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小学语文教案设计_第1页
《桥》小学语文教案设计_第2页
《桥》小学语文教案设计_第3页
《桥》小学语文教案设计_第4页
《桥》小学语文教案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桥》小学语文教案设计

1.教材分析-《桥》是一篇小小说,课文以简洁生动的语言、精彩的情节描写,讲述了一位党支部书记在洪水暴发时,沉着镇定地指挥村民跨越一座窄桥,自己却被洪水吞没的感人故事。这篇文章在表达上很有特色,通过设置悬念、结尾点明主题等手法,塑造了一位舍己为人的英雄形象。文中对洪水的描写既渲染了紧张的气氛,又推动了情节的发展。1.1学情分析-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但对于小小说这种文体的理解可能还存在一定难度。他们能够感受到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但对于文中通过环境描写推动情节发展以及设置悬念等写作手法可能较难把握。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理解洪水的可怕,从而更好地体会老支书的伟大形象。1.2教学目标-1.2.1认识“肆、虐”等6个生字,会写“咆、哮”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咆哮、狂奔”等词语。-1.2.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悟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1.2.3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感受老支书在危难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无私无畏、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1.2.4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如设置悬念、结尾点明主题等。1.3教学重点-1.3.1认识生字,会写生字词,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3.2抓住描写老支书的句子,体会他的高尚品质。-1.3.3理解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1.4教学难点-1.4.1理解课文中关于设置悬念这种表达手法的运用及其效果。例如,文章开头只说“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并没有直接点明故事的严重性,这种简洁而突然的描述就设置了悬念,让读者想要知道后面会发生什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对全文的阅读,体会这种写法对吸引读者注意力、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作用。-1.4.2体会文章结尾的深刻含义。课文结尾“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儿子。”简洁地揭示了老支书和小伙子的关系,这种结尾方式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能够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老支书舍己为人的伟大精神。但对于小学生来说,理解这种结尾的妙处有一定难度,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全文情节,深入思考。1.5课时安排-两课时。2.教学过程-2.1第一课时-2.1.1情境导入-播放一段洪水泛滥的视频片段,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洪水的凶猛和可怕。然后教师提问:“同学们,假如你们身处这样的洪水之中,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接着教师说:“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桥》,就是一个发生在洪水暴发时的故事。”从而引出课题。-2.1.2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在朗读过程中,圈出生字词。-(2)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带领学生认读。例如,“肆虐(sìnüè)”这个词,教师先示范读音,然后让学生跟读几遍,再解释这个词的意思是“任意残杀或迫害,起破坏作用”。对于“咆哮(páoxiào)”这个词,可以让学生模仿咆哮的声音来加深对读音的记忆。-(3)学生再次朗读课文,将生字词带入文中,把课文读通顺。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读音错误。-2.1.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教师引导学生概括课文内容。可以提示学生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进行概括。例如,起因是黎明时突然暴发洪水,经过是老支书指挥村民过桥,结果是老支书和小伙子被洪水吞没,老支书的妻子来祭奠他们。-2.1.4研读描写洪水的句子-(1)学生找出文中描写洪水的句子,如“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等。-(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句子的表达效果。对于“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这个句子,可以让学生比较“雨突然大了”和“像泼。像倒。”这两种表达方式的不同。学生能够感受到后一种表达方式更加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雨的大。对于“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这个句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体会把山洪比作受惊的野马,形象地写出了山洪的凶猛和不可阻挡。-(3)教师总结:这些描写洪水的句子,不仅写出了洪水的凶猛,还为下文的故事发展营造了紧张的气氛,推动了情节的发展。-2.1.5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词,每个字词写三遍,组两个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思考老支书是一个怎样的人。-2.2第二课时-2.2.1复习导入-(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让学生开火车认读。-(2)请学生简要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包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以及洪水的描写特点。-2.2.2深入研读描写老支书的句子-(1)学生默读课文,找出描写老支书的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例如,“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句子。对于上面这个句子,可以让学生思考:老支书为什么要“揪”出小伙子?这个“揪”字体现了老支书怎样的心情?通过讨论,学生能够理解老支书是为了让群众先过桥,他虽然“凶”,但这是为了维护群众的利益,体现了他的大公无私。-(3)教师再引导学生分析老支书的其他描写,如“老汉突然跑上前,从队伍里拉出一个小伙子,喊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这里的“拉”和前面的“揪”有什么不同?让学生体会到不同动词的使用更加丰富地展现了老支书的形象。-(4)教师提问:从这些描写中,你们觉得老支书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通过对句子的分析,能够总结出老支书是一个沉着冷静、无私无畏、舍己为人的人。-2.2.3体会设置悬念的表达手法-(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开头对洪水的描写以及故事的发展。提问:“同学们,在故事的开头,作者只是简单地描写了洪水的突然来临,并没有告诉我们后面会发生什么,你们读的时候有什么感觉呢?”-(2)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教师总结:这种写法就是设置悬念,它能够引起读者的好奇心,让读者想要继续读下去,看看故事到底会怎样发展。-(3)教师再引导学生思考:在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设置了悬念?例如,老支书和小伙子的关系在前面并没有交代,这也是一种悬念的设置。-(4)教师总结设置悬念这种表达手法的作用:可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使文章更具吸引力,同时也能让文章的情节更加曲折生动。-2.2.4分析课文结尾的妙处-(1)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结尾:“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儿子。”然后提问:“同学们,读到这个结尾你们有什么感受?”-(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这个结尾的妙处。这个结尾既揭示了老支书和小伙子的关系,又让人感到意外,同时也让读者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老支书舍己为人的伟大精神。这种结尾方式简洁有力,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2.5课堂讨论与交流-(1)教师提出问题:“在生活中,你还遇到过哪些像老支书这样舍己为人的人呢?”-(2)学生分组进行讨论,然后每组派代表发言。通过这个环节,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感受舍己为人的精神在生活中的体现。-2.2.6课堂练习-(1)下列句子中对洪水描写的作用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这个句子写出了洪水来临前雨势之大,为下文洪水暴发做铺垫。-B.“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这个句子主要是为了表现洪水的美丽。-C.“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这个句子通过拟人手法,写出了洪水的肆虐,渲染了紧张的气氛。-答案:B。因为这个句子是为了表现洪水的凶猛,而不是美丽。-(2)对文中老支书“揪”出小伙子这一动作理解正确的是()-A.老支书很讨厌小伙子,不想让他先过桥。-B.老支书为了让群众先过桥,严格要求身为党员的小伙子。-C.老支书一时冲动,没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答案:B。老支书的行为体现了他的大公无私,优先考虑群众利益。-2.2.7布置作业-(1)写一篇读后感,谈谈自己对老支书的认识和感受。-(2)收集一些舍己为人的英雄事迹,下节课进行分享。3.教学方法-3.1情境教学法。在导入环节播放洪水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洪水的凶猛,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中对洪水的描写,同时也能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故事发生的紧张氛围。-3.2问题引导法。在研读课文的过程中,通过提出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问题,如对描写老支书句子的分析、对设置悬念和结尾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