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知识梳理与练习课文内容梳理《大自然的语言》根据《科学大众》1963年第1期竺可桢的《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改写。作者竺可桢,浙江上虞人。气象学家、地理学家。《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生动、有趣、颇具散文色彩的说明文,同时也是一篇极具条理的说明文。无论是生动形象、用语典雅地介绍物候现象,还是语言平实、通俗易懂地介绍与物候有关的知识,我们都能从中体会到说明文有条理地说明事物的特点。字词萌发méngfā
次第cìdì
翩然
piānrán
孕育yùnyù销声匿迹
xiāoshēngnìjì
载途zàitú
周而复始zhōuérfùshǐ草长莺飞
cǎozhǎngyīngfēi刺槐huái连翘qiáo冰雪融róng化:春天来了,温度上升,冰和雪都融化了。比喻万物重新充满生机,生机勃勃的场面。孕yùn育:怀胎生育,用来比喻酝酿着新事物。簌sù簌:形容纷纷落下的样子。销声匿nì迹:本义是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公开露面。这里指昆虫无声无息、无影无踪。风雪载zài途:载,满。形容气候恶劣。周而复始:转了一圈又一圈,一次又一次地循环。草长莺yīng飞:形容生机勃勃、万物复苏的景象。延迟:推迟到较后的时间。衰shuāi草连天:形容荒草遍地、极其凋敝的样子。次第:依次。练习题一、填空题1.《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介绍____________的说明文,作者________,我国著名_________家、__________家。2.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1)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______)(2)鸟语花香,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______)(3)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______)3.文化常识。《大自然的语言》开头第一句是:“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句中的“立春”是的农历节气名称之一。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历法的产物,凝聚着中华文明的历史文化精华。请写出一个不带“春、夏、秋、冬”的节气名称_________。生肖的确定也与节气有关,我们生活中的农历就用十二生肖来表示相应的每一个年份,例如图19年是农历猪年,对应的是亥,请写出明年2020年是农历____年,对应是____。二、基础知识综合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题。①我们人类不仅有语言,大自然也有自己的“语言”。②芍药低垂,那是在吟诵着人生的轮回;候鸟迁飞,那是在诠释着四季的唯美;幼树抽芽,那是在展示着生命的勃发____(。,……)③所有的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④大自然的语言是不是很奇妙?仔细líng听,相信你会听懂大自然的心声。4.根据拼音写汉字。líng____听5.①句存在语病,请改正过来。6.选择正确的标点符号,填写在②句中的横线上。7.把“大自然的语言是不是很奇妙?”改为陈述句。8.你读懂过哪些大自然的“语言”?联系生活积累,仿照画线句,再续写一个句子。三、选择题9.《大自然的语言》一文中,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的原因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大自然的语言”就是“物候现象”的形象化说法。B.新颖别致,引人入胜。C.本文是改写,不能改掉文题。D.语言是人们交际交流的工具,自然界一些物候现象也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这种现象仿佛就是传递信息的“大自然的语言”。10.依次填入空缺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大自然的语言丰富多彩。从秋叶的飘零中,;从归雁的行列中,;从冰雪的消融中,;从穿石的滴水中,。读懂大自然的语言,才能掌握大自然的规律。①能读出春天的脚步②能读出季节的变换③能读出坚持的可贵④能读出集体的力量A.①②④③ B.②④①③ C.②④③① D.④②①③11.对《大自然的语言》一文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这句话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B.“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年到1750年10年平均同1921年到1930年10年平均的春初7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9天。”这段文字中“后者”是指:开花日期,“前者”是指:抽青日期。C.题目“大自然的语言”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D.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纬度的差异、经度的差异、高下的差异、古今的差异。12.给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②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③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④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⑤桃花开了,又像是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A.③⑤④②①B.③②⑤④①C.⑤④②①③D.⑤②④③①1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大自然的语言”中“语言”是指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B.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的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学。C.本文以平实的语言按照从现象到本质的说明顺序介绍了物候学。D.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和古今的差异是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面临金融危机,在西方国家舆论中的“中国威胁论”销声匿迹,中国“救世主”观点占了上风。(不再公讲话,不再公开露面)B.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一个接一个)C.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形容大自然的美好景象,多指春天的风光)D.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显然非常著名)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方框内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侯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A.。,;”。 B.、、,。” C.、,;。” D.。、,”。16.下面提取的句子主干正确的一项是()A.住在山中的一位老人微笑着喝从森林中打来的泉水。主干:老人打来泉水。B.我确实亲眼看见过倒挂着还能开花的仙人掌。主干:我看见仙人掌C.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主干:花香鸟语是语言D.我国桥梁事业的飞跃发展,表明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主干:桥梁事业无比优越。17.下面句子中加横线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A.今天天气很好,我们一起去登山,享受大自然的天伦之乐。B.课堂上,语文老师幽默的语言,常常让学生忍俊不禁。C.沿着晃动的梯子,我小心翼翼地爬上了沾满灰尘的小阁楼。D.老师的举动吸引了孩子们的目光,全场鸦雀无声。四、语言表达18.联系语言环境,仿照句式,续写句子。无论是令人厌恶的苍蝇蚊子,还是美丽可人的鲜花绿草;无论是高深莫测的星空,还是不值一提的灰尘;无论是______________,还是______________;无论是______________,还是_______________,都是大自然精巧绝伦的艺术品,展示出大自然深邃、高超的智慧。五、综合性学习19.班级要开展“走进大自然”的综合性学习活动。(1)中学生走进大自然,其实就是走进大课堂,请你设计出中学生走进大自然的三条可行途径。要求:依据示例,从目的、方式等角度将设计的每条途径用简明的语言表述清楚。示例:为了更直观地了解植物生长的特点,参观植物园,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2)班级需要就“走进大自然”这一活动拟写一份倡议书,倡议书中需要有表达中学生走进大自然的必要性的内容。请写一段话,将“中学生走进大自然的必要性”这一内容表述出来。(100—120字)20.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基,善待自然,我们生活的家园将会更加美好,漠视自然,人类将会遭到大自然无情的报复。新华中学八(2)班拟开展以“善待自然,保护环境”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1)请你为这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要求:使用比喻或对偶的修辞手法)(2)下图是中国环境保护的标志,请语意简明地写出该标志的构图要素,并任选一个要素说说它的寓意。(3)小明爸爸为小明爷爷的九十大寿准备了很多烟花爆竹。小明劝爸爸不要放烟花,以免造成环境污染。可爸爸说:“爷爷九十岁生日值得庆贺,为此设宴请客,多放烟花表示孝道。”如果你是小明,请从“孝道”和“环保”的角度劝阻爸爸。(要求:①语言得体;②50字以内)21.专题与综合实践活动。班级开展了“倾听大自然的语言”系列活动,你参与其中。(1)(谚语积累)你为同学们提供的由“云”预测天气的的谚语是。(2)(关注新闻)8月7日,立秋日。由中国农业博物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联合全国10个二十四节气保护与传承社区共同策划组织的“二十四节气专题展”,在中国农业博物馆拉开了帷幕。展览旨在向公众立体展示节气文化的丰富内涵和传承意义,从而进一步提高社会公众对“二十四节气”文化的认知和保护意识。展览内容分“天行有常——二十四节气的发现”“顺天应时——二十四节气的构成”“千秋之业——二十四节气传承和保护”三大部分,各保护单位展示了各自准备的图片、模型和特色展品,还进行了展演和互动体验活动。请为以上材料拟写一个标题。(3)(集思广益)二十四节气已被列为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为了让这一文化遗产得以保护、弘扬、传承,同学们准备拟一副对联,上联已拟好,请对出下联。领略节气魅力,(4)(友情提醒)这次实践活动后,小华写下了自己的感想:“学会倾听大自然的语言,不仅培养了我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良好习惯,而且懂得了气象物候的一些基本知识。”你发现小华的感想中有语病,请结合提示将错误的具体类型和修改方法向她做一个解说。(提示:常见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六、现代文阅读《大自然的语言》节选①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②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③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④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22.解释“据以安排农事”这句话的意思。23.找出两组反义词语写在下边。24.将这段文字分层。①②③④25.这段文字中有三处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将表示拟人的三个词语写在下面横线上。26.是否能将“赶快种谷子”后边的句号改为分号?27.本段说明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8.本段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29.本段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竺可桢①我国古代相传有两句诗:“花如解语应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但现在看来,石头和花卉虽没有声音和语言,却有它们自己的一套结构组织来表达它们的本质。自然科学家的任务就在于了解这种本质,使石头和花卉能说出宇宙的秘密。正如贾思勰在《齐民要术》里所指出的那样,杏花开了,好像它传语农民赶快耕土;桃花开了,好像它暗示农民赶快种谷子。春末夏初布谷鸟来了,农民知道它讲的是什么话:“阿公阿婆,割麦插禾。”从这一角度看来,花香鸟语都是大自然的语言,重要的是我们要能体会这种暗示,明白这种传语,从而理解大自然,改造大自然。②明末的学者黄宗羲说:“诗人萃天地之清气,以月、露、风、云、花、鸟为其性情,其景与意不可分也。月、露、风、云、花、鸟之在天地间,俄顷灭没,而诗人能结之不散。常人未尝不有月、露、风、云、花、鸟之咏,非其性情,极雕绘而不能亲也。”换言之,月、露、风、云、花、鸟乃是大自然的一种语言,从这种语言可以了解到大自然的本质,即自然规律。而大诗人能掌握这类语言的含意,所以能编为诗歌而传之后世。③唐白居易十五岁时,曾经写过一首咏芳草的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诗人顾况看到这首诗,大为赏识。一经顾况的吹嘘,这首诗便被传诵开来。这四句古诗指出了物候学上两个重要规律:第一是芳草的荣枯,有一年一度的循环;第二是这循环是随气候转移的,春风一到,芳草就苏醒了。④在温带的人们,经过一个寒冬以后,就希望春天的到来。但是,春天来临的指标是什么呢?这从许多唐、宋人的诗中我们可以找到答案。李白诗:“东风已绿瀛州草,紫殿红楼觉春好。”王安石晚年住在江宁,有句云:“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据宋洪迈《荣斋续笔》中指出:王荆公写这首诗时,原作“春风又到江南岸”,经推敲后,认为“到”字不合意,改了几次才下了“绿”字。李白、王安石他们在诗中统用“绿”字来象征春天的到来,到如今,在物候学上,花木抽青也还是春天重要指标之一。王安石这句诗的妙处,还在于能说明物候是有区域性的。若把这首诗哼成“春风又绿河南岸”,就很不恰当了。因为在大河以南开封、洛阳一带,春风带来的象征,黄沙比绿叶更有代表性。⑤唐宋诗人对于候鸟,也给以极大注意。他们初春留心的是燕子,暮春、初夏注意的在西南是杜鹃,在华北、华东是布谷。如杜甫晚年入川,对于杜鹃鸟的分布,在《杜鹃》诗中说得很清楚:“西川有杜鹃,东川无杜鹃……杜鹃暮春至,哀哀叫其间……”⑥南宋诗人陆游,在七十六岁时作《初冬》诗:“平生诗句领流光,绝爱初冬万瓦霜。枫叶欲残看愈好,梅花未动意先香……”这证明陆游是留心物候的。他不但留心物候,还用以预告农时,如《鸟啼》诗可以说明这一点:“野人无历日,鸟啼知四时;二月闻子规,春耕不可迟;三月闻黄鹂,幼妇悯蚕饥;四月鸣布谷,家家蚕上簇;五月鸣鸦舅,苗稚忧草茂……”陆游可称为能懂得大自然语言的诗人。⑦我们从唐宋诗人所吟咏的物候,也可以看出物候是因地而异、因时而异的。换言之,物候在我国南方与北方不同,东部与西部不同,山地与平原不同,而且古代与今日不同。为了了解我国南北、东西、高下不同,古今时间不同而有物候的差异,必须与世界其他地区同时讨论,方能收相得益彰之效。(选文有删改)30.作者从唐宋大诗人的诗中发现了物候变化的哪些规律?31.下面第①段中的两句说法矛盾吗?为什么?(1)石头和花卉虽没有声音和语言,却有一套结构组织来表达其内在性质。(2)花香鸟语都是大自然的语言,重要的是我们要能体会这种暗示,明白这种传语。32.下面的语段应放在第段和段之间,为什么?物候就是一年中月、露、风、云、花、鸟推移变迁的过程。对于物候的歌咏,唐宋大诗人是有杰出成就的。33.结合课文内容,比较《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与《大自然的语言》两篇文章的标题,你更欣赏哪一个?说说你的见解。读不完的大书①七十多年前的农村,不像今天小朋友的家里有许多自动或机动的玩具,没有开发儿童智力的新式玩具。我在幼年时,家里什么玩具都没有,大人们不关心孩子玩耍的事。我在五六岁时就自己到大自然去找可以玩的东西。农村的特点是接近大自然。辽阔的天空,广阔的大地,浩瀚的河流,繁茂的花草和树木,空中的浮云和飞鸟,地上的走兽和昆虫,水中的游鱼等等,有说不完的好玩东西,能够引起孩子的退想和实验的兴趣。例如小麻雀的蹦蹦跳跳、快乐活泼的样子,叫你高兴。老鹰在高空中盘旋时,展翅飞腾或流荡滑翔,有时猛扑而下,像在捕捉小鸡或什么东西,给人以雄健勇猛的感觉。花草树木的生长、开花、结子,暑()荣(),都有各种不同的趣味。草的叶子不二样,有长有短,有的还带刺;开的花有红的、黄的、紫的、蓝的,形状也有单瓣、重瓣的,有四瓣、五瓣的等等。树木的千姿百态,更有给人乐趣的东西。昆虫的动作也很好玩,例如蚂蚁搬家,那么长的队伍,那么井井有条的阵营,个个尽自己的力量,把货物全部搬迁。这种组织性很强的小动物的行动,真叫人佩服。当它们两军对垒时,更是好看,队伍整齐;正式打仗时,打得你死我活,直至尸体堆积如山,勇敢忠贞的精神,真令人敬佩。②我家房子的前后左右都有余地,栽有各种果树,有梨树、桃树、橘子树、柚子树、酸橙树,它们在不同的季节开不同的花,结不同的果实。从树上直接摘下的果子,格外鲜美。我家后面还有两丛竹林和一株棕榈,是我最爱的。竹子长得快,雨后春笋,一天长几寸,出土几天就长得和我一样高了。笋子炒咸菜,味道鲜美无比。更可爱的是它们那耸入高空的青翠茎叶,亭亭玉立,显得那么纯洁!微风吹来,一片沙沙声,是那么温柔细腻。但当大风袭来时,竹林总是最先发出萧萧的喧声,不平静的调子,奏出我幼小心灵的怅惘情绪。池塘边的棕榈树坚毅地独立着,大蒲扇似的叶子显得很高洁,在秋高气爽的日子,倒映池水中,小鱼在池水的倒影中间游玩,是另一种境界。③大自然是一部看不完的大画册,读不完的大书,里面有无穷的奥秘,极大的学问,有欣赏不完的乐趣。34.文章为什么把大自然比作“读不完的大书”?(用文中的语言回答)35.对大自然这本书作者在第一段里是分哪三部分来描写的?36.如果在文中的括号内填入两个与前面的词意思相反的词,应该是和。37.加点的“雨后春笋”是一个成语,我们现在常用它的比喻义,意思是。38.文章对大自然中万物的描写有详有略,第二段详细描写的是什么?突出了事物哪方面的特点?阅读《看海》,完成下列小题。看海李锐①女儿早就吵着要去看海。今年夏天总算是让她如愿以偿了。一大堆吵吵闹闹的旅游者,坐在一辆漂漂亮亮的旅游车上。车上装满了水果、食品、罐装饮料,装满了各色名牌或非名牌的服装和鞋袜,另外还装了满车的流行音乐,我不由得想,在这样一副装备里,看见的还是海吗?我有点替女儿感到遗憾。②久居闹市,总担心孩子丧失了对大自然的感悟。可闹市里的“大自然”只有家门对面的那个公园。公园里有山,有水,有森林,但在它们的前面都得加一个“假”字。有时为了躲开这个“假”字,我有意在傍晚或是干脆等到月亮升起来,才带女儿进公园。这种时候游人寥寥。草木之间有种难得的沉静,牵着孩子的手散散漫漫地随意而去,听她讲些学校里的事情,或是什么忽发的奇想。有时我们都停下来,都不说话。然后,我问她,:“你看藏经楼现在好看吗?”暮色中的藏经楼抹去了鲜艳的色彩,只留下一个幽深怅然的剪影,晚归的紫燕精灵般地在昏暗中划出些呢喃的虚线,远远的天光中还留着最后一点依稀的残红。女儿看看,说:“好看。”后来在一篇老师的命题作文中,女儿提到藏经楼,她写道:“傍晚的藏经楼很孤独。”但我知道,这还不是大自然。这种古老的人文景观,在古老的中国到处都有。③仔细回想起来,我与大自然刻骨铭心的相遇只有两次。第一次是因为插队而来到吕梁山的腹地。那时候根本就想不到还有大自然这码事,是懵懵懂懂地被命运扔进大山里来的。没有汽车,没有电灯,没有任何机器的响声,随便捡一条小路走下去,就会淹没在林木之间。寒来暑往,山坡上的画除去旧的,又换上新的;风霜雨雪,峡谷里的音乐或喧哗,或萧瑟,错杂缤纷。有许多次,独自一人呆在葱茏的树林里,或是站在荒远的山顶上:忽然就觉得,自己变成了一株树,变成了一块石头,满心的孤独,如麻的惆怅,都随着脚下的溪水蜿蜒而去,都随着起伏的群山蔓延到极远极远的地方——那时候,就忘了还有一个自己;那时候,就觉得敞开的心胸无遮无拦地躺在天地之间,仿佛一股清风,纤毫之动便可极游八方……④第二次是因为无意中闯进了河西走廊。那一次也有一辆汽车,也有满车的旅游者,那次的目的地原本是敦煌。可是当汽车翻越乌鞘岭进入了河西走廊的时候,你就会觉得突然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抛到了生物圈的外面,抛到一个任何生命都不可企及的地方,你的肉身不知被留在何处,跟着自己的只是一个充满了犹豫、恐惧、彷徨、惊叹的灵魂。狰狞而又庄严的祁连山,广漠如海却又冷酷死寂的戈壁滩,轻而易举地淹没了可以称作人类文明的那点东西。举目所见除了地平线,还是地平线。河西走廊,是造化给人类留下的形而上的大课堂,是人类语言的终点站,从这儿再向前,你将没有任何熟悉的经验和理念可以依凭……⑤这样想着又觉得自己有些太功利,有些杞人忧天。与大自然的沟通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有的人终生置身于自然环境当中,却一直麻木不仁;有的人只因为在一个早晨,偶然朝一片结了露珠的叶子瞥了一眼,却在刹那间领悟了宇宙。⑥于是,我跟着尖叫不已的女儿走下海去。沁凉的海水翻卷着雪白的浪花涌上身来,淹没了所有恐惧而又惊喜的孩子们。这种在刹那之间得到的恐惧和惊喜,用不着任何事先的准备和安排,也是任何准备和安排都不可能得到的。在这一刹那,女儿开始了她自己和大海的相遇。⑦也许有一天她会明白,自己和所有走到海边来的人一样,终其一生都将无法穷尽这一份浩茫无涯的恐惧和惊喜。(选自《读者》2009年第10期)39.作者带女儿“看海”的目的是什么?40.文中写了“我”与大自然的哪两次相遇,作者为什么说这两次相遇是“刻骨铭心”的?41.下面的句子语言优美,请你选择一个角度进行赏析。寒来暑往,山坡上的画除去旧的,又换上新的;风霜雨雪,峡谷里的音乐或喧哗,或萧瑟,错杂缤纷。42.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文章最后一段的理解。43.生活中你一定有过与大自然相遇的经历,请结合本文和自己的体验,谈谈你的感悟。参考答案1.物候知识竺可桢气象学地理学【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掌握能力。文学常识的考查旨在开阔学生的文学视野,加深对那些在社会上有重要影响力的作家、作品的了解。它主要考查:(1)识记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2)识记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与代表作;(3)识记文学体裁常识。《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介绍物候学知识的科普文章。竺可桢,字藕舫,浙江绍兴人。气象、地理学家,是我国现代气象事业的创始人。2.(1)举例子、下定义、作比较(2)打比方(3)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各种方法的辨识和理解。(1)举了逆温层的例子说明特殊情况;“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是在作比较;同时又对“逆温层”下了个定义。(2)把这些自然现象比作“大自然的语言”,这是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3)列举了南京桃花开花的情形是举例子;把“南京”和“北京”桃花开花的情形进行比较,运用的是作比较的说明方法;“20天”和“10天”都是列数字。3.雨水、惊蛰、清明、谷雨、小满、芒种、小暑、大暑、处暑、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小寒、大寒鼠子【详解】(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掌握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学生应在学习中注意了解我国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即: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和大寒。写出一个不带“春、夏、秋、冬”的节气名称即可。(2)生肖,又称属相或十二年兽,是中国及东亚地区的一些民族用来代表年份的十二种动物,统称为十二生肖,即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它们依次与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相配,形成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每个人都以其出生年的象征动物作为生肖,所以中国民间常以生肖计算年龄。循环一次为一轮。2019年是农历猪年,对应的是亥,明年2020年是农历鼠年,对应是子。4.聆5.不仅我们人类有语言6.……7.大自然的语言真的很奇妙。8.示例:燕子低飞,那是在预示着暴雨的来临。【分析】4.聆听:指集中精力、认真地听。注意“聆”的正确书写。5.关联词位置不当。①句前后两个分句主语不同,关联词应放主语前,故前一分句修改为:“不仅我们人类有语言。”6.第②句后应填省略号,表列举的省略。7.反问句改陈述句的方法主要有:1、将反问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或将否定词改为肯定词;2、将反问句中的反问语气词(怎、怎么、难道等)去掉;3、将句末的疑问助词(呢、吗等)去掉,问号改为句号。注意句式的变换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本题反问句是表肯定的语气,故应改为:大自然的语言真的很奇妙。8.本题考查学生仿写句子的能力。本题根据示例,围绕大自然的“语言”,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即可。示例:猪衔草筑窝,那是在预示碰上寒潮即将来临。鱼儿跳出水面,那是在预示着大雨的来临。9.C【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标题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要把文章标题和文章内容联系起来,二要注意作者所运用的表现手法。C项的表述是错误的,“大自然的语言”其实是“物候现象”的形象化的说法,点明了文章的说明对象,其它可以形象地点出说明对象的题目也是可以的,与文章是否改写没有关系。10.B【详解】B.“秋叶的飘零”与“季节的变换”对应,“归雁的行列”与“集体的力量”对应,“冰雪的消融”与“春天的脚步”对应,“穿石的滴水”与“坚持的可贵”对应,再结合选项可知答案是B项。11.B【解析】试题分析:B“后者”是指1921年到1930年10年平均的春初7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前者”是指1741年到1750年10年平均7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12.B【解析】本题考查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一般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事情发展顺序,逻辑推理顺序等。B项正确,按时间顺序排列即可。13.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A.“大自然的语言”中“语言”是指物候现象及物候学。B.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的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现象。C.本文以平实的语言按照从现象到本质的说明顺序介绍了物候现象及物候学。14.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D项“显著”指明显,引人注目。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成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15.C【详解】第一处:“草木荣枯”与“侯鸟去来”是并列关系,应用“顿号”;第二处:是句中一般性的停顿,应用“逗号”;第三处:“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与“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是两个并列的分句,用“分号”;第四处:这是完整的引用,“句号”放在“引号内”;故选C。16.B【详解】A.主干应该是“老人喝泉水”,不是老人打来泉水。C.主干应该是“花香鸟语、草长莺飞是语言”,不是“花香鸟语是语言”。D.主干应该是“发展表明优越”,不是“桥梁事业无比优越”。故选B。17.A【解析】试题分析:A项“天伦之乐”指家庭中亲人团聚的快乐。这里不合语境。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18.波澜壮阔的大海涓涓的细流高贵典雅的钻石朴实无华的泥土【解析】试题分析:仿句,要求有三。一是所述事物属于同类事物,二是句子的结构要相同,三是句式和语气要一致,有的还要求写作手法相同,比如修辞方法相同。抓住前例句“高深莫测的星空”“不值一提的灰尘”。句式结构为两个偏正短语。内容要注意“星空”与“灰尘”之间的关系。且要与前几句相谐。一定要符合神形兼备的要求。19.(1)示例一:为了更直观地了解动物生活的习性,参观野生动物园,观察动物的生活习性。示例二:为了更好地了解百花生长的特点,参观百花园,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示例三:为了更直观地了解黄河故道的特点,参观黄河故道生态园,了解黄河演变的历史。(2)示例:大自然是我们人类的朋友,自然是神奇而又近在咫尺的。还记得每天清晨,吵得你睡不着的鸟儿吗?还记得老家村口的参天古树吗?还记得脚下纤细的青草吗?……它们都是自然界的一员,自然的含蓄之美,张扬之美,还有凋零之美,洁白之美,这些美都是大自然的创造,都是那么有韵味。只要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和一颗善于体验美的心,只要你走进自然,就能体验到美。让我们一起走进自然、感受自然吧!【解析】试题分析:(1)考查学生的综合性学习的能力。围绕活动的主题“走进大自然”,选择与“大自然”相关的事物,仿照示例的书写格式,从活动的“目的”和“方式”的角度来设计活动的形式即可。(2)考查应用文写作。倡议书的格式要求:倡议书一般由标题、称呼、正文、结尾、落款五部分组成。⑴标题:倡议书标题一般在第一行正中用较大的字体写“倡议书”三个字。另外,标题还可以由倡议内容和文种的名称共同组成。如“把遗体交给医学界利用的倡议书”。⑵称呼:称呼一般顶格写在第二行开头,后要加冒号。倡议书的称呼可依据倡议的对象而选用适当的称呼。有的倡议书也可不用称呼,而在正文中指出。⑶正文:一般在第三行空两格写正文。倡议书的内容包括以下内容:①先写倡议书的背景原因和目的;②接着写明倡议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倡议的内容一定要具体化,开展怎样的活动;都做哪些事情,具体要求是什么;倡议的具体内容一般是分条来写。⑷结尾:结尾要表示倡议者的决心和希望或者写出某种建议。倡议书一般不在结尾写敬意或祝愿的话。⑸落款:落款即在右下方写明倡议者单位、集体或个人的名称或姓名,在署名的下一行的右下写明倡议的日期。本题在作答时,要注意围绕“走进大自然”这一活动主题拟写,并且在内容上,要将“中学生走进大自然的必要性”这一内容表达出来。20.(1)示例:保护自然环境,爱护美好家园(2)构图要素:地球、太阳、山、水、橄榄枝以及英文字母ZHB。寓意示例:①橄榄枝代表和平、安宁,又代表植物和生态环境。②地球、太阳、山、水是全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人们要共同保护它。③“山”“水”二字借用中国象形文字并使之图案化,具有中国特色。④英文字母ZHB为“中国环境保护”的缩写,表明是中国环境保护的标志。(3)示例:爸爸,我不赞成放那么多烟花。其实,表示孝道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帮爷爷实现他的愿望,在生活上多关心爷爷,或在爷爷生日那天种一棵纪念树,等等。放烟花既不能为爷爷带来任何好处,还污染环境,影响邻居。【解析】【详解】(1)要求学生把握标语的简洁易懂、琅琅上口、新颖独特以及主题突出的特征,言之有理即可。标语要求符合场所的特点和主题,语言要精炼生动,铿锵有力,有鼓动性。此题主题为“善待自然,保护环境”,使用比喻或对偶的修辞手法。如:示例:保护自然环境,爱护美好家园。(2)认真分析图上的内容,包括构图要素,颜色、线条、文字等,并选择其中一个要素结合实际经验理解其象征意义。构图要素:地球、太阳、山、水、橄榄枝以及英文字母ZHB。然后根据构图要素写出寓意即可。(3)劝说的对象是“父亲”,注意称谓是“爸爸”,题目的要求是写清劝说的原因或理由;第三要注意说话的对象,语言要符合说话者的身份;最后语气,要委婉,不可生硬强迫。做到文明礼貌,语言简明、连贯、得体。21.(1)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早上朵朵云,下午晒死人。(2)示例:二十四节气专题展在中国农业博物馆拉开帷幕。(意思相近,语句通顺即可)(3)示例:弘扬民族文化(4)小华同学,你的这句话语序不当,应该将“懂得了气象物候的一些基本知识”和“培养了我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良好习惯”调换位置。(或:改为“学会倾听大自然的语言,不仅懂得了气象物候的一些基本知识,而且培养了我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良好习惯。”)【解析】【详解】试题分析:(1)考查学生对谚语的积累。从自己的积累中选择与“云”有关的谚语作答即可。如:西北来云无好货,不是风灾就是雹;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答案不唯一,符合题目要求即可。(2)拟写新闻标题,要仔细读懂材料,用最简明扼要的语言概括主要内容或提取文本中的关键词句拟写标题;也可以对新闻材料的导语进行概括拟写标题;有的在概括导语的基础上,还要根据后面主体部分中的内容来整合作答。本题可对“由中国农业博物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联合全国10个二十四节气保护与传承社区共同策划组织的‘二十四节气专题展’,在中国农业博物馆拉开了帷幕”这一语句,采用“人+事”的方法进行概括作答。(3)考查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对联书写格式:①字数相等,断句一致。②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③位置相同,词性相对。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④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本题的对联要求“为了让这一文化遗产得以保护、弘扬、传承”来拟写。如:弘扬民族文化;传承传统文化等。(4)考查病句辨析与修改。小华同学所说的这句话语序不当,应该把“懂得了气象物候的一些基本知识”和“培养了我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良好习惯”的位置互换。22.根据这些来安排农事。23.荣枯去来24.①‖②③‖④25.传语暗示唱歌26.不能。因为前面说的是植物,后边讲的是动物;前面讲的是春天的物候,后边讲的是夏天物候。27.以实例说明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28.举例子具体地说明了自然现象与气候的关系。29.逻辑顺序【分析】22.试题分析:考查对句意的理解。“以”是用来意思,其中省略“之”。意思是根据这些物候现象来安排农事。23.试题分析:考查对反义词的理解。反义词就是两个意思相反的词,包括:绝对反义词和相对反义词。分为成对的意义相反、互相对立的词。要根据语境来选取作答。如“荣”与“枯”等。24.试题分析:考查语段的结构层次。本段文字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故答案为①‖②③‖④。25.试题分析:考查对拟人修辞的理解。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特点,使事物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文本中能表现人的行为特点的三个词是传语、暗示、唱歌。26.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标点符号的使用要根据句意来选择。这里不能改成分号,是因为从句意上看,讲的不是同类事物且不是同一季节的物候。27.试题分析:考查对说明内容的概括。概括说明文的内容,首先要确定说明对象,然后看文章具体介绍说明这个对象哪个方面,包括事物的特征、外形、功能、性质、状态,事物的本质、事物内部或者事物之间的关系等。可以在中心句、总括句、过渡句等关键句中捕捉特征,筛选关键词。一般采用“对象+特征”方法来概括。28.试题分析: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用说明等。各种说明方法的目的都是为更准确、更形象地说明事物的特点。本题从举例子说明方法的角度分析作答。29.试题分析:分析文章使用的说明顺序,要从分析文章的层次结构、准确理解和概括段意入手。首先要搞清文章先说明了什么,又说明了什么,接着再说明了什么,把每一个部分简要概括出来,然后从概括出来的提纲中分析作者说明的思路,从而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本题先写劳动人民根据物候安排农事;接着这样做的原因;最后归纳总结,引出说明的对象。由此可见,文章采用的是逻辑顺序。30.芳草有一年一度的循环,春风一到芳草就苏醒;绿是春天来临的标志;物候因地而异、因时而异(物候在我国南方与北方不同,东部与西部不同,山地与平原不同,而且古代与今日不同)。31.不矛盾。说石头和花卉没有语言,是指它们不能通过语言表情达意,不会说话;说花香鸟语都是大自然的语言,是指花香鸟语能暗示并从而告知人们大自然的一些规律。(意合即可)32.放在第②和③段之间。这样紧承前文黄宗羲说的话,又引出下文唐宋诗人的诗句(意同即可)。33.更欣赏《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因为《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直接显出文章说明的中心;而《大自然的语言》没有直接显示文章说明的中心。或者:更欣赏《大自然的语言》。因为《大自然的语言》运用比喻,生动形象,而且激趣,更能吸引读者;而《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语言平实,欠生动。【分析】3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通读全文,在把握全文内容要点的基础上,在文中找到题干信息对应的语句或段落并加以概括。由第③段白居易的咏芳草诗中发现“芳草有一年一度的循环,春风一到芳草就苏醒”;由第④段李白“东风已绿瀛州草,紫殿红楼觉春好。”和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诗中发现“绿是春天来临的标志”;由第⑤段杜甫的《杜鹃》和第⑥中陆游的《初冬》《鸟啼》等诗中发现“物候因地而异、因时而异”。31.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1)句是从使用语言的角度来说,“石头和花卉虽没有声音和语言”是指石头和花卉不会说话,无法表达;(2)句是从反应的信息角度来说,人们通过花香鸟语可以发现大自然的一些规律。两者的角度不同,并不矛盾。据此作答即可。32.本题考查语段承上启下的作用。首先细读语段,然后观察原文,从内容角度分析,找到原文中和语段关系密切之处,做出判断即可。②段引用了黄宗羲的话,指出“月、露、风、云、花、鸟乃是大自然的一种语言,从这种语言可以了解到大自然的本质,即自然规律。”③段引用了白居易的古诗,诗中指出了物候学上的两个重要规律。而题目给出的语段“物候就是一年中月、露、风、云、花、鸟推移变迁的过程。对于物候的歌咏,唐宋大诗人是有杰出成就的。”恰好紧承接黄宗羲的话,又引出下文唐宋诗人的诗句,所以应该放在第②段和③段之间。33.本题考查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对说明文题目的理解能力,属于开放性试题,只要观点明确,有理有据,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喜欢哪一个题目都可以,陈述理由时抓住题目的特点和作用。《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直接点出说明对象但是不够生动,《大自然的语言》语言生动形象,运用了比喻手法,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但没有直接显示说明的中心。选择其一,据此概括作答即可。34.里面有无穷的奥秘,极大的学问,有欣赏不完的乐趣。35.从空中的飞鸟、地上的花草和树木、地上的昆虫三个方面来写的。36.寒、枯37.大量涌现的新生事物。38.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马工学管理学的微观与宏观视角试题及答案
- 守株待兔教学设计
- 中医药学在养老服务中的价值
- 2025至2030年中国三相电能计量电度表电路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报告
- 小学英语什么试卷难度高
- 透析2024年陪诊师考试题型:试题及答案
- 2025至2030年中国PVC-U加筋管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MP4硅胶套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丙烯酸聚氨酯涂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PVC透明软管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微型断路器知识培训课件
- T-CAAMTB 116-2023 汽车车门锁扣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 《静电的危害及消除》课件
- Booking a room at the hotel(入住酒店英语)
- 员工身心健康情况排查表
-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基础知识》教材知识要点精讲
- 幼儿园安全教育课件:《私自离园危险多》
- 23秋国家开放大学《液压气动技术》形考任务1-3参考答案
- 泸西电解铝厂施工方案
- 035-花篮螺杆悬挑脚手架施工技术交底
-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小数的意义)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