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新高考历史冲刺热点复习中国式现代化_第1页
2025届新高考历史冲刺热点复习中国式现代化_第2页
2025届新高考历史冲刺热点复习中国式现代化_第3页
2025届新高考历史冲刺热点复习中国式现代化_第4页
2025届新高考历史冲刺热点复习中国式现代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新高考历史冲刺热点复习

中国式现代化2025/1/18俯瞰世界各国的现代化,其基本特征主要有:一是生产的动力来源,由人力、畜力及自然力等生物性能源,向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等非生物性能源转变;二是经济结构从以传统农业和畜牧业等第一产业为主,向以工业、服务业等第二、三产业为主转变;三是社会关系从以亲缘和地缘为主的封闭社会和分工粗略的机械社会,向社会成员之间超越血缘和地域空间广泛而密切联系为主的开放社会和有机社会转变;四是政治体制从世袭、专制的传统模式,向民主、科层的现代模式转变;五是文化观念从非理性、神秘性,向理性化、世俗化方向转变。

——摘编自何明周皓《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2025/1/18【唯物史观】2025/1/18一、世界:三种现代化发展模式二、中国: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突破点*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学革命启蒙运动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一.世界:三种现代化发展模式民族国家的诞生《战争与国际法》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的扩展宏观调控产业结构调整福利国家罗斯福新政14—18世纪17、18世纪16—18世纪18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20世纪下半期现代民主政治的开创现代国际关系的初步确立工业文明的来临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的进一步调整现代意识的兴起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的改革20世纪上半期原初现代化14、15世纪西欧中世纪后期的社会转型新航路开辟【理论总结】“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具体表现为:(1)经济上实行工业化(以资本主义经济为根本),物质利益为根本驱动力的市场经济,其必然逻辑是资本对劳动的剥削以及由此导致的阶级分化和斗争;(2)在政治运行方式上,采用以代议制为内核的民主宪政,其必然逻辑是以夺取和护持执政权为核心目标的激烈党争以及由此导致的政治分化和斗争;(3)在生态问题上,采用先发展后治理的策略,其必然逻辑是生态恶化以及由此导致的人类生存环境的劣质化;(4)在对外关系上,采取霸权主义指引下的扩张取向和掠夺行为,其必然逻辑是强权政治横行、对外战争频发以及由此导致的国家间对抗。*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十月革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苏联模式一.世界:三种现代化发展模式东欧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苏联的发展、改革二战后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的创立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的扩大20世纪上半期*发展中国家现代化模式二战后土耳其凯末尔革命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赶超型现代化模式的创立现代化的全面启动一.世界:三种现代化发展模式拉美模式东南亚模式石油繁荣20世纪上半期【学习任务1】分析二战后现代化稳定发展的主要原因。材料一战后,凯恩斯主义普遍被发达国家接受,各国纷纷采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德国和日本在战败后进行了民主改革,不仅清除了封建社会的残余,解决了土地问题,而且按照罗斯福新政和凯恩斯主义确立了新的政治经济体制。——摘编自杨宁一主编《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材料二材料三材料四⑴生产关系的调整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缓解了社会矛盾,保证了现代化的顺利进行。⑵国际组织在维持世界政治经济秩序的稳定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⑶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⑷殖民体系的瓦解。2025/1/18一、世界:三种现代化发展模式二、未来: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突破点2025/1/18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2025/1/18

中国的现代化始于19世纪60年代,一直延续至今。这一个半世纪多的艰难曲折历程可以分为以下两个阶段:从1860年洋务运动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为早期现代化阶段,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为社会主义现代化阶段。——摘编自何明周皓《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2023·浙江卷)材料

中国现代化的最初启动可以上溯到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的自强运动。从十九世纪后期的世界发展来看,以内燃机和电动机带来的“电工技术革命”正以新的力量推动现代化的第二次浪潮。从国内形势来看,这时正处于一次全国性农民运动的平息与社会恢复时期,对外贸易大都是顺差,对外关系也有新近的调整(只有中法关系趋于恶化)。这正是幸存的清王朝得以推动改革的有利时机。在陈腐土壤上,嫁接若干近代工业的植株,其前景虽然未必美妙,但启动了中国早期由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的工业化进程。——整理自罗荣渠《现代化新论》等根据材料,概括十九世纪后期中国“自强运动”面临的“有利时机”。结合所学,指出这场运动中最初创办的工艺企业所体现的现代化因子。(6分)时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国内社会相对稳定;对外贸易顺差;中外关系相对缓和。因子:机器大生产,工厂制度【学习任务2】归纳中国近代社会各阶级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及存在的局限性。阶级探索局限地主阶级资产阶级洋务运动不改变封建统治,在封建制度的基础上修修补补清末新政清政府不可能为中国找到真正出路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守旧势力强大,缺乏可靠的社会基础,没有严密的组织,皇帝未完全掌握实权,变法策略不统一并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没有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中国早期现代化的特征:⑴在遭到殖民侵略与压迫后被动开启;⑵模仿西方的现代化进程。(2018·全国Ⅱ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

1889年两广总督张之洞从英国预购炼铁机炉,有人提醒先要确定煤、铁质地才能配置合适的机炉,张之洞认为不必“先觅煤、铁而后购机炉”。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购得大冶铁矿,开始筹建汉阳铁厂,由于找不到合适的煤,耗费六年时间和巨资,仍未能炼出合格的钢铁。盛宣怀接手后,招商股银200万两,并开办萍乡煤矿,但由于原来定购的机炉不适用,依然未能炼出好钢,只得贷款改装设备,才获得成功。通过克服种种困难,汉阳铁厂成为中国第一家大型的近代化钢铁企业。1949年后收归国有。——据编自陈真等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等

材料提供了一个中国近代企业发展的案例,蕴含了现代化的诸多启示。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所学的中国近现代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演进与理论创新阶段理论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45年在党的七大上,毛泽东同志明确指出,“中国工人阶级的任务,不但是为着建立新民主主义的国家而斗争,而且是为着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而斗争。”1949年3月,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明确提出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方向。1959年底到1960年初,毛泽东同志更加明确地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原来要求是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学文化现代化,现在要加上国防现代化”。这样就完整地提出了“四个现代化”的理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1979年3月21日,在会见英中文化协会执委会代表团时,邓小平同志提出了“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党的十三大继续提出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摘编自李熠《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演进与理论创新》提出“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提出“四个现代化”提出“中国式的现代化”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2022·广东卷)材料二

1954年9月,周恩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国要“建设起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摘编自《建国以来周恩来文稿》材料三

1964年12月,周恩来在全国人大三届一次会议上宣布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任务,即“要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摘编自《周恩来选集》(1)结合时代背景,简析材料二、三中“现代化”内容变化的原因。(8分)(2022·广东卷)材料四

1979年9月,叶剑英在讲话中指出:“我们要在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同时,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发展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和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制。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些都是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也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必要条件。”——摘编自《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2)指出材料四中“现代化”目标的新内涵,并简述其意义。(6分)【学习任务3】概括中国社会现代化的世界意义。材料五

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以绵延数千年之久的中华文明为根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用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突破了启蒙运动以来的二元对立桎梏,具有高度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吸纳包括西方文明在内的世界多种文明形态的优秀成果,根据自身客观实际进行革命与建设,改变了十几亿中国人民的命运。这条道路的探索和实践,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新选择,让世界看到了现代化不等于西方化,现代化的道路不等于资本主义道路。这条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