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第1课千秋功过秦始皇课件人民版选修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0/3A/36/wKhkGWeM-WGAUYESAAGpYIl8wmU317.jpg)
![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第1课千秋功过秦始皇课件人民版选修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0/3A/36/wKhkGWeM-WGAUYESAAGpYIl8wmU3172.jpg)
![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第1课千秋功过秦始皇课件人民版选修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0/3A/36/wKhkGWeM-WGAUYESAAGpYIl8wmU3173.jpg)
![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第1课千秋功过秦始皇课件人民版选修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0/3A/36/wKhkGWeM-WGAUYESAAGpYIl8wmU3174.jpg)
![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第1课千秋功过秦始皇课件人民版选修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0/3A/36/wKhkGWeM-WGAUYESAAGpYIl8wmU317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课标要求1.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建立中央集权国家的主要史实,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2.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探讨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3.评述康熙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第1课千秋功过秦始皇目标导航1.了解秦统一六国的条件和经过,认识秦统一六国的必然性。2.掌握秦始皇为巩固统一国家所采取的措施,理解秦朝加强中央集权的历史作用。3.分析秦始皇的暴政导致秦朝灭亡,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内容索引基础认知
学习思考深化探究
核心突破巩固练习
随堂反馈教材问题解答
教师用书独具基础认知
学习思考一、“秦王扫六合”1.背景(1)秦孝公任用
实行变法,奖励耕织,秦国经济由此得到较快发展,成为当时战国七雄中最为强大的诸侯国。(2)嬴政亲政后,平定嫪毐叛乱,罢免吕不韦,任用李斯,重用王翦等将领,采取恰当的统一策略,开始大规模的统一全国战争。2.经过(1)公元前230年,
成为六国中第一个被秦国灭掉的国家。(2)公元前229年,赵王中了秦王的离间计,杀死大将李牧,第二年,秦军大破赵军,赵国灭亡。商鞅韩国(3)公元前226年,秦军攻占燕国都城。(4)公元前225年,秦国用黄河水灌魏国都城,魏王向秦国投降。(5)公元前223年,秦军灭掉楚国。(6)公元前
年,秦军灭掉了东方六国中的最后一国——齐国。3.影响(1)秦国统一六国,适应了人民要求统一的愿望。(2)统一的实现,为中央集权的建立创造了条件。221思维点拨思维点拨局部的统一、封建经济的发展、民族融合的发展、人们渴望统一,因此统一是春秋战国以来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二、确立中央集权制1.中央(1)创立皇帝称号,自称“
”。(2)加强中央集权,建立起直属于皇帝的三公九卿制,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全国政务、军务及监察百官,三者分权独立,又相互制约,大权最终集于
手中。2.在地方实行
制,中央直接管辖的郡设郡守、郡尉和监御史,分掌郡内政务、军务和监察,郡下面设县。始皇帝皇帝郡县3.作用(1)中央和地方主要官吏的任免都要经过皇帝批准,直接对皇帝负责,相互牵制,职责分明,有利于皇帝对各级官吏的控制。(2)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金字塔式的统治体系,组建起一个空前的专制主义
国家。中央集权归纳总结易错提醒归纳总结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是加强皇权的重要措施,三公九卿和地方主要官吏的任免,都要经过皇帝批准,官吏不再臣属于诸侯,而是直接对皇帝负责。易错提醒郡县制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出现,秦将其推广到全国,其实质上是对分封制的否定,更有利于服务于统一局面。三、“大一统”政策的实施1.统一文字(1)措施:下令全国各地一律使用统一的文字——
。(2)影响:文字的统一对于各地的文化交流和共同文化的进一步形成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2.统一货币、度量衡、车轨(1)下令统一货币和度量衡,方便了各地贸易往来和国家的财政税收。(2)为使车辆在全国顺利通行,统一车轨。小篆3.大力发展交通(1)陆路方面:以
为中心,修筑了通往全国各地的驰道。(2)水路方面:疏浚了鸿沟,开凿了灵渠。4.巩固边防把秦、
、燕三国的长城连接起来,形成了万里长城,有效地阻挡了北方少数民族的侵扰。思维点拨咸阳重点精讲赵思维点拨(1)通行全国的“圆形方孔”钱,蕴含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凸显了“皇权至上”和“国家统一”理念。(2)文化上采取的举措,其前提是国家的统一,其作用反过来又巩固了统一局面,影响深远。重点精讲如何认识秦始皇修筑长城?(1)一定程度上阻挡了外敌入侵;保障了沿边人民的生产生活;是世界建筑奇迹之一;是中华民族的象征。(2)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是暴政的表现,激化了社会矛盾。四、历史的余音1.功绩(1)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使农业生产得以恢复和发展。(2)建立起中央集权的政权机构,采取了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政权巩固的措施。2.过失:唯我独尊、专制暴虐。(1)
,实行思想文化专制。(2)滥用民力、物力,大建宫殿、陵墓,征收沉重的赋税。(3)制定了严酷的刑法。焚书坑儒知识图示深化探究
核心突破主题一秦统一六国史料一天下之趋统一,势也,不统于秦,亦统于他国。——梁启超史料二假长此不获统一,岁岁交糜烂其民而战之,其惨状将伊于胡底。——梁启超史料三(商鞅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史记·商君列传》[史料解读](1)史料一说明秦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2)史料二是说如果长期不能统一,诸侯混战带来的惨状不知到什么地步为止。(3)史料三说明商鞅变法取得明显效果,国力增强。[问题思考](1)史料一为什么说“天下之趋统一,势也”?提示提示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兼并,大诸侯国兼并小诸侯国,最终形成战国七雄的局面,实现了区域性统一,故“天下之趋统一,势也”。(2)史料二为什么说“不获统一……惨状将伊于胡底”?提示长期战乱使人民饱受战争之苦,社会经济遭受破坏。(3)史料三体现出秦始皇成功统一中国的因素有哪些?提示经过商鞅变法,秦的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社会风气有较大改进,为统一天下创造了条件。秦统一六国的条件(1)客观条件①经济基础:封建经济的发展要求结束分裂,同时又为统一提供了物质基础。②政治基础:争霸、兼并战争使国家由区域性统一向大一统发展。③民族基础:各民族逐步融合,民族凝聚力增强。④群众基础: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割据混战,加重了人民的困苦,人民厌战、渴望统一。⑤思想基础:法家关于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的理论。史论总结(2)主观条件①经过商鞅变法,秦国成为最强大的诸侯国,具备了进行统一战争的条件。②个人因素:嬴政具有雄才大略,其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广罗人才,制定了正确的统一方略。主题二评价秦始皇史料一汉代有人说:①秦王贪婪暴虐,残贼天下,穷困万民,以适其欲也……劳罢者不得休息,饥寒者不得衣食,亡罪而死刑者无所告诉,②人与之为怨,家与之为仇,故天下坏也。史料二毛泽东说:“我是赞成秦始皇的”,“①秦始皇是厚今薄古的专家”,“②秦始皇是第一个把中国统一起来的人物……中国过去的封建君主还没有第二个超过他的”。[史料解读](1)由史料一中的①可知秦始皇统治残暴,由②可知其残暴统治激化了社会矛盾,导致秦朝的灭亡。(2)史料二中的①指的是秦始皇进行了体制创新;②是指其统一全国。[问题思考](1)史料一中的汉代人是怎样评价秦始皇的?提示提示秦始皇苦役百姓,横征暴敛,严刑酷法,是一个暴君;他的暴政导致了秦朝的灭亡。(2)从史料二看,毛泽东“赞成秦始皇”的两个主要理由是什么?结合史实说说你的理解。提示提示理由:体制创新和统一全国。理解:秦始皇开创了皇帝制度,建立了以三公九卿制为主的中央官制,地方上废分封、置郡县,并采取了其他一系列加强集权和巩固统一的措施(如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统一文字等),对当时和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结束群雄割据的局面,统一全国,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3)你怎样看待上述对秦始皇评价的两种观点?提示提示两种观点都有道理。秦始皇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也是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开创者,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做出了贡献。秦始皇“功在统一”“罪在专制”,但两者相比,历史功绩是主流。全面评价秦始皇(1)积极:杰出的政治家①顺应历史潮流,统一全国。②政治上: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此后两千多年统一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③经济上:统一货币、度量衡,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④文化上:统一文字(小篆),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国内经济文化的交流。史论总结(2)消极:统治残暴的封建皇帝①大兴土木,劳民伤财。②制定残酷的刑法。③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巩固练习
随堂反馈1.善于用人是秦王嬴政能够赢得统一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面对六国联合对付秦国的联盟,秦王嬴政采纳了李斯的统一方略,该方略是
A.先灭强大的齐国,再扫除两翼,最后灭韩B.远攻近交,首先进攻远方的国家,后灭邻国C.先灭弱小的韩国,再扫除两翼,最后灭齐D.先难后易,首先进攻强国,后灭弱国答案解析解析秦王嬴政采用了李斯的建议,提出选择弱国、正面突击,先灭与秦国接壤的韩国,再向两翼进攻,最后灭齐国。√12342.秦始皇统一国家后采取一系列措施巩固国家统一,其中最有利于消除地方与中央对立的举措是
A.设置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B.实行分封制C.实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 D.修筑以咸阳为中心的水陆交通答案√解析解析题中涉及的是地方与中央,A项属于中央机构与此无关,B项分封制与秦朝无关,D项可以促进交流,有利于控制地方,但不是最主要的。C项则从经济和政治两方面来体现,最有利于解决中央与地方的对立。12343.历史学家顾颉刚说:“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裁制;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诱引。结果,始皇失败了,武帝成功了。”要理解其中关于秦始皇的评论,可能需要依据
A.统一文字、焚书令、秦朝速亡B.统一度量衡、修筑长城、秦朝速亡C.焚书令、秦朝速亡、科举制度D.焚书令、秦朝速亡、后世没有采用该手段答案√1234解析1234解析秦始皇“不要人民读书”,发布了焚书令,但秦朝迅速灭亡了;汉武帝采用的是另一种形式即“要人民只读一种书”,成功了。证明题干中对秦始皇评论的依据是秦朝的政策和史实及后世的做法,故D项正确。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秦始皇初灭六国,便迁徙天下豪富十二万户到咸阳,一部分散到巴蜀等地。……将军蒙恬率大军三十万人击走匈奴,取河南地,筑四十四个县城,徙内地罪人去居住。汉族文化和先进生产技术带到游牧地区,变牧地为耕地,扩大了北方边境。又征发曾犯逃亡罪的人及赘婿、小商贾为兵,取南方桂林、南海等郡,又发五十万人守五岭,与土著杂居。汉族文化技术传入南方,岭南开始成为中国的领土。——范文澜《中国通史》1234据材料,归纳秦始皇管辖边疆地区的措施,并指出其积极意义。答案解析解析本题第一问,根据“迁徙天下豪富十二万户到咸阳”可得出移民,根据“筑四十四个县城”可以归纳出筑城,根据“取南方桂林、南海等郡”可得出设郡;第二问,可以从传播先进技术和促进民族融合的角度回答。1234答案措施:移民、筑城、设郡。意义:传播汉族先进文化和生产技术;促进边疆地区发展;促进民族融合;扩展疆域;建立统一多民族国家。教材问题解答教师用书独具学习思考1.提示
秦国兼并六国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经济的发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Unit 3 Where did you go(说课稿)-2023-2024学年人教PEP版英语六年级下册
- Unit 6 Review Period 4 (说课稿)-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三起)英语三年级上册
- 《1、了解学习好习惯》(说课稿)-2024-2025学年二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鲁科版
- 《10 交通安全小常识》(说课稿)-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长春版
- 23《梅兰芳蓄须》说课稿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 14《我要的是葫芦》第一课时 说课稿-2024-2025学年语文二年级上册统编版
- Unit5 The colourful world第三课时(说课稿)-2024-2025学年人教PEP版(2024)英语三年级上册
-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 第12课 俄国农奴制改革(2)教学说课稿 岳麓版选修1
- 2025合同约定的“滞纳金”是否可以视为违约金
- 2025建安施工合同文本
-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材解读
- 标杆地产集团 研发设计 工程管理 品质地库标准研发成果V1.0
- TMS开发业务需求文档
- 2023年1月浙江高考英语听力试题及答案(含MP3+录音原文)
- HI-IPDV10芯片产品开发流程V10宣课件
- 房产抵押注销申请表
- 【课件】第三课 蒙娜丽莎 课件高中美术湘美版美术鉴赏
- 象数疗法好疗效
- A320系列飞行训练课程:电子飞行仪表系统概况
- 2020新版个人征信报告模板
- 东芝空调维修故障代码汇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