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第12讲辛亥革命[课标要求]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相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考纲明示]辛亥革命。主干梳理认知拓展一垂暮的自救——清末“新政”和立宪运动1.背景:八国联军占据北京期间,1901年1月,慈禧太后以光绪皇帝的名义在西安发布“上谕”,拉开了清末“新政”的序幕。其目的是对外取悦洋人,对内笼络人心,挽救清朝危局。2.过程:1905年,清政府被迫实行“预备立宪”。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钦定宪法大纲》规定:司法权与行政权分别,君主不能以诏令变更法律。在保证“君上大权”的前提下,人民的合法权利和政治地位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以宪法形式得到极其有限的确认。3.结果:1911年5月,成立“责任内阁”,但大权集中在皇亲国戚手中,时人讥称“皇族内阁”。“预备立宪”的骗局被揭穿后,部分立宪派渐渐怜悯、倾向革命,汉族官员更加离心,清政府陷于空前孤立的境地。4.评价:清末新政是统治者进行的一场自救运动。虽然归于失败,但是推行的一些政策,特殊是在政治上进行的预备立宪措施促进了中国政治的近代化,也为资产阶级革命供应了条件。二资产阶级共和之路的实践——辛亥革命2.爆发:1911年10月10日,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领先起义,攻占楚望台军械库。12日,占据武汉三镇。3.高潮(1)成立民国:1912年元旦,孙中山宣告eq\o(□,\s\up4(05))中华民国成立,定都南京。(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③缺陷a.内容不全:没有详细规定人民的权利以及实现人民权利的保障。b.对责任内阁制的规定尚不完备。既规定了总统的各项实际权力,又极尽可能地给予参议院和国务员各种权力,使得行政权力的划分极其混乱,造成后来的“府院之争”。c.因人立法反映出很浓的人治色调,损害了立宪的肃穆性。d.缺乏相应的制度措施,仅凭一纸约法就要捆住袁世凯手脚的想法过于志向化,以至于约法最终成了一纸空文。4.结局: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果实。6.局限:由于资产阶级的懦弱性和妥协性,辛亥革命没有完成eq\o(□,\s\up4(11))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也没有变更中国eq\o(□,\s\up4(12))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问题探究1]中华民国政权与清王朝有何本质区分?提示:清王朝与中华民国政权的本质区分在于清王朝是封建君主专制政权,中华民国是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的建立体现了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的转变,推动了中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问题探究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孙中山在充分考察西方民主政治的基础上颁布的”。结合其内容论证上述观点。提示:主权在民体现了西方民主的基本特征;三权分立制参照了美国;责任内阁制效仿了英国。[问题探究3]可以说辛亥革命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吗?提示:不行以。因为封建制度是一个包括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综合性概念。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只是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没有结束我国的封建制度。[牛刀小试]试构建一个关于辛亥革命的学问导图。参考:互动探究分层突破史料精研微解重难微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的政治原则①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②人民一律同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分。人民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③人民得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信仰等自由。④“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法院依法律审判民事诉讼及刑事诉讼”。⑤“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吩咐时,须副署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史料解读]史料选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相关内容。这些内容能体现出临时约法的一些政治原则。[精研探究]史料反映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了哪些政治原则?试答:提示:史料中①反映了主权在民;②体现了国民同等;③反映了公民自由;④反映了三权之间分立制衡;⑤反映了责任内阁制。归纳总结《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的政治原则主权在民;自由同等;三权分立;责任内阁制。要点突破深化拓展要点运用多元史观评价辛亥革命[例](2024·江苏无锡高二期末)列宁说:“推断历史的功绩,不是依据历史活动家有没有供应现代化所要求的东西,而是依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供应了新的东西。”以此观点评价辛亥革命的功绩,正确的是()A.把中国人由皇帝的臣民变为国家的主子B.推倒了封建帝制,根除了中国的封建势力C.建立了独立自主、民主共和的新社会D.推动了中国的社会变迁和民族进步答案D解析辛亥革命没有变更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实现把中国人变为国家的主子,故A项错误;辛亥革命没有根除中国的封建势力,故B项错误;辛亥革命没有建立独立自主、民主共和的新社会,故C项错误;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的社会变迁和民族进步,故D项正确。高考研析把握考向(2024·全国卷Ⅲ,29)1903年,张之洞等拟《奏定学堂章程》,其中规定禁止运用“团体”“膨胀”“舞台”“影响”“组织”“运动”“报告”“观念”等新名词,其根本目的在于()A.抵制维新思想的传播 B.保证民族语言的纯净性C.反对向西方学习 D.维护传统的意识形态答案D解析1903年正值清末“新政”期间,作为官方文件的《奏定学堂章程》禁止运用的这些新名词从侧面反映了此时民主革命思潮高涨,清政府统治面临危机的社会现实。因此清政府此举的目的在于维护传统的意识形态,进而维护清朝统治,故D项正确。此时社会上传播的主要是革命思想,解除A项;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解除;C项不符合史实,解除。(2024·江西南昌高二期末)1905年阴历六月,袁世凯督练的北洋新军六镇正式成军。为考察这支部队的实际作战实力,清政府练兵处在直隶河间实行了一次北洋军内部的大阅兵。这次阅兵特别成功,给各界官员和私下受邀观摩的洋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慈禧太后得出的结论却是,必需从速打击最有才能的袁世凯,以防备汉族大臣限制军权。这从根本上说明()A.编练新军的目的是维护满清统治B.清政府内部出现权力争夺C.阅兵有效地震慑了外国侵略势力D.清政府的军事改革初见成效答案A解析从材料“必需从速打击最有才能的袁世凯,以防备汉族大臣限制军权”可知,清政府编练新军的目的是为了维护满清贵族的封建统治,故A项正确。B项材料中无法体现,故解除;C、D两项不符合题意,均解除。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2024·江苏扬州高二期末)1895年广州起义失败时,很多人把革命派视为洪水猛兽,而到1900年惠州起义失败以后,“则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惜,恨其事之不成矣”。这表明()A.同盟会的影响与日俱增B.武装起义得到全民支持C.民主共和观念深化人心D.清政府统治如大厦将倾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可知,随着时间的推移,民众对革命派渐渐认可,反映出清政府越来越不得人心,故D项正确。同盟会成立于1905年,与材料时间不符,解除A项;B项中“全民支持”表述不符合史实,解除;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化人心,辛亥革命与材料时间不符,解除C项。2.(2024·甘安静宁一中月考)下表为1901-1905年中国留日学生人数统计表。出现表中状况的缘由是()年份19011902190319041905人数266727105824068000A.实业救国思想的推动B.科举制度的废除C.政府教化政策的变更D.革命运动的高涨答案C解析实业救国思想的干脆体现是投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以挽救民族危亡,与材料主旨无关,解除A项;科举制废除于1905年,与材料时间不符,解除B项;结合所学可知,1901年,为维护统治,嘉奖留学是清末新政的重要内容,故选C项;留日学生的增多有利于革命学问分子队伍的壮大,促进民主革命运动高涨,D项因果倒置,解除。3.(2024·辽宁部分重点中学联考)1907年,浙江巡抚张曾扬以革命党罪名捕杀秋瑾,舆论大哗,认为官府未按“文明国对于国事犯之方法,而是无供无证,欲杀则杀,不必按律,人权尽为侵削”。张声名狼藉,后虽调离浙江但仍难平民愤。张忧惧成疾,辞官回籍。材料说明()A.清末时民权意识渐醒B.清政府重视民众舆论C.巡抚张曾扬徇私枉法D.西方国家怜悯革命党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未按‘文明国对于国事犯之方法,而是无供无证,欲杀则杀,不必按律,人权尽为侵削’”可知,对于秋瑾事务,舆论指责不是因为捕杀革命党人,而是因为他的捕杀无供无证,欲杀则杀,侵扰了人权,体现出当时国人民权意识的渐渐觉醒,故A项正确。晚清政府并不重视民众的舆论,故B项错误;张曾扬依据革命罪名逮捕秋瑾,并不是徇私枉法,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民众的看法,并没有说明西方国家对此事的看法,故D项错误。4.(2024·黑龙江双鸭山一中高二期末)《纽约时报》驻汉口记者报导,湖北革命军发布公告宣称:任何对外国人或商业经营进行干扰的士兵都将被马上处死;这是一支人民的军队,将推翻残暴的满洲王朝,复原真正的中国人的权利。从报导中可以看出这场革命()A.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B.具有显明的革命目标C.获得国际舆论的支持D.体现反帝反封建性质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这场革命目标特别明确,那就是“推翻残暴的满洲王朝,复原真正的中国人的权利”,故选B项。湖北革命军公告针对的对象是士兵,再结合所学可知,辛亥革命主要依靠军队的力气,并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解除A项;材料并未提及国际上其他国家对此的看法,解除C项;由材料“任何对外国人或商业经营进行干扰的士兵都将被马上处死”可知,辛亥革命不能体现反帝性质,解除D项。5.(2024·陕西汉中高二期末)1911年11月初,《申报》因报道革命军失守汉口而激起民众的生气,致使该报社橱窗被损毁。《中外日报》《新闻报》等报也均因为刊载革命军失败的消息而导致报社被捣毁。这说明当时()A.民主革命具有确定的群众基础B.清政府加紧对革命军的镇压C.新闻界极度缺乏民主革命意识D.新闻造假遭到民众的抵制答案A解析从材料可知,《申报》《中外日报》《新闻报》等报均因为刊载革命军失败的消息而导致报社被捣毁,表明当时具有民主革命意识的群众,容不得听到革命失败的消息,认为是报刊编者有意所为,为表达坚信革命同时对不利消息的抵触捣毁报社,表明民主革命具有确定的群众基础,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清政府加紧对革命军的镇压,B项错误;新闻工作者就应当实事求是的报道战斗成功或失败,故C项错误;由材料无法得出新闻是否造假,解除D项。6.(2024·安徽合肥调研)以下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有关规定:其次十九条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以总员四分之三以上出席、得票满投票总数三分之二以上者为当选。第三十三条临时大总统得制定官制官规,但须提交参议院议决。这些规定()A.照搬美国政治体制B.实现了中国政治民主化C.变更中国社会性质D.体现出分权与制衡原则答案D解析依据“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临时大总统得制定官制官规,但须提交参议院议决”可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有关规定体现出分权与制衡原则,故D项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照搬美国政治体制,解除A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促进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B项“实现了”表述错误,解除;结合所学学问可知,中华民国的建立及《临时约法》没有变更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C项错误。7.(2024·齐鲁名校联考)南北议和之际,北方的孙宝琦致电各省都督:“今者,南北看法两无归宿之途,深恐停滞日久,战祸方长,万一牵及外交,为患更深。”南方张謇则因“英人李治面告,东邻日本与宗社党一月前已有勾结”而忧虑。他们的忧虑侧面反映了()A.资产阶级的懦弱性 B.袁世凯上台的必定性C.列强支持清政府 D.国家面临着分裂答案B解析材料中分析了南方和北方对于辛亥革命的局势都感到担心,都希望能有人出面来稳定局面,结合所学可知,当时都认为只有袁世凯可以稳定当前局面,这也反映出袁世凯上台的必定性,故B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资产阶级的懦弱性,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列强对清政府的支持,故C项错误;此时面临的不是国家分裂问题,是局面须要掌控问题,故D项错误。8.(2024·江淮十校联考)1912年《清帝退位诏书》:“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政体……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民军协商统一方法。”该诏书()A.保留了溥仪的“皇帝”尊号和待遇B.标记着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终结C.任命袁世凯为中华民国临时总统D.表明白袁世凯与革命派达成和解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1912年《清帝退位诏书》”“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政体”可知,《清帝退位诏书》颁布宣告了清王朝灭亡,也宣告了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终结,B项正确。《清帝退位诏书》颁布宣告帝制结束,而不是保留了溥仪的“皇帝”尊号,解除A项;1912年南京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而不是皇帝任命,解除C项;袁世凯与革命派达成和解要早于溥仪退位,解除D项。9.(2024·吉林省延边市二中入学考试)1927年10月,国民党在纪念辛亥革命宣扬中提出,辛亥革命至少含有两层重大的意义,其一,“民族革命一部分的成功”,其二,“民权革命的确立……开政治革命的新纪元”。这一看法旨在()A.巩固和扩大革命统一战线B.突出辛亥革命反帝的内涵C.有意淡化民生主义的宣扬D.委婉承认辛亥革命的失败答案B解析材料信息突出了三民主义中的民族革命和民权革命,故B项正确。1927年“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意味着国共合作的失败,A项不符合史实,解除;材料未涉及民生主义不是有意淡化,故C项错误;材料是确定辛亥革命,故D项错误。10.(2024·北师大附属学校月考)毛泽东在谈到辛亥革命时指出,辛亥革命有它成功的地方,也有它失败的地方,“辛亥革命把皇帝赶跑,这不是成功了吗?说它失败,是说辛亥革命只把一个皇帝赶跑了”。这里所说的“失败”是指()A.《临时约法》成为一纸空文B.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C.孙中山的革命斗争不断受挫D.推翻了帝制,建立了民国答案B解析材料“辛亥革命只把一个皇帝赶跑”说明辛亥革命没有推翻封建制度,近代民主革命的任务没有完成,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临时约法》被抛弃,故A项错误;材料说明辛亥革命失败的地方,并不是说明孙中山的革命斗争不断受挫,故C项错误;D项属于辛亥革命成功的地方,解除。11.(2024·江苏徐州高二期末)“诚然辛亥革命没有能够走究竟,诚然革命后的共和时代瞬息夭折,现代化的进程受到影响,(但是)为中国社会的精神面貌和价值理念带来了巨变,创建了民主政治的先决条件和良好契机。由此可言,它不只是打落一顶皇冠,而且开拓了中华民族振兴有为的希望之路。”这一评论意在强调辛亥革命()A.开启了中华民族复兴进程B.建立了真正民主共和政体C.唤醒了人民群众革命热忱D.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它不只是打落一顶皇冠,而且开拓了中华民族振兴有为的希望之路”,可见评论认为中华民族振兴希望之路是辛亥革命开拓的,故A项正确。B项不符合史实,解除;C项与材料主旨无关,解除;材料中提到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但其更强调辛亥革命对民族复兴的作用,解除D项。12.(2024·宁夏银川一中高二期末)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中说到:“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潮……虽然有对人的价值的发觉,但它的灵魂不是对个人理性的高扬,而是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解放紧密结合在一起。”这一特点形成的主要缘由是()A.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够充分B.中国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深重C.民族资产阶级的懦弱性与妥协性D.欧风美雨对中国社会的冲击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信息“辛亥革命时期”“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解放紧密结合在一起”可知,此时的中国面临内忧外患的危机,在这种社会环境下形成了挽救社会危机、国家民族命运的思想,故B项正确。A、C两项与材料反映的民族意识没有必定的因果联系,故解除;“欧风美雨对中国社会的冲击”并不是这一特点形成的主要缘由,故解除D项。二、非选择题13.(2024·宁夏银川一中高二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现代化的演进以洋务运动所提倡的技术仿照为第一阶段之特征,但自强求富凡三十年,甲午一战化为乌有。学问阶层检讨之余,认为日本有宪法而强,中国无宪法而弱,立宪强国之说遂渐渐成为二十世纪初政学两界的共识。——《中国百年宪政之路》材料二有学者认为鸦片斗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它标记着中国国家地位变更的起先,同时也是中国社会经济、思想文化变更的起点。也有学者认为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在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下,清政府看到了西方资本主义的某些优越和先进性,掀起了向西方学习的运动。当然也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史应从1911年辛亥革命起先,是基于社会结构的转型这一角度的。——彭南生《一样历史多样观——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及主线》(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分析中国近代走上探究宪政之路的缘由。(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学问,试从政治结构转型的角度,说明“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答案(1)缘由:鸦片斗争特殊是甲午斗争后,中国民族危机严峻;洋务运动失败证明“师夷长技”不能挽救民族危机;借鉴日本成功的阅历。(2)说明: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一“中国现代化的演进以洋务运动所提倡的技术仿照为第一阶段之特征,但自强求富凡三十年,甲午一战化为乌有”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国民族危机严峻;洋务运动失败证明“师夷长技”不能挽救民族危机;依据材料一“学问阶层检讨之余,认为日本有宪法而强,中国无宪法而弱,立宪强国之说遂渐渐成为二十世纪初政学两界的共识”可知,借鉴日本成功的阅历。第(2)问,从社会政治结构转型的角度来看,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结合所学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化人心。14.(2024·陕西洛南月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几个世纪以来,“光荣革命”被赞美为不流血的、理智的、温柔的甚至是保守的政治变动,它是在避开而不是完成革命。但狄金森(英国闻名历史学家)强调这的确是一次革命,它使英国的国家统治机构和权力运行方式发生了根本的变更,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现代革命。——《1688:一场真正的现代革命?》材料二革命给了国人一个世界上最先进的制度,但却没法像魔棒一样,给中国带来立竿见影的变更。中国不仅没有因此而走向富强,反而更易混乱。很多人明白,一个有两千年帝制传统的国度,隧然实行共和,而且学的是世界上最先进的美国,其实难免消化不良。但是,人们不情愿看着刚确立的进化论历史观在自己身上破产,不情愿承认自己跟西方人其实不一样,没法原封不动地移植一个“最好的制度”。于是,只能把混乱归咎于变革的不彻底、革命的不彻底,因此也只在前进方向上做更激进的动作,革命,再革命,从制度变革走向文化和伦理革命,再则阶级革命,把中国社会翻过来,将传统的结构彻底打碎,建设一个人们谁也难弄明白的世界。——张鸣《辛亥革命前后,摇摆的中国》(1)依据材料一,指出狄金森对“光荣革命”的看法,并结合所学学问分析狄金森持这种看法的理由。(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学问,分析辛亥革命后“最好的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茶楼服务外包协议3篇
- 2024年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研发与生产合同
- 2024年钢筋直螺纹套筒连接工程承揽协议
- 2025年度自然人之间健身教练雇佣合同3篇
- 职业学院国家奖助学金实施办法(修订)
- 2024年适用消费贷款买卖协议样本版B版
- 2024年防水材料采购合同6篇
- 2025年度智能微电网转供电服务合同3篇
- 2024美容院专属供货及销售协议电子版下载一
- 2024年退化土地治理用草种购销合同
- (2024)江西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卷及答案解析
- 采购部门总结及规划
- 期末综合试卷(含答案)2024-2025学年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
- 银行信息安全保密培训
- 市政道路工程交通疏解施工方案
-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
- 2024-2025学年人教版道法八年级上册 第一学期期末测试卷01
- GB/T 8574-2024复合肥料中钾含量的测定
- 工程结算业务咨询服务协议书
- 床旁超声监测胃残余量
- 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三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