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22《礼记》二则预习导学案原卷版教学目标1.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背诵课文;2.感受文章条理清晰的说理,学习运用类比论证的方法论述观点;3.体会文章蕴含的道理,明白学习道德礼仪的重要性,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第一课时虽有嘉肴教学过程一.导入:大家知道,我们中华民族有着引以为自豪的优秀的传统美德,这些优良品德的养成,离不开祖祖辈辈对国学经典的学习。其中“四书五经”是中国读书人的必读书目。你知道“四书”和“五经”分别指哪些书吗?“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诗》《书》《礼》《易》《春秋》。其中,《大学》《中庸》本是《礼记》中的两篇,南宋理学家朱熹把它们与《论语》《孟子》编排在一起,并为之作注。《礼记》最集中、最全面、最系统地体现了儒家思想的精髓和核心价值观,对我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广泛、持久而深刻的影响。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诵读这部经典著作中的经典片段(板书课题并明确课题是文段首句,不是篇名)。二.检查预习:1.文学常识:《礼记》,又名《》,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相传是西汉戴圣编纂的,今本为东汉郑玄注本。《礼记》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仪,解释礼仪,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记述修身做人的准则。《礼记》与《仪礼》《周礼》合称“三礼”,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汉代开始,把《》《》《》《》《》称为“五经”。唐代把《周礼》《礼记》《仪礼》《公羊传》《穀梁传》《左传》与《诗》《书》《易》称为“九经”。唐文宗刻石经,将《孝经》《论语》《尔雅》列入经部,宋代又将《孟子》列入,这十三部儒家经典,称为“十三经”。2.读准字音:嘉肴()自强()兑()命学()学半三.理解文意:1.结合注释,疏通文意。2.重点词语释义:①虽有嘉肴()②弗食()③不知其旨也()④然后能自强也()⑤虽有至道()⑥教学相长()⑦是故学然后知不足()⑧教然后知困()3.翻译下列句子①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答:②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答:③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答:四.梳理思路:1.文章论述了什么道理?请找出中心论点。答:2.“教”和“学”到底是怎样的关系呢?我们从汉字的起源说起:出示“教”和“学”的甲骨文字样,由造字本义探讨并领悟教和学的关系。答:3.文章开头写“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有何作用?答:4.简要归纳本文的论述思路。答:五.探究:1.“教学相长”的结论在前面已经道明,课文最后《兑命》中的一段话是否多余?答:2.“教学相长”与“学学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答:3.大家知道,关于学习,古训中还有一句话是出自《学记》中的: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这句话与本文相比有何相同与不同?答:4.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谈谈“教学相长”的道理给了你怎样的启示?答:第二课时大道之行也【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在你的心目中,最美好的生活是怎样的?你能描述一下吗?事实上,古往今来,人们从未停止过对美好的社会生活的憧憬。今天我们再来学习《礼记》中又一篇《大道之行也》。二.检查预习:读准加点字音:讲信修睦()幼有所长()矜()男有分()谋闭而不兴()货恶其弃于地也()三.理解文意:1.结合注释,理解文章。重点语句翻译:(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答:(2)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答:(3)男有分,女有归。答:(4)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答:(5)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答:2.本文是用哪两个字来表示理想社会?追问:“大道”指什么?“大同”指什么?“大道之行”指什么?“大道”与“大同”有什么关系?答:3.那么“大同”究竟是怎样的一个社会面貌?请划出有关文字回答。答:4.梳理文章层次结构。四.问题探究:1.文中“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答:预习小测(一)虽有嘉肴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旨()兑()命学()学半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弗食弗:(2)虽有至道
至道:()(3)不知其善也
善:()(4)教然后知困
困()(5)然后能自反也
自反:()3.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学学半“()”同“()”,()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1)虽有嘉肴古义:()今义:()(2)不知其旨也
古义:()今义:()(3)教学相长
古义:()今义:()5.下列句中“其”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择其善者而从之
B.弗食,不知其旨也C.其此之谓乎
D.弗学,不知其善也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答:(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答:(3)故曰:教学相长也。答:7.填空。(1)《虽有嘉肴》选自《礼记正义》。《礼记》,相传是()(朝代)经学家()(作者)编纂的,是()时期)间()(学派)论著的汇编。(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课内精读阅读全文,回答问题。8.“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强调了什么问题?答:9.本文说理逻辑严密,条理分明,说说作者是怎样论述文章的中心论点的。答:10.“教学相长”与“学学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答:11.学完本文,你获得了哪些启示?答:拓展阅读【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选自《虽有嘉肴》)【乙】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①,輮②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③,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④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节选自荀子《劝学》)【注释】①中(zhòng)绳:合乎拉直的墨线。②輮(róu):通“煣”,用火烤使木条弯曲。③暴:通“曝”,晒干。④参:通“叁”,多次。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不知其旨也旨:(2)然后能自强也
强:(3)学不可以已
已:(4)故木受绳则直
故:1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輮使之然也/其此之谓乎 B.不知其善也/则知明而行无过矣C.虽有嘉肴/虽有槁暴 D.学而不思则罔/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21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答:(2)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答:15.【甲】文运用了类比的写作手法,引出了阐述的论点;【乙】文开头就提出了论点“学不可以已”,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是。16.请联系学习生活,谈谈你读了这两篇短文后的感受。答:
(二)大道之行也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矜、寡()
男有分()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选贤与能能:()(2)讲信修睦
修:()(3)不独亲其亲
亲:()(4)不独子其子
子:()(5)矜、寡、孤、独、废疾者
寡:()者:()(6)男有分
分:()(7)盗窃乱贼而不作
乱贼:()作:()3.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选贤与能
“()”同“()”,()(2)矜、寡、孤、独、废疾者“()”同“()”,()4.指出下列句中词类活用现象。(1)不独亲其亲答:(2)不独子其子答: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1)大道之行也古义:
今义:宽阔的路(2)女有归
古义:()
今义:归来,归属(3)矜、寡、孤、独古义:()今义:一个词。独自一人(4)盗窃乱贼而不作
古义:()今义:小偷,窃贼(5)故外户而不闭
古义:()
今义:窗6.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故人/不独亲其亲B.货/恶其弃于地也C.是故/谋闭而不兴
D.是谓/大同7.填空。(1)总领全文的语句是:。照应此句的是:。(2)出自本课的成语有:。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答:(2)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答:(3)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答:(4)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答:(5)男有分,女有归。答:(6)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答:(7)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答:(8)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答:(9)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答:课内精读阅读全文,回答问题。9.找出文中的排比句、对偶句,并说说其表达效果。答:10.文章从哪几个方面论述了大同社会的特征?答:11.结合全文,谈谈你对大同社会的理解并说说今后应怎么做。答:
第六单元22《礼记》二则预习导学案解析版教学目标1.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背诵课文;2.感受文章条理清晰的说理,学习运用类比论证的方法论述观点;3.体会文章蕴含的道理,明白学习道德礼仪的重要性,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教学过程一.导入:大家知道,我们中华民族有着引以为自豪的优秀的传统美德,这些优良品德的养成,离不开祖祖辈辈对国学经典的学习。其中“四书五经”是中国读书人的必读书目。你知道“四书”和“五经”分别指哪些书吗?“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诗》《书》《礼》《易》《春秋》。其中,《大学》《中庸》本是《礼记》中的两篇,南宋理学家朱熹把它们与《论语》《孟子》编排在一起,并为之作注。《礼记》最集中、最全面、最系统地体现了儒家思想的精髓和核心价值观,对我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广泛、持久而深刻的影响。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诵读这部经典著作中的经典片段(板书课题并明确课题是文段首句,不是篇名)。二.检查预习:1.文学常识:《礼记》,又名《小戴礼记》,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相传是西汉戴圣编纂的,今本为东汉郑玄注本。《礼记》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仪,解释礼仪,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记述修身做人的准则。《礼记》与《仪礼》《周礼》合称“三礼”,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汉代开始,把《诗》《书》《易》《礼》《春秋》称为“五经”。唐代把《周礼》《礼记》《仪礼》《公羊传》《穀梁传》《左传》与《诗》《书》《易》称为“九经”。唐文宗刻石经,将《孝经》《论语》《尔雅》列入经部,宋代又将《孟子》列入,这十三部儒家经典,称为“十三经”。2.读准字音:嘉肴(yáo)自强(qiǎng)兑(yuè)命学(xiào)学半三.理解文意:1.结合注释,疏通文意。2.重点词语释义:①虽有嘉肴(即使)②弗食(不)③不知其旨也(味美)④然后能自强也(自我勉励)⑤虽有至道(最好的道理)⑥教学相长(增长,促进)⑦是故学然后知不足(因此)⑧教然后知困(困惑)3.翻译下列句子①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答:即使有美味的菜肴,不亲自品尝,就不会知道它的味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②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答:因此只有学习以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学以后才知道有困惑。③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答:知道不足,然后才能自我反思;知道自己有困惑,然后才能自我勉励。四.梳理思路:1.文章论述了什么道理?请找出中心论点。答:本文主要论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中心论点:“教学相长也。”2.“教”和“学”到底是怎样的关系呢?我们从汉字的起源说起:出示“教”和“学”的甲骨文字样,由造字本义探讨并领悟教和学的关系。答:在古代,“教”和“学”两个字是同源的,本来是一个字,后来才分化成两个。一个是xiào,教导的意思,一个是xué,专门表学习之意,这样就把字形和意义区分开了。3.文章开头写“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有何作用?答:以“佳肴”与“至道”作类比,指出学习的重要性:做好了一桌美味的菜肴,如果只是看看,不亲自去尝尝,永远不知道滋味如何;同样,有再好的道理,如果不去学习,永远也不知道它的好处。这种说理的方法叫做“类比推理”。运用类比论证方法,自然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使说理浅显易懂。4.简要归纳本文的论述思路。答: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作比,继而引入“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进而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教学相长”这个结论。五.探究:1.“教学相长”的结论在前面已经道明,课文最后《兑命》中的一段话是否多余?答:不多余,“学学半”的意思是“教人是学习的一半”,这是对本文观点的补充说明,深化主旨。《兑命》的话进一步论证了“教学相长”的道理,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2.“教学相长”与“学学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答:相同点:两者都强调了教是学习、进步和提升的重要环节。不同点:前者从教和学两个方面来说明教和学的关系,认为教和学相互促进、相辅相成,说得直接全面,是作者要表达的主要观点。后者则只从教的角度来说明,将学的部分暗含其中,说得含蓄委婉,是对前者的补充论证。关系:前者是全文的观点,后者是引用论据来补充强调观点的,两者之间是主从关系。3.大家知道,关于学习,古训中还有一句话是出自《学记》中的: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这句话与本文相比有何相同与不同?答:相同:同是类比开头,都强调“学”的重要性,通过学习,可以内省,进而自强,改变命运;可以外观,更好地认识万事万物的规律和道理。不同:“人不学,不知道”强调的是人要学习,“教学相长”强调的是教和学两个方面,二者是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后者内涵更广泛,包含了“人不学,不知道”的内容。4.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谈谈“教学相长”的道理给了你怎样的启示?答:学是第一位的,不学,则无法获得知识,也无法知道自己的不足,也就没有完善自己的机会。“教学相长”还意味着学习中的互动和交流。有时候,可以采用教的方式学习。比如尝试把自己的理解讲给同桌听,看看他的反应。如果他能明白,可能表明你确实理解透彻了;如果他仍有疑惑,可能表明你懂得理解中存在漏洞或缺陷,这时就可以“知困”而“自强”。第二课时大道之行也【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在你的心目中,最美好的生活是怎样的?你能描述一下吗?事实上,古往今来,人们从未停止过对美好的社会生活的憧憬。今天我们再来学习《礼记》中又一篇《大道之行也》。二.检查预习:读准加点字音:讲信修睦(mù)幼有所长(zhǎng)矜(guān)男有分(fèn)谋闭而不兴(xīng)货恶其弃于地也(wù)三.理解文意:1.结合注释,理解文章。重点语句翻译:(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答:在政治上的最高理想施行的时候,天下就是人们所共有的,(人们)把品德高尚的人、德才兼备的人选举出来,(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的气氛。(2)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答:因此人们不只把自己的亲人当作亲人,不只把子女当作子女。(3)男有分,女有归。答: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4)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答: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捡起来)却一定不是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一定不是为自己谋私利。(5)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答: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再兴起。2.本文是用哪两个字来表示理想社会?追问:“大道”指什么?“大同”指什么?“大道之行”指什么?“大道”与“大同”有什么关系?答:“大同”。“大道”,政治上的最高理想,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指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或真理。“大同”,指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大道之行”,是指执政者施行大道,则老百姓便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大道行”才能达到“大同”社会。“大道”既行,就能“大同”。3.那么“大同”究竟是怎样的一个社会面貌?请划出有关文字回答。答:“天下为公……外户而不闭”。“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天下为公”是说天下是大家的天下,不属于任何个人;“选贤与能”是说选拔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担任社会职务;“讲信修睦”说的是社会成员间应当建立良好的关系,讲求诚信,远离欺诈,崇尚和睦,防止争斗。4.梳理文章层次结构。可分为三层:第一层:“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这一层是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根本特征),是总说,以下几句是分述。第二层:“故人不独亲其亲……不必为己。”详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第三层:“是故谋闭而不兴……是谓大同。”总结全文。四.问题探究:1.文中“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答:要启发学生透过“桃源”中的生活现象来认识这个社会,例如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孩子生活极其幸福、快乐,这就是“大同”社会中“老有所终”“幼有所长”,由此还可以推知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同样受到全社会的关爱。预习小测(一)虽有嘉肴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旨(zhǐ)兑(yuè)命学(xiào)学半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弗食弗:不(2)虽有至道
至道:最好的道理(3)不知其善也
善:好(4)教然后知困
困:困惑(5)然后能自反也
自反:自我反思3.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学学半“学”同“敩”,教导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1)虽有嘉肴古义:即使今义:虽然(2)不知其旨也
古义:味美今义:主旨(3)教学相长
古义:教与学今义:教书5.下列句中“其”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C)A.择其善者而从之
B.弗食,不知其旨也C.其此之谓乎
D.弗学,不知其善也(解析:C项“其”是副词,表推测,大概。其他三项均是代词。)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答: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也不知道它的好处。(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答:因此只有学习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别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困惑。(3)故曰:教学相长也。答: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7.填空。(1)《虽有嘉肴》选自《礼记正义》。《礼记》,相传是西汉(朝代)经学家戴圣(作者)编纂的,是战国至秦汉(时期)间儒家(学派)论著的汇编。(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教学相长也。课内精读阅读全文,回答问题。8.“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强调了什么问题?答:强调了亲身学习的重要性。9.本文说理逻辑严密,条理分明,说说作者是怎样论述文章的中心论点的。答: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设喻类比,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接着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出“教学相长”的中心论点。10.“教学相长”与“学学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答:相同点:两者都强调了“教”是学习和提升的重要环节。不同点:前者是从教和学两个方面来说明教和学二者是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后者则只从教的角度来说明,是对前者的补充论证。二者关系:前者是全文的观点,后者是作为引用论据来补充强调观点的。11.学完本文,你获得了哪些启示?【示例】只有学习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以后才能知道有理解不了的地方。教和学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应该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拓展阅读【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选自《虽有嘉肴》)【乙】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①,輮②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③,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④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节选自荀子《劝学》)【注释】①中(zhòng)绳:合乎拉直的墨线。②輮(róu):通“煣”,用火烤使木条弯曲。③暴:通“曝”,晒干。④参:通“叁”,多次。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不知其旨也旨:味美(2)然后能自强也
强:勉励(3)学不可以已
已:停止(4)故木受绳则直
故:所以,因此1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A.輮使之然也/其此之谓乎 B.不知其善也/则知明而行无过矣C.虽有嘉肴/虽有槁暴 D.学而不思则罔/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解析:A.代词,代指木条/宾语前置的标志;B.知道/机智;C.均为“即使”;D.连词,表转折/连词,表顺承。)1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答:《说命》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2)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答: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寒冷。15.【甲】文运用了类比的写作手法,引出了阐述的论点教学相长(也);【乙】文开头就提出了论点“学不可以已”,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是比喻论证(或举例论证)。16.请联系学习生活,谈谈你读了这两篇短文后的感受。答:略。(要求:提出观点、看法;阐述理由;联系学习生活,紧扣文章内容)附【乙】文参考译文: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寒冷。木材直得可以符合拉直的墨线,用煣的工艺把它弯曲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的标准了。即使又被风吹日晒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再经辅具加工就能变得挺直,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多次检查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聪明机智,而行为就不会有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卫生系统平安建设活动方案(3篇)
- 质控小组职责模版(2篇)
- 施工人员管理制度(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建筑工程施工服务外包合同2篇
- 课题申报书:大语言模型驱动三语教学的能动性分析和应用路径研究
- 装饰图案课程设计理念
- 二零二五年度新能源设备技术出口服务协议3篇
- 2024年规范化劳务输出协议模板
- 材料员岗位的具体职责说明范文(2篇)
- 课题申报书:大学生数字化生存境况及优化路向研究
- 八大危险作业安全培训考核试卷
- 老年焦虑症的护理
- 2024年白山客运从业资格证考试题库
- 中国商贸文化商道
- 临港新片区规划介绍
- 2024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解析
- 废气处理系统改造及废水处理系统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山东省济宁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2月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
- xx公路与天然气管道交叉方案安全专项评价报告
- 露营基地商业计划书
- 2024年代持债权转让协议书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