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标准_第1页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标准_第2页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标准_第3页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标准_第4页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标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标准课程代码:060005使用专业:护理部门:医学院执笔人:审核人:制定时间:2020.6修订时间:2022.6目录TOC\o"1-2"\h\u12251一.课程性质与设计 317544(一)课程性质 36153(二)课程设计思路 318334二.课程目标与要求 415157三.课程结构与内容 5四.学生考核与评价 510534五.实施建议 1217667(一)教学建议 1425487(二)教材选用与编写建议 152035(三)教学团队 1522367(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1512651(五)教学资源 16《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标准课程名称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开课学院孙思邈医学院课程代码060005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学时72学时学分4.0适用专业护理授课学期第2学期前导课程正常人体结构正常人体功能后续课程药理学、异常人体功能、常用护理技术、健康评估、成人护理、儿童护理等。课程类型理论课是□实践课是£理论+实践是R一.课程性质与设计(一)课程性质《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是医药卫生大类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护理专业学生树立无菌观念、疾病预防观点及培养临床思维的重要课程。本课程主要介绍免疫学的基础知识、病原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免疫性和特异性防治等知识。病原生物引起的疾病不仅危害人类健康,更威胁生命安全,致病对象覆盖各年龄阶段及人体的九大系统,所致疾病涉及内、外、妇、儿、五官等各专科,更涉及到社区、康养机构、家庭等群体性或个体疾病预防及控制的方方面面。免疫学不仅与健康促进息息相关,病理免疫也与多种急症、重症、难治性疾病关系密切。学生通过对本课程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掌握对后期护理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有重要意义。本课程既是学习专业课程的重要基础课程,也是过渡到临床的重要桥梁课程,在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二)课程设计思路《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课程围绕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职业精神的培养为基础,以岗位技能的提升为核心,以临床岗位的需求为前提,根据临床护理、社区护理、健康保健等主要岗位对护士知识能力素质的需求进行课程设置,以体现高职教育的专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分利用智慧教室、虚拟仿真实训室,显微互动实验室等教学场地,通过雨课堂、在线教学平台等信息技术,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通过模块教学、案例教学、任务教学、课外实践等多种教学方法,变枯燥为乐趣,增加课程学习的获得感。通过线上线下延展性学习成果分享,达到互学、共评、能力提升的效果。二.课程目标与要求根据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各级各类医院、社区、健康保健机构等的岗位任务需求,制定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一)素质目标1.愿意与小组成员合作并分配任务,形成合作意识与分享意识。2.体验成果分享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组织能力与沟通能力。3.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培养爱心、细心、耐心、责任心等职业素养,具备从事护理工作的职业道德修养。4.自觉弘扬爱国精神,践行“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职业精神。5.具有辩证思维,能够正确看待微生物的正与邪,免疫功能、细胞因子、免疫应答的两面性。6.增强文化自信,主动学习并挖掘与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相关的中国名人故事进行分享,主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二)知识目标1.掌握免疫学、病原微生物、人体寄生虫等内容的学习规律。2.掌握免疫学中免疫、抗原、抗体、免疫球蛋白、补体、超敏反应等基本概念。3.掌握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功能;抗体、补体的生物学作用。4.理解医学上常见的抗原,补体的活化途径,免疫应答的类型,MHC的生物学作用。5.理解不同类型超敏反应的特点及常见疾病;计划免疫的接种程序。6.掌握病学微生物学中微生物、正常菌群、消毒、灭菌、带菌者及人体寄生虫学中寄生、互利共生、宿主、生活史等基本概念。7.掌握常见细菌、病毒、真菌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病原学检测技术及防治原则。8.了解正常菌群、感染、免疫及防治之间的相互关系。(三)能力目标1.生物安全意识强,具有在疾病诊疗过程中能防止院内感染的能力。2.具有针对不同病原体进行初步卫生宣教、健康指导和预防保健的能力。3.对于感染性疾病,具有早诊断、早治疗、早预防的意识。4.建立必备的法制观念,提高规避医疗风险与医患纠纷的职业能力。5.具有正确使用实验仪器,开展基本实验的能力。6.具有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释各种实验现象的能力。7.具有归纳分析总结能力。三.课程结构与内容(一)课程结构1.学习模块严格按照教育部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体系中《高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教学标准》、《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提出的护理专业学生应具备的岗位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遵循学科之间的逻辑关系及学生的认知规律,将教学内容重构为认识免疫、探究免疫原理、揭秘免疫与临床、熟知免疫学应用、了解医学微生物、掌握非细胞型微生物、熟知原核细胞型微生物、了解其他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探知真核细胞型微生物、走进人体寄生虫十个教学模块,共72学时。2.学时安排序号内容学时合计理论实践1模块一初识免疫20722模块二探究免疫原理1403模块三揭秘免疫与临床424模块四明晰免疫学应用225模块五认知医学微生物学206模块六熟知非细胞型微生物1237模块七掌握原核细胞型微生物1268模块八拓展其他原核细胞型微生物219模块九了解真核细胞型微生物2010模块十走近人体寄生虫学42(二)课程内容序号模块工作任务教学目标考核评价要点建议学时理论实践1初识免疫走近免疫1.掌握免疫的概念及基本功能。2.具有辩证思维,能够正确判断免疫功能的异常表现。3.热爱医学专业,具有甘于奉献、救死扶伤的职业精神。4.增强文化自信,能够传承和践行药王孙思邈的大医精诚医德文化。考核学生对免疫概念和功能的掌握。10认识医学免疫学的发展与现状1.了解医学免疫学的发展历史。2.通过免疫学发展中突出人物的主要贡献认识免疫。3.坚定文化自信,能够认同和坚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4.崇尚科学,具有坚持不懈的科学探索精神。考查学生对免疫学发展的了解及展望。102探究免疫原理探寻免疫1.掌握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功能。2.能用免疫基础知识解释临床现象。3.强化学生“野蛮其体魄”的思维认知,培养学生强身健体的运动习惯。4.具有分析免疫系统在人体发挥免疫功能时的相互作用的能力。5.培养学生正确认识整体与局部的辩证关系。考核学生对免疫系统组成及功能的掌握情况。30探索抗原1.掌握抗原的概念、分类、特性及临床上的重要抗原及意义。2.能对抗原进行辨别,避免行医过程中引发超敏反应现象发生。3.具有对各种抗原物质认知的能力。4.培养学生辩证思维与科学严谨思维。考核学生对抗原概念、抗原决定簇、交叉反应、医学上常见抗原的理解情况。20探秘免疫球蛋白与抗体1.掌握抗体的概念、结构及五种免疫球蛋白的特性。2.能运用免疫球蛋白的相关知识进行疾病防治。3.了解抗体的发现、制备历程,培养学生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精神,勇于创新的意识和能力。考核学生对免疫球蛋白生物学特性的掌握情况。20探知补体系统1.掌握补体的激活过程及生物学功能。2.能够对区分补体和抗体不同与联系。3.具有分析补体与疾病发生发展关系的能力。4.培养集体意识,具有团结协作精神。考查学生对经典途径、旁路途径及MBL在机体免疫过程中的作用及异同。20探研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1.掌握MHC概念及主要生物学作用。2.能对患者进行HLA在医学及法医学上意义的宣教。3.培养学生乐于奉献的精神。考核学生对MHC生物学作用的掌握情况。20解探免疫应答1.掌握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生物学作用。2.能根据抗体生成规律进行抗体生成及疫苗接种的宣教。3.具有免疫应答的认知能力。4.能够正确看待免疫应答的生理与病理表现,培养辩证思维的能力。5.通过免疫应答的发生过程,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考核学生对生理性免疫应答的掌握情况。303揭秘免疫与临床洞悉超敏反应1.掌握超敏反应的概念、类型及特点。2.能够理清四型超敏反应的发病机制,及常见疾病并能指导如何防治。3.培养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及树立救护意识。考核学生对超敏反应的类型、特点及常见疾病等基础理论的认知与掌握情况。22洞彻自身性疾病1.了解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特征及临床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临床上的超敏反应病例。3.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考核学生对临床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及损伤机制的掌握。10洞晓免疫缺陷病1.了解免疫缺陷病的特征及种类。2.能对人群进行宣教、预防获得性免疫缺陷。3.树立疾病的整体观念,重视人体免疫功能的健全。考查学生对免疫缺陷病病因及种类的掌握。104明晰免疫学应用深入免疫诊断1.掌握:凝集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方法。2.了解抗原抗体体外检测的方法和原理。3.能对常用的抗原抗体检测方法及免疫细胞检测技术进行应用。4.培养规范科学操作意识。1.考查学生对常见疾病免疫学检查方法的了解情况。2.考核学生对免疫实验的掌握情况。11规范免疫防治1.掌握免疫和被动免疫的特点,熟悉常用的免疫制剂。2.能规范进行疫苗接种,防治疾病。3.通过宣教疫苗的应用,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4.培养学生科学规范的操作意识。1.考核学生对免疫防治的应用。2.考查学生对疾病防治疫苗的了解情况。115认知医学微生物学了解医学微生物1.掌握微生物的概念、分类。2.熟悉微生物的特点。3.具有辨别不同微生物的能力。4.通过学习列文虎克发明显微镜的故事,培养自己澄神精勤的品质。考核学生对微生物的概念及分类的知识掌握情况。10熟知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1.了解微生物在与人类生活中的应用。2.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具有辩证思维,正确看待微生物的正与邪。4.能够认识到微生物的重要性,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职业认同感。考核学生对微生物人类生活中应用的了解。0.50追溯医学微生物学的发展史1.了解医学微生物学的发展简史及主要成就。2.通过巴斯德、科赫、李斯特的重大成就,帮助学生树立大医精诚至意救济的品性。3.培养坚持不懈、不断实践的探索精神。考查学生对免疫学发展的了解及展望。0.506熟知非细胞型微生物走近病毒1.掌握病毒的基本性状,了解病毒变异的相关知识。2.能通过切断合适的传播途径预防病毒的传染。3.强化社会责任感,具有理论联系实际、利用所学知识防范病毒感染的能力。考核学生对病毒性状、传染、防治的掌握情况。20认识呼吸道感染病毒1.掌握常见呼吸道感染病毒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及防治原则。2.具有运用所学知识指导呼吸道病毒感染的能力,能正确佩戴口罩。3.具有珍爱生命,增强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意识。1.考核学生对常见呼吸道感染疾病如流感、麻疹、腮腺炎的防治掌握情况。2.考查学生显微镜观察呼吸道感染病毒形态结构的能力。20.5知晓肠道病毒1.掌握肠道病毒的生物学特性、所致疾病和防治措施。2.能够根据发病季节及临床病症准确预判患者疾病,并能给与恰当治疗。3.通过学习糖丸爷爷顾方舟的先进事迹及大公无私奉献精神,熏陶学生高尚医学品格。1.考核学生对肠道病毒的主要生物学特性、所致疾病和防治措施。2.考查学生显微镜下观察不同肠道病毒形态及结构的能力。10.5熟悉肝炎病毒1.掌握肝炎病毒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及防治原则。2.能对不同类型患者实施正确的消毒隔离,进行自我防护及疾病的健康宣教。3.体会陶其敏的定志,具有锲而不舍的实践精神。1.考核学生对肝炎病毒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及防治原则的掌握情况。2.考查学生运用ELISA法检测肝炎病毒的能力。32知悉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掌握HIV的传染源、传播途径、感染过程及防治原则。2.熟悉HIV的生物学性状及微生物学检查方法。3.了解HIV病毒的致病机制。3.具备对艾滋病患者安全护理和防控、健康教育的能力,具有团队合作意识,具有归纳总结,分析问题的能力。4.具有健康、理性的生活方式,传递人文关怀。考核学生对HIV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及防治原则的掌握情况。20防治疱疹病毒1.掌握疱疹病毒的主要生物学特性、所致疾病和防治措施。2.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做好疱疹病毒的防治。3.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意识。考查学生对水痘的防治情况。0.50防御虫媒病毒1.掌握虫媒病毒的主要生物学特性、所致疾病和防治措施。2.运用所学的知识做好乙脑、流行性出血热的的防治。3.有预防四害意识。考核学生对乙脑、流行性出血热防治的掌握情况。0.50防范狂犬病毒1.掌握狂犬病毒的主要生物学特性、所致疾病和预防措施。2.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做好狂犬的防治。3.培养学生不能忽视动物抓伤咬伤,有疾病防范意识。考查学生对犬咬伤后伤口的处理及狂犬病免疫预防的掌握情况。0.50防预人乳头瘤病毒1.掌握人乳头瘤病毒的主要生物学特性、所致疾病和防治措施。2.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做好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防治。3.具备对防预狂犬病毒感染的健康教育能力。4.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有疾病预防意识。考查学生对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所致疾病及宫颈癌疫苗的掌握情况。0.507掌握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分析细菌生物学特性1.掌握细菌的基本结构和特殊结构的功能及意义;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及规律;细菌合成代谢产物及其意义。2.熟悉细菌的细胞壁组成及其临床意义;革兰染色法;细菌分解代谢产物及其临床意义。3.了解细菌的基本形态、抗酸染色和特殊染色法;细菌的培养方法;细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4.具有正确进行革兰染色、抗酸染染色操作和使用显微镜的能力。5.具有进行细菌的人工培养及利用细菌代谢产物鉴别细菌的能力。6.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1.考查学生对细菌生物学特性的了解情况。2.考核学生悬滴法、压滴法、革兰染色观察细菌结构的能力。22知晓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1.掌握正常菌群、机会致病菌及菌群失调的概念;消毒、灭菌及无菌操作的概念;常见物品消毒灭菌的方法。2.熟悉化学消毒剂作用机制、种类、性质、用途及影响因素。3.了解细菌的分布;实验室生物安全。4.树立无菌观念,严格无菌操作,培养慎独精神。1.考核学生对细菌分布、机会性致病菌致病条件及消毒、灭菌、无菌操作概念及常见化学消毒剂作用机制的掌握情况。2.考查学生消毒灭菌的应用能力。21拓展细菌的遗传与变异1.掌握细菌基因转移与重组的方式及其意义。2.熟悉细菌的变异现象;细菌遗传性变异的物质基础。3.了解细菌的变异在医学中的应用。4.拓展知识视野,能将细菌的变异现象应用于控制和消灭感染性疾病、保障人类健康等方面。考核学生对细菌遗传与变异现象及细菌变异在临床应用情况。10理解细菌的致病性与感染1.掌握构成细菌毒力的物质基础;全身感染的临床类型;外毒素与内毒素区别。2.熟悉细菌致病性的组成;细菌感染的来源、传播方式与途径。3.了解医院感染常见的微生物。4.具有正确区分感染的类型及不同细菌致病的能力。5.树立疾病预防意识,具有防止医院感染发生的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6.能够正确使用抗生素,具有环保意识。考核学生对细菌致病性及对细菌感染防控的掌握情况。20深入病原性球菌1.掌握常见病原性球菌的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性。2.能在临床工作中及时发现球菌性疾病并对患者做出正确的指导。3.具备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1.考核学生对葡萄球菌、链球菌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及防治的掌握情况。2.考查学生显微镜下观察病原性球性球菌形态结构的能力。11深知肠道感染性细菌1.掌握常见肠道感染性细菌的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性。2.能正确采取标本并通过病原学检查及免疫学检查有疾病初步诊治能力。3.具有辩证思维,正确看待肠杆菌科细菌。4.强化食品安全意识。1.考核学生对埃希菌属、志贺菌属、沙门菌属、霍乱弧菌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及防治的掌握情况。2.考查学生显微镜下观察肠道感染性细菌形态结构的能力。10.5防范分枝杆菌属1.掌握分枝杆菌的生物学性状、致病物质和所致疾病。2.能利用结核分枝杆菌的生物学特点,对结核病进行防治。3.养成尊重科学、生命至上、严谨的工作作风。1.考核学生对结核分枝杆菌的生物学性状、致病物质及防治的掌握情况。2.考查学生对结核菌素试验结果判断的掌握情况。10.5防治厌氧性细菌1.掌握厌氧性细菌生物学性状、致病物质和所致疾病。2.能正确处理伤口,运用免疫防治法预防厌氧性细菌的感染。3.培养对创伤的防治和观察能力以及严谨的工作作风。1.考核学生对破伤风梭菌的生物学性状、致病物质及防治的掌握情况。2.考查学生显微镜下观察厌氧性细菌形态结构的能力。10.5重视动物源性细菌1.掌握动物源性细菌的生物学性状、致病物质和防治原则。2.能正确处置感染的动物。3.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1.考查学生对鼠疫、布鲁菌病、炭疽等感染性疾病的防治的掌握情况。2.考查学生显微镜下观察炭疽杆菌形态结构的能力。10.58拓展其他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初识放线菌1.了解放线菌的微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性。2.能进行卫生宣教预防放线菌污染。3.培养学生对立与统一的辩证思维。1.考查学生对放线菌感染的治疗原则掌握情况。2.考查学生显微镜下观察放线菌形态结构能力。11了解衣原体1.熟悉衣原体的微生物学特性及防治原则。2.能对衣原体感染性疾病患者选择合适的检测标本及预防宣教的能力。3.培养勇攀科学高峰的精神。1.考查学生对沙眼衣原体的致病性及防治的掌握。2.考查学生显微镜下观察衣原体形态结构能力。熟知支原体1.熟悉支原体的微生物学特性及防治原则。2.能对支原体感染性疾病患者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及预防宣教。3.关爱病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1.考查学生对肺炎支原体致病性及防治的掌握情况。2.考查学生显微镜下观察肺炎支原体形态结构能力。理解立克次体1.熟悉立克次体的微生物学特性及防治原则。2.能对立克次体感染性疾病患者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及预防宣教。3.能辩证看待事物间的联系与区别。1.考查学生对立克次体感染的诊断方法。2.考查学生显微镜下观察立克次体形态结构能力。1深知螺旋体1.掌握梅毒螺旋体的致病性及防治原则。2.能区分梅毒螺旋体感染的分期。3.不歧视患者,树立疾病防范意识。1.考查学生对性病梅毒的鉴别及防治能力。2.考查学生显微镜下观察美的梅毒结构能力。9了解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知晓真菌1.掌握真菌的概念。2.熟悉真菌的形态与结构特点;真菌的培养特性和繁殖方式。3.培养学生勤奋认真的学习态度和辩证科学的思维方式。考查学生对真菌的致病性、抵抗力及所致疾病防治掌握情况。10明晰真菌与人类疾病1.掌握常见致病性真菌的致病性和免疫性。2.能正确区分真菌毒素所致疾病的特点。3.正确看待真菌的正与邪。4.能对真菌感染性疾病进行预防指导。考查学生对白色念珠菌的致病性、抵抗力及所致疾病防治掌握情况。1010走近人体寄生虫学认识人体寄生虫1.了解寄生虫的生活史、致病性及防治原则。2.能对寄生虫感染采取正确的检查及防治方法。3.牢固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理念。考查学生对寄生虫防治掌握情况。20防治医学蠕虫1.了解医学蠕虫致病性及防治原则。2.能对医学蠕虫感染采取正确的检查及防治方法。3.牢固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理念。1.考查学生对医学蠕虫防治掌握情况。2.考查显微镜下观察蠕虫卵的能力。11防预医学原虫1.了解医学原虫致病性及防治原则。2.能对医学原虫感染采取正确的检查及防治方法。3.牢固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理念。1.考查学生对医学原虫防治掌握情况。2.考查显微镜下观察原虫形态的能力。11四、学生考核与评价(一)考核的形式采用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性考核结合的方式。课程成绩(100)=过程性考核×60%+终结性考核×40%个人成果由教师依据标准评分,小组成果、学习表现由教师和组内成员共同打分,以百分制计算得分。(二)考核标准考核标准与本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岗位素质要求相结合,对接护士执业资格证书。考核表一教学评价考核总表(100分)评价形式评价阶段评价要素评价主体评价分值形成性评价过程性评价课前预学(30%)1.观看公告、学习导航软件智评(学堂在线)5%成绩(100×40%)2.学习微课视频软件智评(学堂在线)20%3.完成课前测学软件智评(学堂在线)5%课中乐学(40%)1.参与导学思考他评(教师+学生互评)10%2.参与互学分享他评(教师+学生互评)10%3.参与探学讨论他评(教师+学生互评)10%4.完成线上测学软件智评(学堂在线)10%阶段性考核(30%)免疫学阶段测软件智评(学堂在线)10%微生物学阶段测软件智评(学堂在线)10%线上期末考核软件智评(学堂在线)10%增值评价课后拓学(100)实践考核他评(教师+企业导师)成绩(100×20%)思维导图他评(教师+企业导师)专题手抄报他评(教师+企业导师)专题视频他评(教师+企业导师)学习感悟他评(教师+企业导师)终结性考试课程考核期末测试(100分)根据岗课证要求,进行理论、实验技能知识,教考分离综合考核。软件智评(雨课堂)+教师成绩(100×40%)考核表二思维导图作业评分标准(100分)评价内容评价标准权重分数中心图突出主题、大小适中、颜色鲜明5分分支不要超过七个,一个分支一种颜色5分线条由粗到细,线条流畅5分关键词和短句提炼概括准10分标注要点和难点,导图基本信息等5分符号和图标自成体系,多而不乱5分颜色色彩丰富,视觉效果好10分完整性问题考虑比较全面25分结构性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深度适中,3-5层次即可30分考核表三专题手抄报评分标准(100分)评价内容评价标准分值选材内容紧扣主题、中心明确,内容精炼、有创造性。35纸张统一使用8K纸制作手抄报,单面制作。10格式包含报头、插图和文字等三部分。要和谐、美观,富有个性;字迹要求工整、流畅、清晰;插图图样和色彩富有美感,与文稿搭配和谐合理。45制作笔可以任意选择,但铅笔除外(不包括彩色木铅笔);均使用手抄文字和手绘插图,版面制作不能有任何粘贴,作品不能为印刷品。作品可由个人独立或合作完成。请在作品背面右下角标注,班级、姓名。10合计100考核表四视频作业评分标准(100分)评价内容评价标准分值作品内容紧扣主题、立意鲜明、健康积极、富有感染力、传播力度高、社会影响力好。40摄像画面清晰、曝光准确、色彩无失真、构图美观、镜头稳定。25编辑制作结构流畅,配乐得当,字幕规范,无跳轴夹帧等瑕疵。25创新性剧本、摄像、编辑制作等方面具有新颖的角度和手法。10合计100考核表五组长评价表考核等级考核标准分数(100分)优积极参与活动,广泛搜集资料,组织同学认真讨论问题,与本组同学良好合作,形成讨论观点并进行发言。100分良参与活动,搜集资料,积极参与讨论问题,并形成讨论的主要观点。85分中参与活动讨论,协助同学搜集资料,协助同学完成一般的任务。70分差未参与设计方案或活动,未搜集资料,只挂名。30分考核表六教师评价表序号考核项目评分标准权重单项成绩1学习态度与纪律202团结协作精神203及时完成并上交作品104学习效率155表达与沟通能力156出勤情况20项目总评100五.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1.该课程开课时间,宜在学完正常人体结构、正常人体功能课程后开始。2.要发扬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传染病、寄生虫病有地方性特点,因此,部分内容(认知、能力)要求及教学内容(含实验课)的取舍,可因地制宜,因条件、生源而定(可作为选修课,在制定授课计划时,作为机动)。免疫学基础、细菌学、病毒学、真菌学、人体生虫学实验等必须严守标准。3.充分利用校内虚拟仿真实验室、显微互动实训室,校外实训基地满足学生实践的需要。通过教学实验、见习,培养学生在工作中运用微生物免疫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4.本课程包含免疫学基础、病原微生物学、人体寄生虫学等内容,由于病原生物学、人体寄生虫学内容(致病性、免疫性、诊断、防治等)均涉及到免疫学基础,有其内在的连贯性和衔接性,相互渗透,且有规律可循,故教学讲授顺序可拟定为免疫学基础,病原微生物学、人体寄生虫学。考虑到专业学生知识结构、文化层次、学习能力等条件,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以利教师教、学生学,在制定学期授课计划的顺序时亦可考虑为病原微生物学、人体寄生虫学、免疫学基础或病原微生物学总论、免疫学基础、微生物各论、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