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声现象》章节检测卷带答案_第1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声现象》章节检测卷带答案_第2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声现象》章节检测卷带答案_第3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声现象》章节检测卷带答案_第4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声现象》章节检测卷带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声现象》章节检测卷带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选择题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判断的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声音的音调C.“蒋大为是我国著名男高音歌唱家”,这里的“高音”是指响度大D.“公共场所不要高声喧哗”是要求人们在公共场所说话时响度要放低些2.如图是河南舞阳出土的8000多年前的贾湖骨笛,可以吹奏出七声音阶,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管乐器。下列有关贾湖骨笛的说法错误的是()A.我们听到的声音是由骨笛中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B.在吹奏时,手指按在不同的音孔上,就会改变空气柱的长度,从而改变音调的高低C.在吹奏时,可以通过改变吹奏力度来改变气流速度和气量多少,从而改变响度的大小D.为了不影响居民休息,吹奏时可以将房间的门窗关闭,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3.手掌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鼓声消失了,原因是手()A.不能传播声音 B.吸收了声波C.使鼓面停止了振动 D.改变了鼓面的振动频率4.英歌舞是潮汕地区的特色民俗活动,英歌所到之处,踏步声、锣鼓声、槌棒声、喝彩声交织、铿锵有力,气势如虹。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鼓声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B.鼓和槌棒发出的声音一定属于乐音C.人们能根据音调分辨出鼓声和槌棒声D.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鼓面,发出的声音的响度不同5.如图所示,关于声现象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实验:钢尺振动频率越高,响度越大B.乙实例:汽车倒车雷达是利用次声波传递信息C.丙实例:北京动物园的“隔音蛟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丁实验:抽气过程中,听到钟罩内的铃声变小,说明真空可以传声6.有一种声纹锁,只有主人说出设定的暗语才能把锁打开,别人即使说出暗语也打不开。这种声纹锁能辨别主人的声音主要依据声音的()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响度和音调7.如图,吹奏唢呐时()A.用不同力度吹奏,主要改变声音的音调B.按压不同的气孔,主要改变声音的响度C.唢呐前端的喇叭主要改变声音的音色D.按压不同的气孔,用不同力度吹奏,唢呐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相同8.西安古城南门广场举行“梦长安——大唐迎宾盛礼”,鼓乐齐鸣迎接八方来宾,如图所示。关于迎宾盛礼过程中的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现场观众能分辨出鼓声和其他乐器的声音是根据声音的响度B.现场观众听到的鼓声是通过空气传播到人们的耳朵C.击鼓演员通过改变击鼓力量可以改变音调D.鼓面振动是产生鼓声的唯一条件二、填空题9.排纵队时,如果你看到自己前面的一位同学挡住了前面所有的人,队就排直了,这可以用来解释;发生雷电时,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表明.若从你看到闪电到听到雷声之间相隔的时间为4.6s,则雷电与你之间的距离约为m.10.如图甲所示的警示牌,它表示的意思是.噪声监测仪(选填“能”或“不能”)保证人进行正常的工作和学习.11.如图所示的水哨,俗称“水咕嘟”,是老一辈小时候爱玩的东西。只要往里面装少量的水,往尾部吹气就能发出翠若黄鹂的声音。水哨发声是振动产生的,“翠若黄鹂”是形容声音的(选填声音的一种特征)。12.控制环境污染是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重要举措,居民小区禁止汽车鸣笛是从控制噪声;小区附近植树种花是为了从减弱噤声;城市步行街上安装了如图所示的噪声监测装置,该装置显示了噪声的(填“音调”“响度”或“音色”)。13.在一些“模仿秀”电视节目中,表演着在模仿歌星演唱时,主要是模仿歌星声音的;多种乐器合奏比单一乐器演奏的声音更丰富,因为不同种类的乐器各自具有独特的;小强在使用小提琴前常常旋动琴弦轴调节琴弦的松紧,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改变声音(本题填写声音的相关特征)。14.老师的讲话声是通过传入学生耳中的:声音在同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液体中传插速度(选填“快”“慢”或“相同”)。三、实验探究题15.如图所示,在进行“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实验时,李明和王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1)如图甲所示,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靠近音叉。①当李明用锤敲击音叉的时候,既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观察到,通过这个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②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的作用,这种研究方法叫做(选填“等效替代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或“类比法”);(2)如图乙所示,为了验证(1)中的探究结论,王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3)如图丙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铃声会逐渐(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甚至最后听不到声音,由此推理可知:。16.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1)如图①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小球弹开,这说明了。(2)如图②所示,为了验证(1)中的探究结论,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3)如图③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可以传声。(4)如图④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将听到,并由此推理可知:。四、计算题17.如图所示,长为200m的火车在笔直的轨道上匀速行驶,司机在火车头距离桥头100m处开始计时,8s后到达桥头。在火车头到达桥头时开始鸣笛,20s后司机听到来自山崖的回声,此时车尾恰好驶过桥尾。求:(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1)火车的速度;(2)大桥的长度;(3)桥头到山崖的距离。参考答案1.【答案】D【解析】【解答】A.不同发声体的音色是不同的,“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A不符合题意;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大,即响度大,B不符合题意;C.“蒋大为是我国著名男高音歌唱家”,这里的“高音”是指声音高,即音调高,C不符合题意;D.“公共场所不要高声喧哗”是要求人们在公共场所说话时响度要放低些,即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分析】不同发声体的音色是不同的;响度指声音的大小;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公共场所不要高声喧哗”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2.【答案】D3.【答案】C4.【答案】D5.【答案】C【解析】【解答】A.音调的高低与振动频率的大小有关,所以当钢尺振动的频率越高时,音调越高,故A错误;B.利用超声波原理,由装置在车尾保险杠上的探头发送超声波撞击障碍物后反射此声波,计算出车体与障碍物间的实际距离,然后提示给司机,避免与障碍物的相撞,故B错误;C.穿越北京动物园的“隔音蛟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正确;D.当空气被不断抽出后,铃声逐渐减弱,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D错误。故选C。

【分析】(1)根据音调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2)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的回声定位来工作的;(3)防治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4)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可以传声。6.【答案】C【解析】【解答】有一种声纹锁,只有主人说出设定的暗语才能把锁打开,别人即使说出暗语也打不开。这种声纹锁能辨别主人的声音主要依据声音的音色。

故选C。

【分析】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声音的特点叫音色。7.【答案】D8.【答案】B【解析】【解答】A.现场观众能分辨出鼓声和其他乐器的声音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故A错误;B.现场观众听到的鼓声是通过空气传播到人们的耳朵,故B正确;C.击鼓演员通过改变击鼓的力的大小可以改变声音的响度,故C错误;D.鼓面振动是产生鼓声的条件之一,故D错误。故选B。

【分析】A.声音的特点叫音色;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C.声音的大小叫响度,与振幅大小有关;

D.物体振动产生声音,空气传播声音,还要由健康的耳朵,才能听到声音。9.【答案】光的直线传播;在空气中,光速比声速快;1564【解析】【解答】(1)排纵队时,如果你看到自己前面的一位同学挡住了前面所有的人,队就排直了,这可以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

(2)发生雷电时,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表明:在空气中,光速比声速快;

(3)雷电与我之间的距离s=vt=340m/s×4.6s=1564m。

【分析】(1)根据光沿直线传播的知识和应用解答;

(2)从声速与光速大小的角度分析;

(3)根据s=vt计算雷电到人的距离。10.【答案】禁止鸣笛;不能【解析】【解答】(1)题中所示的标志是禁止鸣笛的标志。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2)噪声检测仪只能显示噪声大小,不能减小噪声,因此不能保证人进行正常的工作和学习。

【分析】(1)根据对交通标志的认识和减弱噪声的方法来作答。

(2)根据噪声检测仪的用途解答。11.【答案】空气;音色12.【答案】声源处;传播过程中;响度【解析】【解答】禁止汽车鸣笛是从声音发出的地方即声源处控制噪声。小区附近植树种花是为了从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因为声音每一次遇到障碍物会反射,会消耗部分能量。噪声监测装置仅仅是为了监测声音的大小,即声音的响度。

【分析】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3)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13.【答案】音色;音色;音调【解析】【解答】不同的声源发出的声音,除了音调、响度之外,声音还有另一个特征-音色。听朋友打来的电话,凭声音就知道是谁,因为每个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在一些“模仿秀”电视节目中,表演者在模仿歌星演唱时。主要是模仿歌星声音的音色。多种乐器合奏比单一乐器演奏的声音更丰富,因为不同种类的乐器各自具有独特的音色。调节琴弦的松紧,就会改变琴弦的振动快慢,所以“定弦”这主要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

【分析】不同的声音有不同的品质,包含响度、音调和音色,响度描述声音的强弱,音调描述声音的高低,音色描述声音的特色。14.【答案】空气;快【解析】【解答】老师的讲话声通过空气传入学生耳中,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大于液体中传播的速度。

【分析】人听到的声音多是通过空气传播的,固体中声速大于液体、大于气体声速。15.【答案】(1)乒乓球被弹开;发声的物体在振动;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转换法(2)在桌面上撒一些纸屑(3)变小;真空不能传声【解析】【解答】(1)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被弹起,则发声的音叉在振动,说明声音是由发声体振动产生的。乒乓球在实验中的作用是对音叉的振动起到放大的作用;在此实验中,音叉的振动无法观察,通过将乒乓球弹开将音叉的振动放大,这是转换法。(2)为了看到桌子振动更明显,可在桌面上放一些纸屑,把桌子振动转化为纸屑的振动,即把桌子振动放大,便于观察。(3)空气可以传声,空气越稀薄,传声能力越差。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玻璃罩内的空气越来越稀薄,空气传声越来越差,听到铃声越来越小,可以推知真空不能传声。【分析】(1)探究声音的产生时,根据发声体弹起乒乓球反应振动;乒乓球可以将微小的振动放大;利用了转换法;

(2)观察发声体振动时,通过发声体上撒纸屑可以反应振动;

(3)减少真空罩中的空气,声音减小,真空不能传声。16.【答案】(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在桌面上洒一些纸屑(或其他轻小物体)(3)空气(4)铃声越来越小;真空不能传声【解析】【解答】解:(1)此实验可以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被弹起,这样做是为了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该现象说明了音叉在振动,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为了看到桌子振动更明显,可在桌面上放一些纸屑(或其他轻小物体),把桌子振动转化为纸屑的振动,即把桌子振动放大,便于观察。(3)由图可知,当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所以说明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发生了振动,而我们并没有直接敲响左边的音叉,证明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给左边的音叉的,所以空气能传播声音;(4)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用抽气机将瓶内的空气抽出,在抽气机向外抽气的过程中,能传播声音的空气越来越少,所以音乐声会逐渐减弱;如果把瓶中的空气完全抽出来,瓶内就成了真空,没有了将声音传出瓶外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