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活动-学用地形图探究地貌特征(分层作业)-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解析版)_第1页
单元活动-学用地形图探究地貌特征(分层作业)-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解析版)_第2页
单元活动-学用地形图探究地貌特征(分层作业)-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解析版)_第3页
单元活动-学用地形图探究地貌特征(分层作业)-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解析版)_第4页
单元活动-学用地形图探究地貌特征(分层作业)-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单元活动学用地形图探究地貌特征考点基础练考点一认识地形图下图为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图中地形部位判断正确的是(

)A.①处为山谷 B.②处山脊 C.③处为山脊 D.④处鞍部2.下列地段中坡度最缓的是(

)A.③处 B.②处 C.①处 D.④处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地区等高线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图中最大高差约为(

)A.78米 B.88米 C.98米 D.278米4.图中陡崖相对高度可能是(

)A.26米 B.53米 C.43米 D.450米5.操控漂流一般在水流较急、较深的高山河谷中进行,图中最适宜开发该项目的河段(

)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1.B

2.C3.B

4.C

5.A【解析】1.①处等高线稀疏,为缓坡,A错误;②处等高线向低处凸出,为山脊,B正确;③处等高线向高处凸出,为山谷,C错误;④处等高线稀疏,为缓坡,D错误。故选B。2.图中②③④处等高线最密集的是③处,最稀疏的是①处,故坡度最陡的是③处,坡度最缓的是①处,C正确,ABD错误。故选C。3.读图可知,图中海拔最高处为278.2米的山顶,海拔最低处为河流处,海拔在190-200米之间,则最大高差为88.2米,B符合题意。故选B。4.读图可知,图中陡崖处有4条等高线重合,等高距为10米。根据陡崖计算公式(n-1)×d≤△H<(n+1)×d(n表示重叠的等高线的条数,d表示等高距,△H表示陡崖的相对高度)计算可得,陡崖的相对高度为30-50米,C符合题意。故选C。5.由材料可知,操控漂流一般在水流较急、较深的高山河谷中进行。读图可知,图中①处等高线最为密集,水流最急,所以图中最适宜开发该项目的河段为①,A正确,排除BCD。故选A。考点二应用地形图分析地貌图为等高线示意图(比例尺1:760)反映我国某地区一种地貌的形成过程,虚线表示被遮挡部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现在该地貌的外部形态最接近于(

)A.锥状 B.洼地状 C.蘑菇状 D.柱状7.图中箭头最可能代表的地质作用是(

)A.冰川侵蚀 B.流水侵蚀 C.海浪侵蚀 D.风力侵蚀8.该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特征说法正确的是(

)A.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B.降水丰富,河网密布C.岬湾相间,坡陡水深 D.气候干旱,荒漠广布某地(下左图)位于太行山南段东麓,该地山势险峻,多暴雨,易发山洪。为适应当地地理环境,该地形成了西北-东南向的“山-林-田-村-水”空间格局(下右图),体现了当地居民的生存智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该地易发山洪,主要是因为(

)A.河道较弯曲 B.年降水量丰富 C.水流汇集快 D.地质条件复杂10.从防洪和方便取水的角度,推测该地早期民居主要布局在(

)A.a处 B.b处 C.c处 D.d处下图的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代表某种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该种景观是(

)A.小溪 B.梯田 C.平原 D.沙滩12.该景观最有可能位于(

)A.黄土高原 B.江南丘陵 C.青藏高原 D.四川盆地13.能够直观地表示某一地段上起伏和坡度陡缓的地图是(

)A.等高线地形图 B.平面图 C.分层设色地形图 D.地形剖面图【答案】6.C

7.D

8.D9.C

10.A11.B

12.B

13.D【解析】6.读图可知,10000年前,该地貌随着海拔的升高,等高线圆圈变小,说明其形态类似馒头状;现在该地貌在1002米等高线明显变小,1004米、1006米等高线也略有缩小,说明该地貌中部明显变细,类似于“蘑菇状”,C正确,A、B、D错误。故选C。7.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该地貌为“风蚀蘑菇”,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风力侵蚀,D正确,A、B、C错误。故选D。8.雪山连绵,冰川广布的地区是冰川作用为主,A错误;降水丰富,河网密布的地区是流水作用为主,B错误;岬湾相间,坡陡水深的地区是海浪作用为主,C错误;气候干旱,荒漠广布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D正确。故选D。9.山洪是指山区溪沟中发生的暴涨洪水,山洪具有突发性,水量集中流速大、冲刷破坏力强,水流中挟带泥沙甚至石块等,常造成局部性洪灾,该地山势险峻,多暴雨,暴雨时地表径流汇集快,在山谷中水量集中流速大,从而形成山洪,C正确;该地位于北方地区太行山麓,降水量并不大,如果降水大但不集中,也不易引发山洪,B错误;该地河流为山区河流,河道弯曲不是其突出特征,不是易发山洪的主要原因,A错误;地质条件复杂与易发山洪直接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C。10.a地接近河流,地势较高,受山洪影响较小,因此a地应是该早期民居主要布局地,A正确;b地接近河流,b地临近河谷底部,容易受山洪影响,B错误;c地接近河流,c地临近河谷底部,容易受山洪影响,C错误;从方便取水的角度来看,聚落应接近河流,图中d区离河流较远,不应是该早期民居主要布局地,D错误。故选A。11.这是一幅非常特别的等高线地形图,相邻两条等高线的高程有的相同,有的突变,根据其排列状况,我们可以判断这是一种非常特别的地貌。文化景观是人们为了满足某种需要,利用自然物质加以创造的,所以,既然上述等高线图是代表某种文化景观,就表明它就不是一种自然地貌,而是经过人类劳动改造的。综合上述两个方面的情况,我们可以判断其为梯田。B正确。小溪发育于山谷,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凸;平原海拔200米以下,且等高线稀疏平直;沙滩地形平坦,等高线稀疏。ACD错误。故选B。12.基于可持续发展的考虑,我国规定在坡度大于25°的地区一般不适宜发展种植业,加之我国各地水热状况的巨大差异,因而梯田在我国的南方丘陵地区的分布最广。B正确。黄土高原地貌是千沟万壑、支离破碎;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m以上;四川盆地位于第二级阶梯,四面高、中间低。ACD错误。故选B。13.等高线地形图是由数值变化来反映地势的起伏变化,不直观;地形剖面图指沿地表某一直线方向上的垂直剖面图,它最能直观地表示地面沿某一方向地势起伏和坡度陡缓;分层设色地形图通过不同的颜色来反映地表起伏状况,视觉上非常直观;而平面示意图根本不能反映地势的高低;因此,选项中最能直观的表示一定区域内地势高低起伏状况的是分层设色地形图。D正确,ABC错误。故选D。提升综合练下图为“南亚某区域等坡度线(地表坡度值相等的点连成的线)图”,图中数字代表坡度(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有关图中地形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图中地势东部较高,西部较低B.图中甲地区和乙地区地势起伏均较和缓C.图中丙地区相对高差最大D.图中丁地区地势最为陡峭15.下列说法符合图中各地地理特征的是(

)A.河流B段大量沉积从A段带来的泥沙B.河流自西北流向东南C.乙地附近为山地迎风坡,降水较多D.图中河流A段附近侵蚀较严重16.读中国某区域等高线(单位:m)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描述图示区域内的地形、地势特征。当地人们用石头垒起石堰,堰内下层垫石块,表层填土,建造梯田。解析该地修建石堰梯田的原因。(3)当地拟修建一座水库,其坝顶海拔为500m,水库坝址有A处和B处两个选择方案。请选择其中一个方案简述其主要的利与弊。【答案】14.D

15.D16.(1)盆地地形;地势起伏大(高度变化大或海拔在300~1500米之间);地势四周高,中间低。(2)(山高坡陡)地形坡度大,耕地面积小,建造梯田增加坡面利用率;(石厚土薄)石料多、土壤少,就地取材,节约土壤;石堰固坡,有效减少水土流失,保持土壤肥力。(3)A方案:不利因素是库区面积和蓄水量小;有利因素是淹没土地少;工程量小;人口迁移规模小。B方案的有利因素是库区面积和蓄水量大;不利因素是淹没土地多;工程量大;人口迁移规模大。【分析】14.根据图中指向标可知,图示东北方坡度最大,地势起伏大;西南方坡度最小,地势起伏小,根据坡度大小不能确定地势高低,A错误。乙处坡度变化大,地势起伏大,甲处坡度变化小,地势起伏较和缓,B错误;图示是等坡度线,看不出海拔高低及相对高差,C错误;丁处坡度值最大,该地地势最为陡峭,D正确。故选D。15.等坡度线只能反映坡度大小,不能反映地势高低,不能确定河流流向,A、B错误。图示等坡度线也无法判断迎风坡、背风坡,C错误。河流A段坡度大,地势起伏大,水流湍急,河流以侵蚀作用为主,因此图中河流A段附近侵蚀较严重,D正确。故选D。16.(1)读“我国南方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口以看出,该等高线地形图的等高距是200米,四周等高线密集,海拔高,中间等高线稀疏,海拔低,由此判断该区域为盆地地形;地势四周高,中间低,高度变化较大。(2)修建石堰梯田的原因:由第一题可知该地地形坡度大,耕地面积小,建造梯田增加坡面利用率;土层薄,石料多、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