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外教师队伍建设探究的核心概念和理论基础》2200字_第1页
《编外教师队伍建设探究的核心概念和理论基础》2200字_第2页
《编外教师队伍建设探究的核心概念和理论基础》2200字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编外教师队伍建设研究的核心概念和理论基础综述目录TOC\o"1-2"\h\u8405编外教师队伍建设研究的核心概念和理论基础综述 130535第一节核心概念 129958一、编外教师 115927二、编外教师队伍建设 12632三、政府职能 28795第二节理论基础 219389一、治理理论 21908二、新公共服务理论 3第一节核心概念为了更清晰明了的阐述本研究的主要观点,在此简要介绍下本研究的三个核心概念和两个研究理论。一、编外教师编外教师是指在公办学校中,通过合同、临聘等形式聘用的教师,与在编教师一样从事一定教学任务的教师。编外教师是我国教育发展特殊历史时期的特殊产物,与在编教师不同的是,他们无法享有同等的工资奖金福利、评优评先、培训、职称评聘等待遇。编外教师可以分为合同教师及代课教师。代课教师指学校缺编专职教师或在职教师因故请假,在无法满足需要的情况下,学校向上级报告后,通过招聘等渠道聘请到能代替专职教师上课的教师。合同教师指近几年公办学校为补充师资力量的不足,学校或教育部门组织的招聘,统一支付教师薪酬但不计入在编教师数的教学人员。本研究中的合同教师指与晋江市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由晋江市教育局支付劳动报酬的无编制教学人员,这类教学人员不享有和在编教师相同的经济待遇。而在2007年-2014年期间,晋江市由于取消了代课教师,此时还没有合同教师的概念产生,因而催生了一批编外教师统称为“过渡合同教师”。二、编外教师队伍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是指在教育领域对教师进行选拔任用、培训培养、定期考核、使用和管理的一系列工作。教育的持续发展,前提是要建立一支素质较高、数量足够、结构合理的队伍。在教育发展的新时期,要想进一步发展教育,政府就要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及更加主动的作为,确保教师队伍的建设。本文中的晋江市编外教师队伍建设,主要是指对晋江市合同教师的招聘管理、培训晋升、绩效考核评价、持续规范管理以及提高工资奖金福利待遇等。三、政府职能政府职能指行政主体作为执行机关,负责国家相关具体事务管理如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公共事务等,在管理过程中按照规定所具有的功能以及应该承担相应的职责。本文中的政府职能具体表现为在编外教师队伍建设中,政府在招聘、培训培养、绩效考核评价、日常管理、薪酬待遇、社保保障等方面发挥的职能作用,以及存在的职能缺位、越位、错位等问题。第二节理论基础一、治理理论“治理”一词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常被提及,在我国,“治理”一词也并不陌生。在悠久的历史文化中,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治理”被提到的频率也不断增多,甚至在不少文人墨客的诗词中也常能看到“治理”一词,可见我国对治理的重视。在国外13世纪初期,法国因社会问题较为突出,治理一词也是较多被提及,在近代以来,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进化,许多国家对社会关系进行了重新的思考,因此治理理论被提出。治理与统治不同,治理的对象更加宽泛,其实不仅局限于国家强制力实施,更多的是强调多方面协调互动的过程。相对于国家统治,治理的主体可以是政府治理也可以是社会组织的治理,治理的主体呈现多元化,治理的实现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并不像统治仅限于国家的强制力保护,其更像是一个互动的过程,需要不同主体间的沟通协作。由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受限,为了保证编外教师管理相关政策的施行,在编外教师管理初期,晋江市政府采取的是严格的行政强制手段。随着对政府职能改革的不断深化,对编外教师的队伍建设要求越来越规范,编外教师管理方式也在逐步改变,仅仅依靠教育主管部门是不够的,还需要借助编办、人社、财政等其他政府部门的力量,这样才能维护编外教师的队伍建设。同时,非政府组织也在进一步发展,其他社会组织和社会团体开始参与到编外教师队伍建设中,这些前所未有的变革正好与治理理论的内涵不谋而合。“国家治理”这一概念首次提出于我国十八届三中全会,治理被提升到比较高的地位,与“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列,这充分证明我国进入“国家治理”的新时期。邬志辉,陈昌盛.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编制供求矛盾及改革思路[J].教育研究,2018(8).目前,晋江市编外教师队伍建设已经开始从要求与在编教师同工同酬到加强对编外教师的综合素质培养转变,编外教师更多的诉求是加强培训、增加晋升渠道、提高绩效管理水平、落实待遇保障等。此时,仅仅依靠政府力量是难以有效落实的,还需要借助非政府群团组织和社会公众的帮助,为编外教师提供更多公共服务,如此才能使编外教师队伍建设良好发展。因此,把治理理论应用到编外教师队伍建设中是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邬志辉,陈昌盛.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编制供求矛盾及改革思路[J].教育研究,2018(8).二、新公共服务理论从1980年代以来,“新公共管理理论”是在现代经济学理论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公共行政理论,在西方发达国家中运用较为广泛。但在长期的实践中,“新公共管理理论”的不足之处逐渐表现出来,其思想主要是公共管理在市场的机制下,强调市场的主导作用,即将公共管理与经济效率放在第一位,而没有考虑到政府公共服务中的民主、公平等职能,因此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产生了伦理与责任的问题。由此,在美英等一些发达国家中的学者,对“新公共管理理论”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认为其不合理应该被替代,并提出新公共服务理论。在这一理论框架下,认为核心管理是民主自治,政府在公共服务中应转变角色,从管理者转变为参与者和服务者。吴康宁.教育社会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吴康宁.教育社会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新公共服务理论”在缓解社会危机、提高政府效率、优化公共服务等方面有一定作用,为政府转变管理方式提供了较好的理论基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