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春新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课件 第十一章 简单机械 第一节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第1课时 杠杆的平衡条件_第1页
2025年春新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课件 第十一章 简单机械 第一节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第1课时 杠杆的平衡条件_第2页
2025年春新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课件 第十一章 简单机械 第一节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第1课时 杠杆的平衡条件_第3页
2025年春新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课件 第十一章 简单机械 第一节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第1课时 杠杆的平衡条件_第4页
2025年春新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课件 第十一章 简单机械 第一节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第1课时 杠杆的平衡条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沪科版·八年级物理1.杠杆的平衡条件第十一章简单机械本节要点1.能完成“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2.能猜想杠杆平衡条件,并能通过实验来验证猜想;3.知道杠杆是一种模型,并能分析生产生活中不同类别的杠杆;4.能体会我国古代在杠杆使用方面的智慧。以下是生活中常见的几种工具:剪刀天平核桃钳结合实际使用过程,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它们都有一根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探究新知认识杠杆知识点一筷子1.定义:物理学中,这种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就称为杠杆。杠杆2.特点:

①有力的作用②能绕着固定点转动③不易发生形变的硬棒点击画面播放硬棒不一定是直棒,也可以是弯的或其他形状,如剪刀、羊角锤等。3.杠杆的五要素人们用棒撬动石头时,经常用图中的方式,这就利用了杠杆的原理。固定点F硬棒3.杠杆的五要素支点AOB动力(F1)阻力(F2)动力臂(l1)阻力臂(l2)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O)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1)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2)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l1)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l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1)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O)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2)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l1)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l2)①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不是支点

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②力臂不一定在杠杆上;③若力的作用线过支点,则力臂为零。3.杠杆的五要素①找支点;②找力的作用线,即过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或反方向)画一条直线;③过支点作力的作用线的垂线段,标上垂足;④用大括号或反向箭头标出支点到垂足间的线段,标字母l1或l2,该线段就是力臂.4.力臂的画法力臂的表示方法OF动F阻l动l阻例1

如图所示,是一个Z形杠杆,请在图中画出力F对支点O的力臂l。l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知识点二在使用杠杆中,杠杆的平衡状态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状态。所谓平衡状态杠杆处于静止状态或绕支点匀速转动的状态都叫平衡状态。思考杠杆在满足什么条件时才会平衡?探究实验杠杆的平衡条件【提出问题】杠杆平衡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猜想假设】假设一:假设二:F1·l1=F2·l2【实验目的】1.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2.学习如何分析实验数据来验证猜想。······杠杆、铁架台、钩码等。【实验器材】【实验设计】利用下图的实验装置,通过改变支点两边悬挂钩码的个数和悬挂位置,探究杠杆平衡时动力、动力臂和阻力、阻力臂之间的关系。所挂钩码不宜过多。小心操作,避免钩码摔落造成物品损坏。安全警示思考1.为什么支点要在杠杆的中点?3.挂钩码后,还可以调节平衡螺母吗?2.实验前为什么要调节杠杆两端平衡螺母?4.挂钩码后,为什么要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实验步骤】1.按图装配实验装置。在挂上钩码前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将杠杆调节至水平位置平衡。2.在杠杆支点两侧悬挂不同个数的钩码,它们对杠杆的作用力分别作为动力F1、阻力F2。移动钩码的悬挂位置,使杠杆在水平位置重新平衡,在自己设计的记录表中记录此时杠杆两侧所受作用力的大小、动力臂l1和阻力臂l2

。3.改变动力F1和动力臂l1的大小,重复实验,并将数值记录在记录表中。【实验数据】次数动力F1/N动力臂l1/m阻力F2/N阻力臂l2/m110.050.50.120.50.210.1310.151.50.1【分析论证】求出每次实验中力与力臂的乘积,第1次实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2次实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3次实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1l1=1.0N×0.05m=0.5N×0.1m=

F2l2F1l1=0.5N×0.2m=1.0N×0.1m=

F2l2F1l1=1.0N×0.15m=1.5N×0.1m=

F2l2【实验结论】杠杆的平衡条件为: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即F1l1=F2l2.即:杠杆的平衡取决于力和力臂的乘积。【反思交流】1.

实验结论与猜想是否有差异?结论是否可靠?还有进一步的改进措施吗?实验结论与猜想是相符合的。为使结论更加可靠,进一步改进的措施有:(1)仔细调整,使每次实验时杠杆都在水平位置平衡;(2)细心测量每个钩码的质量,看与其标明的质量是否一致;(3)可以多测几组实验数据,避免实验的偶然性。2.实验中,如果杠杆不在水平位置平衡,动力臂和阻力臂能否直接从杠杆上读出?为什么?实验中,如果杠杆不在水平位置平衡,那么动力臂与阻力臂都不在杠杆上,因此不能直接从杠杆上读出动力臂和阻力臂。【反思交流】例2如图是小兰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关于此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实验过程中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是为

了方便测量力臂B.多次实验是为了避免偶然性,得到普遍

规律C.要使杠杆在图示位置平衡,需要在B点挂4个相同的钩码D.为了保持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在B点施

加力的方向由①位置到②位置的过程中,

所需施加的力大小不变D用力传感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按图装配实验装置。先调节杠杆水平,在杠杆一侧悬挂钩码,另一侧连接传感器并使杠杆保持水平,记录此时杠杆两侧所受作用力的大小及动力臂和阻力臂。改变钩码或传感器到杠杆支点的距离,重复进行实验。分析杠杆平衡时动力、动力臂和阻力、阻力臂之间的关系,总结杠杆的平衡条件。DIS实验室学科综合杆秤杆秤是中国古代的一大发明,秤锤、秤杆分别叫“权”和“衡”,寓意做任何事情都要权衡轻重。杆秤作为称量质量的工具,使用已经超过2000年,其工作原理正是杠杆平衡条件。杆秤的设计与制作涉及杆秤的发展历史、制作工艺、材料选择以及定标的数值计算等知识。请大家查阅并整理资料,了解杆秤的发展历程及对社会发展的贡献;设计并制作一把兼具艺术性和实用性的杆秤。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测量质量的工具也在不断发展,杆秤已慢慢淡出了我们的生活。但是,物理天平、分析天平、超微量天平、电子汽车秤、电子吊秤等测量物体质量的工具却依然在我们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请了解这些“新”工具,谈谈它们都“新”在哪儿?点击图片观看点击图片观看随堂练习1.两个力作用在杠杆两端使杠杆平衡,则()A.这两个力的大小必须相等

B.这两个力的力臂长必须相等

C.力臂较长的那个力比较大

D.力臂较长的那个力比较小D2.下列杠杆平衡的是(杆重和摩擦力均不计)()C3.如图所示的杠杆处于水平平衡,若在杠杆两边的钩码下再加一个钩码(钩码的质量都相同),杠杆将()A.还继续处于水平平衡B.右端上升,左端下降C.右端下降,左端上升D.无法确定杠杆的运动状态C4.找出下图中动力和阻力,并画出杠杆力臂。OF1F2l1l2BAOFOBA图1图25.请画出下图中杠杆的力臂。l1l2l1l2课堂小结五要素平衡条件力臂的画法杠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