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部分学校2025届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试题 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四川省部分学校2025届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试题 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四川省部分学校2025届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试题 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四川省部分学校2025届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试题 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四川省部分学校2025届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试题 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高三语文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将学术分为哲学、文学(文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或称人文科学),这是近现代的事情。在中国,直到明清时代,学科的划分还不这样明确。清代学者将学术分为义理之学、考据之学与词章之学。段玉裁在《〈戴东原集〉序》中述戴震之言云:“有义理之学,有文章之学,有考核之学。义理者文章考核之源也,熟乎义理,而后能考核、能文章。”段氏接着说:“后之儒者,划分义理、考核、文章为三,区别不相通,其所为细已甚焉。”这就表示,分义理、考核、文章为三,不始于戴氏,是多数学者的共同意见。戴、段二人所强调的是三者的联系。我们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研究中国传统哲学,对于所谓义理之学、考据之学、词章之学,都必须有较深的体会,否则是难以真正理解古代学术的真实意蕴的。从其内容来说,义理之学即哲学,考据之学是史学的基础,词章之学属于文学。传统的义理之学有一个特点,即重视思想与生活的统一,亦曰“知行合一”。所谓“学”,不仅是知识,也是修养。王守仁说:“然世之讲学者有二,有讲之以身心者,有讲之以口耳者。”(《答罗整庵少宰书》)所谓“讲之以身心”,即在身心修养上用功夫。我们想切实了解传统的义理之学,也必须了解古代哲学家的身心修养。这种学风也带来一定的局限性,尤其是对自然哲学的研究,总是将天道与人道联系起来,很少能对自然规律进行客观的探讨。但也表现了一定的优点,即强调伦理思想上的言行一致。固然不乏“假道学”“伪君子”,但是真正称得上思想家的还是“言顾行、行顾言”,有较高修养的。讲义理之学者,有完全忽视考据的,如陆九渊;也有兼重考据的,如朱熹。朱熹对于考据是有贡献的,但又往往不顾史实,凭空立说,如《大学章句》说:“右经一章,盖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其传十章,则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也。”这都不过是“想当然耳”。清代学者,从顾炎武以来,特别重视考据,阐明了一些具有科学性的考据方法。关于清儒的考据方法,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有所论述,还是得其要领的,虽然梁氏自己的考据并不精细。宋明的义理之学的大部分内容已经过时了,当然还含有一些值得参照的理论观点。清儒的考据之学也多偏陋之见,但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清儒关于古书的校勘、训诂的贡献,今日还是必须传承下来的。词章之学也有可以借鉴之处。五四运动进行“文学革命”,提倡白话文,这是中国文化史、学术史上的一件大事,其历史意义是非常重大的。但古人的文章,固然不必模仿,却仍应学习、读【高三语文第1页(共8页)】

览,可以借鉴,可以欣赏。例如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是用文言写的,至今仍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由于中国的落后,现在一些人在羡慕西方文化之际,对于本国的传统文化颇有厌弃之意。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对于西方先进的文明,确实应该虚心学习;对于传统的陈腐积习,应该努力克服。但是,如果对于哺育自己的中华民族也厌弃了,那将成为无耻的败类了。难道几千年来独立发展、自成体系的中华文化毫无可以肯定之处吗?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说:“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而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又说:“德国的工人运动是德国古典哲学的继承者。”可见马克思、恩格斯并不是要全盘否定古典哲学。我们学习马克思、恩格斯的学说理论,必须也学习德国古典哲学。作为中国人,仅仅学习、继承德国古典哲学,是否就足够了呢?我认为,对于中国的传统哲学也应研究、体会,在进行分析、判断的同时也要了解其中的积极因素,在接受西方先进思想之时,也应理直气壮地继承中国古典哲学中的优秀传统。(摘编自张岱年《义理·考据·词章》)材料二:史学是一门实学,是讲究实事、实证的学问,空洞议论和恣意编造都与史学无缘。史学的基本使命之一,是让人们了解过往事实的真相,因而史家必须详尽地、独立自主地占有史料,并且善于对史料做“去伪存真”的辨析,以达到对历史本来面目的“恢复”。史学又不是过往事实的流水账,“恢复”历史本来面目只是史学的第一项任务,紧随其后,它还有义务极深研几,穷原竟委,洞见症结,在纷繁错综的历史现象背后,追求一种规律性的展现,“鉴往”以“知来”。所以,史家又应当擅长理论思维,面对纷繁的史实,做出精当、深刻的历史哲学思考,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史学不是少数人的专利,它属于全体人民,因而史学著作应当拥有尽可能广泛的读者,而且,历史本来就是无比丰富、生动的发展过程,以记述这一过程为职志的史家,理所当然地必须练就一支生花妙笔。清人姚鼐说:“余尝谓学问之事,有三端焉。曰:义理也,考证也,文章也。是三者,苟善用之,则足以相济;苟不善用之,则或至于相害。”(《述庵文钞序》)姚氏所说“义理、考证、文章”,或称“义理、考据、词章”均各有特指,且未脱出桐城派古文家窠臼,这里不拟深论。但从姚氏之言可以得到的启示是,一个以学问为事业的人(史学工作者自然也在其列),应当有理论准备,得以攀登时代的思想高峰,对错综的研究对象获得理性的真解和创造性的诠释;应当有广博的知识积累,占有丰富的材料,并具备辨析材料的能力,所谓“前言往行无不识也,天文地理无不察也,人事之记无不达也”(《隋书·经籍志》),应当锤炼语言;长于词章,有一种“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贾岛《题诗后》)的追求。姚鼐提及的“义理、考据、词章”三方面,是我潜心探究、乐此不疲的所在。(摘编自冯天瑜《义理·考据·词章》)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清代学者将学术分为义理之学、考据之学和词章之学,这种学科划分的创举尽管不科学,却为后世提供了参照。B.如果想真正理解中国古代学术的真实意蕴,就必须深入地体会传统文化中的义理之学、考【高三语文第2页(共8页)】据之学和词章之学。C.“知行合一”是传统的义理之学的一大特点,也是其优点;但这种学风也存在不足,未能客观地探讨自然规律。D.“恢复”历史本来面目是史学的第一项任务,完成这一任务的先决条件是运用理论思维,从纷繁史料中探寻规律。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宋明的义理之学包含一部分值得借鉴的理论观点,清儒的考据之学做出了一些贡献,这些成果应予以传承。B.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阐述了清儒的一些具有科学性的考据方法,这体现了梁启超细致扎实的考据功夫。C.推崇西方先进的文明,厌弃本国、本民族的传统文化,这些都是片面的认知,缺乏一分为二的辩证的思维。D.史家要详尽、独立自主地占有史料,还要辨析、考证史料,娴于辞章,史家的史学著作应尽可能拥有广泛读者。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两则材料都采用了“总一分——总”的论证思路,结构完整,条理明晰,分析辩证。B.材料一援引《大学章句》中的语句,意在证明朱熹的考据往往存在罔顾史实的缺陷。C.材料一以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为例,论证了词章之学也有可借鉴之处的道理。D.材料二第四段引述姚鼐的论断之后,先指出其不足,再阐明从中获得的启示,逻辑清晰。4.两则材料都以“义理·考据·词章”为题,各自论述的侧重点是什么?请简要概括。(4分)5.“义理”“考据”“词章”,对于写好议论文有怎样的启示?请结合高中阶段写作实践经验,简要谈谈你的认识。(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柳荫絮语王充阊①在市政协举行的茶话会上,一位去年春天从台湾归来的老先生告诉我,离开营口半个世纪了,踏上二十里长街一看,样样都感到熟悉、亲切,又样样觉得生疏、新鲜,真有隔世之感。②我问他:“故乡风物,哪一样最使您动情呢?”③老先生不假思索地回答:“街道两旁的绿柳。”④听了这话我先是一怔,继而有所领悟:先生当年含泪辞别乡关的时候,这座日伪统治下的半殖民地城市,疮痍满目,漫空卷着黄尘,遍地泛着白碱,萧索破败得很。而今头白归来,登车入市,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饱绽着春意的青青垂柳。它们像亲人般笑立在东风里,轻摇着翠发,频频招手致意。又好似无数绿色甲兵,排成长长的仪仗队,等候着远道归来的主人的检阅。五代诗人孙光宪就写过这样的咏柳佳句:“恰似有人长检点,着行排立向春风。”它们隽美的风姿,给游子以归乡的慰藉,给劳人以亲切的慰安。这一切,自然要使老人欣然色喜了。⑤其实,不要说一别五十寒暑的天涯倦客,即使一直生活在市区内的人,看到那满城新绿时,又何尝不为之动情呢?⑥提起城市的路树,人们自然会想起福州如云似盖、根须垂挂的古榕,伊宁直耸云天、葱葱郁郁的白杨,羊城红花似锦的英雄树,上海枝叶扶疏的法国梧桐……这些无疑都是多彩多姿的。【高三语文第3页(共8页)】

但是,正如一首民歌中讲的:“天是故乡的蓝,水是故乡的甜,山是故乡的青,月是故乡的圆。”我总觉得,美化、绿化了辽滨之城的行行路柳,是更值得大书而特书的。⑦一排排垂柳,清荫翳日,翠带牵风,着实给熙熙攘攘的闹市创造了一种清新秀雅的气氛。特别是营口街头,由于靠海低洼,盐碱度高。莫说参天林木,就是铺地绿草,也一向很少。近年随着城市建设事业的发展,市区主要街道两旁全部栽植了翠柳,背后映衬着整齐的楼房,也称得上是“风景如画”。“杨柳非花树,依楼自觉春。”梁元帝萧绎的这两句诗,用在这里倒也贴切。⑧柳是报春的使者。冰雪消融时节,痴情的春风朝朝暮暮奏着催绿的曲子,鼓动得万里郊原生意葱茏。花丛草簇从酣睡中醒来,急忙抽芽吐叶,顿时大地现出了层层新绿。然而,这一切与高楼栉比、车辆穿梭的城内是不相干的。那么,是谁先把“春之消息”报告给十丈红尘中奔走道途之人的?正是街头的翠柳。⑨溽暑炎蒸,骄阳似火,行行路柳为过往行人撑起遮天绿伞,清凉凉的略带咸味的海风扑到脸上,你会感到燥气潜消,无异入清凉国。清晨起来,你尽可以沿着柳林穿行,过了这棵迎来那棵,满路清荫,伴着几声清脆的鸟鸣,偶尔会有一两滴露珠滚落下来,凉生颈际,于惬意中不觉走出了很远很远。⑩秋宵漫步,清爽宜人。这长长的林荫路便成了翩翩情侣的“爱的长廊”。许多热恋中的青年男女,挽手并肩,徜徉其间,悄声交流着浓情蜜意,一任多事的柳丝在鬓发间撩来荡去。有人调侃地把它比作欧洲的谈情胜地————“维也纳森林”。⑪即使是在寒风凛冽的严冬,家家紧闭着门窗,地面满铺着积雪,这行行垂柳也不显沮丧之态,依旧温存地摆荡着枝条,似向行人问候,使人们记起往日撩人的春色,憧憬着未来。⑫柳在森林王国中平凡得很,但以其特有的风姿和功用,一向受人青睐。柳树是个大家族,世界各地有五百多种柳树,仅我国就拥有一百九十多个品种。举凡垂柳、龙爪柳、观音柳、馒头柳、长叶柳、小叶柳、白柳、紫柳、旱柳、水柳、沙柳、杞柳等,都是比较好的绿化品种。它们适应性强,生命力旺盛,容易栽植,生长快,寿命长。其优胜之处,白乐天(白居易)在《东涧种柳》一诗中描述得清清楚楚:“长短既不一,高下随所宜。倚岸埋大干,临流插小枝。松柏不可待,楩楠固难移。不如种此树,此树易荣滋。无根亦可活,成荫况非迟。三年未离郡,可以见依依。”本来,营口就是个比较年轻的城市,街市的形成不过百余年历史。市区绝大多数楼房又都是在1975年强烈地震后新建的,年轻的城市衬上这活泼、清丽的夹道垂柳,就更显得生气勃勃了。⑬自古以来,从皇家到民户,从军营到田庄,灞桥,梁苑,隋堤,沈园,到处都喜欢栽植柳树。文成公主远嫁西藏,临行时还珍重地带上一株长安的翠柳,栽在大昭寺内,繁衍至今,许多去拉萨观光的人,都愿意一瞻“唐柳”的风采。清末爱国将领左宗棠率部西征,“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后人记着他的“遗爱”,亲昵地称他一路所植道柳为“左公柳”。⑭当然,就营口人来说,酷爱街头绿柳,不仅仅是珍惜春光,珍惜绿荫,也是珍视自己的辛劳汗水、劳动果实。如果说,在其他地方,是“此树易荣滋。无根亦可活”的话,那么,在这盐碱低洼的辽滨之城,栽活养大一株翠柳却绝非易事。这满城路柳的荣滋,不知要费去几载光阴,消耗多少人、财、物力。辽滨翠柳,植根于贫瘠的盐渍土壤,自从绽出第一片嫩叶,便开始吸吮着苦咸的乳汁,应该说,生计是艰难的。但它们自甘清苦,乐观向上,带着强烈的自豪感,尽心竭力装点着大地母亲,把满路清荫托献给过往行人。⑮不知为什么,每当我看到一片片一行行从异地移来,在辽滨之城成活长大的绿柳,都情不自禁地联想起身旁这些可敬可爱的知识分子。他们中有许多人来自“海、北、天、南”,告别了繁【高三语文第4页(共8页)】华的家乡,扎根在这座生活、工作条件都比较差,暂时还有许多困难的中小城市,为四化建设倾洒着汗水,所取者少,所予者多。这种风格,不正像那些辽滨翠柳吗!(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④段引用五代诗人孙光宪的咏柳诗句,刻画柳树的隽美风姿;第⑥段引用民歌歌词,突出“我”对辽滨之城路柳的喜爱。B.第⑦段引用梁元帝萧绎的诗句,生动地表现了营口市区主要街道两旁栽植的路柳与其背后整齐的楼房相映衬的如画风景。C.第⑫段引用白居易《东涧种柳》一诗,突出说明了柳树适应性强、生命力旺盛、容易栽植、生长快等诸多优越性。D.第⑬段列举拉萨大昭寺内的“唐柳”、清末爱国将领左宗棠的“左公柳”,旨在说明自古以来柳树是乡思的象征。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头由一位从台湾归来的老先生对故乡街旁的绿柳最为动情起笔,这样写既巧妙点题,又为下文的具体抒写做了铺垫。B.文章第⑥段画线句用铺陈手法罗列福州古榕、伊宁白杨、羊城英雄树、上海法国梧桐等,意在说明城市路树多姿多彩的特点。C.文章第⑧至⑪段用比喻、拟人、设问等多种修辞手法,描写营口市区路柳一年四季各具风姿的美景,突出对家乡柳树的喜爱。D.文章第⑫段画线部分用列数字、举例子等方法,解说了柳树的品种、生长习性等特点,印证其平凡但受青睐的特质,知识性与趣味性兼具。8.本文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4分)9.《柳荫絮语》曾获得1989年辽宁省文学创作“丰收奖”的一等奖。假定你是评审委员会的主持人,请为《柳荫絮语》撰写一段授奖评语。要求:从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手法两方面的特色简述授奖理由。(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甚哉,白马之祸①,悲夫,可为流涕者矣!然士之生死,岂其一身之事哉?初,唐天祐三年,梁王②欲以嬖吏张廷范为太常卿,唐宰相裴枢以谓太常卿唐常以清流为之,廷范乃梁客将,不可。梁王由此大怒,曰:“吾常语裴枢纯厚不陷浮薄,今亦为此邪!”是岁四月,彗出西北,扫文昌、轩辕、天市③,宰相柳璨希梁王旨,归其谴于大臣,于是左仆射裴枢、兵部侍郎王赞、工部尚书王溥等皆以无罪贬,同日赐死于白马驿。凡搢绅之士与唐而不与梁者,皆诬以朋党,坐贬死者数百人,而朝廷为之空。明年三月,唐哀帝逊位于梁。四月甲子,张文蔚等自上源驿奉册宝,乘辂车,朝梁于金祥殿。夫一太常卿与社稷孰为重?使枢等不死,尚惜一卿,其肯以国与人乎?虽枢等之力未必能存唐,然必不亡唐而独存也。呜呼!唐之亡也,贤人君子既与之共尽,其余在者皆庸懦不肖、倾险狯猾、趋利卖国之徒也。不然,安能蒙耻忍辱于梁庭如此哉!(选自欧阳修《新五代史列传·唐六臣传》,有删改)【高三语文第5页(共8页)】

材料二:昭宗虽暗不足以图存,而无淫虐之愚足以亡国。朱温起于群盗,无尺寸之功于唐,而夺其三百年磐石之社稷。乃盈天下世胄之子、荐绅之士、建牙分阃④之帅,无有一人感怆悲愤、不忍戴贼以为君者,而独得之丁会。丁会闻昭宗凶问,帅将吏缟素流涕,而降河东,曰:“虽受梁王举拔之恩,诚不忍见其所为。”盖汉、宋之亡,忠节不胜书,而唐之亡也,唯此一士耳。或曰:李克用亦唐贼也,去朱温而即李克用,奚愈焉?曰:丁会于此时无可归矣。以独力而思讨贼,昭宣帝刀俎之余肉,无能辅矣。保境以自固,汴、晋夹焉,而必不可以终日,则兵民且歼于凶人之刃。乃在温篡弑未成之日,则克用之去温也无几在温弑主之后则克用犹未有此滔天之逆而相依以自全焉可矣。不北面以推戴弑君之贼、为佐命之勋臣,而身亦可以无辱矣。项羽杀韩王,而张良归汉。韩王不死于项羽,汉抑岂能分天下以王韩者?归其为我报君父之雠者,则虽不能存我故国,而志亦可以伸。李克用虽有其心,未有其事,君子可许其改而弗亟绝之,则克用可归,会亦舍此而奚归乎?唐之亡,盈天下而唯一士也,会奚让焉?(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二十七·昭宣帝》,有删改)[注]①白马之祸,指唐末权臣朱温篡夺唐朝统治大权而杀朝官的事件。②梁王,即朱温。③彗星不时地在空中来回游荡,被古人看作为诡谲的异常天象。④建牙,指武将出征时树立的军旗。分阃,指出任将帅。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则克用之去A温也B无几C在温弑主之后D则克用犹未有此E滔天之逆而相依G以自全H焉可矣。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坐,牵连,治罪,与《苏武传》“副有罪,当相坐”中的“坐”意思相同。B.蒙,遭受,与《过秦论》“惠文、武、昭襄蒙故业”中的“蒙”意思不同。C.于,对,与《醉翁亭记》“行者休于树”中的“于”均为介词,但意思不同。D.诚,实在,与《屈原列传》“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中的“诚”意思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虽然梁王指责裴枢落于轻浮浅薄而不再纯朴厚道,但其实裴枢是一个坚守原则的宰相,他拒绝了梁王任命被宠幸官吏做太常卿的无理要求。B.宰相柳璨迎合了梁王的意图,将天地出现的异象当成处死忠臣的借口,此后梁王变本加厉,忠于唐朝而不归附梁王的官员很多都被处死。C.在唐末乱世,即使丁会想自行讨贼也不可能,因为昭宣帝已经任人宰割。就算只是想要保住地方,在汴、晋叛军包夹之中也是不能长久的。D.有人认为,丁会投奔叛贼李克用是不合适的;王夫之认为,丁会走投无路,暂时投奔李克用情有可原,君子应该允许丁会改正错误。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使枢等不死,尚惜一卿,其肯以国与人乎?(4分)(2)归其为我报君父之雠者,则虽不能存我故国,而志亦可以伸。(4分)14.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指出了唐朝灭亡的朝廷内部的原因,请分别简要概括。(3分)【高三语文第6页(共8页)】(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15~16题。甲夏日晚霁与崔子登周襄故城①梅尧臣雨脚收不尽,斜阳半古城。独携幽客步,闲阅老农耕。宝气无人发,阴虫入夜鸣。余非避喧者,坐爱远风清。乙夏日陪提刑彭学士登周襄王故城梅尧臣聊随汉使者②,一上周王城。片雨北郊晦,残阳西岭明。野禽呼自别,香草问无名。谁复黍离咏,但兴箕颍③情。[注]①周襄故城,即“周襄王故城”,在今河南襄城。时尧臣知襄城县。崔子未详。②汉使者:朝廷使者,指提刑彭乘学士。③箕颍:相传箕山、颍水为古代高士许由、巢父隐居之地。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甲诗首联扣合题中“晚霁”,勾画出一幅雨脚未尽、残照古城的图画;乙诗首联承接标题,交代同游者身份。B.甲诗颔联叙述与客登城所见,“幽”“闲”二字透露出游心境;乙诗颔联写登城所见,突出景物明暗变化。C.甲、乙两诗中间两联都写景,景中融情,其中“宝气无人发”“香草问无名”都蕴含着诗人怀才不遇的失落感。D.甲诗颈联概述废城景象,对仗工整自然;乙诗颈联的意境、写法与“无名江上草,随意岭头云”有相似之处。16.甲、乙两诗尾联分别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课堂上,薛老师讲解成语“功亏一篑”,他引用《论语·子罕》中“▲,▲”两句,帮助学生理解。(2)郝学同学写作文,写到梦境消失的情形,引用了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两句,增添了文采。(3)农历十五的月亮是满月,皓月当空,若加上桂花飘香,正好赏月。古诗文中,很多都写到农历十五的月光和桂树(或桂花),如“▲,▲”。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党像灯塔,照亮了展现在祖国面前的社会主义的光明大道。新中国以巨人般的雄姿,大步行进在这条历史必由之路上。①即使在社会主义祖国的花圃里,②也有虫害、寒流,③前进的航线上,④也曾遇到恶浪、礁石。⑤但是,⑥在党的领导下,⑦以磐石般的信念,⑧水晶般的忠诚,⑨火焰般的热忱,⑩不断开拓、奋进!祖国换了容颜,各条战线的事业都在蓬勃发展,取得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伟大而可爱的祖国,终究以百花盛开、春光满园的英姿,博得世界人民的赞扬和敬仰。我们的朋友遍天下,祖国的前程光辉似锦。多少志士仁人,为了中国的复兴而舍生忘死。如果对祖国的爱,是从个人得失出发,个人有所得,就爱国,个人有不幸,就埋怨甚至不再爱【高三语文第7页(共8页)】

国,打着这种算盘,一天到晚计较个人得失利害的人,是谈不上具有崇高的爱祖国、爱人民的感情的。这种人也谈不上为祖国为人民贡献自己的一切,而且在他们的心灵深处,还可能把为祖国和人民慷慨献身的人看作傻瓜。这也不足为怪,一只跳跃在蓬草之间的小雀,怎么会知道展翅在万里云霄的大鹏的胸怀呢?18.文中标序号的部分有语病,请指出序号并提出修改意见,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3分)19.文中画横线部分使用了对比、反问等修辞手法。请以“理想”为话题,仿写一个句子。要求:使用对比和反问两种修辞手法,语意完整,表达贴切、流畅,句式与原句大体相似,不超过40个字。(5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红花绿叶虽不能语,但以它“一岁一枯荣”的规律性的变化,信守不欺地报告着时节的消息。桃花开放春天来了,荷花绽放夏天登场,菊花放萼秋天到,梅花飘香隆冬降临,这些甲,就是有生命的时钟。生物这种惊人的测量时间的本领,称它为“生物钟”不是最恰当不过的吗!如果我们选一个花圃,寻来一些花草,按照它们开花的先后顺序种植在花圃中,受之日月精露,不用多少时日,就会塑造出一座“花钟”。红的、黄的、紫的,这个(①)的花钟,会以它如锦似绣的繁花给我们报告晨昏昼夜的来往。其实,大自然本身就包含着一座向人们报告着朝夕夜昼,预示着寒来暑往、四季更迭的庞大无比而又丰富多彩的花钟。自然界里的花钟,我国古代人早就有研究,特别在古诗里,有着极为丰富而又真实的记录。花钟走动的“速度”因所处地区不同而(②),在南方来得早,在北国来得迟;在平原来得早,在高山来得迟。差别很大。即使同一种花,在不同地区,它所表示的物候也不一样。譬如,岭南的梅雨带由南向北渐进到长江流域,而花钟青梅从南到北的成熟时间也随雨的移动而变化,这种物候现象,乙,如柳宗元在广西柳州农历三月时写道:“梅熟迎时雨,苍茫值小春。”杜甫在四川成都四月时写道:“南京(成都)犀甫道,四月熟黄梅。”苏东坡在浙江湖州五月时写道:“三时已断黄梅雨,万里初来舶棹风。”至于高山与平原气温的差异,诗人们也注意到了。白居易在《大林寺桃花》诗中讲:“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在这方面,与诗人相比,丙。科学家发现,物候每向北移动纬度一度或向上升高四百英尺就要延迟四天,大林寺在海拔一千一百米以上的高处,平均温度要比山下低五摄氏度,因此,春天物候比山下可能迟二十多天。20.请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恰当的成语。(2分)2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2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是个长句,请改成四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韩非在《韩非子·外储说》中说:“恃人不如自恃也。”刘安在《淮南子·主术训》中则说:“乘众人之智,则无不任也;用众人之力,则无不胜也。”复兴中学高三(1)班在“中华传统文化专题研讨”任务群学习拓展课中就上述两个观点展开探究性学习。以上观点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假如你是其中一员,请结合上述观点,写一篇发言稿,参与课堂讨论。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假如你是其中一员,请结合上述观点,写一篇发言稿,参与课堂讨论。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高三语文第8页(共8页)】2025届高三语文试题参考答案1.B【解析】本题考查阅读理解和整合的能力。A项歪曲原文语意。选项中“这种学科划分的创举尽管不科学,却为后世提供了参照”这一表述不正确,“学科划分的创举”“不科学”这些判断,原文并未述及;“为后世提供了参照”,强加结果。C项夸大其词。材料一第三段中说的是“很少能对自然规律进行客观的探讨”,而选项中偷换成“未能客观地探讨自然规律”,这显然是武断了。D项强加条件关系。根据材料二第一、二两段,选项中的“完成这一任务的先决条件是运用理论思维,从纷繁史料中探寻规律”这一表述不准确,存在强加条件关系的错误。材料二第一段指出,恢复历史本来的面目,首先要求史家详尽地、独立自主地占有史料,然后是对史料做“去伪存真”的辨析。2.B【解析】本题考查根据文本内容做出合理推断、知识迁移的能力和“思维发展与提升”的核心素养。B项歪曲原文语意。材料一第五段中说的是“虽然梁氏自己的考据并不精细”,由此可见,“这体现了梁启超细致扎实的考据功夫”这一说法不正确。3.A【解析】本题考查对论述类文本的论证方法、论证思路与结果、详略安排等的分析和评价的能力。A项中“都采用了‘总一分一总’的论证思路”,这一分析不正确。材料一是“总一分——总”,材料二是“分——总”。4.①材料一从传统文化研究实践经验角度切入,论述了研究中国传统文化,要继承中国古典哲学中的优秀传统的道理。(2分)②材料二从史家研究实践经验角度切入,论述了史学的性质、使命与史家从事史学研究应该具备的重要条件:史料积累、理论准备与擅长辞章。(2分)【解析】本题考查对非连续性论述类文本内容要点的筛选与归纳的能力。题干要求考生论述这两则同题文本各自的论述侧重点。解答此题,须通读两则材料,抓住其中具有总起与总结作用的语段或关键句,来扼要概括两者论述的主要观点。通读两则材料,不难发现,前者是从中国传统文化(或中国古典哲学)研究实践经验的角度入手,后者是从史家研究实践经验的角度入手。指出角度后,再概括两者的论述要旨,前者指出研究中国传统文化须继承中国古典哲学中的优秀传统(义理、考据、词章)的道理;后者阐明史学的性质、使命与史家从事史学研究应该具备的重要条件:史料占有与积累,理论准备、长于辞章。5.示例一:①要牢固掌握逻辑思维,学会深入思考、辩证分析;(2分)②要广泛积累写作素材,做到厚积薄发、灵活调用;(2分)③要反复锤炼语言,娴熟修辞技巧。(2分)示例二:①义理即观点,是灵魂和统帅,要力求观点正确、集中、鲜明;(2分)②考据即查验、核实作为论据的材料,力求真实、准确、可靠;(2分)③词章即文章语言形式,要重视锤炼语言,讲究章法,彰显语言风格。(2分)【解析】本题考查准确解读整篇文本,筛选整合文中信息,对文本准确理解、分析、综合并最终进行概括归纳的能力,强调能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批判思维能力。题干中设置了语文学习的情境,要求考生针对两则材料所述的“义理”“考据”“词章”这一共同话题,结合高中阶段议论文写作实践经验,谈谈“义理”“考据”“词章”对于写好议论文的启示。解答此题,可从三方面切入,即思维运用、材料占有、语言锤炼三个角度简要概括启示。【高三语文·参考答案第1页(共6页)】

6.D【解析】本题考查对散文文本内容的表达功能的分析、理解的能力。D项中“旨在说明自古以来柳树是乡思的象征”这一理解不正确。结合语境,这一段列举“唐柳”“左公柳”,主要目的是说明自古以来,从皇家到民户,栽植柳树成为人们的喜好。7.B【解析】本题考查对散文文本开头艺术、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等的分析、理解的能力。B项中“意在说明城市路树多姿多彩的特点”这一理解不正确。根据语境,应是衬托辽滨之城路柳的清新秀雅。8.该段紧承上文,点明辽滨之城绿柳成活长大,来之不易。(1分)它由赞美辽滨翠柳自甘清苦、乐观向上、奉献绿荫的精神,跃迁到歌颂告别家乡、扎根辽滨、不畏艰难、乐于奉献的可敬可爱的知识分子,卒章显志,升华主题。(3分)【解析】本题考查对散文文本结尾艺术的赏析的能力。末段紧承上段,指出辽滨之城营口市翠柳来之不易,它的成活成长,是一个艰辛的过程;同时,由辽滨之城柳树的适应性强、生命力旺盛的特点,进而褒扬其自甘清苦、乐观向上、奉献绿荫等精神;再递进一层,由柳及人,即由扎根辽滨之城的绿柳而言及来自五湖四海、告别家乡、扎根辽滨的广大知识分子的不畏艰难、乐于奉献的精神。如此写来,使得文意递进一层,起到篇末点题、升华主旨的作用。9.①思想内容:《柳荫絮语》描绘辽滨之城营口市街柳惹人喜爱的多彩风姿,介绍了营口市街柳的来源与种柳的艰辛,进而由表及里,揭示辽滨之城柳树的精神风采,再由树及人,颂扬告别家乡、扎根辽滨、艰苦奋斗、乐于奉献的广大知识分子。(3分)②艺术手法:全文融叙述、描写、议论、说明、抒情于一炉,形散神聚,脉络清晰,内容丰富,主旨鲜明,极具时代感;行文旁征博引,熨帖自然,语言明丽隽永,耐人寻味。(3分)(评分要点:授奖评语应从《柳荫絮语》一文的思想内容与艺术手法两方面加以概括评价)【解析】本题考查对散文思想内容与艺术手法的审美鉴赏的能力。题干设置了一个特定情境,即给获得1989年辽宁省文学创作“丰收奖”一等奖的《柳荫絮语》一文撰写授奖词,撰写者的身份设定为评审委员会的主持人。题干限定从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手法两方面的特色为该文撰写授奖评语,要求阐明授奖理由。其实,这道题是“文学短评”题型的变式。解答此题,考生须在精读、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把握该文思想内容要点与艺术手法特色,以简练的语言陈述授奖的理由。10.CDF【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句读的能力。(原文标点)则克用之去温也无几,在温弑主之后,则克用犹未有此滔天之逆,而相依以自全焉可矣。11.D【解析】本题考查结合具体语境理解文言字词的能力。“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中的“诚”意思是“如果,果真”。12.D【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君子应该允许丁会改正错误”错。原文(王夫之)认为,李克用虽有篡位自立的心思,却没有实施具体行动。在这种情况下,君子应该允许李克用改正,那么丁会投奔李克用是可以理解的。13.(1)假如裴枢等人不被赐死,尚且珍惜这一太常卿的职位,难道肯把国家让给别人吗?(2)归顺为我报(杀害)君父之仇的人,那么即使不能保住我的故国,但志向也可以得到伸张。【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第(1)小题的关键点:“使”意为“假如”,“其”意为“难道”。第(2)小题的关键点:“存”意为“保住”,“伸”意为“伸张”。每小题关键点各1分,大意2分。【高三语文·参考答案第2页(共6页)】

14.材料一认为,唐朝贤人君子大多被杀,剩下的人多是庸懦、阴险、卖国求利之徒;材料二则认为,唐朝灭亡时满朝上下大多无人抵抗敌人,只有丁会表现出忠义。(3分)【解析】本题考查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的能力。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指出了唐朝灭亡的原因,就唐朝朝廷内部看,材料一末尾指出,唐朝的贤人君子大多被朱温杀害,剩下的都是懦弱不贤、阴险狡猾、卖国谋利的人,他们不能或不会为保存唐朝而出力。材料二认为,唐朝灭亡时,满朝上下,那些贵族子弟、士大夫、统兵镇守一方的将领,几乎没有一个人感到悲伤愤慨,不忍心拥立贼人为君主的,只有丁会一人。【参考译文】材料一:多么厉害呀,白马驿的突祸,可悲啊,该为它哭泣吧!但士人的生死,难道是一个人自己的事吗?当初,唐天祐三年,梁王想让他宠爱的官吏张廷范做太常卿,唐宰相裴枢认为唐代常任命清流之士来担任太常卿,张廷范是梁王的客将,不可以任太常卿。梁王因此大怒,说:“我常常称赞装枢纯朴厚道不落于轻浮浅薄,现在也做这样的事吗!”这年四月,彗星在西北方出现,掠过文昌、轩辕、天市这些星城,宰相柳璨迎合梁王意旨,把老天的谴责归咎于大臣,在这种情况下左仆射装枢、兵部侍郎王赞、工部尚书王溥等都无罪受到贬斥,同一天在白马驿被赐死。凡是归附唐而不归附梁的官吏,都被诬陷为朋党,受牵连被贬赐死的有几百人,朝廷因此空乏无人。第二年三月,唐哀帝让位给梁王。四月甲子,张文蔚等人从上源驿进奉册书国宝,乘坐辂车,在金祥殿朝拜梁王。太常卿和国家相比哪个重要?假如裴枢等人不被赐死,尚且珍惜这一太常卿的职位,难道肯把国家让给别人吗?虽然装框等人的力量不一定能使唐不亡,但他们一定不会让唐灭亡而让自己独自活下来。唉!唐的灭亡,贤人君子已经和它同归于尽,那么别的活着的人都是懦弱不贤、阴险狡猾、卖国谋利的人罢了。如果不是这样,怎么会在梁的朝廷遭受这样的奇耻大辱!材料二:唐昭宗虽然昏庸无能,不足以使国家存续,但他也没有荒淫暴虐到足以导致国家灭亡的地步。来滥出身于盗贼之中,没有为唐朝立下丝毫功劳,却篡夺了唐朝三百年来坚如磐石的江山社稷。然而,满朝上下,那些贵族子弟、士大夫、统兵镇守一方的将领,(几乎)没有一个感到悲伤愤慨、不忍心拥立贼人为君主的,能做到这的只有丁会一人。丁会听到唐昭宗遇害的消息后,率领将领官吏们身着丧服痛哭流涕,然后投降了河东节度使李克用,他说:“我虽然受过梁王(朱温)的提拔之恩,但实在不忍心看到他所做的这些恶行。”大概汉朝、宋朝的灭亡,忠臣义士的事迹多到写不完,而唐朝的灭亡,却只有丁会这一位忠臣啊。有人说:李克用也是唐朝的叛贼,离开朱滥而来投奔李克用,哪里更好呢?(我)回答说:丁会在当时已经没有可以归附的人了。以一个人的力量想讨伐叛贼,(这时)昭宣帝就像是刀下案板上剩下的肉,无法帮助他了。(想要)保住地方来巩固自身,又被汴梁和晋阳的两支叛军包夹在这里,那么必定不能坚持多久,士兵和民众就要被凶恶之人杀死。但在朱滥篡夺帝位还没有成功的时候,李克用和朱温相差不大,在来温杀害皇上之后,李克用还没有这样滔天的大逆不道的行为,那么与李克用相互依靠而来保全自己,是可以的了。(丁会)不向北面称臣来推戴谋杀君主的叛贼,作为辅佐的功臣,那么自身也可以免于受辱。项羽杀了韩王,而张良归附了汉王。韩王不被项羽杀死的话,汉朝难道能分天下来封韩国的后人为王吗?归顺为我报(杀害)君父之【高三语文·参考答案第3页(共6页)】

仇的人,那么即使不能保住我的故国,但志向也可以得到伸张。李克用虽然有这种心思,但还没有付诸行动,君子可以允许李克用改正而不急着与他断绝关系,那么李克用就是可以归附的,丁会舍弃这里又能归附什么地方呢?唐朝的灭亡,整个天下只有(丁会)一个忠臣,丁会有什么可责怪的呢?15.C【解析】本题考查对古代诗歌诗句意思、关键字词、情感内涵、表现手法、意象与意境等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都蕴含着诗人怀才不遇的失落感”这一理解与分析牵强附会。“宝气无人发”是说周襄故城荒凉的景象,“香草问无名”是说故城周围萋萋芳草,不好一一叫出名字。这两句不能生硬地从象征或托物寓意的角度,强说是蕴含诗人怀才不遇的失落感。16.①甲诗说自己并非逃避喧嚣的隐逸者,只因喜爱这里远风的清凉,抒发诗人对故城清幽怡人环境的喜爱之情。(3分)②乙诗说有谁再咏叹周室的颠覆,只是产生归隐的情思罢了,抒发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3分)【解析】本题考查对古代诗歌思想情感内涵的理解的能力。题干从比较阅读角度设题,要求考生比较分析两诗尾联抒发的思想感情。解答此题,首先要简要解释两诗尾联的意思,进而分析其抒发的思想感情。17.(1)譬如为山未成一篑(2)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3)示例一:明月半墙桂影斑驳示例二: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每空1分,有漏字、错别字、语序错误等,该空不得分;第(3)小题如有其他答案,符合要求的,可以给分]【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本题第(1)小题和第(2)小题分别出自《论语·子罕》、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两篇均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推荐背诵篇目。第(3)小题是开放性试题,根据语境提示,可填“明月半墙,桂影斑驳”“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等,可根据考生个人诗词积累来作答,但须准确无误。18.示例:①把“即使”改为“虽然”;⑦在“以磐石般的信念”前面加上“亿万儿女”或“全国人民”。(一处1分,两处3分;其他修改,正确即可给分)【解析】本题考查运用自己的语言知识找出句子中的错误并进行修改的能力。文中标序号的部分存在两处语病:一是关联词语误用,“即使”应改为“虽然”;二是主语残缺,即“但是”之后,缺了主语,应在“在党的领导下”之前加主语“亿万儿女”或“全国人民”等,或者在“以磐石般的信念”之前加主语“亿万儿女”或“全国人民”。19.示例:一棵匍匐在河沟边上的孱弱小草,(2分)哪里能读得懂高耸入云的伟岸苍松的理想呢?(3分)【解析】本题考查对特定修辞手法的使用的能力。题干指出文中画横线部分运用了对比、反问的修辞手法,设定了仿写的话题“理想”,要求考生仿写一句。根据画横线部分“小雀”和“大鹏”的对比关系,可以考虑选用“小草或灌木”与“苍松”等具有对比映衬关系的事物,至于反问句式,可以采用“哪里……呢”。20.示例:①五彩斑斓(或“五色缤纷”“万紫千红”“五颜六色”等)②大相径庭(每空1分,其他正确的成语也可)【解析】本题考查成语积累以及在具体情境中准确运用成语的能力。根据上文“红的、黄的、【高三语文·参考答案第4页(共6页)】

紫的”,和下文“如锦似绣的繁花”的提示,横线空缺处①所填的成语应是形容花色品种繁多的意思,因此可填“五彩斑斓”(或“五色缤纷”“万紫千红”“五颜六色”等);根据上文“花钟走动的‘速度’因所处地区不同”,以及下文“差别很大”的提示,横线空缺处②所填的成语应是花钟走动的“速度”相差很大的意思,因此可填“大相径庭”。21.[示例]甲:标志时节变更的花乙:在古诗里有所反映丙:科学家的研究成果更准确(每答出一处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字数不合要求,酌情扣分)【解析】本题考查在准确理解上下文的基础上判读需要补写的内容,并运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进行准确表达的能力。根据空缺甲处上文“桃花开放春天来了,荷花绽放夏天登场,菊花放萼秋天到,梅花飘香隆冬降临”“这些”和下文“就是有生命的时钟”等语句,可以推断该处应补的句子是花的开放与时节的关系,且该句的中心词是下文的主语,可以填“标志时节变更的花”。根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