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咸阳市实验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_第1页
陕西省咸阳市实验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_第2页
陕西省咸阳市实验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_第3页
陕西省咸阳市实验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_第4页
陕西省咸阳市实验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第Ⅰ卷(阅读题共68分)一、现代文阅读(31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文者,贯道之器也。”文字的创造和发明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文章自古就承担着宣教明化的功能,与国家治理息息相关。从这个意义上说,文风无小事,它不仅是语言风格和个人喜好,更与政风世风密切相关,是时代精神的集中反映,关乎事业的兴衰成败。纵观中华优秀典籍,文字简练、内容精粹是其共同特征。一部《老子》,不过五千余言,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哲学内涵,是当之无愧的人类智慧瑰宝;语录体的《论语》同样讲求文字简洁平易、思想深邃,“辞达而已矣”。其他先秦诸子的文章乃至历朝历代的经典,无一不是既有深刻的人生体验、社会观察,又能以精练语言来表达呈现的,由此方能一代代传播久远。再看现当代,优秀的马克思主义者都是文风改良的高手,重视文风一直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毛泽东同志不仅高度重视文风问题,而且身体力行,他的很多作品言语精辟、思想深刻、风格明快,本身就是改进文风的典范。延安整风时,他特别作了《改造我们的学习》《反对党八股》等报告,强调要整顿学风、整顿党风、整顿文风。其中《反对党八股》一文列举了“八股式”文章的“空话连篇,言之无物”“装腔作势,借以吓人”等八种表现与恶劣影响,至今读来仍令人深觉透彻犀利、很有现实针对性。邓小平同志也是如此,讲话写文章平白朴实、简洁明了、耐人咀嚼。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改进文风上率先垂范,讲话、文章平实真诚而又犀利新颖,富有极强的凝聚力、引领力、感召力和穿透力。遗憾的是,当前理论宣传和学术研究领域仍存在着比较严重的文风问题。比如,一些报刊文章文风浮躁,充斥着大话、空话、套话,穿靴戴帽、绕来绕去,洋洋洒洒数千言,看起来高大上,实际上“内里空”;比如,一些学者喜欢搬弄西方学术名词,故作高深,把浅显问题复杂化,用华丽、冗长的句子把文章写得晦涩难懂。这看似是文法技巧的问题,实则是文风和学风的反映,是对自己研究内容理解得不深刻、思考得不深入、阐释得不到位所致。好文章、好文风,是深刻思想内容与简练文字表达的统一,既能有内容、有见解地剖析问题,又能明快清晰地呈现出深层思考。改进文风,要多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党的优良传统中汲取营养,同时真正深入调查问题、客观准确地认识世界。我们期待像《光明日报》这样能够影响公众舆论的重要媒介,在改进文风中奋勇当先,多刊发实事求是、短小精干、有真知灼见的好文章,用简洁质朴、明快清丽的好文风引领时代新风。(摘编自黄德宽《好文章是深刻思想与简练文字的统一》)材料二:在古代,写文章是少数人的事。现在,几乎人人都写文章,人人都可以写文章。那么,如何写好文章?我有一个屡试不爽的好办法——多向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可能会由于时代不同而有自己的历史任务、用语习惯,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特质,那就是坚持问题导向,不空讲哲学、不空谈理论、不空喊口号,有生气、见神采,读了有拨云见日、豁然开朗之感。马克思主义著作之所以经典,在于其立场的人民性,在于其理论的权威性,也在于其文风的革命性,实现了内容与形式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客观存在的事实与准确优美的描述的统一。笔者多次精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深感改进文风要多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那里取取经,返璞归真。提出问题开门见山。毛泽东同志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开篇写道:“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文章旗帜鲜明,不绕圈子,一来就亮明立场观点,说出了共产党人的革命情怀。反观一些文章,“帽子”太大,实质是回避问题、无视矛盾。这样的文章,读之无益,谈何价值?分析问题鞭辟入里。邓小平同志的南方谈话堪称典范,比如“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大道至简。寥寥数语,把宏大的理论讲得透彻而直抵人心,却也是群众听得懂、传得开的“普通话”。反观一些文章,理缺词穷、理贫词涩,最终也只能从“小房间”走向“档案室”,起不到理论应有的指导实践作用。解决问题直击要害。我们党有两个文件值得一说,一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关于重行颁布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训令》;一是中央八项规定。两个文件既短又实,共识度高,都产生了广泛、重大、持续的影响,成为带电的“高压线”,而不是“稻草人”。可见,文章的力量,不在长短,而在是否抓住和解决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改文风不是小事,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但路虽远,行则必至!(摘编自黄朝椿《多向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学习》)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作为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文章承担着宣教明化的作用,由此看来,文风可以集中反映时代精神。B.中国共产党重视文风,如毛泽东、习近平等党内同志都重视文风并且身体力行,他们的作品思想深刻、平实真诚。C.《光明日报》是能够影响公众舆论的重要媒介,只要能多刊发简洁质朴、明快清丽的好文章,就有助于文风改革。D.马克思主义著作成为经典的原因,在于人民性、权威性、革命性,更在于内容与形式、理论与实践、事实与描述的统一。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宣讲宏大的理论时,既要做到让群众听得懂、传得开,又要做到能够以理论指导实践。B.《老子》《论语》乃至历朝历代的经典能够传播久远,离不开其深刻的内涵和精练的语言。C.当前理论宣传和学术研究领域的问题,看似是文法技巧的问题,实际是文风和学风的问题。D.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站在人民立场,有着同样的历史任务和用语习惯。3.下列对材料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以引用古文开篇,材料二则以先对比古今、再提出问题的方式开篇。B.材料一中一些报刊、学者的反面事例,直观地展现了当下存在的文风问题。C.材料二与《拿来主义》的论证结构相似,先破后立,层层深入,逻辑严密。D.两则材料都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大量论据的使用增加了文章的可信度。4.请简析材料二画线句子的含义与作用。5.学校读书小组即将针对“如何培养好文风”的问题展开分组讨论,请根据两则材料的内容列出你的发言要点。【答案】1.B2.D3.C4.①含义:理缺词穷、理贫词涩的文章在创作之后无法指导实践,被束之高阁,无人问津。②作用:反面论证了写文章分析问题应简练透彻,深入浅出,说理生动形象。5.①向中华优秀典籍学习,做到文字简练、内容精粹。②通过真正深入地调查问题、客观准确地认识世界,来改进文风。③向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学习,做到提出问题开门见山,分析问题鞭辟入里,解决问题直击要害。【解析】【导语】两篇文章均探讨了文章文风的重要性及改进方法。材料一强调文风与政风、世风的关系,建议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党的传统中汲取养分,提倡简练与思想深刻的统一。材料二则侧重向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学习,强调文章应以问题为导向,逻辑明确,解决实际问题。两篇文章都强调了思想内容与文字表达的高度统一,这样的文章能够深入浅出,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和广泛的影响力。【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A.“作为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文章……”错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是文字的创造和发明,选项张冠李戴。C.“只要……就……”错误。多刊发简洁质朴、明快清丽的好章,将“有助于”文风改革,选项说法过于绝对。D.“更在于”错误。材料二中说“马克思主义著作之所以经典,在于其立场的人民性,在于其理论的权威性,也在于其文风的革命性,实现了内容与形式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客观存在的事实与准确优美的描述的统一”,可见原因是并列关系,所以“更在于”的说法是错误。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内容进行判断的能力。D.“有着同样的历史任务和用语习惯”错误。材料二提到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可能会由于时代不同而有自己的历史任务、用语习惯。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论点、论据及论证方法的能力。C.“材料二与《拿来主义》的论证结构相似”错误。《拿来主义》是驳论文,具备先破后立、层层深入、逻辑严密的特点。材料二先提倡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并具体阐述这些作品的特点和优势,以及可以从中学习的内容;然后举例说明具体的写作方法,如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一结构是直接由解释理论到具体详解,而并未采用“破”即批判部分的内容再“立”即树立新观点的形式。与《拿来主义》的“先破后立”论证结构相似的说法不正确。故选C。【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句子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①含义:这句话描述的是一些文章在分析问题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具体而言,“理缺词穷”指的是文章中理论依据不足,语言表达匮乏,不清晰明了;“理贫词涩”则是指文章的逻辑欠佳、表述晦涩,使人难以理解。这样的文章缺乏扎实的理论支撑和清晰的语言表达,无法有效传达作者的观点与思考,导致读者难以从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这种文章往往无法激励或指导实际操作,最终只能被搁置,像“档案室”里的文件一样无人问津,失去了成为理论指导实践有效工具的价值。这句话通过描述“被束之高阁”和“无人问津”的状况,强调了在创作中理顺逻辑和语言的重要性,以确保文章的实用性和传播性。②作用:该句的作用在于通过反面论证手法,强调文章分析问题时应具备简练、透彻的特点。整个材料强调了文章在表达思想时要做到言简意赅,否则会导致读者难以理解、文章失去影响力,也无法在实践中发挥指导作用。这一论点是在对比缺乏简炼的文章“被束之高阁,无人问津”之后强调出来的,以此突出简练言辞的重要性。同时,材料以正反对比的形式如邓小平和毛泽东等人的文风,为论点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这种设计使人更加意识到真实可感的表达如何能更好地启发读者、影响实践。通过这样的反面论证,材料有效地突出了深入浅出、简练透彻且生动形象的文章风格应成为写作的追求目标。【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运用材料内容的能力。①材料一中提到中华优秀典籍的共同特征是文字简练、内容精粹,它们能够在简短的篇幅中蕴含深刻的思想。例如《老子》和《论语》虽然篇幅有限,但哲学内涵丰富,蕴含重要的人生和社会观察经验。这启示我们在培养好文风时,应向这些典籍学习,做到文字上简练,不使用冗长的句子或大量的辞藻堆砌,内容上要精粹,能清晰明确地传达核心思想。学习典籍的深刻内涵和精练表达,有助于提升写作水平,增强文章对读者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也继承了中华传统文化中重视内容质量与语言精炼的美德。②材料一指出,好文章、好文风是深刻思想内容与简练文字表达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现需要真实具体的内容支撑,而不是空泛的文字堆砌或语言的技巧炫耀。深入调查问题,能够发现真实的社会现象,挖掘出复杂问题的本质,从而避免文章“空话连篇,言之无物”的弊端。同时,客观准确地认识世界,有助于作者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去分析和表达问题,使文章更加贴近生活、更具说服力。只有在内容真实、思考深入的基础上,文章才能做到既有深刻的思想见解,又能以清晰简练的语言进行呈现,这正是改进文风的目标和方向。③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以其实用性和精确性著称,能够为现代文风提供重要借鉴。其“提出问题开门见山”强调要直切主题,如材料两中提到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直接指出关键问题,强调立场鲜明,不绕圈子;“分析问题鞭辟入里”强调对问题的深入剖析,以准确易懂的语言呈现复杂的理论,如邓小平的南方谈话以简单明了的语言表达深刻的理论,体现了大道至简的原则,这种分析方式让读者便于理解并广泛传播;“解决问题直击要害”要求文章不仅要提出和分析问题,还要提供解决方案,有效指导实践,这方面如文中提到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关于重行颁布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训令》和中央八项规定,以其简洁和实用有效解决问题而广为影响。以上经典借鉴能使文章写作实现深刻与简练的统一,进一步促进优良文风的形成。(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白四爷说小说冯骥才天津人好武侠小说,写武林的高手大多扎在天津。有一人名气特别大;别人都是写小说,他说小说。他是白云飞,排行老四,人称白四爷。白四爷长得怪,大身子,四肢短,肚子圆,屁股低,脑袋大如斗;但脑子比脑袋还怪,过目不忘,思路快得离谱。他书看得不多,写得比看得多。最初也用笔写,可是笔杆跟不上脑子,就放下笔,改用嘴说。那时天津卫时兴办刊办报。报刊为了吸引人,就请名家在报刊上连载武侠小说,刊物每期一段,报纸每天一段。小说名家成了香饽饽,天天给编辑逼着趴在桌上从早写到晚,第二天再接着干。唯有白云飞活得舒服,不写只说,只用嘴巴不费力,要说他活得舒服,还不止如此呢——白四爷好泡澡。他说,一天不泡,浑身是土,两天不泡,浑身长毛。他在劝业场隔壁的大澡堂子华清池有个单间——甲排四号。他一年四季,除了大年三十和八月十五,天天在此,每天整一下午。他先在热水池子里泡足,然后光着身子,腰上裹一条大白毛巾,一掀甲排四号的门帘,进去往小床上一躺。澡堂子里的单间都是左右两张小床,中间一个小方柜子。他躺在一张床上,另一张床给找他的人当椅子坐。他一躺下,小伙计便过来,搓泥,修脚,一通忙跟着,伙计端来各样小吃:酱油瓜子、话梅和切成片儿水灵灵的青萝卜⋯⋯这些吃喝有热有凉有甜有咸有脆有黏有硬有软;这种活法,就是市井里的神仙。一天,门帘一撩进来一人,戴着眼镜,是报馆编辑。他往白四爷对面的小床上一坐,拿出纸笔说:“白四爷,明儿咱没稿子登了,您今儿得给我们说上一段,两段更好。”“你哪个报?”“《庸报》啊。我天天来,您怎么不记得?”“天天七八个报馆杂志找我,没前没后叫我说哪段我就说哪段,哪能都记得?我没把你们的故事说混了,就算不错。”“四爷,您是嘛脑子,同时说七八部小说。不仅天津没第二人,天下也找不出第二人!”白四爷听了高兴,来了神儿,便说:“我在贵报连载是哪一部?把前边一段念给我听听。”戴眼镜编辑笑道:“四爷,您在我们报上连载的是《武当争雄记》。我给您带来今天的报了,您听着,这段是……人摸到窗前,伸出舌头一舔窗纸,悄无声息地把窗纸舔了个洞,一根细竹管子便伸了进来。这人用嘴一吹竹管外边那头,里边这头就冒出一缕青烟,这就是要人命的迷魂药——‘鸡鸣五更返魂香’!”编辑念到这里停住,说道,“您上一段就停在这里。”“好,咱说来就来了!你记——”白四爷像抽一口大烟,来了精神。他一张嘴就把前边的故事接上,“窗外那人把迷魂香吹进屋内,半天没见动静。他凑上耳朵听,屋里只有鼾声,这便抽出腰刀轻轻撬开窗户,飞身落入屋中。”四爷说到这儿,眼睛四处溜溜地看了两眼,似乎在找下边的词儿。他一望到现在房内的两张床,再往上一看,马上把故事接下来说,“这人手下极是利索,身子一翻,左右两刀,分别砍在左右两张床上,发出‘啪啪’清脆的两声,他忽觉声音不对,定睛一看,床上没人。人呢?他心想不好,未及再看,两条人影忽然由天而降——原来谢虎和廖含英早就伏身在房梁之上。不容这贼人反应过来,他俩已飞落下来,三下两下用绳子捆了,点灯一瞧,同声惊呼:‘怎么是你?’”四爷停住了。这戴眼镜编辑说:“我还没听够呢,四爷,您接着往下说呀!”“行了,够五百字了。扣子也留下来了,不是说好每天五百字吗?”白四爷笑着说道,你看,人家《369画报》的老秦已站这儿等半天了。”《庸报》编辑赶忙撤走。白四爷未等老秦开口,便笑道:“我在你们那里连载的是《花面侠》吧。我记得上次说到,花面侠正在山间野店要了一大盘子红烧豹肉,对吗?”老秦说:“四爷好记性!您兵分八路,竟然一路不乱,您是奇人!”此时白四爷边听边在寻思,他正捏着一片碧绿的萝卜往嘴里送。他盯着这萝卜片,嘴里已将今天一段的开头说了出来:“忽然她手一抖,咔嚓一声,只见两根筷子中间不是那块豹肉,而是一柄六七寸、银光耀眼、两面开口的飞刀!”“好!”老秦大叫,“这开头太漂亮了!神来之笔!四爷说来就来,满脑袋奇思妙想啊!”老秦是报业老江湖,懂得给写东西的人煽风点火,撩动兴致。他这一捧,白四爷上了劲,大江决堤般说了下来。不知不觉间,老秦身边又坐了一高一矮两位,也是来要稿的编辑。真叫人不明白,他这些小说哪儿来的?没见过他苦思冥想,咬着笔杆,愁眉苦脸,也从不把自己关在书斋硬憋自己。泡澡、搓背、喝茶、嗑着瓜子,指天画地一通乱侃,不动笔杆,就把活儿全干出来。而且是几个不同故事的长篇同时干。他口才好,记下来便是文章,完全用不着编辑加工润色。编辑们你来我往,要哪段他说哪段。他脑袋里这些故事就像天津的电车,红黄蓝绿白花紫七个牌七条线,各走各的,绝不撞车,也没人上错车。白四爷红了三十年。所有连载的书都由有正书局印行,发行量津门第一,北边卖到黑龙江,南边远到香港。直到1947年华清池热水池屋顶给常年蒸汽熏糟了,掉一块砸在白四爷脖子上,砸坏颈椎,天天犯晕,便停了各报刊上的连载,一年后去了湖北老家养伤养老。于是,原先有一种说法重新冒了出来:他一离开澡堂小说就没了。不管闲话怎么说,打开他的小说一看,还得服人家。(选自《俗世奇人》,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篇,作者从知名度大和写作方式的奇特两个方面介绍了主人公白四爷,行文简洁,入题快。B.白四爷说小说时,身边的寻常之物也能启发他的联想和想象,如澡房内的两张床、手指间夹着的萝卜片等。C.从白四爷与两个编辑对话后的反应看,白四爷喜欢听奉承话,而且这些奉承能激发他说小说的兴致和灵感。D.小说最后一段话说明,澡堂的独特环境对白四爷说小说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正是澡堂成就了他高质量的创作。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对白四爷的肖像描写,扣着“奇人”落笔,突出他的长相之“怪”,这是欲扬先抑的写法。B.作品详略有致,戴眼镜的编辑、老秦是详写,其他编辑则一笔带过,这都从侧面烘托了白四爷说小说的功夫。C.戴眼镜的编辑和老秦有着不同的性格特点,两者形成强烈对比,这样写使小说情节跌宕多姿,内涵更加丰富。D.小说语言幽默诙谐通俗,又有一点江湖气市井气,读来像听评书、听相声;这与说武侠的白四爷形象是相吻合的。8.闲笔,是指文学作品中非主线情节的文字。本文有关白四爷“泡澡”的描写也是闲笔,能否删去,请说说你的看法。【答案】6.D7.C8.不能。①澡堂是白四爷说小说的特定环境,白四爷的小说都是在澡堂里泡出来的;②只有“泡了澡”才能“说小说”,“泡澡”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③“泡澡”有利于突显“白四爷”的“奇人”形象,不同于其他作家苦思冥想,关在书斋硬憋自己,“白四爷”泡澡便能出口成章。【解析】【导语】冯骥才《白四爷说小说》生动描绘了天津一位传奇说书人白四爷,他以口述形式创作武侠小说,展现其非凡记忆与口才。文章采用幽默诙谐的语言,通过对白四爷形象的描绘和澡堂闲适氛围的刻画,突出其奇人异事的特点。作者借城市气息和颇具市井风味的叙述方式,展现了独具天津地域特色的文化生活,同时反映了那一时代的出版行业。【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D.“澡堂的独特环境对白四爷说小说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正是澡堂成就了他高质量的创作”错误。最后一段话的重点在“不管闲话怎么说,打开他的小说一看,还得服人家”,主要说明对白四爷的佩服。故选D。【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C.“戴眼镜的编辑和老秦有着不同的性格特点,两者形成强烈对比,这样写使小说情节跌宕多姿”错误。文中并不能明显看出二者不同的性格特点,更谈不上有强烈对比,情节上比较舒缓,谈不上什么“跌宕多姿”,只能使文章情节内容更丰富,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情节、语段的作用的能力。首先确定不能删去。可从人物、情节、环境、主题角度切入分析。①从环境角度来说,文中说“泡澡、搓背、喝茶、嗑着瓜子,指天画地一通乱侃,不动笔杆,就把活儿全干出来”“直到1947年华清池热水池屋顶给常年蒸汽熏糟了,掉一块砸在白四爷脖子上,砸坏颈椎,天天犯晕,便停了各报刊上的连载”,可见澡堂是白四爷说小说的特定环境。由“泡澡”的情节引出“澡堂”的相关的内容,进而引出编辑们等待其“说小说”的情节。②从情节方面来说,“泡澡”之后“说小说”的过程都需要“澡堂”来激发灵感,活跃思维,顺畅思绪,比如“这些吃喝有热有凉有甜有咸有脆有黏有硬有软;这种活法,就是市井里的神仙”;澡泡舒服了,小说才说得好,视野所及便是思路、故事,比如“四爷说到这儿,眼睛四处溜溜地看了两眼,似乎在找下边的词儿。他一望到现在房内的两张床,再往上一看,马上把故事接下来说”“此时白四爷边听边在寻思,他正捏着一片碧绿的萝卜往嘴里送。他盯着这萝卜片,嘴里已将今天一段的开头说了出来”,这样就推动了情节发展。③从人物塑造方面来说,“泡澡”之后“说小说”是白四爷的奇特做法,与那些在书斋里硬憋的作家形成对比,“泡澡、搓背、喝茶、嗑着瓜子,指天画地一通乱侃,不动笔杆,就把活儿全干出来。而且是几个不同故事的长篇同时干。他口才好,记下来便是文章,完全用不着编辑加工润色。编辑们你来我往,要哪段他说哪段”,突出了其“奇人”出口成章的特殊能力,丰富了人物形象,增强了可读性和吸引力。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厉王虐,国人谤王。邵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王喜,告邵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邵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朦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民之有口也,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有原隰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①。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王不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彘之乱,宣王②在邵公之宫。国人围之。邵公曰:“昔吾骤谏王,王不从,是以及此难。”(选自《国语·邵公谏厉王弭谤》,有删改)材料二:厉王说荣夷公,芮良夫曰:“王室其将卑③乎!夫荣公好专利而不知大难。夫利,百物之所生也,天地之所载也,而或专之,其害多矣。天地百物,皆将取焉,胡可专也?所怒甚多而不备大难,荣公以是教王,王能久乎?夫王人者,将导利而布之上下者也,使神人百物无不得其极。而今王学专利,其可乎?匹夫专利,犹谓之盗,王而行之,其归鲜矣。荣公若用,周必败。”既,荣公为卿士,诸侯不享④,王流于彘。(选自《国语·芮良夫论荣夷公专利》,有删改)【注】①兴:体现。②宣王:厉王之子。③卑:衰微。④享:献贡。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停顿处序号分组正确的一项是()川壅而溃①伤②人必多③民亦如之④是⑤故为川者决之⑥使导⑦为民者宣之使言A.②③④⑥ B.②③⑤⑥ C.①③④⑦ D.①③⑤⑦10.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谤,文中指公开批评、指责或议论别人的过失,与《史记·屈原列传》“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中的“谤”意义不同。B.列士,文中指天子的属官,地位低于大夫,有时亦作“烈士”,此处与《龟虽寿》“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中的“烈士”意义不同。C.谏,文中指臣子用言语规劝君主改正错误,一般指直言规劝,如“谏太宗十思疏”中的“谏”;其实,“邹忌讽齐王纳谏”的“讽”也含有“直言规劝”的意思。D.骤,文中是“多次”的意思,与“暴风骤雨”的“骤”“骤然”的“骤”的含义均不同。11.下列对材料一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篇,妙语传神。“厉王虐,国人谤王”,寥寥七字,胜于千言。一边是厉王虐,一边是国人谤,谤由虐起,事出必然,引出邵公苦谏的缘由。B.为了谏厉王弭谤,邵公给为政者展现了一幅广开言路、政通人和的景象。从公卿列士到百工庶人,广开言路,而后经天子斟酌,国家的政事得以实行而不违背道理。C.文章结尾部分“王弗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愤怒、反抗、暴动,作者全都略去,只写了“三年,乃流王于彘”七个字,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和深深的思考。D.本文以记事为重点,邵公所谏之言,句句精警,前后都是比喻。深刻的历史教训,昭示古往今来的当政者,必须认识到人民力量的伟大,民言不可阻,民意不可挡。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2)匹夫专利,犹谓之盗,王而行之,其归鲜矣。13.两则材料都记载了“王流于彘”的结局,我们可以从中悟出哪些道理或启发?请结合材料加以概括。【答案】9.C10.C11.D12.(1)人民先在心里考虑而后说出口,君王认为可行就推行它,怎么能够堵塞(百姓的嘴)呢?(2)百姓独占财利,尚且被称为盗贼,大王您如果也这样做的话,那么归附王室的人就少了。13.①统治者要善于纳谏,从善如流;如果堵塞言路,终将自食其果。②统治者要以民为本,推行善政;切不可滥施暴政。③统治者不能贪求物欲,而应让百官、百姓等也获利,方可得人心。【解析】【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大河因壅塞而溃决,一定会淹死很多人,堵人民的口也是这样。所以治水的人要疏通河流使之畅流,管理百姓的人要引导人民让他们说话。“川壅而溃”中,“壅”和“溃”共同作“川”的谓语,句子结构完整,后面断开,即①处;“民亦如之”中,“民”是主语,“如”是谓语,“之”是宾语,句子结构完整,单独成句,前后断开,即③④处;“为川者决之使导”与“为民者宣之使言”结构一致,⑦处断开;且“伤人”是动宾结构,中间不能断开,即②处;“是故”是固定结构,“所以”的意思,中间不能断开,即⑤处;①③④⑦处断开。故选C。【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理解文言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A.正确。公开批评、指责或议论别人的过失;诽谤。句意:周厉王暴虐,国人指责厉王的过失。/诚实对待君主反而被怀疑,忠诚却被奸臣诽谤,能不产生怨恨吗?B.正确。天子的属官,地位低于大夫;指志向远大的英雄。句意:要让公卿、大夫、官吏奉献讽谏诗歌。/有志之士即便到了晚年,他的壮志雄心也不会消沉。C.“‘邹忌讽齐王纳谏’的‘讽’也含有‘直言规劝’的意思”错误。“讽”是“委婉规劝”的意思。D.正确。多次;急速;突然。句意:以前我多次规劝国王。/又猛又急的大风雨。故选C。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以记事为重点”错,应为以“记言”为重点。可以结合文章出处《国语》思考。也可以结合本选项“邵公所谏之言,句句精警”部分,进行推断。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虑之于心”,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于心虑之”;“壅”,堵塞;“成而行之”,认为可行就推行它。(2)“专”,独占;“而”,如果,假如;“归”,归附;“鲜”,少。【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①结合材料一“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可知,统治者要善于纳谏,从善如流。结合材料一“厉王虐,国人谤王……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三年乃流王于彘”可知,如果统治者滥施暴政,堵塞言路,终将自食其果。②结合材料二“天地百物,皆将取焉,胡可专也……而今王学专利,其可乎?匹夫专利,犹谓之盗,王而行之,其归鲜矣”可知,统治者要以民为本,推行善政;切不可滥施暴政。③由原文“夫王人者,将导利而布之上下者也,使神人百物无不得其极。而今王学专利,其可乎”可知,统治者不能贪求物欲,而应让百官、百姓等也获利,方可得人心。参考译文:材料一:周厉王暴虐,国人指责厉王的过失。邵公告诉厉王说:“人民忍受不了您的政令了!”厉王大怒,找来卫国的巫师,命他监察指责者。卫巫将指责者告诉厉王,厉王就将其杀死。国人没有人敢再说话,在路上遇见了,只是彼此用眼睛看看而已。厉王大喜,告诉邵公说:“我能够止息指责了,国人终于不敢说话了。”邵公说:“这是把人民的口堵住了。堵人民的口,后果比堵塞大河还要严重。大河因壅塞而溃决,一定会淹死很多人,堵人民的口也是这样。所以治水的人要疏通河流使之畅流,管理百姓的人要引导人民让他们说话。因此,天子处理政事,要让公卿、大夫、官吏奉献讽谏诗歌,乐师向天子进献乐曲,史官献书,小师进献箴言,盲人朗诵讽谏诗篇,青光眼的乐师也参与诵读,各类工匠进谏,平民托人将意见带给天子,左右侍卫大臣进陈规谏,天子的同宗大臣弥补督察,瞽史以天道史事教诲,师傅老臣修饬政令,而后天子对各种意见进行斟酌,因此天子的一切行事才不至于与情理相违背。人民有口,就如同土地有山川,财富用度就是从山川生产出来的;土地有原、隰、衍、沃,衣食才从此产生。人民用口发表言论,国家政事的好坏才能体现出来。人民认为好的就推行,认为坏的就防范,才能使人民的衣食财用大大增多。人民先在心里考虑而后说出口,君王认为可行就推行它,怎么能够堵塞(百姓的嘴)呢?如果硬是堵住百姓的嘴,那又能堵多久呢?”厉王不听。在这种情况下国人没有人敢说话。三年后国人便把厉王流放到彘地。彘之乱发生期间,厉王儿子宣王藏在邵公家中,国人将邵公家包围起来。邵公说:“以前我多次规劝国王,国王不听从,所以才有今天的灾难。”材料二:周厉王喜欢荣夷公,芮良夫说:“周王室大概要衰微了吧!荣夷公爱好独占财利而不知道大难。利是由万物中产生出来的,是由天地所生成,假如要独占它,所带来的怨恨会很多。天地万物,人人都要取用,怎么可以独占呢?触怒的人太多而不防备大难,荣公用这些来引导您,您能长治久安吗?治理天下的人,应该疏通财利分配给上上下下的人,使天神百姓和世间万物都各得其所,现在大王您却要效法独占财利,这怎么可以呢?百姓独占财利,尚且被称为盗贼,大王您如果也这样做的话,那么归附王室的人就少了。荣公若被重用,周王室必定败亡。”不久,荣夷公担任卿士,诸侯不再献贡,厉王被放逐到了彘地。(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劳劳亭①歌李白金陵劳劳送客堂,蔓草离离生道旁。古情不尽东流水,此地悲风愁白杨。我乘素舸同康乐②,朗咏清川飞夜霜。昔闻牛渚吟五章③,今来何谢袁家郎④。苦竹寒声动秋月,独宿空帘归梦长。【注】①劳劳亭:又名新亭,在今南京市西南,古送别之所,一名临沧观。②康乐:即谢灵运,东晋文学家,以山水诗著称。③牛渚:即今安徽马鞍山采石矶。五章:五首诗。④袁家郎:即袁宏,少有逸才,文章绝丽,曾有咏史诗。一次,袁宏在舟中讽咏,时谢尚镇牛渚,微服泛江,闻之,遂往听之。谢尚佳其有兴致,邀其谈话至旦。自此袁宏名誉日茂。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劳劳”一词值得玩味,在此虽指亭名,却又容易使人想起“举手长劳劳”的诗句,诗人意在借此突出送别时的忧愁伤感。B.诗歌巧用象征、比喻等手法,“蔓草离离”以道旁草象征离情别绪,而“古情不尽”句则以“东流水”比喻离别之情长久难断。C.“我乘……飞夜霜”说像谢灵运一样缘流乘舟,霜夜在长江的清流上朗咏;“素舸”“清川”“夜霜”等意象突出诗人的清高脱俗。D.“昔闻”两句运用袁宏牛渚咏诗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袁宏的无限仰慕之情:虽然早已成为历史人物,但英名流传至今,令人敬仰。15.以景结情是诗词常用的手法,试比较这首诗和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以景结情的差异。【答案】14.D15.①画面不同:《沁园春·长沙》结尾是中流击水图,以大江、飞舟为背景,景象壮阔;而《劳劳亭歌》结尾是独宿空船图,以苦竹、寒声、秋月为背景,景象凄凉。②人物形象不同:中流击水图里活跃的是独挽狂澜的青年革命者;而独宿空船图里则是独宿空船、寄情于归梦的诗人形象。③所抒之情不同。《沁园春·长沙》结尾抒发的是以天下为己任、掌握革命领导权的雄心壮志;而《劳劳亭歌》结尾抒发的是怀才不遇、无人赏识的孤单苦闷之情。【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理解和赏析能力。D.“表达了诗人对袁宏的无限仰慕之情:虽然早已成为历史人物,但英名流传至今,令人敬仰”理解错误。“今来何谢袁家郎”,其中的“谢”是逊色的意思,自叹其才不减袁宏,而无谢尚之见知。故选D。【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艺术手法及思想感情的能力。首先,画面不同:《沁园春·长沙》结尾是中流击水图,“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意思是:可曾记得那时我们在江水深急的地方游泳,那激起的浪花几乎挡住了疾驰而来的船?此处以大江、飞舟为背景,景象壮阔;而《劳劳亭歌》结尾是独宿空船图,“苦竹寒声动秋月,独宿空帘归梦长”两句,写而今所遇唯有苦竹寒声动秋月而已,可惜没有知音,只好空船独宿寄情于归梦之中。诗句描绘了一个凄凉场景,在秋夜风吹苦竹的凄凉氛围下,诗人独宿空船,只能寄情于归梦。以苦竹、寒声、秋月为背景,景象凄凉。其次,人物形象不同:中流击水图里活跃的是独挽狂澜的青年革命者,突出他们的壮志豪情;而独宿空船图里则是独宿空船、寄情于归梦的诗人形象。最后,所抒之情不同。《沁园春·长沙》结尾抒发的是以天下为己任、掌握革命领导权的雄心壮志,读起来铿锵有力,极具力量感;而《劳劳亭歌》结尾寓情于景,抒发的是怀才不遇、无人赏识的孤单苦闷之情。用以景结情的手法点明了诗的主旨,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回味无穷。(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荀子在《劝学》中,用借助舆马而致千里、借助舟楫渡江河的例子,引出“______,______”的观点。(2)《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______,______”。(3)白居易在《琵琶行》中以江中清冷月影烘托江边送别、举酒难欢的惨淡氛围的两句是“______,______”。【答案】①.君子生非异也②.善假于物也③.位卑则足羞④.官盛则近谀⑤.醉不成欢惨将别⑥.别时茫茫江浸月【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注意以下字的书写:生、卑、谀、惨、茫。第Ⅱ卷(表达题共82分)三、语言文字运用(共22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目前世界通用的历法是“公历”,又被称为“阳历”,它以地球绕太阳公转为基准确定。①______。在我国的农历中,每月的长度为29天或30天,和月相变化的平均周期29.53天吻合,从而能够保证在每月的十五和初一人们能分别看到圆月和新月;每年基本长度为12个月,这样得到的全年天数会比回归年(地球绕太阳一圈所用时间)的实际长度差11天左右。于是,农历采用以在特定的年份加入闰月的方式,修正与回归年之间的天数差异。这种既考虑月相变化、②______,被称为“阴阳历”。农历历法雏形早在春秋战国期间就已经形成,汉武帝时的《太初历》已经相当接近我们现在使用的农历。该部历法首次明确提出了二十四节气。在公转轨道上,地球每转过约15度,农历就会设置一个新的节气。同一地区在同一节气时的气温、光照、雨水等条件基本固定,从而使节气能够很好地指导农业生产。《太初历》规定,如果某一年的某个月份中只有一个节气,那么这个月之后③______。这种置闰方法能够把月份和气候的冷暖变化调节得更合理,被一直沿用到现在。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18.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19.请根据材料内容,给“农历”下一个定义,要求语言简明,不超过60个字。【答案】17.(示例1)农历采用在特定的年份加入闰月的方式,修正其与回归年之间的天数差异。(示例2)农历以在特定的年份加入闰月的方式,修正其与回归年之间的天数差异。18.①我国还有一套叫“农历”的历法②又考虑地球绕太阳公转时间的历法③将被加入一个闰月19.农历是一种以月相的变化为基准,含有二十四节气,通过置闰方法修正其与公历年之间的差异的被称为“阴阳历”的历法。【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线句有两处语病:①“采用以在特定的年份加入闰月的方式”中,“采用……方式”和“以……方式”句式杂糅,可改为“采用在特定的年份加入闰月的方式”或“以在特定的年份加入闰月的方式”;②“修正与回归年之间”中,缺失代词“其”或“它”。可改为“修正其(它)与回归年之间的天数差异”。【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前句说明“世界通用公历”,后一句介绍“中国农历”,中间补句应为话题的转换句,关键词为“农历”,所以可补写:我国还有一套叫“农历”的历法。第二空,由前句关联词“既……”可确定后句应补写“又考虑……”,再结合“阴阳历”可知,又要考虑“地球绕太阳公转时间”,所以可补写:又考虑地球绕太阳公转时间的历法。第三空,由后句“这种置闰方法”可知,应是填写“置闰”的内容,可补写“将被加入一个闰月”。【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下定义的能力。被定义概念=种差+属概念。一般采用“……是……”或“叫作……”的句式。“目前世界通用的历法是‘公历’”,而“农历”是与之不同的另一套历法,所以“农历”的属概念是“历法”,由此可确定“农历”定义的句式是“农历是……的历法”。筛选“农历”种差:依据“和月相变化的平均周期29.53天吻合”“农历采用以在特定的年份加入闰月的方式,修正与回归年之间的天数差异”“被称为‘阴阳历’”“该部历法首次明确提出了二十四节气”可概括为:以月相的变化为基准,被称为“阴阳历”,通过置闰方法修正其与公历年的差异,包含有24节气。然后按照定语语序的合理顺序,排列成句。结果为:农历是一种以月相的变化为基准,包含有24节气,通过置闰方法修正其与公历年差异的被称为“阴阳历”的历法。(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国庆节在石河子度过。假日无事,到街上去散步。虽近晚秋,秋阳却暖融融的,赛过春日。人皆以为边塞苦寒,其实这里与北京气候无异。连日预告,日最高气温都在23℃。街上菊花开得正盛,金色与红色居多。花瓣一层一层,组成一个小团,茸茸的,算是一朵;又千朵万朵,编织成一条条带状的花圃。还有许多的荷兰菊,叶小,状如铜钱,是专等天气凉时才开的。现在也正是她们的节日,一起簇拥着,仰起小脸笑着。蜜蜂和蝴蝶便专去吻她们的脸。花圃中心常有大片的美人蕉。一来新疆,我就奇怪,不论是花,是草,是瓜,是菜,同样一个品种,到这里就长得特别的大。那美人蕉有半人高,茎粗得像小树,叶子肥厚宽大,足有二尺长。她不是纤纤女子,该是属于丰满型的美人。花极红,红得像一团迎风的火。花瓣是鸭蛋形,又像一张少女羞红的脸。而衬着那花的宽厚的绿叶,使人想起小伙子结实的胸膛。这美人蕉,美得多情,美得健壮。这时,她们挺立在节日的街心拉着手,比着肩,像是要歌,要说,要掏出心中的喜悦。有一首歌里唱道:“姑娘好像花儿一样,小伙儿心胸多宽广。”正好描述了这里的意境。20.下列句子中的“丰满”和文中画横线处的“丰满”,含义相同的一项是()A.今年好收成,家家户户粮仓丰满。B.那手结实丰满,像海豹的鳍脚一样。C.梁衡的《把栏杆拍遍》内容甚是丰满。D.鸟儿毛羽尚未丰满者,不可以高飞。21.文中画波浪线处可以改成“一层层的花瓣组成一个茸茸的小团,这是一朵;又有千朵万朵花编织成一条条的花带,这是花圃”,请比较哪一种的表达效果更好,并阐述理由。【答案】20.B21.答案示例一:原文好①运用短句,逐层展现花的美感,富有层次感;②“茸茸的”定语后置(变式句、倒装句),突出花的质感,表达了对边疆风物的喜爱之情。答案示例二:改文好。将花的特点提前,突出花的美丽、花的繁多;②句式整齐,表意准确,富于节奏感。【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A.充足;B.(身体或身体的一部分)胖得匀称好看;C.丰富;D.多而密。故选B。【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语句表达效果能力。原文好。原句“花瓣一层一层,组成一个小团,茸茸的,算是一朵”“又千朵万朵,编织成一条条带状的花圃”,改句把原句整合为两个长句,原句运用短句,句式活泼,简洁明快,节奏感较强,并且体现了由“算是一朵”到“又千朵万朵”的递进,逐层展现花的美感,富有层次感;原句“组成一个小团,茸茸的”与改句“一层层的花瓣组成一个茸茸的小团”比较发现,“茸茸的”定语后置,且单独成句,其强调作用,突出花的质感,表达了对边疆风物的喜爱之情。改文好。改句“一层层的花瓣组成一个茸茸的小团”“又有千朵万朵花编织成一条条的花带”主语和宾语前都添加了定语,将花的特点提前,突出花的美丽、花的繁多;“……这是一朵;……这是花圃”运用整句,句式整齐,音韵和谐,节奏协调,给读者以深刻、鲜明的印象。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老子说:“自见者不明。”意思是自我表现、自我显露是不明智的。那么,在今天这个时代,“自见者”是否亦是“不明”?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自见”非“不明”,时代新解自古以来,老子所言“自见者不明”常被引为警世之语,意在告诫世人,过度的自我表现与显露往往会使人失去明智的判断。然而,在今日这个信息爆炸、个性张扬的时代,“自见者”是否依然“不明”?我坚信,在恰当的时机与方式下,“自见”非但不是不明,反而是明智之举。在信息时代,自我表达是寻找共鸣与理解的桥梁。古人云:“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每个人都在寻找属于自己的声音和舞台。通过自我表达,我们能够更好地展示自己的才华与个性,与他人产生共鸣,从而建立深厚的人际关系。例如,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的见解与生活,不仅能让我们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还能在互动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