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2-T 4910-2024 大水面生态渔业资源监测与资源量评估技术规范 湖泊与水库_第1页
DB32-T 4910-2024 大水面生态渔业资源监测与资源量评估技术规范 湖泊与水库_第2页
DB32-T 4910-2024 大水面生态渔业资源监测与资源量评估技术规范 湖泊与水库_第3页
DB32-T 4910-2024 大水面生态渔业资源监测与资源量评估技术规范 湖泊与水库_第4页
DB32-T 4910-2024 大水面生态渔业资源监测与资源量评估技术规范 湖泊与水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65.150江苏省地方标准DB32/T4910—2024大水面生态渔业资源监测与资源量评估技术规范湖泊与水库Technicalspecificationsformonitoringandassessmentoffisheryresourcesinlargewaterbodies—Lakesandreservoirs2024-11-25发布2024-12-25实施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发出布版Ⅰ前言 Ⅲ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监测内容与指标 5监测点位布设 6监测频次 7监测方法 8资源量评估 9报告编写和资料归档 附录A(资料性)大水面生态渔业资源量评估计算方法 附录B(资料性)报告提纲 附录 Ⅲ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江苏省渔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归口并组织实施。本文件起草单位: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1DB32/T4910—2024大水面生态渔业资源监测与资源量评估技术规范湖泊与水库本文件规定了大水面生态渔业资源监测与资源量评估的监测内容与指标、监测点位布设、监测频次、监测方法、资源量评估以及报告编写和资料归档的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湖泊、水库等大水面水体生态渔业资源监测与评估工作。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8588—2001渔业资源基本术语SL196—2015水文调查规范SC/T1149—2020大水面增养殖容量计算方法SC/T9402—2010淡水浮游生物调查技术规范HJ710.8—2014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淡水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HJ710.12—2016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水生维管植物DB32/T4519—2023湖泊渔业资源调查技术规范湖泊调查技术规程3术语和定义GB/T8588—2001、SC/T1149—2020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大水面largewaterbody湖泊、水库等内陆水体的统称。生态渔业ecologicalfishery选择适当水生动物进行人工投放,达到保护水环境和充分利用渔产力的一种渔业生产方式。水域承载力watercarryingcapacity在保持生态系统健康前提下,大水面水体依靠自然资源的生产力所能产出的单位最大鱼类等水生经济动物生物量。渔业资源fisheryresource天然水域中具有渔业开发利用价值的生物资源。2DB32/T4910—2024拐点年龄ageatinflectionpoint绝对生长速度达到最大时的年龄。4监测内容与指标监测内容主要包括水质,水文,浮游生物及底栖动物物种组成、密度及生物量,鱼类群落结构、渔业对象生长特征等,具体指标见表1。表1主要监测内容与指标序号监测内容指标1水质2水文3有机碎屑有机碎屑有机碳含量4浮游植物5浮游动物6底栖动物7着生生物8水生维管束植物9鱼类及其他水生动物贝等生物的物种组成、密度、生物量5监测点位布设根据水体面积、形态、生境特征等因素布设监测点位,按照《湖泊调查技术规程》执行。6监测频次表1中各监测内容应每年监测3~4次。水位波动较大的大水面水体,宜分别选择在丰水期、平水期和枯水期各监测1次。其他水体按季度进行,即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各监测1次。7监测方法水质及水文指标通过湖泊、水库相关部门获得,亦可通过实地调研和野外观测等方式取得,具体方法按SL196—2015中规定进行。3DB32/T4910—20247.2有机碎屑样品采集、处理保存、检测及计算的方法按SC/T1149—2020、SC/T9402—2020中的规定执行。7.3浮游植物样品采集、处理保存、鉴定计数的方法按SC/T9402—2020中的规定执行。7.4浮游动物样品采集、处理保存、鉴定计数的方法按SC/T9402—2020中的规定执行。7.5底栖动物样品采集、处理保存、鉴定计数的方法按HJ710.8—2014中的规定执行。7.6着生生物样品采集、处理保存、鉴定计数的方法按DB32/T4519—2023中的规定执行。7.7水生维管束植物样品采集、处理保存、鉴定计数的方法按HJ710.12—2016中的规定执行。7.8鱼类及其他水生动物7.8.1样品采集工具按调查对象不同,分别采用三层复合刺网、定置串联笼壶、飞机网、拖刺网、划耙等工具采集渔获物,使用方法见表2。表2鱼类及其他水生动物调查网具信息与使用方法网具名称网具规格网目尺寸调查对象使用方法三层复合刺网每种网目网长各50m,总长下午18:00前将网具下至指定每个采样点各布设3张网具定置串联笼壶底层小型鱼类和虾、蟹类飞机网银鱼等游泳速度缓慢的小型鱼类排工作人员驾驶科研调查船至监测位置,按照计划的线路进行拖捕拖刺网网高2m~2.2m,长7m~8m,网兜长度6m~7m网口网目8cm~5cm~7cm大型中上层且游泳能力较强的鱼类排工作人员驾驶科研调查船至监测位置,按照计划的拖捕线路进行拖捕。划耙在底质中前行20m划耙耙刺宽0.7m齿间距0.6cm贝类7.8.2调查方法7.8.2.1定量调查:对渔获物分类,统计记录渔获重量、尾数和单网产量,并对每个品种进行生物学(体4DB32/T4910—20247.8.2.2定性调查:选择适当的网具,鉴定渔获物物种;进行市场调查,向当地渔民了解一些物种的地方名、分布、数量及在当地被利用情况。7.8.3样品处理与保存应按以下要求执行。——尽快测量渔获物样品,渔获物样品活体在鉴定、测量完生物学指标后尽快放归。——需进行分子实验的组织样品用无水乙醇保存。——需保存为标本的样本放入标本瓶(箱立即用10%甲醛溶液固定、保存。如渔获物规格较大,应往腹腔内均匀注射10%甲醛溶液后固定、保存;容易掉鳞的物种、稀有物种和体型较小的物种要用纱布包起来再放入固定液中,标本瓶(箱)上应注明水体名称、采集日期。7.8.4样品鉴定及测量将采集到的样品鉴定到种,测定鱼类全长、体长、体重等基本生物学指标。测量方法见图1。——全长:自吻端至尾鳍末端的长度;——体长:自吻端至尾椎骨末端的长度;——体重:鱼体的总质量。图1鱼类测量示意图测定采集到的虾类头胸甲长、体长、体重等基本生物学指标。测量方法见图2。——头胸甲长:眼窝后缘至头胸甲后缘的长度;——体长:眼窝后缘至尾节末端的长度;——体重:虾体的总质量。图2虾类测量示意图5DB32/T4910—2024测定采集到的蟹类头胸甲长,头胸甲宽,体重等基本生物学指标。测量方法见图3。——头胸甲长:从头胸甲的中央刺前端至头胸甲后缘的垂直距离;——头胸甲宽:头胸甲两侧刺之间的距离;——体重:蟹体的总质量。图3蟹类测量示意图测定采集到的螺类的壳高、壳宽、体重等基本生物学指标,测量方法见图4。——壳高:壳顶到基部的距离;——壳宽:体螺层左右两侧的最大距离;——体重:壳体的总质量。图4螺类测量示意图测定贝类的壳长、壳高、壳宽、体重等基本生物学指标。——壳高:壳顶到腹缘的垂直距离(背缘低于壳顶时)或背缘的最高点至腹缘的垂直距离(背缘高于壳顶时——壳宽:左、右两壳闭合后两壳间的最大距离;——壳长:壳体前端到后端的最长距离;——体重:壳体的总质量。6DB32/T4910—2024图5贝类测量示意图7.8.5鱼类样品年龄鉴定鱼类年龄鉴定材料获取、鉴定及年龄划分具体方法按照DB32/T4519—2023中的规定执行。8资源量评估8.1水域承载力根据监测调查水域内有机碎屑、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着生生物、水生维管束植物、他水生经济动物(虾、蟹、螺、贝等)的数据结果,计算不同食性水生动物的水域承载力。计算方法见附录A中A.1。8.2渔业资源现存量利用拖网、围网、水声学资源评估以及渔业资源评估模型等方法调查评估本水域内渔业资源现存量。8.2.1拖网试捕设置渔业资源采样点,利用单船拖网或双船拖网进行渔业资源试捕。每采样点拖曳时间0.5h~1h。计算方法见A.2。8.2.2围网试捕设置渔业资源采样点,利用围网进行渔业资源试捕。对于水深3m内的大水面水体在计算资源量时不需要考虑垂直方向的逃逸,只考虑水平方向的逃逸。总资源量计算公式见A.3。8.2.3剩余产量模型根据渔业统计资料数据,结合渔业资源监测的鱼类体长、体重、渔获数量、渔获重量等指标,利用剩余产量模型对资源量进行评估,计算其最大可持续产量。计算方法见A.4。8.2.4水声学资源量用声呐探测系统进行走航式探测。平均水深≤3m的较浅水域水声学调查方法采用探头水平走航调查。水域面积≥500km2的水域划分样100km2。在选定样方内走航调查,定线方式选择为平行定线方式,当不能进行平行定线时可以把锯齿形7DB32/T4910—2024见A.5。8.2.5方法选择与验证为减少误差,可以综合上述2~3种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和验证。8.3可捕量根据水域承载力、渔业资源现存量、鱼类组成比例,结合鱼类生长特点,依次按照8.1~8.3进行资源量评估,最终得出可捕量。8.3.2起捕规格确定将鱼类拐点年龄设定为起捕规格,具体计算方法见A.6。8.3.3可捕量确定根据鱼类资源现存量、水域承载力、起捕规格计算捕捞上限即可捕量。具体计算方法见A.7。9报告编写和资料归档9.1报告编写撰写评估报告,提纲见附录B。9.2资料归档所有的原始数据、记录表、照片和视频等均应整理后妥善保存,以备复核。工作照片应有拍摄时间、地点、经纬度等水印信息。监测评估完成后所有资料进行汇交归档。归档资料包括但不限于项目任务书、合同书、实施方案、监测原始纸质记录、电子数据、影像资料、实验室分析测试报告、数据统计分析报告、有保存价值的样品及标本、监测报告最终原稿及印刷稿等项目实施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资料。8(资料性)大水面生态渔业资源量评估计算方法A.1水域承载力评估根据水生动物的食性可将其分为6个类群,详见表A.1。表A.1水生动物的不同类群划分不同食性主要摄食类群滤食性主要以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为食的水生动物类群草食性主要以水生维管束植物为食的水生动物类群底栖动物食性主要以底栖动物为食的水生动物类群着生生物食性主要以着生藻类和着生原生动物为食的水生动物类群碎屑食性主要以有机碎屑为食的水生动物类群鱼食性主要以小型鱼类和虾类为食的水生动物类群滤食性、草食性、底栖动物食性、着生生物食性、碎屑食性和鱼食性鱼类等水生经济动物的水域承载FL=100··V…………(A.1)…………(A.2)…………(A.3)FS=CSV·(19.56%Q1+22.60%FS=CSV·(19.56%Q1+22.60%Q2)×3900000/(3560Q1+3350Q2)…………(A.5)…………(A.6)式中:FL——滤食性鱼类等水生经济动物的水域承载力,单位为吨(tFC——草食性鱼类等水生经济动物的水域承载力,单位为吨(tFD——底栖动物食性鱼类等水生经济动物的水域承载力,单位为吨(tFZ——着生生物食性鱼类等水生经济动物的水域承载力,单位为吨(tFS——碎屑食性鱼类等水生经济动物的水域承载力,单位为吨(tFY——鱼食性鱼类等水生经济动物的水域承载力,单位为吨(tBP——浮游植物年平均生物量,单位为毫克每升(mg/LBZ1——浮游动物年平均生物量,单位为毫克每升(mg/LPC——水生维管束植物年净生产量,单位为吨(t9DB32/T4910—2024BD——底栖动物年平均生物量,单位为克每平方米(g/m2BZ2——着生生物年平均生物量,单位为克每平方米(g/m2Cs——有机碎屑有机碳年平均含量,单位为毫克每升(mg/LBY——小型鱼类和虾类年平均生物量,单位为克每平方米(g/m2P/B——饵料生物年生产量与年平均生物量之比,不同区域湖泊和水库不同饵料生物的P/B系数可按表A.2确定;A——鱼类等水生经济动物对该类饵料生物允许的最大利用率;不同类群鱼类对不同饵料生物的最大利用率参考表A.3;k——鱼类等水生经济动物对该类饵料生物的饵料系数,不同类群鱼类对不同饵料生物的饵料系数可按表A.3确定;S——湖泊或水库面积,单位为平方千米(km2V——表层20m以内的大水面容积,不足20m的按实际容积计算,单位为亿立方米(108m3Q1——水体中鲢占鲢、鳙的数量比例,%;Q2——水体中鳙占鲢、鳙的数量比例,%。表A.2不同饵料生物的P/B系数饵料生物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着生生物小型鱼类和虾类P/B系数表A.3鱼类对不同饵料生物的最大利用率和饵料系数饵料类型允许的最大利用率/%饵料系数碎屑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水生维管束植物底栖动物6着生生物小型饵料鱼类4各水生经济动物的水域总承载力按公式(A.7)计算。FT=FL+FC+FD+FZ+FS+FY…………(A.7)式中:A.2拖网试捕估算总资源量计算公式为:-…………(A.8)式中:B——渔业资源总资源量,单位为千克(kgDB32/T4910—2024-C——平均每小时拖网渔获量,单位为千克每网小时[kg/(网·h)];Ai——每小时拖网取样面积,单位为平方米每网每小时[m2/(网·h)];q——可捕系数,通常取0~1,综合考虑鱼类物种的多样性,q可捕系数通常取0.5;A——湖泊水域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2)。A.3围网试捕估算总资源量计算公式为:-…………(A.9)式中:B——渔业资源总资源量,单位为千克(kg-C——平均每网次围网渔获量,单位为千克每网(kg/网Ai——每网次围网取样面积,单位为平方米每网(m2/网q——可捕系数,通常取0~1,综合考虑鱼类物种的多样性,q可捕系数通常取0.5;A——水域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2)。A.4剩余产量模型估算Y=q⋅f⋅FT(1-qf/r其中a=qFT,b=q2FT/r…………(A.10)Y/f=a-bf…………(A.11)MSY=a2/4b…………(A.12)fMSY=a/2b…………(A.13)式中:Y——渔获产量,单位为千克(kgf——捕捞努力量;q——可捕系数;r——种群内禀自然增长率;FT——水域承载力,单位为千克(kgMSY——某种群最大可持续产量,单位为千克(kg)。利用vonBertalanffy生长方程对生长参数进行计算,最终得出L∞、W∞、kc和t0等参数。Wt=W∞[1-e-kc(t-t0)3]…………(A.14)Lt=L∞[1-e-kc(t-t0)]…………(A.15)式中:Lt——t龄鱼体长,单位为厘米(cmWt——t龄鱼体重,单位为克(gL∞——t无穷大时,鱼的渐近体长,单位为厘米(cmW∞——t无穷大时,鱼的渐近体重单位为克(gc——生长曲线的曲率参数;t0——理论上体长和体重等于0时的年龄。依据公式(A.16)计算出总死亡系数Z:…………(A.16)式中:Kg——生长系数;-L——渔获物平均体长,单位为厘米(cm-lnM=0.0066-0.229lnL∞+0.6543lnKg+0.4643lnT…………(A.17)式中:-T——年平均水温,单位为摄氏度(℃)。总资源量计算公式为:B=MSY/xi…………(A.18)式中:B——渔业资源总资源量,单位为千克(kgMSY——某种群最大可持续产量,单位为千克(kgxi——此种群在渔获物中的比例。A.5水声学资源评估实用定义公式为:TS=20lg(σ/4π)=10lg(σbs)…………(A.19)式中:TS——鱼类目标强度;σ——鱼类的水声学界面,单位为平方米(m2σbs——鱼体的反向散射截面,单位为平方米(m2)。TS…………(A.20)TSbs=1010…………(A.21)式中:ρ——鱼类资源的平均面积密度,单位为尾每平方米(尾/m2ABC——平均面积后向散射系数;bs——所有生物的平均后向散射截面,单位为平方米(m2鱼类总资源量按公式(A.22)计算得出:-B=ρAw…………(A.22)式中:B——渔业资源总资源量,单位为千克(kgA——水域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2-w——鱼类平均体重,单位为千克每尾(kg/尾)。DB32/T4910—2024A.6起捕规格计算起捕规格按公式(A.23)计算:W=agLb…………(A.23)式中:L——为鱼体体长,单位为厘米(cmg——生长的条件因子;b——为异速生长因子(b为幂指数,根据其值大小,确定是匀速生长或是异速生长)。采用VonBertalanffy生长方程描述特定鱼类的生长模型:具体见公式(A.14)、公式(A.15)。特定鱼类生长速度与加速度体长生长速度公式为:VL=kcL∞e-kc(t-t0)…………(A.24)体重生长速度公式为:Vw=bkcW∞e-kc(t-t0)[1-e-kc(t-t0)]b-1…………(A.25)体长生长加速度公式为:aL=-kc2L∞e-kc(t-t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