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新世纪版必修3生物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用不同的溶液处理黄豆后;黄豆长出的不定根数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2、3组能说明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B.1、2、3、4组能说明幼嫩的植物茎叶中存在生长素C.若用脱落酸处理黄豆,则黄豆有可能长不出不定根D.促进黄豆生根的生长素最适浓度范围是大于50μmol/L小于100μmol/L2、关于图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图示①②③过程需要消化、呼吸、泌尿等系统的参与才能完成B.④⑤可分别表示细胞所需要的氧气、养料和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C.⑥表示体内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D.图示的内环境通常是由血液、组织液与淋巴组成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
①葡萄糖②蛋白质③无机盐④氨基酸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4、下列关于人体缩手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A.兴奋从传入神经向神经中枢的传递是单向的B.看到仙人掌后缩手的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C.扎指血时大脑皮层可抑制缩手反射弧的活动D.传出神经末梢释放的神经递质经胞吞进入效应器5、下图表示人体内神经调节的过程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大脑皮层受损,人体不能完成反射B.传入神经受损,神经中枢不能发出兴奋C.渴觉在下丘脑中形成,下丘脑会分泌抗利尿激素D.学生听到铃声并进入教室需要上述所有结构参与6、将芦苇、美人蕉等植物种植于水面漂浮的材料上培育成人工生态浮床,能有效地修复水华污染,改善水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芦苇、美人蕉等浮床植物通过吸收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改善水质B.建设生态浮床能提高物种丰富度,增强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C.浮床植物可通过遮光抑制水中藻类过度繁殖,减少水华产生D.生态浮床修复水华污染,主要体现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7、下述哪种物质属于第一信使()A.Ca2+B.cAMPC.IP3D.肾上腺素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5题,共10分)8、在退化荒丘上建成的塞罕坝林场是我国荒漠化治理的典范。为更好地管理;利用林木资源;科研人员研究了不同砍伐强度对塞罕坝林场落叶松人工林的林木生物量(有机物总量)影响,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砍伐强度/%
生物量相对值。
龄/组。
24.0
25.9
38.6
10
13.24
14.73
15.64
20
72.54
75.09
81.09
30
161.87
166.10
171.12
A.可采用样方法调查研究不同龄组各砍伐强度下的生物量B.适当砍伐改变了落叶松种群的垂直结构,减少了竞争C.各龄组的林木生物量随砍伐强度的变化呈现不同变化趋势D.适度砍伐可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9、用燕麦幼苗做如图所示的两组实验。甲组:将切下的幼苗尖端③水平放置;分别取两个琼脂块①②紧贴在③的切面上,数小时后如甲图所示处理。乙组:将附有琼脂块X和Y的幼苗顶端放在旋转器上匀速旋转,数小时后如乙图所示处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去掉尖端的幼苗④将向左弯曲生长B.去掉尖端的幼苗⑤将弯向光源生长C.④的右侧生长素多,生长快D.⑤的两侧生长素浓度相等10、近年来,随着微生物农药研究的不断深人,微生物农药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的作用愈来愈大。某科研团队为探究微生物农药对高寒牧区草原蝗虫的防治效果,选用了A:0.4亿孢子/毫升蝗虫微孢子悬浮剂,B:2.5%绿僵菌复合油剂,C:400亿孢子/克球孢白僵菌粉剂三种微生物农药进行实验,实验结果如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表l几种微生物农药对草原蝗虫的防治。药剂防治效果%)7d10d20d30d30dA15.0445.4659.0172.32B60.2685.0179.3465.01C53.0184.1278.2264.12I
防治效果(%)=防治前愉蝗虫数量-防治后蝗虫数量/防治前蝗虫数量×100%
表2残存蝗虫的感病率。药剂感病率(%)7dl0d20d30d30dA57.2662.4765.3870.01B82.4679.3547.7818.13C80.3274.1443.2712.75
感病率(%)=感染蝗虫数量/观察蝗虫总数×100%A.以上三种微生物和草原蝗虫之间可能的种间关系有寄生、竞争、互利共生等B.B和C药剂速效性方面好于A,A药剂在蝗虫长效控制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C.C施药后,蝗虫死亡高峰在感病高峰之后,可能是因为受环境因素的影响D.微生物农药的使用属于生物防治,优点是对环境友好、无需进行安全性评估11、朱鹮的食物1/3是小鱼,2/3是泥鳅,有关野生朱鹮的食物网如图,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在食物网中,碳以CO2的形式被循环利用B.日照时间的长短能影响朱鹮的繁殖,朱鹮感受到的这种信息属于物理信息C.若朱鹮增加1.5kg体重(干重),则至少消耗水草30kg(干重)D.只要采取有效的保护方式,可使朱鹮种群数量一定呈“J”形增长12、兴趣小组对校园池塘生态系统进行了能量流动调查;图1表示鲤鱼的食物来源,图2为该池塘中不同体长鲤鱼的食性比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池塘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食物链、食物网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B.体长为2.8cm的鲤鱼群体来自藻类的能量,50%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C.若体长为4.2cm的鲤鱼群体增加100kJ的能量,理论上最多需要藻类提供3250kJ的能量D.在藻类暴发季节,向该池塘中投放体长大于4.2cm的鲤鱼,可尽快控制藻类的,数量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5题,共10分)13、______________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14、内环境_____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15、将单位时间各个营养级的能量数值,由低到高绘制成图,这样就形成了一个金字塔图形,就叫作______。从中可以看出,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就越______。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一般不超过_______个营养级。16、有科学家指出:“没有物质,什么都不存在;没有能量,什么都不会发生;没有信息,任何事物都没有意义。”在生态系统中,物质、能量和信息是这样起作用的吗?_______________在细胞、个体、种群、群落等层次,它们所起的作用也是这样的吗?_______________试举例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_______________。17、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所具有的_______相对稳定的能力。评卷人得分四、判断题(共1题,共7分)18、可以通过控制光照时间长短来控制花期______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五、综合题(共3题,共21分)19、某湿地由近水边到陆地可分为光滩区;近水缓冲区、核心区等区域;近水缓冲区与核心区可进行科学考察、鸟类研究等。图甲是该湿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图,图乙为其中部分营养结构。图丙表示湿地中某鸟类种群一段时间内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关系(①表示出生率,②表示死亡率),请回答下列问题:
(1)湿地中核心区和近水缓冲区物种组成的不同体现了湿地群落具有____结构。
(2)图甲中,参与构成食物链(网)的是_____(填图中字母):①所示的生理作用是______。
(3)图乙中,除列出的生物成分外,该湿地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还有_____;若蛇取食鼠的比例由1/4调整到3/4,理论上,改变取食比例后,蛇体重增加lkg,人能比原来多增重______kg(能量传递效率按20%计算)。
(4)图丙中,该鸟类的种群密度将会______(填“增大”或“不变”或“减小”);该鸟类的种群在图中所示时间内,其种群数量增长类型为________;若一段时间后,在自然条件下①②开始趋向重合,此过程中该鸟类种群数量变化是________(填“增大”或“不变”或“减小”)。
(5)在调查中发现,斑鸠通过“婚飞”追求配偶,这属于信息传递中的__________信息,该事实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20、在很多淡水湖泊中;绿藻和蓝藻等是鲤鱼及沼虾的食物来源,其中沼虾也是鲤鱼的食物。图甲表示某湖泊中绿藻与蓝藻对N;P的吸收量,图乙表示该湖泊中不同体长鲤鱼的食性比例。
(1)在生物群落内部,碳元素以_______的形式传递;当湖泊受到轻微污染时,能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很快消除污染,说明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其基础是_______。
(2)生态系统的成分除了题目中所述成分外还应该有_______。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有2个方面的应用,一是提高农产品和畜产品的产量,二是_______。
(3)为了既能获得经济效益又能治理水体污染;先培养藻类吸收水体中的氮;磷元素,再构建食物链快速去除藻类,具体措施:
①治理氮元素富营养化的碱性水体,应该选择较理想的藻类是_______,理由是_______。
②现要投喂鲤鱼去除①中的藻类,投喂鲤鱼的体长应该大于4.2cm,理由是_______。21、小麦的粒色有紫色和白色;为了研究粒色的遗传规律,科研人员以两种纯系紫粒和白粒小麦为亲本开展了如下图所示的杂交实验。
(1)据图分析可知,小麦的粒色遗传不是细胞质遗传。因为如果是细胞质遗传,则实验一、二的F1无论自交多少代,种子的表型始终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研究发现小麦种皮中色素决定粒色,种子中的胚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而种皮是由母本的体细胞发育而来,因此粒色表现为母性延迟遗传,即F2表型分离比例延迟到F3出现。已知小麦的粒色是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实验一F2种皮基因型有________种,胚的基因型有______种。
(3)小麦种子成熟后脱落的现象叫做落粒性,该性状由胚中的基因决定。对收获种子的作物来说,落粒性大会给农业生产带来不利影响。普通小麦是非落粒的,但自交不亲和(自交无法产生后代)。进行杂交时,普通小麦的非落粒性常常会丧失。研究者选取不同的非落粒品系与落粒品系进行杂交,F1自交得到F2观察并统计F2的表型和比例,结果如下表。杂交组合亲本F2表型及比例一非落粒品系1落粒品系落粒∶非落粒=47∶35(约9∶7)二非落粒品系2落粒品系落粒∶非落粒=85∶28(约3∶1)三非落粒品系3落粒品系落粒∶非落粒=39∶59(约27∶37)
①利用小麦研究落粒性进而提高小麦产量,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_价值。
②据杂交组合三分析,小麦是否落粒由___________对基因控制,杂交组合三所得F2落粒个体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_。
③为进一步验证控制落粒性状的基因对数,请在亲本、F1和F2中选择合适的植株;设计测交实验,并预期实验结果。
实验方案:___________。
预期结果: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C【分析】【分析】
1;脱落酸抑制细胞分裂;促进衰老脱落(分布在根冠和萎蔫的叶片);
2;分析表格数据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为生长素的浓度;因变量是黄豆生出不定根的数量,其中第4组与1、2、3组对比,能说明幼嫩的植物茎叶中存在促进生长的物质,但是不能确认该物质就是生长素,因为本实验没有空白对照组,不能说明1、2、3、组的生长素浓度对黄豆生根是促进还是抑制,不能体现两重性。
【详解】
A.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指的是: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1;2、3组中没有空白对照组,不能说明对黄豆生根是促进还是抑制,不能体现两重性,A错误;
B.1;2、3与4组对比;能说明幼嫩的植物茎叶中存在促进生长的物质,但是不能确认该物质就是生长素,B错误;
C.脱落酸抑制细胞分裂;若用脱落酸处理黄豆,则黄豆有可能长不出不定根,C正确;
D.促进黄豆生根的生长素最适浓度范围是大于50μmol/L小于150μmol/L;D错误。
故选C。2、D【分析】【详解】
ABC;分析题图:①表示将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消化吸收;需要消化系统的参与;②表示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需要呼吸系统的参与;③表示排出其他代谢废物,需要泌尿、循环等系统参与;④表示氧气、营养等物质进入细胞;⑤表示代谢废物等排出细胞;⑥表示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是内环境,ABC正确;
D;内环境通常是由血浆、组织液与淋巴组成;不是血液,血液中含有的血细胞等不属于液体环境,D错误。
故选D。
【点睛】
本题结合细胞与外界环境物质交换过程图,考查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作用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并能实现文字与图解之间的转换的能力。3、B【分析】【详解】
考查血浆渗透压的相关知识。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蛋白质和无机盐,所以B选项正确。4、D【分析】【分析】
(1)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组成,反射活动的进行需要完整的反射弧才可以进行。(2)缩手发射是非条件反射,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可以受到大脑皮层的控制。(3)神经冲动在反射弧上的传递是单向的,因为在反射弧中存在突触,在此,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而不能倒转.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
反射弧中兴奋从传入神经向神经中枢的传递是单向的;A正确;看到仙人掌后缩手的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V区参与,B正确;缩手反射的低级中枢在脊髓,但会受到高级中枢大脑皮层的控制,所以抽指血时被针扎不会缩手,说明大脑皮层能调控脊髓的反射活动,C正确;传出神经末梢释放的神经递质经胞吐进入效应器,D错误;故选D。
【点睛】
本题以人体神经系统的调节为背景,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对知识的理解迁移能力,难度不大。5、D【分析】【分析】
反射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详解】
A;非条件反射的中枢在低级中枢;不需要大脑皮层参与,A错误;
B;传入神经受损;高级神经中枢还能发出兴奋,B错误;
C;渴觉不在下丘脑中形成;而是在大脑皮层中形成,C错误;
D;学生听到铃声并进入教室是条件反射;需要大脑皮层等上述所有结参与,D正确。
故选D。6、C【分析】【分析】
水体富营养化;水中浮游植物和藻类的大量繁殖是产生赤潮和水华的主要原因。浮游植物的过度繁殖;使得水中氧分耗尽,水中其它生物因此大量死亡。同时,藻类的快速生长,在水面形成一层膜,阻断了空气和阳光的进入,因此水质逐日变得恶臭,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和生命健康都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详解】
A;植物不能直接利用水体中的有机物;水体中的有机物必须经过微生物的降解形成无机物才能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A错误;
B;建设生态浮床能提高物种丰富度;增强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B错误;
C;藻类生活在水体表面;而生物浮床浮在水体表面后,挡住了阳光,因此浮床植物可通过遮光抑制水中藻类过度繁殖,减少水华产生,C正确;
D;生态浮床修复水华污染;主要体现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错误。
故选C。7、D【分析】【分析】
第一信使即细胞外信号;胞内信号为第二信使。细胞所接受的信号包括物理信号和化学信号,其中最重要的是由细胞分泌的;能够调节机体功能的一大类生物活性物质,他们是细胞间的通讯信号,被称为"第一信使",这类信号分子主要是蛋白质、肽类、氨基酸及其衍生物,也包括类固醇激素和一氧化碳等。
【详解】
A;钙离子在很多信号通路中充当第二信使;A错误;
B;cAMP属于第二信使;B错误;
C、IP3属于第二信使;C错误;
D;肾上腺素属于第一信使;D正确。
故选D。二、多选题(共5题,共10分)8、A:D【分析】【分析】
表格分析:随砍伐强度的增加;生物量不断增加;在同一砍伐量情况下,随着年限的增加,生物量也逐年增多。
【详解】
A;可以采用样方法调查不同龄组各砍伐强度下的生物量;A正确;
B;落叶松种群有空间特征和数量特征;无垂直结构,B错误;
C;通过表格数据分析可知;各龄组的林木生物量随砍伐强度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都是上升,C错误;
D;由表格数据可知;适度砍伐保持持续的更新能力,可长期维持稳定的生产,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D正确。
故选AD。
【点睛】
本题考查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和种群的特征,要求考生掌握估算种群密度的样方法,明确这两种方法的适用范围,能理解种群的特征及含义。9、A:C:D【分析】【分析】
根据题图分析可知:图甲中;由于重力的影响,使琼脂块②所含生长素浓度比琼脂块①多;图乙虽然是单侧光照射,但由于匀速旋转,造成胚芽鞘尖端受光均匀,琼脂块X和Y中的生长素浓度相等。
【详解】
A;受重力影响;琼脂块②中收集到的生长素含量多于琼脂块①中的生长素含量,因此去掉尖端的幼苗④的右侧因生长素多而生长快,左侧因生长素少而生长慢,幼苗④将向左弯曲生长,A正确;
B;因为旋转器匀速旋转;所以琼脂块X和Y收集到的生长素含量一样多,去掉尖端的幼苗⑤的两侧生长素浓度相等,将直立生长,B错误;
C;受重力影响;琼脂块②中收集到的生长素含量多于琼脂块①中的生长素含量,④的右侧因生长素多而生长快,C正确;
D;虽然有单侧光照射;但由于匀速旋转,造成胚芽鞘尖端受光均匀,琼脂块X和Y中的生长素浓度相等,⑤的两侧生长素浓度相等,D正确。
故选ACD。
【点睛】10、B:C【分析】【分析】
1;生物的种间关系:①互利共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彼此有利,相互依存,如地衣、根瘤、白蚁与鞭毛虫等;②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物;③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竞争的结果常表现为相互抑制,有时表现为一方占优势,另一方处于劣势甚至灭亡。④寄生:一种生物(寄生者)寄居在另一种生物(寄主)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
2;分析图表:由表1可知;药剂A在第30d达到最大防治效果,药剂B和C在第10d达到最大防治效果。由表2可知,使用药剂A后,蝗虫的感病率在第30d达到最高,使用药剂B和C后,蝗虫的感病率在7d达到最高。
【详解】
A;以上三种微生物有防治蝗虫的作用;可见它们和草原蝗虫之间的种间关系不可能是互利共生,最可能的种间关系是寄生,A错误;
B;由表1可知;药剂A在第30d达到最大防治效果,药剂B和C在第10d达到最大防治效果,由此可见,B和C药剂速效性方面好于A,A药剂在蝗虫长效控制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B正确;
C;使用药剂B和C后;蝗虫的感病率在7d达到最高,使用药剂B和C在第10d达到最大防治效果。可能是因为受环境因素的影响,B、C施药后,蝗虫死亡高峰在感病高峰之后,C正确;
D;微生物农药的使用属于生物防治;优点是对环境友好、但仍需进行安全性评估,避免微生物对人畜产生不利影响,D错误。
故选BC。11、A:C:D【分析】【分析】
1;图中含有两条食物链;即水草→小鱼→朱鹮,水草→泥鳅→朱鹮。
2;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分别是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信息传递分为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在物质循环过程中;“物质”指的是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元素,“循环”是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
【详解】
A;在食物链中;碳元素以含碳的有机物的形式被利用,A错误;
B;生态系统的信息种类有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三类;光照属于物理信息,所以日照时间的长短能影响朱鹮的繁殖,朱鹮感受到的这种信息属于物理信息,B正确;
C;若朱鹮增加1.5kg体重(干重);则能量传递效率按照20%计算,至少消耗水草1.5÷20%÷20%=37.5kg(干重),C错误;
D;就地保护是保护野生朱鹮最有效的方式;由于环境条件的制约,故朱鹮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D错误。
故选ACD。12、C:D【分析】【分析】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2;能量在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输入到一个营养级的能量不可能百分之百地流入下一个营养级;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减少的,一般来说,在输入到某一个营养级的能量中,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流到下一个营养级,也就是说,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大约是10%—20%。
【详解】
A;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又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营养结构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A错误;
B;体长为2.8cm的鲤鱼群体获得的来自藻类的能量中;大部分用于呼吸作用散失,小部分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B错误;
C;据图2可知;体长为4.2cm的鲤鱼群体中植食性比例为75%,肉食性比例为25%,即75%的同化量来自藻类,25%的同化量来自沼虾,若体长为4.2cm的鲤鱼群体增加100kJ的能量,理论上最多需要藻类提供100×75%÷10%+100×25%÷10%÷10%=3250kJ的能量,C正确;
D;据图2可知;投放到湖泊中的鲤鱼体长大于4.2cm时,鲤鱼植食性比例最高,肉食性比例最低,故在藻类爆发季节,向该池塘中投放体长大于4.2cm的鲤鱼,可尽快控制藻类的数量,D正确。
故选CD。三、填空题(共5题,共10分)13、略
【分析】【分析】
生理学家把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
【详解】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点睛】【解析】内环境稳态14、略
【分析】【详解】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但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解析】稳态15、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能量金字塔多四~五16、略
【分析】【详解】
有科学家指出:“没有物质,什么都不存在;没有能量,什么都不会发生;没有信息,任何事物都没有意义。”这是有道理的,在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和释放都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等过程。物质是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组分,正是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才能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信息传递决定着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方向。在细胞、个体、种群等层次,它们所起的作用也是这样的,例如细胞与细胞之间,如果没有物质,就不能构成生命,物质的合成与分解伴随着能量的储存和释放,而信息传递使物质的合成与分解、能量的储存和释放正常进行。【解析】是的在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和释放都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等过程。物质是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组分,正是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才能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信息传递决定着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方向。在细胞、个体、种群等层次,它们所起的作用也是这样的例如细胞与细胞之间,如果没有物质,就不能构成生命,物质的合成与分解伴随着能量的储存和释放,而信息传递使物质的合成与分解、能量的储存和释放正常进行。17、略
【解析】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四、判断题(共1题,共7分)18、A【分析】【分析】
【详解】
某些植物的花期受光周期的影响;因此可以通过控制光照时间长短来控制花期,正确。
【点睛】五、综合题(共3题,共21分)19、略
【分析】【分析】
对甲图分析;无机环境中的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进入生物体。生物体中的含碳化合物又通过动;植物的呼吸作用以及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回到无机环境。A与C之间有双箭头,说明C是无机环境,A是生产者,B是分解者,D是消费者。
【详解】
(1)湿地中核心区和近水缓冲区出现不同的种群体现了湿地群落具有水平结构。
(2)由分析可知;图甲中,A是生产者,B是分解者,D是消费者,因此参与构成食物链(网)的是生产者和消费者,①所示的生理作用是呼吸作用。
(3)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因此;除了图乙中的生物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外,该湿地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还有分解者。若蛇取食鼠的比例为1/4,蛇体重增加lkg需消耗(1/4×lkg÷20%÷20%)+(3/4×lkg÷20%÷20%÷20%)=100kg草。蛇取食鼠的比例调整到3/4,蛇体重增加lkg需消耗(3/4×lkg÷20%÷20%)+(1/4×lkg÷20%÷20%÷20%)=50kg草。理论上,人能比原来多增重(100kg-50kg)×20%×20%=2kg。
(4)由图丙可知;出生率大于死亡率,说明该鸟类的种群密度将会增大。在图中所示时间内,种群增长率为定值,故其种群数量增长类型为“J”型。若一段时间后,在自然条件下①②开始趋向重合,种群增长率逐渐减少至0,此过程中该鸟类种群数量增大。
(5)在调查中发现;斑鸠通过“婚飞”追求配偶,这属于信息传递中的行为信息,该事实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影响种群繁衍。
【点睛】
掌握种群的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群落的特征和生态系统的功能,再结合题中的问题进行解答便可。【解析】水平A,D呼吸作用分解者(或细菌真菌)2增大“J”型增大行为影响种群繁衍20、略
【分析】【分析】
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一是提高农;畜产品的产量,如短日照处理能使菊花提前开花;二是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如喷洒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类似物干扰害虫交尾的环保型防虫法。
(1)
在生物群落内部;碳元素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负反馈是自我调节的基础,当湖泊轻度污染后,生态系统可以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微生物的分解很快消除污染。
(2)
图中绿藻和蓝藻属于生产者;鲤鱼及沼虾属于消费者,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因此生态系统的成分除了题目中所述成分外还应该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有2个方面的应用,一是提高农产品和畜产品的产量,二是对有害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江苏省盐城市亭湖新区初级中学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物理(含答案)
- 河北省张家口市桥西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
- 5合同评审控制程序
- 地理-山东省2025年1月济南市高三期末学习质量检测济南期末试题和答案
- 2023年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题库
- 2024认定实际施工人法律风险防范与合同完善服务合同3篇
- 2025年度工业互联网安全电子交易SET合作协议3篇
- 2024高端设备制造销售合同
- 2024年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教案13篇
- 2024蔬菜大棚温室租赁与智能控制系统供应合同3篇
- 蒋诗萌小品《谁杀死了周日》台词完整版
- 组织知识清单
-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电子版
- 教程adams压缩包群文件msc event files
- 肺功能检查指南
- 海商法术语中英对照
- 自动酸洗生产线设计方案
- 地下水水资源论证报告书
- 【家庭自制】 南北香肠配方及28种制作方法
- 电梯调度问题模型(共3页)
- 厂房施工总结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