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互联网领域网络信息安全防护策略TOC\o"1-2"\h\u29225第1章网络信息安全概述 2250341.1网络信息安全基本概念 246501.2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性 2102861.3网络信息安全发展趋势 316874第2章物理安全防护策略 3117262.1数据中心的物理安全 365412.2网络设备的物理安全 3307182.3数据存储设备的物理安全 410192第3章网络层安全防护策略 4262023.1防火墙技术 4292913.2入侵检测系统 587343.3虚拟专用网络(VPN) 522145第四章系统层安全防护策略 5290074.1操作系统安全配置 5127224.2应用服务器安全配置 5215234.3数据库安全配置 616514第五章应用层安全防护策略 6179015.1Web应用安全 6177165.2移动应用安全 724895.3网络支付安全 725165第6章数据安全防护策略 7242156.1数据加密技术 7118646.1.1对称加密技术 8115626.1.2非对称加密技术 8293486.1.3混合加密技术 8306786.2数据备份与恢复 8217756.2.1数据备份策略 8281296.2.2数据恢复策略 8279406.3数据访问控制 8165456.3.1访问控制策略 918026.3.2访问控制技术 94896第7章信息安全风险管理 9110377.1风险识别与评估 9245407.1.1风险识别 9305077.1.2风险评估 9198547.2风险防范与应对 10324177.2.1风险防范 10294707.2.2风险应对 10207937.3风险监测与预警 10194937.3.1风险监测 109877.3.2风险预警 1027319第八章信息安全法律法规与政策 11137838.1我国信息安全法律法规体系 1162198.2国际信息安全法律法规 1173308.3企业信息安全政策 1226354第9章信息安全教育与培训 12129839.1员工信息安全意识培训 12320639.1.1安全意识教育 12190229.1.2安全政策与规定 12313839.1.3安全操作规范 1328279.2信息安全专业技能培训 13324399.2.1安全技术培训 13229879.2.2安全管理培训 13303889.2.3安全应急响应培训 13256609.3信息安全文化建设 1389049.3.1安全理念传播 1356129.3.2安全氛围营造 1391179.3.3安全激励机制 1310975第10章信息安全应急响应 14486910.1应急预案的制定与实施 142969710.1.1应急预案的制定 14286610.1.2应急预案的实施 141738110.2应急响应流程 142276310.3应急响应团队建设 15第1章网络信息安全概述1.1网络信息安全基本概念网络信息安全,即在信息网络环境中,采取各种安全措施,保证信息系统的完整性、可用性、保密性和不可否认性。完整性意味着数据未经授权不得更改;可用性指的是信息资源在需要时能够及时获取;保密性强调信息只能被授权用户访问;而不可否认性则保证行为主体不能否认其已执行的操作。网络信息安全不仅包括技术层面的防护,也涵盖管理、法律、教育等多个维度。1.2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对于个人用户而言,信息泄露可能导致财产损失和隐私侵犯;对于企业而言,商业秘密的泄露可能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和市场竞争力下降;而对于国家而言,网络信息安全关乎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因此,网络信息安全是维护国家利益、企业利益和个人权益的基础保障。1.3网络信息安全发展趋势网络信息安全领域正面临着日新月异的技术变革和复杂的威胁环境。当前,网络信息安全发展趋势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技术层面: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发展,信息安全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如加密技术、身份认证技术、入侵检测技术等。(2)法规层面:各国正逐步完善网络信息安全法律法规体系,通过立法手段加强网络信息安全保护。(3)管理层面:企业和组织越来越重视信息安全管理,通过建立安全管理体系,提高安全防护能力。(4)国际合作:网络信息安全已成为全球性问题,各国在信息安全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加强,共同应对网络安全威胁。(5)公民意识:网络安全事件的频发,公众的网络安全意识逐渐提高,个人防护措施得到加强。网络信息安全防护策略的研究和实施,是应对上述发展趋势,保障网络空间安全的关键环节。第2章物理安全防护策略2.1数据中心的物理安全数据中心作为承载互联网服务的关键基础设施,其物理安全。数据中心应建立在安全可靠的地理位置,远离自然灾害频发区域,并保证供电、供水及通信网络的稳定。要建立完善的安全防护体系,包括实体围墙、视频监控、入侵报警系统等。应实施严格的门禁管理制度,保证仅授权人员才能进入数据中心。为防止内部威胁,数据中心内部应划分为不同安全等级的区域,如设备区、办公区、维护区等,各区域之间实施物理隔离。同时应定期对数据中心内部进行安全检查和维护,保证各项安全措施的有效性。2.2网络设备的物理安全网络设备是互联网信息传输的基石,其物理安全不容忽视。网络设备应放置在专门的设备间或机柜中,并实施严格的门禁管理。设备间应安装火灾报警和灭火系统,以及通风和散热设施,保证设备运行环境的稳定。网络设备应采取防雷、防静电、防潮湿等措施,防止自然因素对设备造成损害。应定期对网络设备进行维护和检查,及时发觉并修复潜在的安全隐患。为防止非法接入,网络设备应配置安全认证机制,如MAC地址过滤、IP地址绑定等。同时应定期更新网络设备的操作系统和固件,以修复已知的安全漏洞。2.3数据存储设备的物理安全数据存储设备承载着关键数据和信息,其物理安全。数据存储设备应存放在专门的存储区域,并实施严格的门禁管理。存储区域应具备防火、防盗、防潮、防尘等安全措施。数据存储设备应采取冗余存储和备份策略,防止数据丢失或损坏。同时应定期对存储设备进行维护和检查,保证数据存储的安全性。为防止数据泄露,数据存储设备应配置加密机制,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存储。应定期更新存储设备的固件和软件,以修复已知的安全漏洞。通过上述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互联网领域的物理安全防护能力,为网络信息安全提供坚实的基础。第3章网络层安全防护策略网络层作为信息安全防护的重要层级,其安全策略的制定与实施对整个网络系统的安全。以下将从几个关键的网络层安全防护技术进行详细阐述。3.1防火墙技术防火墙作为网络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其主要功能在于对网络流量进行监控和控制。通过设置规则,防火墙能够允许或拒绝特定的数据包通过,从而保护内部网络不受外部非法访问和攻击。包过滤型防火墙:这种类型的防火墙通过检查数据包的源地址、目的地址、端口号等字段来决定是否允许数据包通过。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于处理速度快,但安全性相对较低。状态检测型防火墙:与包过滤型防火墙相比,状态检测型防火墙不仅检查数据包的头部信息,还会跟踪数据包的状态,从而更加准确地判断数据包是否合法。应用层防火墙:这种防火墙工作在OSI模型的应用层,能够对应用层的数据进行深度检查,提供更高的安全性,但同时也增加了处理开销。3.2入侵检测系统入侵检测系统(IntrusionDetectionSystem,IDS)是一种用于监测网络或系统异常行为的技术。它通过分析网络流量、系统日志等信息,识别潜在的攻击行为。基于特征的入侵检测:这种检测方法通过匹配已知的攻击模式来识别恶意行为。其优点在于检测速度快,但容易受到新型攻击的威胁。基于行为的入侵检测:与基于特征的检测方法不同,基于行为的检测方法通过分析系统的正常行为模式,来判断是否存在异常行为。这种方法能够检测未知攻击,但误报率较高。3.3虚拟专用网络(VPN)虚拟专用网络(VPN)是一种通过公共网络(如互联网)建立安全的专用网络连接的技术。它能够保护数据传输过程中的隐私和完整性。IPsecVPN:基于IPsec协议的VPN,能够在IP层提供端到端的安全保障。它通过加密和认证技术,保证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SSLVPN:基于SSL协议的VPN,主要工作在应用层。它通过加密HTTP流量,为远程访问提供安全保障。第四章系统层安全防护策略4.1操作系统安全配置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的基础,其安全性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的安全。以下是对操作系统进行安全配置的建议:(1)关闭不必要的服务和端口,减少潜在的攻击面。(2)设置复杂的密码策略,提高密码强度,定期更换密码。(3)采用最小权限原则,为用户和进程分配必要的权限,避免权限滥用。(4)及时更新操作系统补丁,修复已知漏洞。(5)开启操作系统的安全审计功能,记录关键操作,便于安全监控。(6)对系统文件和目录进行权限控制,防止未授权访问。4.2应用服务器安全配置应用服务器作为互联网业务的核心,其安全性。以下是对应用服务器进行安全配置的建议:(1)选择成熟、稳定的应用服务器软件,避免使用存在已知漏洞的软件。(2)关闭不必要的服务和端口,减少潜在的攻击面。(3)设置复杂的密码策略,提高密码强度,定期更换密码。(4)采用最小权限原则,为用户和进程分配必要的权限,避免权限滥用。(5)对应用服务器的日志进行审计,发觉异常行为。(6)使用SSL/TLS等加密协议,保护数据传输的安全性。(7)定期对应用服务器进行安全检查和漏洞扫描。4.3数据库安全配置数据库作为存储重要数据的基础设施,其安全性对整个系统。以下是对数据库进行安全配置的建议:(1)选择成熟、稳定的数据库管理系统,避免使用存在已知漏洞的软件。(2)设置复杂的密码策略,提高密码强度,定期更换密码。(3)采用最小权限原则,为用户分配必要的权限,避免权限滥用。(4)对数据库进行访问控制,限制远程访问,仅允许必要的IP地址访问。(5)开启数据库的审计功能,记录关键操作,便于安全监控。(6)定期对数据库进行安全检查和漏洞扫描,修复已知漏洞。(7)对数据库数据进行加密存储,保护数据的安全性。(8)定期备份数据库,保证数据在遭受攻击时能够迅速恢复。第五章应用层安全防护策略5.1Web应用安全Web应用作为互联网服务的重要载体,其安全性。针对Web应用的安全防护策略主要包括:(1)身份验证与授权:采用强认证机制,保证用户身份的真实性。同时实施细粒度的权限控制,防止未授权访问。(2)输入验证与过滤:对所有用户输入进行严格的验证和过滤,防止SQL注入、跨站脚本(XSS)等攻击。(3)安全编码:在开发过程中遵循安全编码标准,减少潜在的安全漏洞。(4)数据加密: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存储和传输,保护数据不被窃取或篡改。(5)安全审计与监控:建立安全审计机制,实时监控Web应用的运行状态,及时发觉并响应安全事件。5.2移动应用安全移动设备的普及,移动应用安全日益受到关注。以下是一些关键的移动应用安全防护策略:(1)应用加固:通过应用加固技术,增强应用的安全性,防止逆向工程和篡改。(2)代码混淆:对应用代码进行混淆,增加破解难度。(3)数据保护:对存储在移动设备上的数据进行加密,防止数据泄露。(4)安全通信:采用安全的通信协议,如,保证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5)权限控制:合理控制应用权限,避免过度获取用户隐私信息。5.3网络支付安全网络支付作为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性直接关系到用户的财产安全。以下是一些网络支付安全防护策略:(1)风险监测与防控:建立风险监测系统,实时监控支付交易,发觉异常交易及时采取措施。(2)多因素认证:采用多因素认证机制,增加支付过程的安全性。(3)数据加密:对支付过程中涉及的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处理,防止数据泄露。(4)交易验证:对每笔交易进行验证,保证交易的真实性和合法性。(5)用户教育:通过用户教育,提高用户的安全意识,避免因用户操作不当导致的安全问题。通过上述策略的实施,可以有效地提高网络支付的安全性,保护用户的财产安全。第6章数据安全防护策略6.1数据加密技术互联网的普及,数据安全已经成为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数据加密技术作为保障数据安全的核心手段,其目的是通过对数据进行加密处理,保证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的机密性和完整性。6.1.1对称加密技术对称加密技术是指加密和解密过程中使用相同的密钥。常见的对称加密算法有DES、3DES、AES等。对称加密技术具有加密速度快、安全性较高的特点,但密钥分发和管理较为复杂。6.1.2非对称加密技术非对称加密技术是指加密和解密过程中使用一对密钥,分别为公钥和私钥。常见的非对称加密算法有RSA、ECC等。非对称加密技术具有安全性高、密钥管理简单等优点,但加密速度较慢。6.1.3混合加密技术混合加密技术是将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相结合的一种加密方式。在数据传输过程中,首先使用对称加密算法对数据进行加密,然后使用非对称加密算法对对称密钥进行加密。这样既保证了数据的安全性,又提高了加密速度。6.2数据备份与恢复数据备份与恢复是保证数据安全的重要措施。通过对数据进行定期备份,可以在数据丢失或损坏时迅速恢复,降低企业损失。6.2.1数据备份策略(1)完全备份:将所有数据完整备份,适用于数据量较小的情况。(2)增量备份:仅备份自上次备份以来发生变化的数据,适用于数据量较大且变化频繁的情况。(3)差异备份:备份自上次完全备份以来发生变化的数据,适用于数据量较大且变化不频繁的情况。(4)热备份:在业务运行过程中进行实时备份,适用于对数据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场景。6.2.2数据恢复策略(1)逻辑恢复:通过数据恢复软件对损坏的数据进行修复。(2)物理恢复:通过硬件设备对损坏的存储介质进行修复。(3)远程恢复:通过远程传输将备份数据恢复到目标设备。(4)灾难恢复:在发生灾难性事件时,通过备份数据恢复整个业务系统。6.3数据访问控制数据访问控制是保证数据安全的重要手段,通过对数据访问权限进行合理设置,防止未授权用户访问敏感数据。6.3.1访问控制策略(1)用户认证:对用户身份进行验证,保证合法用户才能访问数据。(2)权限控制:根据用户角色和权限设置,限制用户对数据的访问和操作。(3)访问审计:记录用户访问数据的行为,便于跟踪和审计。(4)安全审计:对数据访问行为进行实时监控,发觉异常行为并及时处理。6.3.2访问控制技术(1)访问控制列表(ACL):通过列表形式指定用户对数据的访问权限。(2)访问控制策略(ACS):根据预设的策略对用户访问数据进行控制。(3)身份认证与授权:通过身份认证和授权技术,保证用户在访问数据前已经通过合法途径获取了相应的权限。(4)数据加密: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处理,保证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的安全性。第7章信息安全风险管理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安全已成为互联网领域关注的焦点。信息安全风险管理是对信息安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防范、应对、监测和预警的一系列过程,旨在保证企业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以下是信息安全风险管理的相关内容。7.1风险识别与评估7.1.1风险识别风险识别是信息安全风险管理的基础环节,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梳理信息资产:对企业的信息资产进行梳理,包括硬件、软件、数据、人员等。(2)识别潜在威胁:分析可能对信息资产造成损害的威胁,如黑客攻击、恶意软件、内部人员违规操作等。(3)确定风险来源:根据潜在威胁,确定风险来源,如系统漏洞、网络攻击、人为失误等。7.1.2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对已识别的风险进行量化分析,评估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以便制定相应的风险防范和应对措施。以下为风险评估的主要步骤:(1)确定评估方法:选择合适的评估方法,如定性评估、定量评估或两者结合。(2)评估风险可能性:分析风险发生的概率,包括概率大小和发生时间。(3)评估风险影响:分析风险对企业信息系统的实际影响,包括影响范围和程度。7.2风险防范与应对7.2.1风险防范风险防范是指采取一系列措施,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影响。以下为风险防范的主要措施:(1)制定安全策略: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针对性的安全策略。(2)实施安全措施:对已识别的风险来源进行控制,如修复系统漏洞、加强网络安全防护等。(3)人员培训:加强员工信息安全意识,提高员工对风险的认识和防范能力。7.2.2风险应对风险应对是指针对已识别的风险,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包括以下几种策略:(1)风险规避:通过避免风险来源,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2)风险减轻:通过降低风险的影响程度,减轻风险对企业的影响。(3)风险转移:将风险转移至第三方,如购买保险、签订合同等。7.3风险监测与预警7.3.1风险监测风险监测是指对已识别的风险进行持续关注,以发觉风险的变化和新的风险。以下为风险监测的主要方法:(1)日志分析:分析系统日志、安全日志等,发觉异常行为。(2)安全检测:定期进行安全检测,发觉系统漏洞和安全隐患。(3)实时监控:采用实时监控技术,发觉正在发生的安全事件。7.3.2风险预警风险预警是指根据风险监测结果,对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预警,以便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以下为风险预警的主要措施:(1)建立预警体系: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建立预警指标体系。(2)制定预警方案:针对不同级别的风险,制定相应的预警方案。(3)预警信息发布:及时发布预警信息,保证相关人员了解风险状况。第八章信息安全法律法规与政策8.1我国信息安全法律法规体系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安全已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信息安全法律法规体系以维护网络空间主权、保障公民个人信息安全、促进网络经济发展为目标,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框架。宪法明确了网络空间的主权属性,为信息安全法律法规提供了根本法依据。在此基础上,《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作为网络信息安全的基本法律,明确了网络信息安全的总体要求、管理机制和法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等专门法律的制定,进一步强化了对数据和个人信息的保护。在行政法规层面,我国制定了一系列配套的行政法规,如《网络安全防护管理办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等,对网络安全管理、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这些法规为实施网络安全保护提供了具体的操作指南。我国还制定了一系列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如《网络安全标准与测评办法》、《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等,对网络安全的具体技术要求、应急响应等方面进行了规定。8.2国际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对各国网络信息安全具有重要的影响。联合国、欧盟、美国等国际组织和主要国家均制定了一系列信息安全法律法规。联合国作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国际组织,通过《联合国关于网络空间的国际行为准则》等文件,对网络空间的国际行为准则进行了规定。欧盟则通过《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等法规,对个人信息保护提出了严格的要求。美国作为互联网的发源地,其信息安全法律法规体系较为成熟。美国通过《爱国者法案》、《网络安全法》等法律,对网络信息安全进行了全面规定。8.3企业信息安全政策企业在信息安全防护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企业信息安全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对于维护企业自身利益、保障用户信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企业信息安全政策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信息安全管理架构:企业应建立健全信息安全管理组织架构,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形成有效的信息安全管理机制。(2)信息安全制度:企业应制定完善的信息安全制度,包括但不限于信息资产分类、访问控制、数据加密、安全审计等,保证信息安全政策的实施。(3)信息安全培训与意识提升:企业应定期组织信息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术水平,形成全员参与的信息安全防护氛围。(4)信息安全应急响应:企业应制定信息安全应急响应计划,建立快速响应机制,一旦发生信息安全事件,能够迅速采取措施,降低损失。(5)信息安全合规性检查:企业应定期进行信息安全合规性检查,保证信息安全政策的执行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通过上述措施,企业能够有效提升信息安全防护能力,保障企业自身及用户的信息安全。第9章信息安全教育与培训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信息安全教育与培训成为企业及组织提升网络信息安全防护能力的重要手段。本章将从员工信息安全意识培训、信息安全专业技能培训以及信息安全文化建设三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9.1员工信息安全意识培训员工信息安全意识培训是提高企业信息安全防护水平的基础。以下为员工信息安全意识培训的主要内容:9.1.1安全意识教育通过对员工进行安全意识教育,使其认识到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了解网络安全隐患及可能造成的损失,从而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9.1.2安全政策与规定向员工详细介绍企业信息安全政策与规定,使其了解企业对信息安全的要求,并在日常工作中遵守相关规定。9.1.3安全操作规范培训员工掌握正确的安全操作规范,包括密码设置、软件安装、数据备份等方面的知识,降低因操作不当导致的信息安全风险。9.2信息安全专业技能培训信息安全专业技能培训旨在提升员工在信息安全领域的专业素养,以下为信息安全专业技能培训的主要内容:9.2.1安全技术培训针对企业网络技术人员,开展网络安全、系统安全、数据安全等方面的技术培训,使其掌握信息安全防护的基本技能。9.2.2安全管理培训对企业管理人员进行安全管理培训,使其了解信息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提高企业信息安全管理水平。9.2.3安全应急响应培训通过安全应急响应培训,使员工掌握应对信息安全事件的方法和技巧,提高企业在面对信息安全风险时的应对能力。9.3信息安全文化建设信息安全文化建设是企业信息安全防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为信息安全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9.3.1安全理念传播通过举办信息安全知识讲座、宣传活动等方式,传播企业安全理念,使员工认识到信息安全与企业发展息息相关。9.3.2安全氛围营造营造良好的信息安全氛围,鼓励员工积极参与信息安全工作,形成全员关注、共同维护信息安全的局面。9.3.3安全激励机制建立信息安全激励机制,对在信息安全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员工给予表彰和奖励,激发员工积极参与信息安全工作的积极性。通过以上措施,企业可以不断提高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六下第一单元 完善自我 健康成长(说课稿)-小学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学科教学专题培训系列
- Unit2 Ways to go to school PartA Let's learn(说课稿)-2024-2025学年人教PEP版英语六年级上册
- 2025年物业保洁年度工作计划范文结尾
- 2025年社区家长学校工作计划结尾格式
- 全国江西科学技术版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循环结构》说课稿
- 抢救用药知识培训课件
- 植物原药行业相关投资计划提议范本
- 2025年度第二学期个人成长计划
-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四、五章《探究光合作用的单元实验说课稿》
- 2025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范文
- 2024年自然资源部直属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历年高频500题难、易错点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3年吉林省中考满分作文《感动盈怀岁月暖》2
- 广东深圳市龙岗区产服集团招聘笔试题库2024
- 公路施工表格
- 2024至2030年中国昆明市酒店行业发展监测及市场发展潜力预测报告
- 《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24》解读(总)
- 科学新课程标准中核心素养的内涵解读及实施方略讲解课件
- 轮扣式高支模施工方案
- 医疗质量信息数据内部验证制度
-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画像组学研究
- 福建省厦门市2022-2023学年高一年级上册期末质量检测物理试题(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