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冀少新版选择性必修1生物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5年冀少新版选择性必修1生物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5年冀少新版选择性必修1生物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5年冀少新版选择性必修1生物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5年冀少新版选择性必修1生物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冀少新版选择性必修1生物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下列关于稳态的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通常情况下,人体组织细胞的细胞内液与组织液的生理指标最接近的是渗透压B.给健康实验兔静脉滴注0.9%的NaCl溶液(生理盐水)20mL后,细胞内液Na+的增加远大于细胞外液Na+的增加C.血浆的成分稳定时,机体达到稳态D.人在剧烈运动时,大量乳酸进入血液,血浆由弱碱性变为弱酸性2、课堂上,听到老师点名后学生立刻站起来,完成该动作所需的结构基础和反射类型分别是()A.反射弧;非条件反射B.反射弧;条件反射C.脊髓:条件反射D.大脑;非条件反射3、下列与神经细胞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突触前膜为轴突膜B.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消耗ATPC.突触后膜上受体蛋白的合成需要消耗ATPD.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消耗ATP4、下图为人体体液物质交换示意图,其中正确的叙述是()

①A、B、C依次为淋巴液、血浆、组织液②甲状腺激素可以存在于B中③D中的蛋白质含量相对较高④正常情况下,蛋白质水解酶不会存在于A中A.②③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5、课堂上,王强听到老师叫他的名字后立刻站起来,完成该反射的神经结构和反射类型分别是()A.反射弧非条件反射B.反射弧条件反射C.脊髓条件反射D.大脑非条件反射6、如图A所示为某一神经元游离的一段轴突,甲、乙是电流表,图B是该段轴突神经纤维产生动作电位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无刺激时,甲测量的是静息电位,刺激图A中的C点,乙测量的是动作电位B.刺激图A中的C处,甲电流表的指针偏转1次,乙电流表的指针偏转2次C.图B中ab段由Na+内流引起,该过程需要通道蛋白,不消耗ATPD.如果某种药物能使突触后膜上Cl-通道打开内流,图B中b点值会更高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6题,共12分)7、图甲中a部位为神经纤维与肌细胞接头(突触的一种),图乙是a部位的放大图,乙酰胆碱(ACh)与肌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会引起肌肉收缩。将2个微电极置于图中b;c两处神经细胞膜外;并与灵敏电流计正负两极相连。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在e处给予刺激,电流计的指针会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B.图乙中的ACh与ACh受体结合后,会引起肌细胞快速吸收Na+,从而使肌肉收缩C.图甲中的腓肠肌属于反射弧中效应器的一部分,刺激e会引起f的收缩D.图乙中的ACh与ACh受体结合后,正常情况下ACh会持续发挥作用8、阿尔茨海默病(AD;俗称“老年痴呆”)是一种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最新研究认为AD病人的发病机理如下图所示。近日,中国原创;国际首个靶向脑-肠轴的新药“九期一(甘露特钠)”获准上市,甘露特钠能有效改善肠道菌群,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提供新的治疗方案。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通过对脑脊液中Aβ的检测可用于诊断阿尔茨海默病B.向患者体内注射兴奋型神经递质,能明显改善其病情C.向患者体内注射抗Aβ的抗体,减少Aβ沉积,可减轻老年痴呆等症状D.“九期一”通过重塑造肠道菌群平衡,改善代谢产物,利于神经元功能正常9、如图所示为人体的生命活动调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血糖平衡调节的过程可以通过A→C→D→E来实现,属于体液调节B.血糖平衡调节的过程也可以通过A→B→C→D→E来实现,属于神经-体液调节C.水盐平衡调节的过程可以通过A→B→C→D→E来实现,E为肾小管和集合管,体现了分级调节的特点D.当人的手被针扎时,其调节过程可通过A→B→E来实现,属于神经调节10、为了有效应对新冠疫情,2021年全国各地陆续完成12~17岁人群的新冠疫苗接种工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疫苗通常是用相应病原体的抗体或细胞毒性T细胞制成的生物制品B.注射疫苗后还是应该做好日常防护,原因之一是病毒容易发生变异C.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疫苗刺激机体产生的记忆细胞可快速产生大量抗体D.注射疫苗属于免疫学在临床实践应用中的免疫治疗11、图甲为某一神经纤维示意图,将一电流计的a、b两极置于膜外,在X处给予适宜刺激,测得电位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未受刺激时,电流计测得的为静息电位B.兴奋传导过程中,a、b间膜内电流的方向为b→aC.在图乙中的t3时,兴奋传导至b电极处D.t1~t2是Na+内流造成的,t3~t4电位的变化分别是K+外流造成的12、如图是高等动物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示意图,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在寒冷的环境中,激素③的分泌减少B.切除垂体后,①的分泌会增加,③的分泌会立即停止C.切除甲状腺后,①和②的分泌会增加,但不能促进新陈代谢D.给动物注射③,通过反馈调节使①和②的分泌增加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7题,共14分)13、优点:容易______、_______广泛,_______稳定。14、概念:_______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_______作用的化学物质。15、哺乳动物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是其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请参照表中内容,围绕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完成下表,以体现激素和靶器官(或靶细胞)响应之间的对应关系。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激素此激素的化学本质激素运输靶器官或靶细胞靶器官或靶细胞的响应肾上腺肾上腺素(3)__________(6)通过__________运输(7)__________心率加快胰岛B细胞(1)___________(4)__________肝细胞促进肝糖原的合成促进肝糖原的合成垂体(2)__________(5)__________甲状腺(8)__________(8)__________16、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______________的微量有机物,称作植物激素。17、谈谈高热最严重时的感受。体温过高时为什么要采取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的措施?_____18、援藏的技术人员到青藏高原后常会出现头痛、乏力、心跳加快甚至血压升高等症状,为什么?这说明外界环境与内环境稳态之间有什么关系?_____19、躯体运动的分级调节:躯体运动受_________以及_______、脊髓等的共同调控,_______是机体运动的低级中枢,__________是高级中枢,_______等连接低级中枢和高级中枢。评卷人得分四、判断题(共2题,共6分)20、用乙烯利促进香蕉、番茄的果实生长______A.正确B.错误21、用不同浓度的2,4-D溶液处理插条,生根数可能相同。______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五、实验题(共4题,共20分)22、人工合成的植物激素类似物常用于生产实践。取月季幼茎等长切段(无芽和无叶)若干均分为四组;a组浸泡在蒸馏水中,其他三组分别浸泡在不同浓度(其中有高浓度;低浓度和最适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甲溶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测量并记录各组切段的平均长度,实验重复两次,结果如图1所示。图2所示为生长素类似物乙在X、Y和Z三种浓度下对该植物茎段侧芽生长的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生长素在成熟植物组织中可通过___________(结构)进行非极性运输。实验前的幼茎切段应浸泡在蒸馏水中,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

(2)图1中,d组使用的生长素类似物甲浓度为________。实验数据说明三种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甲溶液对切段生长的影响是___________。

(3)分析图2可知,X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乙对微型月季茎段侧芽生长具有________作用。X浓度、Y浓度和Z浓度之间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

(4)为探究3μmol/L的生长素类似物甲和0.5μmol/L的生长素类似物乙对月季插条生根的复合影响,应设计_____________种培养液。23、科研人员利用秀丽隐杆线虫研究癫痫抽搐发生的机理。请回答。

(1)当兴奋传到秀丽隐杆线虫________神经元的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与________融合,释放乙酰胆碱(兴奋性神经递质),使肌细胞膜的电位变为_________;从而引起肌细胞收缩。若肌细胞持续重复收缩,则出现类似于人类癫痫抽搐的表现。

(2)秀丽隐杆线虫的A基因控制合成乙酰胆碱受体。科研人员利用A基因和Z基因突变体进行实验,得到如图所示结果。据图分析,A基因突变导致肌细胞____________,说明A基因突变导致信息传递功能_____(填“增强”或“减弱”)。由______组实验结果分析;Z基因的功能是抑制抽搐的发生。

(3)为进一步探究Z基因的功能;科研人员进行了如表所示实验。

。组别。

对野生型秀丽隐杆线虫的处理。

突触数目相对值。

敲除Z基因。

转入Z基因。

转入Z基因。

Ⅰ组。

-

-

25.1

Ⅱ组。

+

-

34.3

Ⅲ组。

+

+

24.9

注:“+”表示处理;“-”表示未处理。

①实验结果说明Z基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据此分析,图中第4组抽搐次数明显高于第2组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科研人员采用外源脱落酸(ABA)和生长素(IAA)对草莓进行处理;研究植物激素对果实成熟的调控机制,为定向改良果品提供新思路。请回答问题:

(1)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输到______,对植物生长发育起______作用的微量高效的有机物。

(2)果实成熟首先表现的是色泽和软度的变化。对白熟期草莓进行不同激素注射处理;待到第4天,检测各组中花青素合成酶基因PAL及与果实软度相关果胶酶基因PL的表达水平,结果如图1所示。

与对照组相比;单独外源ABA处理可促进PAL表达,使花青素合成增加,草莓变红;同时______,从而促进草莓成熟。单独外源IAA处理抑制相关酶基因的表达,外源ABA与IAA同时处理对相关酶基因表达无影响,推测两种激素之间存在______关系。

(3)果实成熟过程中F基因的表达与果实成熟度呈负相关。

①请预测不同激素处理下F基因表达水平;在图2中用柱状图表示______。

②为进一步研究F基因在果实成熟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分别检测野生型和______基因缺失的突变体草莓中PAL;PL基因的表达水平。发现野生型的PAL、PL基因的表达水平均低于突变体,说明F基因通过抑制PAL、PL基因的表达,从而抑制草莓的成熟过程。

(4)依据上述实验结果;完善IAA;ABA对果实调节机制的模式图。请在()中选填“+”“-”(+表示促进,-表示抑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5、柿子在成熟过程中会逐渐变软;颜色由黄变红,口感变甜。某生物兴趣小组到柿子种植基地开展研学活动,欲研究乙烯对果实催熟的作用,提出以下实验思路:

①采摘若干未成熟的黄果皮柿子均分为甲;乙两组;甲组用清水浸泡1~2分钟,乙组用一定浓度的乙烯利溶液浸泡相同时长,然后分别静置;

②实验开始时和实验中每隔一段时间;分别测定两组柿子的红.色果皮面积;还原糖含量、和淀粉含城﹔并记录;

③对每组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请回答:

(1)预测实验结果____________(设计一个坐标系;绘制实验组的红色果皮面积;还原糖含量和淀粉含量的变化曲线图)

(2)分析与讨论:

①实验中用乙烯利替代乙烯也能达到实验目的,原因是____________,对照组柿子的成熟____________(填“会”或“不会”)受乙烯影响,因为____________。

②为了进一步验证乙烯利的催熟作用,在上述分组的基础上增设丙组,该组的处理方法是___________。

③乙烯浓度和果实储存方式(放置在密封透明袋或遮光木箱)都会影响柿子的成熟速度。若要研究柿子快速成熟的方法,则实验思路是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A【分析】【分析】

内环境:由细胞外液组成的液体环境。

细胞外液:组织液;血浆、淋巴、脑脊液。

内环境稳态是指化学组成和理化性质均达到相对稳定。

一般组织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组织液。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血浆;淋巴细胞生活的环境是血浆或淋巴液。

细胞内K+浓度高,细胞外Na+浓度高。

【详解】

A;一般人体的组织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组织液;所以细胞内液与组织液的生理指标最接近的是渗透压,A正确;

B、如果给健康实验兔静脉滴注0.9%的NaCl溶液(生理盐水)20mL后,细胞内液Na+的增加远小于细胞外液中的Na+的增加,因为一般Na+的分布是细胞外液多于细胞内液;B错误;

C;机体的内环境达到稳态;是指内环境的化学组成和理化性质均达到相对稳定,C错误;

D;人在剧烈运动时;大量乳酸进入血液,因为血浆中有缓冲物质,酸碱度不会有明显变化,D错误。

故选A。2、B【分析】【分析】

(1)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

(2)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3)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

【详解】

学生听到老师叫他的名字后立刻站起来;是通过大脑皮层的人类特有的语言中枢形成的,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

故选B。3、B【分析】【分析】

兴奋在两个神经元间传递是通过神经递质来完成的;突触间隙处的液体为组织液,突触后膜是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膜或树突膜,突触前膜能释放神经递质,使得突触后膜处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需要消耗能量。

【详解】

A、突触前膜本质为轴突的膜,A正确;

B、突触间隙中的组织液属于细胞外液,神经递质通过扩散的方式在突触间隙中移动,不需要消耗ATP,B错误;

C、蛋白质的合成需要消耗ATP,C正确;

D、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的过程中有K+外流和排钠吸钾(钠钾泵)过程,其中后者为逆浓度梯度运输,需要消耗ATP,D正确。

故选B。4、B【分析】【分析】

据图分析;D为淋巴,A为血浆,B为组织液,C为细胞内液,其中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共同组成了内环境。

【详解】

①由B→D-→A为单向箭头;可以判断A;B、D分别是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细胞内液可以与组织液进行双向的物质交换,C应为细胞内液,①错误;

②甲状腺激素必须经过组织液才能到达全身各处细胞;因此,组织液中含有该激素,②正确;

③体液中;细胞内液的蛋白质含量最高,其次是血浆,淋巴液和组织液中蛋白质含量较少,③错误;

④蛋白质水解酶存在于细胞内或消化道内;不会存在于血浆中,④正确。

综上所述②④正确;B正确,ACD错误。

故选B。5、B【分析】【分析】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为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详解】

非条件反射是生来就有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条件反射是出生后通过学习获得的,复杂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王强听到老师叫他的名字后立刻站起来,是通过大脑皮层的人类特有的语言中枢形成的,且该过程还是经过长期的训练形成的,故属于条件反射,完成反射的神经结构是反射弧,ACD错误,B正确。

故选B。6、C【分析】【分析】

分析图示:图A甲、乙的电流表两极均连接在膜外;图B中a点之前为静息电位,由K+外流所致,而此时膜外Na+高于膜内,膜外K+低于膜内;a-b段曲线上升是因为Na+内流所致;b-c段曲线下降是因为K+外流所致。

【详解】

A;静息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无刺激时,甲、乙电流表接线柱都在膜外,测量的不是静息电位,A错误;

B;刺激图A中的C处;由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是双向的,先传到甲的右侧和乙的左侧,然后再传到甲的左侧和乙的右侧,因此甲、乙电流表的指针都偏转2次,B错误;

C、图B中ab段是动作电位的形成过程,由Na+内流引起;该过程为协助扩散,需要通道蛋白,不需要ATP,C正确;

D、如果某种药物能使突触后膜的Cl-通道打开内流,会使静息电位增大,抑制动作电位产生,图B中b点表示动作电位的峰值,因此b值不会升高;D错误。

故选C。二、多选题(共6题,共12分)7、A:B:C【分析】【分析】

据图分析:a表示神经-肌肉接头,b;c、e位于传出神经上;d位于传入神经上,f是肌细胞。动作电位产生时膜电位由外正内负转变为外负内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双向传导的,经过突触时有突触延搁,速度会变慢。

【详解】

A、由于微电极置于图中b;c两处神经细胞膜外;静息时电流表指针应指向零,在e处给予刺激产生动作电位时,局部电流先后经过右电极和左电极,电流表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A正确;

B、图乙中的Ach与Ach受体结合后,会传递兴奋产生动作电位,Na+内流进入肌细胞;从而使肌肉收缩,B正确;

C;据图分析可知;腓肠肌属于反射弧中的效应器,刺激e会引起f的收缩,C正确;

D;图乙中的Ach与Ach受体结合后;Ach会被降解失活或被突触前膜回收,D错误。

故选ABC。

【点睛】8、A:C:D【分析】【分析】

题意分析:AD病人的神经细胞外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后;会损伤周围的神经细胞的细胞膜和线粒体膜,导致神经细胞受损,不能正常传导兴奋而发病。“九期一(甘露特钠)”能有效改善肠道菌群,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提供新的治疗方案。

【详解】

A;AD病人大脑含有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因此通过对脑脊液中Aβ的检测可用于诊断阿尔茨海默病,A正确;

B;由于Aβ的沉积会造成神经细胞受损;即使向患者体内注射兴奋型神经递质,也不能使神经细胞兴奋,不能明显改善其病情,B错误;

C;向患者体内注射抗Aβ的抗体;抗Aβ的抗体能与β淀粉样蛋白结合,减少Aβ的沉积,从而减少损伤周围的神经细胞的细胞膜和线粒体膜,因而减缓病情发展速度,C正确;

D;“九期一”通过重塑肠道菌群平衡;改善代谢产物,代谢产物正常,神经炎症不会增多,神经细胞外β淀粉样蛋白(Aβ)不会沉积,利于神经元功能恢复正常,D正确。

故选ACD。9、A:B:D【分析】【分析】

图示过程为生命活动调节过程;包括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两种方式,神经调节通过神经系统参与,体液调节通过内分泌腺分泌激素参与。

【详解】

A;血糖平衡调节过程为A→C→D→E来实现;例如血糖升高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作用于肝细胞和肌肉细胞,促进对血糖的吸收,从而降低血糖,属于体液调节,A正确;

B;血糖平衡调节的过程也可以通过A→B→C→D→E来实现;例如血糖浓度升高,刺激下丘脑,通过传出神经支配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作用于靶细胞,从而降低血糖,属于神经-体液调节,B正确;

C;水盐调节过程中;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使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在这个过程中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合成并分泌,垂体释放,没有体现分级调节的特点,C错误;

D;人手被针扎属于神经调节;通过A→B→E实现,D正确。

故选ABD。10、A:C:D【分析】【分析】

免疫是指身体对抗病原体引起的疾病的能力;特异性免疫包含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立克次氏体、病毒等)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转基因等方法制成的用于预防传染病的自动免疫制剂。疫苗保留了病原菌刺激动物体免疫系统的特性,当动物体接触到这种不具伤害力的病原菌后,免疫系统便会产生一定的保护物质,如免疫活性物质抗体等;当动物再次接触到这种病原菌时,动物体的免疫系统便会依循其原有的记忆,制造更多的保护物质来阻止病原菌的伤害。

【详解】

A;疫苗通常是用灭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A错误;

B;注射疫苗后还是应该做好日常防护;原因是病毒容易发生变异及抗体和记忆细胞存活的时间有差异,有的可终身保持免疫力,有的抗体和记忆细胞存活的时间有限,B正确;

C;记忆细胞不能产生抗体;记忆细胞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可迅速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C错误;

D;注射疫苗属于免疫学在临床实践应用中的免疫预防;D错误。

故选ACD。11、A:B:D【分析】【分析】

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传导的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一致。

【详解】

A;未受刺激时;静息电位的检测需要将电极一侧放在膜外,另一侧放在膜内,A错误;

B、神经纤维细胞膜内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即从a→b;B错误;

C、在图乙中的t1时,兴奋传至a点,电流计指针偏向一侧,在t3时,兴奋传至b点;电流计指针偏向另一侧,C正确;

D、t1~t2、t3~t4电位的变化都是Na+内流和K+外流造成的结果;D错误。

故选ABD。12、A:B:D【分析】【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为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示意图;其中①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②为促甲状腺激素,③为甲状腺激素。

【详解】

A;③为甲状腺激素;在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增加,A错误;

B;①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切除垂体后,③的分泌不会立即停止,在垂体原来产生的促甲状腺激素的作用下,会促进甲状腺分泌③,B错误;

C;切除甲状腺后;①和②的分泌都会增加,但由于无甲状腺,不能再分泌③,故不能促进新陈代谢,C正确;

D;给动物注射③甲状腺激素;通过反馈调节使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②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减少,D错误。

故选ABD。三、填空题(共7题,共14分)13、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合成原料效果14、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人工合成调节15、略

【分析】【详解】

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化学本质是氨基酸衍生物;通过体液运输,肾上腺素使心率加快的靶细胞是心脏(心肌细胞)。

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化学本质是蛋白质,通过体液运输。

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多肽),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甲状腺,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解析】①.胰岛素②.促甲状腺激素③.氨基酸衍生物④.蛋白质⑤.蛋白质(多肽)⑥.体液⑦.心脏(心肌细胞)⑧.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16、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的微量有机物,称作植物激素。【解析】显著影响17、略

【分析】【详解】

发热时的症状大部分集中在中枢神经系统,病人感觉不适、头疼、头晕、嗜睡等,同时常有食欲不振、厌食、恶心的表现。正常的体温是体内细胞进行各种生化反应最适宜的温度,发高烧时,各种酶的活性发生变化,代谢紊乱,机体功能异常。发热时机体分解代谢旺盛,持续高热会引起器官的功能负荷加重,可能诱发器官功能不全或引起组织损伤。对于6个月至4岁的幼儿来说,持续高热容易发生惊厥,出现脑损伤,如智力落后、甚至癫痫,因此应及时采用物理方法或服用药物来退烧降温。【解析】发热时的症状大部分集中在中枢神经系统;病人感觉不适;头疼、头晕、嗜睡等,同时常有食欲不振、厌食、恶心的表现。

正常的体温是体内细胞进行各种生化反应最适宜的温度,发高烧时,各种酶的活性发生变化,代谢紊乱,机体功能异常。发热时机体分解代谢旺盛,持续高热会引起器官的功能负荷加重,可能诱发器官功能不全或引起组织损伤。对于6个月至4岁的幼儿来说,持续高热容易发生惊厥,出现脑损伤,如智力落后、甚至癫痫,因此应及时采用物理方法或服用药物来退烧降温18、略

【分析】【详解】

高原空气稀薄,大气压和氧分压低,易造成体内缺氧。这说明外界环境的变化会影响内环境的稳态。若外界环境变化不剧烈,并且机体代偿机制良好,内环境的波动较小,仍能维持稳态;若外界环境变化剧烈,机体代偿机制不好,内环境稳态将受到破坏,就会影响身体健康。【解析】高原空气稀薄,大气压和氧分压低,易造成体内缺氧。这说明外界环境的变化会影响内环境的稳态。若外界环境变化不剧烈,并且机体代偿机制良好,内环境的波动较小,仍能维持稳态;若外界环境变化剧烈,机体代偿机制不好,内环境稳态将受到破坏,就会影响身体健康19、略

【分析】【详解】

大脑皮层是调节生命活动最高级中枢,小脑是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躯体运动受大脑皮层、脑干和脊髓等的共同调控。脊髓是低级中枢,大脑皮层是高级中枢,脑干等连接低级中枢和高级中枢。【解析】①.大脑皮层②.脑干③.脊髓④.大脑皮层⑤.脑干四、判断题(共2题,共6分)20、B【分析】【详解】

乙烯能促进果实成熟,但不能促进果实生长和发育,因此可用乙烯利促进香蕉、番茄的果实成熟,但不能促进果实的生长,故错误。21、A【分析】【分析】

【详解】

2,4-D溶液诱导生根的作用具有两重性,所以在最适浓度的左右两侧,存在促进生根效果相同的两个不同2,4-D浓度,故正确。五、实验题(共4题,共20分)22、略

【分析】【分析】

本题以反映实验结果的柱形图和曲线图为载体;考查学生对生长素的运输与生理作用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详解】

(1)生长素在成熟植物组织中可通过韧皮部进行非极性运输。为了消除幼茎切段内原有的激素对实验的影响;在实验前需要将幼茎切段在蒸馏水中浸泡一定的时间,以去除内源性激素。

(2)图1显示,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甲处理的b;c、d实验组;其月季幼茎切段平均长度均大于浸泡在蒸馏水中的a组(对照组),而且d组的幼茎切段平均长度最长,据此结合题意可推知:d组使用的生长素类似物甲浓度为最适浓度,三种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甲的溶液对切段的生长的影响均起促进作用。

(3)图2显示;X浓度处理的实验组,其茎段侧芽生长量小于空白对照组的茎段侧芽生长量,说明X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乙对微型月季茎段侧芽生长具有抑制作用;Y和Z浓度处理的实验组,二者的茎段侧芽生长量均大于空白对照组的茎段侧芽生长量,说明Y和Z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乙均促进茎段侧芽的生长。可见,X浓度;Y浓度和Z浓度之间大小的关系是X>Y且X>Z,但Y与Z之间的大小关系不确定。

(4)为探究3μmol/L的生长素类似物甲和0.5μmol/L的生长素类似物乙对月季插条生根的复合影响;依据实验设计应遵循的对照原则可知:应设计4种培养液,即只含3μmol/L的生长素类似物甲的培养液;只含0.5μmol/L的生长素类似物乙的培养液、同时含有3μmol/L的生长素类似物甲和0.5μmol/L的生长素类似物乙的培养液、不含任何生长素类似物的培养液。

【点睛】

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是:抓住图示所蕴含的生物学信息,即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处理后的幼茎切段平均长度和茎段侧芽生长量,并且将实验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组)与对照组的相应数值进行对比分析,由此依据实验设计的原则和题意对各问题情境进行解答。【解析】韧皮部消除茎内原有激素对实验的影响最适浓度均起促进作用抑制X>Y且X>Z,Y与Z之间的大小关系不能确定423、略

【分析】【分析】

本题结合图表;考查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要求考生识记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并能结合坐标图分析表格数据。

【详解】

(1)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时;总是从上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因此,当兴奋传到秀丽隐杆线虫传出神经元的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乙酰胆碱,使肌细胞膜上的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强,钠离子大量内流,形成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引起肌细胞收缩。

(2)由图可知;仅A基因发生突变时,肌肉收缩次数明显增多,由此可见A基因突变导致肌细胞持续重复收缩,说明A基因突变导致信息传递功能增强.由2;4或2、5组实验结果可知,Z基因的功能是抑制抽搐发生。

(3)①第Ⅱ和第Ⅲ组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转入Z基因;结果转入Z基因的第Ⅲ组的突触数目相对值要明显小于没有转入Z基因的第Ⅱ组,由此可见Z基因能够抑制(神经-肌肉)突触的形成。

②结合(2)题和第(3)题的①可知;图中第4组抽搐次数明显高于2组的原因是Z基因突变后,突触数目增加,使突变的A基因导致的信息传递功能增强,抽搐次数增加。

【点睛】

解题关键是正确分析题图和表格,并从中获取有效信息准确答题:分析柱形图:第1组和第2组相比,单一变量为A基因是否突变,结果A基因发生突变的第2组的肌肉收缩次数明显增多,说明A基因突变导致肌细胞持续重复收缩;第2组和第4组相比,单一变量为Z基因是否突变,结果Z基因发生突变的第4组的肌肉收缩次数明显增多,这说明Z基因的功能是抑制抽搐发生,同样4、5组实验结果也可以说明这一问题。分析表格:第Ⅱ和第Ⅲ组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转入Z基因,结果转入Z基因的第Ⅲ组的突触数目相对值要明显小于没有转入Z基因的第Ⅱ组,由此可见Z基因能够抑制(神经-肌肉)突触的形成。【解析】传出突触前膜外负内正持续重复收缩增强2、4、5能够抑制(神经一肌肉)突触的形成Z基因突变后,突触数目增加,使突变的犃基因导致的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