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人教新起点七年级物理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5年人教新起点七年级物理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5年人教新起点七年级物理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5年人教新起点七年级物理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5年人教新起点七年级物理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人教新起点七年级物理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星期天,小林随着爸爸到郊外鱼塘中钓鱼.当看见鱼要上钩时,小林非常兴奋,大声地叫喊,结果鱼都被叫声吓跑了,这说明()A.只有空气能传播声音B.声音在任何条件下都能传播C.空气和水都能传播声音D.水不能传播声音2、在马航失联搜救中,我国某搜救小组为看清海面情况,飞机急速下降.

在这一过程中,其中一名搜救队员看到大海向他迎面扑来,他是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

)

A.大海B.海面的巡逻舰C.他乘坐的飞机D.远处的白云3、下列说法中的物体,质量和密度都不变的是(

)

A.被“神七”从地面带入太空的照相机。

B.密闭容器内的冰熔化成水。

C.一支粉笔被老师用去一半。

D.矿泉水喝掉一半后放入冰箱冻成冰4、牛顿第一定律指出,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下列物体中惯性最大的是(

)

A.

滑雪的运动员B.

静止的磁悬浮列车C.

飞奔的猎豹D.

飘浮的氢气球5、研究物体运动时常利用“频闪摄影”的方法,即在暗室中采用闪光灯每隔相等的时间闪亮一次,底片就记录下此时物体运动的位置.如图是两个质量相同的小球甲、乙竖直下落时的频闪照片,据此记录,两球均从a处下落到b处时;则()

A.甲球用时较短,乙球速度不变B.乙球用时较短,甲球速度增大C.乙球用时较长,甲球速度不变D.甲球用时较长,乙球速度不变6、即将进站的列车发出一鸣号声,持续时间为t.

若列车的速度为v1

空气中的声速为v2

则站台上的人听到鸣号声持续的时间为(

)

A.t

B.v1+v2v2t

C.v2鈭�v1v2t

D.v1v2t

7、如图枯井中的青蛙位于井底O

点“坐井观天”,青蛙通过井口观察范围正确的光路图是(

)

A.B.C.D.8、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B.“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高C.“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D.“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9、下列几种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人步行的速度约为5m/s

B.全新的2B

铅笔长约18cm

C.初中物理课本一页纸的厚度约为0.008mm

D.打一个哈欠用时约1s

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9题,共18分)10、(2015•滨州)在平直的地面上,一个人用20N的水平方向拉力,拉动小车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小车所受阻力的大小等于____N,阻力的方向向____(选填“西”或“东”)11、摩擦与人们息息相关,生活中增大摩擦的事例很多.例如:人们为了防止走路时滑倒,常在鞋底刻有花纹等.请再举出一个增大摩擦的事例:____.12、在学习电和磁的知识中用到的两个重要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甲是研究在磁场中转动的线圈产生电流的情况,这种现象是______现象;乙是研究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的现象,______机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13、如图所示,将铅笔水平挤压在两手指之间,按笔尖的手指较疼,说明。压力大小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____(

选填“明显”或“不明显”)

铅笔静止时,两手指对铅笔的压力是____(

选填“相互作用力”或“平衡力”)

14、如图所示,物体重5N

当F=10N

时,物体能沿竖直墙壁匀速下滑,这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______N

当F=8N

时,此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______.(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15、常见的光学仪器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应用广泛.照相时,被拍摄者应站在距镜头____处;投影仪能使投影片在屏幕上成倒立、____实像;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为使看到的像更大,应适当____放大镜与地图间的距离.16、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鈭�t

图象如图所示,据图可知.

(1)

甲的速度______乙的速度(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

甲的速度是______.17、斜插入水中的铅笔,从边上看似乎铅笔偏折了,这是由于光从空气进入水时,发生了______现象的缘故.18、研究小组的同学分别测出了甲、乙电动小车作直线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并依据数据做出了相应路程鈭�

时间图象,如图(a)(b)

所示.

(1)

观察图(a)

可知;甲车作______直线运动.

甲车通过0.6

米的路程所用的时间为______秒,甲车的速度是______千米/

时.

(2)

观察图(b)

可知;在AB

对应的时间段内,乙车通过的路程为______米.

(3)

比较图(a)(b)

可知,甲车的速度______乙车的速度(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5题,共10分)19、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这是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______(判断对错)20、穿深颜色的衣物时对太阳光的吸收多,因此穿着感觉比较暖和.______(

判断对错)

21、“坐地日行八万里”属于地球自转现象.______(

判断对错)

22、形“影”不离中的“影”属于光的折射现象.______(判断对错)23、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

这是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______(

判断对错)

评卷人得分四、解答题(共1题,共6分)24、一辆汽车在山崖前鸣笛;(

汽车静止)

鸣笛后4s

司机听到了回声.(

声音的传播速度v=340m/s)

求:

(1)

汽车距山崖的距离?

(2)

该汽车若以54km/h

的速度匀速驶向前面的山崖,鸣笛后4s

司机听到了回声.

求听到回声时汽车距离山崖的距离?评卷人得分五、综合题(共4题,共32分)25、小军同学在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他的操作存在错误,请指出其中的一个错误:____.

(2)小军纠正所有错误后,在水温到达88℃时开始每隔2min做一次温度记录,并绘出如图乙所示的图象.根据图象可知水的沸点为____℃,此次实验中水沸腾的时间为____min.

(3)小军发现,水沸腾后,水的温度不变,脱离容器壁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____,一直上升到液面而破裂.26、目前,很多同学喜欢用手机上网,用耳机听音乐,若使用不当会对我们的身体造成伤害.眼睛长时间近距离靠近手机屏幕,使眼睛内的睫状肌、晶状体长期处于绷紧状态,容易患近视眼,人眼内的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镜,近视眼患者应配戴合适的______镜制成的眼镜;长期使用耳机听摇滚乐容易对耳朵造成伤害,我们能够听到声音是由于鼓膜的______产生的.27、小敏想探究小球滚上斜面的最大高度与斜面倾角和小球质量的关系;将两个斜面AO与OB对接成如图装置,进行实验.

①让质量为5克的小球;在斜面A0上高H处静止释放,沿斜面滚下,经O点滚上斜面OB,测量小球达到的最大高度h,将数据记录在表中;改变斜面OB的倾角θ,重复实验;

②用质量为7克的小球重复上述实验;将数据记录在表中.

。实验。

序号小球质。

量m/克小球在斜面AO上。

释放高度H/厘米斜面OB

的倾角θ小球在斜面OB上。

的最大高度h/厘米1510409.02308.6308.63208.O208.O4710409.O5308.6308.66208.O208.O(1)比较实验1、2、3(或4、5、6),说明小球在斜面OB上能达到的最大高度与____有关.

(2)比较实验____(选择序号);说明小球在斜面OB上能达到的最大高度与小球质量无关.

(3)如果斜面没有摩擦,小球在斜面OB能达到的量大高度是____厘米.28、电学量往往能够反映力学;热学等物理量的变化;小峰设计了一种测量托盘所受压力的压力测量仪,如图甲所示,电源电压为U

且保持不变,压力表是由电压表改装而成,R1

为定值电阻,阻值为R0R2

为滑动变阻器,其最大阻值为R0

金属指针OP

可在金属杆AB

上滑动,且与它接触良好,金属指针和金属杆电阻忽略不计.M

为弹簧,在弹性限度内它缩短的长度与其所受的压力大小成正比.

当托盘所受压力为零时,P

恰好位于R2

的最上端;当托盘所受压力为Fm

时,P

恰好位于R2

的最下端且弹簧的形变仍在弹性限度内.

(1)

请你推导出电压表示数Ux

与托盘所受压力F

的关系式;(

推导过程中需要的物理量请预先设定)

(2)

请你在图乙坐标系中大致绘制出电压表示数U

与托盘所受压力F

的关系图象,并根据坐标系中图象给出的信息,判断压力测量仪的表盘刻度是否均匀且说明理由?若不均匀,请你在图丙中设计一个电路,使压力测量仪的表盘刻度均匀.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C【分析】【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解析】【解答】解:由于水可以传播声音;当小林大声叫喊时,小林发出的声音经空气与水传到鱼所在的位置,鱼听到叫喊声而意识到有危险而跑掉了.

故选C.2、C【分析】解:在飞机降落的时候;“大海向他迎面扑来”研究的物体是大海,大海是运动的,一定要选择一个和大海之间发生位置改变的物体做参照物,并且选择一个与大海之间距离越来越小的物体为参照物.

选择他乘坐的飞机就可以.

故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首先选择一个参照物,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如果发生位置的变化,被研究的物体是运动的.

否则是静止的.

此题主要考查了有关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考查了有关参照物的选择,在选择参照物时,关键是看要描述哪个物体的运动.【解析】C

3、A【分析】试题分析: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质量和密度的定义;理解质量和密度是物质的特性.

解:A

被“神七”从地面代入太空的照相机;质量和密度都不变,符合题意;

B;密闭容器内的冰熔化成水;质量不变但密度改变,不符合题意;

C;一支粉笔被老师用去一半;质量变小但密度不变,不符合题意;

D;矿泉水喝掉一半后放入冰箱冻成冰;质量减小,密度也改变,不符合题意;

故选A.【解析】A

4、B【分析】解:物体质量越大;惯性越大,四个选项中,磁悬浮列车的质量最大,惯性最大.

故选B.

物体的惯性只跟物体的质量有关;跟速度大小等都没有关系.

选项中质量最大的惯性最大.

物体的惯性只跟物体的质量有关,跟速度大小等都没有关系,物体质量越大,惯性越大.【解析】B

5、A【分析】【解答】解:

虽然甲;乙两球运动开始位置相同;在后面出现在同一位置,这只表示它们通过了相同的路程,但甲是摄影3次,乙是摄影5次,所以时间不同,甲球运动的时间比乙球短,球乙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同,乙球进行的是匀速直线运动;甲球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同,且在相同的时间里,通过的路程越来越长,即速度是越来越大.

故选A.

【分析】(1)首先知道“频闪摄影”时,摄影的时间间隔是相同的;(2)物体的运动路线是直的,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同,物体进行的是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运动路线是直的,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同,物体进行的是变速直线运动.6、C【分析】解法一:

设鸣号时列车与站台上人的距离为s

鸣号期间车走的路程为s1

则鸣号结束时车到人的距离为:

s2=s鈭�s1=s鈭�v1t

从鸣号开始到人听到声音结束用的总时间:

t脳脺=t+s鈭�v1tv2

开始声音传播的时间:

t0=sv2

站台上的人听到鸣号声持续的时间:

t隆盲=t+s鈭�v1tv2鈭�sv2=v2鈭�v1v2t.

故选C.

解法二:

设0

时刻在A

点开始发声;

t

时刻在B

点结束发声;

在t

时刻看:最初发出的声音离A

点v2t

最终发出的声音就在B

点;

AB=v1t

空中的这列声波的长度L=v2t鈭�v1t

以速度v2

匀速前进;

这列声波经过站台上的人所经历的时间为t鈥�=Lv2=v2t鈭�v1tv2=v2鈭�v1v2t.

接法三:

把声音看作是一列波;就像一段压缩的绳子一样,波的速度大于火车速度,这样可以等效为追击问题,其速度为v=v2鈭�v1

波走的路程:

s=vt=(v2鈭�v1)t

所以人听到鸣号声持续的时间:

t=sv=v2t鈭�v1tv2=v2鈭�v1v2t.

故选C.

设鸣号时列车与站台上人的距离为s

则鸣号开始发出的声音传到站台上人在的位置用的时间t0=sv2

从鸣号开始到人听到声音结束用的总时间等于持续鸣号时间t

鸣号结束声音传播剩余距离用的时间;则人听到声音的时间等于总时间减去开始声音传播的时间t0

据此求解.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速度公式的掌握和运用,从鸣号开始到人听到声音结束用的总时间等于持续鸣号时间t

加上鸣号结束声音传播剩余距离用的时间是本题的关键.【解析】C

7、A【分析】解:图中O

点是青蛙的位置;将O

点与井口左边的端点相连成一直线,将O

点与井口右边的端点相连成一直线,然后在直线上标出箭头,即得到两条射向青蛙眼睛的光线,这两条光线就决定了青蛙的观察范围。

A

图是正确的。

B

图中光的传播方向标错了;

C

图中光线发生了偏折;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C

图也不正确;

D

图中不仅光线发生了偏折;而且光的传播方向也标错了,所以D

图也不正确;

故选:A

青蛙之所以坐在井里只能看到很小的一片天;就是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缘故。从光的传播方向和传播路径去分析4

个图即可。

本题通过作图的形式考查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并结合了成语,是一道好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有两点:一是看光线的方向是否正确,光线是从外界射进井里;二是光的传播路径是否是直的。【解析】A

8、B【分析】“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响度大,而不是音调高,响度与物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故B不正确。【解析】B

9、B【分析】【分析】物理学中,对各种物理量的估算能力,是我们应该加强锻炼的重要能力之一,这种能力的提高,对我们的生活同样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本题考查了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生活常识及估测能力,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换算,最后判断是否符合实际。【解答】A.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m/s

故本选项A不符合实际;

B.全新的2B

铅笔长约18cm

故B合实际情况;

C.一般纸张的厚度在75娄脤m

左右;物理课本的厚度在80娄脤m=0.08mm

左右,故C不符合实际;

D.人打一个哈欠的时间在3s

以上;远远大约1s

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B。【解析】B

二、填空题(共9题,共18分)10、略

【分析】【分析】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受平衡力作用,根据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特点分析即可.【解析】【解答】解:用20N的水平方向拉力;拉动小车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小车受到的拉力与阻力是平衡力,则f=F=20N;

拉力方向向东;所以阻力方向向西.

故答案为:20;西.11、略

【分析】【分析】增大摩擦的办法有:①增大压力,②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③变滚动为滑动.【解析】【解答】解:轮胎上的花纹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的.

故答案为:轮胎上的花纹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的.12、电磁感应;电动【分析】解:甲图是发电机的原理图;线圈在磁场中转动切割磁感线时会产生感应电流,这种现象就是电磁感应现象。

乙图是电动机的原理图;通电线圈在磁场中会受力转动。

故答案为:电磁感应;电动。

“在磁场中转动的线圈产生电流”是电磁感应现象;说明机械能转化成电能,这是发电机的原理。

“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说明电能转化成机械能;这是电动机的原理。

注意电磁感应和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运动的装置的不同,前者外部没有电源,后者外部有电源。【解析】电磁感应;电动13、明显平衡力【分析】【分析】(1)

压强大小跟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在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

(2)

二力平衡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线上、作用于同一物体上.

缺一不可;

掌握压强大小的影响因素,利用控制变量法解释生活中有关增大和减小压强的问题.

同时要弄清相互作用力和平衡力的区别。【解答】(1)

铅笔水平挤压在两手指间;按笔尖的手指较疼,说明压力大小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2)

铅笔静止时;两手指对铅笔的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线上、作用于同一物体上,属于平衡力。

故答案为:明显平衡力【解析】明显平衡力14、略

【分析】解:在竖直方向;物体在两个力作用下静止,说明这两个力平衡,即重力和摩擦力是平衡力,所以,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5N

方向竖直向上.

对物体的压力增大;对物体的重力没有影响,物体还是静止的,摩擦力还等于重力.

对物体的压力减小;物体竖直方向上仍处于平衡状态,摩擦力还等于重力,仍为5N

故答案为:5

不变.

一个物体在两个力作用下还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两个力就是平衡力;

二力平衡的条件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有两个:垄脵

根据平衡状态判断二力平衡;垄脷

掌握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解析】5

不变15、略

【分析】【分析】(1)掌握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像的凸透镜的异侧,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

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像的凸透镜的异侧,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

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像的凸透镜的同侧,应用于放大镜和老花镜.

(2)放大镜的成像特点:物距在一倍焦距内时,凸透镜成放大正立的像,且当物体离焦点近时,成的像较大.【解析】【解答】解: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实像;可知,照相时,被拍摄者应站在距镜头2倍焦距以外(或大于2倍焦距)处;

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实像;像距大于二倍焦距,应用是幻灯机、投影仪.

根据凸透镜的成像特点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时,离焦点越近时,像越大,为使看到的像更大,应适当增大放大镜与地图间的距离.

故答案为:2倍焦距以外(或大于2倍焦距);放大;增大.16、大于;0.2m/s【分析】解:

由图象可知;甲乙的s鈭�t

图象均为过原点的倾斜直线,所以甲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1)

读图可知;经过8s

甲运动了1.6m

乙运动了0.8m

由于时间相同;甲通过的路程大,所以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

(2)

由图象可得甲的速度:v录脳=s录脳t录脳=1.6m8s=0.2m/s

故答案为:(1)

大于;(2)0.2m/s

匀速直线运动的路程s

与运动时间t

成正比;s鈭�t

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根据图象的形状判断甲;乙的运动性质;

由图象找出甲的路程s

与所对应的时间t

由速度公式可求出甲的速度.

本题考查了物体的s鈭�t

图象,由图象找出两物体的路程s

与所对应的时间t

是解题的关键;应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s

与t

成正比,s鈭�t

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当然,具体分析时应细心找准s

和t

的对应关系.【解析】大于;0.2m/s

17、折射【分析】解:铅笔反射的光从水斜射入空气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偏离法线,向水面偏折,我们看水中的铅笔时,认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我们看到的水中的铅笔在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上,比铅笔的实际位置偏高,所以斜插在水中的铅笔看上去向上弯折了,这是光的折射现象造成的.

故答案为:折射.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时,传播方向将远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此题考查了光的折射现象的解释,要知道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这是解答此题的关键.【解析】折射18、匀速;0.6;0.36;1.2;小于【分析】解:(1)

图(a)

是路程和时间图象,由图象可知路程和时间成正比,所以甲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当路程为0.6m

时,对应的时间是6s

甲车的速度为V=st=0.6m6s=0.1m/s=0.36km/h

(2)

观察图(b)

可知;A

点距离为0.6mB

点距离为1.8m

所以AB

段乙车通过和路程为1.8m鈭�0.6m=1.2m

(3)

由图(a)

可知,甲车2

秒通过的路程为0.2m

所以甲车的速度为0.1m/s

由图(b)

可知;乙车3

秒通过的路程为0.6m

所以乙车的速度为0.2m/s

所以甲车的速度小于乙车的速度.

故答案为:(1)

匀速;0.60.36(2)1.2(3)

小于.

观察给出的路程时间图象;路程和时间都是成正比,所以做匀速直线运动,要判断路程和时间可从图上找不同的点判断.

考查了学生对速度与物体运动的理解和掌握.

根据图象或图表探究物质的规律是近几年出现较多的题目,图象可以使我们建立更多的感性认识,从表象中去探究本质规律,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解析】匀速;0.60.361.2

小于三、判断题(共5题,共10分)19、√【分析】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一个物体是不会有力的作用的;“一个巴掌拍不响”说明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故答案为:√.

根据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知;出现力必然出现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本题考查了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一个物体在施力时,同时也是受力物体.【解析】√20、√【分析】解: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黑色物体吸收所有颜色的光,故穿深颜色的衣物时对太阳光的吸收多,因此穿着感觉比较暖和.

故答案为:隆脤

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透过它的色光决定的;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白色物体能反射所有颜色的光,黑色物体吸收所有颜色的光.

本题考查了物体的颜色,属于光学基础知识的考查,相对比较简单.【解析】隆脤

21、√【分析】解:赤道的周长是40000

千米;合计八万里,由于地球的自转,它的周期是一天24

小时,即坐地日行八万里.

故答案为:隆脤

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一天.

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

本题考查了地球自转的概况,属于基础题.【解析】隆脤

22、×【分析】解:形“影”不离中的“影”是由于身体遮住光线后;在地面形成了自己的影子,属于光沿直线传播现象.

故答案为:×.

“影”的形成有三种不同的情况:

(1)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影”;沿直线传播的光被不透明的物体挡住,在不透明物体的后面光照不到的黑暗区域形成物体的“影子”;

(2)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影”;如平面镜成像;湖光倒影等;

(3)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影”;如凸透镜成像所成的“影”,如毕业合“影”.

本题考查光的折射现象、光的反射现象以及光沿直线传播现象,会根据其原理的不同,对光现象进行分类.【解析】×23、√【分析】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一个物体是不会有力的作用的;“一个巴掌拍不响”说明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故答案为:隆脤

根据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知;出现力必然出现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本题考查了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一个物体在施力时,同时也是受力物体.【解析】隆脤

四、解答题(共1题,共6分)24、解:(1)声音从发出到山崖的时间为t=×4s=2s;

由v=得,汽车距山崖的距离为:s=v声t=340m/s×2s=680m;

(2)54km/h=15m/s;汽车行驶的路程:

s车=v车t=15m/s×4s=60m;

声音传播的距离:

s声=v声t=340m/s×4s=1360m;

设司机鸣笛时汽车到高山的距离为s;

则:2s=s声+s车=1360m+60m=1420m

s=710m;

司机听到回声时汽车到高山的距离:

s′=s-s车=710m-60m=650m.

答:(1)汽车距山崖的距离680m;

(2)司机听到回声时距离高山650m.【分析】

(1)

汽车不动时;司机鸣笛后,根据速度公式可求汽车行驶的路程;

(2)

司机鸣笛后;声音传到高山返回汽车时,汽车以15m/s

的速度已经前行了4s

根据速度公式可求汽车行驶的路程;知道声音的速度和传播的时间,根据速度公式可求声音传播的距离;在这段时间内,声音和汽车行驶的路程之和是鸣笛处到高山的距离的2

倍,根据速度公式求司机鸣笛处距高山的距离.

减去汽车行驶的量程可得司机听到回声时汽车到高山的距离.

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及回声测距离的应用,关键是弄清声音和汽车行驶的路程之和是司机鸣笛时汽车与高山距离的2

倍.【解析】解:(1)

声音从发出到山崖的时间为t=12隆脕4s=2s

由v=st

得;汽车距山崖的距离为:s=v脡霉t=340m/s隆脕2s=680m

(2)54km/h=15m/s

汽车行驶的路程:

s鲁碌=v鲁碌t=15m/s隆脕4s=60m

声音传播的距离:

s脡霉=v脡霉t=340m/s隆脕4s=1360m

设司机鸣笛时汽车到高山的距离为s

则:2s=s脡霉+s鲁碌=1360m+60m=1420m

s=710m

司机听到回声时汽车到高山的距离:

s隆盲=s鈭�s鲁碌=710m鈭�60m=650m

答:(1)

汽车距山崖的距离680m

(2)

司机听到回声时距离高山650m

.五、综合题(共4题,共32分)25、略

【分析】【分析】(1)在使用温度计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壁或容器底;在进行温度计的读数时,视线要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不能俯视和仰视.

(2)根据图象及水沸腾时的特点判断出水的沸点;且水沸腾时;吸热但温度不变.

(3)沸腾时,水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大,达到水面处破裂.【解析】【解答】解:(1)由图知;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容器底了,这样受容器底温度的影响,测量结果不准确;在读数时俯视,此时测量结果会偏大;酒精灯的外焰未放在杯底的正下方;

(2)由图象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98℃不变,所以水沸腾时的温度为98℃;据图象能看出,水沸腾时吸热但温度不变,此次实验中水沸腾的时间,从第10min到第17min,共沸腾了7min;

(3)沸腾后;水的温度保持不变,气泡上升过程中逐渐变大。

故答案为:

(1)读数时视线未跟液柱的液面相平;

(2)98;7;

(3)变大.26、略

【分析】解:人眼好比是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作用就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若长时间不休息或眼睛过于疲劳,即长时间近距离靠近手机屏幕,使眼睛内的睫状肌;晶状体长期处于绷紧状态,容易使得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即患近视眼,应该用凹透镜来矫正;

长期使用耳机听摇滚乐容易对耳朵造成伤害;我们能够听到声音是由于鼓膜的振动产生的.

故答案为:凸透;凹透;振动.

(1)人眼好比是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作用就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2)远视眼的晶状体较薄;会聚能力较弱,看近处的物体时,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后面,由此可以确定哪一个图表示了远近视眼的成像情况;

近视眼能看清近处的物体;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近视眼的晶状体太厚,使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要戴一个凹透镜来矫正;

(3)一切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近视眼是长期用眼不卫生,包括用眼姿势不正确、长时间看书不注意休息、在强光下或弱光下看书等,造成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矫正的办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