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考点梳理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1页
第四单元 考点梳理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2页
第四单元 考点梳理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3页
第四单元 考点梳理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4页
第四单元 考点梳理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考点梳理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考点梳理

【学习目标整合】

1、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情感,理解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

2、了解不同类型散文的特点,把握各类散文在写法上的独特之处。

3、品味、赏析各具特色的语言,培养对散文语言的赏析能力。

【思维导图回顾知识】

【重难知识易混易错】

一、文章的线索

课文《背影》是按照“引出背影——刻画背影——再现背影"来行文的,因此,父亲的背影就是本文的线索。“背影”贯串全文,让人感受到父爱的深沉和伟大。

文章线索就是贯串一篇文章,即在文章的不同段落中都可见的词语、句子等,也有可能是一件东西或一种感情。分析文章的线索,是现代文阅读的一个重要知识点,也是中考阅读的一个高频考点。常见的考查方式有:

1、填空题。给出部分线索,留空,让考生完善线索。

2、问答题。①选文的线索是什么?②“XX"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判断方法:①看标题

判断依据:叙事抒情类文章,如果以某个物件做标题,那么这个物件往往就是文章的线索

判断方法:②注意反复出现的词语或句子

判断依据:文中反复出现某个词语或某个抒情议论句,往往这些语句中就蕴含着线索。用抒情议论句来表明的往往是感情线索。感情线索往往隐伏于记叙的内容中,这就需要分析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理清感情变化的轨迹注意反复出现的词语或句子。

作用:贯串全文,推进文章情节的发展,通过线索可以把相关的人物、事件、场面、环境等有机地组织起来,使之成为一个整体。需要注意的是有的文章有明、暗两条线索,一条是物线,一条是感情线。

例题

阅读下面的散文,回答问题。

卖板栗的父子

梁艳飞

①如往常一样,晚饭后,我来到河堤上散步,又见到了他。

②他在我居住的小区旁的河堤上贩卖板栗,播音器里重复播放着“板栗,野生板栗,不要钱啊,不要钱!”。说是不要钱,当然不是放兜里拿走,而是试试味。连续几年来,他都在此叫卖,从不间断。

③最初记住他,在三年前,源于他的孩子。小男孩儿坐在贩卖板栗的三轮车前座上,两岁多,正自顾自玩耍。被他用木条围成四方形的前座,是他此刻能给予孩子的整个世界。孩子太小,玩耍过后,想要父亲陪伴。见父亲许久不理睬自己,便在那里左转右跳,时哭时闹。可他不想丢了生意,开始一边忙一边大声训斥,想借助声音的分贝与力量,让孩子乖乖听话,安静地坐下。这时,孩子越发感到委屈,哭声更加响亮,眼泪、鼻涕、污垢,在脸上乱成一团。哭声再响,也扭转不了局面,父亲依然继续他的忙碌,为顾客耐心挑选栗子,语气和善,一脸笑意,与刚刚训斥孩子的口气截然相反。这一刻,赚钱重要。

④男人三十岁左右,个不高,身材结实,皮肤偏黑,明显是在太阳下长时间劳作的样子。他与顾客交流的声音大,责骂孩子的声音也大,每次见到,我都会留意那个孩子,有一天,忍不住上前问他,孩子的妈妈去哪里了?

⑤他说,走了。

⑥走了。他没有多说,只有这两个字。

⑦之后,我见到他们多是在河堤上。他与他,一大一小,彼此陪伴,彼此慰藉。在夜色下费力地讨要生活。有时,看到孩子哭泣的脸,我总会多买一些板栗,希望他能早点卖完,好早一点带着孩子回家。

⑧一日傍晚,见到他们,孩子没有坐在车上,而是在周围转圈玩游戏。细细一看,孩子腰间捆有一根长长的绳子,另一头捆在车架上。为防孩子走失,又不影响生意,他只能将孩子像小狗一样拴在身边。孩子没有同伴,一个人玩,周边灯光昏暗,蚊虫乱飞,近处是父亲的叫卖声、来往不息的人群、嘈杂刺耳的车鸣,远处是若隐若现的村庄和暗黑无边的夜色。摊前人来人往,板栗越来越少,男人忙手中的营生,眼光时不时落在孩子身上。

⑨再过一段时日,河堤上只有他,撞上我四处找寻的眼光,他说,孩子送去了幼儿园,读书去了。那晚,他脸上溢着笑,很轻松,暖暖的,似已卸下千斤重担。他补充了一句,幼儿园全托,钱有点多。脸上依旧溢着笑。

⑩生活中,很多不为人知的艰辛,隐藏在浩瀚的夜色里。我无法断定他们幸福与否,只希望,他们彼此陪伴,彼此取暖。孩子身在学校,他将与书为伴,不再出现在黑暗的夜里。

河堤上,只留父亲一人继续贩卖板栗。

炒板栗很香,远远地就能闻见。但愿他们的生活,没有黑夜,只有清香。

这篇散文以____为线索来结构全篇,表达了作者对卖板栗父子的_____。

答案:男人卖板栗同情与祝福

二、体会语句的表达效果,三步来完成

本文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文中不乏经典的语句,如“当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毯子”,将黄土高原比作一条黄绿错综的大毯子,生动形象地展现了辽阔平坦,色彩鲜艳的高原景象,衬托了白杨树不平凡的生长环境。

语言品析能力是语文阅读中最基础的阅读能力之一,而考查这一能力的常见题型就是体会语句的表达效果。这一考点主要考查对句子的理解与鉴赏能力。其考查形式灵活多样,或给出赏析的角度,或任选一句赏析,或以批注的方式进行赏析。

常见的考查题型有:

1、分析画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2、请从xx角度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分析语句的表达效果,可分三步完成:

第一步,找准品析角度。把握语句特点,判断该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或描写方法、表达方式等),找准品析角度。

第二步,分析所写内容。结合语境和相关词语,分析该方法突出了语句的什么内容或所写内容的什么特点。

第三步,体会思想感情或主旨。体会该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或与内容主旨之间的联系。

答题模式:修辞手法(或描写方法、表达方式)十表述内容(特点)十思想感情(主旨)。

例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草有本心

①春天里,我最喜爱的就是小草。出去散步的时候,在路边看到一丛丛青草,我都禁不住俯下身观察它的模样,嗅它散发的清香,赞叹它的生机与旺盛。就是这平平凡凡、普普通通的小草,也有人们难知难懂的本心。

②草亦有恨。“城上草,植根非不高,所恨风霜早”,没有地位、没有庇护的草,被风肆意地欺凌,怎能不恨?但它把自己的恨深深地埋植在土里,任冰雪重压也不去呐喊,不去抗争,故野草常被人们认为是软弱的,可以肆意践踏。它似乎知道,与大自然对抗是徒劳的,忍辱负重是自己唯一的选择。春天来了,它以豁达大度的情怀,把积蓄的力量化作翠绿的衣裳打扮着神州大地的每一个角落,为春天增添了光彩,使春天更加绚丽夺目,给人们带来了生机勃勃的美好景象。

③草是清高的。“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野草,不美慕花的美丽,不嫉妒花的芳香,不仰慕树的高大,却按自己的本性生长,随四季而荣枯,以不媚不俗、不求人知的个性特征,在旷野里自由地生长着,蔓延着,“一丛香草足碍人”,在耀眼的春光之中,那一丛丛带着晶莹露珠,吐着清淡嫩芽的野草,叫人流连驻足,舍不得离去。春,催生了野草,野草点缀着春天,“草不谢荣于春风”,感恩与回报尽在枯荣之间,野草如此清高的品性,只能是造物主对大自然的馈赠。

④草懂得珍惜生命。“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野草除了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之外,还有对生命的珍惜,有了珍惜,才会顽强。哪怕被烈火烧为灰烬,也会把根留住,所以恨野草的人,必斩草除根。然而,“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世间的错综繁杂、争奇斗艳,最终难逃“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的结局。“花易凋零草易生"一番桃李花开尽,唯有青青草色齐”。当人们怜惜红白满地的时候,可别忘了“庭草根自浅,造化无遗功。低回一寸心,不敢怨春风"。大自然对生命是公平的,就看你珍惜不珍惜。

⑤草是洒脱的。“野花向客开如笑,芳草留人意自闲。”在和煦的春天,优雅地换上绿装;在炎热的夏天,尽情地舒展着翠叶;在金色的秋天,沐浴着融融的阳光;在严酷的冬天,毫无声息地积蓄力量。风霜雨露,严寒酷暑,本是自然规律,温室里的鲜花自然经不起风吹雨打,与其“花如解语迎人笑”,不如“草不知名随意生”。四季轮回,揭示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劲草不随风偃去"正是野草洒脱的写照。毫无疑问,能在逆境中顽强洒脱活下来的,便是生命的强者。

⑥我很喜欢白居易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草以顽强旺盛的生命力,饱蘸生命的浓墨,在广袤的大地上,不停地挥写绿色的诗篇。

(有删改)

本文语言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赏析第⑤段中的画线句。

答案:运用拟人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的顽强生命力和洒脱品性,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野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解析:由“优雅地换上绿装"尽情地舒展”可知,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草人格化,赋予了草以人的动作和情感,形象地写出草的顽强生命力,表现了其洒脱的个性;由“在和煦的春天……在炎热的夏天……在金色的秋天……在严酷的冬天……"可知,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以整齐的句式,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野草的挚爱与赞美。

【单元核心素养对接中考】

1.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朱自清,字佩弦,散文家、诗人、学者。他的散文《春》《背影》《济南的冬天》深受读者青睐。

B.《永久的生命》先感慨个人生命的短暂,进而歌颂“生命自身”的神奇和不朽,从悲观中发掘希望,在柔弱中寻觅刚强。

C.《白杨礼赞》的作者是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作家、社会活动家。代表作有小说《蚀》三部曲、《子夜》、《茶馆》、《四世同堂》、《林家铺子》、《春蚕》等。

D.《昆明的雨》的作者是汪曾祺,他曾在昆明西南联大教过书,对昆明有很深的记忆。沈从文是他的高徒。

2.阅读,可借用诗文名句进行批注。对下面这段话的批注,最恰当的一项是()

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草木的枝叶里的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旺盛。

(《昆明的雨》)

A.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B.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C.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D.愁云淡淡雨潇潇,暮暮复朝朝。

3.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永久的生命》一文告诉我们:个体的生命是短暂的,人类的生命是永久的,因此我们要用短暂的生命去创造永久的价值。

B.《永久的生命》在写法上,先谈生命的易逝,欲扬先抑;再谈生命的永久,正面展开;最后联系现实生活,高唱生命的赞歌。三个层次,条理清晰,章法井然。

C.《我为什么而活着》一文,作者认为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是第一位,其次是知识,再次是追求爱情。

D.《我为什么而活着》一文在平淡质朴的叙述中,表现了作者热爱人类、热爱生活的博大胸襟和高洁情怀。

4.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

A.《白杨礼赞》运用象征手法,托物抒情,借白杨树赞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抗战的北方农民,抒发了作者对抗日军民的崇敬之情。

B.象征与比喻、拟人不同。象征是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事物来表现与之有某种联系的概念、思想和感情(即象征义),从而使抽象的情理形象化。因此,象征是就篇章而言的。而比喻、拟人是修辞手法,只表现在具体的句子上,不在篇章上。

C.《白杨礼赞》是以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为全文主线的。

D.《白杨礼赞》的作者是杨朔,我国现代作家。

5.下列对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1)当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毯子。

(2)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3)面对它们,你的恹恹欲睡的情绪又将如何?我那时是惊奇地叫了一声。

A.拟人、比喻、设问B.比喻、拟人、设问

C.比喻、拟人、反问D.拟人、比喻、反问

6.下列选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语中有时候某个意思不便或不愿直言,就用一个委婉的说法来代替,这叫婉词。小文发现《背影》中“大去之期不远矣"一句中的“大去”就是“婉词”,表示“死亡”的意思。

B.小天认为《昆明的雨》是汪曾祺的一篇充满诗意和美感的文章。他的散文,往往拾取生活中的琐碎事物,娓娓道来,如话家常。

C.小语学完《散文二篇》后批注道:“议论性散文通常采用生动的形象来说理。这两篇文章都是借助富有哲理的形象和饱含感情的叙述,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D.小金对《白杨礼赞》的作者朱自清很感兴趣,课下搜索了他的相关作品,有《子夜》《林家铺子》《春蚕》等。

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央视《朗读者》受到观众的广泛好评,是因为其节目新颖、文化内涵丰富的缘故。

B.“关爱生命,杜绝校园欺凌”的主题班会,有效地增强了中学生自我保护。

C.电影《厉害了,我的国》生动地展示了我国科技领域取得的重大发现,这些都是专家们研发探索和首次尝试的结果。

D.“上海合作组织"的倡议得到各成员国的理解、认同和支持,中国和这些国家之间的交流领域不断扩大。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父亲的背影

章中林

①和父亲没有相见已经一年有余了,我常常梦到父亲的那个背影……

②去年国庆放假回家,父亲说从镇上到家没有车,他开电瓶车来接我。七十岁的老人了,能开电瓶车吗?望着坐在前面开车的父亲,我看到的是他的背影:他探着头看着前方,脊背突起,根根骨头清晰可辨,上面只裹着一张皮。他扶着方向盘,弯着腰,整个人看上去就像一张犁。这还是我那伟岸高大的父亲吗?

③父亲年轻的时候,在山里帮人炸石头。我空闲的时候,喜欢到他那里玩耍。那时,我经常看到他挥舞着大铁锤,把石头砸得金星乱飞。这是怎样一个形象呢?也许用一个特写就能表现出来:身形高大的父亲,脊背宽阔如门,两腿站立如柱,两臂肌肉暴起,挥舞起铁锤来,带着呼呼的风声。

④前些日子,看到库尔贝的一幅油画《采石工》,我才恍然明白我的印象与现实有着不小的偏差。因为那时生活拮据,父亲就和《采石工》中的主人公类似,戴着草帽,穿着满是补丁的衣服,鞋子也是破的,连脚后跟都露出来了。这能从父亲当年拍的一张黑白照看出来。

⑤这就是残酷的现实,但我还是喜欢父亲那个砸石头的背影:棕色的脊背,绷紧的双臂,高举的铁锤。整幅画面有着无穷的张力和撼人心魄的表现力,谁看了会不对他翘起大拇指呢?但是,眼前的父亲却完全没有了那种气势,委顿矮小,说话都有些不能关风,还怎么和当年那个形象相比较呢?不忍再想,不能再看。

⑥回到家,我感冒了。身体软软的,提不起精神。看到父亲挑着一担粪去浇地,我说我来。父亲笑说,你是纸扎的,经不起风。这时,我又看到了父亲的背影:他伸着颈,哈着腰,两手抓着扁担,整个人弯成了一张弓。望着步履蹒跚的他,我的眼泪流了出来。身为儿子,我却不能让年迈的父亲颐养天年。

⑦走的那天,临出门,父亲叫我等一等,摘些苦柚带着。他说苦柚对我的高血压和高血脂有益,一树的苦柚基本上都被他摘了下来。望着树顶上的苦柚,他准备爬上树去摘。这么大年纪的人了,危险!我叫嚷着跑到父亲的跟前,想要夺下他的腰篮,但他断然回绝了:别看你比我年轻,但是爬树,我灵活,你不行。

⑧站在树上的父亲,就像一只塑料袋挂在树上,似乎随时都会被风吹落。这时我的泪又来了。父亲哪里还有当年的宽阔背脊,人瘦得有些变形,只剩下一手可握的轮廓了,整个人看上去就像一只蜕皮的蝉一样。他的夹克被风扬起来,就像被鼓起的风帆。那手更是让人不忍直视——黢黑的烧火棍一样,没有一点光泽;皲裂的麻秆一样,没有一点肌肉。这还是父亲吗?眼泪像决堤的洪水一样模糊了我的视线。

⑨一年多来的每一个日子里,我都思念着父亲,忘不了他的背影。无论怎样,我一定要回去看看父亲,和他说一说今天我的工作、我的生活……

(有删改)

8.请从人物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②段画线的句子。

9.文章描写了父亲的哪几个背影?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10.第⑥段说“望着步履蹒跚的他,我的眼泪流了出来”,第⑧段说“眼泪像决堤的洪水一样模糊了我的视线"。这两次的“眼泪”包含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11.读完本文,请你说一说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A.有误,《济南的冬天》是老舍的作品;B.正确;C.有误,《茶馆》《四世同堂》是老舍的作品;D.有误,汪曾祺是沈从文的学生。故选B。

2.答案:C

解析:A.诗句中的“寒雨"可见天气的寒冷,与“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不符;B.诗句中的“山雨欲来风满楼”,可见暴雨即将来临,给人以迫在眉睫的感觉,和“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语境不符;C.诗句突出了雨多、雨满、充满活力的特点,与语段的意境相符合;D.诗句“愁云淡淡雨潇潇"与“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不相符。故选C。

3.答案:C

解析:ABD正确;C.有误,作者并未对这三者进行排序。故选C。

4.答案:D

解析:ABC正确;D.有误,《白杨礼赞》的作者是茅盾。故选D。

5.答案:B

解析:(1)“高原"比作“大毯子”是比喻;(2)“不折不挠、对抗"写白杨树是拟人;(3)为设问。故选B。

6.答案:D

解析:D项,《白杨礼赞》的作者是茅盾。

7.答案:D

解析:A.句式杂糅,“是因为……”和“是……的缘故"不能用在同一句子中,去掉“因为”或“的缘故"。B.成分残缺,缺少宾语,应在句末加上“的意识”。C.语序不当,应把“研发探索"和“首次尝试”交换位置。

8.答案:运用了细节描写和夸张、比喻的修辞手法,刻画了一位年迈且奇瘦无比的父亲的形象,表达了“我"对父亲的愧疚、心疼。

解析:本题要求从人物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的角度进行赏析。从人物描写方法上看,“脊背突起,根根骨头清晰可辨”,这是对父亲脊背的细节描写。从修辞手法上看,“上面只裹着一张皮"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整个人看上去就像一张犁”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画线句通过细节描写和夸张、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年迈且无比消瘦的样子;再结合下文的“这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