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卷05-冲刺2023年高考生物真题重组卷(辽宁卷)(解析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M00/19/1D/wKhkGWeNIgOARpoFAAKB7MayFX8449.jpg)
![重组卷05-冲刺2023年高考生物真题重组卷(辽宁卷)(解析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M00/19/1D/wKhkGWeNIgOARpoFAAKB7MayFX84492.jpg)
![重组卷05-冲刺2023年高考生物真题重组卷(辽宁卷)(解析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M00/19/1D/wKhkGWeNIgOARpoFAAKB7MayFX84493.jpg)
![重组卷05-冲刺2023年高考生物真题重组卷(辽宁卷)(解析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M00/19/1D/wKhkGWeNIgOARpoFAAKB7MayFX84494.jpg)
![重组卷05-冲刺2023年高考生物真题重组卷(辽宁卷)(解析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M00/19/1D/wKhkGWeNIgOARpoFAAKB7MayFX8449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冲刺2023年高考生物真题重组卷05辽宁卷(解析版)第=1\*ROMANI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卷共15题,每题2分,共3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1、(2022秋辽宁高三校联考期中)结核杆菌是引起人类结核病的病原菌,该菌可侵染全身各器官,但以引起肺结核最多见。下列有关结核杆菌和人体的遗传物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人体的遗传物质复制时是边解旋边复制的B.结核杆菌的遗传物质复制所需能量主要来自其线粒体C.两种生物的遗传物质复制时都需要使用解旋酶D.两种生物的遗传物质复制时的场所是不同的【答案】B【分析】DNA的复制:条件:a、模板:亲代DNA的两条母链;b、原料:四种脱氧核苷酸为;c、能量:(ATP);d、一系列的酶。缺少其中任何一种,DNA复制都无法进行。过程:a、解旋:首先DNA分子利用细胞提供的能量,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把两条扭成螺旋的双链解开,这个过程称为解旋;b、合成子链:然后,以解开的每段链(母链)为模板,以周围环境中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在有关酶的作用下,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与母链互补的子链。【详解】A、人体的遗传物质是DNA,DNA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表现为边解旋边复制,A正确;B、结核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其在所需能量不是由线粒体提供的,因为结核杆菌的细胞结构中没有线粒体,B错误;C、DNA复制时需要解旋酶,而两种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复制时都需要使用解旋酶,C正确;D、结核杆菌和人体的遗传物质在复制时的场所是不同的,前者是在细胞质中,后者是在细胞核中,D正确。故选B。2、(2022辽宁沈阳校联考一模)“中国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我国对世界做出的承诺。“碳达峰”指在某一个时间点,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而达到峰值,之后逐步回落;“碳中和”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和通过一定途径吸收的二氧化碳总量相等,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实现碳达峰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会明显减慢B.实现碳中和有助于解决全球温室效应的问题C.实现碳达峰后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仍可能会增加D.植树造林和减少化石燃料燃烧有助于实现碳中和【答案】A【分析】1、碳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是以二氧化碳形式进行循环的。碳在生物群落中,以含碳有机物形式存在。大气中的碳主要通过植物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生物群落中的碳通过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化石燃料的燃烧等方式可以回到大气中。2、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详解】A、结合分析可知,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主要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循环,实现碳中和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仍然能顺利进行,不会明显减慢,A错误;B、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实现碳中和有助于解决全球温室效应的问题,B正确;C、实现碳达峰后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并不一定会降低,由于气候,化石燃料的燃烧、火山爆发等其他因素的影响,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仍可能增加,C正确;D、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是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的主要原因,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故植树造林和减少化石燃料燃烧有助于实现碳中和,D正确。故选A。3、(2022年新高考辽宁生物高考真题)下列关于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通过杂交育种技术培育出许多水稻新品种,增加了水稻的遗传多样性B.人类与黑猩猩基因组序列高度相似,说明人类从黑猩猩进化而来C.新物种的形成意味着生物类型和适应方式的增多D.生物之间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生物多样性是协同进化的结果【答案】B【解析】【分析】1、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2、遗传多样性是指物种内基因和基因型的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的实质是可遗传变异。检测遗传多样性最简单的方法是聚合酶链反应(简称PCR),最可靠的方法是测定不同亚种、不同种群的基因组全序列。3、物种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生物物种的多样化。【详解】A、通过杂交育种技术培育出许多水稻新品种,增加了水稻的基因型,即增加了水稻的遗传多样性,A正确;B、黑猩猩与人类在基因上的相似程度达到96%以上,只能表明人类和黑猩猩的较近的亲缘关系,由于客观环境因素的改变,黑猩猩不能进化成人类,B错误;C、新物种形成意味着生物能够以新的方式适应环境,为其发展奠定了基础,所以生物类型和适应方式的增多,C正确;D、生物与生物之间有密切联系,自然界中的动物和其他动物长期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生物多样性是协同进化的结果,D正确。故选B。4、(2022秋辽宁铁岭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已知酸或碱能水解多糖和蛋白质,碘液在碱性条件下会发生歧化反应,请判断下列利用相关材料,试剂开展的实验,实验目标能够达成的是(
)A.利用淀粉、淀粉酶、斐林试剂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B.利用蔗糖、麦芽糖、蔗糖酶和斐林试剂探究酶的专一性C.利用淀粉、淀粉酶、碘液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D.利用蛋清液、蛋白酶、双缩脲试剂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答案】C【分析】常见的还原糖有葡萄糖、果糖、麦芽糖等,与斐林试剂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呈现砖红色沉淀。淀粉检测原理是利用了遇碘变蓝是淀粉的特性。双缩脲试剂能与蛋白质发生紫色反应。双缩脲试剂由A液(质量浓度为0.1g/mL氢氧化钠溶液)和B液(质量浓度为0.01g/mL硫酸铜溶液)组成,在鉴定蛋白质时,因此要先加A液,摇匀后再加入B液。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能力的有机物,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酶的催化具有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远远高于无机催化剂)、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的进行)、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在最适条件下,酶的催化活性是最高的,低温可以抑制酶的活性,随着温度升高,酶的活性可以逐渐恢复,高温、过酸、过碱可以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使酶永久性的失活)。【详解】A、根据题意可知,酸或碱能水解多糖,所以在一定的酸碱度下,没有淀粉酶,淀粉也会水解,从而影响试验结果,A错误;B、蔗糖酶可以催化蔗糖水解产生葡萄糖和果糖,而葡萄糖、果糖和麦芽糖都是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呈现砖红色沉淀,因此不能判断麦芽糖是否发生水解,故而不能利用蔗糖、麦芽糖、蔗糖酶和斐林试剂探究酶的专一性,B错误;C、淀粉酶可以催化淀粉的水解,而淀粉遇碘液变蓝,可以检测淀粉是否被淀粉酶催化水解,可以利用淀粉、淀粉酶、碘液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C正确;D、根据题意可知,酸或碱能水解蛋白质,所以在一定的酸碱度下,没有蛋白酶,蛋白质也会水解,从而影响试验结果,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提供材料作为情景,考查实验设计操作的知识、酶的特性和物质鉴定。对于相关实验的原理、方法的理解,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是考生解题的关键。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使用方法、实验现象等。5、(2022年新高考辽宁生物高考真题)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大脑皮层H区病变的人,不能看懂文字B.手的运动受大脑皮层中央前回下部的调控C.条件反射的消退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D.紧张、焦虑等可能抑制成人脑中的神经发生【答案】D【解析】【分析】位于大脑表层的大脑皮层,是整个神经系统中最高级的部位。它能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详解】A、大脑皮层H区病变的人,听不懂讲话,A错误;B、刺激大脑皮层中央前回的顶部,可以引起下肢的运动;刺激中央前回的下部,会引起头部器官的运动;刺激中央前回的其他部位,会引起其他相应器官的运动,B错误;C、条件反射是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完成的,条件反射是条件刺激与非条件刺激反复多次结合的结果,缺少了条件刺激条件反射会消退,因此条件反射的消退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C错误;D、紧张、焦虑可能会引起突触间隙神经递质的含量减少,所以紧张、焦虑等可能抑制成人脑中的神经发生,D正确。故选D。6、(2022辽宁模拟预测)抑制素(INH)是--种主要由卵巢分泌的蛋白类激素,调节促性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科研人员制备了INH的抗体并在大鼠发情期注射给大鼠,测定相关指标,结果如下表。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检测指标组别促性腺激素(mIU/mL)性激素(ng/mL)卵泡质量(g)成熟卵泡个数(个)促卵泡激素促黄体素孕酮对照组8.5315.188.860.6328.67实验组25.3615.1911.780.9135A.INH通过体液运输到靶器官,具有微量高效的特点B.由实验数据推测INH可作用于垂体,进而促进卵泡发育C.注射INH抗体后,促卵泡激素及孕酮含量均上升D.注射的INH抗体可在机体内与抑制素结合,解除其作用【答案】B【解析】据表可知,注射INH抗体后,促卵泡激素含量上升,孕酮激素含量上升,卵泡质量和成熟卵泡个数上升,可见该抗体与INH特异性结合后,使INH无法发挥作用。INH的作用是抑制促性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详解】A、INH是卵泡卵巢分泌的一种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到靶器官,具有微量高效的特点,A正确;B、由实验数据推测,INH可作用于垂体,作用是抑制促性腺激素的合成的分泌,进而抑制卵泡发育,B错误;C、据表分析可知,注射INH抗体后,促卵泡激素及孕酮含量均上升,C正确;D、注射的INH抗体可在机体内与抑制素特异性结合,使使INH无法发挥作用,解除其作用,D正确。故选B。7、(2022年新高考辽宁生物高考真题)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系统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抗体能消灭细胞外液中的病原体,细胞毒性T细胞能消灭侵入细胞内的病原体B.首次感染新的病原体时,B细胞在辅助性T细胞的辅助下才能被活化C.若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机体会有持续的病毒感染或肿瘤发生D.“预防”胜于“治疗”,保持机体正常的免疫功能对抵抗疾病非常重要【答案】A【解析】【分析】免疫是指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来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体内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和稳定。【详解】A、体液免疫中浆细胞产生抗体,消灭细胞外液中的病原体;细胞毒性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靶细胞裂解死亡,使侵入细胞内的病原体释放出来,再被抗体消灭,A错误;B、首次感染新的病原体时,B细胞活化需要两个信号的刺激,一些病原体可以和B细胞接触,为激活B细胞提供第一个信号,辅助性T细胞表面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这是激活B细胞的第二个信号,且需要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的作用,B正确;C、免疫监视是指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的功能,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时,机体会有肿瘤发生或持续的病毒感染,C正确;D、人体的免疫功能包括防御感染、自我稳定、免疫监视,故“预防”胜于“治疗”,保持机体正常的免疫功能对抵抗疾病非常重要,D正确。故选A。8、(2022辽宁鞍山统考一模)某种干细胞中,进入细胞核的蛋白APOE可作用于细胞核骨架和异染色质蛋白,诱导这些蛋白发生自噬性降解,影响异染色质上的基因的表达,促进该种干细胞的衰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细胞核中的APOE可改变细胞核的形态B.敲除APOE基因可延缓该种干细胞的衰老C.异染色质蛋白在细胞核内发生自噬性降解D.异染色质蛋白的自噬性降解产物可被再利用【答案】C【分析】1、异染色质是指在细胞周期中具有固缩特性的染色体。2、细胞自噬是细胞通过溶酶体(如动物)或液泡(如植物、酵母菌)降解自身组分以达到维持细胞内正常生理活动及稳态的一种细胞代谢过程。【详解】A、由“蛋白APOE可作用于细胞核骨架”可知APOE可改变细胞核的形态,A正确;B、蛋白APOE可促进该种干细胞的衰老,所以敲除APOE基因可延缓该种干细胞的衰老,B正确;C、自噬是在溶酶体(如动物)或液泡(如植物、酵母菌)中进行,不在细胞核内,C错误;D、异染色质蛋白的自噬性降解产物是氨基酸,可被再利用,D正确。故选C。9、(2022辽宁大连大连二十四中校考一模)囊性纤维化患者编码CFTR蛋白(一种跨膜蛋白)的基因出现异常,导致肺泡上皮细胞表面CFTR蛋白在第508位缺少苯丙氨酸,进而影响CFTR蛋白的结构,使CFTR蛋白向细胞外逆浓度转运Cl-的功能异常,患者支气管中黏液增多,造成细菌感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CFTR蛋白基因中因碱基对的缺失致使CFTR蛋白异常,此变异属于基因突变B.正常人体的肺泡上皮细胞CFTR蛋白转运Cl-属于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C.囊性纤维化的实例体现“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D.CFTR蛋白结构异常,影响了Cl-的跨膜运输,体现了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答案】B【分析】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这会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进而产生新基因。【详解】A、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这会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进而产生新基因,所以CFTR蛋白基因中因碱基对的缺失致使CFTR蛋白异常,此变异属于基因突变,A正确;B、由题干信息“CFTR蛋白向细胞外逆浓度转运Cl-”,说明CFTR蛋白转运Cl-属于主动运输,消耗能量,B错误;C、该实例说明基因突变造成所编码的蛋白质结构改变,造成了生物体性状的改变,即该实例体现“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C正确;D、CFTR蛋白结构异常,影响了Cl-的跨膜运输,体现了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特点,D正确。故选B。10、(2022辽宁鞍山鞍山一中校考模拟预测)研究发现光照会引起植物细胞内的生长素含量减少。如下图所示,植物嫩叶的一部分经常会被其他叶片遮挡,嫩叶的遮挡部分与光照部分的叶肉细胞都会输出生长素并沿着该侧的叶柄细胞向下运输,从而促进该侧叶柄的生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植物嫩叶中的色氨酸在核糖体上经脱水缩合形成生长素B.图中被遮挡的嫩叶叶柄生长状态发生的变化是向右弯曲生长C.嫩叶叶柄弯曲生长会减少叶片受光面积,不利于有机物的积累D.植物嫩叶叶柄处的弯曲生长现象与植物根系横放后向地弯曲生长现象原理相同【答案】B【分析】向右侧弯曲生长右侧光照导致生长素向下运输量减少,造成右侧生长速度低于左侧减少叶片之间的相互遮挡,增大光合作用的有效面积,提高对光能的利用率;积累更多光合产物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发育、繁殖。【详解】A、生长素的化学本质为色氨酸的衍生物,不需要经过脱水缩合反应,A错误;B、图示植物叶片左侧被遮挡,右侧能接受光照,右侧光照导致生长素向下运输量减少,造成右侧生长速度低于左侧,故植物叶柄表现为向右侧弯曲生长,B正确;C、图示叶片的生理意义在于可减少叶片之间的相互遮挡,增大光合作用的有效面积,提高对光能的利用率,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C错误;D、植物嫩叶叶柄处的弯曲生长现象体现了生长素的作用促进作用,没有体现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两重性,植物根系横放后向地弯曲生长体现了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两重性,D错误。故选B。11、(2022年新高考辽宁生物高考真题)人工草坪物种比较单一,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而杂草化。双子叶植物欧亚蔊菜是常见的草坪杂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采用样方法调查草坪中欧亚蔊菜的种群密度时,随机取样是关键B.喷施高浓度的2,4-D可以杀死草坪中的欧亚蔊菜C.欧亚蔊菜入侵人工草坪初期,种群增长曲线呈“S”形D.与自然草地相比,人工草坪自我维持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较低【答案】C【解析】【分析】估算种群密度时,常用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其中样方法适用于调查植物或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而标记重捕法适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详解】A、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的关键是随机取样,排除主观因素对调查结果的影响,A正确。B、欧亚蔊菜是一种双子叶杂草,可喷施高浓度的2,4-D可以杀死草坪中的欧亚蔊菜,B正确;C、由于环境适宜,欧亚蔊菜入侵人工草坪初期,种群增长曲线呈“J”形,C错误;D、人工草坪物种比较单一,营养结构简单,故与自然草地相比,人工草坪自我维持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较低,D正确。故选C。12、(2022辽宁校联考三模)新型冠状病毒的检测主要包含核酸检测、抗体检测、抗原检测等几种方法。其中利用实时荧光RT-PCR技术检测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核酸序列是最常用的方法。RT-PCR是将逆转录(RT)、PCR以及荧光标记等相结合的技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抗体诊断试剂盒不需要直接根据病毒内部的核酸研制B.利用上述技术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时,PCR的模板实际上是逆转录得到的cDNAC.利用上述技术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时,逆转录酶在每次循环中都能够发挥作用D.抗原检测虽能在非实验室的环境中较快地完成,检测效率高,但不可以取代其他检测法【答案】C【分析】1、PCR技术的条件:模板DNA、四种脱氧核苷酸、一对引物、热稳定DNA聚合酶(Taq酶)。2、在反应体系中,首先加热至90~95℃,此时模板DNA在高温条件下变性,即其中的氢键断裂,解开为单链,接着反应体系中温度降低,两种引物分别与解开的两条单链之间形成氢键完成中温复性的过程,然后体系中温度上升体系中的游离的脱氧核苷酸依次连在引物上开始中温延伸过程。【详解】A、抗体诊断试剂盒是根据新型冠状病毒的蛋白质研制的,A正确;B、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为RNA,要先将病毒RNA逆转录,再将得到的cDNA进行多聚酶链式反应扩增得到了大量DNA片段,故PCR的模板实际上是逆转录得到的cDNA,B正确;C、由于PCR反应体系加热至95℃时,逆转录酶会变性失活,因此逆转录酶不能在每次循环中都发挥作用,C错误;D、RT-PCR技术(聚合酶链式反应)是在实验室以少量样品制备大量DNA的一项生化技术,反应系统中包括微量DNA样品、耐高温的DNA聚合酶、引物、4种脱氧核苷酸、逆转录酶等,D正确。故选C。13、(2022年新高考辽宁生物高考真题)采用样线法(以一定的速度沿样线前进,同时记录样线两侧一定距离内鸟类的种类及数量)对某地城市公园中鸟类多样性进行调查,结果见下表。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城市公园类型植物园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山体公园物种数量41526338A.植物园为鸟类提供易地保护的生存空间,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鸟类物种多样性B.森林公园群落结构复杂,能够满足多种鸟类对栖息地的要求,鸟类种类较多C.湿地公园为鸟类提供丰富的食物及相对隐蔽的栖息场所,鸟类种类最多D.山体公园由于生境碎片化及人类活动频繁的干扰,鸟类物种数量最少【答案】A【解析】【分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可以概括为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两大类。就地保护是指在原地对被保护的生态系统或物种建立自然保护区以及风景名胜区等,这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易地保护是指把保护对象从原地迁出,在异地进行专门保护。【详解】A、植物园为鸟类提供了食物和栖息空间,其中的鸟类不是易地保护迁来的,A错误;B、森林公园植物种类多样,群落结构复杂,能够满足多种鸟类对栖息地的要求,鸟类种类较多,B正确;C、湿地公园芦苇、水草繁茂,有机质丰富,为鸟类提供了理想的食物和隐蔽的栖息场所,鸟类种类最多,C正确;D、山体公园由于生境碎片化及人类活动频繁的干扰,鸟类物种数量最少,D正确。故选A。14、(2022辽宁统考一模)植物体的全部细胞,都是从受精卵经过有丝分裂产生的。因此,植物体内的每一个体细胞也都具有和受精卵完全一样的DNA序列和相同的细胞质环境,理论上每个植物细胞在适宜条件下都具有全能性,以下有关植物细胞全能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只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细胞也可能有全能性B.以四倍体和二倍体的西瓜为亲本杂交获得的三倍体无籽西瓜体现了植物细胞全能性C.植物细胞工程的理论基础是细胞全能性D.细胞经分裂和分化后,仍具有产生完整有机体或分化成其他各种细胞的潜能和特性【答案】B【分析】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各种细胞和完整有机体的潜能。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是:细胞含有该生物全部的遗传物质;细胞全能性大小:受精卵>干细胞>生殖细胞>体细胞。细胞表现出全能性的条件:离体、适宜的营养条件、适宜的环境条件。【详解】A、一般情况下配子只有一个染色体组也具有全能性,如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A正确;B、以四倍体和二倍体的西瓜为亲本杂交获得的三倍体无籽西瓜,属于多倍体育种,原理为染色体变异,该过程新个体产生的起点是受精卵,不能体现植物细胞的全能性,B错误;C、植物细胞工程的两个技术即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和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理论基础都是细胞全能性,C正确;D、植物细胞全能性的概念指的是细胞经分裂和分化后,仍具有产生完整有机体或分化成其他各种细胞的潜能和特性,D正确。故选B。15、(2022辽宁模拟预测)三华李中含有丰富的矿质元素和维生素,有机酸含量和种类丰富。某同学按照“三华李果实→清洗破碎→酶解→过滤→硫处理→成分调整→接种→主发酵→倒灌过滤→后发酵→陈酿→澄清→配兑→灌装→杀菌→成品”的流程研究三华李果酒酿造工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在酶解环节,需要向果浆中添加果胶酶和纤维素酶并控制酶解温度B.在成分调整环节,按比例添加蔗糖可以提高果酒的酒精含量C.主发酵时进行通气,后发酵时需要密闭,应保持前后温度在28℃左右D.可通过研究发酵时间、接种量、初始糖度等因素优化三华李果酒的发酵工艺【答案】C【分析】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在有氧的情况下酵母菌生长繁殖速度快,把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在无氧的环境中酵母菌把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详解】A、在果浆中添加果胶酶和纤维素酶可以酶解细胞壁,增加细胞内容物的释放,酶活性受到温度的影响,所以在酶解环节需要控制酶解温度,A正确;B、酵母菌利用水果中的有机物进行氧化分解产生酒精,在成分调整环节,按比例添加蔗糖一方面可以为酵母菌提供碳源,促进接种后的酵母菌菌种繁殖,另一方可以提高果酒的酒精含量,B正确;C、主发酵的前阶段进行通气,使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促进酵母菌大量繁殖,主发酵的后阶段需要密闭,使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酿酒酵母菌的适宜生长温度为28℃左右,所以发酵时应保持前后温度在18~30℃,C错误;D、实验时可通过研究发酵时间、接种量、初始糖度等因素来确定最佳的发酵时间和酒精含量等,优化三华李果酒的发酵工艺,D正确。故选C。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或多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选不全得1分,有选错得0分。16、(2022年新高考辽宁生物高考真题)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高血糖环境中,在DNA甲基转移酶催化下,部分胞嘧啶加上活化的甲基被修饰为5'-甲基胞嘧啶,使视网膜细胞线粒体DNA碱基甲基化水平升高,可引起视网膜细胞线粒体损伤和功能异常。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线粒体DNA甲基化水平升高,可抑制相关基因的表达B.高血糖环境中,线粒体DNA在复制时也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C.高血糖环境引起的甲基化修饰改变了患者线粒体DNA碱基序列D.糖尿病患者线粒体DNA高甲基化水平可遗传【答案】ABD【解析】【分析】1、表观遗传学是研究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不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基因表达的可遗传的变化的一门遗传学分支学科。表观遗传的现象很多,已知的有DNA甲基化,基因组印记,母体效应,基因沉默,核仁显性,休眠转座子激活和RNA编辑等。2、基因的碱基序列不变,但表达水平发生可遗传变化,这种现象称为表观遗传。【详解】A、线粒体DNA甲基化水平升高,可抑制相关基因的表达,可引起视网膜细胞线粒体损伤和功能异常,A正确;B、线粒体DNA也是双螺旋结构,在复制时也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B正确;C、基化修饰并不改变患者线粒体DNA碱基序列,C错误;D、女性糖尿病患者线粒体DNA高甲基化水平可遗传,D正确。故选ABD。17、(2022辽宁丹东统考二模)目前科学家较为认可的衰老机制是线粒体学说。该学说的内容是:在衰老过程中,线粒体产生的大量氧自由基不仅会对细胞造成直接损伤,还能启动一系列的信号转导途径,促进细胞衰老;线粒体呼吸酶复合物的活性随年龄增长而下降,导致ATP生成减少,细胞能量代谢功能下降,从而导致衰老。雌激素具有良好的抗衰老作用,科学家发现在许多组织细胞的线粒体内均存在雌激素受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自由基是氧化反应产生的异常活泼的带电分子或基团B.若线粒体中呼吸酶复合物活性完全丧失,则细胞因不再产生ATP而衰老死亡C.线粒体产生的氧自由基可间接导致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D.雌激素可能通过与线粒体外膜上的受体结合来保护线粒体,发挥其抗细胞衰老的作用【答案】BD【分析】1、细胞衰老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结果使细胞萎缩,体积变小,细胞新陈代谢速率减慢。(2)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降低。(3)细胞内的色素会随着细胞衰老而逐渐累积,它们会妨碍细胞内物质的交流和传递,影响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4)细胞内呼吸速度减慢,细胞核的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5)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2、细胞衰老的自由基学说(1)衰老是由自由基对细胞成分的有害进攻造成的。(2)这里所说的自由基,主要就是氧自由基,因此衰老的自由基理论,其实质就是衰老的氧自由基理论。(3)维持体内适当水平的抗氧化剂和自由基清除剂水平可以延长寿命和推迟衰老【详解】A、在动物生命活动中,细胞不断进行各种氧化反应,很容易产生异常活泼的带电分子或基团称为自由基,A正确;B、细胞质基质中也含有ATP合成酶,所以线粒体中呼吸酶复合物活性完全丧失,细胞也能产生ATP,B错误;C、线粒体产生的氧自由基攻击蛋白质,使蛋白质活性下降,可间接导致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C正确;D、由题意推测,许多组织细胞的线粒体内均存在雌激素受体,雌激素可能通过与线粒体内的受体结合来保护线粒体,从而发挥其抗细胞衰老的作用,D错误。故选BD。18、(2022辽宁鞍山统考一模)地沟油来自饭店的隔油池,可导致下水道堵塞,不法商贩对其加工,摇身变成餐桌上的食用油,长期食用可能会引起严重疾病。已知地沟油呈褐色,在水中溶解度低。某科研小组希望筛选出能够快速分解地沟油的细菌(分解能力大小与D/d的值呈正相关)。筛选后进行梯度稀释,将样品均匀地涂布到鉴别培养基上,经过培养得到5个菌落,观察及测量结果如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菌落编号菌落直径d透明圈直径DD/d10.30.41.3320.61.11.8330.82.02.5040.92.12.3350.30.51.67A.为筛选出所需菌株,应从富含地沟油的下水道环境中采集B.菌株能够将褐色的地沟油分解成颜色浅的物质而形成透明圈C.可用苏丹III染液检测地沟油的各种成分D.据表分析3号菌落分解地沟油的能力最强【答案】ABD【分析】培养基对微生物具有选择作用。配置培养基时根据某一种或某一类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加入某些物质或出去某些营养物质,一直其他微生物的生长,也可以根据某些微生物对一些物理、化学因素的抗性,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化学物质,从而筛选出待定的微生物。这种培养基叫做选择培养基。【详解】A、实验目的是筛选出能够快速分解地沟油的细菌,应从富含地沟油的下水道环境中采集,A正确;B、已知地沟油呈褐色,在水中溶解度低,菌株能够将褐色的地沟油分解成颜色浅的物质而形成透明圈,B正确;C、可用苏丹III染液检测地沟油的脂肪,不能检测各种成分,C错误;D、分解能力大小与D/d的值呈正相关,故据表分析3号菌落分解地沟油的能力最强,D正确;故选ABD。19、(2022年新高考辽宁生物高考真题)底栖硅藻是河口泥滩潮间带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为底栖动物提供食物。调查分析某河口底栖硅藻群落随季节变化优势种(相对数量占比>5%)的分布特征,结果如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注:不同条纹代表不同优势种:空白代表除优势种外的其他底栖硅藻;不同条纹柱高代表每个优势种的相对数量占比A.底栖硅藻群落的季节性变化主要体现在优势种的种类和数量变化B.影响优势种①从3月到9月数量变化的生物因素包含捕食和竞争C.春季和秋季物种丰富度高于夏季,是温度变化影响的结果D.底栖硅藻固定的能量是流经河口泥滩潮间带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答案】CD【解析】【分析】1、群落的垂直结构:(1)概念:指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2)原因:①植物的分层与对光的利用有关,群落中的光照强度总是随着高度的下降而逐渐减弱,不同植物适于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生长。如森林中植物由高到低的分布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地被层。②动物分层主要是因群落的不同层次提供不同的食物,其次也与不同层次的微环境有关。如森林中动物的分布由高到低为:猫头鹰(森林上层),大山雀(灌木层),鹿、野猪(地面活动),蚯蚓及部分微生物(落叶层和土壤)。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详解】A、据图可知,底栖硅藻群落在不同季节优势种的数量和种类都发生了变化,所以底栖硅藻群落的季节性变化主要体现在优势种的种类和数量变化,A正确;B、底栖硅藻可以为底栖动物提供食物,不同硅藻物种之间也有竞争,所以影响优势种①从3月到9月数量变化的生物因素包含捕食和竞争,B正确;C、如图只表示了底栖硅藻群落随季节变化优势种的分布特征,没有表示物种丰富度的大小,所以不能判断春季和秋季物种丰富度高于夏季,C错误;D、底栖硅藻固定的能量及其他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是流经河口泥滩潮间带生态系统的总能量,D错误。故选CD。20、(2022辽宁沈阳统考三模)黑腹果蝇群体中X染色体上出现了两个隐性突变基因,分别为棘眼(e)、翅横脉缺失(c),其相对性状均为野生型。科学家完成了如下杂交实验,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A.亲本雄蝇的基因型为XecYB.亲本雌蝇产生了四种卵细胞,且比例为XeC:XEc:XEC:Xec=9:9:1:1C.F1中e基因的频率是1/3D.F1个体随机交配,F2中翅横脉缺失个体所占的比例为9/16【答案】ABD【分析】已知黑腹果蝇群体中X染色体上出现了两个隐性突变基因,分别为棘眼(e)、翅横脉缺失(c),其相对性状均为野生型。则亲本中野生型杂合雌蝇的基因型为XECXec或XEcXeC,亲本雄性基因型为XecY,子代中棘眼、野生型∶野生型、翅横脉缺失∶野生型∶棘眼、翅横脉缺失=9∶9∶1∶1,说明E和c连锁,e和C连锁,即亲本雌性个体基因型为XEcXeC。【详解】A、亲本雄性为棘眼、翅横脉缺失,均为隐性性状,且基因均位于X染色体上,因此基因型为XecY,A正确;B、亲本雌性个体为显性性状的杂合子,与棘眼、翅横脉缺失的雄性个体杂交相当于测交,测交后代的比例可表示雌性个体产生卵细胞的类型和比例,因此亲本雌蝇产生了四种卵细胞,且比例为XeC∶XEc∶XEC∶Xec=9∶9∶1∶1,B正确;C、分析F1中e基因频率,可只考虑E和e基因,亲本为XEXe×XeY,雌性亲本产生配子时无论是否交叉互换,XEXe产生的雌配子为XE∶Xe=1∶1,杂交子代为XEXe∶XeXe∶XEY∶XeY=1∶1∶1∶1,所以e的基因频率为(1+2+1)÷(2+2+1+1)=2/3,C错误;D、单独分析翅型,亲本为XCXc×XcY,雌性亲本产生配子时无论是否交叉互换,XCXc产生的雌配子为XC∶Xc=1∶1,杂交子代为XCXc∶XcXc∶XCY∶XcY=1∶1∶1∶1,F1产生的雌配子为XC∶Xc=1∶3,雄配子为XC∶Xc∶Y=1∶1∶2,所以F2中翅横脉缺失个体(XcXc、XcY)所占的比例为3/4×1/2+3/4×1/4=9/16,D正确。故选ABD。第=2\*ROMANII卷二、非选择题:共5题,共55分。21、(2022年新高考辽宁生物高考真题)小熊猫是我国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其主要分布区年气温一般在0~25℃之间。测定小熊猫在不同环境温度下静止时的体温、皮肤温度(图1),以及代谢率(即产热速率,图2)。回答下列问题:(1)由图1可见,在环境温度0~30℃范围内,小熊猫的体温___________,皮肤温度随环境温度降低而降低,这是在___________调节方式下,平衡产热与散热的结果。皮肤散热的主要方式包括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2)图2中,在环境温度由20℃降至10℃的过程中,小熊猫代谢率下降,其中散热的神经调节路径是:皮肤中的___________受到环境低温刺激产生兴奋,兴奋沿传入神经传递到位于___________的体温调节中枢,通过中枢的分析、综合,使支配血管的___________(填“交感神经”或“副交感神经”)兴奋,引起外周血管收缩,皮肤和四肢血流量减少,以减少散热。(3)图2中,当环境温度下降到0℃以下时,从激素调节角度分析小熊猫产热剧增的原因是___________。(4)通常通过检测尿液中类固醇类激素皮质醇的含量,评估动物园圈养小熊猫的福利情况。皮质醇的分泌是由___________轴调节的。使用尿液而不用血液检测皮质醇,是因为血液中的皮质醇可以通过___________进入尿液,而且也能避免取血对小熊猫的伤害。【答案】(1)①.保持恒定②.神经-体液③.辐射、传导、对流、蒸发(2)①.冷觉感受器②.下丘脑③.交感神经(3)寒冷环境中,小熊猫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增多,提高细胞代谢速率,使机体产生更多的热量(4)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②.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解析】【分析】体温调节:(1)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2)机理:产热和散热达到动态平衡。(3)寒冷环境下:①增加产热的途径:骨骼肌战栗、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②减少散热的途径:立毛肌收缩、皮肤血管收缩等。(4)炎热环境下:主要通过增加散热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增加散热的途径主要有汗液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小问1详解】由图1可见,在环境温度0~30℃范围内,小熊猫的体温处于32℃~33℃之间,保持恒定,皮肤温度随环境温度降低而降低,这是在神经-体液调节方式下,平衡产热与散热的结果。皮肤散热的主要方式包括辐射、传导、蒸发、对流等。【小问2详解】在环境温度由20℃降至10℃的过程中,小熊猫代谢率下降,其中散热的神经调节路径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即寒冷环境中,皮肤中的冷觉感受器受到环境低温刺激产生兴奋,兴奋沿传入神经传递到位于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通过中枢的分析、综合,使支配血管的交感神经兴奋,引起外周血管收缩,皮肤和四肢血流量减少,以减少散热。【小问3详解】分析题意可知,从激素调节角度分析当环境温度下降到0℃以下时,小熊猫产热剧增的原因,所以考虑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作用,即寒冷环境中,小熊猫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增多,提高细胞代谢速率,使机体产生更多的热量。【小问4详解】皮质醇是由肾上腺皮质分泌的,受下丘脑和垂体的分级调节,即是由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调节的。因为血液中的皮质醇可以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进入尿液,故使用尿液而不用血液检测皮质醇,而且也能避免取血对小熊猫的伤害。22、(2022辽宁东北育才双语学校校考模拟预测)气孔有利于CO2进入植物叶片进行光合作用,但同时也是蒸腾作用失去水分的门户。如何在不损失光合作用效率的前提下减少蒸腾作用水分的流失,即促进高光强下的碳同化,而在碳需求低时保持植物有效利用水的状态,科研人员为此在拟南芥气孔周围的保卫细胞中表达了一种蓝光响应K+通道蛋白(BLINK1),见图1,该通道蛋白能调控气孔快速开启与关闭,可以有效提高光合作用和水的利用效率。野生拟南芥无BLINK1,气孔开闭较慢。图2表示拟南芥在一天中连续光照和间隔光照(强光和弱光交替光照)下的实验结果。注:“每升水产植株茎干重”代表每蒸发1升水的过程中产生的植物茎干物质量(1)据图1分析,转基因拟南芥保卫细胞吸收K+的方式为______,K+进入保卫细胞后,提高了细胞内的______,导致气孔快速开启。(2)结合题干信息及图2可知,______条件下,转基因植株每升水产植株茎干重大于野生植株,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据图3分析,若测出某株拟南芥一昼夜O2净释放量为300mg,假定呼吸速率恒定不变,则该株拟南芥一天的O2产生量为______。某环境条件下,若测得该株拟南芥单位时间内二氧化碳的吸收量等于氧气的消耗量,则此条件下该植物的干重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
协助扩散
渗透压(2)
间隔光照
相对于野生型,在间隔光照下,强光时含BLINKI的植株气孔能快速打开,快速吸收CO2;弱光时气孔能快速关闭,减少水分蒸发(3)
588mg
增加【分析】据图分析,图1中的气孔由两个保卫细胞组成,保卫细胞上有K+通道蛋白(BLINK1),K+通过该通道蛋白进入保卫细胞内,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的运输,且没有消耗能量,因此K+的跨膜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图2中实验的自变量是植株类型(是否含BLINK1)和光照类型(连续光照或者是强光和弱光交替光照),因变量是每单位重量水分干物质量,可以反映蒸腾作用的强弱和气孔的开放程度。图3中5点之前和20点之后只能进行呼吸作用,A、B点都是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的点。【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1中K+的跨膜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钾离子通过K+通道蛋白(BLINK1)进入气孔细胞内,提高了胞内渗透压,保卫细胞吸水膨胀,导致气孔快速开启。(2)根据图2分析可知,在间隔光照下,含BLINK1植株(转基因植株)每升水产植株茎干重大于野生植株,其原因是由于间隔光照下,强光时含BLINK1植株气孔能快速打开,加快了二氧化碳的摄入;而弱光时,气孔能快速关闭,减少水分蒸发量,所以每升水产植株茎干重较野生型植株大。(3)根据图3分析,呼吸速率为12mg/h,则一天24小时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量=12×24=288mg,又因为该植株一昼夜净释放量为300mg,则其一天产生的氧气量=288+300=588mg。单位时间内氧气的消耗量代表呼吸速率,单位时间内二氧化碳的吸收量代表净光合速率,因此某环境条件下,若测得该株拟南芥单位时间内二氧化碳的吸收量等于氧气的消耗量,说明净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说明此时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因此该条件下该植物的干重会增加。【点睛】本题以图形为载体,考查了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等相关知识,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识图、析图和绘图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计算能力。23、(2022辽宁沈阳统考三模)棋盘山风景区被誉为沈阳市的“绿肺”,是市民旅游休闲的好去处。近年来,由于占地建馆、旅游与资源开发等人类活动以及森林大火,对棋盘山的生态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为此,政府采取人工修复与自然修复相结合的方式,构建“旅游—休闲娱乐—生态保护”为一体的经济模式,改善了该地区的生态环境。据此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对棋盘山地区人工林进行改造,栽种多种植物,使其向乔、灌、草结合的混交林型发展,利用不同植物各自___________的差异,使物种间形成互利共存的关系,以提高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能力。(2)棋盘山风景区的秀湖,不仅是风光旖旎的旅游观光之地,也有着蓄水防洪等重要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_价值。为进一步改善秀湖的水质,需要有效选择并合理布设多种水生植物,这主要遵循了生态工程的___________原理。(3)政府采取人工修复与自然修复相结合的措施,使棋盘山生态修复一方面依靠群落的自然___________来恢复其生态功能,另一方面依靠人工修复使___________加快。(4)在棋盘山地区建立“旅游—休闲娱乐—生态保护”为一体的经济模式时,要正确处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践行经济、社会和生态相互协调的___________发展理念。【答案】(1)
生态位
自我调节(2)
直接和间接
自生(3)
演替
演替的速度(4)可持续【分析】1、生物多样性包括3个层次:遗传多样性(所有生物拥有的全部基因)、物种多样性(指生物圈内所有的动物、植物、微生物)、生态系统多样性。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直接价值:是指能为人类提供形式多样的食物、纤维、燃料和建材等。间接价值:是指对生态平衡、生物圈稳态的调节功能。潜在价值:指目前人类尚不清楚的价值。(1)对棋盘山地区人工林进行改造,栽种多种植物,可利用不同植物各自生态位的差异,使物种间形成互利共存的关系,营养结构变得更复杂,以提高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2)旅游观光体现的是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蓄水防洪体现的是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生物能够进行新陈代谢,生物之间通过各种相互作用进行自组织,实现系统结构与功能协调,形成有序的整体,该整体可以自我维持,这种由生物组分产生的自组织、自我优化、自我调节、自我更新和维持就是系统的自生,遵循自生原理,因此为进一步改善秀湖的水质,需要有效选择并合理布设多种水生植物,通过各种相互作用进行自组织,实现系统结构与功能协调,形成有序的整体,这主要遵循了生态工程的自生原理。(3)生态修复的原理是群落的自然演替,因此使棋盘山生态修复一方面依靠群落的自然演替来恢复其生态功能,另一方面依靠人工修复使演替的速度加快。(4)在棋盘山地区建立“旅游—休闲娱乐—生态保护”为一体的经济模式时,要正确处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践行经济、社会和生态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点睛】本题考查生态工程的原理、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和生态修复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24、(2022年新高考辽宁生物高考真题)某抗膜蛋白治疗性抗体药物研发过程中,需要表达N蛋白胞外段,制备相应的单克隆抗体,增加其对N蛋白胞外段特异性结合的能力。Ⅰ.N蛋白胞外段抗原制备,流程如图1(1)构建重组慢病毒质粒时,选用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作为标记基因,目的是___________。用脂质体将重组慢病毒质粒与辅助质粒导入病毒包装细胞,质粒被包在脂质体___________(填“双分子层中”或“两层磷脂分子之间”)。(2)质粒在包装细胞内组装出由___________组成的慢病毒,用慢病毒感染海拉细胞进而表达并分离、纯化N蛋白胞外段。Ⅱ.N蛋白胞外段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如图2(3)用N蛋白胞外段作为抗原对小鼠进行免疫后,取小鼠脾组织用___________酶处理,制成细胞悬液,置于含有混合气体的___________中培养,离心收集小鼠的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4)用选择性培养基对融合后的细胞进行筛选,获得杂交瘤细胞,将其接种到96孔板,进行___________培养。用___________技术检测每孔中的抗体,筛选既能产生N蛋白胞外段抗体,又能大量增殖的单克隆杂交瘤细胞株,经体外扩大培养,收集___________,提取单克隆抗体。(5)利用N蛋白胞外段抗体与药物结合,形成___________,实现特异性治疗。【答案】(1)①.检测目的基因是否成功导入受体细胞②.双分子层中(2)蛋白质外壳和含N蛋白胞外段基因的核酸(3)①.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②.CO2培养箱(4)①.克隆化②.抗原抗体杂交③.细胞培养液(5)抗体-药物偶联物##ADC【解析】【分析】1、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先给小鼠注射特定抗原使之发生免疫反应,之后从小鼠脾脏中获取已经免疫的B淋巴细胞;诱导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利用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进行抗体检测,筛选出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进行克隆化培养,即用培养基培养和注入小鼠腹腔中培养;最后从培养液或小鼠腹水中获取单克隆抗体。2、两次筛选:①筛选得到杂交瘤细胞(去掉未杂交的细胞以及自身融合的细胞);②筛选出能够产生特异性抗体的细胞群。3、杂交瘤细胞的特点:既能大量增殖,又能产生特异性抗体。【小问1详解】构建重组慢病毒质粒时,为检测目的基因是否成功导入受体细胞,常选用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作为标记基因。重组慢病毒质粒与辅助质粒导入病毒包装细胞需要依赖膜融合,故质粒被包在脂质体双分子层中(即磷脂双分子层)。【小问2详解】由于目的基因为N蛋白胞外段基因,在包装细胞内组装出由蛋白质外壳和含有N蛋白胞外段基因的核酸组成的慢病毒,用慢病毒感染海拉细胞进而表达并分离、纯化N蛋白胞外段。【小问3详解】进行动物细胞培养时,需要取小鼠脾组织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制成细胞悬液,置于含有95%空气和5%的CO2混合气体的CO2培养箱中培养。【小问4详解】用选择性培养基对融合后的细胞进行筛选,获得杂交瘤细胞,将其接种到96孔板,进行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用抗原抗体杂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生态城市中的智能化垃圾分类与处理
- 物流园区中的多式联运组织与管理
- 国庆节手表销售活动方案
- 临时用电专项施工方案编制
- 现代办公环境下的沟通技巧与团队合作
- 生产中的柔性管理策略及实践应用
- 学生国庆节游玩活动方案
- Unit 1 Sports and Game Lesson 3(说课稿)-2024-2025学年人教新起点版英语四年级上册
- 25 王戎不取道旁李(说课稿)-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 2024年六年级品社下册《可怕的物种入侵》说课稿2 苏教版
- 2025年三人合伙投资合作开店合同模板(三篇)
- 2025年合资经营印刷烟包盒行业深度研究分析报告
- 天津市五区县重点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联考试题 化学 含答案
- 吉林省吉林市普通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二模试题 生物 含答案
- 高考日语阅读理解练习2篇-高考日语复习
- 人教版高一数学上册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 安全学原理第2版-ppt课件(完整版)
- 弹性力学第十一章弹性力学的变分原理
- 钽铌矿开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写作范文
- 小升初数学衔接班优秀课件
- 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备案自我评估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