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小学语文教案设计_第1页
《草原》小学语文教案设计_第2页
《草原》小学语文教案设计_第3页
《草原》小学语文教案设计_第4页
《草原》小学语文教案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草原》小学语文教案设计

1.教学基本信息1.1课程名称:《草原》1.2课型:新授1.3执行时间:[具体时间]1.4执教:[教师姓名]2.教材分析《草原》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作者老舍先生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叙述了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课文描绘了草原的美丽景色和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远道迎接、盛情款待客人的情景,表现了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感受草原的美丽风光,体会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同时也能学习到作者细致观察、生动描写景物和场面的方法。3.教学目标3.1知识与技能目标3.1.1学生能够正确读写文中的生字词,如“毯、陈、裳、虹”等。3.1.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3.1.3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描写草原景色和人物活动的方法。3.2过程与方法目标3.2.1通过朗读、默读、圈点批注等阅读方法,理解课文内容。3.2.2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体会文中优美的语句。3.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3.3.1感受草原的美丽风光,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4.教学重难点4.1教学重点4.1.1引导学生随着作家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草原风光与人情的美好。4.1.2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写草原景色的方法。例如,“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里将草原比作中国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草原景色的柔美和一望无际的特点。4.2教学难点4.2.1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深刻含义,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这需要学生在理解课文描写的蒙汉人民交往的具体事例的基础上,结合当时的情景和民族文化背景去深入体会。4.2.2学习作者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在写作中能够恰当运用。这对于小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中描写景色和表达情感的联系,逐步掌握这种写作技巧。5.教学方法5.1情境教学法通过多媒体展示草原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草原的情境,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直观地感受草原的美丽风光,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例如,在导入新课环节,播放一段草原风光的视频,伴随着悠扬的马头琴音乐,学生能够迅速被带入到草原的氛围中。5.2朗读法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如自由朗读、指名朗读、配乐朗读等,让学生在朗读中理解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在讲解描写草原景色的段落时,先让学生自由朗读,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然后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进行评价,最后教师再进行指导,引导学生读出草原的美丽和自己的喜爱之情。5.3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针对课文中的重点问题,如“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含义,让学生各抒己见,在讨论中深化对课文的理解。每个小组可以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教师进行总结归纳。5.4读写结合法在学习了作者描写草原景色和人物活动的方法后,安排学生进行小练笔,描写自己熟悉的一处景物或者一个场景,将阅读中学到的方法运用到写作中。6.教学准备6.1多媒体课件,包含草原的图片、视频、课文朗读音频等资料。6.2学生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7.教学过程7.1导入新课(5分钟)7.1.1播放一段草原风光的视频,视频中展现出草原的蓝天、白云、绿草、成群的牛羊等美景,同时伴随着悠扬的马头琴音乐。7.1.2教师提问:“同学们,看完这个视频,你们有什么感受?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引导学生说出对草原的初步印象,从而引出课题《草原》。7.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7.2.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词多读几遍。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的读音。7.2.2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出示文中的生字词,如“绿毯、渲染、勾勒、迂回、襟飘带舞、马蹄、礼貌、拘束、羞涩、摔跤”等,指名学生认读,然后全班齐读。7.2.3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可以分为几部分。经过讨论交流,学生能够概括出课文主要写了作者初入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以及主客联欢的场面,按照顺序可以分为三部分。7.3精读课文,品味语言(20分钟)7.3.1学习描写草原景色的部分(第1自然段)7.3.1.1学生默读第1自然段,圈出描写草原景色的词语和句子。7.3.1.2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圈画的内容,重点分析“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等句子。7.3.1.3教师提问:“一碧千里”是什么意思?“翠色欲流”又写出了草原的什么特点?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来理解这些词语的含义。“一碧千里”形容在一个十分广阔的范围内全是绿色,写出了草原的辽阔;“翠色欲流”表示翠绿的颜色好像就要流淌出来一样,生动地写出了草原草色的鲜嫩和充满生机。7.3.1.4教师再次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草原景色的妙处。通过将草原比作中国画,让学生感受草原景色的柔美和独特的艺术美感。7.3.1.5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1自然段,教师进行朗读指导,要求学生读出草原的辽阔、美丽和自己对草原的喜爱之情。7.3.2学习描写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客人的部分(第2自然段)7.3.2.1指名学生朗读第2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蒙古族同胞的热情好客?7.3.2.2学生交流回答,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几十里外欢迎远客”“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等句子进行分析。7.3.2.3教师提问:“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这个比喻句有什么作用?学生通过讨论能够体会到这个比喻句形象地写出了蒙古族同胞穿着鲜艳的衣服,骑着马疾驰而来的壮观景象,表现出他们的热情和急切欢迎客人的心情。7.3.2.4学生分角色朗读这一自然段,体会蒙古族同胞的热情好客和作者当时的惊喜之情。7.3.3学习描写主客联欢的部分(第3自然段)7.3.3.1学生自由朗读第3自然段,思考:主客联欢时都进行了哪些活动?7.3.3.2学生交流回答,教师引导学生概括出主客联欢时进行了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敬酒、唱歌、跳舞等活动。7.3.3.3教师提问:“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学生通过讨论能够理解这句话是全文的中心句,点明了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在夕阳下,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两族人民不忍分别,依依惜别的情景。7.3.3.4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这一自然段中所表达的蒙汉两族人民的深厚情谊,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7.4总结全文,体会情感(10分钟)7.4.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总结出课文描写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蒙古族同胞的热情好客,表达了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7.4.2教师提问:“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们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从知识、情感等方面进行回答。学生可能会回答学到了描写景物的方法,感受到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等。7.4.3教师再次强调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要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和习俗,促进民族团结。7.5课堂练习(10分钟)7.5.1词语填空(1)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答案:柔美)(2)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答案:襟飘带舞)7.5.2句子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这句话表达了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他们在夕阳下,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不忍分别,依依惜别的情景。)7.5.3仿照例句,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一处景物。例句: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答案示例:那片枫叶林的色彩是那么绚烂,就像只用红色晕染,不用画笔描绘的油画那样,到处红得似火,渐渐燃向天边。)7.6作业布置(5分钟)7.6.1背诵第1自然段。7.6.2以“我眼中的草原”为主题,写一篇30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