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总供给-总需求模型知识分享_第1页
第五章总供给-总需求模型知识分享_第2页
第五章总供给-总需求模型知识分享_第3页
第五章总供给-总需求模型知识分享_第4页
第五章总供给-总需求模型知识分享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总需求—总供给分析:

AD-AS模型重点:总需求曲线(AD)总供给曲线(AS)

AD、AS变动,对Y与P的影响1理论背景:AD-AS模型总需求(AggregateDemand,AD):其他条件不变,在每一价格水平上,整个社会(包括家庭、企业、政府和国外人)愿意且能够购买的商品和劳务的总量。总供给(AggregateSupply,AS):其他条件不变,在每一价格水平上,全体企业,愿意且能够提供的商品和劳务的总量。2理论背景:AD-AS模型短期(short-run,3-5年),物价水平基本不发生变化,均衡产出由总需求决定,用IS-LM模型分析。短期理论,以凯恩斯萧条经济学为代表,需求决定供给,需求倾向于不足。中期(medium-run,5-10年),物价水平将发生显著变化,就必须用AD-AD模型,讨论均衡产出和均衡物价水平的决定。AD-AD模型建立在IS-LM模型基础之上,是中期宏观经济的分析工具。3理论背景:AD-AS模型AD曲线由IS-IM推导而来。IS-LM模型中,M表示名义货币供给(nominalmoney),如果令P为物价水平(generalprices),则可用M/P,表示实际货币供给(realmoney),即扣除物价影响的货币供给量,表示货币存量的购买力。L表示实际货币需求,因为人们持有货币,是因为它的购买力,而不是它的票面价值。5第一节总需求曲线(AD)一、总需求(AggregateDemand)曲线表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价格水平P与产出水平Y的组合。总需求函数:反映总需求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

Y=f(P)总需求也就是总支出,即国民收入。6总需求AD与价格水平P的关系利率效应(interest-rateeffect):物价水平P上升,导致实际货币供给m下降,利率r上升,投资减少;财富效应(wealtheffect):物价上升,消费者持有货币的实际价值下降,消费减少;税收效应(taxeffect):物价上升,名义收入增加,税负增加,可支配收入减少,消费减少。进出口效应(NXeffect):物价上升,出口减少,进口增加,净出口减少。结论:物价上升,消费、投资和NX减少,AD下降。第一节总需求曲线7第一节总需求曲线二、推导总需求曲线从IS-LM模型,推导AD。解IS-LM方程组,得到Y=f(P)结果显示:Y和P是负相关关系。P94总需求方程推导P95例题8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AD曲线反映:价格水平P

,影响实际货币供给m;进而影响利率r水平;

利率r

影响投资I,投资I影响产出Y的传导机制。

PmrIY9几何推导过程:

P下降,如名义货币供给M不变,则实际货币供给M/P增加。为保持货币市场均衡,利率r下降,增加货币需求。利率r下降,引起投资需求增加,均衡产出上升,LM曲线向外移动,Y增加。因此,均衡产出Y是物价水平P的减函数。AD向右下方倾斜。10三、总需求曲线的斜率AD斜率与IS斜率--正相关IS斜率大,d小,投资对利率不敏感;P变动,I变动小,Y变动小,AD斜率大;AD斜率与LM斜率--负相关LM斜率大,h小;P变动,r变动大;I变动大,Y变动大,AD斜率小;11四、总需求曲线的移动AD曲线的移动---货币市场变动货币供给增加,LM曲线外移;产出增加,AD曲线向外移;反之,AD曲线向内移。AD曲线的移动---产品市场变动政府支出增加或税收减少,IS曲线外移,产出增加,AD曲线向外移;反之,向内移。消费和投资增加,IS曲线外移,产出增加,AD曲线向外移;反之,向内移。12

IS曲线外移,同一价格水平,产出更高,因此,AD曲线向外移。IS外移因素有:增加G,减少T,增加投资I和消费C.

LM曲线外移(比如,增加M),也使产出增加,AD外移。LMIS产出YY利率,rLM1IS1rAD产出YYPY1AD113AD曲线小结:AD曲线上任意一点(Y,P),表示令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的产出水平Y和物价水平P。AD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表明其他条件不变,物价水平P上升,导致均衡产出Y减少;反之,均衡产出Y增加。AD曲线移动,可能是货币市场(货币供给M)的变化,也可能是产品市场(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税收)的变化。14第二节总供给曲线一、总供给(AS)曲线总供给:其他条件不变,在每一价格水平上,全体企业,愿意且能够提供的商品和劳务的总量。AS由生产要素数量和技术水平决定。总供给就是总产出,也就是GDP。15第二节总供给曲线二、宏观生产函数微观生产函数(productionfunction)表示单个企业的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宏观生产函数(aggregateproductionfunction):整个国民经济的生产函数,表示总量投入和总量产出之间的关系。Y=f(N,K,A)N表示劳动投入总量,即就业量;K表示资本投入总量;A表示技术水平。16宏观生产函数:短期资本存量很大,新投资流量在短期内,对资本存量影响有限。因此,短期可以把资本存量,作为外生变量,即K为常数:短期宏观生产函数:短期,技术水平和资本存量不变,总产出仅仅取决于就业量。Y是N的增函数,劳动的边际产量递减;如果资本存量和技术水平提高,总产出曲线向上移动。----P98图5-21718Case: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技术和其他要素不变,连续增加一种要素,随着可变要素的投入量增加,最初边际产量是递增的;但到一定程度后,边际产量递减,最终使总产量减少。Case:三个和尚、国企冗员、农业密植19第二节总供给曲线三、劳动力市场均衡实际工资:名义工资是W,实际工资是W/P,即劳动力的价格。劳动需求是实际工资的减函数。其它条件不变,工资越高,企业对劳动的需求越低;反之,对劳动的需求越高。实际工资与企业对劳动的需求总量反向变化。2021第二节总供给曲线劳动供给:实际工资的增函数。其它条件不变,工资越高,个人愿意提供的劳动量越多;工资越低,个人愿意提供给的劳动量越少。实际工资与劳动的供给总量正向变化。2223第二节总供给曲线劳动市场均衡

P99图5-3劳动需求与劳动供给相等时,劳动力市场达到均衡:均衡就业量:在现行工资水平下,愿意工作的劳动力,都找到了工作,这一状态称为充分就业(fullemployment),此时的就业量称为充分就业量(Nf)。2425理论背景:总供给曲线(AS)有了劳动力市场均衡条件和总量生产函数,就可以讨论总供给曲线。总供给曲线(AScurve)描述物价水平与一个经济体能够生产的产品和劳务数量之间的关系。劳动市场均衡:总量生产函数:总供给曲线:长期和短期,决定总供给曲线的因素不同,因此分为长期AS曲线和短期AS曲线。26四、长期总供给曲线(古典总供给)一个经济体,能够生产的产品和劳务数量,最终取决于,这个经济体的劳动总量、资本存量、自然资源和技术水平。在一段不太长的时期内(10-20年),这些因素变化很小,从而它们所决定的充分就业产量不变。长期,名义工资能随着价格水平的变化自由调整,保持实际工资不变,从而产量维持在充分就业水平,不受物价水平的影响。因此,长期AS曲线垂直于Y轴,对应产量是这段时期的充分就业产量,也称潜在产量。2728古典学派:市场机制完美,信息充分。经济失衡时,市场机制自动调节,能够迅速恢复均衡价格和货币工资非常灵活,随供求变化,快速调整到均衡状态,使就业处于充分就业。

Ns>Nd

W;

Ns<Nd

W

。曲线形状:位于充分就业产量的垂直线。四、长期总供给曲线(古典总供给)29在一个较长时期内(50年以至更长,称为长期),一个经济体的劳动总量、资本存量、自然资源和技术水平等会发生变化;导致长期AS曲线向内或向外移动,即充分就业产量减少或增加。生产要素增加和技术进步,提高生产潜能,LAS外移。YPYfLAS

四、长期总供给曲线---移动30五、短期总供给曲线---特殊情形凯恩斯极端(extremekeynesiancase):当经济处于萧条期,存在大量闲置劳动力,此时名义工资和物价水平都不会变化,短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线。古典情形(classicalcase):名义工资能够对物价的变化做出迅速调整,保证真实工资不变,所以短期,总供给曲线也是垂直的。------P103图5-531五、短期总供给曲线---常规常规的短期总供给曲线:物价P与总供给AS同方向变动,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粘性工资理论:名义工资调整,慢于劳动供求变化。---工资合同为长期合同,PwAS粘性价格理论:短期中价格的调整,慢于产品市场供求的变化。---菜单成本。PpDAS错觉理论:物价水平变动,企业做出错误决策。结论:P与AS同向变动,P105图5-632Case:通用公司汽车工人的劳务合同

在2个月谈判之后,联合汽车工人工会与通用汽车公司于1996年10月签订了一份新的三年期合同,包括:假期:增加到48天,另有退伍军人节;养老金:每一服务年中每月增加4.55美元;外包:工会有权对外包出价做出反应;学费资助:符合条件的子女为1,000美元33Case:通用公司汽车工人的劳务合同牙医服务:每年津贴从1200美元增至1400美元;视力保护:隐形眼镜补助从55美元增至65美元;寿险:基本津贴增加1,000美元;儿童护理:所有工人提供治疗安排服务;治丧时间:从4天延长至5天。34五、短期总供给曲线:小结PyyfAS古典区域常规区域极端凯恩斯区域35五、短期总供给曲线---移动短期AS曲线的移动长期移动因素:同样影响短期,资源增加、技术进步,AS外移;自然灾害等因素,内移。物价水平预期:预期物价上升,工人要求更高的名义工资,成本增加,AS曲线内移;预期物价下降,工资减少,AS曲线外移。成本因素:成本上升,总供给减少,AS曲线内移;反之,AS曲线外移。预期是影响工资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预期变动,会引起工资水平变动,进而短期AS曲线移动。36一、短期AD-AS模型:

产品市场均衡:

货币市场均衡:

劳动市场:

总量生产函数:第三节短期和长期的宏观均衡AD:Y=f(P)短期,劳动力市场可能非均衡。Y*<Yf,资源未充分利用,Y*>Yf,资源过度利用,存在通胀压力。AS:Y=g(P)Y=f(N)Y*,P*37二、长期AD-AS模型:

产品市场均衡:

货币市场均衡:

劳动市场均衡:

总量生产函数:第三节短期和长期的宏观均衡AD:Y=f(P)长期,劳动力市场均衡。Y*=Yf,均衡国民收入等于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宏观经济理性状态。AS:Y=g(P)Y=f(N)Y*,P*38三、短期AD-AS模型短期,AD曲线和AS曲线相交,可以得到不同物价水平下,令总需求等于总供给的均衡产出。此时,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均衡,但劳动力市场未必均衡,劳动需求可能小于、等于或大于劳动供给;因而均衡产量可能小于、等于或大于充分就业产量。ADASPYP*Y*39三、短期AD-AS模型---均衡变动(AD)短期,AD曲线外移,均衡价格水平、均衡产出提高;AD曲线内移,均衡价格水平、均衡产出下降。AD曲线移动的因素包括:消费、投资、政府支出、税收、货币供给量。ADASPYP*Y*40三、短期AD-AS模型---均衡变动(AS)短期,AS曲线外移,均衡价格水平下降、均衡产出增加;AS曲线内移,均衡价格水平提高、均衡产出减少。AS曲线移动因素包括:劳动存量、资本存量、自然资源、技术水平、预期价格水平。ADASPYP*Y*41四、长期AD-AS模型---均衡变动(AD)在长期,AD曲线与垂直的LAS曲线相交于充分就业产量线上。如AD曲线因某些原因(如恐怖事件、股市崩溃、货币紧缩等)向下移动,只引起物价下降,不影响产出。如AD曲线因某些原因(如信心增加、政府减税、货币扩张等)向上移动,只引起物价上升,不影响产出。ADLASPYP*Yf42长期均衡决定:充分就业总供给

PYASYFAD1E1P1AD2E2P2

AD增加,只提高价格水平。P112图5-1143四、长期AD-AS模型---均衡变动(AS)长期,如AS曲线因某些原因(如石油危机等)向内移动,引起物价上升,产出减少,经济中出现滞胀现象。AS曲线因某些原因(如应用新技术、发现新矿藏等)向外移动,引起物价下降,产出增加。ADLASPYP*YfP112图5-1244第三节短期和长期的宏观均衡五、均衡的比较静态分析(阅读)战时繁荣——AD曲线外移供给冲击和滞涨——AS曲线的移动1972-1982年货币紧缩—AD曲线内移增长的世纪---百年回眸,AS大幅外移P109-111图5-8、5-9、5-1045供给冲击对宏观经济影响---滞胀46理论探讨:外部冲击与传导机制冲击:对经济有直接影响的,外在因素的变动。如石油危机、战争、消费者信心等。冲击的传导机制:每个冲击对产出及组成部分会产生动态影响。不同冲击对产出影响不同:有些先大后小,直至消失,有些持续一段时间消失,有些在长期里都有影响。产出波动:来自于不断出现的、新的冲击。47经济学家的分歧:长期有多长?古典主义认为,经济能很快恢复到充分就业状态;而凯恩斯主义认为,这一调整过程很缓慢。政策含义:如这一过程很短,政府没有干预的必要;如恢复周期很长,就需要政府运用宏观政策,特别是处于萧条期时。长期是对当前事务的误导。长期中,我们都死了。如果在暴风雨季节,他们只能告诉我们,暴风雨在长期会过去,海洋必将平静;那么经济学家给自己的任务,就过于容易而无用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