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4-从人地关系看自然环境(分层练习)(解析版)_第1页
专题1-4-从人地关系看自然环境(分层练习)(解析版)_第2页
专题1-4-从人地关系看自然环境(分层练习)(解析版)_第3页
专题1-4-从人地关系看自然环境(分层练习)(解析版)_第4页
专题1-4-从人地关系看自然环境(分层练习)(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1.4从人地关系看自然环境基础达标卷一、选择题(2021·河北·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地理)湿润地区植被分布的垂直地带性与纬度地带性在植被带及其排列顺序方面具有较大相似性;但受局地因子支配,山地植被带也会存在与纬度地带性不一致情况。图6示意我国东部热带某山地植被垂直带谱。据此完成1~2题。1.与纬度地带性不一致的该山地垂直带谱是()A.Ⅰ-Ⅱ-ⅢB.Ⅰ-Ⅱ-ⅣC.Ⅱ-Ⅳ-ⅤD.Ⅳ-Ⅴ-Ⅵ2.与纬度地带性不一致的该山地垂直带的形成主要由于()①风速大②坡度大③土层薄④蒸发强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1.C2.B【解析】1.根据纬度地带性我国东部热带往高纬方向变化应为热带雨林或季雨林—亚热带常绿林—温带落叶林—亚寒带针叶林—苔原带,在每两个带之间有过渡带,比如温带落叶林—亚寒带针叶林之间有针阔叶混交林。湿润地区植被分布的垂直地带性与纬度地带性在植被带及其排列顺序方面具有较大相似性,对照图中变化不一致的为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带-寒温性常绿针叶林带-亚高山常绿落叶灌丛与草甸带,前两者之间应该还有落叶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和针叶林混交林带,后两者之间应该还有苔原带。2.根据材料,受局地因子支配,山地植被带也会存在与纬度地带性不一致情况。根据上题,该地主要缺失的为落叶林带,最可能是该地区季风强劲,风速大,蒸发强,导致落叶林无法生存,而直接转变为对风力、水分条件适应能力更强的针叶林。坡度和土壤对落叶林和针叶林的影响差别不大。(2021·广东·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地理)据报道,北京时间2021年4月29日,包括我国搭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的长征5号B等三枚运载火箭先后发射升空。三个发射场均位于海岸线附近。表2为三枚运载火箭发射的相关信息。据此完成3题。运载火箭名称发射场发射时间中国长征5号B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北京时间4月29日11时23分欧洲织女星库鲁(5014’N,52047’W)西三区区时4月28日22时50分美国猎鹰9号卡纳维拉尔角(28029’N,80035’W)西五区区时4月28日22时44分表23.从纬度地带性角度考虑,三个发射场所在地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的个数为()A.0个B.1个C.2个D.3个【答案】B【解析】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所在地区为热带季风气候,形成热带季雨林带;库鲁航天发射场所在地区为热带草原气候,形成热带草原带;卡纳维拉尔角航天发射场所在地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形成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所以只有1个。(2021·北京·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地理)某科考队在我国暖温带某山地开展垂直自然带植被调查。图4是部分树种随高度出现的次数变化图。读图,回答第4题。4.图中为针叶树种的折线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D【解析】据题干可知,该区域是我国暖温带某山地,基带的森林植被应该为温带落叶阔叶,随着海拔的增高气温降低,且每增高1000米,气温下降6°C,所以可推断针叶林应该分布在1500米-----2000米左右,此区域④树种出现次数最多,应该是针叶林,故④正确。①②③位于的海拔都较低,应该是暖温带树种或部分是暖温带和亚寒带的过渡区树种,但针叶林树种出现次数一定较少,故ABC错。(2021·北京·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地理)舟山群岛位于浙江省北部海域,主要地貌为山地丘陵。读图8,回答5-6题。5.舟山群岛()A.位于北纬30°附近,终年受副高控制B.岛屿众多,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兼备C.距杭州湾近,由钱塘江泥沙淤积形成D.主要河流自西向东汇入黄海6.舟山群岛传统民居外形低矮,屋檐短,窗户小,建造时主要考虑的因素是()A.植被状况B.地形条件C.气候条件D.水源分布【答案】5.B6.C【解析】5.舟山群岛位于北纬30°附近,受冬夏季风交替控制、部分时间受西太平洋高压脊影响,A项错误;舟山群岛是中国第一大群岛,风光秀丽,气候宜人,著名岛景普陀山,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兼备,B项正确;舟山群岛是浙东天台山脉向海延伸的余脉。在1万至8千年前,由于海平面上升将山体淹没才形成今天的岛群,C项错误;主要河流自西向东汇入东海,D项错误。故选B。6.舟山群岛多台风等灾害天气频繁,冬季多大风,建筑物低矮,外观简单,少有尖顶等突出部分,以减少强风对建筑的影响,因此主要考虑的因素是气候条件,C项正确;植被状况对建筑物形态影响不大,A项错误;地形及水源分布主要影响建筑物布局,BD项错误。故选C。(2021·山东·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地理)敦煌莫高窟位于河西走廊西端,开凿在大泉河西岸第四级阶地的砂砾岩崖壁上(下图)。崖壁最高达50m,洞窟主要分布在10~40m高度之间,一般为2~3层。由于洞窟开凿和长期自然作用的影响,洞窟所在崖体出现大量裂隙。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洞窟开凿在大泉河西岸崖壁,能够()A.降低开凿难度B.减弱风沙侵蚀C.减轻风化破D.方便生活取水8.与下层洞窟相比,对上层洞窟内壁画的破坏影响更大的因素是()A.构造运动B.太阳辐射C.大气降水D.人类活动【答案】7.B8.C【解析】7.从图中看,大泉河东西两岸都是河流阶地,两岸开凿难度、生活取水差别不大,A、D错;该地气候干旱,风化作用东西两岸差别不大,C错;该地位于河西走廊西端,冬季受西北风影响大,洞窟开凿在大泉河西岸能够减弱风沙侵蚀,B正确。故选B。8.构造运动、太阳辐射对于上下层洞窟的影响基本相同;人类活动对于下层洞窟的影响较大,ABD错误。空气中的湿度越大,壁画就越容易酥碱,越容易遭受破坏,根据材料信息分析可知,洞窟所在崖体出现大量裂隙,上层洞窟距离崖顶更近,受大气降水影响更多,空气中的湿度更大,所以遭受的破坏更严重,C正确。所以选C。二、综合题9.(2021·全国·乙卷节选)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圩田是在低洼地筑堤围出的田地,图5所示圩田海拔6~7米,种植庄稼;巢湖多年平均水位8.03米,据记载,在清朝嘉庆年间,三河镇濒临巢湖。(1)分析图示河流三河镇以下河段的形成。(2)说明这些圩田易发水灾的原因。【答案】(1)上游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向巢湖输入的泥沙增加;过度开垦,围湖造田,导致巢湖水域面积缩小;巢湖岸线后退后,河流在三河镇以下河段平坦、松散的沉积物上侧蚀冲刷出新的河道,河流延长。(2)圩田海拔低于巢湖湖面,易遭受湖水倒灌;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夏季降水量大,尤其是梅雨期降水时间长;地势平坦,水流慢,排水不畅;农田水利设施落后;围湖造田、上游水土流失,巢湖淤积,水位抬高。【解析】(1)由材料可知,三河镇在清朝嘉庆年间濒临巢湖,由图可知,目前三河镇与巢湖之间形成了一段河道。由此推测,巢湖萎缩,原因:河流上游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向巢湖输入的泥沙增加,湖泊淤积,湖床抬升,湖泊萎缩;过度开垦,围湖造田,导致巢湖水域面积缩小。当巢湖岸线后退后,在三河镇以下河段区域,地形平坦、有大量的松散的沉积物,上游河水下泄,冲刷出新的河道,河流延长,形成了三河镇以下河段。(2)由材料可知,圩田海拔低于巢湖平均水位,湖水外泄易倒灌圩田;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季风不稳定,降水的季节、年际变化大,旱涝频繁;该区域地势平坦,水流慢,排水不畅;巢湖地区经济较落后,农田水利设施落后,泄洪能力差;过去围湖造田导致湖泊调蓄能力下降;上游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重,入湖河流含沙量大,导致巢湖淤积,水位抬高,倒灌圩田,圩田排水不畅。10.(2021·河北·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地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陕北延安至榆林间的森林草原区(图10)黄土丘陵沟壑地貌发育,图11为该区自沟壑底部到丘陵顶部自然植被分布的典型剖面示意图。长期的坡面耕作打破了生态平衡。1999年以来,该区域实施了大规模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大范围坡耕地转为林草地,在植被覆盖率提高、水土流失减弱的同时,坡面林地土壤也出现了明显干燥化趋势,给林木正常生长带来潜在威胁。图10图11(1)据图11分析该区自然植被空间分异的原因。(2)说明该区坡面林地土壤干燥化过程。(3)提出该区植被合理配置的原则与途径。【答案】(1)该地位于黄土高原地区,沟壑纵横,地势起伏大,水热变化大;谷地蒸发量小,土壤含水率高,土壤肥沃,以落叶阔叶林为主;坡面坡度大,水土流失严重,蒸发量大,植被以疏林草原为主;坡顶海拔高,水热条件差,植被以低矮的灌木丛和草本植被为主。(2)退耕还林还草导致该地植被覆盖率增加,森林大量吸取地下水,导致地下水资源短缺;坡面含水量下降,林地稀疏,地面接收太阳辐射增多,使蒸发加剧,土壤变干,森林退化,含蓄水源能力降低,加剧土壤的干燥化。(3)植被合理配置应符合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水土资源分布的差异,谷底水土资源丰富以林地为主;山坡蒸发量大,水土流失严重,应以耐旱的草本植物为主;山顶水热较为缺乏,应发展耐寒、耐旱的草本和灌木为主。【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影响植被分布的因素应从气候、土壤等方面分析。读图该区域谷底为落叶阔叶林,坡地为疏林草原,顶部为灌木和草本,落叶林到疏林草原主要是水分的差异,谷底海拔低,蒸发量小,水热相对丰富,故适合落叶林的生长;坡地土壤含水量低,蒸发量大,森林减少,草地增加;丘陵顶部,水热不足,分布有耐寒和耐旱的灌木丛以及草本。(2)根据材料该地土壤干燥化从退耕还林还草之后才出现的,所以首先应从坡耕地变为林草地入手,一方面植被吸收消耗大量水分,导致土壤含水量下降;另一方面山坡陡,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较低,蒸发量大,不利于森林的生长,森林退化;森林的郁闭度降低,加剧蒸发,所以使林地干燥化。(3)根据图植被应因地制宜的配置,谷底水热条件好,布置落叶阔叶林;坡地水土流失严重,蒸发量大,应布置郁闭度高的草本,一方面减少水土流失,另一方面减少水分蒸发,从而减少土壤干燥化;山顶海拔高,气温低,土壤贫瘠所以应布置耐寒以及耐旱的灌木丛和草本。巩固提高卷一、选择题(2021·山东·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地理)下图示意大兴安岭中段东坡自山顶到山麓洪积扇的植被垂直分布,图中三类草原水分状况不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图中三类草原的水分条件由好到差依次为()A.草原Ⅱ、草原Ⅰ、草原Ⅲ B.草原Ⅱ、草原Ⅲ、草原ⅠC.草原Ⅲ、草原Ⅰ、草原Ⅱ D.草原Ⅲ、草原Ⅱ、草原Ⅰ2.平台到察尔森出现草原Ⅱ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东南季风 B.局地环流 C.山地坡度D.土壤肥力【答案】1.C2.B【解析】1.从图中可看出,草原Ⅲ位于山麓冲积扇处,地下水位较高,草原的水分条件最好,A、B错误。结合大兴安岭位置可知,该地位于季风区与非季风分界线处,东侧为夏季风的迎风坡,夏季风受地形阻挡抬升,由于草原Ⅱ处位置较低,抬升不明显,降水较少,水分条件最差,C正确,D错误。故选C。2.结合大兴安岭纬度位置可知,该地上空常年受西风的影响,特别是冬春季节,山地西坡冷空气堆积,东坡形成下沉焚风,越往下空气越干燥,到200-400米附近(平台-察尔森)尤其严重。夏季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受到长白山等众多山脉的阻挡,到达此地的降雨量也不大,(察尔森以上抬升明显降水略多形成草原Ⅰ,平台以下受地下水影响水分条件也较好,形成草原Ⅲ。)因此平台-察尔森便因为局部环流差异形成了草原Ⅱ。故选B。(2021·天津·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地理)川藏铁路东起成都,西至拉萨,2021年雅安至林芝段开工建设。林芝附近的山地有雪豹活动。雪豹通常在雪线之下、林线之上的地带活动(林线指森林分布高度的上限)。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3.据图中判断,川藏铁路沿线()A.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气温和干湿状况差异大C.位于地势的第一级阶梯 D.所有河流均注入印度洋4.林芝附近的山地中,雪豹在迎风坡的活动范围比背风坡小,这是因为迎风坡()A.雪线低、林线低B.雪线高、林线高 C.雪线低、林线高 D.雪线高、林线低【答案】3.B4.C【解析】3.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自然地理特征。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川藏铁路沿线经过四川盆地和青藏高原,青藏高原无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分布,A错误;川藏铁路沿线地势高差大,气温和干湿状况差异大,B正确;川藏铁路沿线地区位于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处,C错误;川藏铁路东部河流注入太平洋,D错误。故选B。4.本题主要考查影响自然带分布的因素。由材料可知,“雪豹通常在雪线之下、林线之上的地带活动(林线指森林分布高度的上限)”,林芝位于雅鲁藏布江谷地,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水热条件较好,所以雪线较低,林线较高,由此可知适合雪豹活动的范围相对背风坡较小,ABD项错误,C正确。故选C。(2021·湖南·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地理)野火是在自然状态下发生的火。近年来,世界各地野火频发,给人类生命财产安全和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蒙古东部地区(见图3)野火发生频率高且区域差异大。据此完成5~7题。图35.该地区主要野火类型是()A.落叶林火 B.针叶林火 C.草原火 D.荒漠草原火6.从可燃物及管理角度,推测下列区域野火发生频率最高的是()A.东方省 B.中央省 C.南戈壁省 D.色楞格省7.该地区野火发生最活跃的年份以3—4年为周期,其最为可能的影响因素是()A.气温变化 B.降水变化 C.植被生物量 D.游牧活动【答案】5.C6.A7.C【解析】5.结合我国西北地区由东至西自然带分布规律为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分布规律,蒙古东部对应我国内蒙古中部地区,自然带分布主要为草原,所以野火类型主要为草原火。6.从可燃物及管理角度来推测野火发生频率高地区应该是可燃物多(即草原多、茂盛),管理较松散地区,蒙古东部地区靠东侧靠海相对更近,水汽更多,植被更丰富,东侧部分中东方省有两条河流流经,水源相对丰富,植被更丰富,这样提供了大量可燃物;处于边境地区管理会相对更松散,综合得出东方省野火发生频率最高。7.当发生野火时,地表植被基本燃烧殆尽,重新恢复到茂盛状态需要一定时间,这样就导致野火发生最活跃的年份以3—4年为周期,所以植被生物量是影响野火活跃度周期性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气温、降水、游牧活动都没有明显的多年周期性变化规律。(2021·海南·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地理)2021年5月7日至10日首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在海口举办,展会上亮相的吉祥物“元宵”(图1)的原型来自海南特有物种海南长臂猿。该物种在海南曾广泛分布,后濒于灭绝,1980年建立霸王岭自然保护区后,其数量已有较大增长。海南长臂猿旱季多在海拔1000米以上,雨季常到低海拔地区的树冠层活动。图2为霸王岭的气候资料。据此完成8~10题。8.在野外追踪海南长臂猿的活动轨迹,以下方案最合理的是()A.1月,海拔1000米以下B.4月,海拔1000米以上C.7月,海拔1000米以下D.10月,海拔1000米以上9.当前,影响海南长臂猿生存和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表现在()A.天敌多,食物少B.热带季雨林面积不断减少C.全球变暖,病虫害增多D.栖息地破碎,彼此分割10.基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有效保护海南长臂猿的措施是()A.发展基因技术,优化海南长臂猿种群结构B.加快道路建设,完善保护区的基础设施C.加强巡山和人工驯化,保护海南长臂猿的生存环境D.加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扩大海南长臂猿的生存空间【答案】8.C9.D10.D【解析】8.在野外追踪海南长臂猿越方便越好,好到你一出门就能看见更好,但这是不可能的,毕竟人家是野生动物,旱季多在海拔1000米以上,雨季常到低海拔地区的树冠层活动。在低海拔地区的树冠层观察海南长臂猿当然便利得多。根据对海南降水季节的分析,雨季在选项中的7月,低海拔在1000米以下,故选C。9.由于栖息地被不断的割裂、隔离,种群之间不能进行有效的基因交流,可能导致种群在长期生存过程中发生遗传漂变,导致近交衰退。所以不要仅仅看绝对的数量,要看在这样一个数量下,这个物种能否维持有效的繁殖种群,这才是核心的问题。故选D。10.基因技术、道路建设、巡山和人工驯化都是单方面有效保护海南长臂猿的措施,都不是整体性,加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扩大海南长臂猿的生存空间涉及到系统问题,符合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故选D。二、综合题11.(2021·成都·二诊)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土壤有机碳浓度是指单位质量土壤中有机质所含碳元素的质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正相关。土壤温度和水分影响土壤有机质的形成与分解。下图示意祁连山中段森林草原带(海拔3000米附近)南坡和北城不同深度土壤有机碳浓度变化。(1)比较祁连山南坡、北坡土壤有机碳浓度的异同点。(2)与南坡相比,同一土层深度的北坡土壤有机碳浓度差异较大,分析其原因。(3)经调查发现该区域沟谷地带土壤有机碳浓度较高,分析其原因。【答案】(1)相同点:土壤有机碳浓度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不同点:土壤有机碳浓度北坡高于南坡,变化幅度北坡大于南坡。(2)祁连山北坡为阴坡,太阳辐射较弱,土壤温度较低,水分蒸发少,土晨水分含量较高,植被覆盖高,产生的有机质多,北坡气温低,有机质分解较少,土壤有机碳积累较多,所以北坡土壤有机碳浓度高于南坡.(3)沟谷土层深厚,水分汇入,植被覆盖率高,有机质产生与积累多,坡面径流带来的有机质在沟谷沉积,增加沟谷有机碳含量。【解析】(1)相同点:根据上图可知,无论南坡还是北坡,土壤有机碳浓度跟土层深度呈负相关。不同点:北坡的有机碳浓度高于南坡,而且南坡变化比较平稳,北坡变化大。(2)根据材料,土壤温度和水分影响土壤有机质的形成与分解,北坡是祁连山的阴坡,太阳辐射比南坡少,所以气温低,不利于有机碳的分解;但祁连山北坡土壤含水量比南坡高,所以有利于有机碳的积累。(3)沟谷地带土壤水分含量高,有机质生产的多,容易积累;而且沟谷地带因为河流的侵蚀和堆积作用,会增加有机碳含量。12.(2021·山西运城·高三月考二)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黄河源区泛指黄河上游唐乃亥水文站以上地区,地下水资源丰富,面积约121972平方千米,仅占全流域面积的15.3%,但多年平均径流量却占全流域的32%,大部分地区太阳年辐射总量丰富。近几十年来,在全球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