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人教A新版必修1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1页
2025年人教A新版必修1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2页
2025年人教A新版必修1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3页
2025年人教A新版必修1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4页
2025年人教A新版必修1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人教A新版必修1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78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为探究酶的某种特性;现用可溶性淀粉溶液;蔗糖溶液(两者都是非还原糖)以及淀粉酶溶液、斐林试剂等材料进行了如下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操作步骤。

操作项目。

试管。

1

2

1

2

注入可溶性淀粉溶液。

2mL

/

注入蔗糖溶液。

/

2mL

注入淀粉酶溶液。

2mL

2mL

A.实验的自变量是淀粉酶溶液B.实验的无关变量有温度、pH等C.实验结果的检测可用碘液代替斐林试剂D.实验目的是探究酶的高效性2、下图为研究渗透作用的实验装置,半透膜只允许水分子和单糖分子通过,漏斗内(S1)和漏斗外(S2)为两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实验开始时漏斗内外液面相平,达到渗透平衡时液面差为△h。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达到渗透平衡时,S1和S2溶液浓度的大小关系为S1>S2B.若吸出漏斗管内△h以内的液体,则重新平衡时,△h的髙度保持不变C.若在漏斗管内外加入少量蔗糖酶(对实验的影响忽略不计),则重新平衡时,△h=0D.内外液面达到平衡时,水分子从S1到S2与从S2到S1的扩散速率相等3、生物体内某些重要化合物的元素组成和功能关系如图所示。其中X、Y代表元素,a、b;c是组成A、B、C三种生物大分子的单体;这三种单体的结构可用d或e表示。图示分析正确的是()

A.大肠杆菌细胞内单体c的结构可用e表示,e的种类约有20种B.人体细胞中单体a、b的结构可用d表示,人体中d的种类有4种C.a,b是生物体内遗传信息的携带者,C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D.B的多样性由d中的n充分体现,C的多样性由e中的R充分体现4、右图中Ⅰ;Ⅱ、Ⅲ表示幼苗根尖三个不同区域;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区域Ⅰ的细胞经历伸长生长即可形成区域Ⅲ的细胞B.区域Ⅰ的细胞能合成生长素,促进区域Ⅱ细胞的伸长生长C.区域Ⅲ的细胞大部分处于分裂间期D.若外界溶液浓度较低,区域Ⅰ的细胞主要通过渗透作用吸水5、下列有关果胶酶及与相关的实验探究叙述正确的是()A.探究果胶酶的用量时,pH、温度不影响实验结果B.果胶酶包括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果胶分解酶和葡萄糖异构酶等C.探究温度对果胶酶活性影响时,果胶酶用量及反应时间等都不属于变量范畴D.可以用相同时间内过滤得到的果汁体积来确定果胶酶的用量6、科研人员从蚯蚓中提取出能治疗脑血栓的蚓激酶,实验表明这种蛋白质大分子能够通过小鼠肠上皮细胞进入血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鼠肠上皮细胞的膜上分布着运输蚓激酶的载体蛋白B.细胞呼吸抑制剂处理能提升肠道细胞吸收蚓激酶的速率C.小鼠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会影响蚓激酶治疗脑血栓的效果D.蚓激酶进入小鼠肠上皮细胞的过程彰显了细胞膜的功能特点7、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A.所有酶都是蛋白质B.都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C.只有内分泌细胞能合成D.只有在细胞内才发挥催化作用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8题,共16分)8、下图为对刚收获的种子所做的一系列处理;据图分析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种子萌发时,细胞中③/④的值会增大B.①与②具有相同的结构,故萌发能力相同C.种子萌发后发育成完整植株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D.萌发过程中有机物的消耗导致种子的干重下降9、流感病毒是引起流行性感冒的元凶,2018年1月,我国南方及北方大部分城市爆发了一次大面积的流行性感冒。下面有关流感病毒的说法,错误的是()A.流感病毒结构简单,仅含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B.用细菌培养基可培养甲型H1N1病毒C.流感病毒不可以在人体细胞外独立存活D.病毒属于生命系统的最小结构层次10、生命的物质基础是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图中序号代表不同的化合物,面积不同代表含量不同,其中Ⅰ和Ⅱ代表两大类化合物。请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若Ⅳ代表蛋白质,Ⅶ代表糖类和核酸,则Ⅵ代表脂肪B.V在细胞中大多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C.Ⅲ在人体中的含量常随年龄的的增加而减少D.Ⅱ中几种化合物共有的化学元素是H、O11、①②③④为四类生物的部分特征。下列对应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①仅由蛋白质与核酸组成②具有核糖体和叶绿素,但没有形成叶绿体③出现染色体和多种细胞器④有细胞膜但不含细胞壁A.符合④的生物都是动物B.肯定属于原核生物的是①和②C.符合②和③的生物都是自养生物D.符合③的生物一定是真核生物12、某科学兴趣小组以酵母菌作为实验材料,以葡萄糖作为能量来源,在一定条件下,通过控制氧气浓度的变化,得到了酵母菌进行细胞呼吸时二氧化碳产生速率(Ⅰ)、氧气消耗速率(Ⅱ)、以及酒精产生速率(Ⅲ)随着时间变化的三条曲线,实验结果如图所示,t1时刻Ⅰ、Ⅱ两条曲线重合,S1、S2、S3、S4分别表示各曲线围成的面积。该兴趣小组还利用乳酸菌作为实验材料进行相同的实验;实验装备和条件不变,得到乳酸产生速率(Ⅳ)的曲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在t1时刻,由于氧气浓度较高,无氧呼吸消失B.如果改变温度条件,t1会左移或右移,但是S1和S2的值始终相等C.若S2:S3=2:1,则S4:S1=8:1时,0~t1时间段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的比值为2:1D.若曲线Ⅳ和曲线Ⅲ两者完全重合,则0~t1时间段酵母菌和乳酸菌细胞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相等13、下列对生物相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检测麦芽糖时,向样液中先滴加斐林试剂甲液,摇匀后再滴加乙液B.双缩脲试剂由A液和B液等量混合均匀配制而成,且需要现配现用C.用显微镜观察脂肪颗粒时,制片后要找到花生子叶的最薄处进行观察D.观察细胞质流动实验中,每个细胞中细胞质的流动方向是相同的14、某科学兴趣小组以酵母菌作为实验材料,以葡萄糖作为能量来源,在一定条件下,通过控制氧气浓度的变化,得到了酵母菌进行细胞呼吸时二氧化碳产生速率(Ⅰ)、氧气消耗速率(Ⅱ)、以及酒精产生速率(Ⅲ)随着时间变化的三条曲线,实验结果如图所示,t1时刻Ⅰ、Ⅱ两条曲线重合,S1、S2、S3、S4分别表示各曲线围成的面积。该兴趣小组还利用乳酸菌作为实验材料进行相同的实验;实验装备和条件不变,得到乳酸产生速率(Ⅳ)的曲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在t1时刻,由于氧气浓度较高,无氧呼吸消失B.如果改变温度条件,t1会左移或右移,但是S1和S2的值始终相等C.若S2:S3=2:1,则S4:S1=8:1时,0~t1时间段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的比值为2:1D.若曲线Ⅳ和曲线Ⅲ两者完全重合,则0~t1时间段酵母菌和乳酸菌细胞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相等15、某兴趣小组利用小鼠的小肠上皮细胞设计了如图实验:广口瓶内盛有某适宜浓度的葡萄糖溶液以及生活的小肠上皮细胞;溶液中含细胞生活必需的物质(浓度影响忽略不计)。实验初期,毛细玻璃管内的红色液滴向左缓缓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装置内O2含量变化是引起红色液滴移动的直接原因B.随实验时间的延长,红色液滴可能相继出现不再移动和向右移动的情况C.若换用等质量的小鼠成熟红细胞为实验材料,实验现象是相同的D.增设添加呼吸抑制剂的实验组,可探究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是否消耗能量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8题,共16分)16、_____是生命的核心元素。17、细胞的全能性概念:细胞经___________________后,仍具有产生_________或分化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潜能和特性。18、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有三种:_____。19、实验结果表明: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__________,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__________。这4种色素吸收的光______有差别,但是都可以用于光合作用。20、提取绿叶中的色素。

(1)原理:绿叶中的色素能溶解在有机溶剂____中,可以用____提取绿叶中的色素。

(2)实验用品及作用。

(3)实验步骤。

21、______是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要的_____,常被形容为“生命的燃料”。22、结构:

双层膜外膜(透明)内膜。

基粒:每个基粒含一个个的______,吸收光能的四种色素就分布在______上(叶绿体内有许多个类囊体,极大的扩展了______)

基质:含多种与光合作用所需的酶,及少量DNA、RNA23、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能进行_______的细胞含有的细胞器,是植物细胞的“_______制造车间”和“_______转换站”。叶绿体由_______、_______和基质构成,在类囊体薄膜上,有进行光合作用必需的_______和_____;类囊体叠合而形成_______,基粒之间充满基质;基质中含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____,还含有少量____。评卷人得分四、判断题(共1题,共5分)24、淀粉水解成葡萄糖时伴随有ATP的生成()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五、实验题(共4题,共12分)25、细胞自噬是真核生物细胞内普遍存在的一种自稳机制;它通过溶酶体途径对细胞内受损的蛋白质;细胞器或入侵的病原体等进行降解并回收利用,其局部过程如下图:

(1)衰老线粒体的功能逐渐退化,会直接影响细胞的________________。细胞内由________形成一个双膜的杯形结构,___________从杯口进入;杯形结构形成双膜的小泡。

(2)细胞中水解酶的合成场所是______________。自噬溶酶体内的物质被水解后,其产物的去向是_______。由此推测,当环境中营养物质缺乏时,细胞的自噬作用会____________(填“增强”;“减弱”或“不变)。

(3)神经退行性疾病是一类由于突变蛋白质在神经细胞中堆积而引起的神经系统失调症。研究发现,提高细胞的自噬能力能治疗该类疾病,这是因为细胞自噬能____________________。

(4)酵母菌液泡内富含水解酶,科学家在研究液泡与自噬的关系时,以野生型酵母菌为对照组,以液泡水解酶缺陷型酵母菌为实验组,在饥饿状态下,___________酵母菌细胞中出现自噬泡大量堆积现象。26、科学家利用细胞结构完全被破坏后的HeLa细胞匀浆为实验对象;研究了细胞色素C(线粒体中与有氧呼吸有关的一种蛋白质)和dATP(三磷酸脱氧腺苷)与细胞凋亡的关系,结果如下图所示:

(1)dATP与ATP在化学组成上的差异是dATP特有_____________(填成分)。

(2)根据图,可判断_______________的存在能促进细胞凋亡,且当其它条件合适时,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着__________________的含量增加;促细胞凋亡的效果增加。

(3)已知细胞色素C的功能是参与[H]和氧气的结合,可判断细胞色素C分布于_________________。

(4)由于细胞凋亡受到严格的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所以也称为_____________。当HIV病毒侵入机体的淋巴细胞后,会导致淋巴细胞大量死亡。淋巴细胞大量死亡是否属于细胞凋亡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7、干旱对植物生长有重要的影响,研究人员从盐生植物碱蓬中获得了两个特有的基因:CYC基因和AFP基因。为进一步研究这两个基因的作用,研究人员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获得了转CYC基因小麦植株和转AFP基因小麦植株,并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植株类型湿度/%根部细胞中无机盐含量/()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

()普通小麦植株601.313.2221.17301.362.4116.3216.32转CYC基因小麦植株601.323.2421.23301.672.4318.9218.92转AFP基因小麦植株601.293.3121.32301.373.1819.9719.97

(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

(2)小麦根细胞通过___________的方式吸收土壤中的Mg2+,用于合成叶绿素。叶绿素主要分布于叶绿体中的___________上,利用纸层析法分离叶绿素等光合色素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

(3)根据上述实验结果,推测CYC基因的功能是____________。湿度降低后,与普通小麦相比,转AFP基因小麦光合速率仍维持较高水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28、科学家研究发现;当环境恶化时,熊虫会把身体蜷缩起来,一动不动。这时它们会自行脱掉体内99%的水分,处于一种隐生(假死)状态,此时熊虫的代谢率几乎降到零,甚至能耐受-273℃冰冻数小时,直到环境改善为止。据研究,熊虫进入隐生状态时,它们的体内会大量产生一种叫做海藻糖的二糖,回答下列问题:

(1)海藻糖是由______________元素组成的。若要探究它是否为还原糖;应选取的试剂为__________。在海藻糖溶液中加入该试剂后摇匀,没有发生相应的颜色反应,但并不能说明海藻糖是非还原糖,原因是_________。

(2)研究者认为熊虫体液中的海藻糖可以保护动物的组织细胞;使组织细胞免受极低温度造成的损伤,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用于探究该假设的真实性。请将其补充完整:

选材:为了确保实验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排除实验中的干扰因素,从化学组成及生理功能看,选用的动物组织细胞应_____(能;不能)含有海藻糖,______(能、不能)抵抗极低温度。

过程:①取适量实验动物细胞;等分成甲;乙两组(以甲组为实验组);

②甲组加海藻糖;乙组不加海藻糖;

③甲;乙两组均在极低温度(-273℃)下冰冻数小时;

(3)将温度缓慢升高恢复至常温后,观察甲、乙两组细胞生活状况,预期可能出现的两种结果和结论是:

可能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能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评卷人得分六、综合题(共2题,共16分)29、下图是显微镜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请写出显微镜相应结构的名称:[4]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部分动植物体是不透明的,不能直接在显微镜下观察,一般要经过特殊处理,如将标本做成很薄的切片。但酵母菌、水绵、洋葱表皮等材料却可以直接做成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这主要是因为它们___________。。A.是单个或单层细胞B.都带有特殊的颜色C.是无色透明的D.是活的细胞(3)下图为观察到的黑藻细胞的细胞质环流示意图;视野中的叶绿体位于液泡的右方,细胞质环流的方向为顺时针,则:

①若图像太暗;则应调节使用_________和___________。

②实际上,黑藻细胞中叶绿体位于液泡的____________;细胞质环流方向为____________。30、如图左侧为叶肉细胞中相应的生理活动过程;右侧为叶绿体结构示意图。

(1)在②;③两处所发生的反应分别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上图左侧所示植物的叶肉细胞中,在乙细胞器中产生的CO2供给甲利用需要经过_____层生物膜。

(3)甲;乙两种细胞器都是重要的“能量转换器”;在乙细胞器中释放能量最多的过程是有氧呼吸第_____________阶段。

(4)图中甲;乙两种结构的膜面积都很大;其中甲增加膜面积是通过___________。

(5)大部分高等植物在缺氧情况下,植物的细胞呼吸的产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B【分析】据表格内容可知;本实验的两个试管中所用的酶是相同的,而底物不同,因此该实验是探究酶的专一性,自变量是底物的种类即淀粉溶液与蔗糖溶液,A;D错误;据A的分析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酶的专一性,因此实验的自变量是底物的种类,因变量是反应产物是否与斐林试剂反应出现装红色沉淀,其它变量包括温度、pH、溶液的体积等都属于无关变量,B正确;碘液与蔗糖及蔗糖水解后的产物都不发生反应,用碘液无法检测蔗糖是否被水解,因此不能用碘液代替斐林试剂,C错误。

【点睛】根据题意及表格分析出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无光变量和实验原理,分析、评价和完善实验,预期实验结果并获取结论的能力是本题考查的重点。2、B【分析】【分析】

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是具有半透膜;半透膜两侧具有浓度差,渗透平衡时液面差△h与浓度差的大小有关,浓度差越大,△h越大;蔗糖是不能穿过半透膜的分子,图中由于漏斗内的蔗糖溶液浓度高,因此烧杯中的水分子可通过渗透作用进入漏斗,使漏斗内液面升高,渗透平衡时△h会产生压力与漏斗内因溶液浓度差产生的压力的大小相等,因此漏斗内的浓度仍然大于漏斗外。

【详解】

A、渗透平衡时△h会产生压力与漏斗内因溶液浓度差产生的压力的大小相等,因此漏斗内的浓度仍然大于漏斗外,为S1>S2;A正确;

B;若吸出漏斗管内△h以内的液体;蔗糖溶液浓度下降,半透膜两侧的浓度差减小,则重新平衡时,△h的高度会下降,B错误;

C;若在漏斗管内加入少量蔗糖酶(对实验的影响忽略不计);蔗糖可被分解为单糖,漏斗内溶液浓度增加,液面会先上升,由于半透膜允许单糖通过,继而漏斗内溶液浓度会下降,则漏斗液面将会下降,最终△h=0,C正确;

D、内外液面达到平衡时,水分子从S1到S2与从S2到S1的扩散速率相等;处于动态平衡,D正确。

故选B。3、A【分析】【分析】

由图可知,A是DNA、B是RNA、C是蛋白质、X是N和P、Y是N。a是脱氧核苷酸、b核糖核苷酸;c氨基酸、d核苷酸、e氨基酸、f五碳糖、m磷酸、n含氮碱基。

【详解】

A;根据以上分析可知;C是蛋白质,则c表示组成蛋白质的单体氨基酸,而图中e表示氨基酸的结构,故大肠杆菌细胞内单体c的结构可用e表示,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大概有20种,A正确;

B、根据图形分析可知a表示脱氧核苷酸,b表示核糖核苷酸;d表示核苷酸,人体内既有DNA又有RNA,因此d核苷酸有8种,B错误;

C、核酸是生物体内遗传信息的携带者,而a、b是核苷酸;是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C错误;

D;A是DNA、B是RNA;它们的多样性与d核苷酸中的n含氮碱基的排列顺序有关,C蛋白质的多样性由e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数目和种类有关,不是由R充分体现,D错误。

故选A。4、B【分析】【详解】

A;由图可知;区域Ⅰ的细胞经历伸长生长和细胞分化才可形成区域Ⅲ的细胞,A错误;

B;区域Ⅰ的细胞能合成生长素;促进区域Ⅱ细胞的伸长生长,B正确;

C;区域Ⅲ的细胞为成熟细胞;无细胞周期,C错误;

D;若外界溶液浓度较低;区域Ⅰ的细胞主要通过吸胀作用吸水,D错误。

故选B。5、D【分析】【分析】

1;果胶酶包括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果胶分解酶和果胶酯酶等。

2;实验设计的一般方法:控制变量法。

(1)变量:实验中可以变化的因素;

(2)自变量:其中人为改变的;实验控制的变量;

(3)因变量:随着自变量改变而变化的变量;

(4)无关变量:除自变量以外的还可能会存在的一些可变因素;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的;

(5)对照实验:除一个因素(自变量)以外;其余(无关变量)都保持相同且适宜的实验。

【详解】

A;探究果胶酶的用量时;pH、温度属于无关变量,会影响实验结果,pH、温度要相同且适宜,A错误;

B;果胶酶包括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果胶分解酶和果胶酯酶等;B错误;

C;探究温度对果胶酶活性影响时;温度是自变量,而苹果泥、果胶酶用量及反应时间等都是无关变量,C错误;

D;可以用相同时间内过滤得到的果汁体积来确定果胶酶的最适用量;D正确。

故选D。6、C【分析】【分析】

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有机物,其中大部分是蛋白质、少量是RNA。2、酶的特性。①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②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者一类化学反应。③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

【详解】

A;蚓激酶是蛋白质;大分子进入细胞的方式是胞吞,A错误;

B;蚓激酶进入细胞的方式是胞吞;需要能量,细胞呼吸抑制剂处理后降低吸收速率,B错误;

C;酶发挥作用需要适宜的条件;小鼠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会影响蚓激酶治疗脑血栓的效果,C正确;

D;蚓激酶进入小鼠肠上皮细胞的过程是胞吞;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彰显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D错误。

故选C。7、B【分析】【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酶的化学本质;作用机理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相关知识,运用所学知识做出准确判断。①所有的活细胞都能产生酶,②酶具有催化功能,其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③酶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④酶具有专一性和高效性,酶作用条件要温和。

【详解】

酶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A错误;酶具有催化功能,其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B正确;所有的活细胞都能产生酶,C错误;酶在细胞内外都可发挥催化作用,如消化酶在细胞外起作用,D错误;故正确的选B。二、多选题(共8题,共16分)8、A:D【分析】【分析】

水在细胞中存在的形式及水对生物的作用:结合水与细胞内其它物质结合;是细胞结构的组成成分;自由水(占大多数)以游离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幼嫩植物;代谢旺盛细胞含量高)。据图示可知,①为晒干的种子,失去的③为自由水,②为烘干的种子,失去的水为结合水。

【详解】

A;种子萌发时;代谢加快,结合水向自由水转化,细胞中③/④的值会增大,A正确;

B;②为烘干的种子;结合水被破坏,故②不能够能萌发形成幼苗,B错误;

C;种子为新个体的幼体;种子萌发后发育成完整植株不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C错误;

D;萌发过程中种子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能进行细胞呼吸消耗有机物,导致种子的干重下降,D正确。

故选AD。9、A:B:D【分析】【分析】

病毒(Virus)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一般由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外壳所构成,病毒既不是真核生物也不是原核生物。

【详解】

A;流感病毒无细胞结构;不含核糖体,A错误;

BC;病毒只能在活细胞内增殖;不能在细胞外独立存活,故不可用细菌培养基培养病毒,B错误,C正确;

D;细胞是生命系统的最小结构层次;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D错误。

故选ABD。10、A:B【分析】【分析】

1;组成细胞的化合物包括无机物和有机物;无机物包括水和无机盐,有机物包括蛋白质、脂质、糖类和核酸,鲜重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干重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

2;由题图信息分析可知;图表示组成细胞的化合物,由图中各化合物含量可知,Ⅰ为无机物,Ⅱ为有机物,Ⅲ为水,Ⅴ为无机盐,Ⅳ为蛋白质,Ⅵ为脂质,VII为糖类或者核酸。

【详解】

A;由分析可知;Ⅱ代表有机物,若Ⅳ代表蛋白质,Ⅶ代表糖类和核酸,则Ⅵ代表脂质,而不是脂肪,A错误;

B;V为无机盐;无机盐在细胞中大多以离子形式存在,B错误;

C;Ⅲ为水;在人体中的含量常随年龄的的增加而减少,C正确;

D;Ⅱ为有机物;包括蛋白质、糖类和脂质、核酸等,Ⅱ中共有的化学元素是C、H、O,D正确。

故选AB。11、A:B:C【分析】【分析】

①仅由蛋白质与核酸组成的生物是病毒;②具有核糖体和叶绿素;但没有形成叶绿体的生物为原核生物,比如蓝藻;③出现染色体和各种细胞器的生物是真核生物;④有细胞膜但不含细胞壁可能是原核生物(支原体)也可能是真核生物(动物)。

【详解】

①A;根据分析可知;④可能是原核生物(支原体),也可能是真核生物(动物),A错误;

B;根据分析可知;①是病毒,②是原核生物,B错误;

C;②含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是自养型生物;③是真核生物,动物也属于真核生物,但是其代谢类型为异养型,C错误;

D;③出现染色体和各种细胞器;是真核生物,真核生物有成形的细胞核,D正确。

故选ABC。12、A:B:C【分析】【分析】

1;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1mol葡萄糖进行有氧呼吸消耗6mol氧气,产生6mol二氧化碳和12mol水;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物是二氧化碳和酒精,1mol葡萄糖无氧呼吸产生2mol酒精和2mol二氧化碳。

【详解】

A、t1时刻;酒精产生速率为0,Ⅰ;Ⅱ两条曲线重合,即进行只进行有氧呼吸,无氧呼吸消失,A正确;

B、如果改变温度条件,酶的活性会升高或降低,t1会左移或右移,0~t1产生的CO2=S1+S2+S3+S4,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量与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量相同,即无氧呼吸产生的CO2=S2+S3,有氧呼吸消耗的氧气量等于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量,即有氧呼吸产生的CO2=S2+S4,即S1+S2+S3+S4=S2+S3+S2+S4,即S1和S2的值始终相等;B正确;

C、由B选项可知,S1=S2,若S2:S3=2:1、S4:S1=8:1时,则S4:S2=8:1,有氧呼吸产生的CO2=S2+S4=9S2,无氧呼吸产生的CO2=S2+S3=1.5S2,有氧呼吸产生的CO2:无氧呼吸产生的的CO2=6:1,有氧呼吸消耗1mol葡萄糖产生6mol二氧化碳,无氧呼吸消耗1mol葡萄糖产生2mol二氧化碳,因此0~t1时间段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的比值为2:1;C正确;

D、乳酸菌进行无氧呼吸消耗1mol葡萄糖产生2mol乳酸,酵母菌无氧呼吸消耗1mol葡萄糖产生2mol酒精,若曲线Ⅳ和曲线Ⅲ两者完全重合,说明酵母菌和乳酸菌无氧呼吸且乳酸和酒精的产生速率相等,但酵母菌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则0~t1时间段酵母菌细胞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大于乳酸菌;D正确。

故选ABC。

【点睛】13、C:D【分析】【分析】

1;糖类中的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

2;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液(Ⅳ染液)染成橘黄色(红色)。

3;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详解】

A;麦芽糖不属于还原糖;所以不会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且斐林试剂一定是甲液和乙液等量混合均匀后再与还原糖反应,A错误;

B;双缩脲试剂与蛋白质反应时;先加双缩脲试剂A液1mL,再加入双缩脲试剂B液4滴,B错误;

C;用显微镜观察脂肪颗粒时;在低倍镜下找到花生子叶的最薄处进行观察,最可能观察到被染色的脂肪颗粒,C正确;

D;对于一个细胞而言;细胞质的流动方向当然一致,因为叶绿体颜色较深,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所以把它作为观察细胞质流动的参照物,D正确。

故选CD。14、A:B:C【分析】【分析】

1;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1mol葡萄糖进行有氧呼吸消耗6mol氧气,产生6mol二氧化碳和12mol水;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物是二氧化碳和酒精,1mol葡萄糖无氧呼吸产生2mol酒精和2mol二氧化碳。

【详解】

A、t1时刻;酒精产生速率为0,Ⅰ;Ⅱ两条曲线重合,即进行只进行有氧呼吸,无氧呼吸消失,A正确;

B、如果改变温度条件,酶的活性会升高或降低,t1会左移或右移,0~t1产生的CO2=S1+S2+S3+S4,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量与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量相同,即无氧呼吸产生的CO2=S2+S3,有氧呼吸消耗的氧气量等于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量,即有氧呼吸产生的CO2=S2+S4,即S1+S2+S3+S4=S2+S3+S2+S4,即S1和S2的值始终相等;B正确;

C、由B选项可知,S1=S2,若S2:S3=2:1、S4:S1=8:1时,则S4:S2=8:1,有氧呼吸产生的CO2=S2+S4=9S2,无氧呼吸产生的CO2=S2+S3=1.5S2,有氧呼吸产生的CO2:无氧呼吸产生的的CO2=6:1,有氧呼吸消耗1mol葡萄糖产生6mol二氧化碳,无氧呼吸消耗1mol葡萄糖产生2mol二氧化碳,因此0~t1时间段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的比值为2:1;C正确;

D、乳酸菌进行无氧呼吸消耗1mol葡萄糖产生2mol乳酸,酵母菌无氧呼吸消耗1mol葡萄糖产生2mol酒精,若曲线Ⅳ和曲线Ⅲ两者完全重合,说明酵母菌和乳酸菌无氧呼吸且乳酸和酒精的产生速率相等,但酵母菌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则0~t1时间段酵母菌细胞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大于乳酸菌;D正确。

故选ABC。

【点睛】15、A:D【分析】【分析】

1;KOH能吸收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小肠上皮细胞进行有氧呼吸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被KOH吸收,瓶内气压减小,引起红色液滴左移。当氧气耗尽之后,小肠上皮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不消耗氧气,产物只有乳酸,瓶内气压不变,红色液滴不再移动。

2;小鼠成熟红细胞无线粒体;不能进行有氧呼吸。

【详解】

A;KOH能吸收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毛细玻璃管内的红色液滴向左缓缓移动是由于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气,A正确;

B;随实验时间的延长;小肠上皮细胞进行有氧呼吸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被KOH吸收,引起红色液滴左移。当氧气耗尽之后,小肠上皮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不消耗氧气,产物只有乳酸,瓶内气压不变,红色液滴不再移动,B错误;

C;小鼠成熟红细胞无线粒体;只进行无氧呼吸,液滴不移动,C错误;

D;增设添加呼吸抑制剂的实验组;可探究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是否消耗能量,D正确。

故选AD。三、填空题(共8题,共16分)16、略

【分析】【详解】

生物大分子是由许多单体连接而成的多聚体,和单体一样都是以碳链为基本骨架,可推测碳原子在组成生物大分子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碳是生命的核心元素。【解析】碳17、略

【解析】①.分裂和分化②.完整有机体③.其他各种细胞18、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19、略

【解析】①.蓝紫光和红光②.蓝紫③.光波长20、略

【分析】【分析】

【详解】

提取绿叶中的色素。

(1)原理:绿叶中的色素能溶解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所以,可以用无水乙醇提取绿叶中的色素。

(2)实验用品及作用。

(3)实验步骤。

【解析】①无水乙醇

②无水乙醇21、略

【分析】【分析】

糖类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是主要的能源物质.常见的单糖有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核糖和脱氧核糖等。植物细胞中常见的二糖是蔗糖和麦芽糖,动物细胞中常见的二糖是乳糖。植物细胞中常见的多糖是纤维素和淀粉,动物细胞中常见的多糖是糖原。淀粉是植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糖原是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构成多糖的基本单位是葡萄糖。

【详解】

细胞的生命活动需要能量来维持;很多种物质都可以为细胞的生活提供能量,其中葡萄糖的作用及其重要,是主要的能源物质,常被形容为“生命的燃料”。

【点睛】【解析】葡萄糖主要能源物质22、略

【解析】①.类囊体②.类囊体的薄膜③.受光面积23、略

【解析】①.光合作用②.养料③.能量④.双层膜⑤.类囊体⑥.色素⑦.酶⑧.基粒⑨.酶⑩.DNA四、判断题(共1题,共5分)24、B【分析】【详解】

植物体内产生ATP的生理过程包括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而淀粉水解成葡萄糖时不生成ATP,错误。五、实验题(共4题,共12分)25、略

【分析】【详解】

试题分析:梳理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等相关知识点;以题意中“细胞自噬通过溶酶体途径对细胞内受损的蛋白质;细胞器或入侵的病原体等进行降解并回收利用”为解题的切入点,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进行相关问题的解答。

(1)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所以衰老线粒体的功能逐渐退化,会直接影响细胞的有氧呼吸(能量供应)。题图显示:细胞内由内质网形成一个双膜的杯形结构,衰老线粒体从杯口进入,杯形结构形成双膜的小泡。

(2)细胞中水解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自噬溶酶体内的物质被水解后,其产物的去向是排出细胞或在细胞内被利用,由此推测,当环境中营养物质缺乏时,细胞的自噬作用会增强。

(3)已知神经退行性疾病是一类由于突变蛋白质在神经细胞中堆积而引起的神经系统失调症。而细胞自噬能清除细胞内突变的蛋白质;所以提高细胞的自噬能力能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

(4)当营养物质缺乏时;细胞的自噬作用会增强,所以在饥饿状态下,与野生型酵母菌相比,液泡水解酶缺陷型酵母菌细胞中,会出现自噬泡大量堆积的现象。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识记并理解溶酶体的功能:一是与食物泡融合,将细胞吞噬进的食物或致病菌等大颗粒物质消化成生物大分子,残渣通过胞吐作用排出细胞;二是在细胞分化过程中,某些衰老细胞器和生物大分子等陷入溶酶体内并被消化掉。在此基础上抓住题干中“细胞自噬”的内涵,根据题图中“箭头的指向”和“文字信息”对知识进行整合和迁移。【解析】①.有氧呼吸(能量供应)②.内质网③.衰老线粒体④.核糖体⑤.排出细胞或在细胞内被利用⑥.增强⑦.清除细胞内突变的蛋白质⑧.(液泡水解酶)缺陷型26、略

【分析】【分析】

本题以反映实验结果的柱形图为情境;考查学生对有氧呼吸过程;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等相关知识的理解能力,以及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的能力。

【详解】

(1)dATP的全称为三磷酸脱氧腺苷;脱氧腺苷是由脱氧核糖与腺嘌呤结合而成;ATP的全称为三磷酸腺苷,腺苷是由核糖与腺嘌呤结合而成。可见,dATP与ATP在化学组成上的差异是dATP特有脱氧核糖。

(2)分析柱形图可知:有dATP的实验组的促凋亡效果高于无dATP的对照组;细胞色素C浓度大于零的实验组的促凋亡效果高于细胞色素C浓度等于零的对照组,说明dATP和细胞色素C的存在均能促进细胞凋亡。当其它条件合适时,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促细胞凋亡的效果随着细胞色素C含量的增加而增加。

(3)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的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其过程是[H]和氧气结合生成水,同时释放大量能量。可见,若细胞色素C的功能是参与[H]和氧气的结合,则可判断细胞色素C分布于线粒体内膜。

(4)由于细胞凋亡受到严格的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所以也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细胞坏死是在种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下,由于细胞正常代谢活动受损或中断引起的细胞损伤和死亡,可见,HIV病毒侵入机体的淋巴细胞后而导致的淋巴细胞大量死亡,这是由于不利的因素影响导致的细胞坏死,不属于细胞凋亡。

【点睛】

本题的难点在于对(2)的解答。解答的关键是以实验目的(研究了细胞色素C和dATP与细胞凋亡的关系)为切入点,依据柱形图呈现的信息明辨自变量(dATP的有无和细胞色素C的含量)、因变量(促细胞凋亡效果)。通过比较柱形图呈现的对照组(无dATP和细胞色素C)与实验组(有dATP和细胞色素C)的促细胞凋亡效果来分析各问题情境。【解析】脱氧核糖dATP和细胞色素C细胞色素C线粒体内膜细胞编程性死亡不是(或答“否”)它是由于种种不利因素影响导致的细胞损伤和死亡27、略

【分析】【分析】

分析题意可知;本实验目的是研究CYC基因和AFP基因的作用,则实验的自变量是CYC基因和AFP基因的有无以及湿度,可用普通植株和转基因植株进行比较,因变量是植物的生长状况,可通过无机盐含量和和光合速率等进行比较。据此分析作答。

(1)

结合分析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是CYC基因和AFP基因的有无及环境湿度,具体表现为小麦的种类和湿度。

(2)

植物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方式是主动运输;叶绿素主要分布于叶绿体中的类囊体薄膜上;利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其原理是: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因而扩散的速率不同。

(3)

分析表格数据可知;与对照相比,转CYC基因小麦植株在湿度为30%的条件下,根部细胞中无机盐含量升高,而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差别不大,光合速率有所提高,故推测CYC基因的功能是通过促进根部细胞对无机盐的吸收来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