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案设计《蟋蟀的住宅》_第1页
小学教案设计《蟋蟀的住宅》_第2页
小学教案设计《蟋蟀的住宅》_第3页
小学教案设计《蟋蟀的住宅》_第4页
小学教案设计《蟋蟀的住宅》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教案设计《蟋蟀的住宅》

1.教材分析1.1《蟋蟀的住宅》是一篇精读课文,出自小学四年级上册的教材。这篇课文向读者介绍了蟋蟀住宅的特点以及蟋蟀建造住宅的才能。文章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将蟋蟀拟人化,使蟋蟀的形象生动鲜活,不仅让学生了解到蟋蟀住宅的独特之处,还能让学生感受到作者细致的观察能力和充满趣味的文字表达。1.2从教材编排来看,这篇课文在单元中的位置旨在培养学生对动物习性以及大自然奥秘的探索兴趣,同时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描写能力。教材中的课文配图有助于学生直观地理解蟋蟀住宅的构造等相关内容,文字内容则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呈现出蟋蟀的居住环境、建造住宅的过程等知识点。2.教学目标2.1知识与技能目标2.1.1学生能够正确读写文中的生字词,如“住宅、隐蔽、毫不可惜”等。2.1.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2.1.3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建造住宅的过程。2.2过程与方法目标2.2.1通过朗读课文、分析文中词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2.2.2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2.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2.3.1激发学生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2.3.2体会作者对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精神的赞美之情。3.教学重难点3.1重点3.1.1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它建造住宅的过程。课文中详细地描述了蟋蟀住宅的选址、大小、内外结构等特点,如“在朝着阳光的堤岸上,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体现了选址的巧妙;“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不过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写出了住宅的大小。而蟋蟀建造住宅的过程从挖掘到修整,步骤繁多,这些都是需要学生重点掌握的内容。3.1.2学习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方法并体会其表达效果。作者通过长期、细致的观察,才能将蟋蟀住宅的各个方面描写得如此详细准确。例如,文中对蟋蟀住宅内部的描写“大体上讲,住所是很简朴的,清洁、干燥,很卫生。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这种细致的描写体现了作者观察的深度和广度,是学生需要学习的。3.2难点3.2.1体会作者对蟋蟀的喜爱之情,并理解课文中拟人手法的运用。文中将蟋蟀当作人来写,赋予它人的行为和情感,如“它的出名不光由于它的唱歌,还由于它的住宅。”“蟋蟀盖房子大多是在十月,秋天初寒的时候。”这种拟人手法的运用使得文章充满趣味,但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要深入体会其中蕴含的作者情感并理解这种写作手法的妙处有一定难度。4.教学方法4.1情景教学法4.1.1在导入新课时,可以创设情景。例如,播放一段夏日夜晚草丛里蟋蟀鸣叫的音频,然后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你们知道这是哪种小动物发出来的吗?今天我们就来走进蟋蟀的世界,看看它的住宅是什么样的。”通过这种方式,能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他们带入到课文的情境中。4.2问题引导法4.2.1在讲解蟋蟀住宅的特点时,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蟋蟀的住宅选址有什么特点呢?从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文,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4.3小组合作法4.3.1在探讨蟋蟀建造住宅的过程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负责分析一个建造阶段,然后让小组代表进行汇报。例如,第一小组分析“动工时间”,第二小组分析“挖掘过程”等。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4.4读写结合法4.4.1在学习了作者的描写方法后,安排学生进行小练笔。让学生仿照课文描写一种自己熟悉的小动物的住所,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5.教学过程5.1导入新课5.1.1播放一段蟋蟀鸣叫的音频,让学生仔细聆听并猜测是什么动物。5.1.2展示几张蟋蟀的图片,简单介绍蟋蟀这种昆虫,然后引出课题《蟋蟀的住宅》。5.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5.2.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词多读几遍。5.2.2教师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例如,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宅、蔽、弃、毫、遇、择、址、穴、掘、搜、倾、扒、抛”等字,并进行正音。5.2.3再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可以引导学生按照“蟋蟀住宅的特点”和“蟋蟀建造住宅的过程”这两个方面来概括。5.3精读课文,深入理解5.3.1学习蟋蟀住宅的特点5.3.1.1让学生默读课文第2-6自然段,找出描写蟋蟀住宅特点的句子,并用不同的符号标记出选址、大小、结构等方面的特点。5.3.1.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分享自己找到的句子和理解。例如,有学生找到“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它常常慎重地选择住址,一定要排水优良,并且有温和的阳光。”这句话体现了蟋蟀选址的慎重。5.3.1.3教师引导学生对找到的句子进行分析。如针对“在朝着阳光的堤岸上,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不过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教师可以提问:“从这些描写中,我们能看出蟋蟀住宅的哪些特点?”让学生回答出选址朝阳、隐蔽、排水好,住宅大小有限等特点。5.3.2学习蟋蟀建造住宅的过程5.3.2.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7-9自然段,梳理蟋蟀建造住宅的步骤。5.3.2.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例如,首先是动工时间(大多在十月,秋天初寒的时候),然后是挖掘(用前足扒土,还用钳子搬掉较大的土块),接着是修整(不断地平整内部,把粗糙的地方修理平整)等。5.3.2.3教师播放一段蟋蟀建造住宅的动画视频(如果有条件的话),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这个过程。5.3.3体会作者的情感和拟人手法的运用5.3.3.1让学生再次通读全文,找出文中运用拟人手法的句子。如“它的出名不光由于它的唱歌,还由于它的住宅。”“蟋蟀盖房子大多是在十月,秋天初寒的时候。”5.3.3.2组织学生讨论:“作者为什么要把蟋蟀当作人来写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蟋蟀的喜爱之情以及拟人手法使文章更生动有趣的效果。5.4课堂小结5.4.1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蟋蟀住宅的特点和建造过程,再次强调作者的观察方法和拟人手法的运用。5.4.2提问学生:“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对蟋蟀有了哪些新的认识?你从中学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总结收获。5.5课堂练习5.5.1填空题5.5.1.1蟋蟀常常()地选择住址,一定要()优良,并且有()的阳光。答案:慎重;排水;温和。5.5.2判断题5.5.2.1蟋蟀的住宅最多不过九寸深,一指宽,非常狭小。()答案:错误。虽然尺寸不大,但从蟋蟀的体型等因素考虑,这是适合它的住宅,而且文中更多是体现住宅的精巧,并非强调狭小。5.5.3简答题5.5.3.1请简要概括蟋蟀建造住宅的过程。答案:首先选择在秋天初寒的时候动工,然后用前足扒土、钳子搬土块进行挖掘,在挖掘过程中不断用后腿上的两排锯将泥土推到后面,最后不断平整内部,把粗糙的地方修理平整。6.拓展延伸6.1让学生课后观察一种自己感兴趣的小动物的居住环境或者生活习性,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篇短文。6.2推荐阅读法布尔的《昆虫记》,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昆虫的世界。7.教学反思7.1在教学过程中,情景教学法在导入新课环节效果较好,音频和图片的使用成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但在问题引导法的运用上,部分问题的难度设置不够合理,有些问题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过于简单,而有些则过于复杂。7.2小组合作学习时,大部分小组能够积极参与,但仍有个别小组存在成员分工不明确的情况,导致效率不高。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小组建设和任务分配的指导。7.3读写结合的小练笔环节,学生的表现参差不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