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十八岁的李响蔡楠说实话、我比较讨厌李响。我这些天很忙,正忙一件大事。我越忙,他越来添乱。他这么大岁数了,冷不丁就会出现在我的办公室,还一直蹦来跳去的。他耳不牵眼不花、就是嘴笨、说话磨磨唧唧的。我就讨厌他这一点,有话就说,说完就走不好吗?还有、我还怕他蹦来跳去掉坏了,我可没时间送他去医院。李直也没时间。李直比我更讨厌他。于是我想赶他走。我泡上了一杯茶,给他端过去。我把茶水送到了他的嘴边,喝点吧、喝完了、哪里来就回哪里去吧,我明天还出门呢!李响就把一杯茶喝光了。我看到那杯茶透亮亮地流到了李响的体内,他的身体就不飘了,也不蹦不跳了,稳稳当当地站在了那里。我知道,茶水冲掉了这些年堵在他喉咙里的东西,他的声道开始通畅了。我拿出一个宜兴紫砂陶壶,又拿出一罐好茶给他“你可以走了!”他把东西拨拉到一边去,清清爽爽地说“我不是来要东西的,我想跟你出门,去南泥湾——”我吃了一惊。他怎么会知道我要去南泥湾?我赶紧去扶他,我怕他说胡话犯病啥的。我把座椅搬了出来,放到他的屁股底下。他却不坐,腰板挺直了盯着我∶"李游,你说到底带我去不?”“我去是有项目做,你去干什么?”“我给你当向导,我熟悉那里,在那里打过仗!”李响一字一顿地说。“快别说你打仗的事了,你当年是偷着跑出去的,瞒着父母,连新婚10天的媳妇都瞒着。知道李直为什么讨厌你吗?就是讨厌你偷着跑了。”"我那不是偷着跑,是当兵抗日去了。"李响争辩着。“那你打仗了吗”“打了,不过,也算没……没打。”李响这回坐下了,我看到他的眼神有些黯淡,“我跟队伍走的第三天,就在石家庄附近的陈庄和鬼子打了一仗,还没冲锋,我的腿就中了一枪。后来腿瘸了,我就当了炊事员。”我“噗嗤”一声,刚喝进去的一口茶差点喷出来“那后来呢?”“后来我还参加了百团大战,后来就跟着部队去了晋西北,再后来……就去了延安。”李响的眼神突然有了光芒,“我是一瘸一拐地跟着部队来到延安来到毛主席身边的。那时候,我和战友们都觉得这回有仗要打了,我们得保卫延安啊!可是……可是毛主席却让我们去南泥湾种地。”“你是说,你去南泥湾开过荒?”我觉得李响顺畅的话有点离谱,“怎么这些年也没听你说过呢"“这有什么好炫耀的,我在老家又不是没种过她!”李响摆了摆手,“再说了,你和李直哪里关心过我啊。”李响说得对,李直和我确实不大关心他。他从18岁就扔下媳妇跑了,李直出生的时候那不知道他爹是谁。李直他们娘俩在劝乱的时光里自己熬过来就不错了,哪里还能关心他。“你们不关心我,可我惦记你们!”李响叹了口气,“原来我想打完鬼子祝回来,后来我又想等南泥湾的池种好了再回来。可南泥湾很难缠啊……”"你就别找理由了,你根本没想过回来!"我想着李响。“别……别瞎说,我李响不是那种人。那时候的南泥湾,天寒地冻,荒无人烟。部队开拔到这里,没吃没穿没住的。我当炊事员还不知道吗红米饭南瓜汤,那是后来才有的,挖野菜也当粮,大冬天往哪里去挖野菜?反正,炊事班里也没可做,我就拿起做饭的铁铲,穿着单衣,跟大家去开荒了……”我不说话了。听李直讲过,他两岁的时候,县上的干部送李响的包裹回来时,确实带着一把铁铲,不过铲子剩了个破片片。见我不说话,李响来劲了,“你承认我说的是真的吧?带我去吧!”我凑近李响,把他抱住了。他的身体很轻,我知道我抱住的不单是李响,还有李响的故事。我决定带李响走。李响跟着我来到了南泥湾,却蒙圈了。他找不到开过荒的地方了。他不吹了,只能由我给他当向导。我开着导航,带他去了三五九旅旅部旧址、南泥湾垦区政府旧址,带他去了党徽广场,还带他去了南泥湾风景区,参观了南泥湾特有的民宿……“看,我就在这里开过荒,在这里住过——”李响在一孔被改造成农家院的窑洞前站住了,大呼小叫起来。我知道,我应该办我的大事了。我走进窑洞,一群人早已等在那里了。那是南泥湾开发区的领导。我从电脑包里拿出了一份签好字的合同。我说∶“这是我们公司引进的石墨烯技术,现在我无偿地献给南泥湾,用上这种材料,窑洞加热快,也非常环保。再有,我的集团公司,捐献一批白洋淀环保充电车,方便旅游,第一批已经在路上了……”办完这件大事,我回头再找李响,却没有他的踪影了。我不能弄丢李响。我知道李响去了哪里。我急匆匆来到了九龙泉烈士纪念碑前,果然看到李响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确切地说,是他的名字嵌在了纪念碑里。我听到了导游的讲解∶李响,河北雄安人,曾经创造一天开荒4.23亩的记录,他用铁铲和镢头连续开荒一个月,最后累死在了地里,那年他只有十八岁……我的眼泪急速地涌了出来,我大声喊道,爷爷,你的孙子来看你了……(有删改)【注】1941年3月,八路军三五九旅在旅长王震的率领下在南泥湾开展了著名的大生产运动。客观题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开头提到“正忙一件大事”,这既是李游讨厌李响的说辞,又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B.“眼神有些黯淡”“眼神突然有了光芒”等神情的变化,形象写出李响对革命斗争的自豪和热情。C.从一线战士到炊事员再到开荒者,身份的变化,既丰富了李响的经历,又使小说主题更加多元化。D.导游对李响故事的讲解,让读者更客观真实地了解了爷爷的伟大,丰富人物形象,增强感染力。1.C
(解析:C.“又使小说主题更加多元化”错误。这道题非常简单,从小说全文来看,主题单一,就是歌颂老一辈革命先烈的革命精神,具体到李响身上,其具有舍小家、为大家,献身革命、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英勇牺牲的精神。李响因为腿瘸了,不能跟着队伍上战场打鬼子,但是他很快就释怀投入到同样能为革命做贡献的南泥湾开荒事业中,身份的变化更能凸显为国奉献的主题。)2.关于文中南泥湾垦荒的相关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响回忆南泥湾开荒的情形,表现出生产运动的艰苦,反映了当时革命形势的严峻。B.“拿起做饭的铁铲”“穿着单衣”等细节,以点带面,展现了战士们坚韧顽强的品质。C.李响南泥湾开荒的经历,集中体现了南泥湾精神,也促使后文中李游的态度发生变化。D.南泥湾垦荒的情节,是李游与李响故事的纽带,也是下文“我不能弄丢李响”的原因。
2.D
(解析:D.“是下文‘我不能弄丢李响’的原因”错误。解答这道题要有两个理解,一是对南泥湾垦荒的情节在文中的作用的理解:①刻画人物形象,展现李响这些先烈们当年为革命事业所做出的具体贡献,表现先烈们的革命精神;②情节上释疑,回答了前文李响的身份上的疑问,使小说情节内容更完整;③主题上歌颂了先烈们献身革命、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南泥湾精神。二是对“我不能弄丢李响”这句话深层含意的理解:“我不能弄丢李响”,字面上是要找到李响这个人,深层理解是不能丢掉李响所代表的革命先烈们的革命精神,新一代青年应当传承革命精神,文中“我”是李响的孙子,是革命先烈的后代,也是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来到“南泥湾”,既是祭拜爷爷李响,也是前来为“南泥湾”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这也展现出无私奉献的社会担当,是在用实际行动继承革命先烈的志向。“南泥湾”这个地名把祖孙两代紧密相连,“我”要去南泥湾做公益项目,“我”的爷爷为革命牺牲在南泥湾,“南泥湾”见证了革命精神的薪火相传。再来看选项D:“南泥湾垦荒的情节,是下文‘我不能弄丢李响’的原因”。这句话表面看来有道理,南泥湾垦荒的情节在文中极为重要,是革命先烈当年的英雄事迹,其中展现的南泥湾精神我辈当传承。但是“南泥湾垦荒的情节,是下文‘我不能弄丢李响’的原因”
这一表述犯了逻辑上的错误。可以采用反向推论法,“我不能弄丢李响”的原因难道理仅仅是因为李响当年在南泥湾垦过荒?至起码,他是“我”的爷爷,单从这一点也是值得怀念的。还有,“我不能弄丢掉李响”可以推广至“我们不能丢掉李响们”,新时代的社会主义建设需要我们传承革命精神,完成革命先烈的遗志,也是我们不能“丢掉”的重要原因。这道题的逻辑关系突破口:A是B的原因。B的原因是不是只有A这一点。)3.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我比较讨厌李响”,是因为李响说话时有些含混不清,还总爱蹦来跳去,我担心他摔坏了。B.李响说:“我在那里打过仗!”他在南泥湾打的不是枪林弹雨的仗,而是与自然之间的对抗。C.李响瞒着家人出去当兵,中途一直也没回过家,但是曾经托县上的干部送回个包裹来。D.我受到爷爷事迹的感召,也想为南泥湾献一份力,所以这次带来技术,还准备捐赠环保车。3.B(【解析】A项,“我比较讨厌李响”的深层原因是因为李响当初参加革命抛下孤儿寡母,家人的不理解和埋怨。C项,“曾经托县上的干部送回个包裹来”错。原文:“听李直讲过,他两岁的时候,县上的干部送李响的包裹回来时,确实带着一把铁铲,不过铲子剩了个破片片。”再从标题“十八岁的李响”及结尾“他用铁铲和镢头连续开荒一个月,最后累死在了地里,那年他只有十八岁……”可推知,县上的干部送回个包裹当是李响的遗物。D.原文“我吃了一惊。他怎么会知道我要去南泥湾?”,可推知,“我”到南泥湾做公益前,并不知道爷爷的事迹。此项判断要有文本意识,就故事情节来讨论故事情节,不能跳出文本想象。)4.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以“我比较讨厌李响”“李直比我更讨厌他”为开端,目的是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这是作者设置的悬念。B.小说构思巧妙,以后来人的视角写一个死去的人物的事迹,却又让后来人与死去的人同一个时空出现,新鲜而不落俗套。C.小说中人物语言极具个性化,李响是个十八岁的青年,他的话语里充满了青年人豪气冲天的干劲,但有时也显幼稚。D.小说卒章显志,最后的呼喊声里既揭示出祖孙三代的关系,也表明我了解到李响的事迹后,内心充满敬仰与骄傲。4.C(解析:认真呜品读文中李响的语言,会发现他的话语很平实,表达的也是朴实的想法,没有什么“豪气冲天的干劲”,不能过于拔高;同时其语言里也没有显示出“幼稚”,只是自己最本实的想法,表达出参加革命、奉献自我的真实愿望。对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分析,要有全局观念,特别是对革命英雄主人公的分析,反面形象的词语肯定不合主题表达需要。)5.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你可以走了”,表面上是“我”对李响冷淡、厌烦,实际上是李响在我心中-直有着挥之不去的印象。B.李响“腰板挺直了盯着我”“一字一顿地说”等动作,表明他态度坚决,说明南泥湾在他心中有着重要的位置。C.“我”本来去南泥湾有项目做,是为了获得经济利益,但是李响讲述的经历让“我”做出了无偿捐献的转变。D.“我”去南泥湾出差是明线,李响离家抗日、开荒南泥湾是暗线,双线并进,有利于揭示小说的主旨。5.C
(【解析】此题超级简单,几乎不设门槛的命题。从后文“签好字的合同”、第一批已经上路的环保充电车等地方可以看出“我”并不是为了获得经济利益,小说中叙写李响的经历是为交代“我”去南泥湾进行无偿捐献做伏笔。)6.关于文中涉及南泥湾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南泥湾大生产运动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也是抗日战争的组成部分。B.当年开荒时,开荒工具极其简陋或短缺,而最有用的工具是信念与意志。C.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的南泥湾今非昔比,大生产运动的痕迹不复存在。D.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南泥湾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6.C(【解析】现在的南泥湾仍有过去的旧址,从文中李响回到南泥湾所见所感可以得出。)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篇用“蹦来跳去”“像个气球一样飘到了窗户前”等看似荒诞的语言描写李响,暗示了他的形象萦绕在“我”心里挥之不去。B.“这些年堵在他喉咙里的东西”,指的是李响参加革命直到在南泥湾牺牲的故事。家人不知道这些事,因此对他有些误解和埋怨。C.小说中用“我”的不断追问和“扑哧一笑”的表现,意在说明“我”觉得祖父李响瞒着家里去参加革命是可笑而且没有意义的。D.李直讨厌父亲李响,是因为李响十八岁就扔下父母和新婚的媳妇,偷着离开家去参加革命,没有尽到做儿子、丈夫、父亲的责任。7.C“可笑而且没有意义”错,“我”在心里与想象中的祖父对话,是因为他瞒着家里离开,没能对家庭尽到责任,“我”的心里有心结需要解开。7.8.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运用魔幻现实主义手法,在魔幻的情节中凸显现实生活的真实,拓展了小说的内部空间,增加了小说的趣味性,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B.小说在刻画主人公的人物形象时,运用了语言、动作、心理、肖像、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等多种表现手法,因而李响的形象鲜活、生动、丰满。C.小说前面说李响要给“我”当向导,后来却变成了“我”给李响当向导,情节上前后照应,侧面写出了经历了不同时代的南泥湾变化之大。D.从前文故事中的李响到导游讲解的烈士李响,读者可以从不同的视角感知其形象。小说以“我”的一声呼喊结尾,给读者留下了回味的空间。8.B没有肖像描写。主观题9.“铁铲”在小说中出现过多次,请简要分析其作用。(6分)9.①表现了人物形象。既符合李响在部队做炊事员的身份,又是他后来在南泥湾垦荒的工具。②使前后的情节形成照应。李响牺牲后,县上的干部把他的包裹送回来时,里面有一把铁铲,以及小说结尾导游对李响事迹的介绍,形成了前后的照应。③凸显了小说的主题。这把铁铲象征了革命先烈在困苦的环境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品质。(每点2分)10.小说安排了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答案(1)明线:“我”去南泥湾做公益项目。暗线:李响离家抗日,开荒南泥湾。(2)作用:明线写出了新一代青年继承先烈精神、无私奉献的社会担当;暗线写出了革命前辈勇于牺牲、艰苦奋斗的故事,塑造了革命前辈的英雄形象,赞美了南泥湾精神。两条线索交织在一起,齐头并进,使主题表达更加丰厚深刻,使小说结构精巧、叙事集中。12.小说写李响垦荒南泥湾的情节有什么作用?答案①这一情节把李响与李游祖孙俩紧紧联系在一起,使李游对李响的态度发生了变化。②这一情节为下文祖孙二人来到南泥湾做了铺垫,并与现在的南泥湾形成今昔对比。③这一情节集中展现了老一代革命者不畏困难、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以及南泥湾精神。13.请分析小说最后一段的作用。答案①从“我”的呼喊中,揭示出祖孙三代的关系,表明“我”在了解了李响事迹后内心的敬仰与骄傲。②卒章显志,结尾令读者恍然大悟,给读者带来新奇的阅读体验。14.这篇小说在情节构思上有何特点?请简要说明。答案①小说采用幻想与现实相交融的手法,讲述李响的故事,给读者带来新奇的阅读体验。②小说采用双线结构,将李响的故事和李游的故事交织在一起,使小说结构精巧,叙事集中。③叙事视角独特:以后来人的视角写一个已逝的人物的事迹,却又让后来人与已逝的人在同一时空出现,新鲜而不落俗套。④多处使用伏笔技巧,使结构严谨,利于表现人物、主题。15.
小说前后分别使用“李响”和“爷爷”两个不同的称呼,其中蕴涵着“我”怎样的情感态度?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答案①采用李响称呼,使其成为观察与描写的对象,蕴含“我”客观冷静的态度;②使用爷爷称谓,拉近距离,增强亲近感,既是对爷爷的怀念,也是对老一代革命者的崇敬;③称呼的转换,蕴含着“我”由不关心到仰慕的情感变化。
16.这篇小说多处使用了伏笔,请结合文本,选取两处进行分析,并简单说说这种手法的好处。(6分)答案(1)开头说“李直比我更讨厌他”,为后文李直父子不关心李响等情节埋下伏笔,李响偷偷离家,李直出生的时候不知道爹是谁,是后文对开头“李直讨厌李响”的原因的解释,前后形成照应。(2)李响抱怨李直他们不关心自己,为后文李游一直不知道李响的事迹埋下伏笔,后文导游的讲解印证了前文李响说的去南泥湾开过荒的话语,前后形成照应。
(3)前有伏笔,后有照应,使小说结构紧凑,情节发展合理,能沟通内在联系,也有助于塑造人物,表达主题。
(每处伏笔2分,答出两处得4分,作用2分,其它答案言之成理即可。)17.有人认为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李响,也有人认为主人公是“我”,你支持哪种观点?为什么?(6分)答案支持李响是主人公。因为:(1)小说题目是“十八岁的李响”,表明主要人物就是李响。(2)李响这个人物贯穿小说始终,而且小说主要介绍的就是李响的事迹,可以说主要情节都是围绕李响展开的。(3)“我”是小说叙事的需要,以“我”的视角来叙述李响短暂的人生故事,小说重要的是突出革命先烈英雄事迹和革命精神,以“我”来衬托李响。(4)小说通过塑造李响这个革命战争年代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服从党的安排,积极投入到各种革命运动中去的英雄形象,表达革命先烈舍小家顾大家、为了革命胜利不怕流血牺牲、吃苦耐劳、勇于奉献的精神。支持“我”是主人公。因为:(1)我贯穿小说始终,李响的主要事迹都是通过我的所见所闻介绍出来的。
(2)我去南泥湾是小说情节的最重要一环,是我带着李响去的,在故事发展过程中,“我”起主要作用。我的语言、行动和心理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3)我去南泥湾是为了送技术,还打算赠送一些节能车,有助于突出新时代愿意为革命老区的新发展献上自己一份力量的主题。
(每条2分,意思对即可,其它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18.简要说明“我抱住的不单是李响,还有李响的故事”这句话的含义。(6分)答案①“我”抱住的是李响这个“人”,表现出爷孙之间天然的亲情;②“李响的故事”指的是先辈们离家抗日、开荒南泥湾的事迹;③“抱住李响的故事”表现出“我”对先辈们心系国家、勇于牺牲、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的理解与认同;④这句话表明先辈们的事业与精神将在新一代人的手中得到继承。(每点2分,答对3点得6分)19.本文荣获“南泥湾杯”全国征文大赛一等奖,请结合文本从构思和主题两方面分析小说获奖原因。(6分)
参考答案:构思:①小说采用幻想与现实相交融的手法,讲述李响的故事,给读者带来新奇的阅读体验;②小说采用双线结构,将李响的故事和李游的故事交织在一起,使小说结构精巧,叙事集中。主题:①塑造李响等老一代革命者形象,歌颂了他们献身革命、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南泥湾精神;②赞美了新一代青年传承革命精神、无私奉献的社会担当。20.蔡楠曾说:“幻想与现实是文学的两个基本端极,是文学赖以飞翔的两只坚韧的翅膀。”请从“幻想”与“现实”的角度简析本文的特点。(6分)答案①李响已经去世,却能来到“我”的办公室,恳求并跟着“我”去南泥湾,这是小说幻想的内容。②先辈们勇于牺牲、艰苦奋斗的故事,以及后辈们通过自己的方式来继承发扬先辈们的精神,这是小说反映的现实。③幻想与现实相结合,产生了奇特而感人的艺术效果,增强了小说的艺术性与深刻性。(每点2分)21.“南泥湾精神”是延安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请结合李响和李游这对祖孙的故事,谈一谈你对“南泥湾精神”的理解。(6分)答案舍家为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勇于开拓,敢为人先。(每点2分,第一点答出奉献可得2分,其他能结合文本分析,言之有理、有据即可得分)糖醋张唐波清
“糖醋张”,是个挺有名气的厨子,也是个挺有名气的铺子。张爱国的爹病死得早,娘一把屎一把尿地拉扯他长大。张爱国打小就讨厌读书,翻开课本头皮就发麻,逃学便成了他的家常便饭,娘也拿他没辙。娘有一手好厨艺,糖醋排骨糖醋鱼,糖醋豆腐糖醋薯,糖醋茄子糖醋梨,那可是十里八乡第一厨。娘的心里打着盘算,老话说得好,饿不死的厨子,冻不死的铁匠,咱就将这门手艺传给儿子吧,也算是替他寻了一条谋生的路。说来也巧,张爱国读书没兴趣,学厨子可是上心得很。他做起糖醋菜来,一点就通,一学就会。张爱国听说城里开餐馆赚大钱,他便一头闯进了县城,开张了一家叫“糖醋张”的小铺子。张爱国自豪地说,这个“糖醋张”的招牌,还是咱宴请了几位文化人琢磨出来的呢。酒香不怕巷子深。这个“糖醋张”的小餐馆,虽然铺面的位置有些偏,可架不住张爱国的手艺精湛,味道堪称一绝,一传十,十传百,门庭若市,生意兴隆。慢慢地,食客们便四处传播张爱国的神奇传说,那就是什么客人吃什么菜,他只要看一眼就知晓,客人定个价位就行,无需自己点菜,他保准伺候得客人一百个满意。就因为这个神奇的传说,小县城里的人们,从此便忘却了张爱国的名字,只记得他就叫“糖醋张”。新来的张副县长就是不信“糖醋张”的神奇传说。张副县长下了班,挤进了“糖醋张”铺子,他点了个高档价位,好奇地坐等上菜。几分钟的工夫,主菜就上了桌,糖醋茄子糖醋梨,还配了几碟爽口的小吃。张副县长迫不及待地尝了一口糖醋茄子,外脆里嫩,酸酸甜甜,味蕾全开;张副县长迫不及待地尝了一口糖醋梨子,酒香扑鼻,沁人心脾,胃口大开。张副县长乐呵呵地走了。店里的伙计好奇地问“糖醋张”,你咋就知道他爱吃啥呢?你没看出他是个当官的人?当官的平时大肉大鱼吃腻了,他们就好这口“素”的。“糖醋张”有板有眼地说。一帮在机关上班的年轻人就是不信“糖醋张”的神奇传说。下了班,男男女女挤进“糖醋张”铺子,几个男的坐一桌,几个女的坐一桌,两桌都点了个中档价位,好奇地坐等上菜。几分钟的工夫,主菜就上了桌,男的那桌是糖醋排骨和糖醋茄子,女的那桌是糖醋鱼和糖醋梨,还分别配了几碟爽口的小吃。只见几个小伙子尝了一口糖醋排骨,红亮油润,肥而不腻,爽口开胃;只见几个小姑娘尝了一口糖醋鱼,香酥酸甜,落口逍遥,回味无穷。这帮年轻人乐呵呵地走了。店里的伙计好奇地问“糖醋张”,你咋就知道他们爱吃啥呢?你没看出他们是上班族吗?他们平时的伙食时好时差,咱就要“荤素搭配”,男的一般爱吃油腻的,咱就端上糖醋排骨,女的一般爱吃细腻的,咱就端上糖醋鱼;俗话说“茄补阳,梨滋阴”,糖醋茄子自然就上给男的那桌,糖醋梨自然就上给女的那桌。“糖醋张”有板有眼地说。一群在城里打工的泥瓦匠就是不信“糖醋张”的神奇传说。工地上刚收工,泥瓦匠们就速里邋遢地挤进“糖醋张”铺子,他们点了个低档价位,好奇地坐等上菜。几分钟的工夫,主菜就上了桌,两份糖醋排骨,两份糖醋鱼,两份糖醋茄子,两份糖醋梨……味道自然好。这群泥瓦匠乐呵呵地走了。不等店里的伙计好奇地张口,“糖醋张”有板有眼地说,这些农民工外出讨生活不容易,整天卖苦力,工地伙食又差,肚子里缺油水,咱可要多上菜上好菜。这些年,“糖醋张”就靠这个神奇的传说发了财,在县城里修了房,买了车,娶了妻,生了娃。终于有一天,“糖醋张”突然想起了还在乡下独居的老娘。专车迎接老娘进城。那天,“糖醋张”兴奋地说,娘,咱给您炒几个拿手菜。娘迟疑地问,爱国,你可晓得娘爱吃些啥?“糖醋张”拍着胸脯回着话,娘,您放一万个心,咱可是阅人无数,什么人爱吃什么菜,咱从来就没看走过眼。何况咱从小就知道娘爱吃啥。“糖醋张”在铺子里替他娘摆了一桌糖醋全席,糖醋排骨糖醋鱼,糖醋豆腐糖醋薯,糖醋茄子糖醋梨……铺子里,客人们的桌面上都是光盘行动,唯独老娘的那桌没动过筷子。娘,这是咋地?您不是最喜欢吃甜食吗?
“糖醋张”惊奇地问。娘沉默了稍许,然后很平静地说,爱国,娘在五年前就得了糖尿病。“糖醋张”扑通一声跪倒在娘的脚跟前……1.小说情节一波三折,请概括出情节发展的跌宕之处。解析:跌宕之处一:张爱国小时候爹死得早且讨厌读书,母亲只好教张爱国学厨谋生,儿子很上心,一学就会。解析:跌宕之处二:张爱国变成“糖醋张”后,分别招待张副县长、白领、泥瓦匠,虽群体差别大,但都能使之满意。跌宕之处三:“糖醋张”招待自己的老娘,却对自己的母亲身体、饮食等不了解。2.小说的线索是什么?以此为线索行文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解析:小说的线索是“糖醋张"。好处:①能集中笔墨刻画张爱国作为“糖醋张"这一生动的形象和这一生意兴隆的铺子。②能围绕“糖醋张”叙述众多事件,推动情节自然发展。③能突出主题,启示人们在追求物质的同时,不要忽略了与家人的情感联络。3.小说后半部分以“糖醋张”烧菜为枢纽连接人物,安排情节,这样处理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解析:①“糖醋张"烧菜,是小说后半部分的主要内容,串起几个重要事件,推动情节自然发展。②糖醋张”烧菜是连接各类人物的枢纽,正面刻画了“糖醋张”的精湛厨艺和他“知人”的本领;又通过其他人物对菜品的满意,侧面衬托“糖醋张”的形象。③"糖醋张”烧菜,能让张副县长、白领、泥瓦匠满意,却不能让自己的母亲满意,深化了主题。④"糖醋张”烧菜的故事呈现在人们的面前,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也能引发读者的深入思考。4.小说开头第一自然段在全文中有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解析:①总体介绍了“糖醋张”既是人物,也是铺子,让读者一目了然。②采用倒叙手法,引出下文,为下文张本(做铺垫)。文章先写张爱国这个人,再进步写他开的铺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版宿舍楼智能监控设施承包合同3篇
- 2025年度木材贸易与木工加工合作合同4篇
- 夏令营2025非传统教育项目合作合同3篇
- 2025年度木材加工厂设备租赁合同范本7篇
- 《汉服唯美古诗句》课件
- 2025版实习员工实习期间住宿安排合同3篇
- 养生保健与中医养生药物考核试卷
- 合成革表面处理与涂饰技术考核试卷
- 2025版智能电网信息安全防护合同4篇
- 创业空间科技创新平台考核试卷
- 《天润乳业营运能力及风险管理问题及完善对策(7900字论文)》
- 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章程
- xx单位政务云商用密码应用方案V2.0
- 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报表(三张报表)
- 动土作业专项安全培训考试试题(带答案)
- 大学生就业指导(高职就业指导课程 )全套教学课件
- 死亡病例讨论总结分析
- 第二章 会展的产生与发展
- 空域规划与管理V2.0
- JGT266-2011 泡沫混凝土标准规范
- 商户用电申请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