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行业绿色建筑与智能建造技术方案_第1页
建筑行业绿色建筑与智能建造技术方案_第2页
建筑行业绿色建筑与智能建造技术方案_第3页
建筑行业绿色建筑与智能建造技术方案_第4页
建筑行业绿色建筑与智能建造技术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筑行业绿色建筑与智能建造技术方案TOC\o"1-2"\h\u26700第1章绿色建筑概述 326831.1绿色建筑的定义与发展 3289531.1.1定义 3208461.1.2发展 3165961.2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468201.2.1国际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4188441.2.2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4107931.3绿色建筑政策与法规 461621.3.1国家层面政策与法规 4224871.3.2地方层面政策与法规 449871.3.3绿色建筑相关标准 426983第2章智能建造技术概述 482032.1智能建造技术发展历程 466792.2智能建造技术分类 5154842.3智能建造技术在建筑行业中的应用 59316第3章绿色建筑设计技术 6157043.1绿色建筑设计原则 617033.2绿色建筑设计方法 670763.3绿色建筑设计软件应用 616798第4章节能与减排技术 7147964.1建筑节能技术 720794.1.1高功能外壳设计 7227814.1.2高效能源系统 7208764.1.3智能化能源管理 726474.2碳排放计算与减排技术 732644.2.1碳排放计算方法 76634.2.2碳减排措施 7244614.2.3碳捕捉与储存技术 8113064.3绿色建筑能效提升策略 8325174.3.1建筑设计与环境融合 8293894.3.2被动式设计策略 8202554.3.3集成化设计与施工 8238364.3.4持续监控与优化 811386第5章绿色建材的应用 8275935.1绿色建材的定义与分类 864815.1.1生态建材:以天然材料或废弃物为原料,通过环保工艺生产的建筑材料,如竹材、木材、麻纤维等。 8131335.1.2节能建材:具有优异的保温隔热功能,可降低建筑能耗的建筑材料,如聚氨酯泡沫、岩棉等。 837935.1.3环保涂料: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含量,无毒无害的涂料,如水性涂料、粉末涂料等。 831475.1.4节水卫浴产品:采用节水技术的卫浴产品,如节水型马桶、节水型水龙头等。 8323795.2绿色建材的功能与评价 9225375.2.1功能指标 9110595.2.2评价方法 94215.3绿色建材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 9445.3.1建筑结构材料 9271195.3.2建筑围护材料 9317005.3.3室内装饰材料 969235.3.4道路及市政工程材料 914180第6章智能施工技术 9190266.1智能施工设备与技术 960906.1.1无人机施工技术 1087136.1.2智能施工 10232996.1.3智能穿戴设备 10230076.2施工现场信息化管理 1033596.2.1BIM技术 1072536.2.2物联网技术 1026906.2.3大数据与云计算 10267526.3建筑工业化与智能制造 1084856.3.1预制构件生产 11232396.3.2装配式建筑 11125136.3.33D打印建筑 1123681第7章智能运维技术 11274017.1建筑物联网技术 11311427.1.1物联网架构在建筑运维中的应用 1150887.1.2建筑物联网关键技术研究 11217467.2建筑设备监控与管理系统 11319157.2.1设备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1138617.2.2设备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 11254587.3建筑能耗分析与优化 12192767.3.1建筑能耗监测技术 1235017.3.2建筑能耗优化策略 12156617.3.3基于大数据的建筑能耗预测 12239197.3.4建筑能源管理系统 1230807第8章绿色建筑环境监测与评估 12237558.1室内环境监测技术 12223658.1.1甲醛监测技术 12229218.1.2TVOC监测技术 12748.1.3空气质量监测技术 12152108.1.4温湿度监测技术 1257128.2室外环境监测技术 12208658.2.1噪音监测技术 13108048.2.2空气质量监测技术 13305798.2.3水质监测技术 13263988.2.4土壤监测技术 13147478.3绿色建筑环境评估方法 1398848.3.1绿色建筑环境评估体系 1359858.3.2室内环境质量评估 13118138.3.3室外环境质量评估 13156958.3.4绿色建筑环境监测与评估案例分析 1310596第9章绿色建筑与城市规划 1373219.1绿色建筑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13204899.1.1绿色建筑是城市规划的微观体现 14133779.1.2绿色建筑与城市规划相互促进 14232849.1.3绿色建筑与城市规划的协同效应 14163789.2绿色生态城区规划与建设 14194499.2.1绿色生态城区规划原则 14254599.2.2绿色生态城区建设策略 14257489.3绿色建筑与城市可持续发展 15237349.3.1降低建筑能耗 15192529.3.2提高建筑环境质量 15242499.3.3促进绿色产业发展 1571929.3.4引导绿色生活方式 1532096第10章案例分析与实践摸索 151889210.1国内外绿色建筑案例分析 15779010.1.1国内绿色建筑案例 15480310.1.2国外绿色建筑案例 161619810.2智能建造技术实践案例 161553010.2.1技术在建筑行业的应用 16752610.2.2BIM技术在建筑行业的应用 16291810.3绿色建筑与智能建造技术发展展望 16第1章绿色建筑概述1.1绿色建筑的定义与发展1.1.1定义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能源,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1.1.2发展绿色建筑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各国纷纷开始关注绿色建筑的发展。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引入绿色建筑理念,经过多年的发展,绿色建筑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并在政策、技术、市场等方面逐步完善。1.2绿色建筑评价体系1.2.1国际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目前国际上较为知名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有美国的LEED、英国的BREEAM、澳大利亚的GreenStar等。这些评价体系从不同方面对绿色建筑进行评估,为建筑行业的绿色发展提供了参考和指导。1.2.2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主要包括《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和《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等。这些评价体系从节能、环保、舒适、经济等方面对绿色建筑进行评价,旨在推动我国绿色建筑的健康发展。1.3绿色建筑政策与法规1.3.1国家层面政策与法规我国高度重视绿色建筑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与法规,如《关于加快推动绿色建筑发展的意见》、《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等,明确了绿色建筑的发展目标、政策措施和法律责任。1.3.2地方层面政策与法规各地区根据国家政策,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了一系列绿色建筑政策与法规。如北京市的《北京市绿色建筑管理办法》、上海市的《上海市绿色建筑发展条例》等,为绿色建筑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1.3.3绿色建筑相关标准我国还制定了一系列绿色建筑相关标准,如《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绿色建材评价标准》等,为绿色建筑的设计、施工、评价等提供了技术支持。通过以上政策、法规和标准的实施,我国绿色建筑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需在技术创新、政策完善、市场推广等方面持续努力,以实现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第2章智能建造技术概述2.1智能建造技术发展历程智能建造技术的发展可追溯至20世纪50年代,最初以自动化、机械化为基础,逐步发展到如今的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和智能化阶段。计算机技术、传感技术、大数据技术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建造技术在我国建筑行业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为提高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成本和缩短建设周期提供了有力支持。2.2智能建造技术分类智能建造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自动化施工技术:通过采用自动化设备、和智能机械等,实现建筑施工作业的自动化、精确化和高效化。(2)信息化施工技术: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对施工现场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提高工程质量和进度。(3)数字化建造技术:基于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实现建筑设计、施工和运维的数字化、一体化。(4)智能监测技术:通过传感器、物联网等技术,对建筑结构、设备运行状态等进行实时监测,保证工程安全。(5)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运用人工智能算法和大数据分析技术,为建筑行业提供智能化决策支持。2.3智能建造技术在建筑行业中的应用(1)设计阶段:基于BIM技术,实现建筑方案的优化、建筑功能分析、工程量计算等,提高设计质量和效率。(2)施工阶段:利用自动化施工技术、信息化施工技术,实现施工过程的精细化管理,提高工程质量、安全性和进度。(3)运维阶段:运用智能监测技术、物联网技术,对建筑设施进行实时监测和远程控制,降低运维成本,提高设施使用寿命。(4)建筑工业化:智能建造技术推动建筑工业化发展,实现建筑部品部件的标准化、模块化和装配化,提高建筑行业整体效率。(5)建筑废弃物处理:采用智能分类、回收和处理技术,降低建筑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促进绿色建筑发展。(6)项目管理: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工程项目的成本、进度、质量等方面进行实时监控和预测,为项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7)建筑安全监测:利用智能监测技术,对建筑结构进行实时安全监测,预防安全发生。通过以上应用,智能建造技术为建筑行业带来了深刻的变革,有助于推动绿色建筑和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第3章绿色建筑设计技术3.1绿色建筑设计原则绿色建筑设计遵循以下原则:(1)生态原则:充分考虑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降低建筑对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提高生态效益。(2)节能原则:优化建筑能源利用,降低建筑运行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3)环保原则:减少建筑对环境的污染,包括大气、水体、土壤等,提高环境质量。(4)经济原则:在满足绿色建筑目标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建筑投资、运行维护等成本,提高经济效益。(5)舒适原则:以人为本,关注建筑使用者的身心健康,提高居住和工作环境的舒适性。3.2绿色建筑设计方法绿色建筑设计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整体设计:从建筑规划、设计、施工、运行到拆除的全过程,充分考虑绿色建筑目标。(2)节能设计:运用先进的节能技术,如建筑体型优化、被动式设计、高效保温隔热等,降低建筑能耗。(3)环保设计:选用环保材料,减少建筑对环境的污染,提高资源利用率。(4)生态设计: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等,实现能源自给自足。(5)智能化设计: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建筑的智能化控制,提高建筑运行效率。3.3绿色建筑设计软件应用绿色建筑设计过程中,可以利用以下软件进行辅助设计:(1)能耗模拟软件:如EnergyPlus、eQUEST等,用于模拟建筑能耗,评估节能效果。(2)生态模拟软件:如Ecotect、PVsyst等,用于模拟建筑生态环境,评估生态效益。(3)建筑信息模型(BIM)软件:如Revit、ArchiCAD等,实现建筑信息的集成管理,提高设计效率。(4)绿色建筑评价软件:如GBES、LEED等,用于评估绿色建筑功能,指导设计优化。(5)环境模拟软件:如ANSYS、Fluent等,用于模拟建筑室内外环境,优化建筑布局和形态。通过以上软件的应用,可以更好地实现绿色建筑设计目标,提高建筑品质。第4章节能与减排技术4.1建筑节能技术4.1.1高功能外壳设计本节重点讨论通过优化建筑外壳的保温隔热功能,降低建筑能耗的技术措施,包括使用先进的保温材料、合理的窗墙比设计以及高效的外遮阳系统。4.1.2高效能源系统介绍利用地源热泵、太阳能热水系统等可再生能源技术,以及高效节能的供暖、通风和空调系统(HVAC)在建筑中的应用。4.1.3智能化能源管理分析运用楼宇自动化系统,实现能源需求响应和能源消费的实时监控,以及通过智能算法优化能源使用。4.2碳排放计算与减排技术4.2.1碳排放计算方法阐述生命周期评估(LCA)在建筑行业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准确计算建筑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4.2.2碳减排措施探讨通过采用低碳材料、提高建筑材料利用率、优化施工过程等措施降低建筑行业碳排放的途径。4.2.3碳捕捉与储存技术介绍碳捕捉与储存(CCS)技术在建筑行业的应用前景,以及相关的技术挑战和解决方案。4.3绿色建筑能效提升策略4.3.1建筑设计与环境融合讨论如何通过生态建筑设计,如绿色屋顶、垂直花园等,提升建筑的能效和生态效益。4.3.2被动式设计策略分析利用自然通风、日照原理等被动式设计策略,减少对主动能源系统的依赖,提高建筑能效。4.3.3集成化设计与施工探讨建筑信息模型(BIM)在集成化设计与施工中的应用,通过提升设计与施工的精确性,减少资源浪费,实现能效提升。4.3.4持续监控与优化描述通过建立持续功能监控系统,实时评估建筑运行状态,并结合数据分析对建筑能效进行持续优化的方法。第5章绿色建材的应用5.1绿色建材的定义与分类绿色建材,又称环保型建材,是指在生产、使用和废弃处理过程中,对环境负荷小、资源消耗少、能源消耗低、废弃物排放量小,且有利于人体健康的建筑材料。绿色建材涵盖了各种建筑材料,主要包括以下几类:5.1.1生态建材:以天然材料或废弃物为原料,通过环保工艺生产的建筑材料,如竹材、木材、麻纤维等。5.1.2节能建材:具有优异的保温隔热功能,可降低建筑能耗的建筑材料,如聚氨酯泡沫、岩棉等。5.1.3环保涂料: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含量,无毒无害的涂料,如水性涂料、粉末涂料等。5.1.4节水卫浴产品:采用节水技术的卫浴产品,如节水型马桶、节水型水龙头等。5.2绿色建材的功能与评价5.2.1功能指标绿色建材的功能主要包括物理功能、化学功能和环境功能三个方面。物理功能包括强度、耐久性、抗渗性等;化学功能主要包括耐腐蚀性、抗氧化性等;环境功能主要包括有害物质限量、放射性、生物降解性等。5.2.2评价方法绿色建材的评价主要采用生命周期评价(LifeCycleAssessment,LCA)方法,从原料采集、生产制造、运输、使用和废弃处理等阶段,全面评估其对环境的影响。还可以参考我国的相关标准,如《绿色建材评价标准》等。5.3绿色建材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5.3.1建筑结构材料在建筑结构中,应用绿色建材可以有效降低建筑物的整体能耗。例如,使用高功能混凝土、钢结构等绿色建材,可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功能和耐久性,降低维修和更换频率。5.3.2建筑围护材料绿色建材在建筑围护结构中的应用,可以降低建筑物的能耗需求。如采用节能型玻璃、高功能保温材料等,有效减少热量的传递和损失。5.3.3室内装饰材料在室内装饰中,采用绿色建材可以有效降低室内环境污染。例如,使用环保型涂料、低甲醛板材等,减少室内有害物质的释放。5.3.4道路及市政工程材料在道路和市政工程中,应用绿色建材可以提高工程项目的环境友好性。如使用再生混凝土、透水性沥青等,降低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生态环境的影响。通过以上应用,绿色建材在绿色建筑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我国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第6章智能施工技术6.1智能施工设备与技术智能施工设备与技术是绿色建筑与智能建造技术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及人工智能等手段,提升建筑施工的效率和质量。本节主要介绍以下几方面内容:6.1.1无人机施工技术无人机在建筑行业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如地形测绘、施工监控、安全管理等。通过搭载高清摄像头、红外线传感器等设备,无人机可实时传输施工现场数据,辅助施工人员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6.1.2智能施工智能施工具备自主导航、路径规划、任务分配等功能,能在复杂环境下完成砌筑、抹灰、焊接等工序。智能施工还能与施工现场的其他设备协同作业,提高施工效率。6.1.3智能穿戴设备智能穿戴设备如智能安全帽、智能手环等,可实时监测施工现场人员的安全状况、工作效率等。通过收集数据并进行分析,有助于提高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水平。6.2施工现场信息化管理施工现场信息化管理是提高建筑行业绿色、智能建造水平的关键环节。以下为施工现场信息化管理的相关内容:6.2.1BIM技术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通过三维建模、信息集成等手段,实现设计、施工、运维等环节的信息共享。BIM技术有助于提高施工现场的管理水平,降低施工过程中的资源浪费。6.2.2物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在施工现场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设备监控、物资管理等方面。通过传感器、RFID等技术手段,实时采集施工现场数据,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6.2.3大数据与云计算大数据技术与云计算平台可对施工现场的海量数据进行存储、分析和挖掘,为决策者提供有力支持。通过数据挖掘,可发觉施工现场的潜在问题,提前制定预防措施。6.3建筑工业化与智能制造建筑工业化与智能制造是绿色建筑与智能建造技术方案的发展方向,以下为相关内容:6.3.1预制构件生产预制构件生产采用标准化设计、工业化生产、装配化施工的方式,提高建筑质量、缩短施工周期。预制构件生产过程中的智能制造技术,如自动化生产线、焊接等,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6.3.2装配式建筑装配式建筑将预制构件运输至施工现场进行组装,具有绿色环保、施工速度快等优点。通过智能化装配技术,如自动化吊装设备、智能测量仪器等,提高装配式建筑的施工质量。6.3.33D打印建筑3D打印建筑技术利用数字化设计,将建筑结构逐层打印成型。该技术具有设计灵活、施工速度快、材料利用率高等优点,有助于实现建筑行业的绿色、智能化发展。第7章智能运维技术7.1建筑物联网技术7.1.1物联网架构在建筑运维中的应用建筑物联网技术通过将建筑内的各个系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信息的交换和共享。本节将探讨物联网架构在建筑运维中的应用,包括传感器布置、数据传输及处理等方面。7.1.2建筑物联网关键技术研究分析建筑物联网中的关键技术,如低功耗广域网(LPWAN)、5G通信技术、边缘计算等,以及这些技术在建筑运维中的应用和优势。7.2建筑设备监控与管理系统7.2.1设备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详细阐述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过程,包括硬件选型、软件架构、数据采集与处理等方面,以保证建筑设备运行的高效、稳定。7.2.2设备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介绍建筑设备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技术,通过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实现对设备潜在故障的预警和健康状态的评估,提高运维效率。7.3建筑能耗分析与优化7.3.1建筑能耗监测技术介绍建筑能耗监测技术,包括能源计量、数据采集、能耗分析等,为建筑能耗优化提供数据支持。7.3.2建筑能耗优化策略分析建筑能耗优化的策略,如变频技术、智能调控、需求响应等,结合实际案例,探讨这些策略在建筑运维中的应用效果。7.3.3基于大数据的建筑能耗预测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建筑能耗进行预测,为建筑运维提供前瞻性指导,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7.3.4建筑能源管理系统介绍建筑能源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施,通过实时监控、数据分析、优化调控等功能,提高建筑能源管理水平,降低能源消耗。第8章绿色建筑环境监测与评估8.1室内环境监测技术8.1.1甲醛监测技术室内甲醛污染是影响居住环境的重要因素。本章首先介绍甲醛监测技术,包括采样方法、检测仪器及数据处理等。8.1.2TVOC监测技术室内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污染同样值得关注。本节详细阐述TVOC监测技术的原理、设备及其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8.1.3空气质量监测技术本节主要介绍室内空气质量监测技术,包括PM2.5、PM10、臭氧等污染物的监测方法,以及新风系统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8.1.4温湿度监测技术室内温湿度对居住舒适度及节能有重要影响。本节介绍温湿度监测技术,包括传感器选型、数据采集与处理等。8.2室外环境监测技术8.2.1噪音监测技术室外噪音是影响绿色建筑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本节介绍噪音监测技术,包括噪音源识别、监测设备选型及数据处理等。8.2.2空气质量监测技术本节主要介绍室外空气质量监测技术,包括SO2、NOx、CO等污染物的监测方法,以及大气污染物在线监测系统。8.2.3水质监测技术绿色建筑需关注周边水体环境质量。本节介绍水质监测技术,包括常规水质指标及重金属污染监测方法。8.2.4土壤监测技术本节阐述土壤监测技术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土壤污染物的检测与分析方法。8.3绿色建筑环境评估方法8.3.1绿色建筑环境评估体系本节介绍我国绿色建筑环境评估体系,包括评估指标、评分标准及认证流程等。8.3.2室内环境质量评估本节从室内空气质量、水质、声环境等方面,阐述室内环境质量评估方法。8.3.3室外环境质量评估本节主要介绍室外环境质量评估方法,包括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质量的评估指标及方法。8.3.4绿色建筑环境监测与评估案例分析本节通过实际案例,分析绿色建筑环境监测与评估在工程中的应用及效果。第9章绿色建筑与城市规划9.1绿色建筑与城市规划的关系绿色建筑与城市规划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内在联系。城市规划是指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对土地使用、交通布局、公共设施配套等方面进行科学合理的组织和设计,以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绿色建筑作为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在建筑设计、施工及使用过程中降低对环境的影响,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营造健康舒适的居住和工作环境。本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绿色建筑与城市规划之间的关系。9.1.1绿色建筑是城市规划的微观体现城市规划关注宏观层面的城市发展,而绿色建筑则着眼于微观层面的建筑单体。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技术和方法贯彻了城市规划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是城市规划在具体项目中的微观体现。9.1.2绿色建筑与城市规划相互促进城市规划为绿色建筑提供了宏观环境和政策支持,绿色建筑则通过实践摸索为城市规划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借鉴。两者相互促进,共同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9.1.3绿色建筑与城市规划的协同效应绿色建筑与城市规划的协同发展,有助于提高城市整体的环境质量、能源利用效率和居民生活水平。通过绿色建筑与城市规划的有机结合,可以实现城市资源的优化配置,降低城市运行成本,提升城市竞争力。9.2绿色生态城区规划与建设绿色生态城区是城市规划与绿色建筑相结合的产物,旨在构建一个生态、环保、节能、舒适的居住环境。以下是绿色生态城区规划与建设的关键环节。9.2.1绿色生态城区规划原则(1)生态优先:尊重自然、保护生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2)可持续发展:合理利用资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环境污染。(3)人本理念:关注居民需求,提高居住品质,营造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4)区域协同:加强区域间合作,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城市整体竞争力。9.2.2绿色生态城区建设策略(1)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合理规划土地利用,提高土地利用率,降低城市扩张对生态环境的影响。(2)构建绿色交通体系:发展公共交通,推广新能源汽车,减少交通污染。(3)提高建筑节能标准:实施严格的建筑节能标准,推广绿色建筑技术和材料。(4)加强生态景观建设:保护和恢复自然景观,提高城市绿化水平,增强城市生态功能。9.3绿色建筑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绿色建筑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以下措施,绿色建筑将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9.3.1降低建筑能耗绿色建筑采用节能技术、材料和设备,降低建筑运行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减少对环境的负担。9.3.2提高建筑环境质量绿色建筑注重室内外环境设计,提高空气质量、水质、声环境等指标,营造健康舒适的居住和工作空间。9.3.3促进绿色产业发展绿色建筑推动了绿色建筑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城市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新动力。9.3.4引导绿色生活方式绿色建筑倡导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引导居民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提高全民环保意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