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华东师大版必修2生物下册月考试卷_第1页
2025年华东师大版必修2生物下册月考试卷_第2页
2025年华东师大版必修2生物下册月考试卷_第3页
2025年华东师大版必修2生物下册月考试卷_第4页
2025年华东师大版必修2生物下册月考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华东师大版必修2生物下册月考试卷713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现有矮秆(d)抗锈病(T)小麦若干,其中纯种(ddTT)占1/6。让所有小麦自交,则子代中基因型为ddTT的小麦占子代总数的比例是()A.1/4B.3/8C.7/16D.9/242、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可遗传变异的方向就是生物进化的方向B.所有类型的变异都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C.种群的基因型频率发生改变,则该种群发生进化D.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进化历程3、某基因型为AaXBY的精原细胞(2n=8)的DNA分子双链均用15N标记后置于含14N的培养基中培养,经过连续3次细胞分裂后,检测子细胞中的情况。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若连续进行3次有丝分裂,则第三次分裂中期的细胞中含有15N的染色单体为8条B.若所得其中两个子细胞基因型分别为AY、Y,则说明分裂过程中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C.提取所有子细胞的核DNA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其中轻带占3/4或1/2D.检测所有子细胞,其中含有15N的DNA为8条4、同位素标记法是生物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用14C标记的CO2供给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可证明碳的转化途径B.将3H标记的亮氨酸注射到胰腺腺泡细胞中可证明生物膜间有联系C.用14C或18O标记的噬菌体分别侵染细菌可证明DNA是遗传物质D.将15N标记的细菌转移到14N的培养液中可证明DNA的复制方式5、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威廉·凯林等三位科学家在研究地中海贫血症的过程中发现“缺氧诱导因子”(HIF),并揭示了细胞感知氧气的分子机制。HIF由两种不同的结合蛋白(HIF-1α和ARNT)组成,其中对氧气敏感的是HIF-1α,而ARNT基因不受氧调节且稳定表达,即HIF-1α是机体感受氧气含量变化的关键。当细胞处于正常氧条件时,HIF-1α会逐步被降解;在缺氧的条件下,HIF-1α不被降解而在细胞内积聚,并进入细胞核与ARNT形成转录因子(如图),使多种基因被激活,这些基因产物可以促进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合成,或者促进血管增生,从而加快氧气输送以适应低氧环境。下列对材料的分析叙述,不合理的是()

A.细胞内合成HIF-1α的细胞器成分与HIV病毒相似,HIF-1α被蛋白酶彻底水解的产物能够在细胞内重复利用B.HIF-1α进入细胞核的方式与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相同,人体细胞核内HIF-1α的含量可能在高原地区较平原地区高C.缺氧条件下HIF-1α会使EPO基因的表达水平升高,EPO能促进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生成红细胞D.氧气浓度升高,细胞核内的ARNT含量相对稳定6、下列有关遗传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噬菌体是一类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的病毒,遗传物质主要是DNAB.大肠杆菌拟核中存在多个DNA,控制着大肠杆菌的性状C.第一个把遗传物质设定为信息分子,提出遗传是遗传信息的复制、传递与表达的科学家是薛定愕D.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由于每个基因中的碱基排列顺序是千变万化的,所以基因也具有特异性7、关于等位基因A与a的叙述,错误的是()A.基因A发生突变常常形成它的等位基因aB.等位基因A与a在同源染色体上的位置相同C.基因A与a的分离一定是减数分裂过程同源染色体分离导致的D.等位基因A与a控制的是同一种性状8、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在生物进化中起重要作用,下列表述错误的是()A.基因突变一般能改变生物性状B.基因突变大多数是有害的,对种群的进化不利C.基因重组可以产生新的基因型D.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都可以为进化提供原材料9、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是逆转录病毒,该病毒在细胞内增殖的情况如图a,HIV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使人体丧失免疫功能;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也是RNA病毒,在细胞的增殖情况如图b,它侵入人体,引起肺炎。它们都具有囊膜、RNA和蛋白质等结构或物质。据此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HIV主要侵入并破坏人体的辅助性T细胞,逐渐使免疫系统瘫痪、功能瓦解,最终使人无法抵抗病毒B.HIV和新型冠状病毒的遗传信息在宿主细胞内传递方向不同,在起作用时涉及的碱基配对方式也不完全相同C.图中③过程是遗传信息表达中的翻译,该过程的开始和终止分别与RNA上的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有关D.①②④分别表示的是逆转录、转录、RNA复制过程,所需模板、原料、能量和核糖体都由宿主细胞提供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6题,共12分)10、孑遗植物是起源较早。在某一地质历史时期十分繁盛,而今只孤立分布在个别地区的一类植物。下列属于孑遗植物的有()A.水杉B.银杉C.油松D.珙桐11、已知红玉杏花朵颜色由A、a和B、b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共同控制,基因型为AaBb的红玉杏自交,F1的基因型与表现型及其比例如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基因型A_bbA_BbA_BB、aa__表现型深紫色3/16淡紫色6/16白色7/16

A.F1中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与aabb的植株杂交,子代中开白色花的个体占1/4B.F1中淡紫色花的植株自交,子代中开深紫色花的个体占5/24C.F1中深紫色花的植株自由交配,子代深紫色花植株中纯合子占5/9D.F1中纯合深紫色花植株与F1中杂合白色花植株杂交,子代中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占1/812、某高等动物的毛色由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A对a、B对b为完全显性,其中A基因控制黑色素的合成,B基因控制黄色素的合成,两种色素均不合成时毛色呈白色。当A、B基因同时存在时,二者的转录产物会形成双链结构进而无法继续表达。纯合的黑色和黄色亲本杂交,F1为白色,F1随机交配获得F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减数分裂时两对基因一定会发生自由组合,生物变异的多样性增加B.种群中该高等动物白色个体的基因型共有5种,黑色和黄色各有2种C.若F2中黑色:黄色:白色个体之比接近3:3:10,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D.若检测F2中的黑色个体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可将其与白色纯合子杂交13、雌性哺乳动物在胚胎发育早期,细胞中一条X染色体随机高度螺旋化失活形成巴氏小体,该细胞分裂产生的体细胞中这条X染色体也处于失活状态,但产生配子时又恢复正常。Lesch-Nyhan综合征是由于患者缺乏HGPRT(由X染色体上的基因编码的一种转移酶),使嘌呤聚集于神经组织和关节中的代谢性疾病。结合下图分析,正确的是()

A.巴氏小体的形成原理为染色体数目变异B.控制HGPRT合成的基因为隐性基因C.Ⅱ-4的基因型是XAXa,由含a基因的X染色体失活形成巴氏小体D.Ⅲ-8的致病基因来自I-214、在家鼠中短尾(T)对正常尾(t)为显性。多对短尾鼠杂交,后代中短尾鼠与正常尾鼠之比均为2: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短尾鼠的基因型可能是TtB.短尾鼠与正常尾鼠杂交后代中短尾鼠可能占1/2C.正常尾鼠与正常尾鼠杂交后代全为正常尾鼠D.T、t的遗传不遵循分离定律15、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重要来源之一,下列关于基因重组的实例中,正确的是()A.高茎豌豆自交,后代出现矮茎豌豆是基因重组的结果B.S型细菌的DNA与R型细菌混合培养,出现S型细菌是基因重组的结果C.圆粒豌豆的DNA上插入一段外来DNA序列,出现皱粒豌豆是基因重组的结果D.“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是基因重组的结果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7题,共14分)16、DNA复制需要(___________)等基本条件。17、孟德尔第二定律也叫做____,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_____和_____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_____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_____的遗传因子自由结合。18、胚胎学证据:胚胎学是指研究动植物胚胎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过程的学科,比较不同动物以及人的____________,也可以看到进化的蛛丝马迹。19、中心法则图解:_____20、实验表明:噬菌体侵染细菌时,_____进入细菌细胞中,而_____留在外面。说明只有亲代噬菌体的_____进入细胞。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亲代的_____遗传的。____才是真正的遗传物质。21、单倍体是指_____的个体,在生产上常用于_____。22、学习完“遗传与进化”模块,你对基因、遗传、变异和进化乃至生命本质有哪些深入的体会和独到的理解?请你围绕上述关键词写一篇短文,题目自拟,文体和字数不限。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D【分析】【分析】

1;矮秆抗诱病的基因型为ddTT或ddTt;其中纯种ddTT占1/6,则杂种ddTt占5/6。

2;纯种自交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但杂种自交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详解】

(1)1/6ddTT自交不发生性状分离;后代均为纯种(ddTT)。

(2)5/6ddTt自交后代发生性状分离;即5/6(1/4ddTT;1/2ddTt、1/4ddtt)。

因此;这些矮杆抗锈病小麦自交,则子代中纯种(ddTT)占子代总数的1/6+5/6×14=9/24。

故选D。2、D【分析】【分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生殖隔离的产生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详解】

A;生物进化是定向的;但变异是不定向的,A错误;

B;变异包括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只有前者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B错误;

C;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说明生物发生进化,但种群的基因型频率发生改变,基因频率未必发生变化,生物不一定发生进化,C错误;

D;通过漫长的共同进化过程;地球上不仅出现了千姿百态的物种,而且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即生物多样性,D正确。

故选D。

【点睛】3、C【分析】【分析】

根据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特点,将某精原细胞的DNA分子用15N标记后置于含14N的培养基中培养。如果进行有丝分裂,经过一次细胞分裂后,形成的2个子细胞中的DNA分子都含有一条14N的单链和一条15N的单链,再分裂一次,DNA分子复制形成的2个DNA分子中一个是N14-N14,一个是N15-N14,着丝粒断裂后两个DNA分子进入两个细胞中是随机的,因此,形成的子细胞中含15N的染色体数为0-8。

【详解】

A、根据分析可知,若连续进行2次有丝分裂后,形成的子细胞中含15N的染色体数为0-8条。经过第3次DNA复制后,细胞内含有15N的DNA数为0-8条,1条染色体上最多含有一个DNA含有15N,因此第三次分裂中期的细胞中含有15N的染色单体最多为8条;最少为0条,A错误;

B、正常情况下,若一个细胞内含有AY,则形成的另外三个子细胞为AY、aXB、aXB,若所得其中两个子细胞基因型分别为AY、Y,则说明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只获得了一个A基因,可能是发生了染色体易位,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分得了一个A基因;而不可能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若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一个细胞内少A,则与此细胞同时形成的另一个细胞应多一个A),B错误;

C、由于DNA复制为半保留复制,因此经过连续3次细胞分裂后,可能是经过了三次有丝分裂,则DNA复制了3次,形成的8个DNA中两个为15N//14N,其余6个为14N//14N,离心后轻带占3/4;若经过了一次有丝分裂,一次减数分裂,则DNA复制了两次,形成的4个DNA中两个为15N//14N,其余2个为14N//14N;离心后轻带占1/2,C正确;

D、15N和14N均不含放射性;因此所有子细胞内检测不到放射性,D错误。

故选C。4、C【分析】【分析】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在生物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1)用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分别侵染细菌,最终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2)用3H标记氨基酸,探明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

(3)15N标记DNA分子,证明了DNA分子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

(4)卡尔文用14C标记CO2,研究出碳原子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即CO2→C3→有机物;

(5)鲁宾和卡门用18O标记水;证明光合作用所释放的氧气全部来自于水.

【详解】

卡尔文用14C标记的CO2供应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探明了暗反应中碳的转移途径,即CO2→C3→有机物,A正确;科学家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对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进行了研究,发现3H标记的亮氨酸在细胞内出现的先后顺序分别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外,B正确;科学家分别用同位素32P和35S标记的噬菌体,通过对照实验,证明了DNA才是真正的遗传物质,C错误;将15N标记的细菌转移到14N的培养液中,再采用离心方法,可证明DNA分子半保留复制方式,D正确。故选C。5、B【分析】【分析】

当细胞缺氧时;缺氧诱导因子(HIF-lα)与ARNT结合,调节基因的表达生成促红细胞生成素(EPO)。EPO是一种糖蛋白质激素,可作用于骨髓造血组织,促进红细胞生成,改善缺氧。当氧气充足时,HIF-lα被降解。

【详解】

A;HIF-1α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核糖体由蛋白质和RNA组成,HIV是RNA病毒,也是由蛋白质和RNA组成,A正确;

B;HIF-1α是大分子物质;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需要消耗能量,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是协助扩散,不消耗能量,B错误;

C;缺氧条件下HIF-1α不被降解而在细胞内积聚;并进入细胞核与ARNT形成转录因子,使多种基因被激活,这些基因产物可以促进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合成,EPO能促进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生成红细胞,从而加快氧气输送以适应低氧环境,C正确;

D;已知ARNT基因不受氧调节且稳定表达;因此细胞核内的ARNT含量相对稳定,D正确。

故选B。6、C【分析】【分析】

1、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内的DNA病毒。

2;基因中的碱基排列顺序千变万化构成了基因的多样性;而每个基因的碱基排列顺序是特定的,构成了基因的特异性。

【详解】

A、噬菌体种类繁多,其中噬菌体才是一种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的病毒,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A错误;

B、大肠杆菌拟核中存在1个控制着大肠杆菌的大部分性状,其质粒也携带有部分遗传信息,B错误;

C;第一个把遗传物质设定为信息分子;提出遗传是遗传信息的复制、传递与表达的科学家是薛定谔,C正确;

D;基因碱基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基因的多样性,D错误。

故选C。7、C【分析】【分析】

等位基因是位于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两者的本质区别在于基因片段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的差别,即碱基排列序列不同。

【详解】

A;基因突变常常形成新的等位基因;A正确;

B;根据等位基因的概念;B正确;

C;基因A与a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而同一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对应的基因A与a(常常是由于基因突变形成的)的分离是由于染色体的着丝粒分裂,染色单体分离而导致基因A与a分离,C错误;

D;等位基因A与a控制的是同一种性状的显隐性性状;如控制豌豆茎的高度中的高茎与矮茎,D正确。

故选C。8、B【分析】【分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其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详解】

A;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或隐性突变等都不会改变生物性状;基因突变不一定都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但基因突变一般能改变生物性状,A正确;

B;基因突变大多数对于生物本身是有害的;但对种群的进化是有利的,B错误;

C;基因重组的结果是产生新的基因型;而基因突变形成新基因,C正确;

D;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都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而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都称为突变,D正确。

故选B。

【点睛】9、D【分析】【分析】

分析题图:图a为HIV病毒在细胞中的增殖过程;其中①表示逆转录过程;②表示转录过程,③表示翻译过程。

图b中;④表示RNA复制。

【详解】

A;HIV主要攻击人体的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大量减少,逐渐使免疫系统瘫痪、功能瓦解,最终使人无法抵抗病毒,A正确;

B;HIV是逆转录病毒;新型冠状病毒可以直接以RNA为模板进行翻译过程,两者在起作用时涉及的碱基配对方式不完全相同,B正确;

C;图中③过程是遗传信息表达中的翻译;当遇到RNA上的起始密码子时翻译开始,当遇到RNA上的终止密码子时翻译结束,C正确;

D;①②④分别表示的是逆转录、转录、RNA复制过程;所需原料、能量和核糖体都由宿主细胞提供,模板由病毒提供,D错误。

故选D。二、多选题(共6题,共12分)10、A:B:D【分析】【分析】

孑遗植物;也称作活化石植物,是指起源久远的那些植物。这些植物的形状和在化石中发现的植物基本相同,保留了其远古祖先的原始形状,且其近缘类群多已灭绝,因此比较孤立,进化缓慢的植物。

【详解】

银杏;水松、珙桐都是中国特有的孑遗植物;也是国家重点保护的一、二级濒危物种,ABD正确,C错误。

故选ABD。

【点睛】

银杏又称银杉,水松又称水杉。11、A:C:D【分析】【分析】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当具有两对(或更多对)相对性状的亲本进行杂交;在子一代产生配子时,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其实质是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即一对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与另一对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彼此间互不干扰的,各自独立地分配到配子中去。

【详解】

A、F1中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与aabb的植株杂交,子代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aBb:Aabb:aaBb:aabb=1:1:1:1;开白色花的个体占1/2,A错误;

B、F1中淡紫色花的植株的基因型为1/3AABb、2/3AaBb,自交产生的子代,开深紫色花的个体基因型为A_bb;比例为1/3×1/4+2/3×3/4×1/4=5/24,B正确;

C、F1中深紫色花植株的基因型为1/3AAbb、2/3Aabb,其自由交配,后代的基因型为4/9AAbb、4/9Aabb、1/9aabb;子代深紫色花植株中纯合子占1/2,C错误;

D、F1中纯合深紫色花植株基因型为AAbb,F1中杂合白色花植株的基因型为1/2AaBB、1/2aaBb,1/2AaBB×AAbb,子代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占1/4;1/2aaBb×AAbb,子代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占1/4,因此,F1中纯合深紫色花植株与F1中杂合白色花植株杂交,子代中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共占1/2;D错误。

故选ACD。12、B:C【分析】【分析】

根据题意,A基因控制黑色素的合成,B基因控制黄色素的合成,两种色素均不合成时毛色呈白色,当A、B基因同时存在时,二者相互影响导致两种色素都不能合成,故黑色个体基因组成为A_bb,黄色个体基因组成为aaB_,白色个体基因组成为A_B_、aabb。

【详解】

A;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时;一定自由组合,如果位于一对上不会自由组合,A错误;

B、白色个体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aabb共5种,黑色个体基因型有Aabb、Aabb共2种,黄色个体基因型有aaBB、aaBb共2种;B正确;

C、若F2中黑色:黄色:白色个体之比接近3:3:10,即F2的表现型之和为16(或是9:3:3:1的变式);说明控制毛色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非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两对基因独立遗传),C正确;

D、若检测F2中的黑色个体即A_bb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可进行测交实验,即选择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与之杂交,但白色纯合子有AABB、aabb共2种;若与AABB杂交,其子代都是白色,无法确定其黑色个体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D错误。

故选BC。13、C:D【分析】【分析】

分析题干和系谱图:Lesch-Nyhan综合征是由于患者缺乏HGPRT(由X染色体上的基因编码的一种转移酶);说明控制该病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结合遗传系谱图,Ⅱ4和Ⅱ5正常个体生出了Ⅲ6和Ⅲ8患病子女,故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详解】

A;细胞中一条X染色体随机高度螺旋化失活形成巴氏小体;即X染色体并未消失,染色体数目并未发生改变,未发生染色体数目变异,A错误;

B;分析题干和系谱图:Lesch-Nyhan综合征是由于患者缺乏HGPRT(由X染色体上的基因编码的一种转移酶);说明控制该病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结合遗传系谱图,Ⅱ4和Ⅱ5正常个体生出了Ⅲ6和Ⅲ8患病子女,故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而题干中“Lesch-Nyhan综合征是由于患者缺乏HGPRT(由X染色体上的基因编码的一种转移酶”即控制HGPRT合成的基因为显性基因,B错误;

C、结合B选项,可以判断Ⅱ-4的基因型是XAXa且表型正常,结合题意“雌性哺乳动物在胚胎发育早期,细胞中一条X染色体随机高度螺旋化失活形成巴氏小体,该细胞分裂产生的体细胞中这条X染色体也处于失活状态”,可以推测由含a基因的X染色体失活形成巴氏小体,XA正常表达;表现为正常个体,C正确;

D、结合B选项,推出Ⅱ4和Ⅱ5基因型分别为XAXa、XAY,故Ⅲ-8基因型为XaY;a来自Ⅱ4,而Ⅰ1为正常个体,故a只能来自于Ⅰ2个体,D正确。

故选CD。14、A:B:C【分析】【分析】

在家鼠中短尾(T)对正常尾(t)为显性。多对短尾鼠杂交;后代中短尾鼠与正常尾鼠之比均为2:1,可知短尾TT基因型个体死亡。

【详解】

A;由多对短尾鼠杂交后代性状分离比均为2:1可知;该鼠种群可能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短尾鼠的基因型可能是Tt,A正确;

B;短尾鼠(Tt)与正常尾鼠(tt)杂交;后代短尾鼠:正常尾鼠=1:1,B正确;

C;由于正常尾为隐性性状;所以正常尾鼠自交后代全为正常尾鼠,C正确;

D;由多对短尾鼠杂交后代性状分离比均为2:1可知;该鼠种群可能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短尾鼠的基因型可能是Tt,但是T、t的遗传仍然遵循分离定律,D错误。

故选ABC。15、B:D【分析】【分析】

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包括两种类型:①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②交叉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的交叉互换而发生重组。此外,某些细菌(如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在人为作用(基因工程)下也能产生基因重组。

【详解】

A;高茎豌豆自交;后代出现矮茎豌豆实质是等位基因分离导致,A错误;

B;S型细菌的DNA与R型细菌混合培养;出现S型细菌是由于S型细菌的DNA与R型细菌的DNA发生了基因重组,B正确;

C;圆粒豌豆的DNA;上插入一段外来DNA序列,出现皱粒豌豆是基因突变,C错误;

D;“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是因为父母双亲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重组,D正确。

故选BD。三、填空题(共7题,共14分)16、略

【分析】【详解】

DNA复制是一个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需要模板、原料、能量和酶等基本条件。【解析】模板、原料、能量和酶17、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自由组合定律分离组合同一性状的成对不同性状18、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形成发育胚胎发育过程19、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20、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DNA蛋白外壳DNADNADNA21、略

【解析】①.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②.培育新品种22、略

【分析】【详解】

本模块的育人价值:课程标准在“课程内容”部分对本模块的意义和价值作了如下阐述:“本模块选取的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DNA分子的结构和功能、遗传和变异的基本原理及应用等知识,主要是从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阐述生命的延续性;选取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和物种形成等知识,主要是为了阐明生物进化的过程和原因。本模块的内容,对于学生理解生命的延续和发展,认识生物界及生物多样性,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树立正确的自然观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于学生理解有关原理在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增进人类健康等方面的价值,也是十分重要的。”分析课程标准的上述表述,结合本模块的具体内容可以看出,本模块在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育人价值。生命观念纵观本模块的内容,可以看出本模块突出的生命观念包括生命的物质观、生命的信息观、结构与功能观、生物进化观,此外,作为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重要组成部分的对立统一观在本模块也有较为集中的体现。1.生命的物质观虽然《分子与细胞》模块已经引导学生较全面地认识生命的物质基础,但学生对遗传物质还了解甚少,对遗传物质如何起作用的问题更是未曾涉及,而这恰恰是现代生物学中最核心的问题,也是帮助学生真正建立生命的物质观不可或缺的支撑。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能够深入了解遗传物质的化学组成和结构,了解遗传物质是如何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进而影响生物体的性状的,还能了解遗传物质的变化与性状变异及进化之间的关系,建立遗传和进化的大概念,强化生命的物质观。2.生命的信息观生命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生物体从亲代继承的东西,主要是信息-世代相传、通过漫长的化史形成的遗传信息,生物体的生长、发育、代谢、生殖等都是在这套遗传信息的枫生物致教师|1控制下进行的。DNA、RNA等物质,只是遗传信息的载体而已。与我们日常接触的声、光、电、热等物理信息不同,遗传信息是一种特殊的信息,即不需要外界指令就能自动地按既定程序对物质材料进行组织,并且能进行自我复制。随着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学科的发展,从信息的角度认识生命的本质,建立生命的信息观,越来越成为生物学研究者的共识。生命的信息观不仅帮助人们深刻地认识生命的本质,而且为生物科技的发展打开了一片崭新的视野。例如,人工生命的研究、生物芯片的研制、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DNA计算机的研制等,都离不开对生命信息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本模块的大部分内容都是围绕着遗传信息展开的,从第1章开始,就带领学生踏上了遗传信息的发现之旅。遗传信息的物质载体、复制、转录、翻译直至遗传信息在生物繁衍过程中的变化、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的演变等内容,都对学生建立生命的信息观大有裨益。3.结构与功能观《分子与细胞》模块中关于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的内容,集中体现了生物学中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本模块将在遗传物质层面生动地体现这一观点。例如,DNA的双螺旋结构和碱基互补配对与其复制和转录功能相适应,DNA结构的改变导致其编码的蛋白质的变化及性状变异,染色体的结构变异与性状的关系,等等。值得注意的是,本模块有些内容不仅体现了结构与功能观,还诠释了这一重要观念在生物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例如,沃森和克里克根据DNA的双螺旋结构,提出了半保留复制假说,就是基于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再例如,达尔文发现兰花适于传粉的独特结构后,指出自然界一定存在口器与此相匹配的昆虫,同样也是基于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认识到,在研究自然现象时,不仅要基于结构认识和推测功能,还要基于功能来推测和研究结构,并且应当将这样的思想方法运用于今后的探究活动中。4.生物进化观本模块对学生进一步形成生物进化观具有重要意义。尽管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过一些生物进化的知识,但由于遗传学知识基础的限制,不可能对生物进化的原理有深入的理解,生物进化观的建立还处于初级水平,面对进化论领域的不同观点还缺乏鉴别能力。本模块在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有关遗传学知识的基础上,较深入地介绍了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巨大贡献和局限性也作了辩证的分析,这就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确立生物进化的观点,提高对进化论领域的不同观点甚至伪科学论调的鉴别能力。生物进化观是建立在两个重要概念基础上的:地球上现存的所有物种来自共同祖先(共同由来学说);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是进化的结果(自然选择学说)。共同由来学说得到了许多证据的支持(教材第6章第1节);自然选择学说随着遗传学等学科的发展不断丰富和完善,发展为现代综合进化理论(教材第6章第2~4节)。第6章内容看似庞杂,其实主要是阐明这两个重要概念,指向生物进化观。5.对立统一观对立统一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重要组成部分。遗传和变异是一对矛盾,前者是指生物在传种接代过程中遗传物质的稳定性,后者是指这一过程中遗传物质和性状的变化。【解析】本模块的育人价值:

课程标准在“课程内容”部分对本模块的意义和价值作了如下阐述:“本模块选取的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DNA分子的结构和功能、遗传和变异的基本原理及应用等知识,主要是从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阐述生命的延续性;选取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和物种形成等知识,主要是为了阐明生物进化的过程和原因。

本模块的内容,对于学生理解生命的延续和发展,认识生物界及生物多样性,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树立正确的自然观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于学生理解有关原理在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增进人类健康等方面的价值,也是十分重要的。”分析课程标准的上述表述,结合本模块的具体内容可以看出,本模块在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育人价值。

生命观念纵观本模块的内容,可以看出本模块突出的生命观念包括生命的物质观、生命的信息观、结构与功能观、生物进化观,此外,作为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重要组成部分的对立统一观在本模块也有较为集中的体现。

1.生命的物质观虽然《分子与细胞》模块已经引导学生较全面地认识生命的物质基础,但学生对遗传物质还了解甚少,对遗传物质如何起作用的问题更是未曾涉及,而这恰恰是现代生物学中最核心的问题,也是帮助学生真正建立生命的物质观不可或缺的支撑。通过本模块的学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