与规范在金融、医疗、教育等不同行业,相关标准与规范对数据加密技术提出了具体要求,如《金融数据加密技术规范》、《医疗机构数据安全规范》等。3.3.3合规性检查与评估企业应定期开展数据加密合规性检查与评估,保证加密技术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同时对于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等敏感信息的数据,应实施更为严格的安全保护措施。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在信息产业中,数据加密技术是保障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的关键手段,企业应充分重视并采取合规的加密措施。第4章访问控制与身份认证4.1访问控制策略制定为了保证信息产业的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制定有效的访问控制策略。本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访问控制策略的制定。4.1.1确定访问控制需求根据企业业务特点、数据敏感度及法律法规要求,分析企业内部和外部的访问控制需求,明确访问控制的范围、对象和目标。4.1.2设计访问控制模型结合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访问控制模型,如DAC、MAC、RBAC等,设计适用于企业信息系统的访问控制模型。4.1.3制定访问控制策略根据访问控制模型,制定具体的访问控制策略,包括权限分配、访问控制规则、审计与监控等。4.1.4访问控制策略实施与调整将制定的访问控制策略应用于企业信息系统,并进行持续的监控和评估,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策略,保证其有效性。4.2身份认证技术概述身份认证是保证信息产业数据安全的关键环节。本节将对身份认证技术进行简要介绍。4.2.1身份认证概念身份认证是指验证用户身份的过程,保证用户在访问系统资源时的合法性。4.2.2常见身份认证技术(1)密码认证:用户通过输入密码进行身份验证。(2)生物识别:通过指纹、人脸、虹膜等生物特征进行身份验证。(3)数字证书:使用公钥基础设施(PKI)对用户身份进行验证。(4)双因素认证:结合密码和手机短信、硬件令牌等两种及以上身份验证方式。4.2.3身份认证技术发展趋势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身份认证技术也在不断演进,如无密码认证、基于区块链的身份认证等。4.3访问控制与身份认证在数据安全中的应用访问控制与身份认证技术在保障信息产业数据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4.3.1防止未授权访问通过实施访问控制策略和身份认证技术,有效防止恶意用户或攻击者未经授权访问企业信息系统,保护数据安全。4.3.2保证数据隐私身份认证技术保证合法用户才能访问敏感数据,从而保护用户隐私。4.3.3降低内鬼风险通过访问控制与身份认证,加强对企业内部员工的权限管理,降低内部数据泄露的风险。4.3.4支持合规性要求访问控制与身份认证技术有助于企业满足相关法律法规的合规性要求,如《网络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4.3.5提高企业安全运营效率合理运用访问控制与身份认证技术,有助于提高企业安全运营效率,降低安全风险。第5章数据备份与恢复5.1数据备份策略与方案信息产业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数据安全显得尤为关键。数据备份作为保证数据安全的基本措施,其策略与方案的设计应充分考虑数据的完整性、可靠性和可用性。5.1.1备份策略备份策略应根据数据的类型、重要性及其变化频率制定。常见的备份策略包括:(1)全量备份:对信息系统中的所有数据进行完整备份。(2)增量备份:仅备份自上次备份以来发生变化的数据。(3)差异备份:备份自上次全量备份以来发生变化的数据。5.1.2备份方案结合备份策略,制定以下备份方案:(1)定期备份:根据数据变化情况,定期进行全量或增量备份。(2)实时备份:对关键业务数据进行实时备份,保证数据实时性。(3)多副本备份:在不同存储介质上存储多个数据副本,提高数据安全性。5.2数据恢复技术概述数据恢复技术是保障数据安全的关键技术之一,其主要目的是在数据丢失或损坏的情况下,通过各种手段恢复数据。5.2.1数据恢复方法常见的数据恢复方法包括:(1)基于备份的数据恢复:使用备份数据进行恢复。(2)基于存储日志的数据恢复:通过分析存储日志,找回丢失或损坏的数据。(3)基于文件系统的数据恢复:利用文件系统特性,恢复丢失或损坏的文件。5.2.2数据恢复工具数据恢复工具可分为以下几类:(1)通用数据恢复工具:如DiskGenius、Recuva等,适用于多种场景。(2)专业数据恢复工具:针对特定存储设备或文件系统的数据恢复工具。(3)自定义数据恢复工具:根据具体需求,开发定制化的数据恢复工具。5.3数据备份与恢复在信息产业中的应用在信息产业中,数据备份与恢复技术的应用,以下为几个典型场景:5.3.1云计算与大数据云计算与大数据环境下,数据备份与恢复技术保障了海量数据的安全,为用户提供稳定可靠的服务。5.3.2金融行业金融行业对数据安全要求极高,数据备份与恢复技术在保证金融数据安全、防范金融风险方面具有重要作用。5.3.3医疗行业医疗行业中,患者信息等敏感数据的安全。数据备份与恢复技术有助于保护患者隐私,防止数据丢失。5.3.4企业信息化企业信息化过程中,数据备份与恢复技术为企业提供了数据安全保障,降低了企业运营风险。数据备份与恢复技术在信息产业中具有广泛应用,对保障数据安全、维护业务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第6章网络安全防护措施6.1网络攻击手段与防御策略6.1.1常见网络攻击手段DDoS攻击:利用大量僵尸主机对目标服务器发起流量攻击,造成服务不可用。SQL注入:通过在输入数据中插入恶意SQL语句,破坏数据库。XSS攻击:在网页中插入恶意脚本,获取用户信息或执行恶意操作。社会工程学攻击:利用人性的弱点,诱骗用户泄露敏感信息。6.1.2防御策略安全配置:定期更新和优化系统、应用和服务器的安全配置。数据加密: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处理,提高数据安全性。安全审计:定期进行安全审计,发觉并修复潜在安全漏洞。员工培训:加强员工安全意识,提高识别和防范网络攻击的能力。6.2防火墙与入侵检测系统6.2.1防火墙技术包过滤防火墙:根据预设规则,对通过的数据包进行检查和过滤。状态检测防火墙:监控网络连接状态,对非法连接进行阻断。应用层防火墙:针对特定应用层协议进行深度检查和过滤。6.2.2入侵检测系统(IDS)异常检测:通过分析正常行为,发觉与正常行为不符的异常行为。模式匹配:将已知攻击特征与网络流量进行匹配,发觉并报警。入侵防御系统(IPS):在检测到攻击行为时,自动采取措施进行阻断。6.3虚拟专用网络(VPN)技术6.3.1VPN技术原理加密技术:对传输数据进行加密,防止数据被窃取和篡改。隧道技术:在公共网络上建立加密隧道,保证数据传输安全。身份认证:通过身份认证机制,保证访问者身份合法。6.3.2VPN应用场景远程访问:员工远程访问公司内网资源,保障数据安全。分支机构互联:实现分支机构间安全、高效的数据传输。移动办公:为移动设备提供安全接入,保障数据传输安全。注意:本章内容仅为网络安全防护措施的一部分,实际应用中需结合其他安全技术和措施,构建全面的安全防护体系。第7章隐私保护技术与应用7.1数据脱敏技术数据脱敏技术是隐私保护领域的一项重要技术,其主要目的是在保证数据可用性的同时最大程度地保护数据中的隐私信息。数据脱敏通过对原始数据进行转换,实现个人身份信息、敏感数据的隐藏,保证数据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本节将介绍以下几种常见的数据脱敏技术:7.1.1静态脱敏技术7.1.2动态脱敏技术7.1.3保持数据一致性的脱敏技术7.1.4基于加密的脱敏技术7.2差分隐私理论差分隐私是一种在数据处理过程中保护个人隐私的理论框架,旨在保证数据分析结果不泄露个体隐私信息。差分隐私通过引入噪声机制,限制数据发布者对个人数据的分析能力,从而实现隐私保护。本节将介绍以下差分隐私相关内容:7.2.1差分隐私的定义与性质7.2.2噪声机制及其在差分隐私中的应用7.2.3差分隐私的隐私预算与优化7.2.4差分隐私在数据挖掘与机器学习中的应用7.3隐私保护在信息产业中的应用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隐私保护问题日益凸显。为了应对这一挑战,隐私保护技术已经在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本节将介绍以下隐私保护在信息产业中的应用:7.3.1云计算环境下的隐私保护7.3.2大数据时代的隐私保护7.3.3物联网数据隐私保护7.3.4人工智能与隐私保护7.3.5区块链技术在隐私保护中的应用通过对上述隐私保护技术与应用的介绍,可以看出隐私保护在信息产业中的重要性。在未来的发展中,隐私保护技术将继续为保障信息安全、维护用户隐私发挥关键作用。第8章数据安全合规性评估与监管8.1数据安全合规性评估体系为了保证信息产业中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的有效性,建立健全的数据安全合规性评估体系。本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构建数据安全合规性评估体系:8.1.1合规性评估原则合法性原则:保证评估过程及结果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客观性原则:评估过程应客观、公正,避免主观臆断;全面性原则:评估内容应涵盖数据安全涉及的各个方面;动态性原则:评估体系应适应技术发展和法规变化,进行持续优化。8.1.2合规性评估指标法律法规符合度:检查企业数据安全政策和实践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要求;数据安全管理体系:评估企业数据安全组织架构、制度流程、人员配备等方面的完备性和有效性;技术保护措施:评估企业采取的数据加密、访问控制、安全审计等技术的先进性和适用性;安全事件应对能力:评估企业在面对数据安全事件时的预警、响应、处置和恢复能力。8.1.3合规性评估流程制定评估计划:明确评估目标、范围、方法、时间表等;开展自评估:企业自行对照合规性评估指标进行自我检查;第三方评估:聘请专业机构对企业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估;评估结果反馈:将评估结果反馈给企业,指导企业进行整改;持续改进:企业根据评估结果,不断完善数据安全保护措施。8.2数据安全监管政策与法规为保障信息产业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数据安全监管政策与法规。以下是部分关键政策与法规概述:8.2.1国家层面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明确了网络安全的基本要求和监管体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规定了数据安全的基本制度和管理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对个人信息保护提出了明确要求。8.2.2部门规章与政策文件《信息安全技术数据安全能力成熟度模型》:指导企业建立和提升数据安全能力;《网络数据安全管理规定》:明确了网络数据安全管理的具体要求;《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数据安全保护提出了更高要求。8.3数据安全合规性监管措施为保证信息产业数据安全合规性,及企业应采取以下监管措施:8.3.1监管措施强化法律法规制定和实施,明确数据安全合规性要求;建立数据安全监管机制,开展常态化监管;对违反数据安全法规的行为进行处罚,维护法律法规的严肃性;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跨境数据安全挑战。8.3.2企业合规措施建立完善的数据安全管理制度,保证制度与国家法律法规相衔接;加强数据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数据安全意识和能力;开展数据安全风险评估,及时发觉并整改安全隐患;建立数据安全事件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突发安全事件的能力。第9章用户隐私保护与告知义务9.1用户隐私保护策略制定为了保证信息产业中用户隐私得到有效保护,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用户隐私保护策略。本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用户隐私保护策略的制定过程。9.1.1隐私保护原则在制定用户隐私保护策略时,首先应明确以下原则:(1)合法性原则: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保证用户隐私保护措施合法合规;(2)最小化原则:仅收集实现服务所必需的用户信息,减少对用户隐私的侵害;(3)明示同意原则:充分告知用户信息收集、使用目的,并取得用户明确同意;(4)安全保障原则:采取技术和管理措施,保证用户信息安全。9.1.2隐私保护策略内容用户隐私保护策略应包括以下内容:(1)信息收集范围:明确收集用户哪些个人信息,以及收集的目的、方式和范围;(2)信息使用规则:规定用户信息的使用目的、使用范围、使用方式和期限;(3)信息共享与披露:明确用户信息共享、披露的条件、范围和对象;(4)用户权利保障:保障用户对个人信息查询、更正、删除和撤回同意的权利;(5)信息安全保护措施:介绍采取的技术和管理措施,保障用户信息安全;(6)用户隐私保护策略的更新与告知:说明隐私保护策略的更新方式、周期及告知义务。9.2用户隐私告知义务与实现在信息产业中,企业有义务向用户充分告知隐私保护政策,保证用户在了解和同意的基础上使用服务。以下为用户隐私告知义务的实现途径。9.2.1明示告知在用户注册、登录和使用服务的各个环节,通过弹窗、提示、协议等方式,明确告知用户隐私保护政策,保证用户充分了解信息收集、使用规则。9.2.2易懂易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