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于儿童心理学的小学国画课程开发目录TOC\o"1-3"\h\u7957引言 515763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59210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523762国内研究现状 56416国外研究现状 528468发展趋势 620127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 617291研究目的 616690研究方法 612591一、儿童心理学与国画教学的结合点 727599(一)应用结合 73032(二)国画教学的影响 711510(三)应用案例分析 813086案例一:针对不同年龄段儿童的认知特点进行教学设计 823692案例二:运用心理学原理解决学生的学习困难 9833二、心理学研究在国画课程中的运用 925112(一)彭凯平的三个C 9227551.自信(Confidence) 9220172.自律(Conscience) 10101993.社交能力(Communication) 1019890(二)朱智贤心理发展理论 10259151.先天与后天的关系 10127392.内因与外因的关系 10182833.教育与发展的关系 10139894.综合应用 1112951(三)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1149521.不同认知阶段的教学内容 1179352.“同化”和“顺应” 11120903.注重实践操作 11281994.鼓励探索和发现 1117825.适应个体差异 113706三、基于儿童心理学的国画课程设计与实践 1118953(一)融合的益处 112359(二)课程内容选择 1232140(三)教学方法和实施策略 1313472四、基于儿童心理学的小学教学设计 135658教案设计 1321694结语 1718951参考文献 181856致谢 19摘要::本论文针对当前国画教育在儿童艺术教育中的教学方式单调,不符合儿童心理需求的问题,结合儿童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开发了一套基于儿童心理学的国画课程。该课程旨在根据儿童的认知发展特点和学习动机,通过创新的教学方法和内容,提升儿童对国画艺术的兴趣与参与度,培养其艺术素养和创造力。论文首先分析了儿童心理学与国画教育的结合点,探讨了国画教学在培养儿童审美能力、创新思维及文化传承方面的重要作用。接着,分析了国内外心理学家相关的儿童心理学知识在国画课程中的运用,突出了运用心理学知识在提高儿童国画学习效果方面的有效性。论文强调,基于儿童心理学的国画课程能够更好地满足儿童的学习需求,促进其全面发展。关键词:儿童心理学,国画课程,小学引言研究的背景与意义中国作为中国四大古老文化国家,有着5000多年的悠久文化,中国传统绘画是一种具有独特风格和技法的绘画形式,它凝聚着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传统的绘画艺术在中小学艺术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小学时期,由于学生的年纪比较小,他们的精力很容易被扰乱,因此,在绘画的教育中,更应该采取一些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从幼儿心理出发,开展传统绘画教学的研究,有利于培养幼儿对传统绘画的浓厚兴趣,增强其学习效果与动力。在幼儿心理基础上发展小学中国画课程,能够更好地调动孩子对传统艺术的兴趣,培养他们对传统艺术的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渴望,以此来提升他们的画技,并增强他们的美感。根据幼儿心理调查显示:在学习中国画过程中,由于注意力分散,绘画技术不够娴熟等问题,严重地阻碍了他们对绘画的兴趣与热情。在绘画课程的发展中,老师要对学生在学习中所遇到的种种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坚持以学生为核心,以学生的需要和兴趣为出发点,将他们的绘画积极性完全地调动起来,使他们对绘画有强烈的兴趣和渴望。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国内研究现状理论与实践结合:近年来,国内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和研究者开始关注儿童心理学在国画教学中的应用。他们试图结合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设计更符合儿童认知和情感发展的国画教学内容和方法。多媒体技术应用: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国内研究者尝试将这些技术融入国画教学中,以提高儿童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例如,利用动画、音频和视频等多媒体元素来增强儿童对国画技法和文化的理解。文化传承与创新:国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不仅关注技法的传授,还注重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国内研究者致力于探索如何将国画教学与儿童心理学相结合,以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国外研究现状跨学科研究:在国外,儿童心理学与艺术教育的结合已经成为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和艺术家们共同合作,探索如何通过国画等艺术形式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创新教育方法:国外的教育者倾向于设计创新的教学方法,如项目式学习、情境教学等,以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这些方法在国画教学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重视过程而非结果:与国内相比,国外的教学更注重儿童在国画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和探索,而非仅仅关注绘画的结果。这种教学理念有助于培养儿童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发展趋势个性化教学:随着对儿童心理学研究的深入,未来的国画课程将更加注重个性化教学。教育者会根据每个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兴趣爱好,量身定制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技术融合:多媒体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等将在国画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这些技术将为儿童提供更加直观、生动的学习体验,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国画技法和文化。跨文化交流: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国画教学也将更加注重跨文化交流。通过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艺术教育交流,可以借鉴和学习他们的先进教学经验和方法,丰富和完善国画教学体系。综合性评价:未来的国画教学评价将更加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综合性评价相结合。除了关注儿童的绘画技能和作品质量外,还将更加重视儿童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的发展。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研究目的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结合儿童心理学的理论和实践,开发一套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特点的国画课程。具体来说,我们希望通过深入研究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认知能力和情感需求,为国画教学提供更加科学、系统的指导,从而激发儿童对国画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同时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相关书籍、期刊、论文等文献资料,深入了解儿童心理学、艺术教育、国画教学的相关理论和实践,为本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和参考依据。观察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对儿童在国画课程中的表现进行细致的观察和记录。通过观察儿童在绘画过程中的行为、表情和语言等,分析他们的心理活动和情感需求,为课程开发提供实证数据。实验法:设计并实施基于儿童心理学的国画课程教学实验。通过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教学效果,评估新开发的国画课程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促进作用,儿童对国画的兴趣和创造力的提升情况。问卷调查与访谈法:设计问卷和访谈提纲,对参与国画课程的儿童及其家长进行调查和访谈。通过收集他们的反馈意见和建议,了解课程实施的效果、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从而不断完善和优化国画课程的内容和教学方法。一、儿童心理学与国画教学的结合点(一)应用结合儿童心理学的基本概念是研究儿童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及其规律的科学,它涉及儿童认知、情感、社会性和个性等多个方面的发展。儿童心理学不仅关注儿童心理发展的正常进程,还探究各种内外因素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儿童心理发展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解决策略。在儿童教育中,儿童心理学的应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首先,儿童心理学为教育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和指导。教育者可以根据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了解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和发展需求,从而制定出更加贴合儿童实际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儿童心理学有助于教育者更好地理解和关注儿童的个体差异。每个孩子都有其独特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轨迹,教育者需要尊重并关注这些差异,为每个孩子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支持。通过运用儿童心理学的知识,教育者可以更加准确地把握每个孩子的心理需求和发展潜力,进而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孩子的全面发展。儿童心理学还可以帮助教育者预防和解决儿童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心理问题。例如,对于学习困难、情绪障碍、社交问题等,教育者可以运用儿童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干预和辅导,帮助儿童克服困难,实现健康成长。儿童心理学在儿童教育中的应用是多方面的,它不仅为教育者提供了科学的指导,还促进了教育的人性化和个性化,有助于培养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儿童。(二)国画教学的影响国画教学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国画教学注重以形写神、形神兼备,这不仅是一种艺术表现手法,更是一种观察和理解世界的方式。它要求学生在描绘对象时,不仅关注其外形特征,更要深入挖掘其内在的神韵,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理解力。国画讲究笔墨技法和意境的营造。通过不同的笔法和墨色来表现画面,使得国画作品充满了诗意和想象力。这种表现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艺术感知能力。国画教学往往融入中华文化的传统元素,让学生在学习绘画技巧的同时,也接触到中国的历史文化,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尊重。这些国画教学的特点对儿童心理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首先,通过观察和描绘自然与生活中的事物,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致的观察力。在国画学习中,学生需要静下心来仔细观察和揣摩,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专注力和沉稳的性格。国画创作需要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将自己的感受通过笔墨表现出来。这样的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艺术表现能力,同时也能够提升他们的自我表达和沟通能力。国画教学还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审美情感和文化认同感。通过学习国画,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和艺术,从而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归属感。这种文化认同感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国画教学的特点使其对儿童心理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还能在潜移默化中塑造他们的性格和情感。(三)应用案例分析案例一:针对不同年龄段儿童的认知特点进行教学设计在某小学的国画教学中,教师根据儿童心理学的原理,针对不同年龄段儿童的认知特点进行了精细化的教学设计。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教师选择了简单且色彩鲜艳的花鸟画作为教学内容,因为这一阶段的儿童对色彩和形状有着极高的敏感度。通过运用鲜艳的色彩和简单的线条,教师成功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了他们对国画的兴趣。随着学生对于国画知识的了解,教师逐渐增加了教学难度,引入了更多复杂的笔墨技法和意境表现。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教师则选择了山水画作为教学内容,因为这一阶段的儿童开始关注事物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通过学习山水画中的构图、笔墨运用和意境营造,学生不仅提升了绘画技巧,还培养了对自然美的感悟能力和审美情趣。案例二:运用心理学原理解决学生的学习困难在国画教学过程中,教师发现某位学生在绘画时总是表现得犹豫不决,笔触生硬,缺乏自信。针对这一问题,教师运用了儿童心理学的原理来帮助学生克服困难。首先,教师与该学生进行了深入的沟通,了解其内心的想法和困惑。通过交流,教师发现该学生对自己的绘画能力缺乏信心,害怕画得不好被同学嘲笑。针对这一心理问题,教师采取了鼓励和引导的方式,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在课堂上,教师特意让该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对其中的优点进行肯定和表扬。同时,教师还组织其他同学对该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和鼓励。通过这种方式,该学生逐渐克服了自卑心理,开始自信地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在绘画过程中表现出更加自如和流畅的笔触。教师还根据儿童心理学的原理,为学生提供了个性化的辅导和指导。针对该学生在绘画技巧上的不足,教师制定了针对性的训练计划,并通过示范、讲解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逐渐掌握了国画的基本技法和表现手法。通过以上两个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儿童心理学在国画教学中的重要应用价值。通过运用儿童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发展特点,从而制定出更加贴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策略。这不仅可以提高国画教学的效果和质量,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挥。(以上案例均来自实习期间真实案例)二、心理学研究在国画课程中的运用(一)彭凯平的三个C彭凯平教授提出的三个“C”原则,即自信(Confidence)、自律(Conscience)和社交能力(Communication),对于小学国画课程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下是如何将这些原则运用在小学国画课程中的具体建议:1.自信(Confidence)鼓励与肯定:在国画课程中,教师应经常给予学生鼓励和肯定,对他们的作品表示赞赏,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教师可以设立“佳作展示”环节,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创作过程中的心得,这样不仅能提升学生的自信,还能增强他们的表达能力。设定可达成的目标:为学生设定明确且可实现的绘画目标,如“今天我们要学习如何画出一幅简单的山水画”,达成目标后学生会感受到成就感,进而提升自信。2.自律(Conscience)培养良好的绘画习惯:在课程开始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明确课堂规则和绘画工具的使用方法,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绘画习惯和自律性。通过定期的检查和提醒,帮助学生形成自觉整理绘画工具、按时完成绘画任务等良好习惯。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制定自己的绘画计划,并鼓励他们按照计划去执行,从而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3.社交能力(Communication)小组合作与交流:在国画课程中,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分组进行绘画活动,鼓励他们在小组内进行交流与合作,共同完成绘画作品。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学生可以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协调不同的观点,从而提升社交能力。课堂互动与展示: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示和讲解,这不仅能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还能增强他们与观众的互动交流。将彭凯平的三个“C”原则融入小学国画课程中,可以帮助学生在提升绘画技能的同时,也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自律性和社交能力,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朱智贤心理发展理论1.先天与后天的关系认识学生的个体差异:由于先天因素的影响,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和速度。在国画课程中,教师应认识到这些差异,并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方案。利用学生的先天兴趣:了解学生对国画的兴趣点,结合他们的先天特点,设计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内容。2.内因与外因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内部矛盾,即新需要与原有水平的矛盾,设计具有挑战性的教学任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外部环境,如教室布置、教学氛围等,应有助于学生感受到国画的魅力,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3.教育与发展的关系设定适当的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现有水平和最近发展区,设定既不太难也不太容易的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跳一跳,够得着”。循序渐进的教学内容:国画教学内容应循序渐进,从简单的线条和色彩开始,逐渐过渡到复杂的构图和技法,以适应学生的心理发展阶段。4.综合应用个性化教学:结合学生的先天特点和后天教育,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路径和反馈。实践与探索:鼓励学生动手实践,通过绘画创作来探索和表达自我,同时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艺术鉴赏能力。文化融入:在国画课程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让学生在学习国画的同时了解并传承中华文化,培养他们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三)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1.不同认知阶段的教学内容感知运动阶段(0-2岁):虽然这个阶段的儿童不是小学国画课程的主要对象,但了解这一阶段的认知特点对于设计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课程有帮助。可以通过简单的涂鸦和色彩游戏来引入绘画概念。前运算阶段(2-7岁):这一阶段的儿童具有直观和具象的思维,国画课程可以通过讲述简单的故事或情境,引导儿童用画笔表达自己的想法。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和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上):对于小学生来说,这两个阶段是关键。课程可以逐渐引入更复杂的绘画技法和构图概念,同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艺术创造力。2.“同化”和“顺应”当儿童面对新的国画技法和知识时,他们会试图将这些新信息与已有的认知结构相结合(同化)。如果新信息与现有认知不符,儿童将调整或重建他们的认知结构以适应新信息(顺应)。在国画课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不同的绘画风格和技法,帮助学生同化新知识,并鼓励他们尝试不同的绘画方式,以促进顺应过程。3.注重实践操作皮亚杰的理论强调通过实际操作来获得直接经验。在国画课程中,应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实践操作,如调色、运笔、构图等,通过亲身体验来加深理解。4.鼓励探索和发现儿童在绘画过程中应被鼓励自由探索,发现不同的颜色、线条和构图方式。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设置挑战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5.适应个体差异每个学生的认知发展速度不同,国画课程应设计多层次的任务和活动,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三、基于儿童心理学的国画课程设计与实践(一)融合的益处根据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和核心素养,国画课程设计的原则与目标应当紧密结合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理念,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导向。以下是国画课程设计的原则与目标的具体阐述:原则:适应性原则:课程设计应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阶段,确保内容既不过于简单也不过于复杂,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挑战性。系统性原则:国画课程应形成一个完整、系统的教学体系,包括基础技法、创作实践、艺术鉴赏等多个方面,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国画艺术。实践性原则:强调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通过大量的绘画练习来提升学生的绘画技能和艺术表现力。创新性原则:鼓励学生在掌握传统技法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尝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艺术创作能力。文化性原则:国画课程应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让学生在学习国画的同时,了解并传承中华文化。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国画的基本技法,包括笔墨运用、色彩搭配、构图布局等,并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国画作品。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学会通过观察、实践和反思来提升自己的绘画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国画艺术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同时加深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创新与发展目标:鼓励学生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为国画艺术的传承和发展贡献力量。国画课程设计的原则与目标旨在通过系统性的教学和实践,全面提升学生的国画技能、艺术素养和文化认知,为培养新时代的国画人才奠定坚实基础。(二)课程内容选择(1)内容要贴近儿童生活:选择儿童熟悉和感兴趣的主题,如动植物、自然风景等,作为国画课程的绘画对象。这样的内容能够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并让他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2)难度适宜,循序渐进:根据儿童的年龄和认知水平,合理安排课程内容的难度。初始阶段可以从简单的线条和色彩开始,逐渐过渡到更复杂的构图和技法,以确保儿童能够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3)注重情感体验:国画课程内容应该能够引发儿童的情感共鸣,让他们在绘画过程中体验快乐、表达情感。例如,通过绘制家庭、朋友等主题,让儿童在画中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4)融入文化教育:在选择国画课程内容时,可以适当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让儿童在绘画的同时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增强他们的文化认同感。(5)培养创造力和想象力:国画课程内容应有助于激发儿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通过设置开放性的绘画任务,让儿童自由发挥,创作出具有个性和创意的作品。这样的课程内容不仅能够满足儿童的学习需求,贴近课本又跳出课本,走近生活又能够结合学生的个人情感,还能够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三)教学方法和实施策略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教师通过现场作画或展示国画作品,让学生直观地看到绘画过程和成品效果,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2)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帮助他们理解国画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3)实践操作法:安排学生亲自动手绘画,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国画的魅力,提升绘画技能。实施策略:(1)分阶段教学: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将国画课程分为不同阶段,每个阶段设置相应的教学目标和内容,确保教学的连贯性和有效性。(2)小组合作:鼓励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绘画任务。这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还能让他们在互相学习和交流中提升绘画技巧。(3)个性化指导: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问题,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建议,帮助他们解决绘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发挥各自的潜能。(4)互动式评价:采用在游戏中评价、抽签评价、小奖励评价等创新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和指导,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创造力。(5)融入文化教育:根据核心素养要求,在教学过程中穿插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让学生在学习国画的同时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培养他们的文化素养。四、基于儿童心理学的小学教学设计教案设计《魔幻的颜色》教案设计设计思路:本课程依据《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从核心素养内涵的角度出发,对原教材进行了有序的组织设计。主要思路通过大概念的梳理,基本问题的分解以及问题情境、任务驱动的设计逐层分解、重组教材内容,然后进行教学设计。作为课程环节之一,本课程教学完整设计如下:授课老师郎晨授课对象三年级课题名称《魔幻的颜色》课时一课时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编著绘画普通小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学习模块【一/绘画·实践】之“第二学段”学习模块学情分析本课是绘画版块实践课程。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心理学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正在小学阶段读书,此时的儿童认知发展的主要特征为:这一阶段出现的标志是"守恒"概念的形成。具有了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能够进行逻辑推理。(3)去自我中心,儿童逐渐学会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去自我中心主义是儿童社会化发展的重要标志。(4)思维开始逐渐去集中化,能够学会处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进行一些逆向或互换的逻辑推理。去集中化是具体运算阶段儿童思维成熟的最大特征。(5)出现了具体逻辑思维。三年级学生正处于对于美术感兴趣的时候,所以课堂需要大量生动,简易的互动,设置问答,游戏,去提升学生对于课程的兴趣。但三年级学生会对一些知识性的内容觉得枯燥,所以需要老师去用重复,强调,顺口溜等方式去让学生巩固知识。对于绘画实践,要遵循学生学情,发挥想象力,创作形式内容不做限制。教材分析《魔幻的颜色》是人民版美术教材第二学段的第一课。本课主要讲三原色的基本知识,以及三原色的融合运用,让学生简单掌握颜色之间的关系。此前的学生已经有一些绘画的能力和思维,本节课用国画颜料上课,国画颜料融合度高好清洗,比较适合此学情学生学习颜色的融合,为之后的国画课程颜色调和打下基础。问题情境:彩虹有几种颜色啊?任务驱动:游戏三原色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三原色是哪三种颜色。过程与方法通过一些问答游戏的方式去让学生能够知道三原色和三原色融合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希望学生掌握发散思维,勇于创新去表达自己,提高自信和审美创造能力。教学重点三原色的融合教学难点生宣纸上颜色不好掌握,学生用力过猛可能会导致破裂教学过程教学准备老师PPT、示范视频学生课本,国画三色颜料,毛笔,生宣,剪刀,胶水,其他材料教学方法讲授法、互动法、演示法导入“问题情境”导入结合“实物展示”“问题情境”导入:用学生常见的素材导入(2分钟)大家知道彩虹有几种颜色吗?当我们只有三种颜色的时候,我们还能画出来彩虹吗?引出三原色和调色的后续开展新授三原色讲解:(3-5分钟)跟学生们明确三原色是哪三种颜色,用游戏(提问的方式来巩固三原色的知识)让学生能够脱口而出哪些是三原色并且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三原色我们知道了三原色之后,该如何调出彩虹一样多彩的颜色呢?2.三原色融合:(5分钟)播放三原色融合视频(1分钟)魔幻的颜色.mp4带着问题玩游戏(互动)红+黄=?黄+蓝=?蓝+红=?游戏后找同学提问基础三原色融合的颜色。编顺口溜去让学生朗读巩固2.设置问题情境(帮助一朵空白的小花填上颜色)我有一个花心和六片花瓣,我的花心是黄色的,我的第一片花瓣是红色,第二片花瓣是红色+黄色(同学填色,其余同学设计服装设计图)3.三原色课堂实践:(20-30分钟)(播放背景音乐)1.同学们画七色花并且五人一组,一人做模特,四人为设计师;利用小组的其他材料和自己的国画花朵作品进行拼贴设计,在模特的旧衣服上做服装设计课堂展示:(5-7分钟)让模特由后面走向讲台做“T台展示”,所有展览过后小组合影,集团合影,小组合影粘贴到教室外,由其他班级同学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版小额贷款抵押合同资产评估及报告协议2篇
- 2025年度个人与公司租赁房屋修缮责任合同4篇
- 2025年度个人旅游规划与导游服务合同2篇
- 2025版室外照明灯具广告宣传与品牌推广合同3篇
- 2025年度煤炭行业绿色运输体系构建合同4篇
- 2025标准新能源材料研发与采购合作协议3篇
- 2025年度生态环保瓷砖批量采购合作协议3篇
- 2025版医疗健康大数据合作开发合同3篇
- 个性化定制小区房产买卖合同(2024版)版B版
- 2025版国际贸易纠纷诉讼担保委托服务协议3篇
- 五年级上册寒假作业答案(人教版)
- 2025年山东浪潮集团限公司招聘25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年财政部会计法律法规答题活动题目及答案一
- 2025年江西省港口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4年)中国传统文化介绍课件
- 液化气安全检查及整改方案
- 《冠心病》课件(完整版)
- 2024年云网安全应知应会考试题库
- 公园保洁服务投标方案
- 光伏电站项目合作开发合同协议书三方版
- 2024年秋季新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课件 第2章 空气与水资源第1节 空气的组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