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微生物与免疫》课件-1.绪论_第1页
《动物微生物与免疫》课件-1.绪论_第2页
《动物微生物与免疫》课件-1.绪论_第3页
《动物微生物与免疫》课件-1.绪论_第4页
《动物微生物与免疫》课件-1.绪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绪论

课程引入

提问1:同学们见过最小的生物是什么?提问2:什么是微生物?什么是微生物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地位病毒界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动物界植物界微生物生物分类法:六界

微生物学基础知识§微生物学基本概念及发展概况

一、微生物基本概念(microorganisms,microbes)

定义:自然界的一大群体形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见,必须籍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数千倍,甚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微生物的种类病毒、原核与真核细胞的结构示意图原核细胞真核细胞病毒特点:无细胞结构、缺乏代谢系统、只能在活细胞内增殖。结构:一种核酸(RNA/DNA)+蛋白质外壳类型:病毒非细胞型微生物特点:有完整的细胞结构、无核膜(原始的裸DNA)、细胞器不完善(只有核糖体)。类型: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原核细胞特点:有完整的细胞结构、细胞核分化程度高、有核膜、细胞器发达。类型:真菌、藻类、原虫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核细胞微生物

小(个体微小)

简(结构简单)

多(种类繁多)μm级:光学显微镜下可见(细胞)nm级:电镜下可见(病毒)非细胞单细胞简单多细胞原核类:细菌、放线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真核类:真菌(酵母菌、霉菌)、显微藻类、原生动物非细胞类:病毒

二、微生物的五大共性

1.个体小,作用大

2.繁殖快,代谢强

3.适应性强,易变异

4.吸收多,转化快

5.分布广,种类多

举例

①人体肠道中的正常菌群有100~400种,总数>100万亿

②细菌每隔20分钟即可分裂一次,一天时间内即可繁殖72代

③抗生素耐药性

④大肠杆菌在合适条件下,每小时可以消耗相当于自身重量2000倍的糖。

微生物的分布一、无所不在二、无孔不入

1、分布广泛:江河湖海、空气、土壤无所不在火山极地2、在极端严酷条件生存:极地、火山海底无所不在3、数量惊人:几亿-几十亿个/g土壤*构成生态环境不可或缺的环节

无所不在

依附、寄居在人体、动植物体表面或开放管腔内部。

无孔不入皮肤、毛发上分布的细菌肠黏膜上分布的细菌(一)T:肠粘膜B:大肠杆菌人体肠道内分布的细菌(二)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是不是所有的微生物都有害?与我们共生的微生物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分布:广泛自然界、体表、腔道与人类的关系绝大多数对人类是有益的,有些甚至是必须的,少数可引起疾病。微生物与人体的关系正常菌群:在人体各部位经常寄居而对人体无害的细菌。条件致病菌:在机体健康或正常情况下不致病,只在特定情况下才导致疾病的微生物。病原微生物:具有致病作用的微生物,能引起人类和动物、植物的疾病。致病的条件:(1)寄居部位的改变,如某些大肠杆菌是肠道内的常见菌,当它们进入泌尿道,就会引进泌尿道感染;(2)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常引起内源性感染;(3)菌群失调,引起菌群失调症。微生物与人体的关系氮素循环微生物学的发展过程经验微生物学时期(16世纪以前)实验微生物学时期(17-19世纪)

现代微生物学时期(20世纪以后)微生物的发现历程AntonyvanLeeuwenhoek(1632~1723)列文虎克,荷兰显微镜学家,微生物学的开拓者,1676年用放大266倍自磨镜片第一次观察到各种形态微生物。微生物学发展史中的引路人列文虎克对细菌形态的描述微生物学奠基人——巴斯德巴斯德与自然发生学说RoberKoch(1843~1910)郭霍,微生物学奠基人之一,德国医生,提出“郭霍法则”,创用了固体培养基和细菌染色技术,发现炭疽芽胞杆菌、结核杆菌和霍乱弧菌等。郭霍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首先发现了世界上第一种抗生素—青霉素。第一个发现病毒(现代微生物时期)人类传染病中约80%由病毒引起汤飞凡(1897-1958),1955年首次分离出沙眼衣原体微生物学(microbiology)

生命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研究微生物的类型、分布、形态、结构、代谢、生长繁殖、遗传、进化,以及与人类、动物、植物等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动物微生物学(AnimalMicrobiology)

动物科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在微生物学的一般理论基础上,研究动物病原微生物本身及其同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病原微生物和畜禽疾病、人畜共患病关系的科学。

其任务在于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微生物与动物生命活动的关系,微生物在动物产品生产、加工、利用等方面的有益和有害的作用,能够运用微生物学的基本知识,鉴定病原微生物,利用免疫学方法预防重要的畜禽传染病,为发展畜牧业服务。

关于学习本课程的一些注意事项

1.学好理论课

2.重视实验3.计分办法闭卷考试40%+平时30%+实验30%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